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思特雅大學服裝義賣會助弱勢 學生作品意義再昇華
國際
第1768期
思特雅大學服裝義賣會助弱勢 學生作品意義再昇華
2022-10-20
【記者黃𦲽湄綜合報導】平時空蕩蕩的大廳裡,服裝各異、穿著色彩鮮豔的人形模特兒整齊排列。為了讓學生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見,並回饋幫助弱勢群體,馬來西亞思特雅大學(UCSI University)舉辦屠妖節慈善服裝拍賣會(Deepavali Charity Auction),分別於6至13日以及14至20日在校內舉行。拍賣會上展出20套來自藝術與設計學院(De Institute of Creative Arts and Design)畢業生設計的服裝,以最低100元馬幣起跳(約新台幣680元),在網路上進行投標。 主辦方分別在兩場拍賣會中各展示10套畢業生的服裝作品,讓民眾可以前往參觀。 圖/林文良提供拍賣會現場所展出的服裝,是畢業生所留下來的作品。馬來西亞思特雅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專業技術助理教授林文良表示,與其將這些好作品閒置,不如讓這些服裝作品發揮它們的最大價值,並將拍賣的收益捐給孤兒院、老人院等有需要幫助的人。他也分享,希望透過拍賣會吸引更多人從細小的事情開始做慈善。民眾潘宗政也提到,雖然現場展示的是學生作品,但布料選用一點也不劣質,沒有任何褪色的痕跡,服裝設計也非常特別。2021年底,為了鼓勵教職員更積極舉辦活動,思特雅大學創立UCSI關愛委員會(UCSI Care),希望盡到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近幾個月,該委員會也曾舉辦不少慈善活動,如馬來西亞疫情嚴峻時籌備的「食物銀行(Food Bank)」,提供物資給有經濟困難的人民。思特雅大學青獅會主席劉淑庭感嘆地說:「在疫情很嚴重的時候,有很多行業關門或者是失業,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幫助這些有需要的人,去度過一個小難關也好。」註​​: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是指企業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並對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有所貢獻。 在UCSI關愛委員會還未成立前,學校教職員曾經前往孤兒院與老人院派送聖誕禮物。 圖/林文良提供林文良樂觀地表示,雖然目前僅有三至四人投標拍賣會所展出的服裝,收益並不多,但依舊可以為他人帶來幫助。然而,潘宗政也強調,學校對於學生作品展示的空間應該更加重視,「這場拍賣會的場地佈置並不突出,經過的人大多只瞄一眼就走,不會特別留意。」他還建議,學校應該多推廣這場服裝拍賣會,並提供更寬闊顯眼的場地,才能吸引更多人前來觀看。對於這次的慈善服裝拍賣會,林文良提到,其實他沒有對這次的拍賣數量抱有太大的期望,「只是希望一年裡,我們可以定期舉辦這樣小型的慈善活動,鼓勵別人在節日期間也可以做一些善事幫助有需要的人。」他也透露,未來希望和馬來西亞的百貨公司合作,提高大眾關注度,讓更多人可以看到大學生的作品,也鼓勵他人籌辦或參與慈善活動。
無家者領遊漂泊足跡 藉角落無常翻轉負面印象
生活
第1753期
無家者領遊漂泊足跡 藉角落無常翻轉負面印象
2021-10-06
