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模擬感官限制 無障礙生活節邀民同理身障困境
生活
影音
第1770期
模擬感官限制 無障礙生活節邀民同理身障困境
2022-11-03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古宇恩、李念庭、陳孟樺綜合採訪報導】由伊甸基金會主辦的第九屆無障礙生活節於10月28日在華山文創園區登場。本屆活動以「感官生活圈」為主題,藉由互動展覽與身障者現場短講,希望讓民眾體驗視覺、聽覺等感官受限的生活障礙,了解身障者的不便與困境。本次展覽共有七大展區,主辦方以身障者的角度出發,設計互動式的情境體驗,帶領民眾感受視覺障礙的視野限制、輪椅使用者的行動困難,以及聽障者在生活中辨認聲音的方式。參展民眾邱于庭也分享自己的觀展心得,他認為此次體驗確實有助於拉近民眾與身障者的距離,「我們生活中沒有那麼多身障朋友,所以很難去聽到他們很真實的感受。」展場中也設置「負能量語錄區」,透過文字與聲音,呈現大眾對身障者的偏見和刻板印象,期望讓觀展民眾換位思考,同理身障者的心理挫折。對該展區深有感觸的身障者林欣蓓說:「我發現那些文字有很多都是別人對我說過的話,譬如說:『哇!你好可惜哦,漂漂亮亮怎麼會坐輪椅?』」除了生理障礙,身障者也常面臨外在環境的考驗。由於國內公共空間仍缺乏完善的無障礙設計,常見的人行道與無障礙坡道時常過於狹窄或陡峭,而這不僅增加身障者的行動成本,也威脅他們的外出安全。針對現行的無障礙公共設施,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促進會理事長周淑菁也點出待改進之處,「對於這些行動不便的人來講,他們都要走很遠甚至繞一大圈,有時候根本是找不到,指引很混亂。」伊甸基金會資源發展處北區資源中心組長謝妤萱說:「活動能使民眾了解身障朋友外出或者生活上的困難,願意轉換心情去同理並尊重,努力一起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除了希望喚起民眾更多的同理與尊重,身障者和相關權利倡議團體也呼籲政府在制度規劃面能納入不同障別的需求,減輕他們生活的不便,藉此建立友善的無障礙環境。
朝陽科大創We Xare輪椅輔具 促身障者運動權益
新知
第1768期
朝陽科大創We Xare輪椅輔具 促身障者運動權益
焦點
2022-10-19
【記者林玟君綜合報導】隨著運動風氣盛行,身障者的運動權益也逐漸被重視。對此,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團隊研發出運動輔具輪椅「We Xare」,期望讓下肢障礙者外出運動時,兼顧舒適與便利,更特別增設傳統輪椅沒有的把手,幫助使用者鍛鍊手部肌肉。 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團隊劉冠和、江俞儀、金庭妮,共同設計出運動輔具輪椅「We Xare」。 圖/研究團隊提供We Xare的把手運用槓桿原理帶動傳動裝置進行推拉,讓行進效率高於傳統輪椅。為了減少輪椅在上下坡時翻車的機率,團隊成員劉冠和說明,「我們的後搖臂可以在下坡的時候,提供配重以至於不會向前翻滾,上坡的時候提供一個向後的支撐,以至於不會往後翻。」該輪椅更配備煞車力較強的碟煞系統(註一),讓使用者可以安全地停在斜坡上。團隊也研發「輪椅心律檢測儀器 APP 」,提供隨時記錄健康狀態以及自訂運動行程的功能。註一:常見的煞車系統,主要分為「碟煞」和「鼓煞」兩種。「碟煞」煞車力道強,可達到頻繁煞車需求;「鼓煞」相較於碟煞構造簡單,成本也較低。 「輪椅心律檢測儀器 APP 」連結手把上的感應器,能讓使用者偵測自己的血氧飽和度和脈膊,以便隨時監測自己的身體狀況。 圖/研究團隊提供團隊指導教授黃台生點出,「台灣的道路規劃不是都非常平整,會有一些高高低低的路,造成他們(身障者)在行進過程中的障礙。」因此,團隊使用24吋的大輪胎(註二),並將側面加寬,讓輪椅能輕鬆行進在不平的道路上。改良後的設計不僅能使We Xare從事輕度越野活動,同時輪胎也更不易陷於路質較軟的沙灘地。註二:目前輪椅後輪常見的兩種尺寸是20吋的大輪,以及14吋的小輪,前者又稱手動輪,後者稱介護輪。 運動輔具輪椅「We Xare」結合軟件和硬件的設計,讓輪椅使用者在不需要他人幫助的情況下,也能進行戶外活動。 圖/研究團隊提供We Xare所使用的是需要打氣的內胎式輪胎,輪椅使用者林坤章對此提出疑慮,「萬一輪胎被刺破或者爆胎,也是一種危險,反而會帶給使用者更多麻煩。」他也進一步指出,厚度較粗的輪胎,會加重輪椅整體重量,造成推動和搬運的不便。另一位輪椅使用者吳研嘉則建議,手把應針對個別狀況做出不同阻力的調整,「每個肢體障礙者的異質性很大,像是有肌肉萎縮狀況的朋友,他們的力氣是很小的。」團隊成員實際試用輪椅過後,黃台生提出,「或許輪椅可以加裝變速裝置,像腳踏車一樣,當你覺得阻力過大踩不動的時候,可以去做調速,讓它的阻力變小一點。」劉冠和也進一步指出,「為了能讓輪椅輕量化,像車架材質,可以使用鈦合金和鋁合金,然後在椅墊上面我也會用更輕的。」另外,由於We Xare的零件都是由團隊親自設計,他們期望改成市面上容易取得且能通用的零件,讓整體成本降低,提升未來普及的可能。
公益彩券銷售困境多 助弱勢初衷難落實
校園
影音
