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遊蕩犬貓衝擊生態 千人發聲促政府行動
影音
第1799期
遊蕩犬貓衝擊生態 千人發聲促政府行動
2024-11-15
【記者吳恒儀、黃伊晨、李宸緯採訪報導】「犬貓問題不逃避 政府面對不消極」人群攜手同行,高舉標語傳遞對動物保護的訴求。「2024第二屆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10日於立法院前展開。活動由為野生動物而走行動聯盟所發起,結合台灣各類型野生動物保育團體,透過遊行、市集、展覽等活動,讓民眾從更多元的角度認識遊蕩犬貓議題。 活動總召吳奕達表示:「我們講入侵生物或是外來動物的時候,他不是一個貶義的詞彙, 然後他們憑著他們的生存本能,他就去做出了事情,可能會傷害到這邊的生態系。」表達家貓家犬應該被視為外來物種,若流入野外恐對野生動物造成危害。 活動提出三大訴求,首先是精進遊蕩犬貓管理與減量,重新定義飼主責任、強化野外犬貓的數量調查。第二是加強生態熱區犬隻管理,於生態敏感地區實施無犬區政策並擴大禁餵範圍,避免犬隻干擾珍稀物種的生活環境。最後呼籲將犬貓作為外來入侵種案例納入課綱,增進學生對生態保育與伴侶動物福祉的認識。 「我們在講食物鏈的時候,其實是不會包含到犬貓的,這樣的狀況下把他放到野外,他並不是一個自由,或是生態食物網平衡的表現。他其實是一個破壞生態平衡的存在,那如果說大家有意識到這件事情的話,其實我覺得很多事情都可以順利的推廣下去。」吳奕達強調,希望不放養、不餵食更避免讓貓犬流入野外,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遊蕩犬貓已被全球公認為導致物種減少,甚至消失的主因之一。國內遊蕩犬貓攻擊野生動物的案例也不勝枚舉。各類野生動物保育團體於現場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引導民眾理解遊蕩犬貓對生態的破壞。「當每一隻犬跟貓有飼主爲他負責的時候,就不會讓我們現在生存的野生動物,卻還要接受到一個可憐的流浪動物成爲他們的加害者。」挺挺動物應援團創辦人劉偉蘋說道,改善全民飼主責任觀念不僅得保護野生動物,更要增進犬貓生活福祉。 活動當日,行動聯盟向農業部動物保護司長江文全和多位立委提交訴求書,呼籲政府加強教育,並指出教育部應微調現行108課綱,包括修正對家貓家犬的定義、強調飼主責任避免棄養、並在課綱中將貓犬列為外來入侵種、不直接贊同TNR絕育放養策略等四大重點,強調貓犬對生態的威脅及遊蕩動物福祉問題。 「我們的動保教育在哪個地方,在環境教育裡面,然後大家都不知道,而且環境教育也沒有講得很清楚。以前的民眾並沒有這個認知,甚至連教師大概都還有三成到六成其實不曉得。」國小自然課本編輯委員陳民峰指出現行課綱的問題,希望修改環境教育課綱的訴求得到重視。參與民眾蔡昕穎也點出:「如果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我覺得這樣子會比較好轉。不會有人再去放(生),也不會有人去餵食那些流浪動物或者是野生動物。」 活動主標語「犬貓問題不逃避 政府面對不消極」,期望透過全民教育提升社會對遊蕩動物議題的關注,強調政府應採取更積極的政策應對遊蕩犬貓對生態的威脅,為台灣本土野生動物創建更友善的生態環境。
校貓雕像設立遇阻 加州大學校友力爭保存校園記憶
國際
第1795期
校貓雕像設立遇阻 加州大學校友力爭保存校園記憶
2024-10-04
【記者王保伶報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以下簡稱UCLA)流浪貓Powell Cat(以下簡稱Powell),在校園中活動將近10年,受到UCLA學生的照顧,成為大家校園生活中的重要回憶。 2023年3月Powell逝世,現職為建築師的UCLA校友馬克斯・洛伊(Max Loy)為紀念牠製作了一座雕像,並於9月20日在社交網站Reddit上發布完成的文章,目前正與校方協商雕像的擺放地點。 「學校生活不容易,我想家時都會去找牠。」UCLA學生戴文・邁(Devon May)回憶道。Powell曾經陪伴無數學生,洛伊也表示,UCLA的學生們過去會定期餵食Powell,天氣不佳時還會將牠安置在安全的場所,或帶回宿舍照顧。 洛伊希望這座雕像不僅是紀念Powell的故事,也能提醒新生UCLA關愛與救援動物的傳統。因此,他與校方不斷溝通,洽談資助金額與雕像的擺放地點。校方起初答應資助,並且讓雕像展示於鮑威爾圖書館(Powell Library)內,隨後卻改變態度,拒絕設立雕像的計畫。洛伊說:「我對此感到沮喪,甚至認為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UCLA流浪貓救援隊成員西斯卡(Ciska)指出,校方沒有明確說明拒絕的理由。不過他推測,校方可能擔心雕像放在圖書館外,會影響活動舉辦,且圖書館內部也正在施工,沒辦法放置雕像。 洛伊表示,他已尋求副校長幫助,希望最終能說服校方,將雕像放在圖書館前,「Powell最初在圖書館外被發現,因此我們希望那是擺放雕像的地點。」UCLA學生戴文解釋。西斯卡補充道,如果協商不成,其他可能的擺放地點包括UCLA的阿克曼聯合大廈(Ackerman Union)、考夫曼廳(Kaufman Hall)。
寵物衣結合中醫光療 改善犬貓退化性關節炎
新知
第1769期
寵物衣結合中醫光療 改善犬貓退化性關節炎
2022-10-27
