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日本青年選舉參與度低 大學生組織望提升投票意願
國際
第1798期
日本青年選舉參與度低 大學生組織望提升投票意願
2024-11-08
【記者周元曦報導】日本於10月27日舉行眾議院大選,共1344人登記參選,角逐465個席次。為了提高長期低迷的青年投票率,致力改善青年低投票率的非政府組織「Mielka」10月26日於名古屋矢場公園舉辦投票節,吸引平時不熱衷於政治的年輕人前來參與。現任「Mielka」理事,來自東京外國語大學(東京外国語大学)的學生森田馨(Kaoru Morita)在受訪時說:「青年投票率低不是感覺,而是統計出的事實。」 由日本大學生組成的「Mielka」,認為年輕人的低投票率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持續推動各種教育活動來協助與輔導學生認識政治,促使學生去投票。「剛開放18歲投票時我很開心,因為能夠體驗『投票』這個行為。」就讀國立政治大學的日籍學生石倉理紗(Risa Ishikura)說道。日本自2016年始將選舉年齡下修至18歲,新政策推出幾年後,年輕人卻對投票不再有新鮮感,青年投票次數下降。據日本總務省統計,近次選舉的青年投票率都維持在40%以下,尤其2014年的日本眾議院選舉時降到最低,僅32.58%。 就讀京都工藝纖維大學研究所(京都工芸繊維大学大学院)學生K(化名)說道:「日本年輕人依靠父母撫養,對生活並無不滿,也對政治無感。」他解釋,就算少部分年輕人對社會現況感到不公,但真正願意去參與政治的人不多。剛畢業於千葉商科大學(千葉商科大学)的鮫島瀨名(Sena Samejima)更直接表示他不會去投票,他說:「日本社會高齡化,年長者佔大多數選票,年輕人總數太小,我們就算去投票也沒有意義。」他解釋,政治人物了解日本人口組成,獲得老年人的選票才是關鍵,只推出受老年人歡迎但不顧及年輕選民的政見,導致年輕人更不想投票。「上次東京知事選舉中,有一位候選人很受年輕人歡迎,但他還是沒有選上。」鮫島瀨名說道。 森田馨坦言教育也是造成年輕人不投票的主因,學校老師在課堂中避免提及政治,導致學生對政治缺乏認識與興趣。他補充,「Mielka」因此在選舉前,推出「Japan Choice」網站,集結各黨派資訊,提供選民「輿情圖」、「選舉導航」等功能分析各政黨政見與篩選出符合使用者期待的候選人。「我們希望讓年輕人認為選舉是有趣的,且容易理解的,以此激發他們去投票的意願。」森田馨說道。 「就算成效甚微,我們未來還是會持續教育更多年輕選民。」森田馨介紹「Mielka」的願景時表示。他表示,「Mielka」將繼續以講座、活動與網站等諸多形式,讓年輕選民意識到政治關乎自身權益,年輕選民會因此付諸行動,用投票來為現代年輕人創造社會影響力。
私大補助成選前話題 學生權益待討論
校園
影音
第1782期
私大補助成選前話題 學生權益待討論
2023-10-19
【記者蔡愷恆、吳玟錡、丁盈瑄綜合採訪報導】總統大選將近,私立大學學雜費補助成為國、民兩黨間的重點話題,其中不少學生也可能因此受惠。世新大學學生鄭允兒表示,「因為我本身有辦就學貸款,我也有原住民的身份,所以我有補助,有政策的話,我好像也不用繳太多的學費,我覺得滿好的。」先前行政院便祭出相關政策,而近日侯友宜所提出的11項教育主張,也同樣包含私校補助。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認為,私立大學的學費的確是高於國立大學的學費。他解釋,「學生有這樣子的需求,我們去看到這樣的需求是很合理的。」而民進黨發言人戴瑋姍指出,「當初國民黨跟民眾黨都是批評我們是大撒幣,可是後來他們都跟進我們的政策。這代表我們的政策的方向以及目的都是正確的。」比較國民兩黨間所提出的補助政策,除了政策發行及預計實施的時間區別外,兩者僅相差一學年補助金額1.5萬元,政策方向大同小異。台灣基進立委候選人吳欣岱表示,他在看候選人政見時,會分幾個面向檢視。他說,第一個是「可行性」,第二個則是「目的」。他進一步解釋,「若政策只是單純的撒幣,就是像民進黨喊了,所以國民黨也要喊,還是說他的背後有想要達成的一個目標。」國、民兩黨都期望透過政策,拉近公私校間的學雜費差距,但仍有部分學生持有反對意見。國立政治大學A同學(化名)直言,「我覺得不公平啊,公立大學中也有部分的同學有清寒或中低收入戶背景。」他認為,若僅因私立大學學費比公立大學貴,而忽略這些族群的權益,反而變成像是多數暴力。目前兩黨提出的補助政策雖立意良善,但政策如何保障公私立大學學生權益,仍有待討論。
