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813期
2025-09-26

【記者蔡得曦報導】東海大學近期遭質疑校園景觀受到大幅破壞。校方強調相關作業是基於校園安全與活動需求的必要措施,但師生與愛校人士則認為此舉已違反《文化資產保存法》。作為國內首例登錄為文化景觀的學校,爭議施工卻使其保存價值產生疑慮。

東海社會工作學系學生陳孟希表示,校園文化景觀強調順應自然與中國園林美學,但抑草蓆鋪設與灌木移除卻與此核心精神相衝突。 圖/台灣護樹團體聯盟提供

東海社會工作學系學生陳孟希表示,校園文化景觀強調順應自然與中國園林美學,但抑草蓆鋪設與灌木移除卻與此核心精神相衝突。 圖/台灣護樹團體聯盟提供

此次校園改動包括在多處草坪上鋪設黑色抑草蓆,以及將部分低矮灌木整排移除等,對校園景觀造成明顯衝擊。事實上,東海大學早期校園於 2021 年登錄為文化景觀,並於 2023 年完成「文化景觀保存維護計畫」。東海校園管制要項中各區域內的景觀風貌、地景及建築元素皆受到《文化資產保存法》保護,須以維持現有形貌或恢復原有形貌為原則。然而,校方此次施工並未依循相關規定,也未經校內專責單位與臺中市文資專案小組的審查同意,就逕自進行工程。東海大學建築學系退休副教授阮偉明表示,校園保存的意義在於維持獨特景觀之美,但校方現行作為明顯違反保存維護計畫。

台灣護樹團體聯盟指出,抑草蓆未來可能脆化或因材質問題產生戴奧辛,不僅造成環境汙染,更嚴重違背環保精神。 圖/台灣護樹團體聯盟提供

台灣護樹團體聯盟指出,抑草蓆未來可能脆化或因材質問題產生戴奧辛,不僅造成環境汙染,更嚴重違背環保精神。 圖/台灣護樹團體聯盟提供

東海大學總務處於5日公告中表示,抑草蓆為暫時性設置且僅限於師生活動密集區,以避免髒亂、蚊蟲與蛇類危害,未來也將改以合宜草種或透水材質取代。校方表示,「各項維護作業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精神審慎處理,絕非任意更動。」東海校友劉宜鑫則以自身住宿兩年的經驗指出,雜草確實容易滋生蚊蟲,甚至出現動物排泄物,不僅造成環境髒亂,也可能帶來病菌與過敏原問題。然而部分學生對此並不認同。東海建築學系學生 Neon(化名)表示,校園景觀原本具有整體性,如今卻因抑草蓆鋪設與灌木移除而被「碎片化」,致使校園景觀整體性被破壞,不僅突兀,也缺乏公開透明的討論程序。東海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學生chen(化名)則直言,校園樹木與草地一直是學生驕傲的特色,現在被破壞後少了舒適氛圍,希望校方未來能多聽學生意見。

東海大學校友聯合台灣護樹團體聯盟於22日召開記者會,控訴校方不當作為,並呼籲文化部儘速修法。 圖/蔡得曦攝

東海大學校友聯合台灣護樹團體聯盟於22日召開記者會,控訴校方不當作為,並呼籲文化部儘速修法。 圖/蔡得曦攝

東海大學校友與台灣護樹團體聯盟於22日召開記者會,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並嚴正批評校方作為。阮偉明表示,「草坪、校長室周邊與多處灌木叢,皆是文化景觀核心要素,象徵東海校園的空間序列與美學精神,如今卻因粗糙施工而遭到破壞。」顯示過往東海校園內的植栽除了美觀也兼具區分建築與自然環境的功能。他也強調,這些植栽並非可有可無的綠化,而是文化景觀的一部分,「任何一草一木的變動都必須謹慎審查,否則等同於在東海校園如畫般的景致劃上一刀,更將毀壞校園原有的風貌。」

台灣護樹協會理事長張美惠表示,東海不該再以粗糙方式破壞校園,應引進 ESG 管理並推動護樹教育,教育部與文化部也應建立監督評鑑機制,確保校園永續。圖/蔡得曦攝

台灣護樹協會理事長張美惠表示,東海不該再以粗糙方式破壞校園,應引進 ESG 管理並推動護樹教育,教育部與文化部也應建立監督評鑑機制,確保校園永續。圖/蔡得曦攝

對於外界質疑,東海大學澄清,校方高度重視文化景觀保存,絕無違法破壞之情事。東海大學總務處事務組人員江昌廣聲明,東海校園景觀的核心精神在於「追求簡單大器、以大樹取代複雜灌木」,相關維護作業皆依循此理念實施。校方強調,維護校園安全與文化景觀保存同等重要,唯有兩者並重,方能確保東海校園永續傳承。台灣護樹協會理事長張美惠則針對校方提出建議,她呼籲東海校園應善盡 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責任,並加強護樹與環境教育,而文化部也需儘速修法,對破壞文化景觀者明訂罰則,期望引發大眾對環境保護與法治責任的思考。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