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738期
融鄉土記憶 木質玩具趣味玩教育
焦點
2020-12-03
【記者邱海鳴台北報導】一百多件玩具整齊地排列在禮堂中,有精雕細琢的潛艇模型、整組討喜的動物公仔、還有能感應雷射移動的射擊標靶,所有作品皆以木頭製成。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與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合作,11月28日在新北市政府大禮堂舉辦第五屆「金趣咪獎」木育玩具創作競賽,鼓勵民眾創作新穎木製玩具。 大專院校組〈潛航出擊〉以雷射切割技術,製作出電影《獵殺U-571》中的潛艇模型,並以高精度的還原設計奪得第三名。 圖/邱海鳴攝此次木育玩具創作競賽一共展出124件作品,比賽會場中,有小朋友拿著自製玩具嬉戲,也有大學生正戰戰兢兢地向評審介紹作品,一旁還有幾位阿伯們研究彼此設計的玩具。主辦方、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執行長張維庭表示,相較塑膠玩具,木質玩具不僅能被環境分解,他在偏鄉巡迴時發現,木頭樸實的外貌、遊玩時厚實的手感與碰撞的聲音更受到小朋友喜愛,長輩們也熟悉木質玩具。 木質玩具特色為有別於塑料的親切,盼在顧及環保的同時,能利用木頭的溫順製作出寓教於樂的玩具。 圖/邱海鳴攝參賽者模擬台灣動物、地理景觀設計玩具外觀,藉此將鄉土元素融入玩具。大專院校組作品〈寶島漫漫〉發想自台灣地圖,設計者依照台灣各地特有種動物,製作成俄羅斯娃娃形狀的公仔,並畫上當地原住民族圖騰,與一座座「迷你山脈」排列成台灣地景。設計者、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楊舒涵發現,國中小學生很少接觸立體教材,所以他利用木頭親人、鄉土的特質製作一套教具,讓學生能夠動手學習。 大專院校組〈寶島漫漫〉結合台灣的山脈、特有種動物,及原住民族特有圖騰元素,製作出台灣地圖拼圖。 圖/邱海鳴攝現場也有許多玩具專為長者設計,這些玩具除了教育,更能協助長者維持健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學生張以平創作〈香爐晃晃插香趣〉,以台灣信仰為主要元素,且將香爐設計成不倒翁,遊玩者需透過擲筊決定插香次數,且插香過程需保持香爐平衡。他表示,長輩能夠透過遊戲訓練記憶與手部肌肉,為了讓長輩能更輕鬆接受、學習遊戲,所以他將玩具設計成長輩熟悉的民俗信仰儀式。 大專院校組〈香爐晃晃插香趣〉結合本土信仰記憶與不倒翁設計,製作出適合高年齡長輩的桌遊。 圖/邱海鳴攝此次競賽評審來自設計、玩具、教育、社福等專業領域,除了要求作品好玩、兼具教育和美感,更要具備商業化潛力。評審、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講師林士真表示,他重視遊玩者能透過玩樂學習合作、競爭,與他人互動。他舉例,〈香爐晃晃插香趣〉設計者善用台灣人的共同文化,長輩與幼兒能夠同樂,孩童更能在遊玩中認識台灣民俗。評審、廣穎電通產品經營一處產品經理林銘松則表示,他重視玩具的商業發展潛力,作品需具備能夠量產、包裝簡易及運送輕便特性。以參賽作品〈智慧燈具〉為例,他說明當中零件都是利用雷射切割製成,且拆卸後能縮小為立方體包裝,易於製成商業產品。此外,主辦單位邀請三位手做玩具專家來到現場,帶領民眾體驗製作傳統木質玩具、草編織及木頭模型。比賽場外,許多小朋友把玩平衡蜻蜓、大學生學習編織芒草蚱蜢,也有一家老小一起製作木頭恐龍模型。草編達人林三元表示,草編與木質玩具本質相似,皆為早期台灣多數人的童年記憶,「用草編織玩具的方法,常是爸爸媽媽手把手教給孩子的,所以草編技術也常是當時的小孩與爸媽的親情連結。」但他遺憾地表示,由於塑膠玩具普及,草編與木質玩具逐漸式微,草編更是即將失傳。 草編演藝的草編達人林三元帶著大學生體驗草編,第一次接觸的學生們顯得相當好奇。 圖/邱海鳴攝「其實木質玩具與草編的價值,應該是孩童能在其中學習到『自動好』的能力。」林三元說明「自動好」是自發、互動、共好的簡稱,意指玩具能使孩童在遊玩中自發學習,懂得與人分享、互動,以及了解與環境共榮的意義。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局長張錦麗表示,此次評選出的精選木質玩具,明年將在玩具銀行旗艦店「玩聚窩」展出,也會隨著行動玩具車巡迴偏鄉,藉此讓木質玩具重回大眾視野,「讓民眾玩到新奇優質的玩具,也讓長輩回味童年。」
