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擬社交離群狀態 《連線錯誤》盼多角度觀看引反思
藝文
第1753期
擬社交離群狀態 《連線錯誤》盼多角度觀看引反思
2021-10-06
【記者單師樵綜合報導】各種形式的創作品陳列於昏暗而狹小的展場內。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學生鄭宗祐利用照片、聲音與影像,於1日至5日在政大新聞館展演廳舉辦《連線錯誤_Alienation》獨立專題(註一)個展,從多個面向呈現群體中人與人互動的「離群」。 註一:《連線錯誤》是鄭宗祐在獨立專題課程的成果展。政大廣電系第一次開設此課程,由原先行之有年的畢業製作課程改制而來,捨去過往以劇情長片為主的形式,提供學生更自由的創作空間。  《連線錯誤》的展場內雖然昏暗而狹小,卻陳設著多種不同方式創作的展品。 圖/單師樵攝踏入展場,多幅泛藍的照片陳設於前,然而與多數攝影展所展出的數位照片不同,鄭宗祐的作品以「藍曬法」(註二)呈現。鄭宗祐除了以藍色營造出詭譎的氛圍,他更將藍曬法連結至人與人的關係,他解釋:「藍曬是一個無法永遠保存的東西,我覺得可以呼應到我要講的人的互動。」 註二:藍曬法是一種顯影方式,由混合檸檬酸鐵銨、鐵氰化鉀的感光劑,透過日曬使最後的影像呈現深藍色。  展覽中的攝影作品皆是以藍曬法呈現,讓觀眾陷進詭譎的氛圍中,也呼應了人與人的關係無法永遠保存。 圖/單師樵攝而在行為實驗展區,鄭宗祐透過平板電腦的視訊螢幕,與觀看者長時間凝視,並將玻璃片放置其中區隔觀眾,象徵人類社會中的社交障礙。觀展民眾陳祺分享:「我就不是很確定他是不是真的有看著我,我覺得很難過,然後我就哭了。」另一位觀眾康譓珍則認為,與創作者對看時,兩人似乎都進入一個脆弱的狀態,使他不由自主地想一些內心的事。 行為實驗展品,平板電腦與中間的玻璃隔板象徵人類社會中的社交障礙。 圖/單師樵攝鄭宗祐說明,「群居」是人類自誕生以來必經的過程,他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感受到的集體行為,實際上卻是疏離的。他希望透過《連線錯誤》中以不同形式創作的作品,描繪出群體中的「離群」。他說:「我們展覽主要是在講人際關係,人的社交互動。」他補充,日常中的人與人的「連線」可能是數位的,也可能是實體的。展場中的展品包含平面攝影、錄像裝置、行為實驗,也有讓觀眾戴上VR穿戴裝置欣賞短片的創作。鄭宗祐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議題,我如果只用一個小東西、一個影片,可以講的東西太侷限。」觀展民眾陳力瑋認為,多媒材鼓勵大家思考「看的方式」,他說:「多媒材其實可以給你一個自由的空間,東西都已經擺在那,除非有明確說不能碰觸。」另一位觀展者王亭方則覺得展品可以用不同面向去看,以錄像裝置為例,「一個是你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一個是你有點像跳脫這個空間在看這整個場景。」他補充,用兩種方式體會這個創作,有不一樣的感覺。 展場內部的錄像裝置展品,讓觀眾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觀看。 圖/單師樵攝指導教授鍾適芳說:「他們創作的資源跟方法,想要表達的這些訊息,光是劇情片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所以這些形式一直在變化。」他認為以前的畢業製作太過形式化,而獨立專題課程能鬆綁學生想法的侷限,更能呈現多樣化的作品,鄭宗祐也說:「我就照我想要做的東西把它全部列出來,其實本來更多,但後來選了這幾個。」鄭宗祐進一步提到,這次展出後收到許多希望他繼續創作的回饋,對此他表示未來仍會創作,但也坦言是否將作品展出需看看機緣。
