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在台僑生傳遞家鄉特色 文化日展大馬多元樣貌
生活
第1799期
在台僑生傳遞家鄉特色 文化日展大馬多元樣貌
2024-11-15
【記者張博媛台北報導】2024第三屆馬來西亞文化日Hari Budaya Malaysia於9日至10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以「Jom Berkebaya一起來秀可峇雅」為主題,藉美食市集、舞團與僑生表演,展示馬來西亞的美食及服飾等文化遺產,讓留學生能一解鄉愁,同時也讓台灣民眾深入了解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特色。 大馬市集人潮絡繹不絕,民眾人手一份馬來西亞特色美食,如叉燒酥、斑斕糕等,不到中午許多美食便已售罄。就讀國立政治大學的馬來西亞文化日總召謝芊怡熱情地介紹各個攤販,他說:「這裡有馬來西亞美食、特產、食材攤販,也有僑生定居台灣後開的餐廳『池先生』進駐。」他也提到,今年除了延長活動天數,更邀請多個國家的外交官員一同慶祝,邀請大家一同品嚐馬來西亞美食。 除了市集外,馬來西亞文化日在10日舉辦「在台僑生跨國串聯」,邀請三組在台馬來西亞僑生演唱多首馬來西亞流行歌曲,以及融合家鄉特色的自創曲,不僅唱出對故鄉的思念,同時也給予在台僑生鼓勵,「希望你們知道你們不是孤單的!」來自僑生團體「聯合世代」的學生黃靖傑向觀眾喊話道。 今年馬來西亞文化日以傳統服飾可峇雅(kebaya)(註一)為主題,謝芊怡和許多攤販皆穿上可峇雅,其他馬來西亞文化日團隊成員也披上蠟染(batik)(註二)服飾,共同慶祝文化日,展現多元文化的核心價值。謝芊怡說明,期待透過活動讓台灣人感受馬來西亞的人情味,「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機會能讓大家接觸道地的馬來西亞美食和文化。」他補充道,也希望藉馬來西亞文化日激起國人的團結與愛國之心。 註一:可峇雅(kebaya)是來自麻六甲、檳城的娘惹文化中的傳統服飾,馬來人與華人後裔即稱為娘惹。 註二:蠟染(batik)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工藝,盛行於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除了作為活動主辦方,也有許多僑生以表演者和觀眾身份參與了馬來西亞文化日。「在台僑生跨國串聯」的表演者,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流行音樂事業系學生陳彥勛表示,很少有馬來西亞人會特別來台學音樂,「所以我希望透過音樂傳遞家鄉文化,甚至獨有的口音特色。」他說。來自國立臺灣大學的觀眾曹弘恩是今年初才來台的僑生,他說道:「吃到這裡的食物真的有回到家鄉的感覺,像是椰漿飯很還原!」不過他也補充,如果未來能有機會參與文化日的籌備,希望可以融入更多馬來西亞文化特色,像是馬來播棋(congkak)(註三),給台灣民眾不一樣的文化體驗。 註三:馬來播棋(congkak)是以彈珠進行的兩人對弈遊戲。 活動志工長,國立清華大學學生張居易表示,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如果台灣展現的是民主自由,那馬來西亞展現的就是多元與包容。」他說道。馬來西亞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歡迎不同種族的人民交流,活動希望也把這樣的環境帶到馬來西亞文化日,讓僑生、台灣人在這裡形成新的群體並互相扶持,在台灣這片土地持續形塑多元文化環境。