【記者古宇恩綜合報導】隨著動物權利日益提升,民眾逐漸注重寵物生理需求。為解決犬貓邁入中老年關節退化的問題,元培醫事科技大學寵物保健系與生物科技暨製藥技術系學生組成團隊研發「寵物保健治療衣」,將中醫光療結合寵物衣,讓寵物復健從醫院走向居家生活。此發明亦榮獲2022年烏克蘭國際發明展金牌。 寵物保健治療衣由四個部件組成,分別為寵物衣設計、光照理療裝置、控制器及電池系統以及應用程式。 圖/林育興提供寵物保健治療衣以中醫的光療技術,透過低能量雷射治療刺激細胞中的粒線體,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發炎反應及加速組織癒合的療效。團隊成員洪唯云說明,研發過程從思考如何將傳統光療轉化成穿戴形式出發,接著著手研究合適的光源,並設計間距對應犬貓經常患病的部位。而該治療衣的光照理療裝置設計於衣物尾端,洪唯云對此則解釋,「主要是因為犬貓的髖關節相對容易發生問題。」 光照理療裝置為團隊專利技術,透過雷射LED燈照射寵物經常患病部位,達到保健效果。 圖/林育興提供除光療裝置外,衣物能符合不同大小寵物的技術也是團隊研發重點,兩者皆於今年獲專利。團隊成員廖家興認為,這是整個研發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如果每一種大小的版型都要的話,整體設計會過於複雜,成本也會提高。」團隊曾採用彈性布料設計整件衣物,但經過反覆實驗發現並不耐用。因此,師生在多次討論及嘗試後決定將衣物分割成數片,以具延展性的不透光布作為銜接,透過拼貼形式因應各種尺寸。 圖中央的灰白色布料為具延展性的不透光布,在其上設計卡扣連結其他布料,達到尺寸調整的效果。 圖/林育興提供團隊指導老師林育興認為,此發明受到國際肯定主要有兩個重點,「首先在於穿戴,無須限制狗的行動,再來,符合寵物長照需要。」他說明,市面上的光照理療裝置並不能使用超過40分鐘,並且需由獸醫才能進行,但團隊採用第二級雷射(註)LED燈,民眾在家就可以幫寵物施作,讓毛小孩的保健不再受限於特定時空。註:根據國際電工委員會標準,雷射光的安全級數大致分成四級,各級又可細分成更小層次,二級以下雷射屬於安全雷射,無需接受風險管控教育即可使用。 圖為寵物實際穿著寵物保健治療衣的示意圖,團隊特別強調動物穿著的舒適性以及移動的便利性。 圖/林育興提供此發明已邁向商品化階段,林育興表示,過去保健醫療衣在獸醫院測試時,常因為療效過於顯著而無法回收,這也加深團隊對於發明的自信。治療衣不需透過侵入方式進行保健,飼主黃文荻認為能提高讓自家寵物嘗試的意願。不過,他也從飼養經驗提出疑慮,「貓咪非常在乎自己的毛色,所以牠們滿討厭身上有任何的物件。」他認為如何讓各個寵物適應也會是發明推廣上必須思考的面向。
當娃娃車內裝的是寵物 尚待檢驗的大毛孩時代
專題
第1764期
當娃娃車內裝的是寵物 尚待檢驗的大毛孩時代
2022-04-07
【專題記者顏婕儒、李昀璇、陳楷霖、許如鎧綜合報導】根據內政部與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統計,台灣自2018年起,貓犬新增認養登記數量超車新生兒,差距更是連年擴大。時至2021年,全年新生兒出生數為15萬3820人,創下史上新低;全年登記的寵物貓狗則高達22萬8971隻。數據更進一步顯示,近年可能出現毛孩登記數量一舉超越幼年人口(註)的黃金交叉,將台灣逐步帶入「毛孩當道」的時代。註:幼年人口,係指0至14歲之人口 寵物和新生兒歷年登記數量 資料來源/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 資料整理/許如鎧 圖表製作/許如鎧寵物數量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節節攀升,在這個世代中邁入主流,然而流浪貓犬的問題依然在社會角落暗流湧動,為環境安全埋下不定時炸彈,飼養不當引發種種問題的案例更是屢見不鮮。台灣參差的飼主素質,貌似未能跟上毛孩數量增長的速度,在飼養教育不盡完善的環境,毛孩們的幸福似乎仍舊是個未知數。台灣的飼主,真的準備好了嗎?養兒育女成本高 毛孩成家庭新寵兒「我覺得養小孩要慎重非常地多,就是他沒有辦法說養就養。」飼主簡嘉誼坦言,有時一個念頭便能將毛孩帶入自己的生活,養育孩子則不然,經濟壓力、時間成本、教育規劃等重擔會接踵而至,可能讓自己難以喘息。飼主Annie則以自身經驗解釋,「小時候媽媽當過夜保姆,需和嬰兒睡同一間房間,讓我從國中時期就經歷新生兒媽媽的日常,痛苦的感覺至今歷歷在目。」這些經歷讓他認為,比起會哭鬧的幼兒,養育毛孩不僅能享受照顧、疼愛孩子的感受,更能同時兼顧生活品質,保有喘息的空間,不必犧牲自己的自由。「養小孩很花錢,投報率可能是負值,養壞了還要出來道歉。」飼主許湘寧直言,養育孩子所花費的時間成本過於龐大,可能讓父母難以兼顧工作,更甚者,未來搬遷或生涯規劃都必須考量到小孩的教育與成長。而飼主葉佐駿認為,一個健全的孩子需要一個健全的家庭,父母雙方的愛缺一不可,即便只是缺少一方,都可能讓孩子誤入歧途,這也代表養育者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成本去陪伴孩子,「從照顧時間和難易度來說,小孩的養育門檻真的比較高。」社團法人臺灣寵物家庭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李庭吾針對「養寵物不養小孩」的現象說道:「如果都需要陪伴,可能養寵物就是比較容易去達成的目標。」他認為,在不婚不生主義漸漸盛行的背景下,少子化、高齡化都為寵物市場帶來大量需求,因為毛孩的養育費用不僅較幼兒省錢,他們的表現有時甚至比孩子更貼心,在較低的成本下能獲得陪伴與慰藉,毛孩可能在不久將來取代幼兒,成為養育對象的首要之選。 