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高科大首辦原民音樂會 樂舞展演凝聚文化認同
生活
第1803期
高科大首辦原民音樂會 樂舞展演凝聚文化認同
2024-12-13
【記者周依恩高雄報導】嘹亮的吟唱聲穿透黑夜,伴隨著族人的歌聲與步伐,迴盪在每一位觀眾心中。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於6日舉辦「Mqwas唱出你的心——草地音樂會」,由高科大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以下稱原資中心)主辦,並由原住民傳承文化社(以下稱原傳社)廣邀南部地區大專院校原住民青年共襄盛舉。草地音樂會為原民月系列活動的壓軸,緊扣原民月「泰,想找回你的inlungan(註)」主題,希望透過樂舞文化交流,凝聚原住民青年的文化認同,也增進學生對族群文化的認識。 註:泰雅族語inlungan有「心」的意思,也可以代表一個人的個性特質、情緒、思維等心靈活動。 草地音樂會邀請南部各校原住民青年,一同穿上族服,輪流以舞蹈、古調吟唱、口簧琴、自創曲等不同形式,演繹泰雅族、卑南族等族群代代傳唱的部落歌謠,展現族群過去生活的歷史記憶。應邀參與並呈現卑南族傳統歌謠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SAPUY撒布依青年會長沙煥庭表示,傳統歌謠的展演不只是在舞台上,這些部落歌舞可能來自童謠,或出現在工作、聚會及婚禮等時刻,體現了部落生活樣貌,並把人帶進傳統生活之中。 原傳社在草地音樂會中帶來六首傳統歌謠演出,為此他們邀請傳源文化藝術團講師,指導泰雅族傳統樂舞的唱法與走位,藉由深入理解歌謠所傳達的文化意涵,舞出泰雅族部落長老會議、家庭婦女等生活意象。畢業於高科大會計資訊系,過去曾為原傳社幹部的黃家榮感動地分享,參與演出的團員中僅有兩位是泰雅族,多數人都是從頭學起。「文化的種子已經扎根在他們心中。」他說道。他認為,文化是一種知識,他樂見不同族群的學生突破身份限制、一同付出心力學習泰雅族傳統。原傳社公關游琇如回憶起學習歌謠的過程,他認為即使自己沒有原住民的身份背景,但大家齊聲開口合唱時,總會使他感到歸屬。「原住民的歌謠與舞蹈是很有感染力的。」他說道。身為漢族的他看見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因此樂於結交原住民族朋友並深入認識不同部落文化,「每一族的語言、服飾、傳統等,都是台灣重要本土文化,應該被保留下來。」他說道。 高科大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專任助理余柔昀解釋,inlungan有「心」的意思,而泰雅(atayal)具有「真正完整的人」之意。原民月推出系列課程活動,從建築工藝、紋面、飲食、文學等多樣的文化面向,希望建構學生的族群認同。「希望學生可以藉由做中學,慢慢找回原先破碎或需要被修補的心。」他說道。原傳社長Simoy Aniw感慨說道:「其實原住民中,有人不承認自己的血統,而有人想要找到自己的根,卻不知從何找起。」他指出,現在很多原住民並沒有在部落的生活經驗,因此對於自身的原住民身份感到迷茫。在都市長大的高科大文化創意產業系學生Ciwas Suyang認為,自己和部落長大的原民學生間總有些隔閡,「我不像他們,他們真的很『原』。」他說道。在原民月的課程中,他看見了原住民多元共融與正向的精神,激勵他踏上追尋自身文化根基的旅途。 除了幫助原住民學生追溯自身的傳統部落文化,原民月系列活動也希望促進非原住民對原住民族群的理解。Simoy Aniw指出,現今社會普遍還是存在許多對原住民的歧視及貶低,有時連原住民都會互相歧視。「不求大家馬上改變刻板印象,但求大家尊重我們。」他說道。游琇如也坦言,雖然政府有在推廣原住民傳統文化,真正投入並了解部落生活的非原住民仍不多。他期望未來每年都有公開舉辦的原住民樂舞展演,讓學生得以藉音樂與舞蹈交流,親身感受原住民文化的深刻精神,並理解儘管原住民是少數,卻真切地與大家共同在校園裡生活、交織出台灣豐富的文化內涵。
港生錄取科系有誤 高科大消極態度惹議
校園
第1762期
港生錄取科系有誤 高科大消極態度惹議
2021-12-29
【記者李昀璇綜合報導】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港生劉同學(化名)向在台香港學生互助協會(以下簡稱港生互助協會)求助,表示自己在開學之際才得知實際錄取科系非原科系。承辦職員後解釋,錄取結果有誤是因為系統出錯,並告知劉同學轉系程序不難。然而,劉同學近日申請轉系時,卻發現轉系難度並非該職員所述,而校方也以「公平」與「承辦職員已離職」為由,要求他以一般途徑進行轉系。劉同學原先錄取資訊工程系,然而,他在七月登入宿舍申請系統時,卻發現網上登記科系為電子工程系。劉同學主動詢問校方後,承辦職員才表示原錄取通知有誤,並告知劉同學僅需支付幾百元行政費用,便可順利就讀原錄取學系。劉同學聽信承辦職員當時的說詞,勉強在電子工程系就讀近一學期,但直至轉系申請期間,他才發現校方並無意願以專案處理。劉同學向資訊工程系辦公室說明自身情況後,系辦又以公平為由,表示他僅能與14名申請學生競爭四名錄取名額,但錄取率卻不到三成。