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科技裝置結合AR 繪畫打破平面限制
新知
第1665期
科技裝置結合AR 繪畫打破平面限制
2017-11-15
【記者薛惟中綜合報導】搭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風潮,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團隊研發出《捉簿》,融合AR、三維空間(3 Dimensions, 3D)、厲動(Leap Motion)(註)技術,讓使用者能夠在螢幕前憑空創作,揮動雙手便能打造立體模型。 使用《捉簿》繪畫時能以雙手旋轉視角,從不同角度進行創作,也可同時繪出多個物件。 圖/鄧鈞岱提供《捉簿》意為「捉的住的畫簿」,用戶僅需連接隨身碟大小的動作感測器,即可透過電腦端的程式,於不碰觸螢幕的情形下,憑空、徒手創作圖像。此外,圖像可存為 3D 模型,打破繪畫的平面性。《捉簿》也結合行動裝置,並搭載AR讓使用者在日常中創作,例如在海邊欣賞日落,便能在手機上畫出夕陽搭配海景。 《捉簿》僅需安裝程式、以及連接控制Leap Motion的傳感器後,便可在電腦上執行。 圖/鄧鈞岱提供團隊成員、中山資管系學生鄧鈞岱解釋,過去AR的應用多為系統偵測到目標物後彈出對應物件,「但通常僅是內建模型。」《捉簿》跳脫傳統AR的侷限,用戶能自由創造物件、揮灑個人創意,且能夠透過雲端辨識技術即時上傳伺服器。「想帶來的是概念呈現,所以用遊戲方式做最直覺的表達。」鄧鈞岱補充,目前《捉簿》定位以娛樂為主,且成本僅約新台幣2000元,價格十分親民。但試用上仍有控制不易的情形,待技術更為成熟後,可結合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並往教育發展。團隊技術獲評審肯定,拿下「2017第22屆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的資訊技術應用組冠軍。評審團表示,《捉簿》的技術面應用及實作結果相當完整,未來發展性佳,且作品兼具創意與實用,貼近人心。「《捉簿》讓創意圖形及色彩能夠快速繪製與儲存,同時讓AR技術應用變得簡易。」註:厲動技術,是以攝像鏡頭與紅外線搭配,偵測物體在空間反射的紅外光,並回饋於電腦上解析後達到手勢追蹤效果。 《捉簿》的使用者不僅能夠徒手憑空繪畫,還可以更換筆刷顏色、以及擦去不滿意的作品。 圖/鄧鈞岱提供
三項檢測 助癌友自主腸胃管理
新知
第1636期
三項檢測 助癌友自主腸胃管理
2016-11-09
【記者楊采翎台北報導】「2016第21屆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總決賽於5日舉行,101所大專院校共計360支隊伍共同角逐。元培醫事科技大學以「智慧腸癌管理系統」奪下兩項金牌及台達特別獎,國立嘉義大學則以「睡眠腦波耳機設計」獲得資訊技術應用組該組亞軍。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大腸癌是國內最多人罹患的癌症,且民國104年死亡人數達5687人,為歷年最高。元培醫大資訊管理系學生研發「智慧腸癌管理系統」,以三種檢測方式,幫助大腸癌患者自主管理腸胃健康。第一項為腸鳴檢測,利用行動應用程式(Mobile Application, APP)結合鳴音接收器服貼腹部,以手機收音分析腸胃蠕動聲,判斷消化情形。第二項,血便檢測,患者透過噴灑特製化學藥劑,讓血便顯影,再利用行動應用程式拍攝,分析糞便出血程度。第三項,排氣檢測將集氣棉放置臀部後方,收集排出的氣體,測量會促成大腸癌發生的硫化氫氣體濃度,判斷大腸癌的嚴重性。研究團隊成員陳嘉銘表示,此系統讓患者能隨身攜帶,具高度實用性。除了癌症病患外,「智慧腸癌管理系統」在腸音檢測及血便檢測的項目也適用於一般民眾,幫助人們自主管理腸胃道健康,但目前仍在開發階段。同樣以促進健康生活獲獎的「睡眠腦波耳機設計」專為戴耳機聽音樂入眠的人發明,降低音樂長期在耳邊播放所造成的耳膜負擔。與擴音喇叭相比,耳機的振動片更靠近耳膜,較有快感和臨場感,但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血液循環不良、耳鳴、內耳毛細胞壞死,甚至損害聽神經。  睡眠腦波耳機與毛帽、髮帶結合,方便在睡眠或運動情況下使用,防止聽力受損。 圖/楊采翎攝將腦波數據結合耳機,藉「單點非侵入式乾電極」讀取大腦腦波訊號,利用腦波晶片擷取腦波數據並做數位化處理,再透過藍芽傳至耳機行動應用程式。當使用者進入淺層睡眠時,系統會自動降低音量,進入深度睡眠時則關閉音樂,防止音樂長期影響睡眠品質或傷害聽力。嘉大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學生黃宜婷提到,研發過程花費大量時間尋找適當睡眠門檻。除了收集數據,還須將腦波依震動頻率區分,進行各波段的判斷。另外,為了將發明與生活結合,嘉大生機研發團隊將耳機置入毛帽和與髮帶中,讓使用者可以結合美觀與生活便利兩大元素,改善聽音樂入眠造成的耳朵負擔。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