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止血帶自動感濕加壓 即時緩解患者滲血問題
新知
第1776期
止血帶自動感濕加壓 即時緩解患者滲血問題
2022-12-21
「智能透析止血帶」可幫助透析患者在兩個止血點施加固定壓力,避免施力不當影響血管健康。 圖/研究團隊提供【記者戴婧雯綜合報導】腎病患者在四小時的血液透析(註一)治療後,需要止血15分鐘,待醫護人員觀察並確認沒有滲血狀況才能夠離開,過程耗費人力和時間。長庚科技大學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師生共同組成研發團隊,發明「智能透析止血帶」,提供定時定壓和偵測滲血的功能,並於「2022第六屆創創AIoT競賽」獲得首獎。註一:血液透析也稱為「洗腎」,透過在體外淨化血液,幫助衰竭的腎臟排出人體代謝產生的毒素和水分。長期血液透析的患者需接受一週三次、每次4至6小時的透析。在血液透析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會使用較粗的針從患者的動靜脈瘻管(註二)抽出血液,經過儀器透析後,再將血液輸回患者體內,並在透析結束後止血15分鐘,「醫護人員會用類似魔鬼粘的止血帶幫患者止血,但有時患者打開止血帶了才發現到有滲血。」團隊指導老師余怡珍提及。團隊在智能透析止血帶上裝設可偵測紗布濕度感測器,判斷患者的滲血狀況,並及時透過系統自動加壓進行止血。腎病患者家屬楊畹莙對此也表示,感測滲血的功能可為患者和家屬帶來便利,「不用像以前壓不好,回到家還要一直往醫院跑,省下很多時間。」註二: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腎病患者需要一個管徑大且血流量多的血管通路,因此腎病患者需預先進行血管通路手術,將手臂的動靜脈連接在一起,形成動靜脈瘻管。若患者沒有適合的動靜脈,可利用人工合成材質製成的人工瘻管,作為動靜脈之間的橋樑。醫護人員會穿刺動靜脈瘻管,幫助患者進行血液透析。團隊成員吳宜宸表示,由於瘻管的血流量較大,且患者服用的抗凝血劑會防止血液凝固,因此止血的壓力和時間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止血恰當,會造成動靜脈瘻管瘤或栓塞等併發症。」然而,目前臨床的止血方法是由醫護人員手動拉緊止血帶,並時刻注意每位患者的滲血狀況,「我們沒有辦法知道他在止血點上施了多少壓力。」團隊成員林珈妤指出。 「智能透析止血帶」會將所使用的時間和壓力數據上傳至雲端,醫護人員可參考相關數據為每位患者進行個人化安排。 圖/研究團隊提供團隊將血壓計的加壓功能應用到智能透析止血帶上,提供定時定壓的功能,讓患者在規範時間內,以固定的壓力止血,避免影響血管健康。若在時間結束後依然檢測到滲血狀況,系統將會自動延長二分鐘的加壓時間,並增加2毫米汞柱的壓力,「不會一次加太多壓力,避免影響血管健康。」團隊成員吳佳昌解釋。另外,每次患者止血所使用的時間和壓力等數據,會自動上傳到雲端,供醫護人員作為參考數值,幫助患者找到最合適的加壓時間和壓力。除定時定壓和偵測滲血的功能外,團隊也預計在系統中加入瘻管健康的檢測功能,在每次加壓時可以檢測和更新瘻管的健康狀況。余怡珍表示,患者在一周內需要接受三次透析治療,「瘻管可以說是透析病人的生命線,但目前只是以聽診器或手摸去判斷瘻管的健康程度。」因此,團隊期許此項功能未來可幫助醫護人員省時省力,保障患者的健康。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教授余怡珍和雲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洪崇文,帶領兩校學生以「智能透析止血帶」在2022第六屆創創AIoT競賽奪下了智慧照護組的首獎。 圖/研究團隊提供
反制換臉技術 假面騎「識」即時偵測防堵詐騙
新知
第1772期
反制換臉技術 假面騎「識」即時偵測防堵詐騙
