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複合媒材描摹回憶場域 謝志康試圖探尋「家」的意義
藝文
第1795期
複合媒材描摹回憶場域 謝志康試圖探尋「家」的意義
2024-10-04
【記者邱雅郁台北報導】 「對我而言,『家』承載著表達自我、保存記憶及提供庇護的功能。」出生於馬來西亞的謝志康,今年畢業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9月28日起於金車文藝中心台灣南京館舉辦個展《家-物》。謝志康過往以社會寫實風格為主題,疫情後使他開始思考「家」的意義,藉由展現自己、空間與物件三者的關係,勾勒出他的生活碎片。 謝志康兒時家人工作忙碌,與他們相處的時間很少,而在離開家後,獨自居住的生活,讓他感覺更像是自己與空間相處。因此他的作品多以對「空間」的描繪作為創作主題。與展覽同名的作品〈家-物〉是謝志康首次採用現成物創作,以母親從馬來西亞寄來台灣的感冒藥為媒材,在等比例放大的藥盒平面圖上繪出印象中馬來西亞的家中格局。疫情至今,未曾回家的謝志康以象徵母親關愛的藥盒,呈現他與家人之間的聯繫。 身為留學生,在外租屋使謝志康經常需要搬家,「遊牧式生活」是他在台灣留學的寫照。疫情這段時期凸顯空間與他的連結,促使他重新思考「家」的定義。他說:「只要有我存在的地方,那裡就是家。」在作品〈家與家〉中,畫面左右兩方分別代表馬來西亞的家與台灣的家,左方拼貼畫布,將地板延伸出畫框外凸顯家的碩大,缺少生活物件的空間代表在家中的壓抑。位於中間、佈滿各式家具的窄小房間則是謝志康在台灣的家。他回憶起小時候,父母親很嚴格也相當忙碌,家人希望他讀書而他卻只想要畫畫,使他感受到在馬來西亞無法創作的不自由。作品利用空間大小、陳設多寡的對比,傳達出儘管馬來西亞的家再大,他卻是受約束的,而台灣的家雖小,他卻在其中感到自由與愉悅。同樣在外租屋的觀眾綠豆(化名)說:「遊牧式生活讓我產生強烈的共鳴。」 對謝志康而言,所有物件都是富生命力的,超現實的強烈色彩是他表現鮮活物件的方式。雖然謝志康的畫作缺乏人物,但他認為透過物件便足以描述所有者的特質與生活痕跡,使觀者能感受到人的存在。作品〈那時候〉便以12張圖代表一年12個月,重覆著同樣的空間,卻包裹上不同鮮豔色彩。謝志康回憶起,畫中吧台是小時候因成績不好被爸爸訓斥的地方,吧台上頭的書籍,則象徵爸爸與學業。右下角不同顏色的色鉛筆隱喻著想畫畫的他。他試著透過繽紛的色彩將回憶包裹起來,以保鮮膜拓印降低深色吧台在畫中的存在度,卻沒想到在完成後代表著童年陰影的吧台卻仍突出,彷彿回憶永遠是他的一部分。 從學生時期到進社會工作,隨著心境的轉變,謝志康表示,未來將會繼續以「家」為主題,「前期作品較注重感性,現在的我會先揉合理性去構圖後才創作。」金車文藝中心策展企劃李思廷說:「謝志康的觀察敏銳、心思細膩,透過不同階段的融合與轉換,期待看到他以後的作品。」謝志康更提到未來將嘗試申請駐村計畫,體驗不同形式的「家」。
電動自行車亂象多 拉曼學生安全存疑慮
國際
第1781期
電動自行車亂象多 拉曼學生安全存疑慮
2023-09-28
【記者吳玟錡綜合報導】拉曼大學(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 UTAR)學生於23日騎乘機車時,因電動自行車騎士不遵守交通規則急停,閃避不及而跌倒受傷。拉曼大學學生Jay(化名)事後在Facebook發文控訴電動自行車騎士魯莽,引發多位學生抗議電動自行車上路的安全疑慮。「電動自行車騎士突然減速,我為了閃他緊急剎車,導致機車損壞,還跌倒造成膝蓋皮外傷。」Jay描述事發時的驚險過程。雖然學校附近有為電動自行車設立專門行駛道路,事發時的電動自行車騎士卻出現在汽機車的交通幹道上,增加出事風險。 拉曼大學學生期待電動自行車的道路規劃能更完善,避免電動自行車和汽機車爭道的危險。 圖/黑筆(化名)提供拉曼大學學生黑筆(化名)指出,拉曼大學所處的金寶(Kampar)有許多小路,除了學校附近少數範圍,大部分的路段都沒有設規劃區供電動自行車騎乘。「電動自行車其實是非法上路的,但是沒辦法,因為學生不是很有條件能買一輛車或者機車。」他無奈道出學生的難處。他補充,即便設有規劃區,規劃區的藍漆已褪色,也造成電動自行車騎士無法清楚辨識。 拉曼大學附近的少數範圍設有規劃區供電動自行車騎乘,但規劃區部分藍漆已褪色。  圖/黑筆(化名)提供除了道路規劃不佳,黑筆認為部分電動自行車騎士不負責任的駕駛行為也為道路使用者帶來危險。據Jay和黑筆的觀察,電動自行車騎士騎行時不開燈、隨意轉彎、不戴頭盔等,危害自己以及他人的安全。黑筆嚴肅指出:「他們(電動自行車騎士)當自己是「路霸」,想轉就轉,其他駕駛來不及刹車就會導致悲劇。」2022年,台灣立法院因電動自行車事故增加而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訂定電動自行車的上路規範。公民幫推理事長鍾慧諭提到,若要避免類似事件發生,必須從小宣導交通安全。他舉例說:「歐洲、日本,特別是北歐國家,從小學就納入自行車騎乘教育,教導安全騎車,台灣也應效仿。」部分拉曼大學附近的道路使用者,都反映曾遇過不遵守交通規則的騎士。黑筆認為此次發生的事故,必須引起校方重視,並期望校方不但要做好校內工作,也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交通安全問題。 拉曼大學學生發生交通事故,黑筆期望校方能重視學生的交通安全問題。  圖/黑筆(化名)提供
台灣賀歲歌曲斷代史:一代文化記憶如何復興?