【記者李謙謙台北報導】「今天要介紹我以前在台北火車站,如何吃啊、睡啊的生活!」賈西亞熱情的吆喝著。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以下稱芒草心)2日在台北車站舉辦「北車迷城生存指南—賈西亞」街遊活動,由曾經的無家者賈西亞導覽,帶領參與活動的民眾走訪他漂泊過的足跡,一探不同人生經歷。 台北車站對於一般人而言,或許只是交通樞紐,對無家者而言,卻是生活的地方。 圖/李謙謙攝街遊出自芒草心的無家者自立方案(註),團隊培訓曾有流浪經驗的無家者帶領參與者遊歷街頭,並介紹自己的生命故事,而芒草心稱參與此段生命旅程的民眾為「遊客」。街遊除了為無家、貧困者提供工作外,更可以讓外界理解他們的生活樣貌,芒草心街遊專案執行廖冠樺希望藉此翻轉社會對無家者、貧困者的負面印象,「遊客在街遊裡不只是關注無家者群體,而是更關注這個社會為什麼有無家者。」註:無家者自立方案希望培力無家者及貧困者,除了足以自立之外,更能進一步為自己發聲。 遊客專心聆聽芒草心街遊導覽員賈西亞講述當時的流浪日誌,實地走訪更貼近無家者生活。 圖/李謙謙攝曾經是水手的賈西亞某次出港時,不幸感染日本腦膜炎,使右手右腳無法施力,不能負荷船上粗活,只好轉行,但求職過程又因身體狀況頻頻受挫,才輾轉流浪到台北謀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生Rina(化名)表示,身邊的人大部分都是小康家庭,讓他曾對無家者抱持「沒有家是他們活該」等負面迷思,但在街遊活動後他體認人生無常,誰都有可能面臨身不由己的情況。 芒草心街遊導覽員賈西亞身上掛著「大抄」,因為腦膜炎使得記憶力受損,所以將導覽內容掛在身上,讓活動進行更為順暢。 圖/李謙謙攝街遊導覽路線從台北車站的後站到前站,遊客穿梭在商圈內,聆聽賈西亞分享20年前的流浪蹤跡,例如:鋪一個紙板就睡在停車場、緊緊握住寫著工作機會號碼的紙條尋找公共電話、販賣大誌雜誌,四處尋覓銷量最好的地點。儘管日子辛勞,賈西亞仍俏皮地透露,「無家者也和一般人一樣,喜歡看電影、唱歌。」偶爾和販賣雜誌認識的朋友相約在網咖看電影、唱投幣式的卡拉OK,就是他的休閒娛樂。Rina參與街遊後分享道,「原來無家者跟我們一樣,不是被區隔開來的。」 黃色突起的人行道為當時無家者會選擇歇息的地方,通常會在晚上9時後休息,早上6時左右就必須離開。 圖/李謙謙攝廖冠樺表示街遊的導覽路線都是和賈西亞實地勘察好幾次,反覆研討而成。他說明,無家者至少培訓十個月才能成為導覽員,團隊從協助無家者整理人生經歷到實地執行導覽,付出大量的時間、心力,就是希望導覽路線能滿足大眾對無家者生活型態的好奇。「我原本很自卑」,賈西亞坦言以前流浪時,互動的人數寥寥無幾,「現在我有了這個勇氣去面對大家,我可以暢所欲言,跳出侷限的框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學生曾宣儒表示,對貧窮和社會救助議題有興趣的自己,在街遊後對無家者的認識變得立體。 徒步導覽的過程中,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工作人員不時替芒草心街遊導覽員賈西亞捶捶手臂、提醒他有哪些內容遺漏等,細心地陪伴在旁。 圖/李謙謙攝
英裸照年曆惹爭議 獸醫學生疑侵犯動物權利
國際
第1715期
英裸照年曆惹爭議 獸醫學生疑侵犯動物權利
2019-11-27
【記者方小瑀綜合報導】英國皇家獸醫學院(Royal Veterinary College, RVC)每年年末皆會出刊明年度慈善募款年曆,而近日一張七名男大生裸體、以綿羊遮蔽私處的照片引發爭議,廣大動物保護人士譴責此舉已對動物造成傷害。校方遂於19日宣布撤除照片以平息爭端,反對人士為照片下架感到欣慰,但學生卻對大眾誤解感到委屈。 皇家獸醫學院慈善募款年曆中,七名大學生裸體,以綿羊遮蔽私處照片惹議,被動物保護人士要求撤下照片。 圖/安德里.波蘭可提供皇家獸醫學院每年應屆畢業生皆會拍攝裸體年曆做義賣,無論男女皆裸身與動物合照,拍攝出效果十足的照片,並將義賣所得捐獻至各大動物保護協會。然而,這項傳統卻被廣大素食主義者及動保人士撻伐,認為一張男大生裸體排排站、手攫綿羊前肢的照片極不恰當。抗議者認為學生募款不需以裸體與動物合照的方式拍攝,不但不尊重動物也使綿羊姿勢扭曲、傷害動物,有失身為獸醫學生的身分。 