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宜大校園藏百年遺跡 記憶庫領師生走入城南校區
生活
第1801期
宜大校園藏百年遺跡 記憶庫領師生走入城南校區
2024-11-29
【記者周依恩宜蘭報導】國立宜蘭大學23日舉辦「宜大記憶庫戶外踏查:走讀南機場軍事遺構」活動,是「宜大記憶庫」首次以戶外踏查形式,帶領師生走入開發中的城南校區,站在過去神風特攻隊起降的機場跑道上,感受二戰歷史的重量。宜大於今年成立「宜大記憶庫」,串連校內出土的噶瑪蘭族遺跡與宜大的百年校史,述說宜蘭遞嬗六百年的故事,並透過系列活動回望腳下土地的過往。 陰雨綿綿之下,宜大師生一行人走入城南校區,沿著整建後的機場跑道漫步,一邊聽著二戰時期「南機場」興建、神風特攻隊於此地向沖繩戰場起飛作戰的故事。講師宜蘭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黃文瀚領著眾人實地走訪一座座二戰時掩蔽軍機的機堡(註)遺跡,回顧二戰時日軍軍機在此處備戰的歷史現場。宜大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學生區志軒表示,過去課堂中雖看過軍事遺跡的相關影像,但照片畢竟是平面的,難以想像機堡的形體大小及細節。「實際下去看才發現它很厚,感覺好像可以回顧當時戰爭發生,它為軍機抵擋敵軍轟炸的情景。」他說道。 註:機堡又稱飛機掩體,作戰時期日本在飛行基地興建機堡群,以鋼筋混凝土建造拱形結構,厚達30公分以上,上方覆蓋土讓與栽種草皮,下方用以停放軍機,提供欺敵及掩護。 這是「宜大記憶庫」走出校本部,帶領師生探索城南校區故事的初次嘗試。任期內成立宜大記憶庫與規劃城南校區的宜大前校長吳柏青認為,城南校區還有很多故事值得訴說,如包含城南校區南機場在內的宜蘭飛行場,保留了比日本當地更豐富的二戰軍事機構遺跡,「雖然有硬體,但長遠來說還是要有軟體的部分,要思考如何活化這個場域、如何說這些故事。」他說道。期望藉由資料收集與考證,建構此地歷史空間記憶,以此深化學校師生對在地的情感。 宜大今年成立的「宜大記憶庫」,以收集並述說在地歷史為核心精神創立。吳柏青說明,之後將迎來宜大創校一百週年,學校在思考如何翻轉圖書館沈悶印象的同時,希望結合宜大百年校史與校內噶瑪蘭族遺址,整合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功能,形成宜大記憶庫概念,保存與呈現校地過往近六百年的不同時代面貌。參與宜大記憶庫籌備的宜大圖書資訊館員李宗勳也提到,宜大是唯一正式列冊的遺址大學,直到2022年還有新出土的噶瑪蘭族文物,是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重要文化資產。 「把學校變成博物館,可以看到以前的人怎麼生活,還有當時的自然社會環境。」國立宜蘭高級中學地理科教師蔡老師(化名)說道,他樂見宜大記憶庫提供當地人不同認識在地歷史的管道。「希望大家可以知道,宜蘭大學除了有豐富的自然生態,也具有深厚的人文歷史資源。」宜大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陳媛玲自豪道。他點出,噶瑪蘭族與漢人來蘭陽平原開墾的生活遺跡,形塑了宜蘭大學豐富的人文蘊底,很值得傳承下去。「大學圖書館的重要理念是跟在地連結。」李宗勳說道。他表示,宜大記憶庫講述的不只是宜大的故事,更是宜蘭人的故事,期望未來能和在地中小學有合作導覽或舉辦活動的機會,透過了解宜大校地的歷史脈絡,讓在地人凝聚對地方的情感與認同。
