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藉喘息活動實踐所學 特教義工助自閉症者融入社會
生活
第1801期
藉喘息活動實踐所學 特教義工助自閉症者融入社會
2024-11-29
【記者鄭孟佳台中報導】活潑動感的音樂在校園內響起,甩甩臂膀、左扭右踏,自閉症者與志工隨著節奏舞動。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教系學生組成的Special義工隊(以下簡稱義工隊)與台中市自閉症教育促進協會合作,於24日舉辦「喘息活動」。活動提供輕中度的自閉症者教育機會,讓家長有喘息的空間與時間,同時提供特教系學生累積實務經驗的機會。 台中市自閉症教育協進會的社工黃子嘉解釋,自閉症者的其中一項特質是固著行為,會堅持在某個時間點做某事,接受新的刺激、參加不同的活動能打破他們的生活常規。活動於下午帶領學員到彰化縣的手套博物館,進行DIY體驗與闖關遊戲。學員牽著志工在博物館穿梭,興奮地跳起格子、揮舞手臂套圈圈。義工隊的隊員黃奕蓁分享,不少自閉症者生活環境單一,習慣與自己年紀、障別相似的人相處,因此讓學員走進社會相當重要,除了跨出舒適圈、與社會接軌外,也能透過接觸世界消弭不了解帶來的惡意眼光。 除了帶給自閉症者與平常不同的體驗外,喘息活動重要的意義之一,便是給予自閉症者家屬「喘息」機會。黃奕蓁指出,身為特教系學生,能明白照顧特殊生的疲憊。他認為家長跟老師要互相扶持,藉由喘息活動讓家長休息,才有動力與意願走更長遠的路。過去也曾有許多家長主動向黃子嘉分享,自己在喘息活動這天去做了平常帶著自閉症者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在咖啡廳寧靜的喝杯咖啡坐一下午,或是去看一場電影、到高級餐廳吃飯等等,「喘息活動能給予家長最大的幫助,就是獲得一段找回自己的時光。」黃子嘉說。他回憶和家長對話的過程,他們眼中充滿著感謝與光芒。 本次的喘息活動,從招生、課程設計到各單位接洽等皆由義工隊學生親自操刀。首次接觸喘息活動,便擔任副總召的謝依諠說:「我覺得最難的地方是,我們要從什麼都不知道,包括活動的形式,到很了解整個活動的流程或是細節。」然而正因從零開始的籌辦,讓特教系的學生有了跳脫書本理論的機會。義工隊長游芷婷表示,中教大特教系學生在三年級下學期才開始參與實習,「參加這個活動,有時候甚至比在課堂上學習到的還要多。」他說。 喘息活動不只帶給自閉症者與家屬愉快的體驗,也讓特教系學生獲得更深刻的實務機會。本次活動的總召柯雨彤,認為自己看見了特殊生可愛、活潑的一面,「這是我覺得辦活動學到最多的東西。」他說道。前來參加活動的學員,即是未來特教系學生在職場的服務對象。對此,黃奕蓁強調,透過實務檢驗自己是否適合、是否喜歡特殊教育,正是學習過程重要的一環。他說:「我覺得它很像齒輪。」這個齒輪牽動著社會、學員、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關係,而正因為有喘息活動的存在,彼此才能順利運作、互相支撐。
藍綠南瓜傳遞善意 打造繽紛萬聖
國際
第1712期
藍綠南瓜傳遞善意 打造繽紛萬聖
焦點
2019-11-06
