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延大線上考試爆舞弊 校方欲開公聽會研商AI倫理
國際
第1819期
延大線上考試爆舞弊 校方欲開公聽會研商AI倫理
2025-11-21
【記者黃千艾報導】韓媒《中央日報》(Korea JoongAng Daily)於11日報導,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新村校區開設的「自然語言處理與 ChatGPT 」課程於10月15日舉行線上期中考試,爆出學生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工具作弊。學校計畫舉行公開聽證會,討論學生透過AI作弊,引發AI使用的倫理爭議。 自然語言處理與ChatGPT課程共有600名學生修習,因班級規模龐大,全程採線上授課與線上期中考。為防止學生作弊,規定須在考試期間同步錄製電腦螢幕、手部與臉部畫面並提交。然而事後調查發現,部分學生透過轉動電腦攝影機的角度製造錄影死角,並利用多視窗切換方式規避監控,再藉由ChatGPT等AI工具作弊。據報導,校方表示,目前已有約40名學生承認作弊,另有約10名學生遭懷疑但尚未坦承,並強調一旦查證屬實,將考慮啟動紀律處分。學校將召開公開聽證會,探討學生利用AI舞弊的倫理問題。 談及線上考試存在的舞弊風險,延世大學輿論情報影像學系學生徐同學(化名)表示,學生缺乏實體監考就難以完全避免作弊行為,加上南韓學生普遍重視成績、課程評分嚴格,壓力也可能催生作弊行為。就讀於慶熙大學傳播媒體學系劉怡彤說道:「事件反映部分學生過度依賴AI,把工具當成捷徑,長期可能削弱自身思考與判斷。」然而,使用AI並非全然負面。徐同學表示,他曾修習過可於考前使用AI查詢答案,但考試當下禁止使用的課程,也參與過可直接使用AI的考試。「這兩種模式雖然形式不同,但都有清楚規範,因此能兼顧公平性,問題不在工具,而在於使用者如何運用。」徐同學補充道。東國大學廣告宣傳學系交換生小芸(化名)分享,他在學校修習的韓文課鼓勵學生用AI修正文稿以提升品質,但教師會要求學生標註使用AI生成的內容,並事先說明規範,以確保評分透明與一致。 針對未來AI與評量制度的調整,淑明女子大學傳播學系的交換生李虹儀認為,AI技術持續快速推進,學校應透過講座、公聽會或專責人員,定期與學生討論使用經驗,並滾動式調整規範,促使師生檢視使用AI的邊界,建立更公平的評量制度。小芸說道:「AI應作為啟發想法的工具,而非代替學生完成整份作業,寫作業的核心仍是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他認為,未來評量應更加重視過程與展現方式,如口頭報告、專題或實作等,讓學生必須呈現自己的貢獻與邏輯,這樣的評量方式更能回到學習本質。
康大合作軍火商引倫理爭議 學生組破鏈行動抗議
國際
第1819期
康大合作軍火商引倫理爭議 學生組破鏈行動抗議
焦點
2025-11-21
【記者黃暐喬報導】美國康乃狄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以下簡稱康大)破鏈行動學生組織(UNCHAIN)於 11 日在康大校內霍默.巴比吉圖書館(Homer Babbidge Library)前發起抗議。學生針對校方與多家軍火製造商的合作關係提出質疑,以發送傳單和使用粉筆在地面寫下標語,認為此合作牽涉戰爭、武器研發與倫理爭議。 「美國帝國主義造成死亡,而康大為其買單。」、「康大正在僱用並招募與殺戮相關的勢力。」這些粉筆字道出破鏈行動對校方的主要控訴。由康大學生組成的校園倡議團體破鏈行動,以反帝國主義與反種族主義等為核心理念,透過校園抗議、互助站(mutual aid)、讀書會與社群倡議等形式關注大學資金流向與軍火製造商對學校的影響。