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帶球穿越布陣 袋棍球有望進軍奧運
體育
第1760期
帶球穿越布陣 袋棍球有望進軍奧運
2021-12-15
【記者李昀璇新竹報導】選手運用手指與手腕巧妙運球,並抓準時機揮動球桿,傳球至隊員球棍袋中。2021藍鵲盃袋棍球賽10至12日於國立臺灣大學竹北分校足球場登場。在女子高中及大專院校組賽事中,國立東華大學以全勝之姿順利蟬聯冠軍。此外,今年七月,世界袋棍球總會(World Lacrosse,WL)獲得核可,意味袋棍球有望於2028年列入奧運比賽項目。 藍鵲盃袋棍球賽由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舉辦,為了增進新手球員技術,限定球齡兩年以下的選手參加。此次賽事為六人制,比賽分共四節,每節六分鐘,比賽時長共24分鐘。 圖/李昀璇攝女子高中及大專院校組冠軍戰由東華對上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開賽不到六十秒,東華率先進帳兩分,帶起團隊氣勢,首節便轟出5:0攻勢。第二節城市科大多次闖入東華禁區,仍無力回天,單節僅一分入帳。第三節上半東華持續猛攻,迅速拿下四分,逼迫城市科大喊出暫停,暫停後城市科大仍無力突破對手防線,最終東華以四節14:1取得壓倒性勝利,成功衛冕冠軍寶座。此次東華女子隊由13位成員組成,其中有七位選手皆在冠軍賽中得分。隊長廖羽翎表示,即便出賽成員中有一半為新進學妹,今年隊伍戰力仍有所提升,加上成員數量增加,可進行較多次替補,讓選手有更多彈性調整狀態。 國立東華大學在女子高中與大專院校組冠軍賽取得壓倒性勝利,即便冠軍賽當日已進行三場賽事,仍在賽場上表現突出。 圖/李昀璇攝而在男子大專院校組冠軍賽中,由北部和中部學校組成的種子聯隊以5:2戰勝城市科大。上半局,種子聯隊抓準城市科大傳球失誤連續發動多次快攻,重創對手氣勢。城市科大雖在下半局力挽狂瀾,但仍無法敵擋敵對攻勢,最終遺憾收銀。種子聯隊隊員、東吳大學選手張伍曜表示此次臨時組成隊伍參賽,原先並無預料能奪冠,「但上場後大家格外認真、有拼勁。」他分享團隊因此順著氣勢一步步拔得頭籌。 每節比賽開局皆會重新發球,男女的開球規則不同。在男子組中,雙方會盤踞在地互相爭球,而在女子組中則是讓裁判將球拋向高處,讓選手爭球。 圖/李昀璇攝本次賽事吸引23支隊伍報名參賽,相較以往數量明顯增加。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發展部經理關梓樺說明,由於疫情導致國際賽事停擺,協會便將大部分資源及人力移往國內進行基層學校推廣,參賽隊伍數量有顯著成長。此外,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於七月正式投票通過對國際袋棍球總會的認可,代表臺灣袋棍球隊將有機會前進奧運舞台,對此,協會除了舉辦藍鵲盃讓國內袋棍球新手互相切磋,也正在進行培訓和推廣,為可能登上的奧運舞台提前備戰。關梓樺表示,目前國內約有500至600位袋棍球選手,未來六年內除了會持續進行在地學校推廣與種子培訓,讓選手數量達到1000位,也期望透過不同層級的競賽,精進選手實力。 袋棍球規則中允許的身體碰撞性大,因此球員間常發生激烈的身體碰撞,增加比賽中的刺激性與可看性。 圖/李昀璇攝現今各校袋棍球隊仍以社團形式組成,東華與城市科大科即為甫成立三年的社團,即便國內多數大專院校尚未成立袋棍球社,缺乏管道的學生仍可以透過協會的種子培訓計畫,接受補助並進行培訓。接觸袋棍球剛滿兩年的蕭正宏說道:「打這個運動當下很開心,也找到自己的歸屬感。」他期望未來越來越多人投入袋棍球,並將目標放在前進奧運舞台,為臺灣爭光。 由於多數大專院校沒有設立袋棍球社團,因此協會提供培育計畫,開放對袋棍球有興趣的學生加入,種子聯隊因而誕生,而隊伍中的選手多數學生皆有另一體育專長項目。 圖/李昀璇攝
