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盼在地擁抱多元 學生主辦首屆雲林彩虹遊行
校園
第1741期
盼在地擁抱多元 學生主辦首屆雲林彩虹遊行
焦點
2020-12-24
【記者徐宇昕綜合報導】數百位民眾揮舞彩虹旗,齊聲高喊「性別平等,在雲林!」第一屆雲林彩虹遊行19日在雲林縣斗六人文公園登場,吸引約600人走上街頭。活動規模雖遠不及今年台北13萬人、高雄4萬人參加的同志遊行,但它僅由四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一年級學生主辦,並為雲林立下推廣性別議題的新里程碑。 彩虹遊行首度在雲林舉辦,吸引數百人走上街頭,揮舞相關標語和旗幟響應。 圖/徐宇昕攝「來到雲林以後,覺得好像都沒有相關的議題,所以想說來試一次。」遊行總召、雲科大電子工程系學生高仲寧指出,截至9月30日,全國有4725對同志情侶登記結婚,而雲林縣僅47對,只佔約1%,顯示同志文化在雲林較不盛行,權益也易受忽視,「我們就在這裡辦遊行,讓雲林人看到雲林也有這些團體(LGBTQ+)。」他表示。遊行主辦團隊由四位修習「政治哲學與實踐」通識課程的學生組成,籌備時間不到兩個月。高仲寧談到,儘管招募志工,人力仍相當不足,且為了申請路權,他曾多次往返警察局。遊行路線全長約五公里,雖曾遭質疑路線過長,然而為觸及更多雲林民眾,高仲寧仍堅持遊行路線需延伸至雲林市區。 雲林彩虹遊行有18個團體報名參與,遊行行列走上斗六市區,讓更多市民看見,增加影響力。 圖/徐宇昕攝課程教授簡端良分享,遊行原為課堂分組作業,他提議於校內舉行,但學生卻希望擴大規模,在市區舉行讓更多人參與,「他們覺得如果要做就把他做好、做大,讓大家都看到。」簡端良強調,遊行皆為學生主導籌備,他僅幫忙找尋資源並提供諮詢。 雲林彩虹遊行以斗六人文公園為起點和終點,民眾攜帶彩虹旗在公園集合等待出發。 圖/徐宇昕攝參與民眾、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學生呂志航喜悅地說:「雲林是第一屆遊行,在地學生一定要來支持一下!」然而,此次遊行雖有18組團體報名、其中共有四組學生組織,卻沒有任何雲林的大專院校學生組織參與。甚至當遊行消息發佈,在大學生匿名社群網站狄卡(Dcard)的虎尾科大校板中更出現歧視言論。對此,呂志航表示,虎尾科大校風較保守,而同校電機工程系學生郭奕辰進一步補充,校內男女比例懸殊,在大多為異性戀男性的環境中,性別議題少被討論,同志也難在生活中找到同溫層,更遑論出櫃。郭奕辰認為,性別社團有助於推廣性別平權議題,但他也坦言,他並不希望學校成立同志相關社團,「因為我認為以我校的水準,同志社團很容易成為攻擊、霸凌的對象,這是我們不樂見的。」 遊行從下午兩點於斗六人文公園出發,結束後民眾回到公園參加閉幕式。 圖/徐宇昕攝對於性別議題在雲林各大學推動的困境,參與民眾、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學生林右崇則認為遊行能成為轉捩點,「這個地方如果沒有人點燃火種,也不會有後續的推波助瀾。」他談到,遊行可提升學生團體對相關議題的關注度,進而在學校舉辦活動、推廣性別平等,甚至成立相關社團。簡端良也肯定,由學生自發性推廣,更能在校園中獲得回響。雲林首屆彩虹遊行被視作一大突破,主辦團隊盼未來能接續舉辦。同志運動先驅祁家威當天也到場支持,他認為,雲林彩虹遊行打破城鄉差異的籓籬,象徵台灣的同志人權倡議不再滯留於大都會區域,「年輕學生勇於站出來主導舉辦,更能突顯性平教育向下紮根的成就,未來的世代本將會由年輕人帶領發展。」 台灣同志平權推動者祁家威也到場支持第一屆雲林彩虹遊行,全程攜帶彩虹旗。 圖/徐宇昕攝 
同遊新聲 異溫層青年啟對話
校園
第1735期
同遊新聲 異溫層青年啟對話
焦點
2020-11-05
