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升學斷選手蹼泳生涯 歐陽昭勇盼列入大專盃助發展
體育
第1817期
升學斷選手蹼泳生涯 歐陽昭勇盼列入大專盃助發展
2025-11-07
【記者林家慶屏東報導】入水劃破寧靜水面,蹼片拍擊出水花,呈現力量與柔韌並存的姿態。114學年度全國蹼泳錦標賽1日至2日在國立屏東大學舉辦。比賽項目包括水面蹼泳(註)、雙蹼、浮潛、器泳、屏氣潛泳與先鋒舟。來自屏大的楊子漢榮獲大專社會男子組50公尺及100公尺水面蹼泳亞軍、100公尺及200公尺器泳冠軍,屏大選手楊宗叡則奪得大專社會男子組50公尺及200公尺雙蹼亞軍、100公尺雙蹼冠軍。 註:水面蹼泳穿戴單蹼,身體浮臥水面,腰腿像海豚擺動打水,水面蹼泳的呼吸管有特殊架子固定於面部正前方,以減少阻力。 擅長單蹼的地主隊選手楊子漢笑著說:「自己最擅長的100公尺水面蹼泳反而是起初最抗拒的,雖然很累,但是練著練著就喜歡上了。」他也坦言,這次成績還有進步空間,因此如何保持平常心是最大挑戰,「每次上場不一定是最好的狀態,表現和預期有落差就會在意,最困難的點是穩定心態。」此外,因打水方式接近捷泳,所以不少游泳選手也轉戰雙蹼,楊宗叡就是其中之一,「我最擅長的是100公尺跟50公尺雙蹼,因為跟我的游泳專長很類似。」不過他也表示,蹼泳比游泳更吃重下半身肌力,想再加強自己的耐力。 目前蹼泳在台灣尚未有大專盃,談及蹼泳的發展與挑戰,桃園市蹼泳總教練陳嘉儒指出,蹼泳運動員數量於大學階段驟減,並解釋道:「第一是課業問題,進入到非體育科系後影響訓練時間,蹼泳運動生涯就中斷了。」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歐陽昭勇曾推動國內蹼泳賽事從無到有,他點出發展困難,「因為亞、奧運沒有舉辦蹼泳,發展空間有限,所以國內想投入的人就會比較少。」 屏大於二月成立競技疊杯及蹼泳委員會,希望推動蹼泳發展,也作為國際接洽的窗口。屏大體育室主任兼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理事林瑞興說:「未來世界大學運動會可能把蹼泳列入正式項目,也有機會進到亞運,所以在大專院校設立委員會。」林瑞興表示,委員會設立後也期望為選手提供更好的資源和舞台,「不管是裁判、教練講習、大專院校的比賽,都希望立即有效的推動。」 關於未來蹼泳推廣,以及完善選手的培訓資源,歐陽昭勇說:「希望推廣到大專盃,選手能夠連貫性的從國小到大專都有舞台發揮。」若進入正式項目,代表選手能依此推甄升學,或作為國際賽事選拔依據,也能獲得更多經費、資源。陳嘉儒則提出對委員會的期待,「委員會應該鼓勵各大專院校成立蹼泳社,不管是休閒或選手,將來辦比賽時會有更多人參與。」透過舉辦蹼泳賽事,擴大蹼泳運動的發展空間,吸引更多人投入,讓選手有更多舞台。
缺乏專項培訓 大專蹼泳發展受阻
體育
第1736期
缺乏專項培訓 大專蹼泳發展受阻
2020-11-19