該組織在社群媒體指出,康大長期與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雷神科技(RTX)、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與普惠公司(Pratt & Whitney)等軍火製造商合作,接受逾 6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9.6 億元)的國防研究資金,並透過實習與校園招募機制,將 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領域的學生導流至軍工產業。學生組織認為,這不僅是一般的產學合作,而是涉及武器研發、暴力與監控技術的倫理問題。 康大學生阿諾尼瑪斯(化名)說道:「學費不應被用於支持大規模暴力,這是許多學生無法接受的。」學生的質疑也延伸到校方與軍火企業的合作模式,康大學生布倫尼(化名)說明,問題不僅在於學費的流向,軍火企業提供的實習與研究機會,雖然表面上有助於學生就業,實際上使學生無形中成為戰爭技術鏈的一部分。他補充:「校方長期未公開合作細節,導致學生難以了解研究成果與技術最終被如何使用。」除了資金與技術面的疑慮外,康大學生克蘿伊・加拉雷斯(Chloe Gallares)也指出,當校方一方面與軍火企業維持合作,另一方面卻忽視戰火中的平民時,學生自然會質疑康大是否仍履行其應有的公共責任。 對倫理、透明度與公共責任的質疑後,學生也進一步提出具體的改變方式。布倫尼認為,康大應公開合作內容與資金流向、提高決策透明度,並逐步減少與軍火企業的合作。艾許莉(化名)則指出,校方應將資源優先投入住宿、獎助與心理支持等實際影響學生生活的領域,而非助長戰爭。布倫尼補充道:「大學不該一方面強調『平等與關懷 』,另一方面卻仰賴軍工產業維持研究與就業管道。」他強調,只要康大持續維持和軍火業的合作關係,學生要求資訊透明與撤資的行動就不會停止。
銘傳隔離染痘生不周 學生會籲增衛生委員會學生席
校園
第1819期
銘傳隔離染痘生不周 學生會籲增衛生委員會學生席
焦點
2025-11-21
【記者黃律齊報導】銘傳大學學生10日於Dcard發文指出,校方將已確診水痘的交換生遷入「女生第三宿舍」(以下簡稱「女三舍」)進行隔離。消息曝光後,不少學生擔心疫情擴散,外界也質疑校方處置方式是否符合公共衛生原則。 感染水痘的交換生原本居住在「國際學舍」,染疫後校方將其遷移至女三舍隔離。銘傳學生Tina(化名)表示:「他們禮拜六就從國際宿舍搬來女三宿六樓隔離,我住五樓卻完全沒被告知。」對於校方缺乏事前溝通,另一名學生小林(化名)亦指出:「舍監本來不打算公告,是樓長認為不能這樣處理,才有後來的說明。」事件於網路發酵後,舍監才於群組發布公告解釋:「他們(染疫學生)仍會出來活動,不過我們(台灣學生)都有施打過疫苗,風險相對較低,大家不用太擔心。」然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官網資訊,水痘疫苗的保護期約十年,若未接種第二劑,恐難完全避免突破性感染(註一)。 註一: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指在接種疫苗後,人體已建立預期的免疫反應,但仍然感染該疾病。 銘傳大學秘書長樊中原回應,共有12位學生感染水痘,其中多數為越南籍。當初校方將學生遷入女三舍,只因該舍六樓設有隔離房間,而非輕忽台灣學生感染水痘的風險。針對校方「將確診學生隔離於宿舍內」的做法,銘傳大學學生會表示:「本會理解學校在防疫與宿舍空間調度上的考量,但此舉仍可能引發住宿生的不安與疑慮。」學生會建議,遇到具傳染性的疾病時,校方應優先採取「校外或獨立空間集中安置」等更為安全的方案,並加強說明與溝通,以兼顧學生權益與防疫需求。 