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暨大設通識講座為畢業門檻 中籤率低引爭議
校園
第1760期
暨大設通識講座為畢業門檻 中籤率低引爭議
2021-12-15
【記者黃弈軒綜合報導】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一名學生於4日在Dcard校版發文表示,為達成畢業門檻,他於大學三年期間報名13場通識講座,但因校方採抽籤制,導致他皆未抽中,令他質疑通識講座設置為畢業門檻的正當性,引發學生議論。據《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全校共同及通識教育課程修課辦法》規定,學生應至少出席六次通識講座才可畢業。暨大每學期約舉辦八場通識講座,每場約提供610位名額供學生報名參與,但根據暨大活動報名及參與記錄查詢系統公開資料顯示,110學年度第一學期每場通識講座大約有1000位以上學生參與抽籤,顯示中籤率不到五成。此外,因講座報名是採亂數抽籤,難保障每位學生的中籤率,使他們能參與的講座數量參差不齊。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許多學生反應,通識講座採用抽籤制導致他們每學期能聽到的通識講座數量不一。 圖/李佳臻提供對於抽籤制度設計,暨大前學生會學權部長賴欣嬬說明,過往通識講座採用現場排隊制,對該時段有安排課程的學生造成不便,後因疫情影響改為線上搶位,但也發生網路塞車、電腦頁面當機等問題,造成學生不滿,因此最後才選擇採取目前的抽籤制。暨大應用化學系學生李佳臻表示,自己大學三年共報名了18場通識講座,但僅抽中3場,身邊卻有同學每場都抽中,令他感到不解,「感覺還是能以人工方式降低這種事情發生。」而大四學生雖有保障名額,但許多人為了盡快達到畢業門檻,紛紛「為報名而報名」,暨大財務金融學系學生A同學(化名)就坦言,自己為了畢業,幾乎每場通識講座都報名,也不會特別注意演講內容。李佳臻進一步補充,此制度反而不利於對該講座內容有興趣的同學參加。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應用化學系李佳臻認為通識講座設置為畢業門檻不妥,「沒興趣的人去通識講座就完全沒有吸收,反而真正有興趣的人沒機會聽到內容。」 圖/李佳臻提供「抽籤制不是為了解決通識講座名額供應的不足,是為了解決報名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賴欣嬬觀察到現行制度的缺漏,並希望校方能增加通識講座場次或是講座名額,解決名額不足的問題。暨大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學生李晴渝亦有同感,「一學期的講座數量實在不太夠,加上會不會抽中都要看運氣,希望可以少聽一點場次。」除暨大外,國立中山大學與亞洲大學同樣將通識講座設置為畢業門檻。中山社會學系學生許亞軒指出,在中山,只要在大一時參加過新生訓練營,便可抵免六次通識講座,因此,即便中山的講座常額滿,但仍不至於對學生造成負擔。亞大學生會會長黃思穎也說明,亞大每學期約有30多場講座,學生可透過網路搶位及現場排隊兩種方式報名,且未必場場額滿,因此學生幾乎都能順利參與。 國立中山大學與亞洲大學同樣有通識講座設置為畢業門檻的制度,但皆無出現名額不足問題。 圖/李佳臻提供但對許多學生而言,通識講座作為畢業門檻的正當性仍有疑慮。暨大中國語文學系學生許月秋認為,若強逼沒興趣的學生參與講座,其實無助於達成均衡學習的立意。畢業於暨大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現就讀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的陳智彬也認為通識講座為個人喜好選擇,「學校應該是要思考如何找到學生有興趣的通識講座,提高參與率,而不是逼迫學生聽講座。」對此,暨大通識教育中心社會組組長張力亞說明,將通識講座設為畢業門檻,是為培養學生具備廣博知識。而針對學生質疑,校方目前正重新審定辦理模式、精進講座品質,盼滿足學生需求。
校內不能談政治? 中科大校方拒公投講座申請
校園
第1759期
校內不能談政治? 中科大校方拒公投講座申請
2021-12-08
【記者陳楷霖綜合報導】台灣在18日將迎來110年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為加深學生對議題的了解,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學生會(以下簡稱學生會)舉辦「議起來公投」講座,邀請專家解說其中三案。然而,臺中科大校方卻以公投議題過於敏感為由,拒絕學生會的活動申請,引起反彈。學生會規劃用經費舉辦「議起來公投」活動,邀請招明威、賴偉傑、蘇彥圖等人,分別就公投第17案(註一)、18案(註二)、19案(註三)進行討論,該案也在臺中科大學生議會臨時會表決通過。講座主辦人、臺中科大會計資訊系學生魏紀妍解釋,校內對公投的討論度較低,希望藉由講座增加學生的關注度、促進師生交流。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學生會表示,受邀講師豐富的學、經歷可帶來完整且具客觀事實的演講內容。 