脫口秀融入眷村情懷 林昇威笑談跨文化生活觀察
藝文
第1795期
脫口秀融入眷村情懷 林昇威笑談跨文化生活觀察
2024-10-04
【記者何依庭新北報導】第一屆大專盃脫口秀大賽日前落幕,新北市於9月28日在空軍三重一村舉辦新北眷村文化節,邀請前八強選手以眷村為主題輪番表演。其中來自馬來西亞的林昇威,不僅榮獲第三名的佳績,更以著名歌曲〈愛拚才會贏〉融入表演,為現場帶來懷舊而活潑的氣氛。 在準備比賽過程中,林昇威深入走訪空軍三重一村,了解眷村的建設、歌曲與文化情感。此外,林昇威小時候曾住在馬來西亞檳城的傳統聚落——水上人家,他認為,住在橋邊村民互助的生活模式,和眷村的生活習慣非常相似,這段經驗也有助於他對眷村文化更加理解。 在參訪空軍三重一村時,林昇威無意間看到園區內的黑膠唱片海報牆,啟發自己用熟悉的歌曲〈愛拚才會贏〉作為表演素材,其中這首歌的經典歌詞「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不僅符合眷村人們的刻苦精神,脫口秀大賽評審龍龍(林千聿)也認為這首歌體現林昇威隻身來台求學的辛苦處境。 談及為什麼以脫口秀作為媒介,林昇威表示以前偶然接觸到西方國家的脫口秀節目,「因為脫口秀面對觀眾的靈活性較高。」林昇威會根據現場觀眾的反應調配表演內容,並利用脫口秀輕鬆且平易近人的特性,讓人關注他想傳達的議題。他擅長以自嘲的方式,先讓觀眾覺得內容有趣,再逐漸從表演中融入自己真實的生活觀察,盼聽眾藉此反思、設身處地外國人在台生活的感受。 從初賽看著林昇威成長,評審龍龍(林千聿)讚賞,林昇威在這次以眷村為主題的表演,不僅沒有被題材侷限,更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去詮釋一種嶄新的眷村文化理解。第一次接觸脫口秀的觀眾紀錦意則表示林昇威的脫口秀節奏流暢有趣,「很適合作為文化交流的方式,去了解其他國家人們的看法。」
國境開放 觀光業缺人望僑生留台
校園
影音
第1768期
國境開放 觀光業缺人望僑生留台
2022-10-20
【記者陳世軒、張倩怡、邱楷淇綜合採訪報導】配合政府邊境旅遊解封政策,13日國境重新開放。但旅遊人潮回春,意味著旅遊業的缺工問題將再次浮上檯面。為緩解觀光業人手困境,各大旅館積極招募僑生,面對國際旅客,僑生的語言將成為一大優勢。但留台工作申請手續繁複,也成為僑生在台就業一大難題。新冠疫情爆發的兩年間,觀光業受重創,迫使飯店旅館員工轉而投入其他產業。如今國境開放,人力卻無法回流,讓本就缺乏人手觀光業更為惡化。根據人力銀行的統計,九月住宿餐旅服務業的職缺就超過18萬。針對飯店產業嚴重的缺工現象,各大星級旅館選擇組成自救聯盟,並提出「引進移工、留住僑生、放寬工時」三項訴求,盼緩解人手不足的問題。相較台灣學生,僑生更具語言優勢,所以聯盟才在訴求中特別指名。但畢業後僑生若有心申請留台工作,需準備大學畢業證書、公司營業登記等14項資料。而當中的評點制將僑生的學歷、薪資、語言能力和工作經驗量化,例如博士學歷記30點、在學校國文成績80分以上者記30點,具備其他外語能力可再記 20點。此外,還要考慮特殊專長、政府政策等項目,最後集滿70點才符合資格。「評點制70分,我那時候自己評自己是大概有90分,結果他是說其實只有50分。」已經留台工作的僑生阿悠(化名)說明,他曾因此在申請工作時被拒絕,「我會大概跟他講申請工作證需要公司提供什麼文件,可是他們通常聽完之後就好像沒有下文。」另一位僑生 Crystal(化名)則表示希望能簡化工作申請的流程,「如果流程可以不要那麼繁複的話我覺得會更友善一些。」對此,中華民國觀光旅館商業同業公會表示,上週已和勞動部及飯店業者面談,希望能簡化僑生留台申請工作證的手續,公會秘書長卓倩慧提到說:「之後的審查的文書資料會從比較簡單勾選的方式,所以我們已經去把整個審查機制需要簡單化,那現在勞動部他們也正在嚴明這個審查機制的內容。」各界都盼望政策能盡速改善,讓僑生留台工作的申請手續更加簡便,不僅減緩飯店業缺工問題,同時一圓僑生的留台工作夢。