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日前有港生表示,自己在二月收到錄取通知,但在七月時才得知實際錄取科系非原科系。 圖/張博涵提供與資訊工程系交涉失敗後,劉同學自11月19日起向高科大國際事務處反映數次,但校方遲遲未與他協調。直到港生互助協會介入處理,並聯絡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高科大校方才著手展開協調會議的程序。劉同學不僅不滿校方的消極態度,更氣憤指出,校方不斷以公平為由拒絕以專案處理他的情況,「可是你一開始就不是在跟我做公平的動作,那你還跟我談什麼公平?」對此,高科大秘書室主任秘書陳銘志坦言,誤發錄取通知確實是校方疏失在先,而承辦人員當時也未清楚說明轉系規定,導致學生產生誤解。因此,校方於24日召開記者會承諾將以專案處理,「學校決定在不影響本國生權益的前提下,會對這個學生做專案增額錄取。」陳銘志說道。但是,港生互助協會召集人張思萍與當事學生劉同學異口同聲指出,校方在記者會後與學生進行的協調會議中,完全未提及專案處置方式,「校方仍在按轉系失敗的方向想方案。」劉同學表示,截至29日,校方從未向他進一步說明專案處理方式。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劉同學表示,校方於24日召開記者會時雖承諾將專案處理,協助他進行轉系。然而,他於當日晚間寄信詢問國際事務處相關事項,卻僅在27日收到「目前正在確認及處理中」的回覆,至29日仍未收到其他回應。 圖/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劉同學(化名)提供即便高科大學生會並未參與此事,但該校學生會長蔡翔宇仍期望校方正視問題,並增強教職員培訓。而港生互助協會接獲劉同學的求助後,自19日起陸續於臉書發布貼文,同時向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與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反應,但是各單位都尚未介入處理。因此,張思萍表示,若未來校方仍沒有依照承諾協助學生轉系,協會必定會繼續跟進,不會輕易放棄。
儀器結合APP 子宮頸輕鬆測
新知
第1660期
儀器結合APP 子宮頸輕鬆測
2017-10-12
【記者徐安萱綜合報導】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心組長陳建志與學生團隊共同研發「子宮頸檢測器」,突破傳統抹片技術,替女性省去舟車勞頓的時間、人力成本,更不需要讓醫師刮取陰道。此發明在2017第13屆烏克蘭國際發明展,獲得一金獎和一特別獎。有鑒於不少女性因工作忙碌、害羞而忽略子宮頸健檢,「子宮頸檢測器」將醫療科技帶入生活,讓女性可在家自由安排時間進行檢測。子宮頸癌是因感染高風險型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導致,儀器結合手機應用程式(Application , APP),提供清楚操作指示、引導女性正確採樣,檢驗人類乳突病毒、上皮細胞等是否病變。檢驗報告再經由雲端連結,將檢測數據傳送給指定醫師,進行診斷和醫療建議。根據團隊實驗測試,「子宮頸檢測器」的檢測結果與在醫院檢查完全相同。只要將專利設計的刮取棒伸進陰道,輕輕劃一下就能輕鬆完成採樣。 歐美國家因健保給付較台灣高出許多,子宮頸健檢不如台灣方便,因此「子宮頸檢測器」深受評審好評。 圖/賴策方提供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婦科癌症學科主任張志隆接受《蘋果日報》採訪時表示,首次性行為後五年內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機率達六成,因性行為年齡層下降,子宮頸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 目前三成以上的重度子宮頸癌前病變,發生在25到29歲的女性。團隊成員、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學生賴策方表示,為了研發符合趨勢的作品,前期發想時調查過女性子宮頸檢查經驗,「不舒服」、「不方便」是大多數的回應。在台灣因為有健保給付,未滿30歲的女性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只需自付抹片費用約200至300元。陳建志補充道:「歐美國家因健保給付較台灣高出許多,導致女性常因檢查不舒服、費用高昂等原因延誤就醫。」 目前「子宮頸檢測器」的技術已經成熟,正在積極尋求投資計畫,以及醫院臨床實驗與背書。 圖/賴策方提供研發團隊期許未來針對高齡化、少子化,將醫療科技融入生活居家方向作發想,研發出更多對現今社會有助益的產品。陳建志指出,由於有過性行為的女性都需進行子宮頸檢驗,檢測器具有市場潛力;且該技術已成熟,正在積極尋求投資計畫。賴策方也說:「只要經由臨床實驗配合,得到醫院背書,並經由PDA醫療產品認證,就能使作品成功商品化。」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