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800期
2024-11-22

【記者黃伊晨報導】由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學生組成的森永學堂於17日舉辦「大溪『森』度之旅」,結合木工製作、木藝文化探索及攀樹挑戰,為參與者帶來獨特的森林教育體驗。活動在桃園大溪木藝社區等地展開,希望透過實作與探索,傳遞森林永續教育的重要理念。

在木工活動中,參與者先是用手鋸削出木藝品中心的動物圖樣,再捲起刨下的木片裝飾在畫框周圍比擬成動物所在的森林。 圖/黃伊晨攝

在木工活動中,參與者先是用手鋸削出木藝品中心的動物圖樣,再捲起刨下的木片裝飾在畫框周圍比擬成動物所在的森林。 圖/黃伊晨攝

森永學堂總籌,就讀臺大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雙主修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的蕭琬蓁表示,森林永續教育涵蓋面向廣泛,生態環境、人文發展、產業型態等都包含在內。活動結合大溪蘊含豐富木業文化的特殊性,設計一日森林體驗教育,期望整合社區資源,開展森林教育的更多可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學生陳柏翰提及,未來有意成為生物老師,因此報名參加。他認為活動內容多樣且貼近在地,木博館的講師也很清楚的介紹木藝品和大溪木業發展,讓他對於森林產業有更多認識。部分參與者則希望活動可以包含更深入的森林體驗,「可能可以直接走進森林裡,告訴我這棵樹得了什麼病,怎麼治療等等。」參與者熊熊(化名)說道,期待森永學堂後續能真正帶領參與者走入山林。

攀樹體驗前,森永學堂總籌蕭琬蓁向參與者說明攀樹活動理念,希望參與者能以不同的角度觀察樹木的生長和樹木交流。圖/黃伊晨攝

攀樹體驗前,森永學堂總籌蕭琬蓁向參與者說明攀樹活動理念,希望參與者能以不同的角度觀察樹木的生長和樹木交流。圖/黃伊晨攝

森永學堂成立目標旨在提升大眾對森林保育的認知,希望從教育面著手,結合社區資源和專業領域老師,從體制內的環境教育作出改善。蕭琬蓁指出,「大溪『森』度之旅」是森永學堂計畫中,將森林教育和木業社區結合的初步嘗試,希望將森林議題帶進大眾視野。提及目前體制內環境教育的困難,蕭琬蓁說明道:「雖然教育部有規定環境教育時數,但因離山區較遠或校內生態環境窘迫等因素,可能使教師失去環境教育動力。」對此森永學堂將開辦教師工作坊,面對面的和體制內教師討論環境教育的困境與解方。

來自遊田野戶外探索工作室的攀樹師教導參與者檢查樹木健康狀況,並練習信任要攀爬的枝幹,接著才是學習使用護具開始攀樹。 圖/黃伊晨攝

來自遊田野戶外探索工作室的攀樹師教導參與者檢查樹木健康狀況,並練習信任要攀爬的枝幹,接著才是學習使用護具開始攀樹。 圖/黃伊晨攝

這樣的體驗活動是一種大學生行使社會責任的展現,將自己所學的專業回歸社會教育,「善盡社會責任是大學生比較少在做的,但這很重要,知識要回歸地方不要封閉在學校。」陳柏翰說道。不受限於學校場域,他認為學生反而是最有能力發揮自己專業知識去推廣教育的。「身為大學生,我們都不確定自己能持續投入這種社會行動到什麼時候,但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們在議題中能發揮什麼影響力。」即將大學畢業的蕭琬蓁說。希望未來能持續推動森林永續教育行動,跟更多教育組織或木業機構合作,推廣台灣環境教育。

熊熊(化名)第一次攀樹就成功登頂觸摸到樹幹,他表示還想繼續挑戰其他更有難度的攀樹路線。 圖/黃伊晨攝

熊熊(化名)第一次攀樹就成功登頂觸摸到樹幹,他表示還想繼續挑戰其他更有難度的攀樹路線。 圖/黃伊晨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