【專欄】大馬僑生數量逐年下降 政府拋政策吸海外學子
校園
第1716期
【專欄】大馬僑生數量逐年下降 政府拋政策吸海外學子
2019-12-04
【記者朱姰霖綜合報導】自民國105年起,政府開始實行新南向政策,促進台灣與東南亞國家在經濟、貿易、教育及人才等方面的雙向交流,不少當地學生選擇到台就讀大學。據教育部最新僑生及港澳生人數概況統計,107學年度東南亞僑生總數共1萬2083人,創下新高,然而僑生總人數最高的馬來西亞籍學生,新生人數卻一年比一年減少,該學年度更達歷年新低,僅有1925人。「你寧願去台灣也不考慮中國嗎?」馬來西亞華人紀日婷的母親,在他選擇大學時這樣詢問。目前在中國傳媒大學,修讀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紀日婷,回憶選校過程,他表示,父母要求他以大學文憑的價值與未來就業前景作為考量標準,「他們認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高達全球前三,我到當地升學,可以增加競爭力。」紀日婷最終考量系所出路,選擇至中國就讀。他分析,大馬民眾對中國電視節目的關注度較高,且台灣電視節目與中國製作相比,後者資源較為充足。紀日婷也補充,中國提供豐富的獎學金給大馬學子,也成為部分學生就讀原因之一。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學生、大馬僑生劉嘉煇持不同看法,他表示,台灣的學術、言論自由較具吸引力,且台灣培養學生批判思維的方式,教會他以多元角度梳理事件脈絡,了解事件發生對不同層面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學生、大馬僑生廖明威也認同,他提到,在台灣發表論文無須經過言論審查,若想研究中國近代史,限制會較中國少。不過廖明威也指出,因中國各大學積極搶學生,也間接影響台灣大學招收大馬僑生新生入學。 兩位台灣同學與馬來西亞僑生(中)相約在圖書館,提前做好準備,討論之後期末報告內容,在國立政治大學這樣的互動並不少見。 圖/朱姰霖攝針對大馬僑生人數減少,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說明,107年大馬在學僑生人數較106年小幅減少,主要是受各國地區普遍少子化影響,此外各國大學積極招募國際學生也是原因之一,政大副校長王文杰指出,政大大馬僑生新生入學人數近年確實在減少,除了因中國提供優惠的獎學金吸引大馬學生以外,部分大馬學生也會選擇到澳洲、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留學,台灣不再是他們升學的選擇之一。為了吸引更多大馬學子,教育部提供獎學金、強化對境外生的照顧、補助大專校院辦理相關輔導活動,並赴海外舉辦台灣高等教育展,宣傳留學台灣的優勢。政大教務處綜合業務組、負責招收國際學生的一級行政專員王舒嫺表示,自101學年度起,政大辦理僑生學士班單獨招生,每年會規劃到馬來西亞八到十所中學(高中)與校長、老師及學生交流。而為避免大馬僑生人數下滑,教務處也建議校方未來提供境外生全額獎學金或減免學雜費,並期望政大大馬僑生回母國時,能分享其在學校就讀經驗,為學弟妹解惑,進而提升其就讀意願。
益智遊戲結合大馬種族議題 僑生探討差別待遇
藝文
第1710期
益智遊戲結合大馬種族議題 僑生探討差別待遇