毛孩嘟嘟緊挨著飼主葉佐駿,在他們之間並不存在階級制度,而是如家人般親密無間的關係。 圖/許如鎧攝飼養毛孩成趨勢 寵物課程、服務漸興起飼養毛孩成為主流後,政府和民間也分別祭出相應措施。為增加大眾飼養責任,台北市動物保護處自2014年起開辦「貓犬學校」,讓飼主帶著貓犬一同上課,學習培養和寵物間的默契、寵物肢體語言和寵物才藝訓練等等。台北市動保處動物管理組技士陳玫雅表示,過去部分民眾會因寵物無法管教,而將其送進動物之家棄養,為了降低此情況,希望藉由飼主教育課程,從源頭著手改善。事實上,目前全台僅北市與社區大學合作辦理飼主教育相關課程,其他縣市則略顯消極。對此,陳玫雅樂見各縣市也能辦理相關業務,若能將飼主教育觀念擴展至各地,有助於減少不良飼養情況,進一步降低棄養和流浪動物問題。毛孩數量持續上升,也帶動寵物寄養服務市場。根據農委會統計,目前各縣、市合法提供寵物寄宿服務業者逾4300家。曾將寵物送進寵物旅館托養的Annie分享,照護人員不僅會在寵物報到時,立即傳送寵物進房的影片,也會提供即時影像,讓他能隨時觀看房內狀況。此外,他也表示館方曾給予專業飼養建議,例如攜帶毛孩習慣的物品、玩具和零食等,可以讓牠們透過熟悉的味道減少緊張感。寵物旅館提供無微不至的呵護,使Annie感到十分放心,也同時滿足他對寄養服務的需求。寵物相關產業的興起,似乎顯示有越來越多的飼主重視飼養品質,不過許多飼主對此反而持否定態度。Annie直言目前台灣對飼主的教育並不完善,導致棄養、放養、虐待事件層出不窮。簡嘉誼也感嘆平時鮮少獲取專業飼養知識,讓他深感台灣對飼主教育與指導的不足。寵物數量的增長似乎只帶動了寵物產業的蓬勃,卻無法促進飼主觀念的提升,在正確觀念宣導不周的情況下,看似完善的硬體設施形同虛設,種種飼養問題依然在台灣層見迭出。錯誤觀念成引信 失職飼主燃多重問題抱持錯誤飼養觀念的飼主並不在少數,隨著養寵物的人數遽增,不了解或不在乎如何正確飼養毛孩的主人也越來越多,對社會及寵物的負面影響因而倍增。不少公園的景象能反映此情況。近年來,越來越多民眾將寵物帶至公園散步,伴隨而來的卻是更多未經處理的寵物排泄物,無論在水泥地還是草叢,如地雷般埋藏其中的便溺隨處可見,本應作為綠地的公園也因此淪為寵物的大型廁所。此外,園內也能看到眾多飼主將寵物的牽繩鬆開甚至卸下,讓毛孩能夠自由地奔往心之所向,這樣的場景雖然看似愜意,實則暗藏危機。臨床獸醫師陳映華表示,平時再怎麼乖巧的寵物,也可能在受外界刺激的情況下失控,產生攻擊、暴衝等攸關寵物自身以及民眾安危的舉動。 有不少犬隻習慣在外大小便,若飼主未如規定清理,將造成環境日益惡化。 圖/陳楷霖攝另一方面,飼養相關資訊不流通也間接影響動物權益,許湘寧表示,很多飼主連牽繩、餵食等基本觀念都不了解,最終只能自行上網查找。但網路資訊參差不齊,錯誤、不完全正確的消息也對寵物造成威脅,陳映華指出,即便症狀相同,仍須針對每隻個體差異對症下藥,若僅憑網路指引隨意治療,容易對寵物帶來二度傷害,他直言,「若盡信網路言論來決定治療方式,出了事網友也不會負責。」錯誤資訊同樣影響飼主對寵物的管教方式,李庭吾指出,過去網路上流行一種名為「狗老大」的寵物教育手段,指示飼主可透過懲罰等手段向寵物建立權威,避免其「爬到自己頭上」。即便近年來「狗老大」已因歐美提倡「人寵平權」被推翻,台灣卻仍有飼主藉由網路得知後將其奉為教育準則,損害寵物權益,「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狗老大』的作法只能抑制卻不能根絕問題,甚至可能導致寵物做出更大的反彈。」此類行為不僅對環境造成影響,更進一步傷害社會和諧。李庭吾認為,目前台灣仍有過半民眾沒有飼養寵物,若他們的生活因飼主之不負責受到影響,易對飼主及寵物群體產生負面觀感,「像現在還是有很多房東不願意讓飼養寵物的家庭入住,一定就是曾經有過不好的經驗。」事實上,《動物保護法》、《廢棄物清理法》以及各縣市關於寵物的自治條例都已明訂不清理排泄物、不繫牽繩等行為均屬違法,多數綠地也矗立告示牌,提醒飼主應盡責任,甚至擺有寵物專用垃圾桶方便飼主利用。農委會也曾發布〈犬隻飼養與照顧指南〉,教導民眾如何正確飼養動物,再加上貓犬學校、寵物旅館等措施逐漸完備,台灣飼主的觀念理應與時俱進,但現在看來,不管是對外的社會共榮,抑或是對內的毛孩照護,台灣飼主仍有一大段路需要努力。 因應寵物數量攀升,許多公園皆設有狗便清潔箱,望能養成飼主隨手清理狗便的正確觀念,同時維護市容。 圖/陳楷霖攝飼主責任、毛孩訓練雙管齊下 共創寵物友善環境「國外有一些領養單位會要求飼主要先去上課,然後再去領養,我覺得這個是現在台灣比較欠缺的一塊。」擁有近十年訓犬經驗的寵物訓練師小善(化名)說明。許多新手爸媽在小孩未出生前就會購買嬰兒用品、佈置嬰兒房,並且參與相關課程,養寵物也應抱持同樣的心態,而非一時興起。飼主應該針對所養品種以及寵物本身個性,做出相對應的管理。葉佐駿舉例,自己與親戚皆飼養皮膚對天氣變化較敏感的西高地白㹴,因觀念落差導致飼養方式不同,「我家狗狗的毛很白很蓬鬆,但親戚的狗就是沒什麼毛,然後皮膚都是紅紅的,因為那個皮膚病已經嚴重到不太能救了。」除了飼主對於寵物的認知外,動物本身也需要接受行為教育。以養狗為例,小善表示,四個月是幼犬大腦發展的黃金期,也是犬隻社會化的關鍵,假如此時未受到應有的教育,很可能導致日後出現攻擊性。李庭吾提及,寵物如果沒有辦法在人類社會中生活,飼主就容易出現棄養的念頭,進而造成流浪動物猖獗。對此,他也建議法律規範應明訂,「假如今天棄養一隻狗要十萬塊錢,然後你需要上六周的強制性課程,之後在身分證資料上面備註他曾經棄養過狗,我相信他們可能會再去想一下,而不會這麼容易的去做一個棄養。」 如今許多人選擇飼養毛孩取代生兒育女,不過因飼主責任教育不全,流浪動物問題也接踵而至。 