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品媛台北報導】《KTV販毒疑雲》模擬法庭3日於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登場。該活動由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舉辦,以戲劇呈現法庭上律師、檢察官雙方辯證的真實樣貌。藉由導入陪審制度,邀請觀眾擔任陪審人員,實際模擬判決現場,讓民眾思索台灣未來施行陪審制度的可能。
《KTV販毒疑雲》改編自真實事件,內容描述三個大學生相約卡拉ok包廂慶生時,遭到警察臨檢,並被查獲現場桌上有散落的安非他命。其中一人更因身上攜帶大量現金,被檢方懷疑涉嫌販毒。演員、靜宜大學法律服務社成員、法律學系學生李佩予表示,KTV為一般人常去的娛樂場所,腳本中發生的情節很有可能發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讓參與的觀眾產生共鳴。
《KTV販毒風雲》呈現法律上正反雙方的辯證,讓參與的民眾能夠瞭解到法律第一現場的真實樣貌。圖/曾品媛攝
雖然此案件是冤案,但演員在表現時並不注重在幫被告「平反」,只是忠實呈現判決經過,讓觀眾藉由日常的生活經驗判斷被告究竟有沒有罪。觀眾、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學生蔡佩璇表示,國高中階段接觸到的法律教育,就只是告訴學生「不應該犯什麼法」,無法讓民眾知道條文如何跟日常生活連結,也無法深入了解司法制度的運作情形,是需要改善的地方。
觀眾在觀賞演出的過程中聽取證人的證詞,表演結束後經過分組討論決議判決結果。最後,現場的觀眾普遍因證據不足而認為被告無罪,真實情形卻是被告遭到另外兩位當事人相互包庇而陷害,與原先判決出現分歧。演員、靜宜大學法律學系學生王瑋鴻說:「台灣的法治教育明顯不足,一般民眾在審判過程中常常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被判有罪,我們想要藉由這齣戲劇讓觀眾了解法律第一現場運作的樣貌。」
總統蔡英文上任前的司法改革政策中,第一項即為建立屬於「人民的法院」。強調建立公民在法律現場中「由下而上」的對話制度,落實人民參與司法的理念。台灣目前雖然尚未導入陪審團制,但在司法院力推「人民觀審」的背景下,針對是否該施行陪審制度的討論也越來越多。活動主辦方、司改會執行秘書蕭逸民表示,台灣目前實行職業法官制度,而這些法官也是「人」,當一天要開十幾庭、一個月要審判上百件案子,自然會有先入為主的想法認為眼前的被告是有罪。蕭逸民說:「要改善現今的制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陪審團制度補足法官在判決時的誤判或是不足,才能體現人民監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