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688期
2018-11-14

【記者吳佩容綜合報導】患有多重慢性病的視障者誤服藥物機率相較於非視障病患高,而其死亡率也因此增加。為解決此問題,南臺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張萬榮所帶領的研發團隊,發明視障者藥物辨識輔具,該裝置結合智慧眼鏡,透過影像辨識藥物,再以語音回饋資訊給視障者,藉此幫助視障者能夠順利辨別多種藥物。

現下市面上已有QR code語音提示藥袋、點字藥袋等,協助視障者辨識藥物,不過兩者都只能夠告知用藥者藥袋中的內容物和服用方式。而張萬榮表示,他們所研發的藥物辨識裝置創新之處在於,當藥物離開藥袋到視障者手中時,它能夠準確告訴視障者,手中有多少以及哪幾種藥物,如此便可確保用藥者服用的為正確的藥物與數量。此裝置於1日獲得2018全國微電腦應用系統設計創作競賽機器人組第三名。

由南臺科技大學張萬榮老師帶領的團隊,在比賽期間與團隊研發的裝置合影。 圖/陳振豪提供


該辨識輔具主要分成三部分,分別為智慧眼鏡、腰掛式藥物辨識裝置和視障者用藥安全雲端管理平台。智慧眼鏡以USB線與腰際上的藥物辨識裝置連結,它會將眼前藥物拍照傳送到藥物辨識裝置,辨識用藥者服用的藥物種類和數量是否正確,而後以語音告知用藥者,最後再將結果傳輸到雲端管理平台。

團隊所研發的裝置,分成三個部分:智慧眼鏡(左二)、腰掛式藥物辨識裝置(右二)和視障者用藥安全雲端管理平台(左一、右一)。 圖/陳振豪提供


張萬榮提到,之所以會想到要與智慧眼鏡結合,是因為許多視障者平時都會帶墨鏡,為維持他們舊有習慣,團隊便運用智慧眼鏡結合辨識系統,幫助他們辨別藥物,他表示團隊設計理念是,讓視障者不須再花費時間習慣新技術。

「一開始的辨識率低,再加上藥物取得非常不易。」團隊成員、南臺科大電子工程系學生林承沛學生林承沛說明,他們研發途中為了解決一開始藥物辨識率過低的問題,於是拍了五千多張藥物照片,先在伺服器作辨識訓練,最後再將訓練完成的模組放入辨識器中。而關於藥物的取得,林承沛則表示,研發團隊必需要去各個醫院和藥局,一一說明用意後方能獲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inization, WHO)統計結果顯示,全球視障人口大約有近3億人,在這之中有1.4億人為銀髮族,而在這些視障銀髮族中發現有近八成的人患有多重慢性病。人們隨著年齡增長導致生理機能退化,在需要多重用藥的情況下,視障銀髮族就會更容易誤服藥物,且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不是因為疾病本身,而是因不合理用藥致死。

此裝置便是特別為慢性病患研發,團隊研發初衷,便是為降低患多重慢性病視障者誤服藥物機率,張萬榮表示,目前藥物辨識僅限於慢性病症,「針對慢性病患是因為他們需要長期使用多種藥物,若是要辨識所有藥物,那會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要考慮其經濟效益。」

「很多視障者拿到藥袋都會拿來協會問我們要怎麼吃。」社團法人台南市盲人福利協進會理事長張國萍表示,他們只能簡單以釘書針代替點字,為他們標示不同藥物藥袋,但許多視障者仍會誤服藥物,「這個裝置如果能普及當然很好。」

團隊帶著自己所研發的裝置到社團法人台南市盲人福利協進會,與視障者們進行交流。 圖/陳振豪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