專題
第1777期
台灣賀歲歌曲斷代史:一代文化記憶如何復興?
2023-03-16
【專題記者吳冠緯、戴婧雯、彭嘉輝、李念庭、廖嘉嘉綜合報導】「不再放鞭炮、少了拜訪與儀式,一年又一年,零零總總的變化導致越來越沒有年味。」生長於七〇年代台北的林恩綺回憶當時情景。過年親朋好友齊聚一堂的年夜飯,具有祝福寓意的紅包,刮刮樂與各式博弈,種種的過年習俗似乎逐漸在近年淪為可有可無的儀式。同樣地,賀歲歌曲也是如此。過年作為台灣重要的傳統文化,與其搭配的賀歲歌曲正在逐漸式微。從KKBOX榜單可以看到,過年期間「華語新歌週榜前50名」(2023/1/20~2023/1/26)賀歲相關的歌曲雖有五首入榜,名次卻幾乎在榜單邊緣徘徊。象徵整體聽歌市場的「華語單曲週榜前50名」,則是完全沒有與新年相關的歌,似乎顯示賀歲歌曲逐漸消失在大眾的生活中。<b>歷經興盛到衰退 停滯在經典的賀歲歌即使在非過年的期間<b>,玻璃櫥窗外仍然張貼著醒目的賀歲專輯海報與新年擺飾,店裡櫃檯旁也掛著喜氣的紅色鞭炮,這裡是「沒有新歌的唱片行」(註)。老闆小風(本名:詹宏翔)拿出一箱賀歲專輯,是店裡販售的商品,也是小風多年來的收藏。「我曾經做過一件很瘋狂的事:睡覺前要聽賀年歌,因為賀年歌給我一種世界和平的感覺,讓我能帶著好心情入睡。」小風說道。身為六年級生的他,這些賀歲專輯代表著滿滿的回憶。然而,小風記憶裡的這個重要場景,現在卻越來越少見了。 賀歲專輯在現在的台灣已經不存在,然而沒有新歌的唱片行老闆小風(本名詹宏翔)在店裡販售許多二手賀歲專輯,這些專輯佔了他成長記憶中的一大部分。 圖/吳冠緯攝註:「沒有新歌的唱片行」是一家以銷售經典唱片專輯為主的唱片行,由老闆小風從2014年開始經營。實際上,賀歲專輯在八、九〇年代曾紅極一時,從小風拿出來的專輯可以看到,過去許多當紅的歌手,如鄧麗君、費玉清、劉文正等人都曾出過賀歲專輯。當時,由於唱片並非高單價商品,購買唱片的人數多,進而使得專輯市場龐大。唱片公司因而讓歌手嘗試各式風格,而賀歲歌正是其中之一。當時台灣有多位歌手看準賀歲歌曲市場,每逢過年推出賀歲專輯,歌曲也成功獲得大眾喜愛,其中以龍飄飄最受關注。龍飄飄從1986年起就推出二十餘張賀歲專輯,極具特色的「龍式唱腔」讓龍飄飄的賀歲專輯在台灣、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大受歡迎。除此之外,由「偶像始祖」劉文正一手打造,紅透八〇年代的「飛鷹三姝」(方文琳、裘海正、伊能靜)與巫啟賢,也曾於1987年發行專輯《飛鷹展翅迎新年》。其中,巫啟賢個人發行的賀歲專輯《巫啟賢賀豐年》,甚至在2019年還推出復刻版專輯。「每到過年,爸爸的車上就會播起賀歲歌。」張淳皓說。23歲,就讀歷史學系的他生長於台南。直到現在,龍飄飄與閃亮三姊妹的賀歲歌曲仍是他對過年印象的一部份。不過,多數他提到的賀歲歌曲都已是九〇年代的作品。「我記憶中最新的賀歲歌應該是劉德華的〈恭喜發財〉。」他說道。值得一提的是,八年級生的張淳皓與六年級生的小風,記憶中最新的賀歲歌曲,竟然不約而同的都是劉德華的〈恭喜發財〉。然而,他們口中的「最新」也已經是18年前的歌曲。對於近年少量發行的賀歲歌曲,他們多半沒有耳聞。<b>時代與市場的雙重夾擊 賀歲歌曲難逃沒落困境「我也思考過這點,從小到大的過年歌曲似乎都沒有真的更新過,有些音樂廠牌會搭配年度主題來製作賀歲歌曲,但那些歌也僅僅主打當年。」音樂製作人桂格(化名)坦言,現今針對節慶著手推出相應賀歲歌曲仍是少數。台灣的音樂產業考量大眾喜好、製作成本、歌手定位等因素後,並未對賀歲歌曲有太多的投入,除非團隊獲得廠商贊助,帶來額外商業價值,才可能推動製作團隊製作賀歲歌曲。如2021年茄子蛋的〈新年恭喜薯來堡〉,就是與麥當勞合作,將舊有的〈恭喜恭喜〉加上動感舞曲,藉由新曲風與企業知名度,在當年被頻繁播放。雖然賀歲歌在傳統唱片市場中逐漸萎縮,但台灣仍然有歌手以發行數位單曲的形式,將賀歲歌持續傳唱下去。以今年為例,蕭煌奇集合黃昺翔、李吳兄弟等多位年輕音樂人共同創作,推出新曲〈新年快樂好厲high〉,希望創造一首現代人有共鳴的農曆新年歌曲。韋禮安也在大年初四時,結合網路流行迷因「出事了阿北」,與八三夭劉逼一同推出賀歲歌〈初四阿北〉,將傳統過年習俗結合現代流行文化,為台灣賀歲歌曲帶來新的發展方向。但不管是知名歌手持續推出新賀歲歌曲,還是舊曲重新翻唱,兩者仍難以取代過去耳熟能詳的傳統旋律,賀歲歌曲在現今也漸漸失去關注度。32歲,有感於於賀歲歌消逝的劉耀之表示,現今音樂市場分眾的情況下,一首賀歲歌觸及的聽眾更有限,因此新作品也更難被廣泛傳唱。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助理教授黃俊銘進一步解釋此狀況:「當每個人在社交平台的同溫層裡,逐漸確立各自的喜好品味,群體之間大家共有的東西就會減少。」除了大環境的改變,現今創作人、版權公司與公播單位之間的版權拉扯,也可能導致賀歲歌曲不被播放。