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峽谷音樂節醞釀重生 原民歌舞再現花蓮之美
生活
第1799期
峽谷音樂節醞釀重生 原民歌舞再現花蓮之美
焦點
2024-11-15
【記者鄭孟佳花蓮報導】木琴清脆的敲擊聲在山谷中迴盪,身穿族服的年輕面孔,在綠茵上起勁的踏著舞步。2024太魯閣峽谷音樂節9日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登場,以「韻釀太魯閣」為題,邀請國家交響樂團、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舞團、太魯閣族傳統音樂演奏家謝皓成、太魯閣好聲音甄選優勝者等表演,舞台旁也設有市集,販售部落手工藝品及特色美食。期許在0403花蓮地震後,藉由音樂節帶來人潮,重振周邊部落經濟及旅遊產業,讓眾人重新看見花蓮的魅力。 「這次的舞台沒有背景,是直接讓背後鏤空,讓大家看得到後面山的樣貌。」來自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舞團的許競Semasiyang說。他認為,音樂節直接舉辦在因地震而受損嚴重的太魯閣國家公園,能讓民眾在來訪的路上親眼看見太魯閣峽谷崩塌的嚴重程度,理解天災帶來的影響,賦予音樂節更深層的意義。許競Semasiyang表示,地震後網路上出現許多對花蓮的負面評論,對花蓮的印象只停留在地震、颱風等天災頻仍,導致大家旅遊意願降低。他強調,花蓮還有更多值得關注之處,「我們要用比較友善的眼光去看待,不要再把花蓮跟地震綁在一起。」他說道。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舞團的林依璇Kayting說明,花蓮原住民族多樣,各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舞團帶來太魯閣族、賽德克族、泰雅族三個紋面族群的傳統舞蹈,並邀請民眾無論年齡、性別與族群,手牽手一起跳大會舞,期盼藉表演讓更多人認識花蓮的多元文化,「我們的文化要讓更多人知道,希望遊客進來,他們才會更了解原住民文化。」林依璇Kayting說。在音樂節市集擺攤的老闆賴玉貴提到,今年的活動融入原住民歌謠等在地元素,多元化的內容更能吸引觀光人潮。身為太魯閣族人的他補充,過去在部落裡,傳統舞蹈大多為長輩在跳,舞團藉由大學生活潑的表演方式,帶動民眾一同參與,讓現場充滿年輕活力和歡樂的氛圍。 參加過多屆太魯閣峽谷音樂節的民眾方淑華認為,此次前來的心情相當沉重,「因為山已經受傷了。」他說道。舞團的表演能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透過舞蹈更加認識花蓮,這片土地的好山好水才不會因天災而被遺忘。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長劉守禮也提及,山谷的恢復需要時間與耐心等候,冀望音樂節的眾人能一起陪伴山谷的復育、一起醞釀山谷的重生。
在地樂團齊聚九降風音樂節 以創作敘寫風城特色
生活
第1783期
在地樂團齊聚九降風音樂節 以創作敘寫風城特色
焦點
2023-10-25