圖/顏婕儒攝談及飼主觀念缺失的現象,曾經營六年寵物友善餐廳的阿牛媽媽(化名)認為,法令無法做到滴水不漏,若希望將問題徹底根除,除了非法繁殖業者的杜絕、飼主端「終養不棄養、結紮不放養」觀念的落實,下一代飼主生命教育的施行,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所謂的生命教育,就是教導幼童怎麼樣尊重生命、愛生命愛動物,其實就算是一個愛的宣導。」他補充說明。寵物數量增加儼然成為未來趨勢,現在的小孩終將成為下一代飼主,唯有從源頭做起,讓所有人都擁有健全的心態,才能創造一個對毛孩友善的環境。目前國內已有逾四分之一的家戶飼養寵物,為提升毛孩福祉,農委會畜牧處新設立「寵物管理科」,並於4月2日啟動。農委會主任委員陳吉仲表示,政策方向將會讓寵物獲得像人一般的照顧,負起毛小孩「從出生到死亡所有階段全面照顧」的使命。期望毛孩一生的食、衣、住、行、育、樂,都有完整的配套,未來也會制定專法保護寵物權益,全面落實飼主責任。在寵物數量逐年攀升的背景下,飼主觀念的培育已成台灣勢在必行的任務。然而,既有飼主偏差觀念的矯正、未來飼主生命教育的推廣都注定是條漫漫長路,唯有透過政府的積極指引,搭配毛孩父母們的共同參與,方能讓飼主的素質追上高漲的寵物數量,將未來的台灣打造成人寵共榮的世界。
戳繡植茶山意象 盼打破茶文化世代斷層
生活
第1760期
戳繡植茶山意象 盼打破茶文化世代斷層
2021-12-15
【記者李謙謙綜合報導】「希望大家走上山,認識茶。」為推廣貓空茶山文化,木柵區農會自11月起舉辦「茶山塾」系列活動,內容包括製茶體驗、好茶品茗、古徑踏查等多元形式,11日以「茶山塾・茶山繡」(以下稱茶山繡)為主題,邀請民眾上貓空學習戳繡(註),將茶山景致親手繡下,帶回家。註:戳繡,也稱俄羅斯刺繡,是以筆形針具在布面上戳洞的方式進行刺繡。 「茶山塾・茶山繡」活動進行戳繡教學,有別於一般刺繡作品觸感較為平面,戳繡使繡線更具立體感,彷彿在繡布上種出一排排茶樹。 圖/李謙謙攝活動舉辦在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參與青年陳星煜表示,自己受戳繡課程吸引來到貓空,才有機會看見茶園,呼吸充滿茶香的新鮮空氣。木柵區農會推廣部助理技術員周莉蓉坦言,會主動上山、喝茶的年輕人已寥寥無幾,因此他觀察流行趨勢,將茶與文創元素結合,希望鼓勵年輕人走訪貓空,「茶也可以是很好玩、很年輕的事情。」他相信,帶領人潮上山,就有機會讓年輕世代和當地茶農交流、了解木柵的故事。 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位於貓空,雖然交通較為不便,但無論選擇以貓纜、自駕、或搭乘公車上山,都能沿路欣賞茶園景致,親眼看見茶的原貌。 圖/李謙謙攝茶山繡課程由擅長以繡線為畫筆、描繪植物的個人創作藝術家蔡郁珊擔任講師,介紹戳繡簡單歷史及使用方法。為呈現茶山意象,他於繡布上設計光禿山坡和淡藍天空,透過悉心教學,帶領民眾以立體繡法,將茶色繡線「植」在作品中,增添與茶的連結,「像是茶農在種茶一樣,你想要茶樹如何生長、雲是什麼模樣,都可以自己發揮。」戳繡考驗手巧精細度,聚精會神練習之餘,因面向茶園,民眾能不時抬頭欣賞窗外景色,伴隨現泡鐵觀音的茶香,愜意地完成作品。 「茶山塾・茶山繡」戳繡講師蔡郁珊參考多張貓空茶山照片,精心設計課程,希望能在戳繡教學中,傳遞推廣茶文化的意涵。 圖/李謙謙攝致力於地方創生,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汪文豪對融合創新元素的茶山繡活動給予肯定,他認為,在地產業不必一成不變,如何兼具當代特色與傳統核心價值,以延續文化,是每個世代須面對的挑戰。然而,感嘆於年輕人漸以購買咖啡、手搖飲取代沖泡茶葉,汪文豪殷切期盼在地茶種能永續流傳,「每一個茶種都與地方脈絡緊密連結,木柵以茶而言,就像和鐵觀音畫上等號,少了鐵觀音,就失去了木柵的獨特地位。」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汪文豪鼓勵年輕人,若需要紓解讀書壓力,可以考慮到貓空山上走一走,或是去茶農家喝茶、聊天。 圖/李謙謙攝身處手搖飲、咖啡蔚為主流的新時代,仍有年輕人對泡茶保有熱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茶道社社長陳志澤分享:「實際泡一壺茶,就是賦予自己儀式感,舒緩我生活中的緊張。」他鼓勵大家不要被茶的「耗時感」侷限,若願意研磨咖啡豆、等待冰滴咖啡的長時間製作,不妨也嘗試泡茶,體驗不同香氣。政大茶藝社社員陳葑檡更點出,木柵在地的鐵觀音、包種茶,無論在品種或是工藝上,皆有極佳品質,卻仍然面臨世代斷層危機,希望未來茶產業與文化能在保存之餘,被更多人認同、喜愛。 國立政治大學茶藝社社員陳葑檡認為,茶之於我們,如同酒莊歷史之於歐洲,不只涵蓋知識與技藝,更保存了一段重要文化歷程。 圖/李謙謙攝
【專欄】只聞其名不見其人:最神秘的躲貓貓社
生活
第1719期
【專欄】只聞其名不見其人:最神秘的躲貓貓社
2019-12-25