小風說明,由於版權公司擁有眾多詞曲版權,會要求電台等媒體進行簽約,若媒體不簽約就播放版權歌曲,會面臨被提告或罰款的風險。然而媒體往往無法負擔多家版權公司的開價,因此最快的解決方式就是「不播放這些歌曲」,包括不播放過年必唱的〈恭喜發財〉、〈春風吻上我的臉〉等經典作品。小風無奈表示:「這些歌被迫在某些媒體上消失,或許也是新年年味越來越淡薄的原因之一吧。」小風指出,大眾對於過年的意識逐漸減弱,加上集體潛意識中對於傳統的排斥,或許是台灣賀歲歌曲無法蓬勃的重大原因。「重點就是大家潛意識裡覺得賀歲歌曲是一件土氣的事,或者是過時的事。 」小風皺著眉頭提到,大眾對新年文化的消極態度,影響年輕音樂創作者不想寫這類型的歌曲、年輕的民眾也不想聽這些歌,象徵為「過氣歌曲」的賀歲歌便自然而然逐漸被社會淡忘。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呂心純表示:「歌曲要有時代精神才能流傳得久,年輕人應該要思考你們想要怎麼樣的新時代。」該如何創造新時代的新年,也是年輕一代值得思考的問題。 龍飄飄過去被稱作一代賀歲歌后,不過現在已引退歌壇。小風提到,倘若唱片公司要出賀歲相關音樂作品,也可能以重新編輯舊有的音樂方式發行,然而這樣的作品就很難吸引年輕一代的目光。 圖/吳冠緯攝<b>從大馬探照賀歲文化 重塑台灣新世代年味相較於台灣賀歲歌曲市場的冷清,位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在華人僅有20%的情況下,被《轉角國際》稱為「地表最多新年歌的國家」。小風和我們分享,馬來西亞的粉絲在九月、十月就開始期待接下來的賀歲專輯,「他們會留言問,『沒有新的新年歌咩?』,你就知道他們在等了。」台灣少見的全民聽賀歲歌曲熱潮,每年都會在馬來西亞出現。兩國的賀歲歌曲市場同樣是從耳熟能詳的〈春風吻上我的臉〉、〈大地回春〉起步,但自從馬來西亞在歌曲製作上開始大量使用本土元素,就與台灣踏上不一樣的發展道路。2008年開始,大馬衛星電視寰宇電視(Astro, Asian Satellite Televisin and Radio)帶動旗下的節目主持人、新聞主播和藝人,以賀歲歌手的身份製作賀歲專輯,掀起馬來西亞電視台自製賀歲歌曲的風潮。本土團隊創作的賀歲歌曲打破傳統賀歲專輯「大鑼大鼓」的風格,以輕鬆的流行音樂元素結合熟悉的在地文化,成功打入年輕人市場,具有極高的傳唱度。近年來,馬來西亞YouTuber團隊也開始策劃、製作和拍攝個人風格強烈的賀歲歌曲,為這類歌曲市場增加多元性。 對比台灣的賀歲歌曲與專輯的發行在市場上已寥寥無幾,馬來西亞至今每年仍推出許多賀歲音樂作品。圖中的《棒棒一直棒》即為今年馬來西亞發行的賀歲專輯,該專輯的演唱者謝采妘為前往馬來西亞發展的台灣歌手。 圖/吳冠緯攝至於馬來西亞賀歲歌曲文化得以發展蓬勃,其背後是來自媒體和商業的大力推動。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洪儀真分析馬來西亞,他表示具有主宰地位的媒體在掌握好資源與策略的情況下自產自銷,讓賀歲歌能成功帶動全民關注,將賀歲歌曲文化深植於人們心中。相對而言,台灣在缺乏單一媒體管道的情況下,賀歲歌曲的推行並不容易,誰能作為推手也仍然未知。除此以外,馬來西亞日用品和餐飲品牌還會在過年期間抓住商機,大力投資賀歲歌曲製作,讓賀歲歌曲市場得以持續活躍。「市場很敏感,有商機就會有人做。」黃俊銘認為,目前台灣的農曆新年已經失去商業動力,當身為創作核心的年輕族群對賀年文化不再重視,掌握創作工具的他們自然不會再持續創作。但黃俊銘也強調,賀歲歌曲並非鐵板一塊,若創作者在未來能夠以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去做,就可以為賀歲歌曲塑造新的可能性。呂心純也點出,若是台灣創作者可借鑑馬來西亞市場讓賀歲歌曲流行化,透過大量製造情境和話題,市場就有機會可再現新的賀歲代表作品。回歸到台灣市場,小風直言:「〈恭喜恭喜〉那是抗戰時候的歌曲,難道100年後我們還要再來唱這些歌嗎?」文化不應該只停滯在其巔峰時期,以年輕族群重新關注黑膠唱片為例,除了是追求懷舊的氛圍,更是因為市場隨著時代轉變,將黑膠包裝成一種新的紀念品,久而久之才形成流行。同樣的,這些賀歲歌曲也需要新一代的創作者回過頭重新塑造,讓文化有機會變成一個主流話題、甚至是一種潮流。如今賀歲歌曲的市場逐漸萎縮,新的賀歲新曲不被視作「潮流」,對於這個現象或許多數人無感,卻有一群人心中仍抱有期盼,盼望大街小巷傳唱賀歲歌的熱鬧景象可以重回年味漸淡的台灣。小風淡淡地表示:「消失會很可怕,等於一代人的文化記憶就不見了。」
大馬選舉在即 青年自組團隊助在台選民海外投票
國際
影音
第1771期
大馬選舉在即 青年自組團隊助在台選民海外投票
2022-11-17