奧克蘭大學辦女性選舉週 多元活動推動性別教育
國際
第1781期
奧克蘭大學辦女性選舉週 多元活動推動性別教育
2023-09-27
【記者丁盈瑄綜合報導】奧克蘭大學學生會(Students' Associ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AUSA)於18日至22日與校内學生社團及學院聯辦女性選舉週(Women’s Suffrage Week),紀念紐西蘭賦予婦女投票權的歷史性成就。 奧克蘭大學學生會推動女性權益,紀念紐西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婦女擁有投票權的國家。 圖/截自奧克蘭學生會Instagram。學生會透過多元的活動形式,例如早餐會、辯論比賽、電影之夜等,讓學生進一步關注性別教育與女性議題。其中,「彩虹科學」(Rainbow Science)、「黑衣星期四」(Thursdays in Black UoA)、「科學女性」(Women in Science)等學生社團一同舉辦的性測驗(Sex101 Quiz),邀請學生參與性愛知識的問答比賽。「學生在問答比賽展現熱情,所有參與隊伍都答對一半以上的問題。」彩虹科學社長瑪姬・吉普森(Maggie Gibson)說明,足以看出奧克蘭大學「性積極運動(Sex-positive Movement)」的普及(註)。註:性積極運動旨在改變社會對「性」的態度,強調「性」是自然和健康的一部分,鼓勵個人的自主、安全性行為和性愉悅,包括性認同、性取向、身體關係和生殖權利等各個面向。  多個學生社團一同舉辦問答比賽,期盼讓奧克蘭大學的學生擁有正確的觀念與知識。 圖/截自彩虹科學Instagram。 學生積極組隊參與性愛知識問答比賽,熱烈參與性別議題的討論。 圖/截自彩虹科學Instagram。「學生會以開放與包容的方式,鼓勵學生組織來提案。」奧克蘭大學學生會長艾倫・夏克(Alan Shaker)指出,學生會通過與多個學生組織合作,讓學生更了解女性在不同領域,例如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法律專業等所遇到的難處。他補充,學生會也通過提供資金,補助學生組織舉辦活動。「這些活動提供一個中立的平台,讓大學生深入探討女性議題,我認為這非常有益。」奧克蘭大學學生泰莎・巴克(Tessa Barker)興奮地說。在投稿活動中,他提交一首關於身為女性及表達情感的自創詩,並將在學生會的年度女權主義雜誌《凱特》(Kate)上發表。 泰莎・巴克結合對詩及女性主義議題的熱愛,投稿一首關於身為女性及母親的詩。 圖/泰莎・巴克提供學生會長夏克分享,學校裡不少女學生,尤其身為有色人種的女學生們都曾因現實中常被歧視的經驗感到沮喪。他感到欣慰,女性選舉周不僅鼓勵女性學生勇敢發聲,也讓他們透過自己的影響力,在校園裡實現性別平等。
九合一選舉無家者投票率低 戶籍與政策無感成主因
生活
影音
第1773期
九合一選舉無家者投票率低 戶籍與政策無感成主因
2022-11-30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吳冠緯、梁家柔、林婕宇綜合採訪報導】民眾激動揮舞旗幟,為支持的候選人呼喊口號,這些與民眾生活接近的選舉活動,對無家者來說可能非常遙遠。111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於11月26日舉行,不少民眾返鄉行使投票權,投下神聖的一票,但台灣卻有許多無家者面臨投票困難。致力於無家者議題的社福團體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共同創辦人巫彥德,對此提出看法,他認為以事實層面而言,無家者因戶籍地與居住地不同而難以返家;心理層面上,則是無家者往往認為投票與他們無關,或因對政府不滿而懷有強烈的厭惡情緒,這兩個層面都影響無家者前往投票的意願。