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佳宜台東報導】「我們搖籃的美麗島,是母親溫暖的懷抱」小朋友們牽起手、排成一列,唱著胡德夫作曲的《美麗島》。悠揚的歌聲迴盪卑南遺址公園的草原上,揭開於3日舉行的「為土地唱歌 為尊嚴而跑」(以下簡稱為土唱)活動序幕。
「為土地唱歌 為尊嚴而唱」活動以兒童演唱的《美麗島》揭開序幕,傳達土地與人民共生的活動理念。 圖/蕭佳宜
第二屆土唱由中華民國獵人學校協會舉辦,活動為期兩天。部落青年舉起獵槍,向空中發射。槍響之際,身穿各部落族服的原住民以及非原住民的參賽者,衝過起跑線。除了首日以工作坊和音樂為主題,第二日也舉辦「為尊嚴而跑」路跑賽,邀請參賽者不分族群、地區,穿著自己的族服一同環繞卑南遺址公園進行路跑。
「為尊嚴而跑」路跑賽中,包含各種年齡、族群的參賽者共襄盛舉,穿著各自的族服在起跑線前準備。 圖/蕭佳宜攝
身為主辦團隊的一員、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人員黃郁倫表示,在原住民文化中,跑步是部落青年必備的技能。主辦團隊透過「為尊嚴而跑」,向民眾傳達跑步不只是運動、健身或是玩樂,而是連結部落間的關係,「早期部落發生事情時,青年們要跑步、到別的部落傳遞訊息。」
參賽者高舉寫著「為尊嚴而跑」的毛巾,驕傲地跑回終點。 圖/蕭佳宜攝
路跑分為個人和團體組,團體組需在路程中取回信物,並且全組人員回到終點。 圖/蕭佳宜攝
現場不乏前來支援的志工,其中協助「為尊嚴而跑」的國立台東大學路跑防護社成員、就讀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的學生洪偉銘認為,土唱能夠帶領民眾認識自己所生長的土地,以及共同生活於此的多元族群。現場的民眾多半為原住民或是當地學生、居民,洪偉銘針對此現象提出,如果能夠透過學校等官方機構協助宣傳,也許會讓更多來自其他城市、族群的民眾更瞭解土唱,並且願意參與。
除了路跑比賽,「為土地唱歌」也包含議題、音樂、工藝、兒童等五大主軸,邀請關注原住民文化的民眾一同參加,傳遞部落「共享」的觀念。其中,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榮譽教授童春發也以「與年輕人對話」的議題工作坊,分享原住民文化中「多元族群,大地共榮」的概念,提倡對土地及環境的意識。工藝工作坊則是以開放工作室(open studio)的形式進行。民眾不僅可以與各領域的師傅請教竹藝、木雕等傳統技藝,現場更有排灣族刺青師傅以傳統拍刺技術,為志願者刺上原民圖騰。
希細勒・歷瓦厄繞專精於木雕,在「為土地唱歌」的工藝工作坊中,向民眾展示木雕技藝。 圖/蕭佳宜攝
排灣族紋身師傅Cudjuy Patjidres運用傳統拍刺技術,為民眾刺上以原住民圖騰為主題的刺青。 圖/蕭佳宜攝
擔任土唱志工、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的古芹表示,土唱與也在台東舉辦的「阿米斯音樂節」相比,雖同為音樂性質,但土唱較注重推廣文化內涵,娛樂性不高。再加上台東地區交通不便,進而降低民眾參與的意願,吸引較少民眾。同樣擔任志工的台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學生李京則認為,土唱設置在較多原住民聚集的台東為活動一大優勢。他指出在台北等地區舉行的原住民文化推廣活動,通常以講座、展覽為多數。而在卑南遺址公園的空曠草原舉辦的土唱,涵蓋了多種活動單元,所以能夠讓參與民眾體驗到真正的「為土地唱歌」。
將手浸泡在紅色的薯榔汁液中,染上相同的顏色,象徵所有人不分族群、都是相同的。 圖/蕭佳宜攝
開幕儀式中,現場所有人牽起手,圍成環繞廣場的圓圈,一同歌舞。 圖/蕭佳宜攝
路跑中也不乏小孩子的身影,身穿族服、脫下運動鞋,透過雙腳和土地接觸。 圖/蕭佳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