【記者戴婧雯、林玟君、詹晶雅台北報導】馬來西亞(以下簡稱大馬)正在進行第15屆國會大選,雖然在海外的大馬選民無法回國,但仍可透過郵寄的方式在海外投票。在台的大馬青年組成「JOM UNDI GE-15」團隊,自發性統一回收在台選票,推出一系列懶人包、說明會等,並與馬來西亞旅台同學會合作,幫助海外選民落實投票權利。民眾要先到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SPR)網站上登記,登記後選民們會陸續收到SPR寄來的選票。填好投票資料並密封後,選民可以自行快遞寄回大馬,或是交給團隊志工帶回國內,把選票送回各個行政區完成投票。「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去為自己發聲,如果你要做到為大家發聲的話,你就要做那其中的媒介,就是做這個郵寄選票的行動。」JOM UNDI GE-15團隊志工黃啟維說道。SPR在7號寄出選票,志工從11號開始回收,但截至收票日的第三天,全台卻只收到16張票,在其他國家也遇到相同問題。團隊了解後發現,有大量選票還滯留在大馬國內,導致目前約有97%的在台選民尚未收到選票,恐怕無法在選舉投票日19號前,將選票送回大馬。JOM UNDI GE-15召集人馮家樂說:「選委會把全部選票寄出後,到現在已經7天的時間,而在提出這些問題時,SPR一直都沒有做回應,所以我們覺得需要更大的力量,更大的一些施壓。」於是,JOM UNDI GE-15向SPR提出請願書,希望當局能夠重視並馬上解決問題。對照目前世界主流的海外投票方式,是由國家的選務組織,在全球各地設置「定點投票站」,投票和開票都可以在當地完成。相較於郵寄選票,投票流程更加簡單、便利,也可以降低選票運送過程中丟失,或是經有心人士塗改的風險。大馬海外選民陳佳瑜表示,「人肉送票可能存在一些風險,對於投票的人來說會覺得沒有安全感,但是如果在大使館進行投票的話,會覺得比較受到保障。」學生們自發組成JOM UNDI GE-15團隊,帶動海外選民更積極參與選舉活動。旅居海外,也有投票的權力,希望政府單位能更重視選民權益,給予協助,讓未來的海外投票更加順利。
領群眾跨越台馬種族隔閡 馬來西亞文化日重建大馬印象
生活
第1771期
領群眾跨越台馬種族隔閡 馬來西亞文化日重建大馬印象
2022-11-16
【記者邱楷淇綜合報導】馬來西亞舞者們身穿繡有織金花卉圖樣的娘惹衫,隨羊皮鼓聲擺動身體。馬來西亞商業及工業協會為宣揚馬來西亞文化,於13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首辦「2022馬來西亞文化日」,邀請在台馬來西亞餐廳和大馬文教人士一同響應市集,各類演出也展現馬來西亞文化多元面貌。 馬來西亞商業及工業協會於13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首辦馬來西亞文化日,當日市集掛滿了隨風飄揚的馬來西亞國旗。 圖/邱楷淇攝主辦方邀請眾多藝文團體,包括表演二十四節令鼓的馬來西亞藝文團體「众擊坊」、以罕見廣東獅演出著名的「飛鷹醒獅團」,而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南方節奏手鼓團」,其馬來手鼓演出令觀眾讚嘆不已。手鼓是最能代表馬來西亞的樂器,在當地時常為民間慶典揭開序幕。身為馬來西亞文化日策展人,同時也是南方節奏手鼓團團長的吳振南表示,希望具穿透力的手鼓之音,能跨越台馬之間的種族、語言隔閡,讓馬來西亞的文化特色深植台灣人心。 南方節奏手鼓團為觀眾帶來歡快的手鼓表演,團長兼馬來西亞文化日策展人吳振南也一展好歌喉。 圖/邱楷淇攝「我們馬來西亞的文化很多元,那你認同的到底是什麼文化?」吳振南向台下觀眾發問。馬來西亞因其地理、歷史,文化可以看見馬來、中華、伊斯蘭等元素,因此吳振南將馬來西亞文化總結為「努桑塔拉文化」(Nusantara)(註),這也是他的策展方向。他期盼透過馬來西亞文化日,在台灣人心中建立一個更完整的馬來西亞文化印象。註:努桑塔拉(Nusantara)這個詞是源自古爪哇語「nusa」(島嶼)+「antara」(以外)的組合詞,可以粗略地翻譯為「外島」,而吳振南在此將其譯為「群島」。「我在台灣的同學還會問我是不是住在樹上,他們也搞不懂馬來人和馬來西亞人的差異。」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的李浩然無奈表示,雖然同學與他相處融洽,但他們對於馬來西亞仍有許多錯誤印象。不過他也表示,此活動讓台灣人充分了解馬來西亞文化,消除刻板印象。馬來西亞名產燒包攤老闆徐宗清看見不少台灣人踴躍和馬來西亞店家交流後開心表示,感覺大家都是一家人,「在馬來西亞文化日看見此景,就像回家一樣開心。」 燒包專賣店的老闆徐宗清來自馬來西亞,他賣的馬來西亞名產燒包在現場掀起一陣炫風。 圖/邱楷淇攝移民從原生地遷徙到居住地,促使文化融合,馬來西亞文化日總監陳心怡強調:「移民如何詮釋母國文化,文化又如何跨越種族產生共鳴,就是個需要不斷精煉的過程。」陳欣怡也期望未來馬來西亞文化日繼續舉辦,讓遊子彼此聯繫情感,一解鄉愁,也讓台馬有更多機會可以交流。