除了戶籍與心理因素,許多無家者投票意願低,是因他們需透過打零工維持生計。若因投票而少了工作,下一餐的著落也就成了問題。無家者吳添丁以台北車站街友為例,他說:「看起來一半(街友)都沒有去投票,有些人則會說叫去投票可以,錢拿來就去投。」無家者身為社會中的邊緣群體,普遍對投票無感,因為誰執政對無家者而言並無差異。無家者彭先生(化名)認為,已經身為邊緣群體的他們並不會關心誰勝選、誰落選,所以也不會為了投票花時間與金錢往返兩地,他坦白說:「投票對我們來講是沒有意義的事。」然而,無家者不投票,候選人將更容易忽略他們,相對地,提出政見時也不會考量無家者的權益,進而成為惡性循環。社工師王先生(化名)說:「無家者越不投票,以政治面來看,最直接的就是候選人就更不會重視這個群體。」他也點出,候選人既然知道無家者不太會出來投票,針對他們需求或針對他們的政策,將作為較後面考量的項目。選舉權是憲法列舉的人民基本權利,但對於平時滿足基本需求就有困難的無家者們,比起關心社會事務,他們更在乎自己能否溫飽。面對無家者們逐漸脫離社會的狀況,巫彥德鼓勵他們可以結盟為自己發聲,使群體更被看見,爭取自身權益。他認為,無家者們要讓政府意識到他們是一個群體,而非僅作為多數人欲脫離的狀態,「如果政府意識到這裡有8%至12%的無家者存在,他們肯定不會置之不理。」選舉過後,地方政策也將有所變動,然而,對無家者而言,誰執政都難以改變他們的現況。社福團體期盼未來執政者擬定政策時,能更納入無家者的聲音,將社會角落的他們帶回大眾目光所及之處,使陰暗的角落再度光亮。
大馬選舉在即 青年自組團隊助在台選民海外投票
國際
影音
第1771期
大馬選舉在即 青年自組團隊助在台選民海外投票
2022-11-17
【記者戴婧雯、林玟君、詹晶雅台北報導】馬來西亞(以下簡稱大馬)正在進行第15屆國會大選,雖然在海外的大馬選民無法回國,但仍可透過郵寄的方式在海外投票。在台的大馬青年組成「JOM UNDI GE-15」團隊,自發性統一回收在台選票,推出一系列懶人包、說明會等,並與馬來西亞旅台同學會合作,幫助海外選民落實投票權利。民眾要先到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SPR)網站上登記,登記後選民們會陸續收到SPR寄來的選票。填好投票資料並密封後,選民可以自行快遞寄回大馬,或是交給團隊志工帶回國內,把選票送回各個行政區完成投票。「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去為自己發聲,如果你要做到為大家發聲的話,你就要做那其中的媒介,就是做這個郵寄選票的行動。」JOM UNDI GE-15團隊志工黃啟維說道。SPR在7號寄出選票,志工從11號開始回收,但截至收票日的第三天,全台卻只收到16張票,在其他國家也遇到相同問題。團隊了解後發現,有大量選票還滯留在大馬國內,導致目前約有97%的在台選民尚未收到選票,恐怕無法在選舉投票日19號前,將選票送回大馬。JOM UNDI GE-15召集人馮家樂說:「選委會把全部選票寄出後,到現在已經7天的時間,而在提出這些問題時,SPR一直都沒有做回應,所以我們覺得需要更大的力量,更大的一些施壓。」於是,JOM UNDI GE-15向SPR提出請願書,希望當局能夠重視並馬上解決問題。對照目前世界主流的海外投票方式,是由國家的選務組織,在全球各地設置「定點投票站」,投票和開票都可以在當地完成。相較於郵寄選票,投票流程更加簡單、便利,也可以降低選票運送過程中丟失,或是經有心人士塗改的風險。大馬海外選民陳佳瑜表示,「人肉送票可能存在一些風險,對於投票的人來說會覺得沒有安全感,但是如果在大使館進行投票的話,會覺得比較受到保障。」學生們自發組成JOM UNDI GE-15團隊,帶動海外選民更積極參與選舉活動。旅居海外,也有投票的權力,希望政府單位能更重視選民權益,給予協助,讓未來的海外投票更加順利。
【社論】從選戰看媒體亂象,新聞從業人員需要素養教育嗎?
校園
第1769期
【社論】從選戰看媒體亂象,新聞從業人員需要素養教育嗎?
