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恐損身分認同 印學生上街反新法
國際
第1695期
恐損身分認同 印學生上街反新法
2019-01-02
【記者劉苑杉綜合報導】 2018年9月6日,印度最高法院作出歷史性裁決,推翻《印度刑法(Indian Penal Code)》第377條,宣布將同性戀合法化,結束英國殖民以來近157年的禁令。僅過三個月,下議院便通過《跨性別權利法案(The Transgender Persons (Protection of Rights) Bill, 2016 )》,然而該法案卻被指控違反人權。因此,34所大學的酷兒(Queer)(註1)團體集體發表聲明,譴責《跨性別權利法案》已侵犯跨性別者的權利,並於12月28日號召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註1:酷兒(Queer)用來統稱社會上性取向或性別認同,諸如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者等非異性戀者。本意指「古怪的、與通常的不同的」,原先是用來貶低非異性戀者的詞彙。 大批民眾從印度各地前來參與抗議活動,他們高舉抗議標語,反對下議院通過《跨性別權利法案》。 圖/得什迪普・丹卡爾提供《跨性別權利法案》的內容提及,跨性別者必須實施變性手術改變生殖器,並向五人組成的地區甄選委員會證明其新性別的「真實性」,才能獲頒跨性別者證書。34所大學酷兒團體發表的聲明當中,譴責此舉明顯侵犯跨性別者的身份認同權,且違背了憲法保障跨性別者為平等公民的精神。「雖然我是異性戀,但身為人權捍衛者,我將爭取LGBTQ+(註2)的權益。」抗議者、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學生得什迪普・丹卡爾(Deshdeep Dhankhar)建議政府為《跨性別權利法案》成立新委員會,其成員需包含跨性別者,如此一來才能為跨性別族群做出更好的判定。註2:LGBTQ+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跨性別者(Transgender)與酷兒(Queer)或對其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Questioning)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則表示其他性傾向,如泛性戀(Pansexual)、無性戀(Asexual )等。性教育網站「愛的代理人(Agents of Ishq)」指出,2014年最高法院要求州和中央政府在就業與教育領域,提供跨性別者保障名額,然而《跨性別權利法案》並未涵蓋此内容,甚至還把乞討謀生的跨性別者視為罪犯,處以六個月至兩年不等的監禁。扎米爾酷兒團體(Jamia Queer Collective)便認為新法案沒有提供跨性別者其他謀生方法,卻剝奪他們上街乞討的權利。「新權利法案對跨性別者的認識和包容程度不足,此案影響他們的生活,在立法過程中卻沒有考慮到該群體的建議與經驗。」扎米爾酷兒團體認為,在印度許多LGBTQ+遭受歧視與誤解,且具有心理問題,卻因「部分心理學家不理解他們的遭遇」而無法獲得足夠的支持與幫助。 抗議標語顯露民眾對《跨性別權利法案》的不滿,希望廢除該法案。 圖/得什迪普・丹卡爾提供「暴力很早就從家庭開始了。作為未成年人,LGBTQ+必須忍受家庭暴力,或選擇離開並面對沒有合法權利的世界。」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學生阿萊克・喬漢(Aniket Chauhan)認為《印度刑法》第377條雖將同性戀合法化,但沒有擬定反歧視政策。大多學術或工作場所依舊無法認可LGBTQ+族群,民眾對他們的指責或干擾無法被法律規範或懲罰。喬漢表示,各種霸凌事件環繞LGBTQ+族群的生活,他們經常面對校園霸凌而被迫輟學,或即便符合公司徵才條件卻仍無法獲得好的工作。「上一代會有酷兒,下一代亦然,我們都會存在。」印度塔塔社會科學研究所(Tata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s)學生蘇拉傑(Suraj H)為一名酷兒,爭取LGBTQ+權益近四年。他認為《跨性別權利法案》侵犯了它理應保護與支持的人,政府不應強制實施性別二元制。他也表示,許多民眾無法忍受酷兒的存在,視酷兒為異常,但酷兒無所不在,反對者需接受酷兒。 為了提高學生對於《印度刑法》第377條的認知與關注,阿萊克・喬漢於9月24日在校園內組織一場遊行。 圖/阿萊克・喬漢提供
精障教育待完善 盼跳脫醫療依賴
校園
第1640期
精障教育待完善 盼跳脫醫療依賴
焦點
2016-12-08