思特雅大學服裝義賣會助弱勢 學生作品意義再昇華
國際
第1768期
思特雅大學服裝義賣會助弱勢 學生作品意義再昇華
2022-10-20
【記者黃𦲽湄綜合報導】平時空蕩蕩的大廳裡,服裝各異、穿著色彩鮮豔的人形模特兒整齊排列。為了讓學生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見,並回饋幫助弱勢群體,馬來西亞思特雅大學(UCSI University)舉辦屠妖節慈善服裝拍賣會(Deepavali Charity Auction),分別於6至13日以及14至20日在校內舉行。拍賣會上展出20套來自藝術與設計學院(De Institute of Creative Arts and Design)畢業生設計的服裝,以最低100元馬幣起跳(約新台幣680元),在網路上進行投標。 主辦方分別在兩場拍賣會中各展示10套畢業生的服裝作品,讓民眾可以前往參觀。 圖/林文良提供拍賣會現場所展出的服裝,是畢業生所留下來的作品。馬來西亞思特雅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專業技術助理教授林文良表示,與其將這些好作品閒置,不如讓這些服裝作品發揮它們的最大價值,並將拍賣的收益捐給孤兒院、老人院等有需要幫助的人。他也分享,希望透過拍賣會吸引更多人從細小的事情開始做慈善。民眾潘宗政也提到,雖然現場展示的是學生作品,但布料選用一點也不劣質,沒有任何褪色的痕跡,服裝設計也非常特別。2021年底,為了鼓勵教職員更積極舉辦活動,思特雅大學創立UCSI關愛委員會(UCSI Care),希望盡到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近幾個月,該委員會也曾舉辦不少慈善活動,如馬來西亞疫情嚴峻時籌備的「食物銀行(Food Bank)」,提供物資給有經濟困難的人民。思特雅大學青獅會主席劉淑庭感嘆地說:「在疫情很嚴重的時候,有很多行業關門或者是失業,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幫助這些有需要的人,去度過一個小難關也好。」註​​: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是指企業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並對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有所貢獻。 在UCSI關愛委員會還未成立前,學校教職員曾經前往孤兒院與老人院派送聖誕禮物。 圖/林文良提供林文良樂觀地表示,雖然目前僅有三至四人投標拍賣會所展出的服裝,收益並不多,但依舊可以為他人帶來幫助。然而,潘宗政也強調,學校對於學生作品展示的空間應該更加重視,「這場拍賣會的場地佈置並不突出,經過的人大多只瞄一眼就走,不會特別留意。」他還建議,學校應該多推廣這場服裝拍賣會,並提供更寬闊顯眼的場地,才能吸引更多人前來觀看。對於這次的慈善服裝拍賣會,林文良提到,其實他沒有對這次的拍賣數量抱有太大的期望,「只是希望一年裡,我們可以定期舉辦這樣小型的慈善活動,鼓勵別人在節日期間也可以做一些善事幫助有需要的人。」他也透露,未來希望和馬來西亞的百貨公司合作,提高大眾關注度,讓更多人可以看到大學生的作品,也鼓勵他人籌辦或參與慈善活動。
控元首違憲干政遭調查 馬大新青年撤文致歉
國際
第1736期
控元首違憲干政遭調查 馬大新青年撤文致歉
2020-11-19
【記者駱芷萱綜合報導】10月30日,馬來亞大學(University of Malaya, UM;後簡稱馬大)學運組織「馬大新青年(University of Malaya Association of New Youth, UMANY)」在臉書發表標題為「國家元首不該干預國家事務」的貼文。該貼文被指對國家元首無禮,馬大新青年因此受到各界撻伐,並遭到80多人報案。馬大新青年六名中央委員因此在9日遭警方傳喚,他們在警局前高舉「言論自由」、「別噤聲我們」和「與UMANY同陣線」的牌子,堅決捍衛言論自由。 六名中央委員在9日遭警方傳召錄口供協助調查,他們在雪蘭莪州加影市警局前高舉「言論自由」、「別噤聲我們」和「與UMANY同陣線」的牌子。 圖/光華日報提供馬大新青年寫到,馬來西亞立國以來即奉行「聯邦議會民主制」與「君主立憲制」。依據《聯邦憲法》第40條1A款,國家元首必須依照內閣的建議行事。