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體育
第1785期
「繩」乎奇技 北市大中正盃跳繩金銀雙收
2023-11-15
【記者孔德皓台北報導】隨著音樂響起,選手雙腳騰空,做出令人驚豔的花式跳繩招式。中華民國 112 學年度全國中正盃民俗體育運動錦標賽(以下簡稱中正盃)跳繩項目11日在臺北市明湖國小舉行。男生公開組個人決賽,最終由臺北市立大學文化藝術隊的李政陽、簡子翔獲得冠亞軍,將獎盃留在北市大文化藝術隊。男生公開組個人賽最先上場是北市大文化藝術隊的簡子翔,剛開始他便連續使出拿手的背後交叉五迴旋,接著更在後空翻的同時連續甩動跳繩,搭配燦爛的笑容顯得輕鬆寫意,拿下第二名。同為隊員的李政陽不甘示弱,用招牌的六迴旋技壓全場獲得92.5分(註一),順利奪冠。註一:本次中正盃跳繩滿分100,有技術、藝術、實施三項評分項目,技術佔40%,藝術、實施則各佔30%。 李政陽是北市大文化藝術隊的成員,在中正盃跳繩項目拿出亮眼表現,奪下公開男生組冠軍。 圖/孔德皓攝 同樣來自北市大文化藝術隊的簡子翔平時會去國小擔任跳繩老師,本次參賽的許多國小、國中選手都曾是他的學生。 圖/孔德皓攝對於本次奪冠的好表現,李政陽說道:「挺滿意的,失誤都偏少,但中間有一段後兔(註二)的動作沒有過去,還可以再更好。」他補充,想趁著這次比賽挑戰自己,做出練習時較少成功的招式。同樣滿意自己的表現,簡子翔面帶笑意地說:「一開始的後跳五迴旋都有成功,練習了很久所以滿開心的。」註二:招式名稱,倒立並將跳繩放在身體後方,在拉動跳繩的同時雙腳落地過繩。目前25歲的簡子翔在國小三年級便投入跳繩,除了征戰國內外各大花式跳繩賽事,平時也在國小擔任跳繩老師,本次中正盃跳繩項目有許多選手皆是他的學生。談到未來規劃,簡子翔希望能帶學生參與比賽,推廣跳繩運動,「如果小朋友也願意,希望可以帶他們前往國際賽事。」李政陽則持續專注在競賽,「目前還是想以運動員身分為主,趁我還能跳的時候好好跳,做到自己不能做為止。」民俗體育共四個項目,為扯鈴、跳繩、踢毽、陀螺,台灣參與人數最多的是扯鈴運動,跳繩則位居第二,多是國小、國中學生參與。中正盃籌辦人員,平時也在國小擔任跳繩教練的蘇家儀點出,台灣缺乏相關管道,學生少有機會依靠民俗體育升學,「北部已經比較多了,但南部可能真的只有一兩間。」他補充,很多人從國小開始投入,不過大部分國中沒有相關校隊、社團,加上課業壓力,學生無法持續參與,導致年齡斷層。李政陽也同意,相較扯鈴,能以跳繩專長進入的學校少,且花式跳繩在台灣屬非主流運動,相較籃球、排球等熱門運動吸引力較低。 李政陽(左)表示,雙人花式跳繩需要絕佳默契,兩人的招式、動作必須同步。 圖/孔德皓攝
體育
第1695期
【專欄】在台推花式跳繩 TRSA帶領選手進軍國際
2019-01-03
【記者陳韻如台北報導】「台灣專業花式跳繩學院 Taiwan Rope Skipping Academy」(以下簡稱TRSA)的「Kingdom表演團」,西元2018年7月13日參加「香港花式跳繩大匯演」。選手結合多種基本技巧,如胯下跳、車輪、交互跳等,也加入空翻特技,並配合音樂及劇情編排,跳出花式跳繩的創意多樣性,最終獲得「15歲或以上公開組」全場總季軍。TRSA成立至今滿一週年,除參加國內外比賽,更致力推廣花式跳繩運動,期待讓更多台灣人認識花式跳繩。 台灣專業花式跳繩學院Kingdom表演團於香港花式跳繩大匯演比賽中,首次將空翻特技融入團體表演,獲得觀眾熱烈歡呼。 