【記者王崴漢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台灣同志遊行於10月31日在台北市政府前市民廣場盛大登場,今年已邁入第18年,活動當天湧入13萬人。本屆主題「成人之美」表達無論什麼自我認同都應受到尊重,參與者中不乏同樣為了堅持自我認同而加入遊行,成為大眾眼裡看似異溫層、卻喊出不同聲音的群體。平日常見於夜晚現身的變裝皇后,細心打扮走上街頭,遊行花車上播放社群流行的同志歌曲,車上的舞者與台下遊行民眾一同舞動身軀,同志遊行營造獨特的性別友善空間,這是他們一年中最自在的一瞬。現場多達150組遊行團體中,有非政府組織、各校學生會及性別社團等,不只如此,包括歷來被視為反同的基督教會及中國國民黨青年團等團體也參與其中。 現場多達150組遊行團體參與,有非政府組織、各校學生會及性別社團等,圖為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圖/王崴漢攝 花車上的舞者隨著音樂帶來精彩的舞蹈表演,台下的觀眾也十分熱情,一同將氣氛炒熱到最高點。 圖/王崴漢攝 遊行現場可看見平時多在夜晚活動的變裝皇后,皇后們各個精心打扮,在遊行當天成為亮點。 圖/王崴漢攝今年遊行在疫情下順利舉行,卻在活動前出現插曲。國家祈禱早餐會原先預計在同志遊行前一日舉行,其由多組基督教團體組成,已連續舉辦19屆,每年都邀請總統參加,旨在為人民、政府、國家及世界和平禱告。不料,今年卻因總統蔡英文公開邀請民眾參與同志遊行,普遍反同的教會建議蔡英文不出席,最終早餐會於活動前夕停辦,多年傳統因此斷裂。「我們知道台灣同志平權運動最大的反對力量來自保守的基督教會。」真光福音教會主任牧師張懋禛表示。與大眾對基督徒反對同性戀運動的認知相違,真光福音教會投入同志平權運動,不僅參加同志大遊行,平時也向社會分享對聖經的另類詮釋,「上帝是愛同志、支持同志婚姻的」。此外,教會也配合10月「台灣彩虹驕傲月」拍攝四部系列影片上傳YouTube,除了解析聖經,同時邀請曾參與反同團體的人士進行訪談。他們將信仰化為行動,協助因同志身分陷入迷惘的基督徒活出自我。 與大眾對基督徒反對同性戀運動的認知相違,真光福音教會投入同志平權運動,遊行當日也參與其中。 圖/王崴漢攝身為真光福音教會的一員,就讀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研究所的曾繁安雖為異性戀,仍支持同志平權。他在加入真光福音教會前,曾待過性別觀念保守的教會。當時,個人支持同志的信念與信仰衝突,他因此備受折磨,「我支持同志的想法是否悖逆神?」而身旁持不同立場的教友常有激烈爭執,曾繁安也曾因支持同志受到批判、定罪,種種原因都讓他質疑自己,就算參與同志遊行也不敢對外透露。直至踏入真光福音教會,他受教會開放、包容氛圍影響,才終於消除心中的矛盾。張懋禛提到,持與一般教會不同的看法,必定遭受批評,「我們每一年參加同志遊行當然都是戴著勇氣。」但他期盼透過推廣聖經的新發現持續與社會及教會對話,讓這世界接受差異、擁抱多元。真光福音教會並非唯一存於異溫層中卻支持同志平權的團體。隸屬中國國民黨(以下簡稱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實踐研究院的國民黨青年團(以下簡稱青年團)也加入遊行行列。然而,自從報名參與遊行的消息一出,他們便遭受各方批評聲浪;挺同者認為青年團只為增加曝光度,反同者則無法理解青年團的行為動機。 中國國民黨青年團報名同志遊行雖受各界質疑,當天還是如期參與,現場記者訪問中國國民黨青年團團長陳柏翰。 圖/王崴漢攝「國民黨青年團的組成其實跟整個青年世代並無太大差距。」國民黨青年團團長陳柏翰強調,與國民黨不友善同志的主流意見相悖,青年團認同今年主辦方的理念,認為同性婚姻專法《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上路一周年後尚有改善空間,例如保障跨國伴侶締結婚姻之權利,希望通過與國民黨黨內的對話促成立法的修正。陳柏翰提到,國民黨長期的對外溝通管道僅限於網路或社會輿論,因此不容易將同溫層外的性別運動聲音帶進黨內。青年團作為支持性別議題的團體,盼搭起內部對話橋樑,讓黨內正視青年世代的訴求。活動當日也有部分國民黨立委、議員到場支持,青年團團員、臺大政治學系學生康晉瑜表示,「我想改變的力量已逐漸發酵。」 中國國民黨青年團拉著「天暗總會光,共好同齊行」布條,揮著中國國民黨青年團團旗參與遊行。 圖/王崴漢攝「性別議題正在被越來越多人看見。」當天參與遊行的臺大學生會會長楊子昂認為,真光福音教會及青年團為同志平權倡議,象徵性別運動不再侷限同溫層,這些團體採取行動支持同志平權,將性別意識帶進異溫層,對運動本身著實為一大突破。