藍鵲盃限新手參賽 盼掀袋棍球風潮
體育
第1740期
藍鵲盃限新手參賽 盼掀袋棍球風潮
2020-12-16
【記者吳冠伶新竹報導】「回防!回防!」球員手持球桿,身著頭盔、護肘等裝備,在草地上奮力爭球,一步步突破對手防線。2020藍鵲盃袋棍球賽12日在國立臺灣大學竹北分校足球場熱鬧開打,為提供新手球員切磋機會,此賽事限定球齡兩年以下的選手參加,盼藉此鼓勵學子投入袋棍球這項新興運動。高中及大專院校女子組冠軍賽,由國立東華大學對上臺北城市科技大學,經過一番激戰,最終東華以3:2奪下藍鵲盃隊史首冠。對於比賽結果,東華女子隊長吳雅惠直呼很開心,「因為東華是創立第二年的球隊,這次比賽有四個才剛接觸袋棍球的學妹,所以我對這次結果很滿意。」首次參賽的東華選手廖羽翎也說:「藍鵲盃大家都是新手,就沒有分學姊、學妹這樣,多去嘗試(不同打法)的話還滿有優勢的。」 國立東華大學袋棍球隊主要由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學生組成,成立不到兩年便奪下藍鵲盃女子組冠軍。 圖/吳冠伶攝袋棍球目前主要盛行於北美洲,是一項結合籃球、足球、曲棍球元素的運動,以頂端具網袋的球桿為特色。比賽時,兩隊各派出10人上場對抗,為了爭球,球員得合法碰撞或以球桿干擾對手,並透過團隊合作將球射入對方球門得分。此外,因袋棍球攻守範圍大,球場大小約等同於足球場,對選手的體能、技術要求都相當高。 男子袋棍球因較多肢體碰撞,選手需穿著較多防護裝備,規則也與女子略有不同。 圖/吳冠伶攝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發展部經理關梓樺說明,「這個運動學習門檻比較高,需要長時間的接觸,所以比較適合在學的小朋友去參加。」袋棍球協會民國103年成立至今,發展方向以基層學生為主,目前已與20多所學校合作開辦相關推廣活動。在大學方面,全台中部、北部、東部各設一至兩所重點發展學校,協會除透過校際聯賽、藍鵲盃比賽促進選手交流,也以研習、學分課程等方式培育袋棍球人才,或與大學合作實習計畫,讓大三、大四球員藉此項目找到未來發展方向。一年多前在東華創立袋棍球隊的謝曜光坦言,在大學推廣袋棍球,首要面對的就是招生困難,「因為很多人不知道這項運動,而且社團學生不會想接觸比較激烈的身體碰撞,會選擇比較普羅大眾的排球、籃球、羽球等。」另一方面,對於這項剛起步的小眾運動,同校的吳雅惠則持樂觀態度,認為相比其他項目,協會更能全面照顧每位選手,也給選手很大的發揮空間。不過他也認同,由於目前較著重培育基層的國高中選手,因此仍需一段時間等待推廣成效,「等到這批(國高中)選手往上升的時候,他們就會再去其他學校銜接。」 為了在大學推廣袋棍球運動,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每周皆派遣教練到花蓮,協助國立東華大學袋棍球隊進行訓練。 圖/吳冠伶攝 藍鵲盃邁入第二屆,參賽人數及報名隊伍增加近兩倍,主辦單位也首度將比賽移至新竹舉辦。 圖/吳冠伶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