【記者吳玟錡新竹報導】新竹市文化局首度舉辦的「九降風音樂節」於21、22日登場,在風livehouse熱鬧開展,除了邀請獨立樂團、歌手演出,本次更結合「風神榜原創音樂大賽」,挖掘具特色的在地樂團。音樂節提供表演平台給跨世代在地樂團,期盼提升「風城」的音樂能量。 比賽結果宣布後,風神榜原創音樂大賽參賽者和表演樂團開心的和評審一起在舞台上合影。 圖/吳玟錡攝參與演出的「海岸乾杯」主唱阿寬(本名何振寬)出生於新竹,家中從事新竹重要的玻璃產業。他將從小做玻璃裝潢的工地回憶寫進歌裡。阿寬也很喜歡假日時到新竹南寮漁港創作,他說:「〈欲來出海〉是我在工作期間的感想,把自己比喻成船,想像自己順著九降風航行出海。」海岸乾杯是他們在新竹唸大學時成立,即將邁向第十年,團員們感性地回憶起這幾年各自忙於工作,音樂節讓他們重聚,回到一切開始的地方——新竹。入選前十強的參賽樂團「工一計畫Plana」則是由四位國立清華大學學生組成,以學校工程一館簡稱命名。此次參賽作品〈原廠設定〉描述機器壞掉,按鍵回復原廠設定,「大學曾經有段時間狀態不好,需要重新歸零、重新出發。」團員將在學校宿舍的經驗、理工背景、科技、工程等元素融入歌曲,加上特殊的後搖滾風格,是評審認為兼具創意、新竹特色的新時代學生樂團。 工一計畫樂團成員提及成團之初也經歷爭吵磨合時期,每個人的壓力來源不太一樣,經過溝通後,凝聚共同目標。 圖/九降風音樂節主辦方提供風神榜原創音樂大賽也吸引各地優秀創作者,第一名樂團Tickle Tickle來自中部,「未來想把新竹貢丸湯結合創作!」他們提到對新竹美食印象深刻,期待藉由音樂和美食串起地區間的文化交流,團員也形容自己樂團特色如同九降風,很「風」狂,以強烈舞台風格和能量獲得評審青睞。 第一名的Tickle Tickle樂團獲得新台幣30000元加獎盃一座及浮現音樂祭秋季場11/18(六)演出機會。 圖/吳玟錡攝風神榜參賽者大多是剛成立不久的樂團,不過他們仍創造了一場讓觀眾極為沉浸的表演。比賽尾聲,有的人聚集在舞台前以鐵欄杆為界,隨著音樂曲風轉變,拿起手機拍攝,舉起手跟著旋律盡情擺動身體;有些則在台下角落貼著牆壁坐著,靜靜注視舞台表演,透過音樂和歌詞,建構各自的小宇宙。就讀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大三的學生蔡聿謙提到:「之前參加的都是戶外音樂節居多,在室內舉辦的感受很特別。」音樂節的「新竹」樂團多數是和在地有地緣關係,但觀眾和評審也意識到音樂創作和在地連結的難度,「新竹是客家重鎮,我其實很希望能聽見客語樂團,這次比較遺憾沒有。」觀眾陳羿綺表達他對「在地」音樂節的期待。多數民眾表示新竹的音樂活動很少,而表演樂團也提及鮮少收到來自新竹的表演邀約,希望未來政府能策劃更多相關活動,提高音樂節宣傳預算,讓更多新竹音樂團體有機會被看到。 九降風音樂節參與民眾多數為年輕人,在現場專注欣賞表演,拿起手機記錄下感動氛圍。 圖/吳玟錡攝比賽初衷鼓勵參賽者結合「新竹」和「風」,但九降風音樂節策展人兼比賽評審島楎(本名劉鈞輝)從評選過程中發現,很難拿捏樂團音樂技術和創作結合在地的關聯性,導致評比困難。他補充,「要培養出具在地特色且有音樂技術水準的樂團,其實考驗創作者的軟實力,而這是需要長期深耕的文化素養。」最後他建議,養成音樂人才的管道除了結合高中、大學社團培訓,新竹應有更多屬於音樂創作者的舞台。
擁護台灣民主 學生上凱道追思史明
校園
第1709期
擁護台灣民主 學生上凱道追思史明
2019-10-16
【記者姜期儒台北報導】為宣揚台灣民主價值,以及紀念史明為台灣獨立而努力的精神,由財團法人史明教育基金會發起、共生音樂節團隊號召青年志工共同執行的「振魂護國:史明畢業典禮——與史明歐里桑再走一段台灣路」活動於13日下午登場。遊行隊伍從國立台灣大學校門口出發,步行至凱達格蘭大道,並在凱道舉辦史明的追思會。 「振魂護國:史明畢業典禮——與史明歐里桑再走一段台灣路」活動於13日下午登場,支持台獨理念的民眾手拿「台灣民族主義」的旗幟揮舞。 圖/姜期儒攝   史明,本名施朝暉,於9月20日逝世,享壽103歲,他提倡「台灣民族主義」,重視台灣本土與民主價值,其理念與努力,吸引逾1000人響應。