圖/台灣專業花式跳繩學院提供團結力量大 高手組團參與國際賽事TRSA總監鄭人誠指出,台灣花式跳繩已有多年未參加國際賽事,在國際上較不知名。國內選手因缺少固定集體培訓課程,彼此互不熟悉,默契較不足,「如果能夠團結在一起的話,那個力量才會出來」2017年「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跳繩錦標賽」結束後,鄭人誠與來自澳門、就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的TRSA顧問陳嘉星,觀摩國外隊伍經營花式跳繩團隊的方式,召集國內各大專院校花式跳繩選手組成TRSA。選手們自國小開始就接觸花式跳繩,跳繩資歷都已超過十年,且在各大國內外競賽獲得佳績。對內集訓鍛鍊自我 對外表演推廣花式跳繩TRSA由陳嘉星安排每週集訓時間與菜單鍛鍊技巧,並培養團隊默契。以就讀台北市立大學的團員蘇家儀為例,除周五、六為團體集訓時間,她也會與同校團員在周一、二、四練習,一週共有五天訓練時間,若遇自身表現落後其他團員,會再找時間自主加練。多數團員除平時練習外,也到國小社團、校隊擔任教練,指導小學生花式跳繩技術。「我會希望幫小朋友一起完成很難的動作。」蘇家儀談及,與學生一同完成高難度技巧,能讓自己擁有成就感。鄭人誠指出,大眾對跳繩的既定印象多半是個人運動,缺少變化性,因此易感乏味。於是團員組成Kingdom表演團,將花式跳繩技巧結合音樂節拍,增添跳繩趣味性與可看性。Kingdom表演團在國小朝會或校慶場合表演,推廣花式跳繩運動。蘇家儀說道,剛開始參與表演時,常因緊張而失誤,多次嘗試後較能享受舞台氣氛,「敢把眼神放出去,敢對小朋友做一些眼神交流。」 台灣專業花式跳繩學院教練團目前已到五所國小推廣,讓小學生體驗花式跳繩的有趣。 圖/台灣專業花式跳繩學院提供台灣跳繩選手出現年齡斷層 資源與生涯規劃為關鍵鄭人誠與蘇家儀認為,台灣跳繩選手年齡出現斷層,選手多半是國中小學生,高中與大學生人數較為稀少。目前僅有國中小設有跳繩校隊或相關社團,選手到了高中或大學,發現學校少有培訓管道,因此放棄跳繩生涯。多數選手在面臨升學或就業時,家長會開始擔心他們的課業與工作狀況,進而勸說選手終止跳繩訓練。蘇家儀憶起小學五年級時,剛當上花式跳繩校隊小隊長,就因成績狀況不佳,被母親說服暫時停止練習跳繩。「大概兩三個禮拜過後,我開始覺得渾身不舒服。」蘇家儀描述當時心境,坦言若無法跳繩,就等於失去生活重心。被迫停止跳繩的日子裡,她想盡辦法讓母親妥協,即使與母親冷戰,她也不放棄地爭取機會。「我會晚上去桌上寫小紙條,還寫到自己哭,晚上再偷偷拿去媽媽房間。」最後母親才答應讓蘇家儀繼續跳繩。回首過去,蘇家儀很感謝年幼的自己堅持理想,才能有現在的自己。鄭人誠也提及,大四學生畢業後,因面臨經濟壓力,未來恐怕將在職業與興趣之間拉扯。「又喜歡跳繩,但又為了未來工作壓力,或是環境影響,導致他不能堅持他熱愛的東西。」鄭人誠坦言,多數家長擔心學生未來無法靠花式跳繩過活,因此在學生升學與就業之際,經常與其討論未來規劃。堅持夢想不放棄 讓世人看見台灣花式跳繩TRSA創立至今剛滿一年,在鄭人誠與陳嘉星的帶領下,團員持續準備國內外比賽、推廣活動及對外表演。他們利用課餘時間經營TRSA品牌,學習管理粉絲專頁、辦理相關推廣活動,期望讓更多人認識花式跳繩。 2018年4月,台灣專業花式跳繩學院Kingdom表演團受邀至節目「綜藝菲常讚」演出,表演十分精彩,觀眾反應熱烈。 圖/台灣專業花式跳繩學院提供TRSA現正為今年亞洲盃比賽訓練,蘇家儀眼神堅定地說道,有了先前在香港花式跳繩大匯演的經驗,此次比賽將會在國際上有更多精彩表現,「希望我們台灣也是他們(國外隊伍)會擔心的對手之一。」鄭人誠期許團員在年輕時即可設立目標,並且全力以赴地著手進行,「堅持你的信念,拿出你的態度,台灣跳繩才能衝出世界。」