除隔離地點的爭議外,校方公告亦提到,染疫學生可能會使用洗衣機、飲水機等公共設施。「因為水痘不是規定隔離的法定傳染病,我們當時沒有強制學生不能離開房間,只有要求外出時必須配戴口罩。」樊中原坦言,校方缺乏水痘相關防疫經驗,因此未能及時做出最適當的處置,對造成學生恐慌深感抱歉。不過,他強調校方已在第一時間通報桃園市衛生局,並於11日下午完成宿舍全面消毒,12日也將確診學生自女三舍統一移至銘傳大學實習旅館。 過去許多大專院校也曾爆發水痘疫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護理師李靜芳回憶,當時接獲確診通知後,便將居住於宿舍的個案安排進入隔離寢,並徹底消毒原寢室。 此外,校方也要求曾與水痘確診者共同上課的學生,進行為期21天的自我健康監測,同時也協助同學施打自費水痘疫苗。 學生會則指出:「此次宿舍水痘事件確實凸顯學校在宿舍防疫及傳染病應變機制上仍有改進空間。」學生會同時研擬修訂學生手冊相關規範,建議增設「衛生委員會」學生代表席次,讓學生意見能更及時納入校方決策。「經過這件事情後,我們現在針對傳染病的因應方式檢討,並建置SOP。」樊中原表示,未來處理類似事件時,會透過更完善的溝通,取得學生信任,並保障住宿生安全。
留學生居留門檻提高惹議 美國大學憂國際生減潮 
國際
第1818期
留學生居留門檻提高惹議 美國大學憂國際生減潮 
2025-11-14
【記者顏貝恩報導】據《州際線》(Stateline)報導,美國公立大學於5日表示,校園依靠國際學生繳納全額學費,是學校的重要收入來源。當國際生人數減少,將直接影響校園中的財務結構,也進一步改變國際學生在勞動市場的發展機會。 國際學生只需持有F簽證(身份有效期間)(duration of status),便能長期甚至無限期居留。川普( Donald Trump)政府認為,部分學生濫用這項寬鬆措施,成為所謂的「永久學生」。於是,在8月27日宣佈新規定,限制國際學生與交換訪客的簽證效期,將以學生就讀課程為限,最長不得超過四年。「政策的出發點,或許是優先保障我們本國學生的就業機會,但它卻忽視了國際學生在美國教育、研究及經濟發展中所帶來的貢獻。」就讀於美國喬治亞洲立大學(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GSU)(以下簡稱喬大)酒店管理學系學生黃敏儀說道。他認為,提高國際學生簽證門檻,並不能解決失業問題的根本原因,反而只會削弱跨國職場的多樣性與創新能力。「現任政府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策下,美國更加專注於本國人民的利益,對國際事務的重視也逐漸減少。」國立政治大學美籍留學生小李(化名)補充道。 現任職於美國擔保貸款憑證(Collateralized Loan Obligations, CLO)領域的鄧琬儀則觀察到,許多留學生期盼能在美國發展專業,因此往往比本地生投入更多努力,現在卻遭簽證制度限制,而無法獲得同等的就業機會,令人惋惜。「我目前看到一些持有J簽證(註)的印度學生,因害怕暑假回家過後無法重新入境,而取消機票,選擇留在美國度過暑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IUB)學生何沛宸分享道。就讀於斯蒂爾健康科學大學生(A.T.Still University, ATSU)張宜婷說:「政策的不確定性,容易使國際學生感到孤立或缺乏安全感。」國際學生的去留,往往取決於留學國家的簽證與工作規定。喬大公共衛生學系的日本留學生小竹(化名)表示,他得知美國簽證對國際學生帶來的種種限制後,也開始重新思考未來的規劃方向。 註:J簽證是美國給參加教育、文化或學術交流活動的人員使用的簽證,像是交換學生或訪問學者。 「現任政治領導者提供的政策方向,簽證變動或許只是暫時的,我相信隨著時間推移會有更多進步、開放的政策出現。」在台美籍辯論老師穆克吉(Rishi Mukherjee)說道。針對未來全球化教育與跨文化交流的發展,小李說:「希望在未來的社會裡,大家不分你我的出身背景,擁有平等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見書店攜大學生致敬臺灣文學 辦市集傳實體書魅力