分手疫蔓延 多媒材展述都會愛情觀
藝文
第1666期
分手疫蔓延 多媒材展述都會愛情觀
2017-11-23
【記者劉蘭辰高雄報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學生蔡舒帆於小島藝廊展出《幻得幻失—分手疫》。他藉影像創作與物件搜集,表現都會男女愛情中獨有的掙扎與挫折。展覽源於蔡舒帆離開一段感情時恰巧也有許多親友相繼失戀,他察覺一場分手瘟疫彷彿在生活蔓延,於是策劃此展。〈分手疫〉系列共十組物品與影像,藝術家以友人的分手物件為題,用照片模擬分手者內心情境。此外,物品上貼有兩名無性外星人對每段感情的文字評價,是為作品介紹。「我拍下自己穿戴藍布並飾演分手者的十組照片。」蔡舒帆表示,影中頻頻出現的藍色布幔代表人在愛情中始終摸不清自身面貌。系列作品之一是個橘色攝影暗箱,主人已清空底片,徒留下幾行外星人的話語,喟嘆這段受現實摧殘而枯萎的情感。箱後照片有一張飄動的藍布與模糊不清的夜晚街景,詮釋受生活壓力導致工作愛情兩頭空的抑鬱人生。蔡舒帆認為,都會情侶受迫於社會低薪、過勞等現實困窘,於是雙方容易漸行漸遠。 〈分手疫〉系列共十組物品與影像,藝術家以友人的分手物件為題,用照片模擬分手者內心情境。 圖/劉蘭辰攝另一側可見裝有保險套的密封罐,上方照片呈現藍布與梯子的局部剪影。由罐上文字可得知這對性伴侶做愛多次後,因一方拒絕而無法成為真正戀人。蔡舒帆表示,分手者內心彷彿想爬梯,進階至更緊密的關係,卻因遭拒而無法前進,作品反映人們受困於都會疲憊的生活,在感情中只願享有快樂卻不想經歷艱辛。分手物品擁有者陳威達於現場表示,當蔡舒帆向他聊起創作時,他正想結束這段定義不明的感情,便留下保險套成為藝術家創作的素材,而作品的呈現十分貼近他當下處境。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德語系學生羅淇受展覽議題吸引前來觀展,他認為此件作品十分寫實,讓他印象深刻。 保險套作品反映人們受困於都會疲憊的生活,在感情中只願享有快樂卻不想經歷艱辛。 圖/劉蘭辰攝地下展間壁面貼滿〈戀人肖像〉黑白攝影,肖像作品是三位戴有不同港星面具的男性,其中一位正是蔡舒帆剛分手的戀人。不同於傳統男尊女卑,這些男性以誇張的肢體語言在餐桌、客廳、床笫等場域討好鏡頭後的女性藝術家。蔡舒帆藉系列影像傳遞性別權力在愛情與社會中的改變,並彰顯理想與現實的戀人面貌差異,「現代人在社群網路上更容易暗戀他者,這種暗戀非常短暫,且戀人臉譜不斷在改變。」觀眾林銘俞表示〈戀人肖像〉透過情侶日常互動,更能讓觀者進入藝術家想傳達的意念。 地下展間壁面貼滿〈戀人肖像〉黑白攝影,肖像作品是三位戴有不同港星面具的男性。 圖/劉蘭辰攝小島藝廊負責人蕭愛表示,蔡舒帆打破展場限制,「他讓攝影展不只是照片而已,反而讓人更能融入空間。」而從外牆玻璃、動線,甚至燈光都富有藝術家的巧思,蕭愛更認為藉由不斷出現的投影素材,如一樓懸掛應用投影元素拍攝的照片,以及開幕時地下展場即興演出使用的錄像投影,使此檔展覽概念傳遞地非常完整。
南大創作展  多媒材精準演繹《高潮》
藝文
第1658期
南大創作展 多媒材精準演繹《高潮》
2017-09-28
【記者徐安萱台南報導】「高潮就是各種情緒的極致。」國立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學生李元弘以及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的林裕紘,25日至29日於南大美術系館第一藝廊舉辦《高潮》跨系創作展。展覽包含繪畫創作、裝置藝術與戲劇演出。 畫作〈高潮〉以十二生肖為題材,呈現出動物的極端情緒。位於畫中央的羊象徵美麗與祭祀,是重要的角色。圖/徐安萱攝「高潮」一詞,常被解釋為性行為過程中的歡愉,甚至是人們會刻意避開的詞彙。