國防大學霸凌頻傳 大馬政府態度消極引眾怒
國際
第1800期
國防大學霸凌頻傳 大馬政府態度消極引眾怒
2024-11-22
【記者陳樂怡報導】馬來西亞國防部管理的國防大學 ( Universiti Pertahanan Nasional Malaysia ) 軍事訓練學院大一新生在學校操場遭大三學長暴力踩傷,導致肋骨及脊椎嚴重骨折,事件引發高度輿論關注。這也是繼10月22日宿舍內發生學弟被熨斗燙傷胸部事件,以及2017年同學被蒸氣熨斗燙生殖器以及毆打導致死亡後,又一起嚴重的校園霸凌事件。接連發生的霸凌事件使國防大學的軍事文化受到廣泛關注,引發熱烈討論。 馬來西亞國家元首蘇丹依布拉欣(Sultan Ibrahim Ismail ibni Almarhum Sultan Iskandar)透過官方Facebook發文,要求國防部嚴陣看待此事,並斥責霸凌是不人道的行為,呼籲校方保障學生福祉。對於接連發生的霸凌事件,國防部長拿督斯里(註)莫哈末卡立諾丁(YB Dato' Seri Mohamed Khaled bin Nordin ) 在下議會報告時表示,將採取相關措施預防霸凌,例如增設國防大學官員數量來改善學院與教官的比例、增加監視器監督學生行動、定期巡查學院宿舍以避免出現霸凌狀況。 註:拿督斯里是一個常見於馬來西亞的榮譽稱號,乃是由最高元首、蘇丹、嚴端、拉惹或州元首冊封的象徵式終身榮譽身份。 根據《光華日報》報導,國防大學為防範霸凌,於2023年2月起在學生宿舍內安裝監視器。然而,校方卻將監視權交由學生房長管理,引發同學質疑霸凌者可能與房長互相包庇。「房長可以說是他不小心把監視器關掉,或是刻意關掉插頭,一定有辦法騙過(校方)的啊!」國防大學學生 A (化名)說道。國防大學學生 B(化名)則透露,該學院的霸凌文化根深蒂固,多數學生都曾被霸凌,因此認為這次的曝光雖然有損學校名譽,但至關重要。「有人開始關注(霸凌事件)是好事,學校應該發生過類似的事件,只是都沒有被曝光,被冷處理了。」B說道。雖然校方早已設立投訴管道,但學生B認為投訴過程過於繁瑣,被霸凌者需先向學長報告,再由學長轉達上級,這樣的結構不僅降低效率,也可能導致包庇或匿名性難以保障。「效率真的很慢,而且調查之後就不知不覺沒有消息了,霸凌事件的調查甚至會因為霸凌者與學長的私交而受到阻礙。」B提到。 馬來西亞大學生王佩珊對於霸凌事件感到震驚,更坦言當事情被關注,校方才會更認真的處理相關問題。他指出:「我覺得校方應該更積極處理,畢竟是國防大學。」B也進一步表示,與其他國家的國防大學相比,馬來西亞國防大學頻頻傳出嚴重的霸凌事件,讓他質疑校方處理事件的效率與態度。他認為政府具處理霸凌文化的能力,但問題在於,沒有官員願意提出具體政策並執行相關措施。 若要從源頭杜絕霸凌,B認為校方不僅要懲處當屆學生,更要關注所有同學的後續發展,以杜絕類似事件。「希望採取的行動不要只是為了解決當下霸凌的問題,我們需要一個長久的方案來解決霸凌文化。」B 說道。他期許校方能為長久考量,提供一個治標也治本的解決方案。
