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庭如台北報導】暖調燈光下,以黃色為主要色彩的作品展示在小小的閣樓空間裡。今年剛畢業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的方韻綾,以他喜歡的油畫與陶瓷等媒材,13日在秋刀魚藝術中心舉辦首次微型個展《自由的感覺》,分享他對自由的體會與詮釋。
展覽現場是一個小小的閣樓空間,面對入口的是方韻綾這次個展的第一幅作品〈對弈的餐桌〉。 圖/林庭如攝
展場正中央的牆上,〈對弈的餐桌〉是整個空間裡最顯眼的一幅作品,也是方韻綾此次個展的起點。畫中兩種動物-鱷魚和狐狸,看似有著相似的身體構造,卻仍可能走向分離。方韻綾以此比喻人際關係,「隨著生活經驗相處的累積,很多人際關係會因無法接受對方而選擇離開。」畫中鱷魚與狐狸在餐桌上相對而坐,他們背後的魚群朝外游動,便暗示了分離。
〈對弈的餐桌〉中,兩隻手分別控制狐狸與鱷魚,代表我們可以依個人自由,選擇讓兩者分開還是留下。 圖/林庭如攝
作品〈路徑〉的靈感之一,來自童年的繞珠玩具。兩條塑膠管上串著的不是珠子,而是一朵朵用布料縫成的花和圓圈,並分別連接到鱷魚和狐狸。遠看時,兩條塑膠管像是相接的,近觀時才會發現,兩者是獨立且分離。觀眾小昱(化名)認為,作品中的管子代表人的行走路徑,「也許人會有同時前進的時候,但我們都不能影響彼此。」而方韻綾認為的自由,正是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在路徑上移動,不會有第三人的介入。
〈路徑〉模仿繞珠玩具,描述人生路線就算固定,但根據選擇的不同,仍有機會遇上不同事物。 圖/林庭如攝
除了油畫創作,陶瓷也是方韻綾經常使用的媒材之一。方韻綾表示,他的個性比較慢,所以適合使用慢一點的媒材來創作。而塑陶讓他可以放慢創作速度,不斷修改作品最終呈現的樣貌。〈等待〉是其中一件陶瓷作品,床的正中間放了一個會動的鐘,暗示時間不斷走著。不過方韻綾認為,等待包含不安與期待,兩者並存,「人肯定是因為有期待才會等待,但等久了難免會產生不安與焦慮。」這兩種矛盾的情緒,在等待過程中會呈現不同強弱,因個人內心而異。
剛畢業的方韻綾步入人生新階段,以自己的房間作為創作題材,學習與不安和期待共處。 圖/林庭如攝
針對展覽的核心理念,觀眾Z(化名)表示,看完展後他無法清楚明白自由的感覺。但方韻綾坦言,他希望觀眾觀展時,不用特別找出關於自由的定義,「等到有一天,我們發現做選擇時要顧慮的事情變多,到時就會感受到自由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