他們批評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蘇丹阿布杜拉沙(Sultan Abdullah Sultan Ahmad Shah)不接納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於10月23日提出、實施緊急狀態的建議,並出聲勸誡國會議員通過「2021年財政預算案」,認為這是干預政治的違憲行為。馬大新青年主席葉紋清說明,許多學者針對元首諭令議員支持預算案一事進行討論,「我們也想通過發貼文理性地提出我們的看法而已。」不料卻受到網民的攻擊與抹黑,以及馬來族群為多數的保皇派反彈。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University Putra Malaysia, UPM)大眾傳播系學生張家耀則表示,貼文的內容把元首的勸誡寫成直接干政,「這點就讓他們成了馬來群體討伐的對象。」葉紋清與副主席陳立妍被指違反《1948年煽動法令》(註1)和《通訊與多媒體法令》(註2),於5日配合警方調查。隨後警方派遣便衣警察到葉紋清住家欲進行強制搜查,聞訊而來的馬大新青年前任主席黃彥鉻為了保障組織權益而用手機錄下執法過程,卻遭警方以抵觸《刑事法典》第188條文,違抗公務員命令控告,馬大也發貼文表示會對馬大新青年展開調查。 馬大新青年主席葉紋清和副主席陳立妍前往警局,為「最高元首不該干預國家事務」文告一事協助調查。 圖/馬大新青年提供註1:《煽動法令》規定任何人只要企圖、嘗試準備、與他人串謀任何有「煽動傾向」的行為,包括言語、出版、販售、提供銷售服務、發行、再製任何涉及煽動的出版品,或引進任何煽動出版品,都可構成煽動罪名。註2:《通訊與多媒體法令》規定任何人發表威脅、下流、虛假、恐嚇或冒犯言論,意圖滋擾、欺凌、威脅或騷擾他人,都可成罪。馬大新青年在遭到一連串的控訴後,於12日在臉書(Facebook)上公開對國家元首及社會道歉,並撤回10月30日的貼文。該道歉文中提到,組織會尊重國家元首在憲法裡的角色,對於憲法的理解不周他們深感歉意。關於道歉一事,馬來西亞拉曼大學(University Tunku Abdul Rahman, UTAR)畢業生黃振匡感到絕望,他說:「道歉貼文的留言中不乏馬來保皇派要求警察徹查他們,力求趕盡殺絕的聲音。」馬大新青年前任主席廖洋葓也說明,警方以容易入罪的《煽動法令》展開調查,成員就有可能面臨沉重的法律制裁,他推測馬大新青年選擇道歉的決定背後有其苦衷。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班的馬來西亞籍學生馮垂華也認為,馬大新青年的道歉是「國家機器」逼迫之下的結果。他認為馬大新青年的貼文中,言辭確實有些嚴厲,因此建議道:「當我們在一個矛盾激烈或可能隨時會發生衝突的社會發表言論時,有時候必須考慮到我們的言論要怎麼樣包裝,讓其他族群更容易接受。」 馬大新青年呼籲公民社會支持捍衛學術言論自由,還校園一個可以發表學術討論的空間。 圖/今日自由馬來西亞提供馬大新青年道歉後也在臉書上發文,希望馬大校方、警方及政府可以停止對成員的調查,並呼籲社會聲援,以反對《煽動法令》、抗議警方濫權及捍衛言論自由為主張,塑造一個自由發言的學術環境。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的馬來西亞籍碩士生雷智宇(Zikri Rahman)提出,「重點不是在於如何改變發表言論的方式,而是學生繼續勇於表達意見,以爭取自由言論的空間。」
【專欄】大馬僑生數量逐年下降 政府拋政策吸海外學子
校園
第1716期
【專欄】大馬僑生數量逐年下降 政府拋政策吸海外學子
2019-12-04
【記者朱姰霖綜合報導】自民國105年起,政府開始實行新南向政策,促進台灣與東南亞國家在經濟、貿易、教育及人才等方面的雙向交流,不少當地學生選擇到台就讀大學。據教育部最新僑生及港澳生人數概況統計,107學年度東南亞僑生總數共1萬2083人,創下新高,然而僑生總人數最高的馬來西亞籍學生,新生人數卻一年比一年減少,該學年度更達歷年新低,僅有1925人。「你寧願去台灣也不考慮中國嗎?」馬來西亞華人紀日婷的母親,在他選擇大學時這樣詢問。目前在中國傳媒大學,修讀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紀日婷,回憶選校過程,他表示,父母要求他以大學文憑的價值與未來就業前景作為考量標準,「他們認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高達全球前三,我到當地升學,可以增加競爭力。」紀日婷最終考量系所出路,選擇至中國就讀。他分析,大馬民眾對中國電視節目的關注度較高,且台灣電視節目與中國製作相比,後者資源較為充足。紀日婷也補充,中國提供豐富的獎學金給大馬學子,也成為部分學生就讀原因之一。