2022-11-24
【記者張倩怡綜合報導】近年深偽技術(註一)快速發展,為影片中的人換臉已不再是難事,但也導致利用此技術的詐騙案層出不窮。長庚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生團隊開發「假面騎『識』」Deepfake換臉即時檢測平台,除可辨識照片和影片外,更可即時檢測視訊是否有使用深偽技術。此發明獲得2022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資安組第二名。 長庚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生團隊開發「假面騎『識』」Deepfake換臉即時檢測平台,獲得2022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資安組第二名。 圖/研究團隊提供註一:深偽技術( Deepfake)指以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的技術,合成某個不一定存在的人的影像甚至聲音,並疊加至目標圖像或影片上,偽造出可以假亂真的影片。當今深偽技術發展快速,線上有許多免費的換臉程式遭到濫用,進而出現大量的偽造影片。根據Sensity資料顯示,2018年12月起偽造影片的數量每六個月就增加一倍,引發不少社會事件,如冒充名人進行詐騙。團隊成員朱哲弘說明,「最初是因小玉Deepfake換臉A片事件而引發我們做現在的檢測系統。」團隊使用1萬3000張圖片訓練模型,並以手動標記資料,選取出理想的人臉範圍。朱哲弘表示,為求準確,「我們很多都是一張一張去標記的。」接著,再透過讓AI學習人臉特徵,分辦有無使用深偽技術。系統除了可偵測常見的照片及影片外,團隊更因應線上化的趨勢,新增即時通訊也能使用的檢測功能。使用者只需將線上會議視窗名稱輸入至系統中,網站即會將資料傳送至後端已訓練好的模型進行分析,此功能亦適用於大部份的即時通訊軟體。 使用者可以在換臉即時檢測平台上傳靜態圖片,偵測是否有使用深偽技術的可能性。 圖/研究團隊提供團隊成員高語澤提及,現今其實有更準確的演算法訓練方式,不過視訊相較於一般辨識更講求速度,因此團隊選擇YOLOv5(註二)演算法。指導老師長庚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陳宜惠也認同地表示,除了準確度,保持通話品質同樣重要,「如果有延遲是不可以接受的,要讓使用者是無感才可以。」此外,團隊也坦言,雖然系統已滿足大部份需求,不過仍舊存在不足,「現在系統只能在電腦網頁使用,如果推出手機程式,視窗可能就會跳掉而無法偵測,加上現在系統可能被鏡頭的髒污或有些人使用濾鏡都會造成誤判。」 使用者只需在換臉即時檢測平台上輸入網絡影片的ID,即可偵測每影格的畫面是否有使用深偽技術。 圖/研究團隊提供註二:YOLOv5為物件偵測的類神經網路演算法,可在圖片中找到特定的物件。而V5版本準確度稍遜於現今最新的V7版本,但有更高的靈活度和速度,更適合用於即時通訊上的偵測。目前系統可做到約85%的準確率,但深偽技術發展快速,偽造的影片只會越來越精緻以致更難識別。國立成功大學數據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許志仲表示,目前所有的偽造方法,通常依然強過於偵測方法,「此系統的功能僅限於常見且品質較差的換臉技術,但我認為越來越多人開發,會在意識層面上,降低製作偽造的(影片)比例。」他也建議,系統可加入使用者端的回饋機制,使系統更加完善。
精油舒壓推筋轉脈 學生芳療賽獻「手」藝
生活
第1717期
精油舒壓推筋轉脈 學生芳療賽獻「手」藝
2019-12-11