【記者傅有萱綜合報導】萬聖節來了,南瓜燈就變藍綠色了!今年萬聖節,「藍綠色南瓜計畫(Teal Pumpkin Project)」(註1),於世界各地引發討論,參與計畫的人在住家門口與萬聖節派對現場擺上被漆成藍綠色的南瓜(註2),藉此聲援受食物過敏所苦的孩子,盼他們能放心參與「不給糖就搗蛋(Trick-or-treating, 以下簡稱要糖行動)」的活動。註1:藍綠色南瓜計畫於2012年,由美國一個支持食物過敏的組織負責人貝基.巴斯洛(Becky Basalone)在田納西州發起,2014年起,由美國「食物過敏研究及教育組織(Food Allergy Research & Education, FARE, 以下簡稱食物過敏組織)」將其宣傳並擴大規模。註2:藍綠色已被設定為象徵「食物過敏」的顏色長達20年,專家以此代表色來推廣並提升大眾對於這類疾病及症狀的認識。 藍綠色被當作宣導「食物過敏」的代表色已超過20年,不少萬聖節活動會以此色作為主題,藉此聲援因此症狀所苦的孩童。 圖/安德烈.摩爾提供2014年,食物過敏組織擴展藍綠色南瓜計畫,呼籲民眾將南瓜漆成藍綠色,表達對食物過敏孩童的善意。當看見藍綠色南瓜時,人們可以用紙條、飾品、玩具等物品代替糖果餅乾,避免他們因零食中的成分而引發不適。對此,食物過敏組織通訊助理凱瑟琳.維克(Kathleen Vickers)說:「沒有人應該為飲食限制失去享受萬聖節的權利!」 藍綠色南瓜計畫由食物過敏研究及教育組織於2014年擴展,至今已有超過上萬人響應。 圖/食物過敏研究及教育組織提供這個計畫之所以再次掀起話題,起因於10月13日一名來自夏威夷的母親奧邁里斯.泰勒(Omairis Taylor)在臉書(Facebook)發表一篇貼文,說明兒子因患有自閉症,導致在要糖行動的過程遇到不少困難。因此,他以藍綠色南瓜計畫為發想,邀請世界各地的自閉症孩童,在萬聖節活動中帶上南瓜造型的「藍色桶子」或漆成藍色的南瓜讓人們了解他的病症,並友善地對待他。 民眾在派對現場及自家門口放上藍色及藍綠色的南瓜傳達理念,並用各式小禮物取代糖果餅乾。 圖/蕾娜.麗西亞.維拉提供為響應藍綠色南瓜計畫,不少年輕人及大學生在萬聖節派對中放上藍綠色南瓜,並在其中放入精美小禮物,希望讓更多人正視食物過敏問題。主治過敏、哮喘及免疫學專業的醫生佩爾.古普塔(Payel Gupta)認為,許多人聽到「過敏」兩個字便會輕忽,認為只是偶發性症狀,但其實對食物過敏的患者而言,生活中的任何因子都是潛在危險。他也提到,此計畫能使食物過敏患者在要糖行動過程中安心許多,「當患者待在沒有安全感的環境時,萬聖節對他們而言就不是一個愉快的節慶。」 許多學生、年輕人會在萬聖節派對現場擺上藍色及藍綠色的南瓜,以此表達對自閉症及食物過敏患者的友善。 圖/佩爾.古普塔提供然而,雖然這項計畫受到不少人支持,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法國普瓦捷大學(University of Poitiers)台籍學生傅有鵬便表示,比起藍綠色南瓜計畫,屬於自閉症孩童的藍色南瓜計畫更有存在的必要性,「對自閉症孩童而言,開口與人溝通比較困難,藉由藍色南瓜可以讓旁人更清楚孩子的情形並主動關心他。」他也認為,對食物過敏孩童較好的方式,應是讓他們清楚自己對哪些食物過敏,並在參與要糖行動時告知對方,一方面培養對自己生理狀況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建立溝通能力。 有參與藍綠色南瓜計畫的民眾,會以玩具、紙條、飾品等小東西取代糖果餅乾,避免對於食物過敏的孩子造成影響。 圖/樂喜.戴維森提供隨著全球民眾及相關單位的努力,藍綠色南瓜計畫的規模已漸趨盛大,從原本的社區型活動,逐漸擴展為全球響應的共通語言。而考慮要糖行動在台灣並不普及,傅有鵬認為,若能在台灣更多地區舉辦相關活動,並執行藍色及藍綠色南瓜計畫,或許能帶來雙贏的局面,「除了傳遞正面理念外,一定也能給予台灣的自閉症及食物過敏孩童更大的支持。」
