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738期
2020-12-03

【記者駱芷萱綜合報導】「每一天,人數接近大學部全體學生的露宿者臨睡前,都擔憂著他們明晚將在何處入睡。」 來自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GWU)的亞尼克・歐米克丁(Yannik Omictin)意識到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以下簡稱特區)在政策上的缺陷不但導致露宿者無家可歸的惡性循環,更加劇了他們生活困境。他決定帶領學生組成行動小組,以實際行動協助露宿者,讓他們在寒冷的冬天感受一絲溫暖。

亞尼克・歐米克丁(Yannik Omictin)當選霧谷社區委員,計劃為社區做出一系列改善行動,為疫情後的修復盡一份力。 圖/亞尼克・歐米克丁提供


喬治・華盛頓大學南部校區有一塊合法的露宿者營地,提供無家可歸的游民一個可以紥營的地方。但當露宿者造成社區居民的困擾,或影響該區域安全與衛生,特區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將有權利驅趕露宿者。每一次驅趕露宿者後,皆會發生露宿者遺失生活用品、營地被破壞等等慘狀。歐米克丁於是在臉書號召學生組成行動小組,協助露宿者整理營區。

阿德維塔・阿倫(Advait Arun)為行動小組一員,他曾在小組行動前夕協助歐米克丁聯繫特區議員,敦促特區政府勿在疫情期間驅趕露宿者,避免增加病毒傳播風險。即便如此,特區衛生與公共服務部仍持續驅趕營區露宿者。阿倫表示,執行人員在該營區的鋸樹工程之後留下大量木屑和碎片,試圖以此阻止露宿者再次紮營。歐米克丁察覺學生的呼籲並未起實際作用,因此決定專注於露宿者物資方面的協助。他敘述道:「我們在行動當天攜帶手套、口罩、咖啡、鏟子等用品,協助露宿者渡過這難熬的一天。」

歐米克丁描述,清理行動結束後,留下的碎屑厚度至少有60公分,行動小組耗費約五個小時才將營區清理乾淨,「露宿者們都很不安,他們爲了搶救自己在清理過程中被弄亂的生活用品而待到最後一刻。」另一名成員迪倫・巴塞斯庫(Dylan Basescu)表示,現場多數露宿者都相當感激他們的舉動。行動過程中,歐米克丁的團隊發現有些露宿者因患有精神疾病而情緒不穩,因此請來身心健康工作者給予協助並確保學生們的安全。

霧谷區長穆麗爾・鮑澤(Muriel Bowser)去年在社區委員會會議中說明,露宿者應該遷移至政府提供的公共收容所。歐米克丁則指出露宿者之所以沒有搬到收容所是因為他們在收容所受到不良的對待,再加上收容所惡劣的環境,降低了他們搬遷的意願。歐米克丁批評,目前的收容所設備仍有缺陷,「收容所應該提供更完善的衛生設施,包括維護良好的公廁與淋浴間。」

歐米克丁在《喬治・華盛頓社區新聞(GW Hatchet)》報導中表指出,驅趕露宿者的行為是非人性、暴力,且無效的,並呼籲霧谷的居民齊心協力幫助無家可歸的露宿者。美國無家可歸機構間理事會(United States Interagency Council on Homelessness, USICH)2019年的統計顯示,特區露宿者人數占美國城市中最高,每10萬人中約有1000人無家可歸。

歐米克丁10月底當選霧谷區及特區西區社區咨詢專員。身兼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生會副會長的他,在社區委員會會議中提出將透過支持建立社會住宅和擴大社區參與解決露宿者屢遭驅離營地的問題。歐米克丁也以身作則,「我們應該善待露宿者如自己的鄰居,並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

亞尼克・歐米克丁(Yannik Omictin)在網上召募學生組成「驅趕行動小組」,協助露宿者在被驅趕的時候搬生活用品。 圖/亞尼克・歐米克丁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