現場擁護台灣獨立理念的民眾高舉「台灣民族主義」旗幟、齊呼口號「台灣獨立萬歲」,以示追求台灣自主的理念。 台灣獨立運動先驅史明的追思儀式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辦,不少民眾前來現場弔唁。 圖/姜期儒攝其中,關心台灣歷史與民主自由相關議題的共生音樂節、曾寫過民主自由及新國家運動等題材的《台大意識報》,以及致力推廣台語文復興運動的台大台語文社等團隊成員,也現身參與。青年志工之一、共生音樂節團隊成員、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學生林南彤說:「我們今天辦追思活動,就是希望能透過團結的行動,讓台灣人知道史明前輩的精神。」台大政治學系學生施沛萱也以參與遊行,表達對史明的支持,和對民主價值的認同。施沛萱說:「台灣有很多進步的價值,比如性平、環保,這些價值都很重要,但對我來說,我會把民主自由排在最前面。」 活動由共生音樂節團隊號召青年志工共同參與,共生音樂節團隊成員、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學生林南彤擔任遊行指揮,引導遊行隊伍向前。 圖/姜期儒攝活動現場多是認同史明精神、主張台灣獨立的民眾,台大台語文社社長、台大歷史學系學生許毅全說:「雖然我們的(台獨)主張極端,但我們沒有把誰排除,這就是民主自由的價值。」他認為,民主自由的價值在於包容,即使意見相反,也能共存。 致力推廣台語文復興運動的國立台灣大學台語文社也現身參與遊行,台大台語文社社長、台大歷史學系學生許毅全認為民主自由的價值在於包容。 圖/姜期儒攝近日,除了香港反送中抗爭持續延燒,我國也面對邦交國不斷減少等國際壓力,參與遊行、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學生郭庭耘認為,外在壓力愈大,愈要珍惜現狀和得來不易的民主。《台大意識報》總編、台大法律系學生黃脩閔也認同民主價值的重要性。他認為,台灣民主自由給每個人平等和自由發聲的機會,即使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仍待討論,但能在充滿自由民主價值的環境中照顧到各種議題,便是台灣的特色。 民眾在遊行隊伍中揮舞著彩虹顏色的台灣旗幟,象徵擁有多元價值的民主台灣。 圖/姜期儒攝
四校合辦音樂節 盼南台藝文受重視
藝文
第1684期
四校合辦音樂節 盼南台藝文受重視
焦點
2018-10-17
【記者林宛賢台南報導】近年台灣逐漸重視音樂產業,南台灣許多大學也相繼開設流行音樂、音樂製作等相關科系,但音樂資源面卻面臨較北部弱勢的困境。近期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為凝聚人才,聯合其他三校相關科系舉辦音樂藝文活動,活動發起人、應音系系主任陳樹熙指出資源缺乏為流行音樂在台南深耕發展的問題,此次活動旨在喚醒南台灣對於音樂藝文活動的重視。 《肆藝作樂》其目的希望聯合四校音樂人才,接續南台灣音樂藝術教育之浪潮。 圖/林宛賢攝舞台燈光一暗,主唱一邊隨著音樂節奏搖擺身體一邊唱著,搭配著吉他聲和鋼琴聲,燈光逐漸聚焦回主唱身上。南藝大於10月13日聯合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南台科技大學以及樹德科技大學共同籌備《南流音樂節—肆藝作樂》。陳樹熙認為,要發展南台灣流行音樂,勢必要有更多的師資、經費和學生,「最好能夠結合四間學校一起發揮所長,無論人力、資源……湊起來一定可以做出什麼。」