悉心考究史實 模型賽精巧再現歷史場景
生活
第1735期
悉心考究史實 模型賽精巧再現歷史場景
2020-11-05
【記者江俊緯台北報導】各式各樣的模型一字排開,現場展出近300件戰車、飛機、軍艦等軍事模型,彷彿來到國慶閱兵現場。「第九屆戰鷹盃比例模型交流賽」於1日在遠東百貨寶慶店舉行,吸引許多模型愛好者共襄盛舉。當日除了展出參賽作品,主辦單位也安排講座,邀請模型藝術家與玩家交流。 此爲學童組作品。主辦單位希望能透過模型讓學童學會親自動手的樂趣,並培養耐心、增加觀察力以及邏輯性的思維方式。 圖/江俊緯攝現場展出的每件比例模型(註)都栩栩如生,戰車旁的模型人偶,雖然只有硬幣大小,但輪廓、表情以及服裝都非常逼真,而且每個人偶的神情都不一樣。這次比賽分為社會組與學童組共124人參賽,比賽項目大致分為陸、海、空、景等類別。現場也可見到大學模型社帶隊一同前往,參賽者、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二年級、模型社社長呂紹瑜表示他本身對二戰歷史感興趣,因此深入研究二戰時期的戰車和飛機,這次展出的作品即為二戰的裝甲車和納粹的戰鬥機。他也補充,製作模型的過程能累積成就感,還能暫時離開課業壓力。註:比例模型是指將真實世界中存在的原型,按人們要求的比例、仿真度,製作成的實物樣品。 模型中的人物都必須由參賽者親自上色,上色前須了解不同種族的人種的輪廓及膚色。 圖/江俊緯製作模型過程中,玩家需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整理相關資訊。參賽者、政大民族學系四年級學生楊宗恩這次展出的作品主題為布達佩斯起義,他提到製作模型時,為還原當時的街景,需先考察歷史資料、照片和蒐集文獻。他為了理解戰車上的標語以及作出模型場景中的傳單,特地去學習俄文和繪圖軟體,讓作品更貼近歷史。楊宗恩也分享,他尋找布達佩斯起義的歷史資料時,在網路上認識一位匈牙利人,進而結交一位外國朋友。 重現布達佩斯起義時的街景,楊宗恩表示為了做出地上的海報還特地去學習使用ILLUSTRATOR。 圖/江俊緯組裝模型不僅考驗手藝,還須具備實事求是的精神。政大民族學系副教授、評審、政大模型社指導老師張中復表示,在評分時大致從三個面向判斷,一個是作品的配色及塗裝、模型的精緻度,以及是否符合歷史上的真實樣貌。政大模型社社員、歷史學系二年級學生彭啟祐認為考證的過程很有趣,他的第一架模型是蘇聯的戰鬥機蘇「愷22」,組裝模型飛機時,必須查閱大量的圖片以及零件知識,了解各個時期的塗裝、零件老化的樣貌,在過程中會對這架飛機越來越熟悉。 飛機是比較進階的模型製作,因為飛機零件更細,表面塗裝必須為光滑的,再加上必須貼上許多水印,因此對初學者是一種挑戰。 圖/江俊緯由於現代人選擇多元,加上鋼彈和科幻模型興起,組裝比例模型的人數逐漸減少。張中復認為,多數學生空閒時都在打遊戲,很少能體驗動手做的樂趣,他希望未來能在大專院校推廣模型,「藉由模型能提供學生不同的思考,這是一件好事。」 戰車模型的容錯率較大,較適合剛接觸模型者,但戰車的塗裝以及金屬零件的氧化則需考驗參賽者的細心程度及考證能力。 圖/江俊緯攝
「碉」出歷史軌跡 「堡」衛戰熱血開打!
生活
第1730期
「碉」出歷史軌跡 「堡」衛戰熱血開打!