2019-10-23
【記者吳曼嘉台北報導】觀展民眾拿起壓克力球左右搖晃,試圖讓不同顏色的小球藉由通道混合。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學生許婉婷,透過益智遊戲的方式,刺激觀展者思考馬來西亞的種族困境。此作品〈Malaysian Malaysia:The Race Problem〉,15日起在台藝大教學研究大樓地下一樓展出,是台藝大視傳系106級日間部班展《慣性蒸發》的其中一件展品。 除了益智遊戲,桌上還擺放自製的馬來西亞國花朱槿,而一旁的手機螢幕正在播放馬來人尊嚴大會的新聞畫面。 圖/吳曼嘉攝談及《慣性蒸發》的命名由來,總召集人陳聖皓解釋,設計系學生爲了尋找靈感,必須拋開本有的意識,將身心靈掏空,這段過程如同「蒸發」,至於日復一日不斷汲取創意的過程,則會形成「慣性」。而身為馬來西亞華人的許婉婷,在構思作品時,最常浮現的靈感就是對國家的身份認同。華人、印度人和馬來人是馬來西亞的三大族群,許婉婷提到,《馬來西亞憲法第153條》規定,馬來人在教育、購屋等事項上擁有特殊權利,他說:「而這項法律讓馬來西亞的族群分化越來越嚴重。」本來出於美意的法律,希望保障經濟較弱勢的馬來人,卻讓印度人和華人間接成為次等公民。他舉例,很多大學會實行固打制(註1),提供馬來人較多入學名額,導致華人即使成績好,也因名額少而無法與馬來人競爭,不能在國內就讀一流大學,因此人才紛紛外流。註1:固打是英文quota的直譯。固打制對馬來人與土著以外的族群(如華人與印度人)形成差別待遇,這項制度涵蓋的範圍包含大學學位、獎學金、土著房屋、公共工程等。許婉婷發現周圍的家人朋友,對於馬來人享有較多權利,多半認為理所當然,選擇安於現狀,有些人甚至覺得自己並非馬來人,卻可以居住在馬來西亞是一件值得感激的事。於是,他將三顆透明的壓克力球以管子相連,而壓克力球裡裝著三種代表三大族群皮膚顏色的小球。遊戲目的為混合三種顏色的球,象徵馬來西亞要團結一體。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學生許婉婷與其作品〈Malaysian Malaysia:The Race Problem〉合影。 圖/吳曼嘉攝然而,代表馬來人的金色球體積較大,導致它們無法通過通道,這樣的阻礙設定,暗喻馬來人在條例的保護下,與其他族群之間有一道跨不過的鴻溝。台藝大戲劇學系學生張家嘉說:「(作品)不是以沉重的方式呈現,而是透過遊戲這種門檻比較低的形式,在玩遊戲後也可以知道馬來西亞的種族議題。」以前他不曉得馬來西亞有這條不公平的法律,在看過許婉婷的作品後,才了解馬來西亞族群間的矛盾。 裝有金色球的壓克力球上,還貼上《馬來西亞憲法第153條》的條文內容。 圖/吳曼嘉攝除了立體遊戲外,許婉婷也以平面插畫創作,他認為三大族群的日常生活雖平凡,卻是馬來西亞最迷人的地方。他將插圖分為三個部分,左上是馬來人見面問候的情境,他們以雙手輕握對方的手,接著再把雙手放在頭上及胸前,並說出:「Assalamualaikum(願主與你同在)」(註2),左下戴眼鏡的華人男子則正在享用「叻沙」料理(註3),而右上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在拜神儀式後,會在眉毛間抹上一道白色的粉末。許婉婷說:「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說明,多元種族化是如何讓馬來西亞變成一個很有趣的社會。」註2:「Assalamualaikum」是阿拉伯問候語,代表「願主與你同在」。通常對方會以「Waalaikumsalam」回應,意思是「謝謝,願主也與你同在」。註3:叻沙的馬來語為Laksa,此料理的特色是以椰漿及咖哩作為湯底,並加入豆芽菜、蝦子、蛤蜊等配料。 平面插圖以許婉婷眼中的三大族群日常為主題,她認為這些平凡的事物卻是馬來西亞最具魅力的地方。 圖/吳曼嘉攝 