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學生、大馬僑生劉嘉煇持不同看法,他表示,台灣的學術、言論自由較具吸引力,且台灣培養學生批判思維的方式,教會他以多元角度梳理事件脈絡,了解事件發生對不同層面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學生、大馬僑生廖明威也認同,他提到,在台灣發表論文無須經過言論審查,若想研究中國近代史,限制會較中國少。不過廖明威也指出,因中國各大學積極搶學生,也間接影響台灣大學招收大馬僑生新生入學。 兩位台灣同學與馬來西亞僑生(中)相約在圖書館,提前做好準備,討論之後期末報告內容,在國立政治大學這樣的互動並不少見。 圖/朱姰霖攝針對大馬僑生人數減少,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說明,107年大馬在學僑生人數較106年小幅減少,主要是受各國地區普遍少子化影響,此外各國大學積極招募國際學生也是原因之一,政大副校長王文杰指出,政大大馬僑生新生入學人數近年確實在減少,除了因中國提供優惠的獎學金吸引大馬學生以外,部分大馬學生也會選擇到澳洲、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留學,台灣不再是他們升學的選擇之一。為了吸引更多大馬學子,教育部提供獎學金、強化對境外生的照顧、補助大專校院辦理相關輔導活動,並赴海外舉辦台灣高等教育展,宣傳留學台灣的優勢。政大教務處綜合業務組、負責招收國際學生的一級行政專員王舒嫺表示,自101學年度起,政大辦理僑生學士班單獨招生,每年會規劃到馬來西亞八到十所中學(高中)與校長、老師及學生交流。而為避免大馬僑生人數下滑,教務處也建議校方未來提供境外生全額獎學金或減免學雜費,並期望政大大馬僑生回母國時,能分享其在學校就讀經驗,為學弟妹解惑,進而提升其就讀意願。
益智遊戲結合大馬種族議題 僑生探討差別待遇
藝文
第1710期
益智遊戲結合大馬種族議題 僑生探討差別待遇
2019-10-23
【記者吳曼嘉台北報導】觀展民眾拿起壓克力球左右搖晃,試圖讓不同顏色的小球藉由通道混合。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學生許婉婷,透過益智遊戲的方式,刺激觀展者思考馬來西亞的種族困境。此作品〈Malaysian Malaysia:The Race Problem〉,15日起在台藝大教學研究大樓地下一樓展出,是台藝大視傳系106級日間部班展《慣性蒸發》的其中一件展品。 除了益智遊戲,桌上還擺放自製的馬來西亞國花朱槿,而一旁的手機螢幕正在播放馬來人尊嚴大會的新聞畫面。 圖/吳曼嘉攝談及《慣性蒸發》的命名由來,總召集人陳聖皓解釋,設計系學生爲了尋找靈感,必須拋開本有的意識,將身心靈掏空,這段過程如同「蒸發」,至於日復一日不斷汲取創意的過程,則會形成「慣性」。而身為馬來西亞華人的許婉婷,在構思作品時,最常浮現的靈感就是對國家的身份認同。華人、印度人和馬來人是馬來西亞的三大族群,許婉婷提到,《馬來西亞憲法第153條》規定,馬來人在教育、購屋等事項上擁有特殊權利,他說:「而這項法律讓馬來西亞的族群分化越來越嚴重。」本來出於美意的法律,希望保障經濟較弱勢的馬來人,卻讓印度人和華人間接成為次等公民。他舉例,很多大學會實行固打制(註1),提供馬來人較多入學名額,導致華人即使成績好,也因名額少而無法與馬來人競爭,不能在國內就讀一流大學,因此人才紛紛外流。註1:固打是英文quota的直譯。固打制對馬來人與土著以外的族群(如華人與印度人)形成差別待遇,這項制度涵蓋的範圍包含大學學位、獎學金、土著房屋、公共工程等。許婉婷發現周圍的家人朋友,對於馬來人享有較多權利,多半認為理所當然,選擇安於現狀,有些人甚至覺得自己並非馬來人,卻可以居住在馬來西亞是一件值得感激的事。於是,他將三顆透明的壓克力球以管子相連,而壓克力球裡裝著三種代表三大族群皮膚顏色的小球。遊戲目的為混合三種顏色的球,象徵馬來西亞要團結一體。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學生許婉婷與其作品〈Malaysian Malaysia:The Race Problem〉合影。 圖/吳曼嘉攝然而,代表馬來人的金色球體積較大,導致它們無法通過通道,這樣的阻礙設定,暗喻馬來人在條例的保護下,與其他族群之間有一道跨不過的鴻溝。台藝大戲劇學系學生張家嘉說:「(作品)不是以沉重的方式呈現,而是透過遊戲這種門檻比較低的形式,在玩遊戲後也可以知道馬來西亞的種族議題。」以前他不曉得馬來西亞有這條不公平的法律,在看過許婉婷的作品後,才了解馬來西亞族群間的矛盾。 裝有金色球的壓克力球上,還貼上《馬來西亞憲法第153條》的條文內容。 