【記者陳妍如桃園報導】轉開精油瓶蓋,酸甜香氣在空氣中迸發開來,讓人分不清是橘子、檸檬還是薰衣草。「2019年全國技專校院美容芳療師實務能力競賽」6日於長庚科技大學舉辦,比賽分為「精油聞香鑑定」以及「芳療按摩」組別。在精油的一片清新香氛中,參賽選手使出渾身解數,掌推、揉推、指壓等按摩手勢切換自如。選手在掌中倒上橄欖與維他命E混合的精油,來回搓熱手心,「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按摩師數著拍子、跟著呼吸,充滿韻律感地為模特兒按摩。他們雙手握拳,由脖子開始、經過脊椎、往下至腰,再從身體兩側回到原點;接著變換手勢,用指腹精準有力地按壓上臂筋肉,頭皮則要輕柔地施力,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細節。精油在模特兒背上閃現光澤,被按壓處的皮膚、血管和肌肉得到舒壓,在按摩室暖黃的燈光下泛著健康的淡粉紅色。 按摩師的掌心抹上按摩精油,在模特兒的背部推開,雙手握成拳狀以便於施力按壓。 圖/陳妍如攝長庚科大化妝品應用系學生鄭鈴女談到第一次上按摩課時,同學對施力的方式仍不熟悉,只以雙手使力,「我們才按十幾分鐘,就跟老師說手好痛,每個人大拇指都紅起來!」他解釋,按摩應該使用全身的力,重心隨著移動,才不會幫人按完自己卻腰痠背痛。「就像打太極拳一樣,要有韻律、動感!」他打趣地說。初次參賽的長庚科大妝品系學生巫宛稜也分享,按摩背部的動作對他而言深具挑戰性,「我比較矮,如果模特兒身高較高,從他的頭到腰,我必須滑很遠的距離。」為了在一次呼吸的時間內完成一整組動作,他有時須踮腳、有時又得蹲下,對體力是一大考驗。長庚科大妝品系學生顏玉真也笑著展示他腳下一雙黑色厚底鞋,都是為了配合模特兒的身高。 2019年全國技專校院美容芳療師實務能力競賽於6日舉辦,參賽選手於長庚科技大學內的美容教室進行比賽。 圖/陳妍如攝顏玉真進一步說明,每個人身體健康狀況會反映在背部對應的區塊,稱為「反射區」。若背部有腫塊、膚色暗沉或長痘痘,就可能是對應部位有毒素、狀態不佳,按摩師可以主動詢問對方平常是否會心悸、氣管好不好,「有些來按摩的人還會說『你怎麼知道?』就像算命的感覺!」針對特別怕癢的模特兒則須多安撫幾次,直到他習慣按摩的手勢。「動作要很服貼身體,不能讓他覺得像在跳舞。但有些人不怕癢,可以按到整個背都紅起來!」顏玉真生動地說。不同精油氣味各有特色,外行人卻很難分辨其中差異。鄭鈴女補充,同科目植物的精油氣味較為相似,「例如柑橘類,佛手柑、葡萄柚的味道就很像。」由於長時間接觸同樣的氣味會導致嗅覺疲勞,感受不出精油香,因此選手比賽途中會透過聞咖啡渣舒緩疲勞。 選手從蒸氣箱中取出剛蒸好的毛巾,包裹在模特兒的頭部及背部,並以指腹輕柔地按摩。 圖/陳妍如攝「雖然當被按摩的模特兒很舒服,但我還是想比賽!」鄭鈴女透露,比起靜態的彩妝保養,他更喜歡與客人貼近距離、互動相處的芳療按摩。透過細心觀察身體、熟悉呼吸韻律,按摩師靠著一雙動作多變、靈巧輕盈的手,與模特兒建立起深厚信任。
高機動易攜帶 超音波精準診斷脂肪肝
新知
第1708期
高機動易攜帶 超音波精準診斷脂肪肝
2019-10-09
【記者賴辰瑀綜合報導】僅用探頭(註1)與平板電腦,即可利用定量數值(註2)檢測脂肪肝嚴重性,突破傳統超音波灰階影像(註3)脂肪肝檢測的限制。長庚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崔博翔帶領研究團隊,研發出「超音波影像均勻檢測方法及其系統」,盼能改善偏鄉醫療環境,2日更獲「2019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銀牌獎。&nbsp;註1:用來掃描身體檢測疾病的一種儀器。註2:使用數字高低來反映脂肪肝的嚴重程度,而非透過輕、中、重度來描述。註3:在黑、白色之間還有許多顏色深度分級的超音波影像。 長庚大學研究團隊部分成員,從左至右為詹憲融、陳政儒與蔡羽威。 圖/蔡羽威提供目前檢測脂肪肝的臨床黃金標準皆有無法準確判讀的瑕疵,因此長庚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此系統,將超音波所照之影像透過演算法計算出一定數值,再利用參數影像(註4)以及實驗數據,精準辨識脂肪肝的比例。