根據中華民國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的資料顯示,107年度第2 季的補助經費中,光是台北市的經費比例就高達68%。其次是高雄市的7%,宜蘭縣的6%,僅台北市的近1/10,而剩下的20%經費則分散在全台各縣市中。由此數據可見,政府對於各縣市在藝文經費上的補助是十分不平均。策劃團隊中應音系的姚敬馨指出,資金籌備是一大困難,如果缺少學校資金實在無法支撐活動,「台南地區實在太大,不像北部企業、公司密集較好找到願意贊助的廠商。」 由此圖表可見,政府在文化資源上對各縣市的補助十分不均。 圖/陳宣懿繪陳樹熙表示,資源南北不均除反映在經費層面,更影響教學師資和人力資源,「大多數的師資和人才其實都集中在台北,不只是資源,包含人力資源方面,每次都要從台北找人過來,這本身就是一個很耗資源、耗經費的事情。」擔任「煩人貝蒂」主唱的南藝大應音系學生柯淳恩說:「最大的資源不均是師資的部分,因為大多數的老師都住北部,要邀請他們比較困難。」政府如何真正聚集南部地方藝文意識更是一大挑戰。《肆藝作樂》策劃團隊、應音系的劉虹君坦言最大的困難在於尋找觀眾,他認為,南部民眾相對北部較少有觀看藝文活動的習慣。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的陸玟伊曾擔任第35屆政大金旋獎公關組組長,他提到北部由於受眾多、音樂藝文空間多,且有很多管道和平台可以宣傳,活動整體而言進行得很順利。 對於南北音樂資源不均的看法,他指出首都台北擁有較多的資源、較多文化資本高的族群,無論是在拉贊或是吸引觀眾上,肯定是有利於主辦方的。對於未來發展和期許,陳樹熙則希望能繼續推動四校音樂科系聯盟,透過各校間的音樂交流、合作,使南部音樂藝文活動更加多元發展。而對於此次活動,柯淳恩指出由於流行音樂科系是近幾年才開始興起,而其他間學校的相關科系也都很新,所以剛好能藉由這個機會了解、結交其他學校的音樂好友。
發聲拒沉沒 解放音樂節關懷桃園議題
生活
第1596期
發聲拒沉沒 解放音樂節關懷桃園議題
2015-05-07
議墅屋以黑白色調象徵解放的意涵,並以簡單的標語讓民眾了解所關注的議題。圖/陳詠俞攝【記者陳詠俞桃園報導】中央大學3日於校內壘球場舉辦「第三屆解放音樂節」,現場除了「ISSUE議墅」裝置外,有NGO短講、市集以及獨立樂團演出。今年主題為「發生,發聲;沉默,沉沒」,以音樂與藝術結合社會議題,期望民眾勇敢發聲,不讓弱勢聲音就此消失。ISSUE議墅由白色帆布帳篷搭成,學生以黑色油漆親手寫上「地被搶,家何在」、「風雨中緊抱自由」等抗議標語,黑白的簡潔外觀在草地上迅速抓住民眾目光。帳篷內部則張貼桃園歷年來18項大事件的議題海報,如桃園航空城土地爭議、外商隨意傾倒有毒廢料的RCA事件、觀音藻礁保育問題等。主辦單位利用地圖標註事件發生地,並由學生講解,讓民眾容易與日常生活連結,了解其居住的土地上所發生過的事件。負責人、中央生命科學系學生吳忠澔表示,去年主題「單一,不是唯一」探討人們不該只接受片面資訊;而今年以此延伸,希望民眾接受資訊後要思考下一步的行動,他說:「不是只停留在『懂了』的階段,而沒有後續動作。」此外,主辦單位邀請獨立樂團及學生樂團演出,有些民眾席地而坐,或隨重低音搖滾樂舞動,現場氣氛熱絡。NGO組織也利用樂團演出空檔介紹自身關注的議題,分享理念。「議題與音樂的結合方式很棒,很多人本來是因為音樂節而來,會因此關注議題。」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學生賴璟芳表示,她自己也是因為解放音樂節,注意到平時被忽略的聲音,並開始思考如何關懷社會。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