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體育
競技體操錦標賽台東登場 眾人積極應戰國際賽事
2024-10-25
生活
【社論】言論自由還是仇恨溫床?Threads如何影響社會對話
2024-10-25
校園
東大學生會長彈劾程序存疑 教授籲主動公開資訊
2024-10-25
校園
清大宿舍分棟惹議 學生憂影響書院營運
2024-10-25
校園
臺師大重訓室人力不足 縮減開放時間引學生不滿
2024-10-25
國際
密州政府推經濟政策 欲留大學人才逆轉貧窮困境
2024-10-25
國際
曼大領頭成立人文學聯盟 盼跨界解決全球議題
2024-10-25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校園
第1786期
華梵試辦生命設計週 未來擬納入正式課程
2023-11-21
【記者張愷文綜合報導】華梵大學10日公告,未來每學期第十週都將規劃為「生命設計週」。本學期訂於13至17日,期許學生在這一週參與校內工作坊,或自行設計活動,嘗試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從中找回生活和學習的動機。華梵校長林從一表示,希望藉此活動讓學生重視自主學習,未來也計劃將此擴大為正式課程,以專題形式納入通識教育。 華梵大學於11月10日公布「生命設計週」計畫,大學部學生將從13日至17日停課一週,學生可選擇參與校內工作坊或自行設計課程和活動。 圖/陳慧銨提供林從一為此計畫發起人,他希望學生透過生命設計週,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從而找回學習的動力。生命設計週除了讓學生自行設計活動外,校方也整合各單位的資源,提供學生自由參加不同類型工作坊,如勇氣工作坊、生命設計工作坊等活動。參加工作坊並繳交反思實踐報告的學生,學生經師長核准即可獲得通識一學分;自行設計活動的學生則無此學分。校內工作坊為小班制,一班約12至20人,有利於師生深入溝通。參與勇氣工作坊的華梵佛教藝術學系學生梁錦燕表示,參與工作坊後讓他成功克服對死亡的恐懼,「老師介紹學姐帶我到殯儀館誦經,在聽到不同的經歷後,能直面死亡。」除了校內工作坊外,身為外籍生的華梵佛教藝術學系學生陳慧銨,選擇與同學舉辦營隊,藉此機會促進感情,也體驗台灣特色文化。 華梵佛教藝術學系學生陳慧銨在生命設計週自行設計營隊活動,除了促進感情外,也能讓外籍生感受台灣當台的特色和文化。 圖/陳慧銨提供針對生命設計週的實施,校務顧問、同時也是生命設計工作坊授課教師蔡傳暉表達支持,他分享,工作坊成效佳,學生在工作坊結束後數日便提早繳交報告,「學生不是在交差,是真正打開心胸跟自己和老師對話。」他認為目前大學生被束縛於他人期望,「大眾賦予大學生的期望太高,導致焦慮,在工作坊能掉規範和要求,在無人評價下探索生命。」然而,由於計畫適逢學期中推動,陳慧銨提出顧慮:「有些課的期中考時間會延後,影響課程進度。」他認為校方應將學業進度納入考量。長期關注學生權益的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認為,此計畫立意良善,但對於未來是否成為全國大專院校之趨勢,還需待呈現成效後方能推測,「畢竟華梵作為先例,仍需時間讓大眾熟悉。」他建議華梵未來在每學期實施計畫後公布實施狀況,讓各大院校有機會參考。此外,張育萌認為華梵學生人數較少,在計畫實施上為優勢,「華梵師生較容易協調,但若是大型學校,基於人數、內容設計、執行力等因素,執行可能會沒那麼簡單。」生命設計週目前仍處試辦階段,林從一表示未來將如何改進以更融入大學生課業將是一大挑戰,自行設計活動者是否能獲學分也仍有彈性處理的空間。他補充,之後不排除會將此計畫設為通識課,「親自設計一個生命實踐專題,經通識中心老師審核回饋後,可拿兩學分。」他也表示,不應硬性規定內容設計或時程安排,要放手讓學生去做,才得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生命設計週」計畫發起人為華梵大學校長林從一,他希望藉由短短一週,讓學生空出時間發現自己的學習目的和意義。 圖/陳慧銨提供
校園
第1739期
學期改「16+2」週 臺大系統課程設計面挑戰
2020-12-09
【記者陳品融綜合報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4日宣布將於109學年度第二學期,偕同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等臺大系統學校,延續實施「16+2」制,將學期最後兩週改為彈性教學。近年受歐美國家影響,台灣亦開始討論縮短學期的可能性。許多人認同此制將增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但若課程設計未適時調整,恐加重師生負擔。18週課程設計源於現今《大學法施行細則》規定,大學學分之計算原則以授課滿18小時為一學分。今年受疫情影響,多數學校於108學年度第二學期延後兩週開學,臺大系統三校藉此率先推出「16+2」模式,讓學生如期放暑假。而國立交通大學、國立陽明大學也於109學年度第一學期將最後兩週改為線上教學。