第1739期
公益彩券銷售困境多 助弱勢初衷難落實
2020-12-10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張華真、廖澄妤綜合採訪報導】民眾穿著親手設計的服裝,跟著踩街隊伍步入會場。嘉義縣政府5日於竹崎親水公園,舉辦國際身障者日暨公益彩券嘉年華。期望藉由活動,促進身心障礙者與民眾交流,並宣傳公益彩券「幫助弱勢」的理念。然而,雖彩券的銷售提供弱勢族群就業機會,卻有許多身障者違法出租經銷證,違背了公益彩券的設計初衷。依《公益彩券經銷商遴選及管理要點》規定,販售者以具有工作能力的身障者、原住民及低收入單親家庭為主,而其中,身障者的比例約佔總人數的九成。雖然創辦公益彩券的立意良善,但因許多身障者行動不便或無法久坐,導致販賣時間有限,而沒賣完的彩券,也只能由他們自行吸收。為求生存,不少人冒著販賣資格被取消的風險,出租經銷證以換取微薄但穩定的收入。嘉義縣殘障福利推動協會理事長陳美汝便感嘆:「我們是殘障,怎麼可能騎著摩托車(出)去坐很久。」不僅無法長時間販售者得面臨這樣的窘境,即使是健康狀況較佳的身障者,也因可分得的利潤低而收入有限。以市面上常見的大樂透和刮刮樂為例,每賣一張百元刮刮樂能賺10元,而一注大樂透則是4元,收入最多是售價的一成。因此,對銷售者而言,就算業績良好,月收入也很難超過2萬元,若銷售狀況不佳,甚至有虧錢的風險。彩券經銷商李伯伯表示,賣彩券的利潤比其他商品都要來得低,一天大約只能賺到600多元。對此,陳美汝表示認同,他建議提高彩券銷售的利潤,讓他們至少可以負擔日常開支。對於銷售者的權益問題,台灣彩券股份有限公司則認為,因公益彩券的盈餘會全數作為社會福利及社會保險的資金,所以若調高銷售者可分得的金額比例,將會壓縮回饋給社會使用的資源。台彩公司主張,透過其他方式來協助販售者,像是舉辦優秀經銷商分享會,以及增加商品的趣味性等。藉由促進彩券買氣,提高他們的收入。台灣彩券股份有限公司法務暨法令遵循部經理曾毅鴻補充,分享會邀請業績較好的經銷商分享銷售方式、地點及品項,「用這樣經驗交流的方式,來讓經銷商學習比較完善的經驗。」 時至今日,台彩經銷商的處境仍然未獲改善,民間團體呼籲,政府應保障彩券銷售者獲得基本月薪。此外,也需考量行動不便者的交通問題,進而使他們的銷售狀況好轉。由此可見,在這些販售員的待遇改善之前,距離落實彩券「公益」的核心價值,還有一段路要走。
以靜物比擬身障者 VR體驗盼增民眾同理心
藝文
第1713期
以靜物比擬身障者 VR體驗盼增民眾同理心
2019-11-13
【記者劉書妤台北報導】想像走在街上被路人投以歧視眼光,這是身心障礙者的日常。作品〈像畫的植物like plant like painting〉於9日在「玖樓 9floor 」展出。創作者、就讀國立政治大學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的洪子如期望民眾關注身心障礙者所受的心理傷害,讓觀眾戴上VR(virtual reality)頭盔,體驗身心障礙者的生活。 〈像畫的植物〉於9日在台北玖樓9floor 展出,現場以簾幕和燭光營造溫暖而神秘的氛圍。 圖/洪子如提供洪子如將作品命名為「像畫的植物」,他認為,人們常把身心障礙者當成畫作或植物相處。不能動彈卻有意識的人如同一幅畫在觀看世界,而植物有生命,人卻還是把它們當物品一樣對待,「但他(身心障礙者)是活生生的人類,有自尊、情感與知覺。」洪子如沉痛地說。VR裝置體驗者的角色設定為身心障礙者,當體驗者戴上頭盔後,與外界隔絕使體驗者感受到孤獨,也能專注於劇情中。洪子如運用360度視角,呈現出四面八方的故事,並採用定鏡的拍攝手法,以表達身心障礙者不得任意移動的事實,他們只能在固定位置,如畫或植物般地注視一切事情發生。 導演洪子如希望能打破視覺中心論,人的眼睛構造讓人們習慣往前看,因此在劇情中,他安排主要故事線發生於後方,強迫觀眾回頭。 圖/劉書妤攝劇情共有三種場景,分別在菜市場、醫院及畫廊,觀者能感受到三種不同的情緒。最初的場景為人聲鼎沸的菜市場,買菜的婦人及魚販的眼神寫滿厭惡。接著場景轉換至醫院,視野中兩位護士對床上無法動彈的病人肆意訕笑,甚至在病人面前親熱,視病患為無物。體驗民眾、政大法律學系學生江翊柔說:「病人躺在床上毫無生氣,但護理人員卻在一旁不正經地玩鬧,這個對比感很強烈。」 此次活動的海報。菜市場裡人來人往的民眾對身心障礙者露出厭惡的眼神。 圖/洪子如提供而在畫廊內,則能感受到被過度關注的心情。導覽員本為兩位民眾介紹畫作,突然三人轉向鏡頭,投射出饒有興致的目光,像在審視一件物品。在影片結尾,西裝筆挺的上流人士拉著紅布條,簇擁在身旁合照。洪子如解釋,他曾看到公益團體為得到新聞曝光率,把身心障礙者推到鏡頭前拍照,他說:「身心障礙者有權利不被拿來消費,不受特殊眼光看待。」「重要的不是語言,而是情感的流動,這件事比惡語相向更可怕。」洪子如語重心長地說。他認為多數群眾不至於以肢體傷害身心障礙者,最傷人的其實是人們的眼光。體驗民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陳冠頴也表示,多數人不會歧視身心障礙者,但可能也未意識到自身冷漠或過度關心的態度會傷害到他們,他認為這便是導演想傳達給民眾的想法。 導演洪子如與體驗者說明劇情概要和創作理念,期望民眾關注身心障礙者歧視的議題。 圖/洪子如提供
街賣以外—身障者創無障礙攤車開拓職場新頁