【記者徐宇昕高雄報導】選手們奮力躍入水中,如海豚般擺動腰腹前進。中華民國109年理事長盃全國蹼泳錦標賽於14日至15日在高雄市立國際游泳池舉行,在4 ×200公尺水面蹼泳接力賽中,由「海洋港都」以近7秒之差突破全國紀錄。其中,「海洋港都」四位參賽選手僅有一位大專生,而此次賽會大專生多代表俱樂部出賽,以大學隊伍代表參賽者極少。 選手穿著腳蹼,哨聲響起後同時奮力躍入水中。開賽入水的表現在短距項目中尤其重要。 圖/徐宇昕攝首屆理事長盃吸引40個隊伍、250人報名參賽,賽會分六個項目,分別為水面蹼泳、雙蹼、器泳、浮潛、屏氣潛泳,以及先鋒舟。蹼泳選手必須穿戴腳蹼和呼吸管。其中,腳蹼分為單蹼和雙蹼,兩者皆透過呼吸管換氣,單蹼選手透過腰腹發力帶動全身擺動前進,雙蹼的姿勢則和捷泳相似。 水面蹼泳項目中選手可以自由選擇單蹼或雙蹼競賽,但雙蹼的速度比較慢,通常年紀較小的選手才會使用。 圖/徐宇昕攝「海洋港都」在4×100公尺和4×200公尺兩場水面蹼泳接力賽中,四位選手卯足全力擺動腰腹和腳蹼,快速在水中前進,大幅領先其他人,再加上選手間接力流暢,最終在4×200公尺的接力賽中以6分01秒92的成績突破全國紀錄的6分08秒39,而在4 × 100公尺接力也以2分36秒38同樣破全國紀錄。雖然接力賽大專社會男子組僅一組隊伍報名,使他們必須併組出賽,但選手之一、來自國立臺南大學的陳柏翰表示,隊伍原本設定的目標就是要突破全國紀錄,他更謙虛地認為因為學長們表現很好,才帶領大家成功達成目標。 在接力項目中,前一棒選手碰到牆面時,下一棒選手才能從跳台起跳躍入水中出發。 圖/徐宇昕攝此次賽會大專社會組總共僅11人報名參賽,使得多數項目皆須與高中組併組競賽。參賽選手、來自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的陳奕汝分享,在女子組賽事中,由於參賽人數少,更常發生併組且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不管有沒有人,我的心態是只要盡力游回來就好。」大專選手人數少是蹼泳發展的瓶頸之一,由於大專院校缺乏蹼泳的專項培訓隊,選手升上大學只能自主練習或回歸高中母隊。此次參賽選手、來自高師大的黃子瑜說:「我們游泳隊沒有教練,都是學長姊在帶,他們又只涉略游泳,對蹼泳也不了解,我們必須自己排課表訓練。」他坦言因為大學課業繁重,回母隊的訓練時間少,導致蹼泳成績大幅退步。陳奕汝也面臨相同情況,她補充,由於冬天時校內游泳池未開放,因此練習機會更少,「這場比賽對我來說是零練習。」 每個水道皆安排兩位計時裁判,當選手接近終點時,裁判便起身走到水道旁,測量選手的競賽成績。 圖/徐宇昕攝目前在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以下簡稱大專體總)中尚未成立蹼泳委員會,因此未能舉辦大專盃等相關賽事。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理事長曾應鉅表示,缺乏賽事讓選手沒有持續訓練的誘因,且大學沒有專業的培訓隊,多數選手升上大學後便停止訓練。針對蹼泳在大學端的發展困境,曾應鉅說:「假如我們能找幾個學校變成重點發展的學校,讓選手到那些學校繼續深耕,或許可以讓大專體總蹼泳委員會成功成立。」目前蹼泳已獲國際大學運動總會認可,且在2013年的世界大學運動會(以下簡稱世大運)成為示範項目,未來極可能成為正式選辦項目。曾應鉅提到若國內能成功舉辦大專蹼泳競賽,與世大運銜接,將更多選手推往國際舞台,選手便能獲得足夠的訓練動力。 屏氣潛泳項目中選手不能穿戴呼吸管,必須屏氣在水中快速游完,是速度最快的一個項目。 圖/徐宇昕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