此系統輕便且機動性高,成本比起傳統超音波也降低許多,期盼提供偏鄉高階醫療儀器,帶給缺乏專科醫師的偏鄉一大利器。&nbsp;註4:將分析的參數數值於影像分布上配上色階,讓使用者可透過影像判斷參數之數值。 長庚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定量影像均勻檢測系統,只需探頭與平板即可醫診,成為偏鄉醫療利器。 圖/蔡羽威提供「肝臟切片」是目前檢測脂肪肝臨床黃金標準之一,但肝臟穿刺具有副作用,因此近年在臨床上逐漸被「可控衰減參數(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b> CAP)」(註5)取代,然而CAP對於肥胖、腹水及肝臟發炎的病患會有不準確的評估。而傳統超音波只能將脂肪肝影像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三級,「此種大範圍判斷方法容易受醫生主觀認定,難以辨別細微的差異」長庚醫放系博士生陳政儒說明,此系統則改善了這樣的缺陷。&nbsp;註5:註5:CAP是一種名為肝纖維掃描儀(FibroScan)機器計算的演算法,脂肪會造成超音波在組織傳播中出現明顯的衰減,因此利用此特性來定量檢測脂肪肝的程度。&nbsp;&nbsp;近年長庚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全球罹患脂肪肝的民眾約20億人口,然而目前檢測此症狀的系統未臻完善,對於較細微的脂肪肝比例無法給予適當的分級。「未來幾年將會推出治療脂肪肝的藥物,為準確用藥,精準判斷脂肪肝比例變成極重要的工作。」長庚醫放系博士生蔡羽威表示,因此他們研究出能夠精準分析脂肪肝比例的系統。&nbsp; 全球約有20億人罹患脂肪肝,亞洲高達27%人口有脂肪肝。 圖/蔡羽威提供「偏鄉醫療儀器、人力成本高昂。」每週固定跟隨醫療巡迴車進鄉診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宜慶說明,對於專科醫師入鄉診療的誘因不大。除了醫療器材開發外,也希望有研究團隊能研討醫療器材判讀系統,教導巡迴偏鄉家醫師如何判讀專科醫療數據、了解病情與增加診斷正確性。&nbsp;&nbsp;&nbsp;蔡羽威提到,未來資料庫建構完整且偏鄉基礎建設逐漸完善後,會朝向大數據的方向定期追蹤病況,「希望國人能夠認知到脂肪肝的嚴重性。」他強調,因肝臟疾病無疼痛感且難以察覺,更需要國人對於脂肪肝的認識。系統除了檢測肝臟外,也可運用在血液、骨頭等方面,因研究發現脂肪肝在全球的比例極高,因此團隊才以肝臟出發。&nbsp; 長庚大學實驗室開發利用演算法計算脂肪肝比例的軟體。 圖/蔡羽威提供&nbsp;
長庚隔離宿舍空間 學生質疑標籤化跨性別者
校園
第1692期
長庚隔離宿舍空間 學生質疑標籤化跨性別者
2018-12-13
【記者陳宣懿綜合報導】長庚大學去年9月,因校方不讓「跨性別學生」住進符合自己性別認同的宿舍中,引起爭議。對此校方決議增建「多元需求宿舍」,額外獨立設置空間,希望解決爭議。長庚學生會會長潘仁顥質疑,校方制度上希望去標籤化,實際上依舊標籤化跨性別者的住宿空間。長庚大學原為跨性別者獨立規劃「友善宿舍」,將住宿規範建立在生理男女上,導致跨性別者住入不符合心理性別的宿舍。對此長庚性別平等委員會來文,要求宿舍應去標籤化,校方因而提出多元需求宿舍。該宿舍除跨性別者可申請,亦包含身障者、短期受傷者以及高度心理關懷者。實際上,校方卻獨立規劃一塊空間提供跨性別者居住。潘仁顥認為,「多元需求宿舍」不該隔離跨性別者的居住空間。他期望校方能讓跨性別學生自行尋找室友,並在保密情況下,住進跨性別者所認為合適性別的宿舍。潘仁顥亦指出,學校擬設置「多元需求宿舍」之地點,原為宿舍大廳旁的貴賓招待所,並非學生住宿空間。潘仁顥認為,跨性別學生住入改建的多元需求宿舍,由於該處非一般生住宿區,進出將引起他人關注。此做法易使跨性別學生處於「被出櫃」的困境,更容易遭致性騷擾或歧視。