生活
第1731期
青銀同圓夢 老少創市集各展長才
2020-10-08
【記者邱海鳴綜合報導】「老舊社區的巷弄光景不只有親切的老經驗,也還有活潑的新創意。」在忙碌的吆喝聲中,第五屆「Oh Old!市集」開張了。市集中有老少合作擺攤,大學生與在地陶笛樂團一起表演節奏口技(B-Box) ,或結合在地生活故事表演嘻哈饒舌,還有社區長輩組成「Kuso樂團」,穿戴由零食包裝、廢棄海報等回收物做成的創意服裝,穿梭在市集中隨音樂搖擺。3日下午的台南市銀同社區洋溢著「青銀」的笑聲。 由當地長輩組成的「Kuso樂團」,穿上小學生制服跟自製創意服裝,隨著音樂遊街表演。 圖/邱海鳴攝「Oh Old!」團隊邀請台南大學生與銀同社區長輩一同規劃攤位與表演。由於不熟悉彼此生長的年代,所以出現許多有趣的互動 。老街石子路兩旁的攤販一字排開,有人販售日風道袍等潮流服飾,也有人擺出當地長輩手工的勾針小物;有講究泡茶工序的年輕攤商,也有將近90歲的阿嬤在賣咖啡。每半個小時有不同特色的表演,從健康操、陶笛,到街舞、口技表演,老少各自展現不同的長處。 銀同社區位於台南最早開發的舊城區,當地有許多特色古蹟,市集也特別選定在老街上舉辦。 圖/邱海鳴攝國立成功大學嘻哈研究社行政長林琦蓁表示,他們準備四首曲子,歌詞內容除了取材自在台南生活的經驗,也結合長輩的故事與對古早年代的印象,再以放克(Funk)曲風帶動氛圍,在巷弄間快閃表演,長輩們聽了也能不打哈欠、盡情搖擺。另一邊的演出則結合陶笛與口技,帶領陶笛樂隊的在地長者林俊廷笑說 ,大學生喜歡的曲目節奏太快,他們卻沒有太多時間練習,表演起來有點「落漆」。但口技表演者、成大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學生李宗霖也有心得, 他說:「老師一開始竟然說要在大潤發門口表演!原因只是他覺得那裡比較涼!」 國立成功大學嘻哈研究社結合台南生活經驗與長輩們的故事,穿梭在市集裡快閃饒舌表演。 圖/邱海鳴攝「Oh Old!市集」是「Oh Old!」團隊地方青銀共創計畫的其中一環,也是此計畫的發想源頭。「Oh Old!」共同創辦人、「Oh Old!市集」共同草擬人林奕仁表示,一開始想聚集在地青年店家推動地方創生,發現社區長輩雖有意願幫忙,卻缺乏實踐的舞台,才舉辦第一屆市集。在一到四屆的籌辦過程中,長輩與大學生對地方創生愈來愈積極,總體計畫的核心理念由發展地方產業漸轉為青銀共生 ,因此第五屆「Oh Old!市集」,長輩與大學生從市集陪襯,變成活動的主辦者。因為活動改成由在地青銀規劃,市集籌備變成了圓夢過程 ,像是成立陶笛樂隊是林俊廷的夢想,因計畫而成立的陶笛教室,不僅成功招募到有興趣的大學生、社區長輩參與,有了樂團班底後,還展開第二期招生。大學生也藉由提案打造自己想像的社區樣貌,「Oh Old!」團隊成員、成大職能治療學系學生鄭博元創立鷗港咖啡,希望營造所有人都可以互相交流的場所,未來將邀請在地長輩向年輕人分享故事,吸引更多人打開心門,「希望創造一個能讓人去相信陌生人的地方。」 開場表演由當地退休教師林俊廷組成的陶笛樂團,結合口技(B-Box)與歌唱一起演出。 圖/邱海鳴攝青銀共生為社區帶來新的發展動力,林奕仁認為,「Oh Old!市集」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團隊不再舉辦商業導向的市集,轉將資源全數投入長期青銀計畫。推動青銀共生的過程也為學生帶來不同觀點,「Oh Old!」團隊成員、成大工資管系學生林芳伊認為,社區營造並不是在幫助居民,而是與居民一起好好地生活,為彼此圓夢的過程。 「Oh Old!市集」以青銀共生做為市集的核心理念,可以在其中看見許多老少的有趣互動。 圖/邱海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