在皇家獸醫學院宣布撤下照片後,反對人士推文對撤除感到歡欣,並寫下「誰(綿羊)才是照片裡被逼迫的對象?」。 圖/取自Animal Justice Project推特皇家獸醫學院畢業生梅根.洛布(Meghan Lobb)對攻擊聲浪不以為意,他反擊,照片中學生抓持羊隻的姿勢在獸醫界稱作「傾倒羊隻(Sheep Tipping)」(註),是最常用且最安全控制綿羊的方式。他亦指出,這些羊隻都是學校的「綿羊老師」,平日做為讓學生練習替動物剃毛、檢查身體健康的角色,「牠們勢必習慣這個姿勢且對此感到安心。」學生蘇菲(化名)也沉痛地說:「沒想到我們的同業竟因傾倒羊隻的動作大肆攻擊學生。」註:傾倒羊隻(Sheep Tipping):一種被公認最適合控制羊的方式,讓獸醫或照護人員能在羊隻處於放鬆姿勢時,為牠們檢查身體、剃毛。在寵物悼念諮詢協會(Pet Grief Help & Counseling)擔任動物牧師的卡萊爾.薩卡基尼(Kaleel Sakakeeny)斥責學生行為,他表示確實有傾倒羊隻此專業術語,但必須建立在為動物看診、清潔的情況下。他認為學生睜眼說瞎話、合理化他們剝削與羞辱動物的行為。「動物是有權利的,然而沒有人徵求這些動物的允許,擅自消費牠們、滿足人類的優越感。」 皇家獸醫學院校長斯圖爾特.里德發表聲明,對照片造成的不適道歉,但也譴責過度攻擊學生的行為。 圖/轉自皇家獸醫學院網站皇家獸醫學院學生會(Royal Veterinary College Student Union, RVC SU)表示,網路上少數群體的負面反應已嚴重傷害到參與日曆產製的同學。皇家獸醫學院校長斯圖爾特.里德(Stuart Reid)也發表聲明,表示對照片令大眾感到不適道歉,並將反思學校出版裸照年曆的不當之處。然而,里德也譴責網民對學生的過度謾罵和攻擊,「學生可能未達到特定人士對動物福利的期望,但他們很努力遵循傳統,為的是支持動物慈善事業。」校方最終決定於19日撤除照片,盼平息爭議。洛布感嘆表示,因外界人士的不了解,導致學校須調整年曆拍攝的傳統,「往後學校年曆出版將訂下更多規範與限制。」
慈善外衣下的犧牲品─被忽視的社工勞權
生活
專題
第1644期
慈善外衣下的犧牲品─被忽視的社工勞權
焦點
2017-03-16
全台社工職業工會於9日舉行記者會,反對吳玉琴委員等提出鬆綁《勞基法》的訴求。 圖/劉俊華攝【專題記者王若璞、曾品媛、李怡瑤、劉俊華、翁芊儒、楊旻蓁台北報導】所謂的「三高三低」:高工時、高案量、高風險;低薪資、低認同、低成就,是台灣社會工作者的寫照。在奉獻愛心的角色期待中,社工勞動條件長久以來被忽視。社福需求漸增、機構(*註)財務狀況吃緊的環境下,社工工作如何受合理保障成為迫切被解決的議題。3月3日,立委吳玉琴偕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理事長陳節如、各團體代表召開記者會,提出鬆綁勞基法、為社福產業困境解套的訴求。其中包括:解決每日12小時工時上限的困境,並要求社會服務產業一應適用《勞動基準法》第 30-1條。此消息一出,即遭基層社工們的強力反彈,全台社工職業工會於9日舉行記者會,反對吳玉琴委員等提出的訴求。<b>資方籲鬆綁《勞基法》 引基層社工反彈吳玉琴等機構代表提議將《人民團體法》下的社福團體納入《勞基法》30-1條,即「四週變形工時」。其內容規定,四週內的正常工作時數可分配到其他工作日,且若當天工作超過10小時,加班至多兩小時。但法條中同時規定,兩週內的例假日應有兩天,四週內應有四天例假及四天休息。換言之,對工作量大的社工而言,可能被安排連續12天上班無休假。一例一休現行辦法適用於30-1條「四周變形工時」「哪一個職種有需求你可以直接說,好好的跟員工討論,好好的把困難具體提出來,而不是社福產業全面適用第30-1條,把人民團體拉進來。」前兒少安置機構生輔員陳欣涵呼籲政府不要鬆綁勞基法,讓社工沒有選擇。一例一休上路後,機構在休假日須多支付社工加班費,造成人事成本增加,致使經費不足與工時上限的窘境浮現。事實上,社工超時加班狀況在一例一休上路前早已存在,機構是否藉此規避支付基層社工加班費用,引發爭議。