【高雄同遊】李佳芬批性教育惹議 民眾盼消除歧視
校園
第1715期
【高雄同遊】李佳芬批性教育惹議 民眾盼消除歧視
2019-11-28
【記者支琬清高雄報導】「李佳芬,大扣分!」遊行民眾身披彩虹旗幟、大聲喊著口號,抗議高雄市市長韓國瑜夫人李佳芬,在公開場合傳遞錯誤的國小性教育資訊。第十屆高雄同志大遊行於23日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舉辦,民眾除變裝上街慶祝同婚元年之外,也希望藉遊行讓大眾更加關注性別平權、教育議題。 「第十屆高雄同志遊行」於高雄市文化中心前集合舉辦,十年意義對高雄社會而言非同凡響,對於聲援團體則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圖/支琬清攝11日,高雄市市長韓國瑜夫人李佳芬於韓國瑜屏東縣婦女後援會成立大會質疑,國小課堂上出現「小三教肛交」、「小六教性高潮」等不合適的性教育教材,引發民眾熱議。雖教育部出面回應,國小健康教育課本及相關教材並未出現李佳芬所提及的內容,但仍有部分民眾遭誤導。參與遊行民眾、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財富與稅務管理系學生歐建輝指出,性別教育議題應以更健康的角度看待,在正式的教育場合教導學生正確的性別觀念。 遊行現場有許多民眾發起「自由擁抱運動」,給予前來的民眾溫暖的擁抱與鼓勵,為彼此加油打氣。 圖/支琬清攝本次遊行主持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工主任鄭智偉也表認同,他進一步說明,性別平權並不只單為同志議題服務,各校級性別教育、愛滋病汙名化、跨性別人士、手天使等亦是需要被關注的議題。本次除遊行活動外,高雄同志遊行聯盟也舉辦系列活動,其中「彩虹野餐來抬槓」活動邀請各屆總召、親子共學團等,講述當屆議題、高雄同志十年歷程、家庭與校園性教育實踐。鄭智偉說:「每一個關心同志議題的人,都不會放棄任何與社會對話的機會。」 「Love is equal.」高雄市在地商家於攤位上立起飄揚的旗幟,對於同志議題給予肯定與幫助。 圖/支琬清攝近年因釋字第748號解釋,即中華民國同性婚姻釋憲案,引起社會關注與討論同志、性別及性教育議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事業經營學系學生陳世奇提到,性教育之外,仍有許多性別議題尚未被解決。代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性壇社、社會教育學系林勃嚴也認同,他指出去年公投結果(註)讓性別團體意識到,社會大眾對於同志議題的接受度不如想像,是仍需持續努力的方向。註:民國107年公民投票中反同議題公投(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10、11、12案,又稱愛家公投,內容包含確立民法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反對性別平等教育終於國民義務教育階段實施同志教育、專法處理同性共同生活)全數通過,令支持同婚者非常失望。 遊行現場有許多參與遊行的民眾披著彩虹旗幟,為前來參加的性別團體、同志團體聲援。 圖/支琬清攝此次遊行上萬人上街響應,鄭智偉感嘆,相較於民國99年舉辦的第一場同志遊行,需要蒙面上街以迴避社會壓力的遊行狀況,今年《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又稱《同婚專法》)通過無疑讓更多民眾參與並肯定這項活動。他表示,高雄市在同遊舉辦的十年間,成立許多非政府組織,無論是婦女團體、性別團體、同志團體等皆為性別平權貢獻許多,民團可一同呼籲社會關心性別平權議題。  相較10月於台北舉行的同志遊行人數略少,但也有近萬人參與,響應本次活動。 圖/支琬清攝
14萬人上街同遊 盼落實性平教育
校園
第1686期
14萬人上街同遊 盼落實性平教育
焦點
2018-11-01