2022-10-25
九合一選舉將至,為了贏得選票,各方人馬不斷互揭瘡疤,從抄論文到戰學歷,候選人的各種黑歷史湧現,但這種花絮超越政策的選舉新聞,有助於選民理解候選人嗎?新聞作為資訊傳遞的重要媒介,這個時代,新聞從業人員還能做好「守門人」的角色嗎?守門人(gatekeeper)理論為傳播學理論中,新聞媒體篩選並編輯訊息的過程,但現今的媒體人真的有做好準備,擔起這項責任嗎?我曾任報社電子報時薪人員,工作內容是將網路上蒐集到的資訊,透過「改寫」變成一篇網路新聞,不需任何採訪與查證。篩選訊息的標準,以閱聽眾有無興趣為最高原則,點閱率至上。然而,我深知,新聞不該是這樣,媒體缺的從來都不是需要一份工作的人,而是懷抱專業與理想的人。在這個強調互動性的社群時代,從按讚、留言、分享數,即可得知哪些主題最熱門。論文抄襲就是比政策辯論更吸睛,於是多數媒體一窩蜂追逐,排擠壓抑其他值得被關注的議題。新聞從業人員都知道,「垃圾新聞」會被唾棄,但讀者謾罵的留言越多,討論度越高,互動性也增強,反而強化媒體影響力。邊罵邊看已成為讀者的慣性,但不能變成媒體墮落的藉口。當媒體養成閱聽眾的壞品味,不該反過來責備他們有不看的權利,而是應從源頭做出改變,重新培養理性客觀的新聞環境。要成為一名醫師,需比一般人受更多年的大學教育,加上臨床、實習、國考等流程,人們相信,「醫生需要教育,因為他關乎到生命。」然而,記者的工作其實也關乎生命,文字的力量以及新聞發布後所產生的社會漣漪不容小覷。過去多少因為新聞報導而衍生出網路霸凌,導致當事人輕生的事件,都是媒體殺人的鐵證。選戰固然重要,但新聞從業人員更應思考,社會需要什麼樣的新聞?接受過素養教育的媒體人,理解新聞的本質是客觀報導、揭露真相,而非渲染情緒、撕裂社會。媒體作為有能力篩選資訊的社會公器,應該更擔起新聞守門人的職責,不要成為網路流量的奴隸。
自治參與陷低潮 東吳代理學生會幹部請辭獲准
校園
第1759期
自治參與陷低潮 東吳代理學生會幹部請辭獲准
2021-12-08
【記者單師樵綜合報導】11月26日,東吳大學學生會因代理學生會會長與幹部總辭而停止運作,一切行政業務將依據《學生會臨時停止運作暨校級會議代表補行推舉辦法》施行,由學生議會組成特別代理委員會執行學生會原業務,至民國110學年度第2學期學生自治三合一選舉產生學生會會長為止。 東吳大學學生會於11月26日公告停止運作,其原先業務將依據《學生會臨時停止運作暨校級會議代表補行推舉辦法》施行。圖為東吳大學雙溪校區。 圖/單師樵攝東吳大學於今年5月舉辦第17屆學生自治團體三合一選舉,卻因有效票未達8%,未能選出新任學生會正副會長,而本學期補選又無人登記參選,因此自暑假以來皆是由代理學生會維持學生會運作。然而,東吳大學代理學生會會長魏喆鏞暨全體幹部在11月25日向學生議會請辭獲准,學生會也於翌日停止運作。學生議會因此研擬《學生會臨時停止運作暨校級會議代表補行推舉辦法》,暫以議會身份代為處理學生會事務。東吳大學學生議會議員鄭琨騰說明,《學生會臨時停止運作暨校級會議代表補行推舉辦法》規定,學生議會臨時增設「特別代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代理委員會)」,由三位學生議員組成,協助學生會的基本運作。代理委員會召集委員巫榮申解釋,代理委員會與原學生會的職責沒有太大差異,僅是維持例行性工作,如校園海報欄位管理、社團補助金審核收件等事宜。 因應學生會停止運作,東吳大學學生議會臨時增設東吳大學學生議會特別代理委員會,由三位學生議員組成,以協助學生會的基本運作。 圖/東吳大學學生議會提供然而,鄭琨騰表示,由學生議會代理學生會運作,其實可能增加議會過權風險,學生權益在事務交接的過渡期可能也難受保護。對此,巫榮申解釋,東吳此次改變並不會對學生有太大影響,「雖然代理委員會為臨時組織的團體,但會盡力負責代理學生會的職務,也會讓學生重拾對學生會的信心。」根據《大學法》第33條,大學應輔導學生成立由全校學生選舉產生之學生會及其他相關自治組織,以增進學生在校學習效果及自治能力。論及學生會重要性,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會長張承宇說明,學生會的首要任務,是對抗學生與校方間的權力不對等,「校方某種程度上還是存在著示威,把學生幼體化。和學生息息相關的事務,卻沒有學生的聲音被納入。」