生活
第1818期
見書店攜大學生致敬臺灣文學 辦市集傳實體書魅力
2025-11-14
【記者黃暐喬基隆報導】2025書洞市集無名祭,由獨立書局「見書店」至9日在基隆信二防空洞至主普壇廣場盛大展開,盼透過市集、講座、工作坊與藝文表演,領民眾感受實體書的魅力,並推廣基隆成為全民閱讀的城市。 「實體書店存在的意義不僅是販售與展示書籍。」見書店長楊雅萍說道。他希望能透過本次市集,讓停滯於實體書店的書能流動至開放場域,吸引原本不是讀者的人駐足停留。市集選在能同時看見山與海、充滿歷史記憶的信二防空洞舉行,「我們想結合基隆多元的城市面貌,打造屬於城市的閱讀氛圍。」楊雅萍補充道,並顛覆民眾對獨立書店只有文史哲書籍的印象,藉此激起人們對閱讀的興趣。現場共設有60個攤位,邀請獨立書店、出版社、文創品牌與NGO共同參與,更舉辦十餘場作者分享和藝文講座。 無名祭的「無名」取自《道德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象徵對天地自然的敬意,更致敬基隆的山海和人們生存的大地。楊雅萍表示,自己最想致敬的是投入多年心力創作長篇小說的台灣作家們,感謝他們以長時間的耕耘讓文學持續被看見。見書店也邀請藝術家林繼勝,以速寫記錄基隆的城市風貌,並將作品展出於防空洞展區。「大家對防空洞的印象多半是黑暗陰冷的,但放入基隆的街景與畫作後,空間多了一份藝術的溫度,也注入了柔和的力量。」藝術家林繼勝說道。透過書店、藝術家與創作者的共同參與,閱讀與藝術在城市中自然交會,讓書洞市集成為連結在地文化與生活風景的一部分。 此外,見書店更與明志科技大學數位行銷設計學系合作,透過產學計畫推廣品牌,協助學生進行品牌行銷與實務規劃。明志科大數位行銷設計學系學生志工鄭登獻表示,參與這次書洞市集,除了能熟悉品牌的運作和掌握其核心需求外,也能更加瞭解業界活動規模的繁複,「看到這次活動的流程表時非常驚訝,因為首次進入業界觀摩,實際接觸後才發現細節繁多。」鄭登獻補充道。對他而言,參加這些藝文活動、講座,也讓他對不同領域的知識儲備量有所提升。 「我們希望來書洞市集的人,都能帶走一本書。」楊雅萍說。他表示,隨著網路書店價格低廉、實體書銷量下滑,能親眼看到讀者對商家挑選或出版的書產生興趣,是件極其重要的事,他也盼透過此市集,讓閱讀的魅力被更多人看見。活動吸引許多民眾駐足,也成為支持獨立書店的力量。民眾曾力文說道:「這次市集能看到很多不同的創作者,讓我認識了更多自己喜歡的書和作者。」
【大學事】招聯會修備審資料規定 外界籲強化誠信教育
校園
第1818期
【大學事】招聯會修備審資料規定 外界籲強化誠信教育
2025-11-14
【記者黃律齊報導】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以下簡稱招聯會)於5日公告備審資料相關規定之修正。依新制,凡參加「繁星推薦」或「申請入學」的考生,均須於備審資料中如實呈現個人事蹟。若經查證發現不實內容,將可依嚴重程度,取消錄取資格或開除學籍,甚至移送司法機關偵辦;而學生即使已從大學畢業,仍可追溯處分,撤銷學位。 招聯會強調:「大學招生規範的核心精神在於預防與提醒,透過明確規範,引導考生理解誠信態度的重要性。」因此,本次修訂並非加重懲處,而是希望透過闡明既有規範的適用時間點與範疇,提醒考生自遞交資料起即應維持誠信。