疊加色彩 自閉畫家繪出內心話
藝文
第1684期
疊加色彩 自閉畫家繪出內心話
2018-10-17
【記者林莉庭台北報導】用繽紛的色彩繪出奔放的線條,是青年畫家李仕宇跟社會溝通的方式。19歲的他曾於「2016國際自閉症節年會」獲頒最高榮譽獎,為第一位台灣獲獎者。李仕宇今年也首次受邀參與2日至30日於中正紀念堂舉行的「工藝公益.點亮臺灣」第九屆身障者與受刑人藝術創作大展,在所有參展者中最為年幼。「他是用畫作傳達訊息。」李仕宇的母親李琳琳解釋,患有自閉症的李仕宇將繪畫當作抒發情緒的出口,每件作品背後都隱含他想說的話。以〈魔法森林〉為例,當時李仕宇升上高中,十分喜愛校園中師長和同學友善的氛圍,於是他持續三年畫下學校成排的小葉欖仁樹,表達與朋友一同上學的愉悅。 〈魔法森林〉系列畫作接完成於李仕宇就讀高中的時期,表現他對高中校園氛圍的熱愛。 圖/李琳琳提供〈滴流旋律〉則是李仕宇透過觀察水的波紋得到靈感,李琳琳回想李仕宇小時候看見水龍頭便會忍不住打開,「他很喜歡看水在跳舞。」起初他不了解李仕宇這麼做的原因,直到看見這幅畫才明白,李仕宇是在觀察水流動時的變化。 李仕宇與作品〈滴流旋律〉合影,這是他透過觀察水的波紋產生靈感的畫作。 圖/林莉庭攝除了水波之外,李仕宇也喜歡觀賞煙火,每次看完國慶日和跨年的煙火表演後,他會興奮地將腦中對煙火的想像畫下來,並命名為〈煙火花〉。李仕宇從小視覺特別敏感,作畫時總選擇以鮮豔的色彩打底,〈滴流旋律〉便以紅黃黑三色重複地橫向刷過畫紙,相互堆疊,產生新的顏色。李琳琳以「多彩畫法」形容李仕宇的創作手法,透過不同的色塊疊加出更多元的顏色,有別於其他畫家調色後再下筆的習慣,「他(李仕宇)的色彩都是撞出來的,很多沒看過的顏色出現。」李仕宇會以點或線條組成形狀,描繪對創作主題的想像,從〈綻放〉便可以看到由一個個點圍成的花佈滿整個畫面,每個點上還有壓克力顏料被塗抹的痕跡。李琳琳指出,李仕宇創作時自由運用顏料,畫作給人童真且易懂的印象,像是〈祕密花園〉將發散的線條成團聚集為花的形狀,並透過深淺色彩交疊,營造出遠近感。 〈祕密花園〉用發散的線條描繪花朵,充分展現李仕宇創作抽象畫的才華。 圖/李琳琳提供 李仕宇對於能參加展覽十分興奮,畫作〈綻放〉使用壓克力顏料完成。 圖/林莉庭攝觀展民眾、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的林子芸從李仕宇的畫作中,感受到他對繪畫的熱愛,也發現李仕宇用色自由,其中又以〈魔法森林〉的背景運用對比色彩,讓他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效果。「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自立更生創業協會」理事長劉天富則說:「他用自己的畫來表達內心的話。」他認為李仕宇的畫作擁有純淨的特質,未受社會上的價值觀影響,他也期盼透過展覽翻轉大眾對身障者與受刑人的印象,讓他們能憑藉自己的創作在社會自力更生。 中正紀念堂三樓藝廊展出為期一個月的藝術創作大展,邀請民眾透過藝術品了解身障者與受刑人。 圖/林莉庭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