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黎昕俞台北報導】舞台上灰色場景隔出三間房,大量通風管遍佈在場上,角色們在密閉昏暗的空間中時而喧嘩、時而談心。202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佰玖級畢業製作《食用人間》,24日至26日在北藝大戲劇舞蹈大樓姚一葦劇場演出,藉由角色之間對「狼」的不同詮釋,帶出人們只專注在自身價值觀,而不願以更自由的心靈去理解他人的現象。
陰暗幽閉的舞台空間上,角色們哀愁的圍坐成圈,雙眼無神的吃著由狼提供的食物。《食用人間》描述在末日來臨後,食人的「狼」將倖存人類區隔在島內,並規定他們無法食肉。島上植物也因貧脊的土地難以生長,人們只能依賴島外的狼定時供給食物維生。故事中四位主角被迫居住在一起,在看似和諧的生活中,因家裡遺失的一隻「手指」掀起波瀾,更引發誰是狼的猜疑與爭執。觀眾R小姐(化名)說:「劇中個性不同的角色所展現的衝突和拉扯,讓我反思自身面對人際關係或社會價值差異時,所展現的不同情緒。」
《食用人間》描述在末日後,人類被食人的「狼」拘束在島內無法自由行動。飾演真真的林品含將狼視為神,他相信人類若將己身獻給神,靈魂便能與狼相存。 圖/鄭文凱提供
本次演出是《食用人間》首次在台灣以舞台劇形式展演,過往只有以讀劇的方式呈現。就讀北藝大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也是本劇導演的歐陽劭祈補充道:「起初與演員建立相同的世界觀是排練時最大的困難。」談及選擇此劇本改編為舞台劇的原因,飾演女主角真真的林品含表示,選擇劇本時會優先考慮表演性,讓演員能夠盡情發揮,「當初是被劇本簡單且具生活感的台詞吸引,而當各個角色鮮明的立場碰撞時,也可以考驗我們的能力。」
戲中每位角色對待狼的態度皆不同,其中飾演小瀚、就讀北藝大戲劇學系的龔家右,對於姊姊在爸媽被狼帶走後,仍將狼奉為神的信仰很不諒解。 圖/鄭文凱提供
為了將原劇本中壓抑的情緒氛圍,以視覺方式呈現給觀眾,團隊特別將背景設定在地下室。「因為照不到陽光容易讓人處於瘋癲或憂鬱的狀態。」歐陽劭祈說明,舞台空間設計是以灰色調為主,而遍佈舞台上的通風管,則是劇中人們唯一可與外界聯通的管道,也是會定時發放物資的輸送帶。畢製生之一、舞台設計陳翊心說明,起初他是以迴轉壽司店為發想,「想表達在密閉空間中,角色一日三餐被這條輸送帶控制的限制性。」
同為北藝大戲劇學系畢製生的蔡宗祐,飾演角色鄧軍,是角色群中唯一見過島外環境的人。 圖/鄭文凱提供
《食用人間》也透過配樂,呈現劇中人們困在島內的不安。就讀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的音效設計劉辰君,刻意將劇中某些歌曲改編成模糊、有雜音的音質,除了讓音樂更貼近劇中「末世感」定位,也想讓觀眾體會在末日之後,被迫居住在破爛環境的感受,「因為在末日後僅存下來的電器會被腐蝕,所以我認為它播出來的音質也會比較破舊。」他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