生活
影音
第1709期
街賣以外—身障者創無障礙攤車開拓職場新頁
2019-10-17
【記者陳妍如、萬巧蓉綜合採訪報導】在捷運站旁、人潮聚集的地方,時常可以看見身障街賣者以兜售口香糖和衛生紙等物品維持生計。然而街賣者卻常被質疑是詐騙集團,或利用愛心來博取民眾同情。身障者街賣組織新巨輪協會為改善社會對街賣者的刻板印象,與贊助企業合作設計能自由調整工作台高度的攤車,使身障者即使坐在輪椅上,也能輕鬆做出美食。新巨輪服務協會理事長陳安宗表示,原本的街賣者處於受助局面,受社會大眾支持維生,但當協會的身障者開始學習製作餐食,相當於化受助為服務,讓街賣者得以反饋社會大眾。這項通用的設計不只適用於身障者,也能讓身障者家屬在旁陪同工作、就近照顧並共同維持生活所需。新巨輪服務協會秘書長吳黛青表示,「創造這樣的職場,可以讓障礙者與非障礙者相互合作,這就是我們的理想。」現今,身障者的就業情況並不理想,部分企業因為設置無障礙設施的成本高,較不願意聘雇身障者,許多身障者只好以街賣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然而,街賣商品的價格通常高於市價,也讓大眾對街賣留下暴利與詐騙的刻板印象。新巨輪協會為消除身障街賣者的污名,開始培訓他們的職業技能,透過在攤車上實際作餐、服務客人,期望能改變民眾對他們的看法。儘管街賣是最立即且能快速獲得收入的謀生方法,新巨輪協會仍希望身障者能有更多的職業選擇。除了目前實施的攤車試賣,協會未來也計劃打造無障礙行動胖卡車,提供更友善的職業環境。協會期待身障者能在工作中利用所學技能,獲得合理且穩定的收入,讓社會漸漸看見身障者不同的一面。https://youtu.be/i_gDjTDDdng
鼓勵身障者出門 地板滾球邀國內外好手參與
體育
第1709期
鼓勵身障者出門 地板滾球邀國內外好手參與
2019-10-16
【記者朱姰霖台北報導】選手們端坐在輪椅上冷靜分析,全神貫注地觀察白球的位置,手中緊握著彩球,奮力往白球方向拋出。「2019台灣地板滾球運動邀請賽」10日至12日於台北市大安運動中心舉行,本場賽事吸引了國內外60多位身心障礙者共襄盛舉。 選手聚精會神,調整手部力量與白球的距離後,以標準的動作使力投出藍色球。 圖/朱姰霖攝 比賽開始前,志工們會並列兩排,以最熱烈的掌聲和尖叫聲,歡迎每位參賽者。 圖/朱姰霖攝來自育達科技大學的陳怡臻經過4回合較量後,在個人賽拿下銅牌,而在團體賽與隊友合作無間的表現,也順利使他拿下團體賽冠軍。陳怡臻解釋,賽前練習時,他把多數時間花在測數據,以科學方式重複計算,並固定力度以找尋最佳拋球點。此外,他認為本次比賽尚有不足之處,因7月到8月間,他必須在社團法人苗栗縣肢體傷殘自強協會實習,導致這次比賽的訓練只能延後到8月底開始。再加上自身行動不便,需配合父母的空閒時間才得以練習,還需尋找到寬大平面場地,所以家人經常從苗栗開車到彰化的國立和美實驗學校為他進行實戰訓練。 經過上午激烈的賽事,教練針對選手的表現加以點評,同時為下午的比賽佈局戰略。 圖/朱姰霖攝「我喜歡這項運動,因為讓我認識了很多球員。」來自輔仁大學的董芷妤於去年觀賽後深受鼓勵,毅然接受訓練決定參加比賽。在接受不到一年訓練的狀況,本次賽事成績雖不甚理想,但他仍感到滿足。他分享,每次開心打球的機會都令他非常珍惜,在本次賽事的交流中,更學習到一些新技巧,如將球舉高,好讓手部力量更好發出。此外,本賽事也邀請了香港和日本選手參賽。「跟朋友一起玩地板滾球就是為了尋快樂。」來自香港的扶康會天水圍地區支援中心的龔秀群開心地分享。她表示,自己首次代表扶康會出國比賽,感到特別興奮,也藉機認識更多的朋友。他亦補充,這項運動在香港稱為硬地滾球,其比賽規則與台灣大同小異,同樣分為個人賽、雙人賽和團體賽,不同之處在於以往參加的比賽多以娛樂為出發,所以比賽規則較寬鬆,反觀本次賽事條規較嚴謹,為這場比賽增添了不少緊張感。 多數選手以個人賽報名本場賽事,其中包括學生和社會人士互相切磋球技。 圖/朱姰霖攝台灣地板滾球運動聯盟副秘書長賴志偉表示,本次賽事決定在國慶節連假舉辦,是為讓身心障礙生出門感受熱鬧的氣氛。他解釋,一般民眾都會趁連假出門遊玩,但這些身心障礙者選手平時需靠輪椅代步,行動不便,因此遇上國定假日多半選擇待在家休息,而本次比賽正提供他們出門的動機,增加假期樂趣。他分享,舉辦比賽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尋找適合的場地,賽場需要寬闊的平地,場內提供無障礙設施,場地租金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為了繼續看見選手的笑容,我們會繼續堅持下去的。」他堅定地說。 裁判利用裁判測尺板計算紅球和藍球與白球的距離,決定這場比賽由誰勝出。 圖/朱姰霖攝 每位選手身旁都有一位小助手,主要協助選手傳遞藍色的球到他們手上。 圖/朱姰霖攝
手天使談「性」 ——每個人都有高潮的權利
專題
第1701期
手天使談「性」 ——每個人都有高潮的權利
焦點
2019-05-08