新條文在原先「錄取後未註冊前」與「註冊入學後」的規範之外,增列「報名後至錄取前」等文字,明訂若在此階段發現備審資料不實,可取消報名資格或採取其他適當處分。另一方面,招聯會亦擴大「違規行為」的認定範圍,在原有「偽造、變造、考試舞弊」之外,新增「或其他影響入學公平性等情事」的敘述,期待能涵蓋更多可能破壞招生公正性的行為。 此次規定的修正,源自114學年度申請入學期間曾傳出多起備審資料不實的案例。如有學生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分享自己的學習歷程時,將參與辯論活動的經歷標注為「最佳辯士」,遭網友質疑造假。事件曝光後,各校陸續取消他的錄取資格。現就讀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的王同學(化名)表示,其實在高中校園裡造假並不罕見。他舉例:「很多人會假裝自己有參加一個活動,只是沒得獎,這就很難抓。」因此,他認為此次制度修正不會有太大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生羅澤也指出,真正要改善招生誠信問題,應從教育現場著手。他認為,應將「寫作方法」與「學術倫理」系統性地納入高中課綱,引導學生在備審資料中如實呈現學習歷程,而非僅用後續懲處手段進行規範。 國立中山大學教務長歐淑珍回應,該校近年未曾出現學生備審資料造假的情況,但若學系對資料內容有疑慮,會在評分前或面試時進一步釐清,再據此評分。此外,他建議主管機關建置具公信力的活動與得獎資料庫,由高中端上傳登錄,以協助學生彙整備審資料,並提供大學端查核使用。國立中正大學教務長李翠萍則補充,此次修法不僅展現大學端對備審資料真實性的重視,也提醒學生在呈現學習歷程時應遵守誠信原則。她進一步建議,高中端應積極發揮輔導與引導功能,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宣導真實呈現的重要性,協助學生培養誠信意識。 針對大學呼籲高中端加強把關,高中教師林老師(化名)指出,「有些學生可能不是故意造假,而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超過倫理或法規的界線。」他認為,最根本的解方應回到教育源頭,從培養學生的誠信、自覺與責任感做起。他亦提出,即便是高中教師也難以全面掌握學生資料的真實與否,因此現階段最可行的作法,是讓學生自行簽署切結書,明確了解若有不實將需自行負責。此外,林老師亦呼應歐淑珍的觀點,同意建置全國性的活動與得獎資料庫,否則高中端難以統整學生經歷,且資料保存有一定年限,後續查核將更加困難。 對於大學與高中端的質疑,招聯會解釋,教育部目前推動「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計畫,現已協助各校建立更完善的查核與輔導機制。例如,部分大學會編製「高中生競賽及語言檢定項目簡介」,供審查備審資料的委員參考,以釐清學生競賽成績、語言檢定級別及其代表意義。而高中方面,招聯會表示,學校可將學生與家長的回饋提供給大學作為制度改善參考,同時持續加強學生的研究倫理與法治教育。
北大放寬加簽門檻 彈性選課利弊待檢視
校園
第1818期
北大放寬加簽門檻 彈性選課利弊待檢視
2025-11-14