【社論】僑生畢業覓職期增半年 就業條件仍待改善
校園
第1688期
【社論】僑生畢業覓職期增半年 就業條件仍待改善
2018-11-15
為了吸引熟悉台灣的僑生、外籍生等人才留台工作,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1日宣佈通過《外國人停留居留及永久居留辦法》的條文修正,將在台僑外生畢業生的離境時間延長至一年。這代表未來僑外生畢業後,能以覓職事由申請延期居留,比現行規定多六個月時間求職。對計劃在台灣發展的畢業僑生而言,確實等同多半年緩衝期,不受原先離境規定的限制影響職涯規劃。而行政院將上述案子納入「攬才七大策略」中,因此配合政府育才、留才及攬才政策的內政部,也期許修法通過後,透過放寬規定留住優秀僑外生人才。可惜整體看來,消息公佈後超過兩週,也沒有引起熱烈討論及大眾關注度,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等相關官方網站至今並未同步公告消息,似乎雷聲大雨點小。回顧兩年前,其實已經有放寬攬才規定的消息,只不過同件事直到現在才確定通過,但開始實施的確切日期近日才會公佈,短時間內不可能有實例。那究竟多的時間對畢業生的意義是什麼呢?沒有這「半年」時,許多僑外生都會嘗試技巧性的延畢,有計劃地保留學籍以方便留台找工作,但其實很多人不清楚只要領到畢業證,即可到移民署延長居留期限,以「畢業留台找工作」為理由,延長六個月期限。如今官方聲明可以讓大學畢業生能放慢腳步仔細尋找喜歡的公司,還比以往鬆綁多半年,就這點來看,政府用意值得嘉許。不過,內政部提出的許多申請門檻都強調以「經國家投入教育資源培育、在台讀書之僑外生」為考量優先留下相關人才,代表有關規定只對在台灣受過大學教育的僑外生有效,其他欲直接來台工作的外籍生則需要符合更高申辦要求才能獲得工作許可,讓筆者感覺政府比起攬才,更只是像抱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不甘心讓接觸過國家教育的非本國人離開。然而無可否認的是,近幾年開始僑外生留台門檻已陸續變得比以往鬆綁。例如僑外生留台工作人數不再設有上限、在台畢業的僑外生不必擔心薪資不達標影響申請工作許可。但,阻礙僑外生申請工作證的「大魔王」關卡一直存在,即畢業生必須找到願意、且夠資格幫僑外生申請工作證的公司。根據規定,政府為了確保僱主有能力聘請外國人,公司年度平均營業額需要達到新台幣1000萬元,或是新創公司需要符合500萬元資本額條件。因此即使真的有公司願意協助僑外生處理,也有可因為不夠規模,難以符合標準完成程序。回到本次特別增加的半年覓職期,按照之前的規定,僑外生本來就能申請延遲離境。相較如今新增至一年,其實原本的六個月也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你畢業之後會想要留在台灣嗎?」這是留學生最常被問的一句話。即便有意願,其實也並非就能如他們所願順利在台灣就業。追根究底,比起延長居留時限,僑外生缺的不是留在台灣的時間,而是更友善的招攬條件,以及更完善的僱傭體系。
陸生納健保 速定案惹議
校園
第1634期
陸生納健保 速定案惹議
焦點
2016-10-26