目前社會福利基金會、社會福利機構、社會福利救助院所、社會福利服務業都適用於《勞基法》第30-1條,但部分由《人民團體法》成立的社福團體,如協會、基金會等,承接政府外包的案子、提供住宿型的照顧工作,並不包含在其中。<b>職種有別 一體適用恐損勞權一體適用《勞基法》第30-1條為何會造成反彈,原因有二,一是在於社工種類多元,吳玉琴等提出的訴求主要針對排班不固定的社工群(例,長照型社工、兒少生輔員),若以一社工群狀況調整全體社工的法規,有犧牲其餘社工權益的疑慮;二則是因為,社會服務產業並不僅囊括社工此職務,若同一機構所有工作人員皆適用(例,行政、清潔人員),調高工時上限,反而使這些勞工的勞動權益受損。「這樣的結果好像把過去明明是違法的事情合法化,這樣是不對的。」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林良榮表示,若現行機構工作者全部納入《勞基法》第30-1條使工時更彈性化,反讓社工勞動條件更嚴峻。雖然對雇主來說,在一例一休上路後加班費用支出增加,但《勞基法》第30-1條不應是為了解決資方經費不足的解套。<b>鬆綁法令非出路 勞資溝通是關鍵「如果有更好的選擇,誰會希望每天每天超時工作嗎?不可能。」前兒少安置機構生輔員陳欣涵的社工生涯在婚後嘎然而止,儘管懷抱熱情與信念,惡劣的勞動環境與兼顧家庭的壓力,讓她不得不向現實妥協。「兩人輪班照顧12個床位,加上開會等行政工作,要連續上四個24小時的班。今天進去上班,可能四五天之後才能下班,這就是違法的,絕對不合法。」她表示,目前台灣很多機構採取連續16小時、24小時的排班方式,部分社工基於使命感超時工作,但作為勞工仍希望擁有合理的工作與休息時間。《勞基法》規定正常勞工一日工時含加班至多12小時,社工因個案需求,工作時數常常超過法定時數。吳玉琴等認為照顧工作性質特殊,須配合被照顧者上下班,現行《勞基法》不符合實際需求。例如,對兒少照護的「生活輔導員」來說, 夜間的值班時間同時也是小孩的睡眠時間(8小時),社工可以一起睡覺,因此是否要算入工作時間(16小時)仍待討論。但事實上社工在夜間陪伴時間常遇突發狀況,如小孩晚上突然生病,等候晚歸的小孩等,扣掉下班往返住家的交通時間,可以充分休息的時間所剩無幾。 例,一般兒少生輔員的常態班表為16小時制,所謂的「8+8」是指夜間陪伴孩童八小時,加上剩餘實際工作時間。《勞基法》規定機構變形或延長工時前,須經勞資會議始能同意。台中社會福利產業勞動困境關注聯盟劉姵君社工表示,主管一般把勞資會議當作執行的橡皮圖章,而基層工作人員基於經濟和工作壓力,往往不敢在勞資會議裡說心底話,造成勞資權力關係不對等、勞工的參與也不積極。她表示,能理解機構面對資源不足等種種困境,勞資會議並非想造成對立,相較於鬆綁《勞基法》,勞資雙方建立友善溝通機制才是解決的根本方法。<b>勞檢不力 機構違法情形屢現社福產業勞動條件惡劣,勞資雙方「弱弱相殘」,主因還是在於社福預算不足,然而政府卻沒有正視問題的急切性和嚴重性。儘管勞動行政機關會定期勞檢,但因為人力不足,對違法事實沒辦法做認證檢查,且考量到檢查後將造成很多社福團體違法,會對其營運造成影響,實際勞檢執行效果並不顯著。再者,社工也因缺乏勞動意識而選擇保持緘默。在青少年類型機構服務的社工A表示:「我們對我們勞動條件不清楚,而且有些人不願意去承擔舉發的壓力。」曾在警政署轄下機構工作的社工B也笑稱社工的人格特質較溫和,「我們會考慮很多事情,如果離職了案主怎麼辦?」雇主常以尚未結案的個案為由「綁架」社工,加上外界普遍賦予社工博愛的情操和犧牲奉獻的精神,讓社工抱持著「我們不是為了錢工作」的態度服務,勞動權益長期被忽視。機構與社工環環相扣,財務狀況吃緊、人力不足的狀況下,勞資雙方常陷入僵局。尤其在非營利組織普遍仰賴政府補助的狀況下,要保障轄下勞工權益更是難上加難。政府在推動社會福利中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要如何介入、介入程度多寡,政府可以直接影響機構的營運,乃至於社工的勞動條件。