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638期
2016-11-24

中原大學輔仁大學反同志聲明、國立成功大學性別課程、國立台灣大學試卷用語爭議皆引發學生抨擊。顯示大學生對於校方言行,及教師性別平等教育內容有一定思辨能力。

然而大學以下學生通常需教師以各式教材教導,方能深入了解相關議題。但教師教學內容是否真實符合性別平等教育內涵?據「友善台灣聯盟」民國101年調查,近六成青年同志曾因性傾向遭人傷害,且被傷害經驗過半集中在國中階段。而有23%同志表示18歲前不曾接觸同志友善資源,顯示校園性別教育的不足。

《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13條明文規定,課程應涵蓋同志教育。然課本內容目前仍以「兩性」平等為大宗,忽略LGBTQ族群;更有高中教師自行編列「與『異性』交往的態度和認知」教材,由此可知部分教師性別意識的薄弱。

教師性別思維當從師資培育階段養成,然而教育學科中相關課程有限。主因為該類課程並非必修,且教師資格檢定考也未納入考科。「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更指出,102學年4000多名師資培育生中,不到三成修過性別課程。

在談落實性別教育前,政府應先厚植校園性別平等環境,其中以培養具有性別意識教師為要。教育部除需將多元性別納入教材、更改教師性別平等教育為必修,投注資源使其有管道學習如何談論性與性別觀念同樣重要。塑造友善環境並培育合適師資,才能減少校園霸凌甚至自殺案件。

去年中央政府將性別經費砍到剩總預算的0.12%,為近十年來第二低,此舉恐讓性別平等教育發展走回頭路。

標籤:教育 , 性別平等 , 教師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