【記者蔡得曦報導】國立臺北大學宣布自下學期將廢除或放寬人工加簽僅限兩門之規定。此限制最初是為督促學生於選課階段審慎選課,卻進一步導致部分學生遭遇選課規劃上的困難。現今校方決議調整加簽制度,希望新制上路後能有助於學生破除以往的選課困境。 北大三峽校區學生會於教務會議上提出廢除或放寬人工加簽僅限兩門之規定,因北大除加簽門數上限外,還有課堂加簽人數限制與學分數上限,多重門檻導致學生選課規劃不便。北大三峽校區學生會長陳昱仁表示,因有學生反映無法加退選到熱門的法律系必修課,需仰賴人工加簽。但由於規定,使其同一學期無法加簽兩堂以上的必修課程。「學生權益雖以公共利益為核心,但公共利益的底層也是某個學生平常遇到的狀況,於是我們就試著去發想、解套。」個別學生所發生的問題也可能是全校師生亟待解決的困難,他補充道。北大休閒運動管理學系學生料吉(化名)則從過往選課經驗指出,開放加簽限制對於跨系選課會很有幫助,「雖然選課時在加選人數限制下仍有沒選上的可能,但此舉相當於為符合資格的學生多拓寬一條路。」 過往設置加簽限制的原因,北大教務長陳婉琪解釋,「校方同仁是希望同學能在第一階段認真選課,不要延至第二階段才來安排,否則對師生都造成困擾。」他表示,在學生會本次提案前,便有大一學生詢問為何有此加簽上限,多方的意見反饋促成教務會議上的討論。與他校現行的加簽制度相比,目前多所大學如臺大、清大、成大、中正等皆無加簽門數的限制。而同樣設有限制的政大,則以加簽五門課程為限。陳昱仁說明:「多數大學的加簽限制都較北大舊制寬鬆許多,校方也能以他校為基準去討論校內加簽限制的適用。」 國立政治大學教務處註冊組長王揚忠闡述限制存在的背後考量:「在本校來說,我們一直把加簽視作正常選課之外的補濟管道,而不希望學生將其當成主要的選課方式。」他表示,每校學生的修課情形各有不同,建議各校可以藉由訪談形式與現有資料去進行制度的分析。政大東南亞語文學系學生何宜珊認為,如果加簽沒有上限,學生可能就不會重視選課流程,「五門課的上限除了讓大家重視原本的選課流程之外,也有較多的彈性。」 加簽制度改變後亦有師生擔憂會帶來副作用,北大資訊工程學系學生小魚(化名)表示,擔心部分學生濫用此規則,導致老師們需要在第一節課上花時間處理加簽,影響已選上課程的學生權益。陳婉琪則直言,制度改變的主因是授課教師仍保有同意加簽的決定權,「面對被老師拒絕的風險,學生應有動機好好選課。」學生會也於改革期間與教學同仁討論新制可能面對的挑戰,陳昱仁認為,新制弊端與學生選課彈性提升兩相權衡之下,仍是利大於弊。因此加簽新制預計自下學期實施,實行後能否實際改善學生選課情形,仍有待持續關注。
Neo Package攜米農推創意包裝 盼消費者關注地區共生理念
國際
第1817期
Neo Package攜米農推創意包裝 盼消費者關注地區共生理念
2025-11-07
【記者劉倚瑄報導】日本新潟大學石塚研究室(新潟大学石塚ゼミ)學生團隊「Neo Package」於10月28日推出新款佐渡上橫山產越光米包裝。Neo Package小組以及時米飯作為切入點,與新潟縣佐渡市上橫山(新潟県佐渡市上横山)地區的稻米農家合作,從包裝設計、品牌理念到行銷規劃由學生與業界相關人士共同完成,期盼透過創意包裝,吸引更多人注意並了解上橫山稻農伊藤春雄以及其團隊「與上橫山地區的共生」的理念。 石塚研究室以「提升糧食自給率與擴大米粉普及的有效宣傳活動」為課題,鼓勵學生們從行銷觀點出發,嘗試解決地方問題。學生團隊於市場調查後發現,在飲食習慣改變與追求便利下,平均年米消費量下降,但即時米飯需求仍在成長,便決定以此為核心發想。Neo Package小組的成員平塚直行說:「我們在做過市場調查後發現,如果能重新設計包裝,能與既有產品形成差異化。」他補充道,現在市面上的及時米飯多半沒有呈現生產者的臉孔,他們希望能加入此元素,打造前所未有的包裝。Neo Package以「哪裡生產、誰在生產」為核心,聚焦於稻農伊藤春雄的故事,並於包裝印上其照片與 Instagram QR Code,使消費者能直接連結生產者,提升對產品的信任外更讓民眾了解「與上橫山地區共生」的理念。 「一開始在包裝設計上毫無頭緒,直到後來親自拜訪伊藤先生,被他的理念與人格特質打動,便決定以此作為設計的出發點。」平塚說道。伊藤春雄在地方永續方面積極行動,不僅致力於兼顧景觀與生態的農地管理,也協助其他農家進行繁重作業。