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改造養蠶建築群 聯大學生增值苗栗文化
藝文
第1732期
改造養蠶建築群 聯大學生增值苗栗文化
2020-10-14
【記者鍾晨沅綜合報導】換上新的地皮,綠色植栽充斥廣場,古色古香的建築配上新的造景,構築城市全新的樣貌。由國立聯合大學設計學院創院院長吳桂陽帶領多校學生,與科技部合作,於7日起在苗栗縣文化觀光局展出研究成果展《苗栗城市美學新形塑》。透過建築理念改造苗栗地方建築,賦予在地景觀與文化嶄新面容。 國立聯合大學建築系近日於苗栗縣文化觀光局展出研究成果展《苗栗城市美學新形塑》。 圖/鍾晨沅攝展覽作品來自聯大與科技部合作推動的地方人文發展與跨域治理計畫。苗栗縣大湖鄉近年藉由草莓產業建構新文化意象,但在日治時期,當地曾是台灣養蠶業的重地,如今養蠶業沒落,原養蠶建築群也逐漸改做他用。為延續在地文化,聯大建築系學生以「文化場域再造式工坊」為主軸,創意改造歷史建築,為建築增加新的附加價值。聯大建築系助教李濟仲認為,文化本身就會存在,唯有被看見才有意義,「我們是希望藉由研究與設計,增加在地文化的附加價值,讓民眾有機會看見。」建築作品〈農業文化聚場〉以大湖鄉忠孝路與民族路口的養蠶建築群為基礎,參展同學黃亘懋在其中設計流線性十足的開放式天橋,串起歷史建築群,讓周遭廣場達到聚集人流的效果。整體景觀以白色地板結合植栽,創造舒適的空間,廣場可用來舉辦文創與農產市集,天橋下緣則提供半戶外的座位區和草地音樂場地。黃亘懋表示,天橋以玻璃為側牆,配合燈光造景,讓光與歷史建築交織,吸引人群夜晚在此聚集,「希望能讓民眾倘佯在歷史建築的氛圍之中。」 黃亘懋以流線性十足的空橋串連歷史建築,水泥地板與植栽結合,提供民眾聚散的好處所。 圖/國立聯合大學建築系提供 黃亘懋配合燈光的照射,在夜晚讓光與建築交織,引入民眾在晚間聚集。 圖/國立聯合大學建築系提供養蠶建築群為當地日治時期的文物資產,另一項作品〈繭思〉以日式建築的「緣側」概念來創作,緣側為日式建築中圍繞主要房間外圈的廊道。參展同學莊婷媓以玻璃為媒材,做為長廊的罩頂,讓建築在下雨時仍可保持開放,民眾在雨中仍能自由穿梭各個建築。長廊的罩頂分為好幾個區段,莊婷媓解釋,他欲藉由改變長廊在不同區間的高度與寬度,表述養蠶的意像。因此,他在造型上參考蠶繭與明代《便民圖纂》中的養蠶步驟,規劃長廊的空間體驗。 莊婷媓以繭與養蠶為意像,打造有頂長廊連接建築群,讓民眾不分天氣都能於建築間活動。 圖/國立聯合大學建築系提供除建築設計圖畫,展場的另一側也展出素描與攝影作品,藉由速寫陶色公路、黃金小鎮和出礦坑等大湖鄉的特色歷史景點與巷弄,喚起觀展民眾的在地記憶。儘管研究成果展的想像離落實還有一段距離,苗栗縣民眾徐惠玲仍樂觀說:「讓年輕人來改造,或許能吸引年輕人回來發展阿。」他也認為,促進地方創生,能改變大眾對苗栗的印象,「也許苗栗不只是能養老,也有很多發展機會。」
便利兼美感 迴旋陸橋重展天際線
新知
第1642期
便利兼美感 迴旋陸橋重展天際線
2016-12-21
【記者楊采翎台中報導】為助行人安全通行的人行天橋,因屬非友善設施、使用率不高且破壞天際線,台北市政府將於民國106年前部分拆除。而逢甲大學學生團隊設計的「都市樂章」無障礙設施鋼構人行陸橋,不僅能夠保留天際線,也方便長者、單車族及身障團體使用,奪下「2016 年鋼結構人行及自行車陸橋創意設計比賽」金獎。「都市樂章」為無障礙友善橋梁,完全沒有任何階梯,以符合無障礙設施法定坡度標準比1/12設計(每12公尺才能上升1公尺的無障礙斜坡)。單車族及輪椅族可以輕鬆上坡,不必在十字路口與綠燈秒數爭先恐後,打破天橋只限行人通行的刻板印象。反觀都市陸橋因未設置無障礙設施,多面臨被拆除的命運。團隊成員、逢甲建築學系學生陳典暘表示,因都市腹地不足,建造無障礙陸橋十分困難。但此作品以南屯公園為基地,連結附近校區及文心公園的生活機能,不僅能作為自行車道的延伸,也保障孩童及行動緩慢的長者過馬路的安全。 橋梁外觀以高音譜記號為型,兼顧美觀及無障礙設計,創造視線交錯的迴旋動線,榮獲金獎。圖/團隊成員陳典暘提供此外,「都市樂章」橋身外觀以高音譜記號為型,符合文心公園暨圓滿戶外劇場作為音樂展演的地域性質,創造出視線交錯設計的迴旋動線,順著主要幹道直行即可抵達橋的另一端。