畫作〈高潮〉的創作者李元弘表示,選擇高潮作為主題是想利用創作訴說出「當代」。李元弘說:「歷史沒有真相,只有解釋,然而一切解釋無法還原真相,只能反應當下。」因此他認為最適合反應當下的方式,就是各種情緒。 目前就讀大三的李元弘,在繪畫技法與媒材掌控上都相當純熟,呈現出〈高潮〉的寫實效果。圖/徐安萱攝〈高潮〉一畫中,李元弘以十二生肖來表現不同的情緒,從自身生活經驗,或是東西方傳說故事,設想動物的極端情緒。「就像寫日記一樣,整幅畫呈現的都是我的情緒。」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動物就是位於畫中央象徵「美好」的羊,李元弘在羊身加上數隻同樣象徵美麗的蝴蝶,但又藏了其他昆蟲,投射出他隱藏的不同情緒,李元弘表示,「藏」是讓觀眾有開放性的想像空間。 意象劇場《高潮》無劇本,演員透過肢體、舞蹈、吟唱、音樂互動。移動式的演出,觀眾能近距離觀察演員情緒。圖/徐安萱攝林裕紘負責的戲劇演出《高潮》由李元弘的畫作為創作基礎,以意象劇場的形式呈現,透過吟唱、舞蹈、肢體、多媒體、音樂等,產生的各種畫面讓觀眾有不同想像。展演空間裡迴盪著像是心跳的頻率,兩位演員緩緩地先後從舞台及觀眾身後出現,如蝴蝶飛舞般在布幔中穿梭,或是靜靜地躺在水中、稻穀上,並運用面具、汽水等象徵性道具,讓觀眾有如窺探般猜想演員的情緒。將近20分鐘的演出不發一語,透過演員內斂的表演傳達出深刻的情緒,配合大提琴現場演奏,讓〈高潮〉不只是一幅靜止的畫作,而是動態的意象作品。林裕紘表示,演出並沒有劇本,著重觀眾的想像與看法,每個人對於《高潮》的解讀都不一樣。策展半年來,身為大學生的李元弘與林裕紘認為,最大的困難是取得金錢與效果呈現的平衡。林裕紘自稱是偏執狂,在戲劇演出與舞台呈現都力求完美。對於《高潮》跨系創作展,他直言:「很高級、很細緻。」因此為了呈現他想像中的高潮,策展的花費超乎兩人預期。晚間的《高潮》戲劇演出也販售酒精飲料,團隊戲謔地說,除了貼補超支的費用,也想讓觀眾「高潮」一下。
多媒體融舞蹈 打破父權框架
藝文
第1635期
多媒體融舞蹈 打破父權框架
2016-11-02
【記者曾品媛台北報導】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第13屆系展《築格》於10月25日開場,其中在台藝大教學研究大樓國際展覽廳展出的「新媒體藝術類」作品結合舞蹈、互動等元素表達新型態藝術創作。台藝大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新媒體研究所學生蔡佩宜創作作品〈重新思考(Rethink)〉,結合影像騎師(Visual Jockey, VJ)表演及錄像,搭配舞者時而壓抑、時而奔放的舞蹈,及三面環繞的影音牆,播放閃爍的「完美身體(Perfect Body)」等文字及剪刀剪掉模特兒身上的量尺束縛等畫面,表達女體被父權觀念控制的意涵。 〈重新思考(Rethink)〉以剪刀剪掉模特兒身上的量尺束縛,搭配奔放的舞蹈動作,表達女性反抗的意識覺醒。圖/《築格》提供 〈重新思考(Rethink)〉創作者現場編排錄像素材,搭配舞者表演,表達女性被父權社會控制的意涵。圖/《築格》提供蔡佩宜說:「希望女性看到這個作品時,能因同樣經驗產生共鳴。」她表示,童年因外表圓潤而不斷被評論。直到減肥成功後,仍被瘦與漂亮的框架束縛。然而接觸女性主義後,蔡佩宜才了解,不是女生就應該有「女生的樣子」,進而透過創作,希望讓女性重新檢視身體經驗。觀眾、台藝大美術學系學生張凱喬表示,舞蹈的自我拉扯真實表達反抗意識,令人印象深刻。〈Notations共譜〉結合即時互動機動裝置,讓觀眾在觸摸中央控制器上的鐵條時,可以聽到反應出的音高,並在兩旁的投影幕上看到音波般的視覺效果,後方則投影中世紀的〈格雷果聖歌(Gregorian Chant)〉四線譜。