【記者陳妍如台北報導】國立臺灣大學流傳著許多校園傳說,其中一個眾說紛紜的故事,就是只聞其名不聞其人的「躲貓貓社」。「沒人知道躲貓貓社的社長是誰,若被發現身份,社長就要讓賢。」、「他們行事很隱密,開會時不會一起出現,以防被發現。」千奇百怪的說法在校園中口耳相傳,不可否認「躲貓貓社」已成為臺大人心目中「不可思議」的代名詞。臺大躲貓貓社從前以神秘的地下社團形式存在校園中,直到民國108年才登記成為正式社團。談到躲貓貓社的創辦動機,第一屆社長立喵(化名)表示,因為自己平時喜歡玩實境解謎和密室逃脫遊戲,他決定創辦一個全新社團,並以充滿神秘感的「躲貓貓社」為名。社團幹部貓老大(化名)分享,躲貓貓社與校園傳說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我們就在實境解謎中加入很多相關的故事,想讓傳說成真!」例如校園中每次只響21聲的「傅鐘(註)」,傳說若學生把21下鐘聲數完,這學期就會被「二一」。躲貓貓社到處蒐集臺大的校園傳說,再將故事放進實境解謎的劇本裡。註:傅鐘是為紀念臺大第四任校長傅斯年所建。他認為「一天只有21小時,剩下的三小時是用來沉思的。」所以傅鐘每次只響21下。 躲貓貓社舉辦的實境解謎活動以臺灣大學校園為背景,劇本融入各種學生間流傳的都市傳說。 圖/臺大躲貓貓社提供除了傅鐘,臺大學生間還流傳校園著名景點「醉月湖」裡住著大水怪,而孤立在醉月湖中央的「湖心亭」是能夠通往圖書館的傳送門。出於安全考量,學校向來禁止學生靠近湖心亭,也沒有搭建橋樑。就連躲貓貓社在設計解謎關卡時,幹部也分成「激進派」和「保守派」。立喵笑說:「激進派的人想要划船到湖心亭上佈關,保守派的人則反對,希望不要第一個學期就被廢社!」  躲貓貓社社長從來不會出現在社團公開場合,只會在解謎終點站等待成功破關者。因此玩家必須破解所有謎題,才有機會見到傳說中的社長。立喵打趣地說:「通常我們設計一次解謎是三個小時,但常常有參加者玩到五個小時、甚至天黑了還沒解完!」曾參加過實境解謎的臺大電機工程學系學生吳隆暉也表示解謎確實不容易,「我們花了4小時42分才成功破關!」相較於一般的實境解謎以實體線索方式進行,他認為躲貓貓社將聊天軟體、手機介面等概念融入設計,能讓玩家更投入其中。 躲貓貓社以「尋找學姊」為主題設計解謎,只有最終成功破關的參加者才能見到傳說中的躲貓貓社社長。 圖/臺大躲貓貓社提供為了保持神秘,躲貓貓社在參加社團博覽會時,還特地佈置一個無人攤位。他們設計出一款自動提貨機讓玩家使用,博覽會攤位上便不需要配置人力,空蕩蕩的攤位讓他們成了名符其實的「躲貓貓社」。立喵無奈地笑說:「但後來學校檢舉我們,說一定要有人顧攤,最後只好叫副社長蹲在攤位角落!」 躲貓貓社在舉辦社團博覽會時,特別設計了一台自動提貨機,藉此打造無人的攤位現場,創造神秘感。 圖/台大躲貓貓社提供提到躲貓貓社的未來,立喵坦承社團幹部大多是大三、大四學長姊,目前尚未找到合適的接班人選。倘若在畢業之前找不到下一屆社長,「就讓躲貓貓社真的變回校園傳說也滿好的!」
【專欄】受《蝶道》啟蒙 徐振輔書寫自然
藝文
第1694期
【專欄】受《蝶道》啟蒙 徐振輔書寫自然
2018-12-27
從另一個人的眼睛見到了另一個世界,因它的狂喜而狂喜,為它的憂傷而憂傷。也許當我們因為得知某種文化的消亡而哀悼時,我們的哀悼相當於得知一個世界的消亡。——徐振輔〈雪豹:公路〉【記者徐卉馨綜合報導】「流星蛺蝶,多麼對我生命有重要意義的蝴蝶。」徐振輔用手機搜尋蝴蝶的照片時自言自語,彷彿無意間透露了一則隱密的心聲。他與自然生態千絲萬縷的關聯,都扣連到這隻擁著星光的蝶。提及流星蛺蝶,徐振輔在對話中順口剪接上一段文字:「當流星蛺蝶闔上翅膀,像碰然一聲關閉了一本書,而我的心神被夾在那一頁。他堅決不顯露飛行的預備動作,就要你意外、要你惋惜、要你像初戀一樣,彷彿他的離去就是整個世界的離去。」——吳明益《蝶道》〈彷彿有光〉「我看蝴蝶就是這種感覺,被電到了。」徐振輔背誦到「初戀」二字時顯得格外柔軟。吳明益《蝶道》是徐振輔寫作的啟蒙,在他心中流轉過千百次,彷彿已摩娑出光澤。《蝶道》另一段關於流星蛺蝶的書寫,如預言一般:「他的深藍色翅會瞬間發出近乎天啟的藍紫色光。」透過詩意的語言,蝶翼上一道天啟般的光,啟示了一名高中時四處追蝶的理科生,加以他一雙文學的眼。「我就拿一本筆記本上課時試著寫。前期會用模仿吳明益的方法在寫作。」徐振輔的生態書寫自吳明益而生,始於蝶道,而離開蝶道。同為台大自然保育社的學長黃瀚嶢,觀察他書寫的轉變,已漸漸自吳明益的風格脫胎,「慢慢走出他的性格。」他回憶當初,徐振輔甫入社團時很害羞,但其實是慢熟,個性內裡還有點搞笑,「他的表演慾很強的,但不輕易示人。也許就像某種野生動物。」徐振輔對世界具有的敏銳與緊戒感,確實是野生動物的性格。 流蘇鷸雄鳥。「用那文藝復興時期騎士長槍般的喙,充滿挑釁意味地對身旁競爭者作勢突刺。」徐振輔〈愛來的時候,沒有一分鐘是黑夜〉 圖/徐振輔提供野生動物與自然環境是徐振輔重要的書寫主題,作品主要可見於他在《鏡週刊》的生態專欄。他自大學起在亞洲各地旅行,而今年一月從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系畢業,上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之前休學一年,開始一趟長途旅行。攤開世界地圖,他用紅筆畫出這趟遊跡,由極區到赤道,橫跨亞洲東半壁。單篇2000字左右的專欄文章猶如冰山,山頭嶄露出讓讀者驚豔的文采,而冰山下,是徐振輔閱讀二、三十篇論文的前置工作。即使如此,他把專欄文章比喻成奶油,是寫書的材料,「我先做出一堆奶油,之後要做蛋糕的時候我就把奶油擠上去。」蛋糕什麼時候會端出來呢?徐振輔細不可聞地嘆了一口氣,「我的能量非常有限,寫作又寫得慢。」除了寫作節奏,他嚴格地檢視自己,一如對自然生態的細膩洞察,「裡面還有缺漏,這樣寫出來的作品就是還沒準備好。」 藏狐(Vulpes ferrilata),分布於青藏高原地帶,徐振輔旅行藏區的攝影作品。 圖/徐振輔提供大量累積知識的同時,徐振輔透過旅行獲得真實生活的經驗與細節,寫滿了筆記本,充實他作品的血肉。「根據小說或寫作想獲得的東西,而去進入那個地方。」