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江虹報導】兩名劍士行禮,進入蹲踞姿勢,劍尖對上後緩緩起身。114年度第八屆全國中正盃劍道錦標賽9日在基隆市西定國民小學體育館舉行,比賽以年齡分組,其中大專組有中國文化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等大專院校報名。大專女子組冠軍為明志科技大學的江婕瑜,大專男子組冠軍則是大包薯條隊的江柏穎,大包薯條隊也拿下團體得分賽大專男子組冠軍。
劍道選手裝備包含道服、 竹劍、劍袋、護具、頭巾、木刀與名牌袋。 圖/江虹攝
談及比賽表現,江婕瑜認為自己以輕鬆的心態應戰,對比賽結果相對滿意。參加團體賽的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選手陳彥翰分享,團體賽採計全隊三人的勝負次數,因上一場隊友輸掉比賽,導致隊伍壓力增加,心態也較為急躁。對於比賽過程他補充:「我把這次當熱身賽,有擊敗之前沒打贏過的對手,所以這段時間練習是有進步的。」
劍道的有效打擊部位為面部、正面及額側小手部、胴部及兩側突部。 圖/江虹攝
劍道講求「氣、劍、體」一致,大專男子組選手阿宏(化名)說明,「氣」是喊出攻擊部位,表達出手氣勢,「劍」則是出力精準打擊得分部位,而「體」指全身動作體態的標準性,此三者為基本評判標準,選手需在揮劍時,一氣呵成展現符合該標準的動作。對於評分規則,劍道裁判陳南貴說:「會以基本出擊動作力道百分之七十,加上百分之三十的氣勢來認定有效得分打擊。」除了「氣、劍、體」以外,裁判也會根據其他因素評分,劍道裁判張旭旗解釋道:「 出手的速度、先後順序也會拿來評斷是否得分,不過完整展現氣劍體的動作仍有助裁判認知有效打擊。」他也分享,比賽中氣劍體所展現出的體態與胡亂揮擊的動作是非常不同的。
對於「氣、劍、體」的展現,江婕瑜表示,自己最難做到的是「體」,「比賽為了想擊中得分部位,較難維持持劍攻擊姿勢和體態的標準度。」其他劍道選手也持有相同看法,陳彥翰解釋,三項都很難全都做到完美,「我比較像氣和劍有做到,但體就不太漂亮,揮劍動作有速度,但身體和腳步沒有一起跟上。」
兩名劍道選手於攻防接觸點交劍對峙,雙方保持中段距離尋求有效擊打時機。 圖/江虹攝
另外,劍道核心精神為「以禮開始,以禮結束」,張旭旗指出,由於劍士以竹劍對打,因此須以禮儀來約束,避免淪為傷人的武力活動。新北市莒光國民小學劍道教練陳建中則說:「會特別要求學生尊重劍道精神,從打坐到敬禮這些禮儀開始教起。」劍士需在出入道場及比賽前後向場地、對手敬禮。中國文化大學選手魏湘恩提到,學劍多年除了體力和段數有所提升,在生活中也會自然而然地運用習得的禮數,「我在學校看到師長會主動打招呼表示禮貌,在公司實習時懂得主動向上級問好,可以留下好印象。」
裁判舉起紅旗示意有效擊中,選手步離比賽區域準備下一回合攻勢。 圖/江虹攝
對於劍道精神,基隆市劍道委員會柳永順說明,每個人都想贏,而劍道必須動腦,「觀察、瞬間反應、敏捷度、出擊,必須做到身心合一」,他也分享,自己會時常提醒學員要重視倫理、尊重師長,他認為選手除了要有必勝的企圖心,也要謹記劍道以禮為重、心態和身體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