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799期
2024-11-15

【記者王保伶報導】教室飄來陣陣鳳梨香,空氣中夾帶著一絲酸甜的氣息。講師用熟練的刀功削著鳳梨,學員在一旁攪拌浸泡在水中的酸子,齊力完成南洋特調飲品。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以下簡稱中原服學中心)於9日舉辦「我有兩個家-來杯越式特調,來場新移饗宴」活動,與學員分享新住民家庭故事,並帶領他們製作越南特色飲品。主辦方希望,參與者能透過活動深入了解新住民文化,也讓他們打破對新二代的刻板印象。

講師杜金歡解釋自己到台灣時,感受台灣與越南之間有諸多差異,像是交通與治安。圖/王保伶攝

講師杜金歡解釋自己到台灣時,感受台灣與越南之間有諸多差異,像是交通與治安。圖/王保伶攝

中原服學中心負責人盧永富指出,桃園地區族群組成多元,且新住民及新二代人口比例位居台灣前三名,但大眾往往因對他們不熟悉而產生偏見,甚至歧視。因此,中原服學中心以新住民、新二代為主角,舉辦「我有兩個家」系列活動,邀請講師講解、開設工作坊,期望加深學員對新住民群體的認識,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無阻地交流。

「要接近一個文化,首先要認識它的美食。」杜金歡強調,參與者可以透過製作美食,認識不同國家的烹飪技巧。圖/王保伶攝

「要接近一個文化,首先要認識它的美食。」杜金歡強調,參與者可以透過製作美食,認識不同國家的烹飪技巧。圖/王保伶攝

講師杜金歡的故鄉在越南安江省,當地人在炎熱的天氣下,習慣在飲料中加入大量冰塊,冬天也不例外。由於冷飲是越南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杜金歡決定帶領學員製作一款越南傳統飲品。參與者在老師的指引下,將熬煮酸子後瀝出的深褐色液體,加入鳳梨與砂糖,製成酸甜解膩的酸子鳳梨飲。這款冷飲在台灣極為少見,成為這次活動的亮點。參與者品嚐飲品後點頭,表示一致好評。來自中原大學心理學系的學生小澤(化名)提到,講師在備料時展示越南人獨特的削鳳梨方式。越南人認為殘留於果肉的內刺不能食用,因此去皮後還需以橫切的方式去除內刺,與台灣常見的削法十分不同,使他印象深刻。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學生張明騰邊展示各階段的家庭合照邊分享自己小時候在印尼生活的點滴。圖/王保伶攝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學生張明騰邊展示各階段的家庭合照邊分享自己小時候在印尼生活的點滴。圖/王保伶攝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的新二代學生張明騰則展示各階段的家庭合照,分享自己在印尼的童年經歷,以及回台後因環境陌生的焦慮狀況。但他強調這些經歷其實很普通,他期望翻轉新二代的生活充滿挫折、講話有口音等既定印象,「其實新二代只是一個中性標籤,不代表所有新二代的生活都不順。」他說道。盧永富也提及,藉由新二代同學的分享,台灣青年能了解無論來自何種文化,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挑戰都是相似的。小澤談到,因為成長經歷中沒有遇到太多具新二代身份的同學,對新二代沒有太多想像,「但今天透過分享,讓我看到他們獨立、懂事的特質。」他說道。

酸子鳳梨飲的製作步驟是在熬煮過的褐色酸子汁中加入鳳梨細塊與砂糖,再撒上花生粒。圖/王保伶攝

酸子鳳梨飲的製作步驟是在熬煮過的褐色酸子汁中加入鳳梨細塊與砂糖,再撒上花生粒。圖/王保伶攝

杜金歡說:「希望台灣社會在認識新住民的文化、習俗、穿著、美食及語言後,能更包容新住民的文化差異。」張明騰也表示,不了解新二代文化的人容易對他們產生刻板印象,因此他希望透過分享,使大眾更熟悉東南亞文化,解開這些誤會。「我有兩個家」活動促進文化交流與理解,拉近不同族群間的距離,使台灣成為一個多元共融的社會。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