手頭上正在書寫的西藏小說,是徐振輔從大三第一次前往西藏時,就已開始構思,徐振輔今年費時兩個月,在藏區追尋雪豹。小說一般來說是虛構寫作,但對徐振輔而言,煉成小說的重要原料是旅行的田野調查,包括親眼凝視高原的風雪、湖泊,與親歷藏人的生活方式。田調首先提供創作真實的材料,第二個是對寫作主題的感情。徐振輔說了個和西藏牧民聊天得到的故事:西藏小學生被老師教導要在教育局的領導前,說達賴喇嘛是壞人,讓學校得以獲得經費。他去問母親,而得到的回覆是「達賴喇嘛在外面是壞人,在家裡是好人。」徐振輔睜大眼睛、熱切地說:「這個故事憑想像怎麼可能想像得出來呢?」此外,透過旅行前往他方,徐振輔在當地生活,建立情感連結,為他人的悲傷而悲傷,「有使命感去面對你的寫作對象。」 蒙古朋友及其牧場,徐振輔攝影作品。徐振輔的旅遊蹤跡亦遍及極區、西伯利亞、中國東北至內蒙古一帶。 圖/徐振輔提供「專欄文章也是在為寫作(小說)做準備。我心中努力、最想要完成的就是一本一本的書。」徐振輔說。其實聯經出版社總編輯胡金倫早在2015年,便已主動聯繫他並簽下兩本書稿,迄今三年,徐振輔仍還沒有正式出版的實體書。今年徐振輔自西藏返台後,開始專注於書寫西藏小說,他說:「我每個月要花在專欄一個禮拜或十天,這樣我小說一輩子也寫不完,我就問編輯能不能不寫。」「兩個月寫一篇,或不是生態主題也沒關係。」鏡週刊總編輯暨總經理董成瑜說:「我們的專欄永遠留給他。」最初董成瑜在臉書上讀到徐振輔的文章,馬上邀他撰寫長期專欄,「徐振輔的眼睛很純粹、很乾淨。」 徐振輔目前正寫作西藏主題的長篇小說,題名暫定為《西藏度亡經》,是與「寬恕」有關的故事。 圖/徐卉馨攝黃瀚嶢說,徐振輔具有很廣的好奇心,但是一旦選定了某個寫作主題就會非常專注 ,「他有非常花心的、非常專情的兩種面向。」他描述徐振輔在有一整櫃西藏書籍、偏僻的居所專注地閉關寫作小說。徐振輔計畫在這半年完成他的第一部小說,未來小說寫成後,便出發到內蒙古草原旅行,持續自然書寫。「雪豹就是個會發光的生物。」談到今年在藏區尋找雪豹的過程,徐振輔進入自己的貓科小宇宙,重複兩次:「太喜歡貓了。」,而今年終於一償宿願,親見鍾情許久的雪豹,聊起這個神聖時刻,像談到最初吸引他的流星蛺蝶般神往,「又是個貓、又是白色的、又生長在青藏高原。他(雪豹)實在是讓我無法拒絕。」始終令他無法拒絕、新鮮而廣大的世界彷彿有光,持續召喚著他,如同信仰般專情地寫作。 
寵物醫療貴什麼?飼養前的二三事
新知
生活
專題
第1647期
寵物醫療貴什麼?飼養前的二三事
焦點
2017-04-07
【專題記者張寬逸、張碩、楊進傑、鄭雅方、黃慧文綜合報導】台灣寵物數量增加你感覺到了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指出,短短10年內,家貓數量從22萬攀升到近57萬隻,家犬從114萬增加到173萬隻,兩者總和相當於台灣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寵物的數量攀升,但飼養的同時,卻有許多人沒有考慮到背後的成本,特別是當寵物的身體出狀況後,飼主不願意或無法負擔龐大的醫療費用而任意棄養。為減少棄養的情況發生,本專題將介紹動物醫療花費,呈現其費用高的原因與支撐團隊的辛勞,並為飼主或準飼主建立正確的毛家長觀念。醫療費用不一 沒有健保差很大以飼主最常見到的醫療案例出發,為何同樣的病在兩家醫院看會有不同的價格?春節期間,飼主政治大學法律系學生曾莕雅發現家中飼養的貓咪yume活動力較不足,將牠帶往動物醫院。正值假期期間,她與她的家人認為貓命關天,因此對於診療費並不太在意,然而,回診時她們去了數間動物醫院比較,才發現診療的價格從新台幣一萬元出頭到三、四萬元都有,讓她覺得寵物看病的收費不只貴,而且似乎沒有一定的標準。動物醫療貴是台灣大部分民眾一直以來的觀感,若寵物不慎生病,屆時檢查、藥物的費用,都是人類的好幾倍。即使牠們從未生病,也要替牠們預防疾病的侵襲。除了六、七歲以上的老年寵物每年,甚至是每半年一次的健康檢查不可少,預防針、藥也必須定時注射。各種花費相加,讓飼主有了帶寵物看醫生很貴的印象。然而從獸醫師的角度來看,其實這樣的費用是合理的,造成認知差別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兩部分,一是醫院設備和人力的成本,二是沒有動物健保。https://prezi.com/a0cbdqxjst2t/untitled-prezi/?utm_campaign=share&utm_medium=copy(寵物一生若未生病所需的醫療花費)互動式設備和人力方面,擔任多家動物醫院管理顧問的陳姿方指出,動物的醫療儀器和藥品成本與人類的不相上下,但使用的需求次數卻只有人的十分之一,無法平均分擔單價。除了設備和藥品,動物醫療還有額外的人力成本,不同於人醫可以指示病人擺姿勢做檢測,醫治動物只能依靠麻醉和保定(箝制動物的動作)使動物固定,例如洗牙時必須幫動物麻醉才能進行;動物照X光時除了麻醉之外還需要人將牠固定成平躺的狀態。陳姿方強調,為了方便治療,動物所需要的醫療輔助設備也增加許多,另外醫療儀器會根據動物的種類、體型而有不同設計,這些特殊的器具也將成為醫院的成本。本專題記者向獸醫師提問是否可以透過設備共用來降低醫療成本?陳姿方表示不會共用,飼主若因為做一項檢查還要跑到別的診所,他會直接選擇在有提供該服務的診所看診,「因為轉診的成本很低,隔幾條街就有另一家診所」,因此現在每間動物醫院會為了提供多樣服務而新增院內設備。飼主常希望能在一家診所就能完成所有治療,如此一來越來越多地方性的動物醫院開始供應更多服務並追求更好的品質。除了醫院成本的原因,健保也影響了人對動物醫療費用的看法。