「這件事情對我來講不是很偉大、慈悲、奉獻的那種。」──手天使性義工,阿南。【專題記者王昱翔、李昕芸、陳韻如、邱于瑄、倪旻勤綜合報導】「手天使」為台灣唯一的性義工組織,提供重度肢障者與視障者免費手交服務。即便台灣對性普遍保守,手天使不畏社會抨擊,挺身為身障者性權發聲,讓大眾了解身障者也有性慾。其中,服務由面談義工深入了解受服務者的狀況及需求,而後,再由性義工執行性服務。「我們是一群性交能力大於社交能力的人」身穿著黑色低胸連身裙、將露出的大半個胸脯擺在桌上,前性工作者、性義工奶姬(化名)毫不掩飾自己對性的渴望。在哄鬧的咖啡廳中,她大喇喇地分享自己的約砲經驗,「我們(性義工)都是可以輕鬆跟陌生人做愛的人,享受高潮根本不是一件錯事呀!」對奶姬來說,用性交來認識別人,比社交更為容易。 奶姬訪談時大方談論「性」,她認為每個人都有享受高潮的權利。 圖/陳韻如攝已經提供四次手天使服務的阿南(化名)對性非常坦然,她斜靠著沙發椅,平淡地說著過往的服務體驗。對性積極追求的她,談起性就像在談論天氣一樣稀鬆平常。「不要以特別的態度去面對性這件事,它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份。」手天使中的性義工對性都有相去不遠的態度,對性服務並未有過多顧慮,阿南直言:「如果你本來就守身如玉,應該也不會想來。」然而,手天使創立以來,不斷受到社會攻擊,甚至遭網友批評是偽道德人士、賣身團體。奶姬遇過網友私訊臉書帳號,認為她能隨意提供免費性服務,雖然對此感到不滿,但她仍一一回覆訊息,「誤會解清楚的話,其他什麼都好說。」阿南則完全不在意他人看法,她更在乎大家是否一同為理想努力,而非外人眼光。懷抱目標加入手天使 性義工家人普遍支持想以性工作為業的組織元老、性義工組長阿空(化名)坦承,一開始加入手天使,是為促成性交易合法化,「當時想像幫身障者進行性服務,好像有機會做為性交易正當化的理由。」但投入手天使服務後,阿空漸漸認識身障者,相比性交易合法化,他更關注身障者權益。阿南長期關注性別、性權議題,先前在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服務,也曾就讀性別相關研究所,因此非常樂意擔任性義工,「這件事是我能做,然後也不會覺得它困難。」阿南說。她的丈夫與母親都支持她擔任性義工,她未來也不避諱與孩子分享相關經驗。然因為母親的性觀念保守,並不會主動與他人分享此事,「她覺得這也是做善事,但好像不是可以讓大家知道的事。」 阿南一家人經常參與性別運動,丈夫也非常支持她擔任性義工。 圖/阿南提供奶姬的家人則非常支持她擔任性義工,「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雖然有點意外。」奶姬的母親是性觀念開放的家長,在得知奶姬擔任性義工後,非常認同奶姬的理念,甚至經常央求奶姬鉅細靡遺描述性義工的服務過程,讓奶姬非常害羞,「她問了很多心得文都看不見的心得。」手天使成立:解放被身障綑綁的性對非身障者來說,解決性慾並不困難,但想像如果一個人失去手,或無法控制自己的手,那他該如何自慰呢?「我有問過有一些(身障者)申請者,要不要用情趣用品看看。他就回我一句說,那誰要幫忙洗?」面談義工劉于濟(後簡稱小齊)舉例,對身障者來說,光是網購適合自己的用品便難以完成。若是郵寄家中,還可能需要家人協助拆封,面臨尷尬的詢問,更遑論事後清潔。小齊說:「或許輔具也變成是一種階級,只有某些條件才有辦法使用。」此外,小齊指出,亦有身障者嘗試尋求性交易,但會難以向家人交代金錢流向。他提及過去的訪談案例說:「 (身障者)拿五千塊出去,但是回家卻拿不出五千塊的東西,他就怕很難向家人解釋。」 小齊以過去面談對象的案例,具體說明身障者性權遇到的困境。 圖/陳韻如攝「其實我們不是找不到管道,而是害怕對方覺得我們是身障者,不好幫我們服務。」身為視障者的邱同學(化名)表示,以視障者來說,其實可以透過交友軟體尋找性慾抒發的管道,但因擔心衛生問題,也害怕遭對方拒絕,所以多半不敢嘗試交友軟體。2013年,一群關心性權的社會運動者成立手天使,阿空說:「因為發現性權組織不瞭解障礙者,障礙者的性平知識又不足夠。」因此,希望建立性權組織與身障者團體的溝通管道,讓彼此了解。阿空強調說:「我們是把自己定位成倡議團體,不是服務團體。」雖然手天使免費提供手交服務,但人力有限下,並無法負擔全台灣身障者的性需求。阿空表示,希望以實際服務為倡議手段,讓社會藉由手天使的服務經驗,促使相關組織投入,進而提出解決方案。性服務前置作業耗時 過程重視身障者需求目前手天使的核心成員約有20人,阿南說明,組織會透過分享會公布招募義工資訊,來參加者才能投遞履歷,並進一步審核,審核通過,便能成為性義工。不過手天使組織發起人黃智堅(後簡稱Vincent)表示,近兩年由於組織繁忙,並沒有招募性義工,因為陪伴新進義工需投入大量時間,以免義工不熟悉身障者而對彼此造成傷害。若身障者欲申請手天使服務,需於官網填寫申請表單,手天使收到後,會分派面談義工對申請者進行訪談。面談義工都由身障者擔任,小齊解釋:「我們希望這個(面談)過程是比較對等的,不像社工、醫療模式,有點上對下的關係。」訪談內容從申請者的性傾向、家庭、交友狀況,到性經驗皆會詢問。小齊解釋,藉由面談,可以了解對方需求,也能夠預估需要安排多少名義工進行事前準備。然而儘管手天使強調面談內容皆保密,仍常面臨申請者不信任而抗拒訪談,小齊說:「你開始跟他說,你有沒有喜歡的人,他就覺得是你為什麼要窺探隱私?」有不少受服務者因此暫停服務,但小齊仍堅持,必須要了解對方的身心狀態,才能確保服務順利進行。「阿空會把(面談義工的)報告濃縮成兩三句跟所有性義工說,問誰有空。」奶姬說道,目前性義工人數不多,主要依照各自的時間與意願接案,在正式服務前,性義工不會提前見到申請者,僅透過面談報告認識對方。