跨性別者、長庚大學學生克克(化名)表示,校內近九成學生都有住宿,當跨性別者被獨立安排到多元需求宿舍,將使跨性別學生無法融入團體生活。長庚護理學系學生胡曼蓁表示,假設跨性別者已與室友、家長做好全方面的討論,學校不需獨立跨性別者的住宿空間。他認為,最根本的辦法,是讓跨性別者能依照自己的心理性別選擇住宿地點。針對此次爭議事件,長庚大學表示不接受訪問。 學校改建兩間雙人房,一間提供給女跨性別者,另一間提供給男跨性別者,性別以學籍登載為主。 圖/克克提供 多元需求宿舍位於女宿的交誼廳旁,原規劃給教授或訪問學人居住,現改建供跨性別學生入住。 圖/克克提供
14萬人上街同遊 盼落實性平教育
校園
第1686期
14萬人上街同遊 盼落實性平教育
焦點
2018-11-01
【記者劉信秀台北報導】上萬支彩虹旗在空中揮舞,所有人不論性別與身份,盡情妝點自己、展現自我。第16屆台灣同志遊行於10月27日在凱達格蘭大道展開,主辦方也在遊行中提出「人人都需要性平教育」的議題,盼社會關注性平教育,現場更有超過20個大專院校團體一齊走上街頭支持。 第16屆臺灣同志遊行於10月27日展開,吸引到近14萬人參與,規模為全亞洲最大且超越歷年紀錄。  圖╱劉信秀攝然而近年來,大學校內性平爭議頻傳,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專案經理張明旭認為,大學校園內從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意識都相當缺乏。如長庚大學從去年9月開始,就因校方不讓跨性別學生住進符合自己性別認同的宿舍中,而產生一連串爭議事件。長庚性別納異陣線社員、醫學系學生潘仁顥說明,在跨性別學生提出住宿需求後,校方緊接著便在學務會議中修正宿舍管理辦法,明文增訂以身份證性別欄進行性別認定的「男、女分宿制度」。此舉當時遭學生代表質疑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也不顧跨性別學生住宿需求。然而校方回應,修法僅是明文化現行做法,未來若身分證相關政策有改變將再進行修正。 近年校內發生跨性別學生住宿爭議的長庚大學,也有學生以「性別納異陣線」社團聲援此次遊行。  圖╱劉信秀攝潘仁顥補充,校方最終因校內性平會來函以及校內學生自治團體發起的連署,決定以「多元需求宿舍」結束此次爭議。然而他認為,目前宿舍設置的更像是要以「多元需求」刻意將問題去性別化,模糊校方在爭議事件中需要面對的性別問題,而跨性別學生住宿的爭議案件也尚未真正的解決。 此次遊行共有超過20個大專院校團體參與,台大男同性戀社也透過看板支持訴求及性平教育。   圖╱劉信秀攝除了長庚校內的爭議外,輔仁大學也於2008年公開發表聲明反對《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條文內容,認為保障懷孕學生的受教權違反天主教教義。輔大性/別研究社社長簡伯融認為,當時校內對性別議題態度保守,甚至公開違反《性平法》。他指出,但因近年性平意識普遍,校方也隨著社會潮流的變遷,校風逐漸開放,不僅開始接受同性戀以及性少數族群,也開放校內舉辦彩虹週等相關活動。「但同學之間還是會引用女性性侵受害者的供詞去開玩笑。」簡伯融表示,即使學生普遍能接受性少數族群,但其他層面的性平教育仍有需加強之處。 參與遊行的大專院校團體也設計不同的立牌和看板,表達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支持。   圖╱劉信秀攝張明旭認為,許多大學未落實針對教授或講師的性平教育,更是問題所在。「教育者當頭進行歧視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同志遊行現場志工、政大外交學系的彭紹宇建議,校內教職員可在研習講座中加入性平宣導,學生則透過適當必修學分,培養校內各方對於相關議題的認識與理解。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