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民眾一定會把動物醫療與自己看病經驗做比較。但台灣的人類醫療中,除了掛號費,大部分是由健康保險給付,在這樣的比較基準下,容易有動物看醫生很貴的感覺。台大獸醫系學生王培豪就表示,動物醫療只是回歸自由市場,若與國外的動物醫療費用比較,其實並沒有甚麼差異。締爾動物醫院的朱怡甄醫師舉例,假使人因為皮膚上有病灶而去診所看醫生,他只需負擔掛號費即可,診所幫他配的藥膏可以透過健保給付,同樣的,寵物身上也會出現皮膚問題,但寵物用的藥膏要由飼主付費,金額可能會多出三到五百元。毛孩沒健保 寵物保險行不行?寵物沒辦法推動健保有許多原因,動物醫院顧問陳姿方指出,其中兩個最大的原因為:不是每個民眾都有養寵物,另外每一種動物的患病風險有所不同。狗就有分為大型狗與小型狗、純種狗與非純種狗,牠們好發的疾病都不一樣,這些原因都使健保費率難以估算。況且,寵物晶片還未普及,在難以確認身分的情況下,更無法施行健保。雖然動物醫療沒有健保,但有業者看準商機,推出寵物保險。然而寵物保險在台灣市場中尚未普及,目前台灣只有少數保險公司有寵物保險,且市場接受度不高,以明台產險為例,雖然在102年嘗試推出承保多項重大疾病的保單,提供每年最高15萬元的理賠金額,但銷售不佳,推出不久即停賣。目前市售的寵物保險除了對寵物投保的限制多,理賠金額相對飼主的醫療負擔較少,也是造成投保率低的原因之一。以泰安產物保險公司所推出的寵物保險為例,寵物狗的承保年齡為16週至9歲,可續保至11歲;寵物貓的承保年齡則為16週至11歲,可續保至13歲。然而大部分理賠金額集中在責任險(註1),醫療險的部分保險期間的理賠金額上限只有5000元而已,若是寵物罹患的是腎衰竭這種醫療花費一年以萬計算的重大疾病,保險的效果相當有限。而若是你的寵物超過了投保年齡,保險公司則是完全不理賠。泰安產物保險公司副科長陳柏甫表示,現在市場上寵物險理賠的保險金額都有上限在,保險金額如果要拉高,保險費勢必也要拉高,「像我們醫療的部分上限是五千塊而已,目前市場接受度沒有特別好,投保數一年不會超過一百張。」木新動物醫院獸醫師廖炯華認為,寵物保險的設計應該要更趨向於容易使用,保險的金額要能夠支付一定比例的醫療金額,飼主能夠減輕負擔才會願意購買。另外,寵物保險在推廣上效果不甚理想,除了合作的醫院少,許多獸醫師甚至只有聽過這項商品,卻不了解它的詳細內容。相較於台灣投保率低的情形,國外於寵物保險的推動上則相對順利,以瑞士為例,寵物險投保率最高有70%、美國為63%、英國與日本則分別有45%及40%。陳柏甫指出,台灣寵物保險的發展約在3、4年前開始,起步較晚,推動的成效與國外相比自然較低。另一個原因是觀念的不同,陳姿方就提到,在美國,因為人類醫療費用高,民眾已經習慣幫自己保商業保險,他們也認為替動物保險是很正常的事情,這也是造成投保率較高的原因。沒有保費幫忙負擔費用,使飼主對醫療價格的落差更加敏感。許多飼主發現,同樣的病比價多家後會覺得價格差很多,然而各地獸醫師公會都有收費標準,那是甚麼原因造成這個現象呢?其實,嘉義大學獸醫系助教指出,因為各縣市物種數量(註2)、獸醫師的數量都不同,導致相同的項目,在各縣市會有不同的「建議收費」(註3)。而就算在相同縣市,也會因各醫院的儀器設備、醫師素質、品牌價值、醫院定位、耗材成本等差異,導致相同項目有不同的收費。以麻醉為例,若使用氣體麻醉,費用比液體麻醉高,除此之外,每個獸醫本身具有的資歷,跟特殊專業技術是不同的,收費理應有差異。然而,因民眾觀感,獸醫師還是只能把價格維持在稍微低的狀況,若多家動物醫院這麼做,久而久之可能會形成惡性競爭。對此,現在一些獸醫師堅持自己的醫療品質,設定合理的醫療價格,希望可以吸引追求品質的飼主。因上述原因,現在動物醫療市場也漸漸開始朝向多元化發展,有些人保持平價,有些人選擇精緻。預防勝於治療 毛爸媽準備好了嗎維持寵物健康才是節省醫療花費的根本方式。陳姿方表示,當飼主有好的觀念時,就不會拘泥醫療成本可不可以降低,而是思考要怎麼樣在平常關心寵物的健康,醫療方面的支出自然而然就會變少。照顧寵物可以從幾個面向著手:打疫苗和絕育、控管寵物生活習慣、觀察寵物、維持環境衛生和布置環境。平時帶寵物不定期施打打疫苗可以預防各種疾病,另外,替寵物進行絕育手術也能夠減少生殖器或身體病變的機率,預防子宮蓄膿、乳房腫瘤等等疾病。在飲食方面,應控管飲食份量,因為不只是人應該維持勻稱身材,寵物亦然,若是寵物體重過高會威脅到身體健康。另外,因為寵物飲食習慣與人不同,應盡量避免餵毛孩子們吃人的主食,也有助於維持牠們的健康。寵物不會說話,所以飼主應該要觀察並記錄,才能及早發覺寵物身體異狀,及早送寵物至醫院治療,若延誤就醫,甚至會造成其他併發症。陳姿方建議,除了觀察記錄寵物身體狀況外,仍要定期帶寵物健康檢查,才能精確掌握寵物的健康狀況。寵物的傳染病以及外來寄生物造成之疾病種類之多,最有效的方式,即是做好生活環境的衛生管理。除了寵物自身的整潔外,寵物的籠子、墊子和便盆也需定期清潔。另外,可以佈置讓寵物感到放鬆的空間,以貓為例,安排層次空間讓貓可以跳躍,或是利用逗貓棒等等工具,牠就不會憂鬱,不會自己咬爪子。另一個例子是,貓不愛喝水,就會導致腎臟疾病或是泌尿道疾病,若多換水、布置流動的水,就可以減少牠們對喝水的排斥。在決定養寵物之前,飼主應該要先了解自己需要負的責任,並準備好所有的資源,以正確的生命觀念迎接牠的到來。陳姿方指出:「當你要養的時候,你要給自己一個概念是,我絕對不能棄養。」評估好自己能付出的心力和金錢,才能審慎地做下決定。你必須願意為牠騰出空間,並且花額外的時間細心觀察牠的狀況。最重要的是,看完上述的動物醫療狀況後,你是否願意為寵物的生老病死支出這些費用呢?與人一樣,寵物也會有生老病死,但若到健康的活到了最後一段路,牠真的老了、病了,也不一定要選擇積極的治療,有時候最後的陪伴才是牠要的。 註1:寵物第三者責任險,主要保障寵物所有人因寵物對第三方造成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所負的賠償責任。有產險業者指出,責任險商品發展較為成熟,主要是針求日常生活中,寵物因無心之過失令他人財物受損或身體受傷,而需要向受害人負上法律責任或作出賠償時,可藉由該保險而獲得保障。註2:直轄市狗貓較多;農業發展度較高的縣市牛、羊、豬、雞較多註3:《獸醫師法》第24條規定:獸醫診療機構收取診療費用不得超過規定之標準,並依動物所有人或管理人要求,掣給收費明細表及收據。前項診療費用標準,由所在地獸醫師公會擬訂,報請所在地直轄市或縣 (市) 主管機關核備。