他更與當地居民一同探索與環境共生的永續生活方式,透過社群平台分享稻農的日常。伊藤春雄的妻子伊藤清子說:「當初學生們特地到田間拜訪,真誠地了解我們的想法與稻米生產的過程,讓我們感到十分高興,也對他們的創意與視角充滿期待。」為了使作品與其他即時米飯包裝有差異,並同時傳達農民的理念,學生們親自前往各大超市,觀察市售產品的色彩、文字與圖片設計,並結合自身消費經驗。平塚表示,若在購買食品時只關注產地與價格,而忽略像伊藤春雄一樣為環境與社區努力的農民,將是一大遺憾。「我相信,只要讓消費者了解生產者的理念,人們看待食物的方式就會改變。」平塚補充道。 「與學生的合作中,我再次體會到『如何傳達、如何呈現』的重要性。」伊藤清子說道。他表示,年輕世代願意投入農業,讓他感受新的力量,也看見學生們的創意與未來接班人出現的可能性。「在我們前往佐渡島時,除了參觀伊藤先生的稻田,也親身感受那裡的自然與美食,重新體會到這座島嶼的魅力。」平塚說道,若未來還有機會與地方合作,他希望能再結合社群平台的力量,進一步提升地方知名度。就讀愛知大學的留學生盧莉恩認為,新大學生設計的新包裝,是一項具有意義的嘗試,「學生團隊在包裝上呈現生產者與理念的出發點非常好,但是否能促進消費、提升糧食自給率,仍需透過市場驗證。」盧莉恩說道。
學費新政策掀示威潮 葡萄牙學生上街護受教權
國際
第1817期
學費新政策掀示威潮 葡萄牙學生上街護受教權
焦點
2025-11-07
【記者劉倚瑄報導】「學費要取消,不是增加!」、「獎學金要強化,學費要消除!」學生們高喊口號,表達對政策的不滿與訴求。於10月28日葡萄牙共和國議會對國家預算案最終表決當日,數百名大學生聚集在里斯本(Lisboa)羅西烏廣場(Rossio),抗議政府決定自2026年起將解除高等教育學費凍漲上限,並取消碩士學費天花板。 抗議由反學費運動組織「沒有人被落下」(Ninguém fica para trás)發起,並以全國各大專院校學生會號召學生參與。儘管當天下著大雨,學生仍冒雨前進,在里斯本街頭齊聲呼喊口號。「我們的核心訴求,除了廢除學費,更希望建立一個具尊嚴、民主且免費的高等教育制度,讓每個人都能在平等的環境中獲得受教的權利。」來自里斯本大學(Universidade de Lisboa)的抗議學生恩里克.勞倫索(Henrique Lourenço)說道,學生在住宿、交通及生活開銷上已承受龐大壓力,在未來還需要為公立教育支付更高額的費用,對經濟條件有限的學生而言極為不公平。「學生應該能平等追求學業與人生目標,不應被經濟或社會階級所限制。」他補充道。 葡萄牙政府於9月3日公布《2026年國家預算草案》,提出自2026年起將解除高等教育學費上限。該公告一出,引發學生群體強烈反彈。目前葡萄牙大學年度學費上限為697歐元(約新台幣2萬4775元),新預算案則將上限調漲至710歐元(約新台幣2萬5237元)。根據《葡萄牙憲法》第74條第3項第e款明定,國家應「逐步實現各教育階段的免費化」,學生團體因此批評政府背離原有承諾。「今年高等教育入學人數創新低,許多同學因無力負擔學費與生活費被迫放棄升學,此次調漲無疑是雪上加霜。」就讀波爾圖高等工程學院(Instituto Superior de Engenharia do Porto)的阿豐索.索薩(Afonso Sousa)說道。在學費調漲的同時,獎學金及補助也逐步減少。提供研究獎助的國家科學與技術基金會(FCT, Fundação para a Ciência e Tecnologia)更於7月遭政府裁撤。就讀阿爾梅達・賈雷特中學(Escola Secundária Almeida Garrett)的大衛(David)表示,他與身邊的同學都擔心未來獎學金制度將被削弱,其他研究相關計畫也恐怕會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我對做研究充滿熱情,但很難想像在這樣的環境下繼續走這條路。」