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814期
2025-10-02
藝文
焦點

【記者陳少凡報導】今年畢業於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碩士的朱冠丞,以作品展《A Plant’s Dignity》榮獲2025桃園設計獎視覺與商業設計類新銳設計師組金獎。作品共有四大展區,涵蓋2D畫作、互動裝置、3D動畫與真實影像,將他對植物權的理解與想法投射到觀眾眼前。

《A Plant's Dignity》創作媒介包含電腦繪圖及3D動畫,在不同展區中以平面、互動裝置以及真實照片展現作品。 圖/朱冠丞提供

《A Plant's Dignity》創作媒介包含電腦繪圖及3D動畫,在不同展區中以平面、互動裝置以及真實照片展現作品。 圖/朱冠丞提供

「我覺得創作很大的層面是源於生活。」朱冠丞表示,他熱愛山林,經常觀察其中的昆蟲與植物,也因此注意到自然環境裡被忽視甚至遭不當對待的生命。在第一展區,他繪製了數十種的植物圖像,並在圖片背後寫下該植物的意義與用途,藉此探討植物存在的本位意義。朱冠丞的指導教授李根在說:「朱冠丞的創作歷程始終圍繞著動植物議題。」他補充,現代多是以人本為核心的設計,但其實人在萬千生物裡並非唯一主體。李根在接著說:「當設計開始轉向非人類的角度時,我們自然會去關注人以外的生命,朱冠丞的作品正好呈現了這樣的關注與思考。」

藝術家朱冠丞在《A Plant's Dignity》中,以看似不尋常的植物來營造人類與植物間不合理的存在價值。 圖/陳少凡攝

藝術家朱冠丞在《A Plant's Dignity》中,以看似不尋常的植物來營造人類與植物間不合理的存在價值。 圖/陳少凡攝

在第二展區中,朱冠丞運用感壓技術,並準備各36種花與葉、莖以及盆栽的圖案,讓觀眾自行搭配生成新的植物影像。當觀眾觸摸連接感測裝置的植物時,壓力感測裝置隨即啟動,「我們只要去碰觸植物,例如摸葉子,它就會長出新的葉子;摸花,就會開出新的花。」朱冠丞補充,觀眾可以透過按壓植物的方式,讓它在螢幕上即時呈現。然而,他表示,在追求美觀的過程中,觸摸也象徵著不斷按壓、踐踏植物本身,「當人類彰顯自身主體性時,往往忽視並壓抑了植物的內在價值。」

透過觸摸實體蘭花,感壓裝置隨即啟動,觀眾可以創作屬於自己的3D植物影像。 圖/朱冠丞提供

透過觸摸實體蘭花,感壓裝置隨即啟動,觀眾可以創作屬於自己的3D植物影像。 圖/朱冠丞提供

「如果人類持續不道德地對待植物,未來會發生什麼?」延續這個疑問,朱冠丞與研究所同學董恆瑞合作,以 3D 動畫構築一個植物進化後反過來統治人類的世界。在這個想像裡,人類的骨骼被吸收成植物的根基,毛髮則延伸為枝葉的載體。朱冠丞在動畫中使骨架生出異樣的植株,毛髮間竄出無數枝枒。觀眾包小姐(化名)表示,雖然3D動畫很唯美,但當想到畫面中提供植物養分的是人類肉體時,會產生一種複雜的情緒。朱冠丞說:「人們常認為萬物存在是為了服務人類,但卻沒有人想說我們人類也可以為別的物種提供幫助。」

朱冠丞利用人類骨骼中含有的磷與鈣,灌溉3D動畫中的未來意想的詭異植物。 圖/朱冠丞提供

朱冠丞利用人類骨骼中含有的磷與鈣,灌溉3D動畫中的未來意想的詭異植物。 圖/朱冠丞提供

此外,朱冠丞收集日常中遭人類不當對待的植物殘骸,並放至展場展出,「例如山林裡被砍伐、踩踏、燒毀的枝葉,或是即將被淘汰的花草。」搭配他在烏來或海外採集時所拍攝的影像,形成了懸掛的畫卷與枯萎的花。朱冠丞提醒道:「這些對植物的傷害不是沒有發生,只是我們很少關心。」他表示,原本他曾考慮將植物殘骸及攝影作品放在展覽開端,但最後選擇將其置於最終區,「我希望觀眾在經歷虛構與未來的想像後,再次回到眼前的真實,直面人類對自然的踐踏。」

朱冠丞的創作靈感源於長年穿梭山林,他將對自然的觀察轉化為設計語言,探索植物權的可能性。 圖/朱冠丞提供

朱冠丞的創作靈感源於長年穿梭山林,他將對自然的觀察轉化為設計語言,探索植物權的可能性。 圖/朱冠丞提供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