另一方面,學生會也具備意見彙整的重要功能,張承宇舉例,臺大校內有許多國際學生在校園中遭逢困難,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事務處卻沒有妥善處理,此時學生會會將學生意見匯集起來,並舉辦座談會或和校方討論,以落實學生權益與需求,「如果沒有學生會的話,這些意見就是零零散散的,少數的聲音也可能被忽視。」 根據《大學法》第33條規定,大學應輔導學生成立由全校學生選舉產生之學生會,然而願意參與學生自治的人越來越少。 圖/單師樵攝然而,除東吳大學外,國立中央大學學生會目前也因學生會長從缺而倒會;嘉南藥理大學學生會也曾因相同理由停止運作,至近期才重啟。臺灣學生聯合會副秘書長蔡一愷坦言,這體現出當今學生自治的普遍困境,「很多學生對於投票、選出學生自治領導人這件事情越來越冷漠,所以各校發生普遍的情形就是投票率低、沒有人願意出來參選,也沒有人願意出來擔任幹部。」他也認為,此次東吳學生會的事件不會是最後一個,以後將有更多類似情形重演。面對投票率低的問題,蔡一愷表示,選民當然希望他們投的這一票有影響力,「但現在校園內行政權力主要還是集中在校長、行政單位身上。」他補充,學生團體在校務會議的席次往往只有10%,因此學生會難以在校園中進行實質改革,學生們也難以意識到學生會選舉與投票行為對他們的具體影響。而議會代理學生會運作,事務雖能正常執行,也只是不得已的暫時解方,以維護學生權益。巫榮申舉例,東吳校方在今年教務會議中,提案將調整大一共同必修、校訂必修制度,但因現在學生會停止運作,推廣工作皆由學生議會辦理。他坦言,學生議會受關注的程度與學生會相比往往較低,「但我們畢竟身為代理委員會,還是希望這些議題能讓同學一起看見,並且去彙整同學的意見。」他期望代理委員會學生代表仍能將學生意見帶進各校級會議現場,讓師長們聽見。 就算暫時沒有學生會組織,東吳大學學生議會特別代理委員會仍希望能讓學生一起看見與學生權益相關的議題,並且彙整他們的意見。圖為東吳大學城中校區。 圖/單師樵攝
控選舉舞弊 白俄生罷課遭開除學籍
國際
第1735期
控選舉舞弊 白俄生罷課遭開除學籍
2020-11-05
【記者廖澄妤綜合報導】白俄羅斯8月舉行總統大選,亞歷山大・魯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宣稱獲得80%選票,於執政26年後連任。然而民眾懷疑魯卡申科舞弊,選後示威不斷。10月26日,學生及企業更響應反對派領袖斯維特拉娜・季哈諾夫斯卡婭(Svetlana Tikhanovskaya),發動全國罷工、罷課。罷工首日警方即逮捕近600人,魯卡申科甚至表示,參與非法集會的師生應被逐出校園。 白俄羅斯因民眾懷疑總統亞歷山大・魯卡申科大選舞弊,8月起街頭示威不斷。人民聚集於中央廣場,一位女性含淚望著對面的軍隊。 圖/帕維爾・克里奇科提供季哈諾夫斯卡婭角逐總統大位,失利後遭魯卡申科政府施壓,目前流亡立陶宛。他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總統於10月25日前下台,未獲當局回應,於是呼籲全國罷工、罷課,白俄羅斯國立大學(Belarusian State University, BSU)、明斯科國立語言大學(Minsk State Linguistic University, MSLU)等多校師生皆跟進。白俄羅斯國立信息技術無線電電子大學(Belarusian State University of Informatics and Radioelectronics, BSUIR)學生亞歷山德拉・蘇卡洛(Aleksandra Sukalo)表示,許多學生都參與罷課及各地區的示威遊行,盼吸引更多人重視自由、正義。同校學生布列卡・斯維特拉娜(Burak Svetlana)也走上街頭,他認為,現在輪到人民幫助不畏強權、替大眾發聲的政治犯。 白俄羅斯政府10月25日出動大規模警力設置路障,並對示威民眾發射橡膠子彈、閃光彈。 圖/Telegram頻道johnny_cosmic提供學生也在校園內發起集會、靜坐,集體不上課或不點名。白俄羅斯國立信息技術無線電電子大學學生帕維爾(化名)說:「學生每天都前往校園大廳內,只是坐在那。這樣當權者就無法指控有暴力行為。」 