因此,政府不該只是個監督者,它應該肩負起國家社福產業的全權責任。<b>政府挹注經費不足 低薪高案量成常態台灣政府將社會福利服務委外的背景追溯於1980年代,在社會福利需求增加以及政府採員額精簡政策背景下,進而將社福案件委託民間機購。政府每年挹注到民間社福單位的經費,依照公權力介入程度分為「公辦民營」、「委託案」、「補助案」三種。「公辦民營」是政府提供場地與經費,讓民間機構獨立聘用社工營運;「委託案」則是透過招標委外的程序讓民間機構競標,對政府而言屬「勞務採購」的過程;第三種「補助案」則是機構為申請補助款,提交企劃案給政府。「當廠商投標進來後,我們會開評選會。」台北市社會局婦女福利及兒童托育科股長王彥晴說明,會依據招標金額大小召集委員共同評選。儘管「公辦民營」與「委託案」的招標過程皆需經過縝密的評估才發包,但機構預想的方案內容可能仍與實際執行層面仍產生差異。「你要把政府的委外想成一個套餐,有時候你會不知道吃不吃得下。」社工A說明,在委外過程中,往往存在看不見的「隱形契約」,加上政府有時會請機構提供具時效性的資料或交辦事項,就會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人力去執行。然而,為了達到優良績效以爭取下次委外的機會,機構不得已只能全部「硬吃」下來。「補助案」的經費則常以社工人頭數計算,社工多則經費較多。機構與社工互為依附關係,在此體制下,規模小的機構常因補助金額小導致難以營運。陳欣涵表示:「小型機構的收入來源以政府為主,當然要跟政府爭案子,雖然明知道爭取來的還是不夠用,經費只能往服務、人事去節省。」然而大型機構亦不見得願意多花錢在人事費上,且有經費流向不透明的疑慮。通常一個機構在同時間不只承辦一種方案,但所有的人事費卻是加總後統籌分配,並非公辦民營定價的人事費。換句話說,社工實質上得到的薪水均低於政府明訂的人事費。<b>經費不足惡循環 社工勞權每況愈下「機構不應向下壓榨,而是向上爭取。」陳欣涵指出,避免社福產業勞動條件持續惡劣,勞資都應該共同向政府爭取,她也認為機構長年以不合法的模式運作,政府也不可卸責。「雖然政府會部分補助,但依然需要募款自籌。」社工A表示,現行社福機構單靠政府的補助不足以維持營運。陳欣涵則認為,以兒少安置為例,政府應滿足這類法定服務的經費基本需求,而機構自行募款則可用來提升服務品質。她表示經費不足的大部分責任還是在於政府,希望公私部門各負擔一定的比例。若機構無法獲得充足經費,社工的勞動條件只會每況愈下。某些機構面臨經費不足無力聘僱社工的情形,會以申請過下一期補助案為前提聘僱社工,並以政府補助經費給付社工薪水。但如果該職員沒有申請過案,就可能被迫離職。換句話說,是否獲得政府的補助經費成為該機構聘僱的標準,社工隨時處於失去工作的風險中。薪資的壓榨情形更是時有耳聞。社工每月薪水常被以各種名義苛扣,社工A提到:「有的單位還會直接扣除(雇主應支付的)勞健保。」此外,民營機構也以常共體時艱為由,要求「回捐」薪水,資方披著慈善的外衣行剝削之實。此外,民營機構的調薪機制不透明。公務員以考績為調薪或升職的標準,而社福機構也有一套績效評估機制,由內部自行擬定指標,但僅作為加薪的「參考值」。「我們沒有幾年加多少薪的級制,勞資會議也只是形式。」社工A提到,因為勞雇雙方曾簽署薪資的《保密條款》,因此無法與同事互相對照。社工B說:「你看不到未來的規劃,進去永遠都是做社工的感覺。」<b>社工長期處弱勢 生心理負擔成出走原因政府挹注機構經費不足,間接導致社工薪資條件無法提升。社工勞動條件長期處弱勢,加上工作性質需承擔負面情緒,以至於生理心理均負龐大壓力。社工C點出社會工作者的核心本質,「因為我們就是跟人互動。」當社工長期累積精神壓力,加上不成正比的勞動薪資的狀況下,難以有良好的服務品質。「你幾乎是要把你的生活跟工作融合,你如果一直跳脫不出來,你會很痛苦。」社工B舉先前的工作為例,曾在半夜接到輔導對象的急難電話,雖然欣喜於與案主之間建立起信任關係,但也坦言生活被打擾的情形屢見不鮮。社工B提到:「一個好的社工他沒有一個基本的督導帶兩年,其實她很快就不想再接觸了,因為他可能有很大的創傷。」