身心障礙者高舉五年前抗議用的標語,諷刺政府五年來的政策從未進步。 圖/吳禹潼攝【記者吳禹潼台北報導】3日為國際身心障礙者日,九大身心障礙團體於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前抗議,以「揭發假面、看見差異」為口號,表達對政府相關政策實施進度的不滿。其中致力為精神障礙者發聲的台灣酷兒權益推動聯盟也前往表達訴求,呼籲政府重視精障相關政策。酷兒盟秘書長胡勝翔提到,台灣精障者政策仍停在以醫療體系處理的狀態。他認為政策應以教育體系為主,在校園培養同儕支持,打破對醫療資源的依賴。胡勝翔說明目前大專院校依據《特殊教育法》,將精障歸為情緒障礙的一類,並沒有獨立出一種障別,「所以在特教體制下,對精神障礙理解較少,導致無法有較適合的處理方式。」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呂子悅也指出目前特教課程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在認識精神性疾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蘇楠則表示在特殊教育師資培育課程中,是讓學生以教師或輔導人員的角度出發,難免會被身份侷限。他認為特教系的課程設計,應打破特教系學生和精障者之間「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傳統架構,讓參與的一般生更同理精障者,而非以專業人員的角度去將精障生貼上病理性的標籤。除了教育體系,各大專院校依據教育部訂定《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每學期召開一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並設置一到兩名特教生參與。身障生、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劉家承表示學校會以精障生自我倡議較弱,需要他人代為發表意見,所以在遴選代表時排除他們,以致精障生的訴求無法於會內完整表達。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特殊教育科科長廖雙慶對此回應《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僅規定大致方向,特推會的細節則由各大專院校自行訂定,教育部僅能給予尊重。但他也提到除了特推會,多數精障生能透過個別化服務計畫(Individualized Service Plan,ISP)及學校資源教室來表達需求。對於ISP,胡勝翔則持反面立場,他指出ISP需透過校方召集特教老師與學生進行會議,儘管學生提出需求,部分學校仍無法完全滿足,實質效益不大。他希望透過政府政策給予ISP彈性空間,讓校方能對學生需求進行調整。另外他也認為目前除了給予精障者人力支持外,也需要空間上的支持。例如在大專院校中無障礙空間的設計,應納入精障生考量,設置安全空間讓精障生於情緒不穩時有空間能夠暫時休息。抗議最後,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身心障礙福利組副組長顏靚殷出面允諾抗議者表示將會於一個月內開會,並邀勞動部及教育部一起商討身心障礙者相關政策制定。抗議者表示,若衛福部未依承諾開會,他們仍將再次走上街頭。 社團法人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總幹事許朝富演出行動劇表達「揭發假面、看見差異」的口號。 圖/吳禹潼攝
假同理藏真歧視 同遊訴求打破假友善
校園
第1635期
假同理藏真歧視 同遊訴求打破假友善
焦點
2016-11-02
【記者龐家姍台北報導】「一起FUN出來—打破『假友善』,你我撐自在」第十四屆同志大遊行10月29日於凱達格蘭大道出發。吸引來自大專院校、民間團體、企業等160支隊伍,約八萬人參與。 工作人員拉開象徵性少數群體(LGBT)的彩虹旗,宣布第十四屆同志大遊行正式開始。圖/龐家姍攝近年來,性多樣社群的權益在眾多團體爭取下備受關注,但社會中仍隱藏不友善與假友善,讓許多人被迫隱身。社會上有些人說尊重同志,但卻反對同性婚姻。看似友善的言論,實則隱含歧視。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希望藉此活動,讓社會正視並打破假友善。「台灣酷兒權益推動聯盟」執行秘書郝天行表示,對酷兒盟而言,討論同志議題如果不在意他們本身的困境,就是假友善。她強調,說別人假友善有時不是說對方虛偽,而是點出對方的友善對自己而言不是友善。 今年29歲的海賊,第七次參與同志大遊行。他表示:「社會是多元的!如果無法接受那就準備被淘汰吧」。圖/龐家姍攝不只社會,其實校園中也隱藏著假友善。首先是校園風氣,學生多半對性多樣族群不了解,言語中可能無意間帶有歧視,間接造成性多樣族群的不便。「在我出櫃後,同儕會掩飾歧視的心態,試圖表達友善。」身為同志的國立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姚惠耀表示,剛入學時曾聽到室友批評同志社團跳舞噁心。但周圍有些同學在得知自己出櫃後,便會刻意避開在他面前談到同志議題。國立台灣大學女性研究社社長、歷史學系邱敬認為台大雖算是一個友善的校園,學生對於議題的掌握高,理性討論的人也比較多。但仍存在著不夠友善的部分。她指出,今年8月台大機械工程學系考題有違反性別平等的疑慮,校方的說詞與處理方式凸顯了校園中性別意識不足,更點出部分師長的歧視性言論。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徐聖怡表示跟同志當朋友後,最常說溜嘴的敏感言詞是「像我這種正常的女生。」言下之意就是同志朋友們不正常,後來就改口自稱異性戀女生。