【記者吳禹潼台北報導】總統蔡英文24日晚間宣布將修改《全民健康保險法》,推動陸生納入健保,並自行全額支付保費。台聯青年軍於25日下午聚集於府前以「中生不是台灣國民,不得納入台灣健保」為口號,表達反對的立場同時要求政府退回政策。依照《全民健康保險法》第9條,在台就學的外籍生及僑生,只要在台居留滿6個月就可以納入健保。但依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陸生為「停留」而非「居留」,故無法納入健保,需自行投保商業保險。 台聯青年軍於凱達格蘭大道上舉標語進行抗議要求政府退回政策。 圖/吳禹潼攝 台聯青年軍率抗議隊伍由凱達格蘭大道步行至總統府旁遞交抗議書。 圖/吳禹潼攝台聯青年軍認為政府不應倉促將陸生納入健保,一旦開放陸生納入健保,恐造成中國人「假就學,真就醫」。台聯青年部主任侯宗穎表示立法院有更多需要推動的法案,總統於24日晚間宣布,並預計於隔周提案闖關,如此貿然開啓陸生納入健保如此具爭議性的法案,是十分不妥的。對此,陸生、台北醫學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張郁提到,陸生來台前都有經過醫療檢查,排除患有重大疾病,實際健保花費應該不高。他認為加入健保後不必擔心突發的嚴重傷病,使陸生有了更完整的保障,比原先的需自行投保商業保險更好。 台聯青年軍抗議標語「中生不是台灣國民,不得納入台灣健保」 圖/吳禹潼攝此外,台聯青年軍抗議,台灣全民健保具有社會福利性質,陸生在台未曾納稅,沒有理由使用台灣健保資源。青年軍團長許亞齊坦言健保應該是國民專屬的福利,「所有的外籍學生都不應該納入健保。」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反駁,台灣想促進高等教育的國際交流、招收優秀境外學生,本來就該提出對境外生的資源與保障。但林柏儀也指出政府如今加大境外生的健保負擔,全額支付開啟了「不提供任何資源給境外學生」、「不顧境外學生能否負擔」的政策趨勢,此方案應被質疑。未來修法過後,陸生將納入健保並需全額支付保費新台幣1249元。僑外生健保費的部分,原本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每個月補助新台幣500元,僑生只需負擔749元保費,未來將比照陸生自行全額支付每月1249元的保費。陸生、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劉力暢認為,學生很少用到大量醫療費用,所以新法案中全額自付保費這部分還有待商榷。張郁也表示由於在台陸生不能打工、無法領獎學金,基本上無任何合法收入,卻要繳納全額保費是不合理的。但身為僑生的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吳紹瑜認為補助人數增加對政府來說也是種負擔,的確該提高自費的金額。
【東南亞華裔生旅台 盼所學回饋故鄉二】具多重文化背景 身份認同難建構
專題
第1599期
【東南亞華裔生旅台 盼所學回饋故鄉二】具多重文化背景 身份認同難建構
2015-05-28
【副刊記者/余聰傑 黃鈞浩 劉翊怜】「老闆一袋波羅蜜多少?」陳彩雲熟悉地穿梭於桃園市後火車站延平路附近,那一帶坐落著許多東南亞商店與餐廳,儼然是個小型東南亞社會。她操著一口流利泰文,笑著跟商店老闆討價還價。政大中國文學系學生陳彩雲來自泰國北部,是泰籍華裔學生。她出生在泰緬邊境城鎮美塞,從小在華人家庭中成長,國中時則在緬甸唸書,寄住在緬甸親戚家中。陳彩雲既是土生土長的泰國人,也屬於當地少數華人族群,她曾暫居緬甸,如今則來到台灣求學。集多重文化於一身的她,卻對自己的文化認同感到迷惘,她曾形容這些地方「曾經是我的家,卻也不是我的家。」高中時她深受台灣籍老師影響,產生來台留學的憧憬,期望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化歸屬。然初到台灣的她,卻難以適應當地生活、融入台灣學生。尤其提到課業,她吐露出處於不同文化中無助的心情。