共識會議集思貓空未來 訊息傳遞、互動待改善
生活
第1612期
共識會議集思貓空未來 訊息傳遞、互動待改善
焦點
2015-12-11
民眾參與貓空共識會議。 圖/黃婕攝【記者黃婕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連兩年編列新台幣200萬元預算推動「三貓地區發展規劃」,商業處於23日晚間在貓纜動物園站旅遊服務中心舉辦共識會議,希望藉由雙向互動,了解在地社區對於規畫的想法。參與民眾發言多聚焦交通議題,並提出事前資訊不足、溝通時間太短等問題。「三貓規劃」結合貓空、貓空纜車、動物園三個地點,分為體驗經濟、行銷規畫、人本交通、都市計畫四個面向,包含導覽貓空生態旅行、設置裝置藝術營造氣氛、調整貓空接駁車間隔時段、推動休閒農業區等。台北市商業處科長林建彣表示,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倡「全民參與」的精神,希望利用共識會議、工作坊等活動,和民眾一起集思廣益,回饋給市府做最佳規畫。分享在地經驗 聚焦交通議題會中提議以通行證管制假日及前一日開往貓空山區的車輛,創造遊客安全友善的行走空間,並鼓勵民眾使用大眾運輸。指南里里長張佳南立即表示反對,她指出現行的公車班次不多,如果沒有配套措施,遊客可能會無車可搭,降低遊玩意願。每家每戶通行證的發放數量也難以認證,可能會遭到居民反對,建議維持部分路段單向通行的現狀。民眾針對交通議題提出許多建議,例如山上下雷雨時,巴士的調度和停駛應該要在站牌公告,才不會讓民眾空等,另有民眾反映,山上公車資訊不足、查詢不易。在地商家也提出改裝遊園公車的想法,希望藉由不一樣的造型,創造貓空的獨特性。事前資訊、溝通時間不足台北市貓空國際觀光茶情商圈協會秘書長白啟昌表示,政府一味的執行計畫卻不和民眾溝通,有失共識會議的美意。建議加長共識會議時間,並限制參加者以貓空當地或是相關專業人士為主,以免不了解此議題的人參與,占用時間和誤導政策走向。張佳南表示會議當天才得知所有的推廣計畫內容,整場會議卻只有30分鐘可以讓民眾表達意見。建立共識不該只是會議上的事情,市府平時就應該和地方保持溝通,了解需求對症下藥。林建彣回應,共識會議主要是提出一些初步的概念,希望經過和民眾的接觸與碰撞,了解地方想法並改善計畫。針對資訊不流通的問題,會督促承辦單位加強和地方的溝通,針對參與人數不足,也會研擬解決辦法。 台北市貓空國際觀光茶情商圈協會秘書長白啟昌發表意見。旁為指南里里長張佳南。 圖/黃婕攝
科技麝香貓咖啡 不用貓糞價親民
新知
第1595期
科技麝香貓咖啡 不用貓糞價親民
2015-04-29
【記者吳盈蓉綜合報導】麝香貓咖啡香氣獨特、數量稀少,是價格不菲的頂級咖啡。同時他有「貓屎咖啡」的別稱,這卻又讓不少民眾望之卻步。然而,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應用微生物室團隊花費七年,從麝香貓腸胃道中分離出菌株,並模擬其發酵環境,成功運用生物科技打造出沒有排泄物的貓屎咖啡。這款麝香貓咖啡約為市價的1/2至1/5,不僅較為衛生安全,更是比原本麝香咖啡豆多上11種香氣。屏科大食品科學系教授謝寶全七年前率領學生前往印尼採樣並將取得的菌株帶回台灣研究。由於不同菌種所成產生的香氣不同,團隊在136株菌株中一一配對發酵,並透過「氣相層析法」檢驗咖啡氣味,分析哪些菌株相配對能產生最相似的氣味。而光是比對就花上了四年的光陰。謝寶全提到,為模擬與麝香貓腸胃道環境最相似的發酵槽,必須調節槽的的空氣如二氧化碳或氮氣等,歷經了多次的測試才找出適當的發酵條件。此外,麝香貓的糞便狀況影響菌株品質,若糞便太硬則表示菌株數不足。謝寶全表示:「團隊在採集過程中要等到麝香貓排便狀態適中、顏色漂亮的糞便才可以,是相當奇特的經驗。」運用生物科技所發酵出的咖啡不僅價格較低,也不會傷害到麝香貓。謝寶全表示,目前市面上的麝香貓咖啡為了掩蓋原來排泄物的氣味,需要長時間的烘焙。然而這過程會產生較多有害健康的燒焦物質。他同時提到,團隊所研發的麝香貓咖啡所含有的咖啡因是目前市售款的1/3,降低因飲用咖啡所造成的刺激。因麝香貓咖啡產量稀少,部分業者透過圈養麝香貓來產製咖啡,造成麝香貓失去了活動能力。謝寶全同時也說:「這項發明因此受到不少動物保護團體的肯定。」生物科技麝香貓咖啡是屏科大食科系學生的實做實習課程生產之一,一週約生產50公斤至100公斤。學生謝均宜表示:「我主要負責的是乳酸接種與咖啡發酵,能夠將課堂所學實際運用在產品製做上是非常好的經驗。」而這款麝香貓咖啡目前僅在校內福利社中販售。這款麝香貓咖啡所採用的是來自印尼的曼特寧咖啡豆,而研究團隊希望能進一步拓展實驗品種。謝寶全表示,未來會持續研發,期望能夠讓將這項技術運用在其他品種的咖啡豆上,並且得到相同的研發成果。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