白俄羅斯國立大學學生參與抗爭、罷課,手段包括舉看板、喊口號,以及靜坐示威。 圖/Telegram頻道johnny_cosmic提供針對反對派發起的抗議,魯卡申科說:「違法參與集會者將失去作為學生的權利。」據《路透社(Reutres)》報導,位於首都明斯科的一所醫科大學至少開除了15位罷課的學生;18位白俄羅斯國立文化和藝術大學(Belarusian State University of Culture and Arts, BSUCA)學生的校園通行證(entry passes)遭鎖,隨後即被退學。參加抗爭的老師亦遭殃,據《白俄羅斯衛視(Belsat TV)》報導,明斯科國立語言大學義大利語文學院副教授娜塔莉拉・杜麗娜(Natallya Dulina)出面支持學生罷課,便在10月29日遭解聘,儘管他已在該校任職近30年。白俄羅斯國立信息技術無線電電子大學也發生類似情形,帕維爾說:「我們學院的院長拒絕對罷課的學生施壓,最後被迫離職。」對於魯卡申科及校方開除師生的行為,他認為這證明政府無從處理現況,「越多師生被逐出校園,就會有越多學生響應罷課。」日前,明斯科多所大學的學生即聚集在校園內,要求校方讓被開除的師生復職、復學。斯維特拉娜分析,學生罷課多少能影響政府及大眾,「學生一向是股潛在力量,我們就像某種催化劑。」然而,若要有力地影響政治、經濟,仍然得依靠工人的力量。帕維爾則認為,如果只有學生罷課,很難造成改變,不過,學生與工人、婦女、長者等群體並肩作戰,便能展現人民對改變國家的渴望與毅力,「越多社會團體加入罷工,就能越快獲得我們想要的結果。」 白俄羅斯的示威中,經常可以看到白、紅、白橫條旗幟飄揚。這是1918年白俄羅斯首次獨立時使用的國旗,在反對人士心中,更象徵自由。 圖/帕維爾・克里奇科提供
學生會控校方拒提供選舉人名冊 臺大學生代表選舉延期
校園
第1718期
學生會控校方拒提供選舉人名冊 臺大學生代表選舉延期
2019-12-19
【記者姜期儒綜合報導】國立臺灣大學學務處課外活動指導組以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為由,拒絕提供可證明投票者在學身分的選舉人名冊(註1)予臺大學生會選舉罷免執行委員會(以下簡稱選委會)。即使16日臺大學生會會長、臺大歷史學系學生凃峻清發起抗議,控訴校方藉此打壓學生自治,但校方與學生仍未達成共識。因此,原定18日舉行的「國立臺灣大學108-1學生代表大會學生代表選舉」,確定延期。註1:「選舉人名冊」收錄所有具選舉資格學生的學號、系級、姓名,供選務人員查核學生的在學狀況,判斷是否具選舉資格且是否重複投票。凃峻清等人於16日控訴臺大校方未提供選舉人名冊(以下簡稱名冊),阻礙選委會辦理選舉。凃峻清表示,根據《大學法》第33條(註2)指出,輔導學生會選舉是學校進行教學與教育行政的目的之一 。然而,校方因認為提供名冊有違反《個資法》之疑拒絕提供。17日國家發展委員會出面釋疑,公立大學依規定提供學生名冊協助學生選舉,屬其執行法定職務範圍,符合《個資法》第15條第一款及第16條本文之規定。不過,校方至今仍未提供名冊,目前選舉也無確定日期。註2:《大學法》第33條為「大學應輔導學生成立由全校學生選舉產生之學生會及其他相關自治組織,以增進學生在校學習效果及自治能力。」107學年度第二學期,臺大學生代表大會通過《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選舉罷免法》修法,確立「紙本投票」為臺大唯一的合法投票方式。臺大學生會與選委會更於今年推動以「紙本驗證」方式核對投票者身份,為五年來首例。臺大學生會副會長、臺大人類學系學生林謙表示,電子驗證系統本身不夠完備,且校方不願意提供足夠完善的網路系統和資料庫支援,故推動紙本驗證。事實上,臺大於103學年度之前皆採「紙本驗證」核對投票者身分。不過當時校方不需提供名冊給選委會,選委會是靠學生證背後的註冊章查核投票者是否在學。但在103學年度後,臺大學生證全面改版,取消背後的註冊章,導致選務人員無法靠學生證辨別投票者在學身分。因此,選委會於103學年度後改採「電子驗證」(註3),此作法雖需面對驗證系統當機的風險,卻能有效保障投票者個資。註3:電子驗證的作法為使用「API」,其方式為選務人員取得投票者同意後,於系統中輸入投票者的學號,連動到學校的資料庫,再從中取得投票者的在學狀況等資料。