陳彩雲說:「在泰國時我對自己的華文能力自信滿滿,想說應該是沒問題。沒想到卻不知道教授講的中文那麼快,一知半解下只好回去翻泰文字典,但在複習時唸的課本卻是英文書。」陳彩雲回憶,某次上課時,教授形容他們這些旅台華裔學生在當地是華人,而不是真正的泰國人,來台後儘管講一樣的中文,在別人眼中仍然與台灣人有所區別,根本「裡外不是人」。「那段時間開始很迷惘、懷疑自己。難道就像老師講的那樣,我不屬於泰國也不屬於台灣,那我到底屬於哪裡?」陳彩雲一個沒有答案的提問,道出華裔學生的心情。課業上沉重的壓力,伴隨著難以融入台灣文化的問題,重重地打擊陳彩雲。她在大一因水土不服引起身體不適,生了一場大病。直到大二從會計系轉到中文系,她的病情才逐漸轉好。即使身在異地,但陳彩雲仍心繫遠方的家鄉,她期盼有朝一日能回到泰國偏鄉教書,幫助師資缺乏的故鄉。上一篇:【東南亞華裔生旅台 盼所學回饋故鄉一】求學環境排華 青年負笈台灣下一篇:【東南亞華裔生旅台 盼所學回饋故鄉三】汲取台民主經驗 生跨海為國抗爭
【東南亞華裔生旅台 盼所學回饋故鄉一】求學環境排華 青年負笈台灣
專題
第1599期
【東南亞華裔生旅台 盼所學回饋故鄉一】求學環境排華 青年負笈台灣
2015-05-28
來自馬來西亞的華裔大學生江啟倫(右一)與家人在家鄉砂勞越州合影留念。 圖/江啟倫提供【副刊記者/余聰傑 黃鈞浩 劉翊怜】每年許多東南亞華裔學生因台灣大學學費便宜、堅持自身華人文化而赴台求學。這些留學生除了面臨文化差異,其華裔身分更令他們陷入對自我認同的迷惘。每位來台的華裔學生背後,都有一段深刻的求學經歷。江啟倫,現就讀政治大學經濟系,是來自馬來西亞砂勞越州的華裔學生。他就讀完國民小學及華文授課的私立獨立中學後,便因家中有患關節炎而無法工作的母親及仍就學的妹妹,想直接就業賺錢而不上大學。「當時獨中畢業沒有繼續升學的念頭,就直接去當家教,那時候接了四份工作,從早忙到晚。」離校一年多,江啟倫看著身邊同學繼續步上求學之路,自己卻日復一日埋首工作,內心難掩羨慕之情。受到中學校長、老師鼓勵,江啟倫決定終結短暫職場生涯,重返學校讀書。然而,國內升學管道並不通暢。馬國以馬來人、華人、印度人三大族群為主,華人在國內地位較低,常被政府打壓。如公立大學不承認獨中統一考試成績,令家中經濟情況較差的華人家庭子女無法念公立大學,只好就讀一年學費高達新台幣20萬元的私立學校。江啟倫最後選擇來台灣念大學,因為以華僑身分入學,學費相對馬國便宜的多,他說:「但來到台灣也是會在校內工讀,一邊賺生活費,另一邊每學期大概寄5000元回家,希望能分擔家庭開銷。」另外,也有部分華裔大學生因想學習華文文化來台。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生李佩雲來自印尼,過去在國內都受印尼文教育,沒有機會學習華語。「但我覺得我身為華人,就應該要接受華文教育。」她高中畢業後立志來台灣就學,就算必須先依台灣規定念一年僑生輔導班,比同屆大學生晚一年入學,她也甘之如飴。大馬華裔、台灣大學社會系學生林卿柔,從小就對華文非常感興趣,也選擇到台灣讀大學。她表示,雖然馬國政府不希望華人進到政府工作而否認大部分台灣的大學文憑,但此國情是因種種歷史脈絡造成,短時間內無法改變,「解決辦法就是不要去政府機構上班啦!」然而,她也並未因此抹滅自己赴台讀書的決心,義無反顧遠走家鄉,前往語言、文化上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就學。下一篇:【東南亞華裔生旅台 盼所學回饋故鄉二】具多重文化背景 身份認同難建構第三篇:【東南亞華裔生旅台 盼所學回饋故鄉三】汲取台民主經驗 生跨海為國抗爭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