服務當天,性義工和受服務者才會首次見面。若發現不喜歡彼此,雙方都有權終止服務。然小齊表示,身障者很難拒絕別人,因為在成長經驗中,若拒絕他人協助,容易被誤解為「不知好歹」。「你本來就有權利拒絕別人,今天來的不是你的菜,你就拒絕他吧。」儘管小齊再三向受服務者強調,至今仍未有受服務者拒絕性義工。服務完畢後,行政義工會協助受服務者清洗、整理環境,性義工和受服務者則需寫服務心得文。手天使期望透過心得文,讓大眾了解身障者在性事面臨的處境。完整的接案、性服務到後續追蹤,需花上近一年時間。阿空解釋:「性義工是喬(協調)得到的,我們之所以服務得慢,其實是卡在面談義工的壓力。」他說明,面談義工和身障者溝通需花上大量時間,以重度障礙者來說,可能連操作溝通工具都有困難。也因此,目前手天使的總服務次數僅有二十次左右。服務過程各異 取決於性義工與身障者互動每一次出任務,緊張的不只是受服務者,還有背負受服務者期待的性義工。談到出任務前的心理調適,奶姬從背包裡掏出了一個量杯,她略帶自嘲地笑稱,自己其實非常不習慣社交活動,需要靠喝酒來舒緩情緒,「我已經精準地測量出自己必須喝多少,才會比較好相處。」「會想用什麼態度來面對他,要像性工作者呢、還是要像社工、或是像一個服務的角色。」阿南回憶起首次出任務的心情,起初她對自身角色感到困惑,但後來閱讀了身障者性權相關文章,阿南告訴自己不要想太多,「就想成是跟一般人地去跟他們相處。」阿空補充,手天使初期許多性義工因為不了解受服務者的身體狀況,所以在進行服務時,會自我受限,「我們在創立初期,還會討論若受服務者的手腳是沒知覺的,會不會動一動他就骨折了。」後來,手天使邀請身障者朋友分享他們對情慾關係及手交的看法,讓性義工能近一步了解如何服務身障者。 阿空坦言起初性義工並不清楚如何對待身障者,需在經驗中學習。 圖/陳韻如攝每個性義工的服務方式都不太一樣,有些性義工會脫衣服,著重為受服務者進行全身按摩;有些性義工會引導受服務者觸碰彼此身體,增加刺激;有些性義工則以聊天為主、手交為輔。阿南笑說她比較沒有服務精神,過程順其自然就好,「不要有什麼期待,也不要預設什麼。」阿南多會與受服務者先聊天,後手交,多數受服務者非常健談,會和她分享興趣、工作、感情史。服務過程中,不少受服務者會向性義工提出額外服務的要求。「服務不像一般的性工作,只要加錢就可以口交。」奶姬說明,性義工僅保證提供手交服務,因此受服務者若想有進一步親密互動,就只能嘗試說服性義工。面對受服務者的要求,奶姬表示:「我會跟他說,我希望你跟我講什麼事情,真的能夠說出來的人就可以交換到他想要的。」但奶姬也說明,每位性義工有不同的底線和標準,端看受服務者與性義工當天的互動情形而定。性義工經服務更認識身障者 遇難題組織成強力後盾 服務不見得總是順利,有時候也會造成性義工的心理不適。奶姬回憶起某次服務,她答應為對方口交,但卻在過程中被壓頭,且在未被知會的情況下,遭受服務者射精在嘴巴中。當時奶姬感覺不被尊重,事後尋求了團隊的協助,團隊告訴奶姬:「你無論做什麼決定,手天使都挺你。」 性義工在服務過程中,可能與受服務者產生衝突。 圖/取自手天使網站團隊為了奶姬,與核心成員開會討論解決方式。奶姬說:「它(手天使)給我一個範圍是,你可以裝沒事,也可以告他性侵。」團隊給予的支持讓奶姬非常感動,經過自我調適後,她決定原諒該受服務者。為了顧及性義工的心理狀態,手天使團隊定期開分享會,讓性義工交流彼此服務的狀況、心情及遇到的問題。藉由服務,奶姬深刻地體驗到自身與身障者的不同,她表示,曾經有一位服務對象是視障者,因為服務時沒有視覺的刺激,受服務者不僅無法體驗性的美好,反而因此產生不安感,「原來一個我刻意練過、擅長的動作,是有男人不吃這一套的。」阿空笑說:「這個世界上的人大部分都是以手腳健全者的角度來看待世界。」他解釋,身心健全者很難想像身障者的生活,但透過服務,他更靠近身障者的社群,甚至為他們遭到的限制打抱不平。例如阿空認為台灣性別教育、性教育皆應納入身障者觀點,「性教育(課本內)都是好手好腳、耳聰目明的人。」呼籲更多團體加入 政府應重視身障者性權「這六年來,我敢說手天使已經讓整個社會或媒體,看到了身障者的性需求。」Vincent肯定的說,下一個階段就是讓大眾認識並接受身障者的性權。目前有越來越多人希望能加入手天使。然而,阿空說:「他不一定有想過身障者的狀態到底是什麼?」他表示,有些人願意加入手天使,但會以施捨的心態看待手天使服務,或是對無障礙議題討論不感興趣,阿空強調:「我們希望你是關心身障者的處境,再來一起做。」不過,手天使提出的訴求也常引起爭議。在去年「障礙者需要性」的遊行中,手天使向政府陳情並主張,希望性平教育能加入身障者觀點等。然而,奶姬無奈地說:「政府不負眾望地,在一個多月的時候馬上就打了回票給我們,好像覺得我們在胡鬧。」現今有許多學校、媒體邀請手天使分享理念與經驗,也有組織如香港婦女基督徒協會,希望能進行交流。「我們會開玩笑說手天使的目標就是解散!」面談義工吳研嘉解釋,手天使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角色。Vincent也說明,希望透過手天使的倡議,使更多身障者團體以及父母願意發聲,讓大眾了解障礙者也有性需求,並督促政府重視他們的性權,「當政府願意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相信就是手天使可以退休的時候。」   
身障者的甜蜜與苦澀 自立生活的下一步?