由於「紙本驗證」與「電子驗證」涉及侵犯個資的風險程度、使用便利性皆有所不同,各有支持者。然《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選舉罷免法》僅規範投票方式須以紙本進行,對驗證方式則未明確規定。如何驗證投票者在學身份,由選委會自行決定。針對學生會及現任選委會堅持使用恐洩漏個資的名冊進行驗證,臺大國家發展所學生、選委會前主委林奇瑩質疑道:「提供名冊一定是必要且唯一的方式去辦選舉嗎?」他指出,若校方堅持不提供名冊,選委會應事前預防或因應,啟動其他驗證方式的備案。「一開始就要採取選舉人名冊,但不得已怕選舉辦不下去才先公告用備案,但後來發現備案也沒辦法辦下去。」選委會主席、臺大政治學系學生賴建勳承認,選委會於11月持續與校方溝通直至12月仍未果。因未確定能否取得名冊,選委會於4日先公告,投票者出示「NTU ePo」(註4)學生基本資料的網路頁面,供選務人員確認資格即可。然而賴建勳指出,於10日的選務人員訓練中,有人員反應該驗證方式窒礙難行,且「NTU ePo」系統於12日當機,使選委會正視使用「NTU ePo」可能耽誤投票時間。因此12日當晚「學生代表大會第六次常會」中,學代們通過追認(註5)「建議使用紙本驗證以及投票」。然而,這也代表選委會若沒有校方提供的名冊,選委會恐也無法啟動「NTU ePo」備案,導致選舉延期的窘境。而17日凌晨,選委會也公告選舉確定延期。註4:NTU eProtfolio 臺灣大學學習歷程檔案。註5:事後認可、同意實施。對於選舉延期,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學生劉雨函表示影響不大,因有投票意願的人還是會去投票。據選委會的選舉公告,臺大學生參與學生自治的比例不高,「107 學年度第二學期臺大學生會暨學生自治組織暨性別平等委員會聯合選舉」的投票率僅7.19%,「107 學年度第一學期臺大學生代表大會學生代表選舉暨員生消費合作社代表大會學生社員代表聯合選舉」的投票率最高也僅為社科學院的10.33%。然而投票率低,選舉仍要舉辦,可日期遲遲未定。林奇瑩指出此次選舉,選委會已因未依《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選舉罷免法》舉辦公辦政見發辦會,違反法規。現在仍未能定下選舉日期,難免令人擔心選舉是否能順利進行。「此一事件學生會及選委會顯然事先了解名冊很可能無法如期取得,不但未積極解決,也沒有主動向學代會揭示未來動向與備案,反而任選舉時程緊迫,犧牲選舉作為記者會訴求。」醫學院學生代表、臺大醫學院醫學系學生賴廷炎痛斥選委會的行政疏失,他指出,記者會後選委會表示會對選務發放每人600新台幣的補償金,卻事後才向學代會追認。賴廷炎直言,若選委會取得名冊之後不上緊發條,這場紙本選舉也難保不出紕漏。對此,賴建勳回應,選委會將盡快於本週確定選舉日期,另外選票跟票匭都已就位,只剩場地須再跑一次公文。
【大選企畫】選舉劃世代傷痕 異溫層對話邁向和解
校園
第1718期
【大選企畫】選舉劃世代傷痕 異溫層對話邁向和解
焦點
2019-12-19
【記者陳子瑜綜合報導】民國107年11月24日,是許多年輕人難以忘懷的日子。107年九合一選舉公投第14案「民法保障同婚(註)」以約300萬張同意票、700萬張不同意票宣告不通過,青年與長者間,從此撕扯出一道鴻溝。隨著109年第15屆總統選舉(以下簡稱總統大選)即將到來,世代之間的傷痕仍未痊癒,又恐再度面臨創傷。註:由社會民主黨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提出公投第14案:「公投第14案:您是否同意,以民法婚姻章保障同性別二人建立婚姻關係?」」結果以338萬2286張同意票、694萬9697張不同意票,宣告不通過。依據《TVBS新聞網》、《品觀點》等民調結果顯示,年輕族群(20至29歲)多支持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賴清德組合,父母輩(50至59歲)則多支持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張善政組合。