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振驊、廖奇典報導】每一個堅韌家庭的背後,都有一位默默撐起生活的照顧者,一雙舒適的鞋、一場夢幻的合影,都可能是他們最真實的需要。這些看似微小的願望,在這個母親節即將美夢成真,關懷與陪伴中,愛的循環悄悄展開,為每個家庭注入前行的力量。
就讀國小六年級的小瑄(化名)與母親住在宜蘭冬山,週間的早晨接送完孩子上學後,小瑄媽媽便來到當地的藥局,站上櫃檯服務每個光顧的熟客。下午抽空將小瑄接到安親班後,媽媽會一路在藥局的櫃檯前站到晚上九點,一天下來雙腳往往又痠又痛。對於工作,小瑄媽媽沒有任何怨言,反而感謝願意給予彈性上班時間的藥局老闆,「老闆也不會說,因為你這樣子去接小孩,就要扣薪水什麼的,都不會。」小瑄媽媽說。回家後,來不及卸下身上的疲憊,小瑄媽媽又一頭栽進家務,「下班回來媽媽還要洗衣服之類的,都會忙到兩三點才睡覺,(隔天)還要叫我起床、載我上課,就覺得他很辛苦。」小瑄心疼地說,媽媽的付出他一直默默地看在眼裡,也很希望能為媽媽做點什麼。
小瑄與媽媽從去年開始接觸基督教芥菜種會(以下簡稱芥菜種會),在熱心社工的牽線下受助至今。除了生活照顧箱提供的日常用品,小瑄媽媽也回憶過年時芥菜種會辦的圍爐活動,在其中他感受到了溫暖。
新竹的曦曦和晴晴(化名)一家接觸芥菜種會的時間則更早一點。三年前,當家暴的情況又一次出現時,曦曦媽媽毅然選擇求助社福單位,自此開始獨自扶養兩個年幼的女兒。當時三歲的曦曦被診斷出語言發展遲緩,需要及時開始早療(註一),這讓本就困難的經濟情況雪上加霜,曦曦媽媽只能在照料孩子之餘,用零碎的時間跑外送來撐起一家的生計,若沒有芥菜種會等單位的支持,或許他早已被重擔壓垮,「那時候疫情還是有,只是沒那麼緊張, 所以幼兒園只要有電話來,我就得趕快去接曦曦。」曦曦媽媽說。
註一:「早期療育」的簡稱,指針對零至六歲發展遲緩或有風險的兒童,提供語言、職能、物理等專業介入,幫助孩子改善發展狀況。
蠟燭兩頭燒的生活,讓曦曦媽媽習慣了簡便的服裝,「其實我以前也很喜歡穿那種洋裝的,後來就是從帶他們,然後跑外送,我幾乎都是穿褲裝。」曦曦媽媽說:「就算假日有帶他們出去,我也很難穿著裙子,就是畢竟要顧兩個嘛。」正在讀幼稚園的曦曦和晴晴正值憧憬公主的年紀,穿著、用品上總會出現各自喜好的角色,曦曦喜歡《冰雪奇緣》的女王Elsa,晴晴則對三麗鷗旗下的庫洛米情有獨鍾。對於總是穿著外送服忙裡忙外的媽媽,兩個孩子好想讓《仙履奇緣》裡的神仙教母,用魔法給媽媽穿上美麗的長裙,讓他暫時拋開壓力和煩惱,和他們一起留下當公主的回憶。
曦曦媽媽辛勤照顧兩個女兒,努力在外送工作與陪伴孩子間取得平衡。 圖/王振驊攝
今年的母親節,一個特別的機會,讓孩子們將最想送給媽媽的禮物,寫上願望清單——芥菜種會以「我的家,我的超人」為主題,讓全台範圍內接觸到的案家親子,一起列出最想收到的母親節禮物,並從中選出50個最需要的家庭進行認捐,「我覺得要回歸到家的照顧者身上。」芥菜種會北區助人網資深主任陳雅琳說。
陳雅琳指出,今年的活動除了關心家庭中的照顧者,也希望讓孩子藉著送禮的機會觀察照顧者的需要。 圖/廖奇典攝
芥菜種會發現在弱勢家庭關懷中,所有人的目光總會不自覺地聚焦在孩子身上,而照顧者的需求卻常遭到忽略,甚至連照顧者也忘了自己也有需要,「他可能照顧家庭、照顧孩子,可是他忘了去照顧他自己。」陳雅琳形容案家照顧者常見的情況。而活動中讓個案親子一起決定的做法,則有著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初衷,「孩子會用他的角度,去看照顧者的辛勞在哪些地方,也會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習感謝。」陳雅琳說。