大衛說道。 「我認為高等教育正變得越來越菁英化。當入學的關鍵取決於金錢,而不是學生的能力與努力,那這就叫做菁英化。」索薩說道。對許多學生而言,這場抗議不僅是反對學費調漲,更是一場關於教育平等與社會階級的辯論。勞倫索認為,公民為了提升學歷、改善生活條件要付出如此巨額的金錢實在不公平。在里斯本大學攻讀碩士的安娜(Anna)說:「在學費調漲前,階級分化已經十分明顯,許多人之所以不上大學,單純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此政策只會讓分化更嚴重。」 儘管學生抗議聲浪不斷,葡萄牙共和國議會仍於同日通過《2026年國家預算案》。「我們會持續奮鬥,繼續舉行示威、集會,張貼海報與布條,直到政府正視學生的聲音。」勞倫索說道。索薩也表示,學生應團結起來,在面對不公政策時挺身而出,讓執政者真正以人民權利為核心治理國家。
口角衝突上升刑事案件 孟加拉兩大學百生受傷
國際
第1817期
口角衝突上升刑事案件 孟加拉兩大學百生受傷
2025-11-07
【記者蔡孟安報導】孟加拉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達卡(Dhaka)近郊薩瓦爾(Savar)地區的兩所大學,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以下簡稱城大)與水仙花國際大學(Daffodil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以下簡稱花大)於10月26日晚間爆發學生衝突,期間傳出縱火事件,導致城大部分校區被焚毀,並有約200名學生受傷,事件於10月29日上升至刑事事件,兩間學校皆對於自身的損失向彼此控訴。 事件起源為一名花大學生於26日騎機車經過城大校區時,遭城大學生吐口水挑釁,花大學生因而出手掌摑回擊後,導致雙方起了口角衝突。雖然事件原本以雙方互相道歉告一段落,然而當晚(26日)約9點,城大學生卻突然組織人馬襲擊花大男子宿舍,進而引爆後續衝突。花大學生謝赫.阿勒.穆薩維爾.薩基爾(Shaikh Al Musavvir Sakir )指出,在城大襲擊花大宿舍後,花大學務主任帶領紀律委員會前往城大要求校方處理,卻遭城大學生攻擊而受傷送醫。事態進一步升溫,最終演變成兩校學生之間的鬥毆,約11名花大學生送醫治療。另一方面,曾就讀城大的伊瑪姆.馬哈穆德.里法特(Emam Mahmud Rifat)則表示,花大學生於27日凌晨破壞了部分校區,並燒毀證書等官方文件及校車。根據城大向警方提交的控訴案,會計部門的金錢也遭竊取,「雖然城大學生的暴力行為無法被原諒,但也不能成為花大學生破壞校園的藉口。」里法特說道。 兩校於10月29日分別向對方提起訴訟。花大指控約250名城大學生涉嫌攻擊男子宿舍,並拘禁且以槍械威脅約11名學生;而城大則控告約1000名花大學生涉嫌闖入校園、縱火破壞建築及持械搶劫等罪行。兩起案件皆於當日晚間立案,並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派員前往兩校調查校園損失情況。 「過去兩校並未交惡,此次衝突的延伸與城大校方沒有及時出面緩頰有很大的關係。」花大學生薩比爾・艾哈邁德(Sabbir Ahmad )說道。針對校方在衝突現場的處理,艾哈邁德則表示,花大學務長與警方在衝突現場安撫兩校學生長達三個半小時,但遲遲未得到城大高層行政人員的回應,與以往兩校處理小衝突的方式截然不同。里法特也認為,若兩校行政單位能夠更積極的協助學生進行溝通與協調,事態或許能更快速地平息。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