圖/吳曼嘉攝除了立體遊戲外,許婉婷也以平面插畫創作,他認為三大族群的日常生活雖平凡,卻是馬來西亞最迷人的地方。他將插圖分為三個部分,左上是馬來人見面問候的情境,他們以雙手輕握對方的手,接著再把雙手放在頭上及胸前,並說出:「Assalamualaikum(願主與你同在)」(註2),左下戴眼鏡的華人男子則正在享用「叻沙」料理(註3),而右上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在拜神儀式後,會在眉毛間抹上一道白色的粉末。許婉婷說:「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說明,多元種族化是如何讓馬來西亞變成一個很有趣的社會。」註2:「Assalamualaikum」是阿拉伯問候語,代表「願主與你同在」。通常對方會以「Waalaikumsalam」回應,意思是「謝謝,願主也與你同在」。註3:叻沙的馬來語為Laksa,此料理的特色是以椰漿及咖哩作為湯底,並加入豆芽菜、蝦子、蛤蜊等配料。 平面插圖以許婉婷眼中的三大族群日常為主題,她認為這些平凡的事物卻是馬來西亞最具魅力的地方。 圖/吳曼嘉攝&nbsp;
大馬高教學貸政策惹議 大專生抗議新償還制度
國際
第1689期
大馬高教學貸政策惹議 大專生抗議新償還制度
2018-11-22
【記者劉苑杉綜合報導】馬來西亞財政部部長林冠英於2日宣布《2019年財政預算案》,他表示高等教育基金貸款(Perbadanan Tabung Pendidikan Tinggi Nasional, PTPTN)將制定全新的償還方式,月收入超過1000令吉(約新台幣7388元)者需逐步扣薪2%至15%。14日,一群大學生身穿畢業服、手持抗議標語走上街頭,控訴政府違背當初的競選諾言。但部分民眾認同借錢還錢的理念,對此持有不同看法。據《馬來郵報(Malay Mail)》報導,馬來西亞伊斯蘭學生組織聯盟(Gabungan Mahasiswa Islam Se-Malaysia, GAMIS)主席莫哈默・法依祖丁・莫哈默・扎伊(Muhammad Faizzuddin Mohd Zai)率領約20名的大學生代表,從馬來亞大學(University of Malaya, UM)步行九公里至國會大廈,打算呈交備忘錄給教育部長馬智禮・馬烈(Maszlee Malik)。然而,原本答應直接與大學生會面的教育部長最終並未出席,改由其代表接收備忘錄。 法依祖丁率領約20名的大學生代表,從馬大步行九公里至國會大廈,打算呈交備忘錄給教育部長馬智禮。 圖/法依祖丁提供希望聯盟政府(Pakatan Harapan, PH)3月8日在競選宣言中提到,月收入低於4000令吉(約新台幣2萬9552元)的大學生,可延遲償還PTPTN。然而PTPTN主席旺賽夫・旺簡(Wan Saiful Wan Jan)10日在公開活動中表示,PTPTN使政府負債高達400億令吉(約新台幣2955億2014萬8000元),因此無法兌現競選前的承諾,他也鄭重向民眾道歉。「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是1050令吉(約新台幣7757元),照理來說所有PTPTN的借貸者就業後,都會達到償還PTPTN的最低門檻,無論家庭、房租或交通費等其他財政負擔。」法依祖丁表示年輕人的確有責任償還PTPTN,但他也認同在生活費不斷增加的情況下,PTPTN的新償還政策對大學生而言是一種負擔,這也不符合年輕人的競爭力。對此,赤道學院(Equator College)學生楊婉欣表示對大馬政府違背競選宣言感到不滿,但他仍支持PTPTN的新償還政策。他補充,前朝政府並未妥善管理,導致PTPTN的償還狀況不佳。「如果債務人的收入比較少,又被強制扣除薪資來償還PTPTN,可能日子會過得艱難一些,但這是直接有效的方法。」楊婉欣坦言償還PTPTN會對未來的生活造成負擔,但他已做好準備,畢業後便會立即還款。「每月還150令吉(新台幣1108元)不會是個負擔,當局指定的每月償還限額算少了。」PTPTN借貸者、現任教師的陳巧慧於2016年畢業,他贊同直接從薪資扣除PTPTN貸款的政策。陳巧慧認為這可以有效抑制拖款行為,使貸款人規律地償還債務。他指出,政府在競選宣言上確實誇大其口,但也不能以薪資的多寡決定是否償還PTPTN貸款,人民仍需建立借錢還錢的意識。根據《星洲網(Sin Chew Daily)》15日的報導,PTPTN主席旺賽夫表示會檢討新政策,並在下個月重新公布PTPTN的償還方式,以不加重借貸者的經濟負擔為首要考量。他也補充,教育部已收下學生的備忘錄,進一步討論細節後將作出回應。 圖為PTPTN從3月至11月所發生的大事,PTPTN主席旺賽夫表示會檢討新政策,12月會重新公布PTPTN的償還方式。 圖/何庭賢製&nbsp;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