徐聖怡認為假友善是出自於想要迎合大環境。儘管假友善好過不友善,但若同志族群以為某個人是友善的而對他毫無防備,卻從言行舉止中發現對方是假友善,可能會因此虛偽而受傷。除了校園風氣的假友善,其次是硬體設施。近年來部分大學的性別友善社團向校方提議增設無性別廁所,但只是更換一般廁所的告示牌,並不符合需求。師大性壇社社長、特殊教育學系陳冠廷就坦言,師大校本部樂智樓的無性別廁所設計格局不理想,且牌子上還畫著男女標誌。另外,男女宿的門禁機制不同,女宿在上午12時30分會趕人、男宿則不會。 師大學生會、性壇社、人文學社聯合號召校內同學參與遊行,希望能喚醒大家的性別意識。圖/台師大人文學社提供此次遊行倡導打破假友善之餘,現場團體也呼籲政府關注同性婚姻議題。民進黨立委尤美女等人於24日宣布將提出《民法》親屬編修正草案,將婚姻約定由「男女」改為「雙方」。另外法務部也將於明年9月推動同性伴侶法。
首開酷兒史學位 英大學正視LGBT
國際
第1632期
首開酷兒史學位 英大學正視LGBT
2016-10-12
 【記者曾智怡綜合報導】英國倫敦金匠學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歷史學系預計於西元2017年秋季班設立酷兒史(Queer History)碩士學位,入學資格申請將於本月開放,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酷兒相關學位。「酷兒」(Queer)一詞源自1980年代在美國誕生的酷兒理論,然而現今「酷兒」的概念已經被重新定義,逐漸從過去具輕蔑性的含義轉化為正面意義。根據《上報》報導,主導該碩士課程的金匠學院歷史學系教授普蘭珀(Jan Plamper)表示,LGBT(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族群長期受到外界異樣的眼光,但近年社會觀感逐漸不帶貶義,正是時候統整酷兒歷史,讓他們透過完整的紀錄獲得更多認同,「透過知識來發展自信,是一個消解隱微壓迫的有力途徑。」當地學生普遍認同此舉,就讀媒體與傳播科系的穆斯林學生安娜‧札曼(Anna Zaman)表示,大學本來就有義務挖掘並發散新知識,設立專業研究機構正好能讓更多人關注酷兒議題,「建構一個場所提供人們大方提出問題是很好的。」她提到,在穆斯林世界中,LGBT是很難被廣泛交流的議題,仍有許多缺失的部分須仰賴知識的傳遞。就讀倫敦瑪麗皇后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智慧財產權法律學系的學生謝菀庭則表示,比起立法,透過學術研究並普及成果將更利於酷兒發展,「這種從內在去改變想法,我認為比較能治根。」但謝菀庭同時指出,會修習該碩士課程的幾乎是本身已有在關注LGBT議題的人,如此一來並不會增加認同酷兒的人數。金匠學院學生咪咪‧塔尼達(Mimi Thanida)也說:「我雖然對這個碩士感興趣,但是更希望課程可以著重在當代酷兒運動如何促進LGBT友善環境,而非僅歷史研究。」身為校內LGBT社團成員,比起歷史她更重視酷兒的未來發展。現今大學的同志研究多附屬於性別研究的領域,未有獨立出來的專業研究機構,以致歷史紀錄少之又少,金匠學院認為學術研究人員應率先站起,為LGBT族群紀錄其完整的歷史脈絡與論述進程。此外,創設酷兒碩士的長遠目標則是希望透過與研究生的合作,在南倫敦建立國家酷兒資料庫(National Queer Archive)。 
加理大友善酷兒 廣設無性別廁所
國際
第1595期
加理大友善酷兒 廣設無性別廁所
2015-04-30
【記者廖科驊綜合報導】你可曾想過,廁所對某些性別是不友善的?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州立大學(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 Cal Poly)於4月20日展開一場名為「作伙來放屎(shit-in)」的活動,在校內推動「全性別廁所」,希望校方增加男女廁以外的廁所。「作伙來放屎」是由酷兒學生聯盟(Queer Student Union, QSU)發起的活動,把校園中數間廁所改成「全性別廁所」,讓學生體會非主流性別認同的人選擇廁所的困擾,例如酷兒在外在性別框架與自身認同的拉扯下,不知道該選擇男廁或女廁。而全性別廁所,或稱無性別廁所、性別有善廁所,是在廁所內設置數個隔間,隔間內同時擁有馬桶與小便斗,並將廁所門前的性別標誌移除,讓所有性別都可以自由使用,不需要在糾結自己到底要進男廁還是女廁。酷兒學聯表示,校內原本就有幾間廁所是全性別廁所,但是很多都在整修中,所以使用率不高。再加上原本校內對這個議題並沒有太多討論,才會辦這個活動讓大家更認識非主流性別的需求。酷兒學聯的創始人米克.布路克納爾(Mick Bruckner)表示,雖然他們推動的是全性別廁所,但還是希望可以保留部分的男女廁所,畢竟還是有些人比較喜歡原本的廁所,他們只希望校方可以在校內設置一定數量的全性別廁所。加理大校方則表示,他們對於非主流性別者一向很尊重包容,因此願意協助這次的活動。根據加理大的校園環境調查,有超過80%的學生認為使用全性別廁所「很舒服」,顯然加理大學生對於新廁所的接受度很高,若有必要,未來會繼續增設全性別廁所。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