作者之一、台藝大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新媒體研究所學生王聖傑表示,視覺上融入〈格雷果聖歌〉的樂譜想傳達新舊交融的意念;觀眾能實際操作,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創作者的理念,也是〈Notations共譜〉的意涵。負責硬體的台藝大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新媒體研究所劉祖昇也表示,為了連接觀眾動作與音符的呈現,花費半年嘗試才完成。觀眾、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學生黎冠妤表示,進到黑暗展間好像進入另一個空間,直到與作品互動後才發現裝置的用意,感覺別具巧思。 〈Notations共譜〉中融入現代科技,觀眾在觸摸中央控制器的鐵條時,可以聽到反應出的音高。圖/《築格》提供 
多媒材刻困獸   反諷人性貪婪
藝文
第1631期
多媒材刻困獸 反諷人性貪婪
2016-10-05
【記者周瑩慈台北報導】由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朝代畫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所首次合作舉辦的《彩雲間-2016雕塑計劃》,集結九位台藝大雕塑系所、一位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學生藝術家的作品,自本月1日至11月5日在朝代畫廊聯合展出。多元媒材製成、各具風格的作品,打破常人對雕塑的印象。台藝大雕塑系研究所學生林冠君,以黑、白大理石創作〈馬卡茸-您說的是〉,毛髮象徵鹿茸,加上黑色、抓住毛髮的手及白色張嘴哀嚎的鹿揶揄公眾人物的失態,諷刺坐擁權力卻成為困獸的情景,以動物角度指出人類的貪婪。有別於林冠君以動物角度看社會,台藝大雕塑系研究所學生林辰勳,利用玻璃纖維、獸角、鐵、金箔、金漆等媒材創作〈告白劇場-境遷的冠冕〉。林辰勳表示,自民國104年開始利用像鐵鏽與金箔這種具衝突性的材料,白色的獅首象徵稀有珍貴,人類殘肢上是金箔及金漆,舞台卻是生鏽的鐵,「我覺得動物為生存而殺戮,但人類有時只是為殺戮而殺戮。」理性的戲謔手法、劇場式的呈現試圖傳達「隨著環境改變,人面對生存考驗的多重面貌」。觀眾台藝大雕塑系學生林永家認為,若能將作品中的金手去掉,感覺能讓觀眾對作品有更多想法。林辰勳則表示,不排斥觀眾塑造自己的想像空間,「但我會有我自己的解讀方式,希望回到一個最純粹的原點讓觀者發想。」 林辰勳作品〈告白劇場-境遷的冠冕〉,以理性戲謔手法、劇場式的呈現探討人的生存意識。圖/周瑩慈攝策展人台藝大雕塑系副教授宋璽德表示,雕塑展的藝術家通常年紀較長,這次參展的藝術家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你乍看之下看不出來,但這些作品都表現出『年輕人的想法』,這就是他們對社會的觀看角度。」展場從外到內,作品由抽象到寫實。展場分為兩層,走入地下一樓最深處,站立著一位眼神直瞪前方、身上佈滿刺青、約180公分的全裸女體,這是台藝大雕塑系研究所學生洪瑞翔的作品〈刺紋畫〉。不同於其他藝術家的抽象展品,洪瑞翔喜歡且擅長塑造寫實的人體,然而作品也蘊含無形理念,「像作品身上具有強烈裝飾性的圖案,都是在暗喻人們對刺青的刻板印象。」 洪瑞翔作品〈刺紋畫〉,寫實手法呈現人體肌肉線條。圖/周瑩慈攝「雖然這個聯展規模不大,展場稍小導致作品數量少,但藝術家及作品都是精選。」觀眾台藝大雕塑系學生饒珊羽說。宋璽德則表示在本次展覽之前,每位藝術家已經先後舉辦兩個月的個展,未來也將繼續這個雕塑計劃。 展場一隅。圖/周瑩慈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