2020-10-01
【記者駱芷萱桃園報導】「稍息、立正!向中看⋯⋯齊!外表嚴肅內心輕鬆!」長官下達指令,兩支隊伍蓄勢待發,準備展開一場激烈戰鬥。由2020年桃園地景藝術節舉辦的「碉堡守衛戰」9月27日在桃園雙連坡碉堡公園舉行,參賽者們換上軍服,臉上畫起軍事偽裝,仿佛穿越時空回到日治時期的戰場。比賽第一階段為製作武器,參賽者們需發揮創意,利用主辦單位提供的紙箱、報紙、玻璃紙等材料在10分鐘內建造出最穩固的彈藥箱,再用報紙揉成扎實的炮彈。哨聲響起,兩支隊伍迅速地跑到崗位上開始動工。藍隊成員、元智大學電腦工程學系的黃福說:「製作炮彈的過程很緊張,膠帶一直貼在手上很狼狽,真的像在戰場一樣。」最後紅隊的彈藥箱獲得評審青睞,贏得全場最創意彈藥箱獎。他們以紅色膠帶在紙箱外拼貼成「我沒問」,一開始評審們十分困惑,後來才得知他們原想貼出「我沒問題」,卻因為時間限制將錯就錯,引發全場爆笑。 紅隊用膠帶佈置碉堡,我沒問創意字眼獲評審們喜歡,也引發全場爆笑。 圖/駱芷萱攝武器製作完成,接下來砲兵們將啟動戰車將炮彈丟入敵人的碉堡。參賽者兩人一組,用布條綁著兩個人的手腕,個別握著一個呼啦圈模擬戰車向前滾動,朝著前方進攻。比賽取勝的關鍵非武力,而需靠著參賽者的默契。在綁繩的限制下,兩人步調和節奏必須相同,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前進。藍隊的砲兵們靠著團隊精神和精準投擲,在隊員們熱情的歡呼下投入敵人碉堡七顆彈藥,遠勝紅隊的三顆,贏得第二場比賽勝利。 參賽者們靠精準度投擲炮彈,成功投入敵人的碉堡則成功獲分。 圖/駱芷萱攝主辦單位從碉堡公園原有的兩座碉堡、戰車和炮彈發想出此次軍事型競賽活動。活動專案經理陳詩吟表示,位於高臺的碉堡,以前是台灣陸軍「金鷹部隊」(註)砲兵營的防禦基地。軍營遷徙之後,雙連坡就被整治為碉堡公園。「辦這個活動要讓大家和在地連結,知道這裡以前的故事。」陳詩吟也說,用最簡易的方式將砲兵的元素加入遊戲中,民眾們可以更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註: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中華民國國軍駐守北臺灣轄區的陸軍戰隊。精準的砲兵飛彈如雄鷹獵食般,精準擊中目標,為我國國防執行有效打擊與堅實防禦的任務。「這個活動比起往年更好玩。」同樣來自元智的蕭敏敏表示,去年的地景藝術節只有靜態展覽,並沒有讓參與者互動的比賽。2020桃園地景藝術節透過舉辦碉堡守衛戰,讓民眾熟悉這個僻靜的地方。蕭敏敏也透露,「平時不會大老遠跑來這裡看碉堡和戰車,這個活動藉由另一種方式讓我們認識這裡。」
反兵役修法 亞美尼亞學生憂科技人才短缺
國際
第1666期
反兵役修法 亞美尼亞學生憂科技人才短缺
2017-11-23
【記者陳星彤綜合報導】亞美尼亞共和國(Republic of Armenia)於15日二讀通過 《兵役和軍人制度》(Military Service and Status of Servicemen)法案,強制年滿18歲的男性入伍且不得緩徵。為捍衛學生人權,非盈利組織「科學發展」(For Science Development)帶領亞美尼亞大學生罷課、絕食抗議,以致目前該國大學仍處於停課狀態。根據新法,男性公民凡因升學理由而延遲兵役,須和國防部簽訂兵役延期合約。但代價是大學畢業後,將比常人多服役一年,意即從軍長達三年。法案造成強烈反彈,當中以科學領域學生的反對聲浪最大。亞美尼亞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Armenia)學生舒山.薩哈科恩(Shushan Sahakyan)解釋,「亞美尼亞人口僅約300萬,當中投身科學領域並堅持到最後的青年相對更少。」他認為倘若政府強制青年入伍,又不能保證服役後他們仍願意繼續升學,可預見亞美尼亞將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對此,葉里溫國立大學(Yerevan State University)博士生加里克.彼得羅希恩(Garik Petrosyan)說明,因科學實驗需經長時間才能得到研究結果,如今青年須放棄升學並立即入伍,實驗無人繼續,人才短缺勢必惡化,因此他認為此法將對亞美尼亞科學發展造成極大影響。葉大學生海克.馬努基恩(Hayk Manukyan)也表示,國家不培養人才製作高科技武器,反而讓青年進行二至三年的軍事訓練,是非常不合理的決定。