【記者劉信秀台北報導】上萬支彩虹旗在空中揮舞,所有人不論性別與身份,盡情妝點自己、展現自我。第16屆台灣同志遊行於10月27日在凱達格蘭大道展開,主辦方也在遊行中提出「人人都需要性平教育」的議題,盼社會關注性平教育,現場更有超過20個大專院校團體一齊走上街頭支持。 第16屆臺灣同志遊行於10月27日展開,吸引到近14萬人參與,規模為全亞洲最大且超越歷年紀錄。  圖╱劉信秀攝然而近年來,大學校內性平爭議頻傳,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專案經理張明旭認為,大學校園內從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意識都相當缺乏。如長庚大學從去年9月開始,就因校方不讓跨性別學生住進符合自己性別認同的宿舍中,而產生一連串爭議事件。長庚性別納異陣線社員、醫學系學生潘仁顥說明,在跨性別學生提出住宿需求後,校方緊接著便在學務會議中修正宿舍管理辦法,明文增訂以身份證性別欄進行性別認定的「男、女分宿制度」。此舉當時遭學生代表質疑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也不顧跨性別學生住宿需求。然而校方回應,修法僅是明文化現行做法,未來若身分證相關政策有改變將再進行修正。 近年校內發生跨性別學生住宿爭議的長庚大學,也有學生以「性別納異陣線」社團聲援此次遊行。  圖╱劉信秀攝潘仁顥補充,校方最終因校內性平會來函以及校內學生自治團體發起的連署,決定以「多元需求宿舍」結束此次爭議。然而他認為,目前宿舍設置的更像是要以「多元需求」刻意將問題去性別化,模糊校方在爭議事件中需要面對的性別問題,而跨性別學生住宿的爭議案件也尚未真正的解決。 此次遊行共有超過20個大專院校團體參與,台大男同性戀社也透過看板支持訴求及性平教育。   圖╱劉信秀攝除了長庚校內的爭議外,輔仁大學也於2008年公開發表聲明反對《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條文內容,認為保障懷孕學生的受教權違反天主教教義。輔大性/別研究社社長簡伯融認為,當時校內對性別議題態度保守,甚至公開違反《性平法》。他指出,但因近年性平意識普遍,校方也隨著社會潮流的變遷,校風逐漸開放,不僅開始接受同性戀以及性少數族群,也開放校內舉辦彩虹週等相關活動。「但同學之間還是會引用女性性侵受害者的供詞去開玩笑。」簡伯融表示,即使學生普遍能接受性少數族群,但其他層面的性平教育仍有需加強之處。 參與遊行的大專院校團體也設計不同的立牌和看板,表達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支持。   圖╱劉信秀攝張明旭認為,許多大學未落實針對教授或講師的性平教育,更是問題所在。「教育者當頭進行歧視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同志遊行現場志工、政大外交學系的彭紹宇建議,校內教職員可在研習講座中加入性平宣導,學生則透過適當必修學分,培養校內各方對於相關議題的認識與理解。
【社論】助同志面對親密暴力 校園應加強性平教育
校園
第1663期
【社論】助同志面對親密暴力 校園應加強性平教育
2017-11-02
2017台灣同志遊行以「澀澀性平打開開,多元教慾跟上來」作為今年主題,呼籲大眾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視,尤其在性別認同、性傾向、性別氣質等的尊重。本屆作為同婚釋憲後首場同遊,吸引近12萬人走上街頭,是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儘管性別友善風氣在同婚釋憲後,已軟化在社會對於同性戀者的刻板印象。但上個月在國立台灣大學發生一死三傷的潑酸情殺案,卻又因兇嫌與被害人同性情侶身份,及被害者曾遭其家暴的問題,引發關注討論,甚至網路上廣傳仇視同志言論。此次案件也喚起大眾對於校園情感教育的關注。親密關係的暴力不只會發生在同性戀身上,異性戀同樣也會,但這兩者之間,更需要重視的是前者。同性戀者不論在情感的學習資源或支持系統上,通常無法和異性戀享有同樣權益。當他們面對情感挫折時,更常受限於社會規範枷鎖的框架。因畏懼同儕、家人或社會排斥的眼光,同性戀者通常只能壓抑自身情緒,求助困難度高。