根據本報《總統大選企畫》民調蒐集的1166份有效之大專校院學生意見,有近三成受訪大學生與父母親政治立場不一致,顯示不同世代的政治傾向有所差異。而問卷中71.9%受訪大學生曾主動與家中長者討論政治議題,但談論狀況不盡相同:吵架、迴避、保持理性等皆有。但對於國立中興大學的大兵(化名)而言,與親戚理性談論政治、尊重彼此選擇,是不可能的事。「他們知道我要投蔡英文會殺掉我。」在支持國民黨、非韓不投的家庭當中,大兵永遠只能把話吞回肚子裡,選擇「裝死」。「跟我們家那些人講(政治議題),其實就跟中國人講差不多。」大兵無奈地表示。祖父一輩懷著對國民黨的忠心,遠從大陸遷台,那份忠誠薪火相傳,使大兵父親也同樣堅定支持國民黨。不過,大兵反感部分國民黨員的親中傾向,也反對國民黨提出的「兩岸和平協議」,決定在總統大選投蔡英文。但也因此,大兵在家只能噤聲,「他們會來逼問我:『你有投票權了?那會投韓國瑜吧?』」在國立聯合大學文化觀光產業學系學生彭嘉芸的家中,則是另一副光景。他不常關心政治,和家人在客廳看電視,是了解時事、互相交流的時光。「只要尊重彼此想法不同,我都能接受意見分歧。」家人對部分政黨有偏見,彭嘉芸會開口反駁,「我會想說服對方,主要的原因是想讓家人可以容納不同觀點,並非為了說服他們採納我的政治立場。」不過,彭嘉芸也了解並非每個家庭相處模式皆是如此,「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靠溝通解決,特別是本來想法就不一樣。」育有兩個女兒的母親曾玉琪也同意此觀點,「你不可能改變他們(年輕世代)。」迴避衝突,是兩個世代間自我保護的方式,同時卻也是產生隔閡的隱憂。曾玉琪的女兒會找他聊香港反送中、中國西藏問題。但自幼便生長於台灣戒嚴時期,在曾玉琪眼中,他對極權沒有實感、也從未感覺「不自由」。曾玉琪說:「上課、玩樂都沒有被限制。我們可能會唱愛國歌曲,但也沒有覺得不好。」反之,曾玉琪表示,只要完成本分,就可以安全地生活。隨時代變遷,政治不再是禁忌,資訊來源也更廣泛。但曾玉琪擔憂,媒體炒作正在影響年輕人的思想,「大家都是聽到表面上的,我們不是當局者,都只聽到一部分。」就如曾玉琪的女兒曾和朋友一起參加反核大遊行,實際上卻對核能一知半解。此外,曾玉琪也認為現在的年輕世代想法激進,「常常很激動。像是在發洩情緒。」育有一個大三女兒的母親雷光潔觀察到世代隔閡的原因,他說:「生活環境、資訊來源和同溫層差異過大。」曾玉琪也補充,世代間的經濟發展不同也是一大差異。在父母成長期間台灣正逢經濟起飛,但現在年輕人甚至已無法買到自己的房子,這都間接導致兩代想法不同。來自徹底不同的時代背景,面對不同資訊來源、經濟狀況、政治立場,青年與長者的間隙看似越來越大。於是有一群人選擇走上街頭,試圖用對話走出同溫層。 行動山棧花於6月成立,主要由年輕族群組成。成員上街隨機找陌生人,聊當時的社會議題,主題不拘。 圖/紀鈞庭提供「行動山棧花」自6月成立,由二到四人組成一小組,不定期上街找陌生人聊天。談話主題主要是各式社會議題,香港反送中、假新聞、中國紅媒等,他們希望透過實際行動,以談話取代隔閡,成為聯繫不同族群之間的橋樑。總統大選也是聊天的主題之一。行動山棧花成員紀鈞庭分享,他曾遇到政治立場不同的長者,但紀鈞庭選擇不改變對方,而是仔細聆聽他們的想法。他也分享和長者的溝通技巧,「要聽他說、要捧他。不一定要認同他。」若要嘗試反對對方言論,紀鈞庭會說:「對啊,你這樣是對的,但我這邊有個另外的想法。」另一名行動山棧花成員、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學生李立丞也分享,他曾和一位中年婦女聊假新聞,發現對方只看特定新聞頻道,獲得片面資訊。李立丞耐心和他溝通年輕人的想法,對方最後竟說:「謝謝你們喔,我們年紀大的比較不知道從哪裡看正確的資訊,會不小心被媒體帶著走。」 紀鈞庭(右二)於台北市西門進行街聊活動。行動山棧花曾就假新聞、中國紅媒、總統大選等主題,與陌生人聊天。 圖/紀鈞庭提供行動山棧花團隊,以用心聆聽,使用與長者的共通語言傳遞資訊與想法,成功打破世代隔閡。紀鈞庭也鼓勵大學生回家和長者溝通。就如大兵說:「同溫層會讓你很舒服,但永遠待在那就不會知道自己的錯誤。」世代隔閡仍是漫長又難解的議題,但唯有踏入異溫層、展開對話,才會邁向和解的第一步。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