專題
第1698期
身障者的甜蜜與苦澀 自立生活的下一步?
2019-04-11
【專題記者林莉庭、徐卉馨、吳佩容、范莛威綜合報導】輪椅上的身影脫離家庭與安置機構,選擇融入社會生活,穿梭在大街小巷、編織自身的人際網絡。在社會中自立生活是許多身障者理想的生活方式,但仍不乏遺落在社區網絡外的身障者,離開家人的呵護或機構安排的環境,舉目望見許多待解決的難題。「在機構裡面,你的人會慢慢死去......」「這個空間的理念就是要讓身障者在社區生活,實驗障礙者互助的概念。」異於常人算障社會推動工作聯盟(以下簡稱算障團)身障者周志文表示,混障家屋是算障團成員承租並共同生活的家屋,同住的身障者在社區中彼此守望互助。客廳空間足夠讓多位乘坐輪椅的身障者活動,周志文也在混障家屋中舉辦過地板滾球、桌遊等社交活動。周志文坦言,政府雖為身障者提供集中照護的機構,但機構人力不足以提供每位居住者妥善照顧,加上身障者接受特別安置、統一管理,易加深身障者與社會的隔閡。他提及創辦混障家屋的動機,「我們要回應我們自己,自己的障礙政策要自己先落實。」唯有身障者回歸社會網絡,居住於社區中,才得以漸漸化解社會對身障者的不理解,不再被視為特殊的存在。 算障團的周志文,一面描述看房的情形,一面傾訴大環境為身障者帶來的不便。 圖/范莛威攝有別於原生家庭和安置機構,混障家屋提供身障者一種可能的生活圖像——自立生活。與家人同住,對身障者而言甜蜜與苦澀並存,享有家人的關照,卻也不願自己成為親情的負擔。財團法人台北市脊髓損傷社會福利基金會(以下簡稱脊損基金會)副執行長洪心平說:「我想很多身障者有家人當然很幸福,但是因為跟照顧者之間的關係,會是一種拉扯。」他曾接觸過在國小期間受傷的身障者,隨年紀成長開始嚮往獨立居住,規劃理想的生活模式。洪心平認為,家人盡力照顧身障者可能造成過度保護的情況,會讓身障者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或是沒有動力積極做復健,久了體能衰弱、肌肉軟化,連受傷部位以外的地方也失去活動能力。身障者陳青琪也建議,若身障者願意求職也順利穩定就業,將能協助減輕家庭的負擔。至於身障者在安置機構的生活環境,洪心平則觀察到,安置機構替每位居住者硬性規劃生活時程,也缺乏個人空間的隱私性,許多身障者希望能脫離機構,便是因為不願再過著被安排好、日復一日的生活。社團法人台灣新巨輪服務協會(以下簡稱新巨輪協會)理事長陳安宗曾至安置機構參觀,他表示出入安置中心需要經過申請程序,待在機構內的身障者也多半依靠政府補助,他說:「在裡面沒有收入、沒有工作,幾乎就是被圈養。」長年待在機構中使身障者無法經濟獨立,便缺乏規劃自身生活的資本。經歷八年機構生活的身障者張文豪回憶道,曾住的機構一個位於海邊、一個鄰近工廠,地處偏僻。身障者亦須配合機構規定,不能隨意外出,絕少有與社會大眾接觸的機會。「在機構裡面你的人會慢慢死掉,因為他生活很死。」張文豪以三年時間慢慢計畫離開機構,如今已在外自立生活兩年,可以自由安排生活、與社會接觸,他說:「因為有生活壓力,人才會過的比較充實。」張文豪曾居住在機構八年,而目前已外出生活三年,他表示最大的好處是自由。 圖/林莉庭攝<b>找尋住屋時,身障者所面臨的障礙身障者自立生活的重要條件便是尋找宜居的住所,但尋覓住處的過程會面臨許多阻礙。周志文說:「光是我親自到現場看的就有三、四十間屋子。」但許多建築入口的電梯前面還有樓梯、大門太小輪椅推不進去、走廊過窄沒有迴轉空間,周志文遇到的困擾,也是許多身障者尋覓住處時的難關。他也回想,曾連進門都沒辦法,便直接放棄,「電梯前有一個很陡的斜坡,一定要別人幫忙推,結果電梯太窄我輪椅進不去,連房子都沒看到就離開了。」「但有些房子大概的格局是可以的,只是可能要稍微改裝。」周志文解釋,那就要看房東的意願。身障者陳青琪則說:「有些房東就是怕你把房子用壞。」碰到這種房東就直接不租,省得以後被找麻煩。陳青琪在房子時碰壁多次,部分房東對身障者有一定刻板印象,認為他們比起一般人更具無法負擔房租的風險,身為脊髓損傷者,陳青琪終日需以輪椅代步,而丈夫則是視障者。「在找房子的時候絕對不能帶著我先生,不然不可能成交,更不能帶著我的兩個孩子,那樣成交機會更低。」陳青琪語氣戲謔,卻掩不住心酸的眼神。 身為脊損基金會的無障礙勘檢員,陳青琪經常替身障者勘查各住所的環境條件。 圖/范莛威攝「有時候,會被房東刻意迴避。」林鈺翔無奈笑道,他20歲時因意外造成四肢癱瘓,從那以後他的生活起居皆離不開看護和輪椅,其原先的住所為老舊公寓,沒有電梯,因此他的家人也為了是否應該搬家而困擾,而他在決定自己搬出去後,找房子又成為一大阻礙。林鈺翔需要一間鄰近就職處、看護能夠同住以及整體環境可以讓輪椅暢行的屋子,然而找到後,卻又面臨房東在簽約前突然迴避的情況,林鈺翔解釋,「我們要申請補助,就會需要正式報稅證明,很多房東會不願意。」 林鈺翔談及看屋經驗,前後看了六、七次,房屋格局皆不適合輪椅使用,輾轉才找到目前的住處。 圖/林莉庭攝各縣市政府社會局提供身心障礙者申請房屋租金補貼,身障者需提供正式租賃房屋契約的報稅證明,而這需要屋主配合。但台灣目前多數的租屋交易,多在檯面下進行,政府並不一定能夠查到每筆租屋交易,因此在一般的交易情況,房東多會躲避因租屋收入而課徵的綜合所得稅。「若是租給身障者,他們就必須多繳納稅金。」周志文舉例,曾有某位房東雖願意讓他申請租屋補助,但要求他負擔這筆稅金,「那這樣基本上就快2萬8、3萬了,那我就說我們沒辦法,這實在太貴了。」「身障者需要的是在受傷後回歸原先的生活。」洪心平表示,但當身障者連在家中的生活都有困難時,又該如何談其它?