圖/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學生會提供註一: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註二:你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之乙型受體素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註三:你是否同意公民投票案公告成立後半年內,若該期間內遇有全國性選舉時,在符合公民投票法規定之情形下,公民投票應與該選舉同日舉行?不過,學生會在翌日提交的活動申請表卻有多個單位皆在申請表的意見欄中表達擔憂。其中,校安中心認為政治性活動容易產生對立,不宜於校內舉行。而課外活動指導組也抱持相同看法,並建議師生自行上網參考公投資訊,臺中科大校長謝俊宏和學生事務處學務長李俊杰同樣附議各處室說法。最後,「議起來公投」講座並未通過活動申請流程,因此無法在校內舉行。 從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學生會提交的活動申請表可看出,校方對於辦理公投講座抱持反對態度。 圖/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學生會提供對於校方決策,學生會並不滿意。學生會指出,依照《大專校院學生會運作原則》以及臺中科大的《學務處各項業務標準作業流程》,此次活動費用未經校方補助,由學生會支出,因此學校應就場地申請、表格是否填寫完整等「形式問題」進行審核,而非針對「活動內容」,也強調校方的行為已干涉學生自治範疇。就讀臺中科大保險金融管理系的王薇雅則說,作為該領域專家,受邀講師雖有既定立場,但仍可由客觀角度剖析議題,但校方的說法形同質疑講師專業。而臺中科大校內學生對公投講座多採正面態度,就讀臺中科大資訊管理系的葉淵堯認為,大部份年輕人對政治並不關心,且講座僅供學生交流意見,不僅不會引起紛爭,更有助學生了解公共事務。但他也提醒,討論政治議題應適度拿捏尺度,若講座邀請的講師具有濃厚政治的色彩,則不宜在校內舉行。臺中科大會計資訊系學生曾子恒則建議學生會邀請對立方參與講座,呈現更加全面的意見,「現在好像只看到一個立場而已。」 各大專院校皆會在校內辦理講座,因此涉及公共事務的講座人選及內容的合宜與否成了重要課題。 圖/陳楷霖攝校方對此回應,校園為教學場所,出於行政中立,不宜在校內舉辦公投講座。但學生會質疑,《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和《教育基本法》所提的行政中立,旨在規範公務人員的個人行為,與校方禁止學生在議題上發聲無關,因此校方說法並不合理。學生會也表示,為促進校內民主風氣及維護學生自治,將以線上或另尋場地的方式延續公投講座。
講座被迫取消 東華生控校方打壓學術自由
校園
第1719期
講座被迫取消 東華生控校方打壓學術自由
2019-12-26
【記者朱姰霖綜合報導】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原預定19日邀請民主進步黨青年部主任吳濬彥到校內演講,不料遭校方以違反《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為由,無預警停辦。25日中午東華學生會召開記者會,抗議校方以維持政治中立為理由,停辦講座,限制學術自由。東華學生會19日邀請吳濬彥分享參與太陽花學運(註1),及成為民進黨發言人的歷程。然而,在活動開始前一刻,學生會被校方告知該講座違反《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要求即刻停辦,並派校內駐警至講座場地拍照蒐證。東華社會學系學生、學生會會長許冠澤痛斥,校方干涉學生言論與集會自由。註1:太陽花學運,又被稱作318學運、佔領國會事件,即民國103年為抗議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張慶忠,強行通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學生、公民團體因而發起佔領立法院行動,行動超過24天。最後由時任立法院長王金平出面協調,承諾學生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前,不會進行《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審議會議,事件才落幕。 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會長許冠澤帶領學生於行政大樓前面抗議,希望校方能正視學生自治及學術自由。 圖/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提供「面對公權力的打壓理當要站出來為弱勢發聲,而今天遭受打壓的弱勢正好是我們自己。」 東華學生會學術部長、社會學系學生李哲豪表示,9月12日選舉公告日(註2)後,部分大學辦理一系列講座,邀請各政黨候選人到校演講,但該場講座是唯一一個被校方使用行政中立法所阻擋下來的活動。李哲豪認為,校方阻擋學生會辦理這場講座,除了打壓學術自由之外,更藐視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註2:中央選舉委員會業於108年9月12日發布選舉公告,禁止任何政黨、公職候選人或其支持者造訪活動。 國立東華大學學生舉牌抗議校方打壓學生學術自由,要求校方收回「講座違法」的說詞,並向講座主辦方學生會道歉。 圖/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提供東華校長趙涵捷發布新聞稿說明,學生會邀請特定人士以政黨主管身分在選舉期間到校內進行公開演講,已違反《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第13條(註3),應禁止政黨、公職候選人或其支持者於選舉期間造訪於公部門舉辦活動。