在各地社工的協助下,願望清單的收集和名單很快就確定了下來,小瑄和媽媽幸運入選,並由當地社工魏國貞對接後續事宜,「小瑄他很單純,也沒有說要什麼品牌,他只說『 我要25號。』因為他只知道媽媽腳的尺寸。」魏國貞回憶道:「通常我們會想說,你要買Nike嗎?還是什麼,但他就是很單純,『我要一雙送給媽媽的鞋,因為他腳會痛。』我就覺得很感動。」
五月四日星期天午後,小瑄和媽媽來到宜蘭的一所教會,在社工的見證下,小瑄媽媽穿上了新鞋,25號的尺碼剛剛好合腳。小瑄也寫下對媽媽的感謝和祝福,並送上一個大大的擁抱。小瑄媽媽則說出對女兒的期待,希望小瑄上國中後繼續努力加油,不要讓媽媽擔心。
「用孩子的角度,來看自己的照顧者會需要什麼、會喜歡什麼、會期待什麼樣的禮物,最後再試著去滿足這些願望跟期待,我覺得這個主題蠻酷的。」芥菜種會北區助人網中心社工陳惠亭說。在曦曦一家的願望入選後,芥菜種會便著手聯繫攝影公司,要為曦曦、晴晴和媽媽拍一組公主風格的沙龍照。
剛得知消息時,曦曦媽媽原本還是抱有擔憂:「我說這樣寫會不會太浮誇啊?因為大家可能會許願比較實質的東西,這樣會不會太夢幻?」而社福機構的募款資源也存在許多不確定性,陳惠亭也無法保證這份禮物百分之百能順利送上,但他願意盡其所能,「對於這件事,(曦曦媽媽)她真的很期待,我也感受得到她的期待 ,所以我自己就會覺得說,這件事情不管怎麼樣,我一定會幫她處理到有個結果。」陳惠亭說,眼神裡充滿堅定。曦曦媽媽也對禮物的狀況表示理解,「這個願望寫上去,是一種希望的感覺,就算今天沒有(成功媒合到),可能未來我自己有能力的時候,我也想帶他們自己去拍。」他笑著說。
曦曦媽媽感謝願意給予幫助的人們,也期待未來能用自己的力量再跟孩子一起拍沙龍照。 圖/王振驊攝
在芥菜種會的幫助下,一些個案家庭漸漸穩住了生活的節奏,心態也產生變化,開始眺望未來的方向。對於下一代漸漸離巢後的規劃,小瑄媽媽有個藏在心裡的夢想,「我覺得不管你是用體力工作的人,或是坐在辦公室的人,其實都會有放鬆身體的需求。」小瑄媽媽說。他在藥局的工作中,看見顧客們常購買消炎藥、肌肉鬆弛劑等藥品,因此覺得放鬆按摩的工作有其市場,「之前同事介紹我去國術館的時候,也是三、四個在等。」小瑄媽媽補充。照料兩個女兒的經驗,則讓曦曦媽媽萌生了開網拍店的理想,「因為自己有小朋友,對於母嬰相關的東西會比較熟悉,介紹、販賣,都比較能跟人家講實際心得。」曦曦媽媽分享道,而網拍彈性的工時,也方便曦曦媽媽兼顧家庭。
在諸多社會服務環節中,讓家庭回歸在地社群始終是芥菜種會最大的目標,從兒少關懷、生活照顧箱到培養工作能力的「以工帶振」,他們不僅希望受助者的生活透過物資得以持續,更期待能賦予其自立的未來。「當家長回歸到自我照顧的議題上時,其實他也會在關係當中經歷轉變,因為當他照顧好自己,他(就會)更有能量回歸到家庭裡,這是一連串的效應。」陳雅琳說道。
在溫柔的陪伴中,孩子學會了表達,照顧者也重新找回照顧自己的力量。 圖/王振驊攝
這樣的良性循環,使得照顧者不再只是無聲付出的一方,也開始學會為自己著想。當他們重新拾回力量,家庭的連結也將變得更加堅固,讓愛從每個當下,流向更有盼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