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第1820期
2025-11-28

【記者陳筱雯台北報導】 開跑提示音響起,選手們邊跑邊拿起手中地圖,確認第一個檢查點位置。中華民國定向越野協會22日在南港公園舉辦參加2026國際定向越野賽事國家代表隊第一階段選拔賽(一),依不同年齡分組,共101人參與,最終將選拔臺灣國手代表,參與2026年國際賽事。

定向越野是一項考驗腦力及體力的運動,選手需要邊跑邊拿著地圖,確認檢查點位置,中華民國定向越野協會理事長沈永賢說:「它考驗對地圖的思維能力,各點間走哪個路線比較快且省體力,也考驗選手果斷決策的能力。」此次比賽為短距離順點賽,短距離通常為三到五公里,且多設置在公園裡;中長距離的賽事則會設在山林中。此外,定向越野賽事分為順點賽和積分賽,順點賽規定選手們依地圖上標示數字註記順序,若未依規定成績作廢,沈永賢表示國際賽事多是順點賽,「順點賽比較難,因為他要求選手必須看懂地圖。」

順點賽需要在抵達檢查點時,將手中的指卡插入才算是註記成功,若順序錯誤需要回頭註記。 圖/陳筱雯攝

順點賽需要在抵達檢查點時,將手中的指卡插入才算是註記成功,若順序錯誤需要回頭註記。 圖/陳筱雯攝

此次選拔賽選手多有國際賽經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選手吳佳芸擁有多次賽事經驗,且曾獲得114年全國大專院校定向越野錦標賽暨全國排名賽個人冠軍,他說明比賽表現,「我覺得在地圖判讀上做得很好,少了很多猶豫,腦袋很清楚自己每一步在做什麼。」而在體力分配上,他放棄上坡衝刺,而是快走並仔細看地圖確認檢查點,並分析道:「在上下坡時用一樣的力能超越別人的幅度有限,所以盡量保持體力到平地再衝刺。」但他錯估場地的濕滑度,穿著適合跑馬拉松的布鞋,導致在踩進泥地時打滑,甚至扭到腳踝,影響本次成績,最終只跑出23分鐘35秒的成績。

定向越野場地常會需要選手跑到小徑內,這也十分考驗選手的讀圖能力,才不會因誤讀而迷失方向。 圖/陳筱雯攝

定向越野場地常會需要選手跑到小徑內,這也十分考驗選手的讀圖能力,才不會因誤讀而迷失方向。 圖/陳筱雯攝

定向越野除了體力,也訓練判讀地圖的能力,然而選手訓練時並非都能拿到訓練地的地圖,臺北醫學大學選手林芸任解釋他的訓練方式,「比賽只有在週末才有,有時慢跑不會拿地圖,就是看到路上的標誌物時,想像它在地圖上代表的符號。」對於訓練方式,已經大四的吳佳芸表示,經常需要在繁忙的課業中抽出時間練習,「在跑步機上跑步的時候,手裡拿著地圖,在心中模擬路線跟實際的地形樣貌。」但因為在定向越野中找到了成就感並為生活添了許多樂趣,成了他堅持的原因。

不同於馬拉松,選手們經常需要透過地圖確認點位,並依據自身優勢選擇擅長的路徑。 圖/陳筱雯攝

不同於馬拉松,選手們經常需要透過地圖確認點位,並依據自身優勢選擇擅長的路徑。 圖/陳筱雯攝

該賽為國際賽事準備,吳佳芸解釋目前在定向越野賽上較為強勢的有日本、香港與北歐等地,若成為國手就勢必與其競爭,臺灣選手身處低緯度,較能適應炎熱天氣,但他也提及相關劣勢,「因為臺灣地形並不複雜,因此沒有很好的場地可以訓練。」由於因山地保育需求,協會難以借到具複雜地形的場地供選手們練習。面對國際挑戰,選手們依舊摩拳擦掌,擁有國際賽經驗的林芸任說明,自己比較容易緊張,期望自己未來能夠更加進步,「希望自己能享受比賽,拿出對得起自己的表現。」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