若沿岔路往上走,可在橋的最高處(約距離地面5公尺),瞭望城市美景,無破壞天際線的疑慮。組員之一、逢甲土木工程學系學生陳柏光表示,都市陸橋多以規矩的直線設計為主,無法兼具美感。陳典暘也表示,透過橋梁本身的構造形式引人注目,在遠方看到這件作品便對它設計的趣味性產生好奇,進一步接近它、利用它。區別以往僅以穿越馬路作為目的的陸橋設計,提供使用者都市視野的新體驗。為考量陸橋設計的可行性,陳柏光表示,他們選配的材料都是市面上常見的鋼材、纜繩,相對他組作品,不僅價格低廉,製作工法也比較容易。陳柏光解釋,此橋樑的製作工法便於分段切割製作,再吊掛焊接,橋的鋼纜可以每拉一段橋身就固定在上方,如此一來便可大幅提高施工安全性,並有效縮短工時。針對結構設計,評審團認為整座橋偏向一邊,可能不太穩定,建議做兩個鋼拱點延伸加以支撐,同時將瞭望台與步道連結,讓民眾也能從另一側通行,才不至於形成斷路。陳典暘回應,設計時主要是以概念的結合性出發,評審的建議並非主要著墨的點,不過若有實作需要會納入考量。
學子「型」塑家鄉 盼古蹟添新意
藝文
第1632期
學子「型」塑家鄉 盼古蹟添新意
2016-10-13
【記者曾品媛新竹報導】由行政院科技部、新竹市政府及文史團隊見域工作室舉辦的《再介入——回新竹做設計》於9月22日至本月4日在新竹舊城再生基地登場。集結五位當地出身的學生畢展作品,針對不同的建築基地提出改變願景,希望藉此影響市政單位規劃城市空間及古蹟的方式。 展場由林柏緯及STUDIO人人共同設計,配合展覽以新竹作為創作據點,媒材竹編取自新竹舊城區老店。圖/曾品媛攝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學生朝澤新的作品〈去帝國——從日本殖民時代少年老鰻管教看台灣〉針對日治時代保留至今的新竹少年刑務所,提供規劃方案。朝澤新認為,少年刑務所代表當時日本對台灣的殖民,作品名稱中「少年老鰻」在日治時代為不良少年的代名詞,在當時就算去咖啡館都可能被列為觀察對象,因此除了單純的修復古蹟外,他選擇去探討背後的文化意涵,並將這種考量放到當代台灣,思考新住民生活空間遭壓迫的事實。他計畫將少年刑務所的部分宿舍改建為新住民及小朋友的活動場所,提供交流空間。「我們要怎麼樣拿歷史當作一個借鏡,而去重新思考我們現今面臨的問題,是我在這次的作品中想要回覆的提問。」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研究所學生李承翰在新竹火車站的第三月台,建造了一座外觀現代的美術館〈城市時空轉轍器〉,希望經過的旅客能夠藉由參觀美術館,了解新竹的歷史。火車站本身的巴洛克式建築與摩登的美術館相映,表達一個新舊交融的概念。李承翰表示,新竹火車站的地理位置代表新竹舊城區與新興科學園區間的分界,希望美術館過渡當中的年代落差,成為連接新舊城區的一個新指標性建築。 〈城市時空轉轍器〉中,新竹火車站本身的巴洛克建築與外觀現代的美術館,表達新舊交融的概念。圖/曾品媛攝近年來,新竹正在面臨許多變動,包括寡婦樓被不明人士連夜拆遷、北門街老樓在近幾年逐漸消失,引發爭議。策展人之一、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學生莊重遠表示,可以思索如何讓空間的使用更有彈性,才可以更貼近當地民眾的使用經驗,而不只是復舊如舊。「讓這些空間的可能性交由市民、當地團體、青年團隊來決定那個空間會是什麼樣子,在這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發展出這個城市適合的樣貌。」觀眾彭宏捷說:「新竹是一個被低估的城市,大家為了生活及工作,常常會忽略掉了古蹟保存的意義,在這幾年也看到很多團體願意正面看待這些資產,我覺得是值得肯定的。」策展人之一、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畢業生林柏緯認為,年輕人對新竹都市規劃的未來發展有很多想像,古蹟的空間運用可以不只是蓋制式化的咖啡館或是文化園區,而須理解當地居民的需求才有意義。此次展覽搭建一個與政府溝通的橋樑,讓在外求學的年輕學子們提出意見,「再介入」都市發展。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