體育
第1688期
盼民俗運動受重視 選手致力文化推廣
2018-11-15
參賽選手在比賽前認真練習,但儘管技術皆十分高超,少有人能走到最後,實為一大缺憾。 圖/劉雨婷攝【記者劉雨婷基隆報導】大部分人可能在國小時玩過跳繩與扯鈴,卻不一定會更進一步練習特殊技巧與花招。「107年中正盃民俗體育錦標賽」10日在基隆市立中正國中舉行,其中跳繩與扯鈴的國中小選手人數遠多於高中與公開組。有感於民俗運動選手出現斷層,跳繩公開男子組台北市立大學文化藝術隊簡子翔、林育楷、曾國烜,以及扯鈴公開女子組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學生蔡君慧等選手,主動加入推廣民俗運動的行列,期盼國人不再認為民俗運動只是娛樂。此次跳繩公開男子組個人賽冠軍,由第一次參加個人賽的北市大文化藝術隊學生江宇平拿下。他表示,平時其實主攻扯鈴與特技,跳繩只是興趣。先前和學弟一起編排跳繩賽事動作時,發現國外有選手融合跳繩與翻滾,便也將特技動作融進跳繩,如後空翻、側翻等。雖奪得第一名,不過他認為因練習不足,比賽表現仍不夠熟練。 由於民俗體育並無一世界總會公布統一規則,導致各場賽事的比賽章程都不一樣,須自行研讀細項並決定是否參加,讓選手無所適從。 圖/劉雨婷攝在台灣,即便是熱門民俗運動項目,仍缺乏完整相關升學管道。跳繩選手曾國烜透露,他是台北市立華江高中第一屆的跳繩體育績優生,在此之前,國內並沒有國中以上的升學管道,優秀的跳繩選手因此中斷跳繩訓練。現今各大學也未有跳繩校隊,被召進去的體育績優生多半是以社團的方式自主練習。即便如此,簡子翔分享,因三人仍對跳繩仍充滿熱情,便聯合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於去年12月組成「台灣專業花式跳繩學院」,在國內透過演出、推廣班等方式推廣跳繩運動,林育楷也表示將以此為未來工作志業。該團隊今年七月,參加「2018香港花式跳繩大匯演」比賽,透過和江宇平合作,展演融合特技的花式跳繩,最終獲得「15歲或以上公開組」全場總季軍,希望藉此能獲得外界關注。 中教大的蔡君慧擔任扯鈴教練多年,也曾選上僑委會海外教師,去美國西岸巡迴教學,推廣民俗文化。 圖/劉雨婷攝扯鈴公開女子組蔡君慧也指出,民俗體育非亞、奧運會項目,選手大多是自費參與國際賽,栽培發展上也有極大南北落差,儘管扯鈴為台灣特殊且優勢的運動項目,卻可能在接下來十年被其他國家超越。有感於此,加上被恩師影響,蔡君慧從國三起開始轉職教練,現今在台中、台南擔任四所國中小的扯鈴校隊指導老師,更曾擔任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海外民俗文化推廣教師,到美國西岸巡迴教學,推廣扯鈴文化。未來她希望能考上國小教師,從基層開始培養頂尖扯鈴選手。 蔡君慧分析推廣者和當教練差異之處,在於:「推廣(運動)的話不用學會,只要讓他覺得好玩就行了!」 圖/劉雨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