趙涵捷進一步解釋,學生會應共同守護學校政治中立的環境,不為特定政治團體從事宣傳或活動。註3:《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第13條原文為:「各機關首長或主管人員於選舉委員會發布選舉公告日起至投票日止之選舉期間,應禁止政黨、公職候選人或其支持者之造訪活動;並應於辦公、活動場所之各出入口明顯處所張貼禁止競選活動之告示。」不過學生會認為校方理由過於牽強。學生會指出,校方指控該講座為「政黨、公職候選人或其支持者之造訪活動」。但參考銓敘部歷年書函解釋,此處的「造訪活動」應是指支持特定候選人的拜票或造勢行為,校方僅基於講師具民進黨青年部主任身分,就認為學生會違法,學生會難以接受。同樣認為校方作法不妥的還有東華財經法律研究所暨法律學系副教授張鑫隆。他解釋,學生會活動內邀請吳濬彥雖具黨職,但非目前總統或立委候選人,演講內容亦未直接涉及選舉之宣傳。張鑫隆指出,校方未確定演講內容是否涉及選舉宣傳,便以《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第13條為由取消講座,「如此恣意的擴張解釋,容易侵犯校園言論和學術的自由。」學生會於21日向校方提出四大訴求,分別是為「恣意定義學生會『違法』道歉」、「說明駐衛警蒐證動機」和解釋該名『校方同仁』身分與闖進辦公室目的」(註4)、「確立學生會為本校一級學生自治組織」,以及「承諾校方往後不干涉學生會辦理的相關活動」。註4:校方駐衛警在活動取消後出現在原講座場地,對教室內拍照蒐證,亦有自稱「校方同仁」的不明人士闖進學生會辦公室。校方後來解釋,「校方同仁」為12月19日值班校安人員,為行使校園安全職務,所以到現場確定活動取消的後續狀況。 國立東華大學學生使用黑色塑膠袋製作巨大橫幅向校方抗議,然校方目前仍堅持講座違法。 圖/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提供校方在25日凌晨透過信件回覆學生會四大訴求,承認東華學生會是校內一級自治組織,享受在校內外規定程序下辦理一切活動的自由,但仍堅稱該講座違法。「如果輕易地被少數人粗暴地說取消就取消,是在限制青年學子的思想,與大學存在的意義背道而馳。」許冠澤認為,大學應該作為創造力展現、增進思想多元的場域,在追求自由的過程卻遭學校打壓讓人灰心。也因此,學生會在25日中午舉辦記者會,重申四大訴求並要求校方道歉。許冠澤補充,學生會是否違法不應該由學校說的算,應該請上級主管機關或擁有法律解釋權的單位來說明,他希望校方收回「違法」這個用詞,並向學生會道歉。
剖析日本社運發展脈絡 小熊英二台師大開講
校園
第1602期
剖析日本社運發展脈絡 小熊英二台師大開講
焦點
2015-10-02
主講者小熊英二分析日本社運和學運興衰脈絡。 圖/張方慈攝【記者鄭晏欣台北報導】台灣人權促進會與台灣師範大學人文學社於25日晚間在台師大舉辦的「日本的社運與學運──1960年代與現代的比較」講座,邀請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總合政策學部教授小熊英二主講、東華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田畠真弓與談。講座深入剖析日本1960年代至今的社會運動發展脈絡,並比較台日兩地的社運情勢。小熊英二從社會情勢切入,談日本近50年來的社會運動變遷,剖析動員方式的變化,以及社運如何影響政黨選舉。1960年代,日本最著名的社運是反對《美日安保條約》運動,由於當時各地方自治組織、公會或企業團體等「共同體」勢力穩固,使社運連帶性強,且各團體皆有特定黨派傾向,較易動員。1970、80年代起,執政黨逐漸充實公共投資和建設,成功抑制城市及鄉村人民的不滿,日本的社運開始衰退。現今,雖然都市化已削弱昔日「共同體」的連帶性,然而金融海嘯和三一一核災的衝擊,促使反核、反安保等社會運動又再度興起。田畠真弓則對比台灣的太陽花學運與日本現代社運,討論媒體在群眾動員時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她表示,臉書為台灣太陽花學運的群眾動員提供很大力量。而日本社運主要的動員管道是社運團體本身的人脈、人際關係以及大眾媒體,網路社群媒體的影響力相對較小(註)。田畠真弓指出,日人注重隱私權,相對排斥需用真實姓名註冊的社群媒體;再加上日本網路群眾以右派居多,通常不是支持社運的一方。因此使得日本社運在社群媒體上的動員號召力和台灣相差甚遠,「台灣和日本差太多了,網路鄉民在台灣真的非常有力量。」 與談人田畠真弓分析日本社運和學運發展脈絡。 圖/張方慈攝講座吸引許多大學生參與,台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學生陳家平表示, 本次演講讓她對日本社會運動的脈絡有了深入的瞭解,尤其是共同體穩固到鬆散的過程。政治大學哲學系學生曹祐嘉表示,他大致耳聞過日本以往的社運歷史,也知其有段沉寂的時間,「那在三一一核災之後新長出來的運動是怎樣的呢?我個人對這個問題非常好奇,於是來參加講座。」他也表示,就日本現今的反安保運動而言,其所使用的抗爭語言事實上和台灣太陽花學運很相近,像是強調正當程序、民主制度等等訴求,和台灣是有相同處境的。註:根據日本網站「Internet Com」和「NTT.Com Research」實施的「社交軟體利用」調查,日本臉書使用率為40%。根據《天下雜誌》的「數位生活大調查」,台灣人的臉書使用率是87.2%。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