身障者在尋找住宅的過程中,時常無法找到符合輔具行動範圍需求的租屋處,或者房東會刻意迴避,讓他們一次次拖著沉重的身軀,跑遍各個房屋。「其實不是每個房東都不好,只是多數會因為不了解身障者的需求而害怕,因為害怕而不敢幫忙。」<b>連養家都難,還有錢租房子?除了與房東交涉時遇到的種種困難,身障者還需面臨租金的問題,租金時常成為身障者在外尋找住屋時,第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而空間和交通需求都會牽動租金高低。陳青琪說:「租屋的費用其實我們都比別人高,因為我們要的空間比較大。」身障者因使用輔具,需要坪數較大、格局寬闊的住房空間,走廊轉角和門的寬度也都是考量範圍。陳青琪也指出,身障者出入亦需便捷的交通設施,然而捷運沿線、鄰近公車站牌的房屋,租金相對高昂,「交通方便的地方就是租金貴。」 陳安宗認為,身障者在新巨輪都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因此堅持每人一間,略寬的走廊也能夠讓使用輪椅的身障者順利迴轉。 圖/林莉庭攝身障者的經濟能力亦影響租屋選擇,沒有工作的身障者,通常以補助和津貼為主要收入來源,而台北市社會局核發的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最高金額為每人每月補助8499元。身障者支付生活費開銷之餘,還需負擔高額租金,不易維繫生活。至於身體狀況尚可工作的身障者,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發布的《105 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報告》顯示,身心障礙受僱者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為2萬5939元。陳青琪以街賣工作為例說明,平均一天工作三小時、賺入150元的身障者,加上政府津貼,一個月收入可達約2萬元,「你租個7、8千塊的房子,也還有1萬多塊可以吃飯。」陳青琪認為,身障者自立生活的基礎必須建立在經濟獨立之上,而非等著接受他人救濟,「雖然說政府要照顧我們,但他要照顧的族群這麼多,什麼時候才輪到你啊!」他鼓勵身障者透過工作賺取收入,唯有確保經濟來源無虞,才能負擔住屋的租金,也才得以邁開自立生活的第一步。身障者共居,新型態的租屋模式除在外租屋,身障者也可選擇社會住宅,政府提供或承辦的住宅是身障者積極尋求的居住管道。目前《無障礙住宅設計基準及獎勵辦法》規定,政府新建的公共住宅應保留5%房型加入無障礙設施。然而,各障別的身障者皆可申請上述的無障礙房型,擠壓到需使用輪椅移動的下肢障者名額,對此,洪心平建議將障礙類別再細分,讓輪椅使用者能佔所有無障礙房型名額的固定比例。針對無障礙房型申請名額的問題,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住宅發展科專員蔡昆達則回覆,適用無障礙房型的族群類別廣泛,但輪椅使用者所需的房型設計較特殊,空間較大、也需加裝扶手,因此會優先開放下肢障者申請無障礙房型。至於舊有的公共住宅,在接收到無障礙設施未臻完善的建議時,因需考量房屋結構,無法一概改動空間設計。目前社會住宅仍受限於名額,身障者申請不易,接受機構安置,則會讓身障者隔離於社會,在外租屋也常遇到租金和房東等問題,因此,身障者共居便成了另一劑解方。以新巨輪協會為例,協會除提供身障者街賣工作輔導之外,也提供身障者共同居住的空間,每人皆有獨立房間,建立起自立生活的共居模式。陳安宗補充,鐵皮屋場地空曠,「所以我們在這個地基上設計這些房間,讓輪椅族群進出特別方便。」 陳安宗分享創辦新巨輪協會十多年來的歷程,走過拆遷危機、被誤認是詐騙集團,他始終堅持讓身障者透過街賣擁有自立生活的能力。 圖/林莉庭攝為協助身障者與房東溝通,脊損基金會也推動「脊善之家」,洪心平說:「脊善之家強調是我把房子租給你,你要有自立生活的能力。」他認為,基金會要扮演的角色就是身障者和房東的橋梁,基金會招募友善房東提供房屋空間,並統一代租代管,選擇有適當動線的房屋,再將房屋轉租給身障者。對於許多房東會希望身障者搬離時,將扶手、斜坡等無障礙設施拆除,洪心平提出的解決方法是,當有身障者搬出,基金會再媒合下一位身障者進來,讓無障礙房子可以繼續運轉。洪心平說明,在租屋市場中,通常沒有時間化解房東對身障者的特定印象,但房東具有是否出租的選擇權,一旦房東對身障者有所疑慮,則時常傾向不租房屋給身障者。例如使用輪椅可能磨傷地板等擔憂,便會導致房東不願讓身障者承租房屋。為了降低房東疑慮,洪心平說:「基金會用我們的公信力去擔保,我保證你收得到房租。」房東只需收取房租,而脊善之家提供轉介,化解身障者在尋找租屋時屢遭拒絕的困境。「對房東來說最擔心的不是身心障礙者,不是歧視身心障礙者,他是擔心他的房子會壞掉。」洪心平解釋,因此脊善之家會幫房東和身障者雙方投保保險,降低意外風險。他也補充,脊損基金會希望建立起固定模式,未來希望與政府合作,將服務擴大到全台。<b>連結社區情感,自立生活的一大步身障者選擇在社區生活,最主要的考量是渴望與人接觸,當身障者被納入社交網絡,原先不善交際的性格便能產生轉變。陳安宗分享,有些新巨輪協會的身障者過去在家中缺少聊天對象,但他們經由街賣能逐漸適應社會生活,也不再感到孤單,「對阿伯他們來講,跟人打招呼、微笑,都已經可以去克服心裡的靦腆、自卑。」