臺科大教務長莊榮輝說明,此議題討論十餘年皆未通過,適逢疫情導致課程改為線上授課,成為調整學期週次的推手。臺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學生李若慈即認同縮減週次將對學生有所助益。他坦言,18週時間過長,學生在課業上被壓得喘不過氣。另一方面,部分學生也肯定縮減學期後,更能將時間運用在自我學習。臺師大資訊工程學系學生林廷威提及,期末提前再加上自由時間延長,學生對於自我要求會更高。而李若慈認為當今學生仍過於仰賴學校老師作為學習管道,但他以生傳系舉例,課堂外的農業知識需額外涉獵,因此若寒暑假延長,便能利用這段時間尋求相關學習資源。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學生李若慈分享,由於系上農業相關知識的課堂不多,若未來暑假延長,他便能利用更多時間去自我學習。 圖/李若慈提供莊榮輝更進一步提出「第三學期」的可能性。他說明,未來若正式將學期縮減為16週,學生可於暑假自由修習通識、專業課程或製作專題。他以自身教授的生物化學領域為例,由於學生需每日不間斷進行實驗才能避免細胞死亡,因此老師若能移至暑期開課,時間便較為充裕。不過,將課堂改為彈性教學模式是否合適,仍需視課堂性質而定。臺科大應用外語學系學生趙貞妮表示,部分課程深度不深,且課堂任務多由老師指派文本請學生自行閱讀,儘管授課步調加快,他也並未感受額外壓力。然而,臺大電機工程學系學生葉泓佑坦言,專業度高的課程安排難以調整,因此多數老師會直接將18週課程濃縮進16週,造成學生壓力更集中,「如果老師覺得學生該學到哪些東西,他就還是會上那麼多。」林廷威也認同,課程彈性較低的部分科系連假時便可能面臨進度危機,若再縮短學期,恐變相加重學生負擔,他建議在改制前期仍需為相關科系師生保留彈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林聖欽說明,由於系上課程多配合戶外考察,因此透過彈性教學時間安排相關活動十分合適。 圖/陳碧雯提供此外,臺師大國文學系學生張嘉瑜批評,部分老師不知如何因應新制,反而會設計冗贅的內容,「比如學期末硬要學生寫心得,就偏離自我學習的本意,而是因應制度才衍生的作業而已。」他認為若缺乏有意義的安排,美其名的彈性課程只會浪費時間,加上學費依舊不變,「那我還是希望能多上兩週課。」針對學生的疑慮,莊榮輝回應,許多老師尚不清楚「16+2」的實行模式,近期三校校內皆會舉辦說明會徵詢師生意見,「老師勢必要做出調整,看能不能在課堂中加入新元素,而不再只是上課上18週的傳統模式。」葉泓佑表示,或許老師們也能藉此次改變重新思考如何規劃課程,「還是樂觀其成。」 儘管目前新制度的實行方式尚未明確,引發部分師生疑慮,但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教務長莊榮輝仍盼未來的課堂能跳脫傳統教學模式,而有更多元的面貌。 圖/陳碧雯提供
校園
第1664期
中興自主學習週公告遲 師生上課權益受損
2017-11-08
【記者李昶毅綜合報導】國立中興大學為配合教育部政策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10月30日至11月3日首度試行自主學習週。未料許多學生及老師在自主學習週開始後仍不清楚具體內容,使得老師上課進度延遲及學生上課權益受損,引發爭議。自主學習週期間,校方提供三種方案給師生自行選擇。學生可以參加老師開設的課程輔導,參加指定活動並繳交報告,或報名學校的自主學習工作坊來取代正常上課,老師則不應排定強制性的教學活動。但校方宣傳不足,在前一週才公告相關辦法,造成學生及老師反彈,質疑其意義。中興生命科學系學生林珮萱認為,學校未確實做好宣傳,導致老師不了解具體內容而無法及時補救。他提到有外聘老師因缺乏資訊,仍維持正常上課方式,對缺課同學有失公平。生科系學生李孟耘也指出,以信件通知本身就易被忽略,成效自然不佳。中興教務處在自主學習週公告中提及,「原則上盡可能不在該週排定具有強制性的教學活動」,但李孟耘指出這種建議性字眼易造成不同解讀。他認為學校應提前公告施行辦法,方便老師調整。中興學生會新聞部長、土壤環境科學系學生謝文岳提到,學生會於學期初便與校方進行溝通,建議加強宣傳及增加工作坊廣度,帶入學校缺乏的領域,可惜效果有限。為協助學生權益,學生會則以線上表單調查學生意見,希望藉此影響校方想法。針對學生及老師意見,教務處課務組組員劉薇光回應,校方會在宣傳及溝通層面修正。他提到校方9月初就曾寄信通知全校師生,並在10月20日舉辦說明會,可惜參與人數不佳,因此希望未來透過學生會協助來增加宣傳力度。他也表示因學校首次辦理,不足部分將會於下次自主學習週前作調整,並提早公告資訊,給予教師課程安排的緩衝。至於學生上課權益部分,劉薇光表示目前除透過自主學習工作坊取得參加證明外,尚未有其他配套措施,學生須與教師協調自行排解。他也明言無法強制老師上課與否,畢竟老師有各自課堂安排,本質上仍要尊重老師,但會加強溝通協調,「希望取得一個平衡點。」林珮萱也呼籲校方與老師溝通及宣傳要完善,全校課程規劃才會有一致性,而非給人鬆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