「國家的發展不再靠戰爭,科技的進步才是關鍵。」亞美尼亞國立工程大學(National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Armenia)學生卡查圖爾.阿察地恩(Khachatur Ashotyan)指出,只有注重培養學術人才,提高國民知識水平,不斷受軍事威脅的亞美尼亞才會有新出路。針對抗議事件,薩哈科恩亦強調學生並不是為了逃兵,而是希望政府可以重新思考法案實施的長遠影響。國會曾於西元2004年討論此法可行性,當時學生成功阻止法案通過。然而13年後的現在,國會強行通過法案,一旦總統簽名即正式生效。消息釋出後,「科學發展」在一周內號召250名大學教授連署,成功爭取於22日與國會副主席愛德華.沙馬札諾夫(Eduard Sharmazanov)討論法案細節。目前推翻的可能性不大,但學生希望能和政府取得共識。即使大學生反對新法,但據《國際新聞前線》(Front News International)報導,亞美尼亞如此注重國防安全,得追溯到和鄰國亞塞拜然(Azerbaijan)自1918年起的領土爭議,至今仍衝突不斷。雙方目前雖處於停火狀態,但近期摩擦日益嚴重,因此當局進行大規模軍事改革,認為人民應該投身軍隊。政府也正階段性落實「國軍」(Nation-Army)概念,但有意從軍的青年卻不斷減少,亦是推動新法的原因之一。 亞美尼亞學生不滿政府強制年滿18歲的男性入伍且不得緩徵,上街頭示威抗議,盼政府重視問題嚴重性。圖/安妮.亞夫隆起提供
配合全募兵制 暑期軍訓資格下修
校園
第1662期
配合全募兵制 暑期軍訓資格下修
2017-10-25
【記者梁嘉容綜合報導】國防部16日開放今年度「暑假分階段常備兵役軍事訓練」線上申請,由於7月放寬暑期軍事訓練申請資格,只要屆滿役齡且就讀專科以上學校役男皆可提出。日前國防部也證實將於民國107年實行「全募兵制」,83年次以後出生役男不再服一年期兵役,僅受四個月常備兵役軍事訓練。以往暑期分階段軍事訓練申請資格,僅限大學一年級及五專三年級學生。長久下來,讓有意申請提前受訓的大專役男,常因過了受理期限而無法提前服役。為配合即將上路的募兵制政策,也讓畢業後立即有就業需求或出國規劃的役男能馬上接軌,國防部因此決議擴大暑期軍事訓練申請資格,讓有意提前進行軍事訓練的屆齡役男,不再被政策綁住手腳。 國防部日前證實將於民國107年實行全募兵制,83年次以後出生的役男僅需接受四個月軍事訓練。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生卓冠宇預計畢業後申請國外留學。他表示支持放寬暑期軍事訓練申請資格,也認為四個月軍事訓練在可以接受範圍內,但不會選擇在就學期間長假完成軍事訓練。「暑假是大學難得的青春時光,可以規劃更多像是旅行、社交或學習一技之長。我不會想要把這段時間犧牲掉。」近年在推行全募兵制或維持徵兵制各方眾說紛紜。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大中表示,實施全募兵制勢在必行,這是不同時期執政政府均戮力推行的政策。甫結束暑期分階段軍事訓練、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學生李宗諺表示支持募兵制,他也認為不需改回徵兵制。他提到,四個月軍事訓練能讓役男對武器操作有基本認識,輔以每年固定的教育召集,已足夠維繫國家基本防備戰力。「招募誘因夠不夠、配套措施有沒有做好,這是最大的問題。」李大中認為推動募兵制除了應提升薪資與福利誘因,軍人退伍後,是否給予其銜接期完善的職涯輔導也非常重要。目前志願役士兵薪資依照階級職位,落在新臺幣3萬3625元到3萬6845元不等。高中畢業、目前在大直空軍司令部服役的洪同學表示,以目前薪資標準來說,「33K其實蠻尷尬、要高不高的。我會希望基本薪資可以調到40K。」他也提到,其實對大多數願意服志願役的人,當兵只是人生的「跳板」,多是透過入伍存錢或對未來產生逃避心理,鮮少有人將軍人視為一生志業。洪同學指出,入伍最大犧牲的是個人自由,希望政府能正視軍人待遇與福利。除了福利政策待完善,李大中也直言,目前社會普遍對軍人有負面印象、未給予軍人相對的尊重。若政府能從根本改善,將來才有更多人願意服志願役,全募兵制這條路才有走到底的可能。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