周志文也認為,在社區中生活最主要的優點是,身障者能透過與人互動的過程建立自信心,逐漸增進與人交流、應對的能力,也時常收到暖心的關懷與幫助。談及先前混障家屋發生火災後,附近住戶的反應,周志文對一戶從事按摩工作的住戶印象深刻,「我在前門遇到,他們衝過來抱著我問:『你怎麼了?你有沒有什麼事情?』我整個就超感動的。」後續他也收到其他住戶給予的鼓勵與慰問。身為周志文的照顧者,時常前來混障家屋的邱晧庭則說:「我覺得這裡(混障家屋附近)本身有一個強的在地社區感。」像是鄰居下雨時會主動幫忙收衣服,也有多間店家會免費替周志文剪髮,或者當他與周志文一同吃飯,店家會不收取他的飯錢,「有點打破我對都市的想像,這種氣氛跟鄉下比較像,至少我自己在台北大都市,快十年我沒有感受到。」 算障團的混障家屋位於士林的整合式住宅,一出門可遇左鄰右舍,離商家近、生活機能佳,身障者除了彼此互助,也能融入社區生活。 圖/林莉庭攝住所對外動線規劃不完善,也是阻礙身障者與人接觸的原因。邱晧庭觀察到許多安養中心位在公寓某一層樓,若缺乏電梯供身障者通行,他們便無法順利進出,只能終日待在住所,仍形同生活在機構,差別僅在於規模較小,他說:「就是我好像在社區裡,但我其實跟社區無關,只不過是個小一點的機構在社區裡而已。」與人接觸是身障者選擇進入社區生活的初衷,身障者離開家庭或安置機構後,邁入陌生的社會、一步步重新學習社交技巧,但現今社區大多不具緊密的情感連結,使許多身障者缺少與人互動的機會。對此情況,周志文不禁嘆道:「沒有社區感,就變成大監獄跟小監獄而已啊!」「一般社會大眾是這樣,因為不了解就會有距離,可能就會有異樣的眼神,或覺得是麻煩。」邱晧庭認為,身障者在社區生活屢遭挫折的原因,在於人際互動的問題未獲解決。尋索身障者在社區生活最根本的需求,便是獲得大眾理解,相應才能確保身障者經濟獨立、消解租屋會遭受的歧視,也才得以滿足身障者自立生活的想望。&nbsp;
身障者齊聚衛福部  丟尿布抗議爭平等
校園
影音
第1640期
身障者齊聚衛福部 丟尿布抗議爭平等
2016-12-08
【記者楊進傑、張碩綜合報導】身障團體穿著黑衣服,喊著口號要求衛福部出來面對。12月3日為「國際身心障礙者日」,身障者們以「揭開假面、看見差異」為號召,聚集在衛福部門口抗議。身障者莊棋銘表示,希望衛生福利部能夠在制定政策跟政策制定的過程中能夠符合國際身心障礙者公約的精神。希望公約的實行能夠讓身障者參與並表達意見。來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劉家承說:「儘管衛服部對我們永遠都是消極的狀態,但我們還是不能放棄,因為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生活。」騎樓不平整、人行道佔滿機車、以及公園路阻,處處影響輪椅族的用路權。有些餐廳和診所也因為缺乏無障礙空間,拒絕讓身障者進入。社會上充斥著不友善的對待,不僅造成生活上的困擾,也侵害身障者的權益。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副秘書長張惠美表示,除了台北市之外,人行道在其他縣市相對較窄,有時還會被電箱、摩托車擋住。這些都是對身障公民不友善的地方。除了公共空間充滿不便,交通也是無障礙環境的重要一環。像是低地板公車的普及、高鐵輪椅席的數量。身障人士希望政府能積極改善交通設施,讓他們未來能更自在地行動。身障者莊棋銘表示,花東地區或者是南投地區,低地板公車非常少,對身障人士來說相對比較辛苦。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理事劉家幗表示,高鐵的輪椅席太少,若超過四個輪椅使用者,就必須分批坐。他認為可以用活動座椅或是彈性售票的方式。當身障者不需要的時候,還可以把它變成自由座等模式賣給一般乘客。台灣無障礙環境仍有許多進步空間,身障者期盼大眾更重視他們的權益,政府可以制定完善的政策,一起共創友善的環境。https://youtu.be/-osNgZget1k
輪椅障礙駕訓班 籲同理身障者生活
校園
影音
第1630期
輪椅障礙駕訓班 籲同理身障者生活
2016-09-29
 【記者吳旻蓁 龐家姍台北採訪報導】上下坡、石子路、障礙物阻擋,都是輪椅族平時可能遇到的狀況。第三屆無障礙生活節,提倡換位思考、切身感受,特別設計輪椅駕訓班,將身障者的不便帶到民眾眼前。 伊甸基金會公關主任陳偉凱說:「希望把這樣的體驗帶到外面來,就是我們這邊經過的朋友都可以進來,然後老的小的大家都可以來理解這件事。因為其實我們都有可能會有需求,也都會需要去認識這件事情,也許我們可以更同理、更理解說,我們不同需求者的樣貌,跟不同的狀態是什麼。」     民眾通過駕訓班的重重關卡,除了能獲得一張獨一無二的輪椅駕照,更可以真正了解身障者的困難。體驗民眾朱采育說:「最難我覺得是上坡,上坡跟下坡控制那個輪子,會有點難上去又有點難煞車這樣。」 而對於輪椅使用者來說,除了學會駕馭輪椅。生活中 ,其實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考驗。輪椅使用者古金英說:「常常會遇到我在坐捷運的時候,人很多,上下班的時刻,然後很多人都不會願意去,在我們第一車廂或是最後車廂的時候,不願意讓位置給我們。」 坐上輪椅,實際感受身障者的世界,站在不同的立場思考他們的需求,期待大眾攜手打造 更友善的無障礙社會。https://youtu.be/vn9MQwlGWms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