在內政部民國101年委託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潘淑滿調查的〈親密關係暴力問題之研究〉報導顯示,在異性情侶間遭遇親密關係暴力行為時,有八成以上的受害者會求助正式社會資源系統,如家暴中心、社會局等。但在同志近一年的親密關係暴力事件中,卻高達七成受訪同志並無向任何人求助,甚至有三成認為求助也沒有用處。因此,校園內除了設置基礎情感教育課程外,性平教育觀念也應完整建立。若性平教育能真正落實於學校,並協助學生在求學過程中了解面對性別傾向、認同與他人不同時不應畏懼。讓所有人都敢於表達情感,無須擔心外界異樣眼光。此外,校內心理諮商單位也須完善。不僅需確保諮商員對多元性別傾向、特質的尊重,以及加強親密關係暴力個案評估的敏感度、處理流程的專業度。諮商單位也應積極進行初級預防的推廣教育,如辦理相關講座或講習,讓師生都意識到親密關係暴力的嚴重性與可能影響性。親密關係暴力絕非只發生在特定人士身上。但不論異性或同性戀,都應擁有尋求社會資源協助的權利。當社會性平教育概念普及、所有人都擁有不被歧視的話語權及身份時,才有可能預防悲劇再度發生。 
假同理藏真歧視 同遊訴求打破假友善
校園
第1635期
假同理藏真歧視 同遊訴求打破假友善
焦點
2016-11-02
【記者龐家姍台北報導】「一起FUN出來—打破『假友善』,你我撐自在」第十四屆同志大遊行10月29日於凱達格蘭大道出發。吸引來自大專院校、民間團體、企業等160支隊伍,約八萬人參與。 工作人員拉開象徵性少數群體(LGBT)的彩虹旗,宣布第十四屆同志大遊行正式開始。圖/龐家姍攝近年來,性多樣社群的權益在眾多團體爭取下備受關注,但社會中仍隱藏不友善與假友善,讓許多人被迫隱身。社會上有些人說尊重同志,但卻反對同性婚姻。看似友善的言論,實則隱含歧視。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希望藉此活動,讓社會正視並打破假友善。「台灣酷兒權益推動聯盟」執行秘書郝天行表示,對酷兒盟而言,討論同志議題如果不在意他們本身的困境,就是假友善。她強調,說別人假友善有時不是說對方虛偽,而是點出對方的友善對自己而言不是友善。 今年29歲的海賊,第七次參與同志大遊行。他表示:「社會是多元的!如果無法接受那就準備被淘汰吧」。圖/龐家姍攝不只社會,其實校園中也隱藏著假友善。首先是校園風氣,學生多半對性多樣族群不了解,言語中可能無意間帶有歧視,間接造成性多樣族群的不便。「在我出櫃後,同儕會掩飾歧視的心態,試圖表達友善。」身為同志的國立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姚惠耀表示,剛入學時曾聽到室友批評同志社團跳舞噁心。但周圍有些同學在得知自己出櫃後,便會刻意避開在他面前談到同志議題。國立台灣大學女性研究社社長、歷史學系邱敬認為台大雖算是一個友善的校園,學生對於議題的掌握高,理性討論的人也比較多。但仍存在著不夠友善的部分。她指出,今年8月台大機械工程學系考題有違反性別平等的疑慮,校方的說詞與處理方式凸顯了校園中性別意識不足,更點出部分師長的歧視性言論。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徐聖怡表示跟同志當朋友後,最常說溜嘴的敏感言詞是「像我這種正常的女生。」言下之意就是同志朋友們不正常,後來就改口自稱異性戀女生。徐聖怡認為假友善是出自於想要迎合大環境。儘管假友善好過不友善,但若同志族群以為某個人是友善的而對他毫無防備,卻從言行舉止中發現對方是假友善,可能會因此虛偽而受傷。除了校園風氣的假友善,其次是硬體設施。近年來部分大學的性別友善社團向校方提議增設無性別廁所,但只是更換一般廁所的告示牌,並不符合需求。師大性壇社社長、特殊教育學系陳冠廷就坦言,師大校本部樂智樓的無性別廁所設計格局不理想,且牌子上還畫著男女標誌。另外,男女宿的門禁機制不同,女宿在上午12時30分會趕人、男宿則不會。 師大學生會、性壇社、人文學社聯合號召校內同學參與遊行,希望能喚醒大家的性別意識。圖/台師大人文學社提供此次遊行倡導打破假友善之餘,現場團體也呼籲政府關注同性婚姻議題。民進黨立委尤美女等人於24日宣布將提出《民法》親屬編修正草案,將婚姻約定由「男女」改為「雙方」。另外法務部也將於明年9月推動同性伴侶法。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