如何去面對不同個案的情況、紓解心中壓力,甚至於不過份投注情感到案主身上,對社工來說都是種訓練及挑戰。此外,社工的專業性也需要被正視。社工C表示,許多看似簡單的陪伴與交談,其實都需要運用社工的專業素養,並非一般未受過訓練的人可以勝任。「你平常在跟個案互動你會需要一個理論架構在你的腦海裡。」將學習到的理論與實務結合,且不斷在工作場域中實踐,就形成不可被取代的「專業」。社工A認為,機構內部的培育機制,也會成為社工去留的因素,「他把你當成人力,而不care你的個人成長。」社工流動率高,有時候機構只在意填補人力空缺,對剛入行的社工來說,若沒有學習或進修管道,成就感難以累積,熱情也容易消耗殆盡。另外,個人生涯規劃也是許多社工止步的原因,社工較沒有明確升遷的制度,許多適婚年齡社工漸漸面臨經濟壓力,最後轉換職場。「我們就是近貧服務赤貧啊!」社工A苦笑。與其做一些形式上的獎勵,如優良社工認證等,不如實質增加社福機構的補助款,讓勞工免於被剝削。身為支撐政府福利制度的基層工作者,同時為社會防護網的第一線人員,政府若不給予更多實質上的支持,改善社工勞動環境,反而消極任由資方合法化超時工作卻不給薪的行為,不但每年願意投注心力進入社會工作領域的人才減少,社會問題也可能浮上檯面,成為台灣的一大隱憂。&nbsp;註:因社福產業內部分類繁多,為免閱讀混亂,本文以「機構」概括所有單位。&nbsp; 
【專欄】亞美尼亞生售自製小卡 扶貧送屋
國際
第1640期
【專欄】亞美尼亞生售自製小卡 扶貧送屋
2016-12-07
【記者曾智怡綜合報導】「希望年末的時候他們可以在新家慶祝新年!」亞美尼亞一群學生發起「一卡一屋」(One Card - One Flat)計畫,依靠販售一張不到美金1元的卡片,奇蹟似地募集足夠金額買房子給因地震而沒有住所的家庭。 2013年受助家庭的奶奶拿到一張「恭喜你們獲得新房子」的紙條,驚訝、驚喜全寫在臉上。 圖/索娜.卡加齊安提供「Charity Band」(慈善媒合組織)由學生自辦,一卡一屋是其中規模最大的計畫,自西元2013年開始進行,每年都會販售學生自行設計的卡片,通路十分多元,除了電影院等公共場所,更會與各校學生會接洽,詢問該校所需卡片總數量進行分發,再由學生個別賣給親朋好友。此外,民眾也可直接向一卡一屋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聯繫購買,全數募款所得將拿來買新房。今年9月一卡一屋已經邁入第四年,前三年也順利讓三個家庭擁有全新的房屋。發起人亞美尼亞經濟大學久姆里分校(Armenina State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Gyumri Branch)畢業學生索娜.卡加齊安(Sona Khachatrian)表示,1988年亞美尼亞大地震造成第二大城久姆里80%房屋倒塌、50多萬人無家可歸,至今仍有數千家庭沒有房子可住,但無奈政府已停止住屋補助。28年過去,許多家庭因財務吃緊而必須將原來政府給予的小房子賣掉,或因家庭成員增加,現有房屋已不足負荷。參與計畫的學生共逾200人,分散於久姆里各大學。「參加的學生都不希望侷限自己於校內課程,他們都想為社會做更多事。」豐碩的成果也證明學生的力量不容小覷,他們成功販售一萬多張卡片。卡加齊安期望透過「一卡一屋」呼籲大眾不應放棄希望,小小的愛心也能締造無限溫暖。「我們的收入只夠買生活必需品,根本無法存錢買房子。」2013年受助家庭的媽媽奈拉.阿雷三洋(Naira Aleksanyan)表示,家中收入單靠開計程車的丈夫支撐,雖有接受政府金援,但要照顧家中兩位幼童仍極為吃力。奈拉接受幫助後,目前已連續三年投入組織計畫,從受援助到幫助他人,她想為孩子的教育提供好榜樣,「當你被幫助過,你就會想要幫助其他人。」 新年時,組織的學生前去拜訪、關心受助家庭,在新家與阿雷三洋一家人拍照留念。圖/索娜.卡加齊安提供 首次拜訪阿雷三洋一家時,他們還住在昏暗的Domik(暫時性住所)裡。圖/索娜.卡加齊安提供 所有參與計劃的學生一同向受助家庭道恭喜,最後聚集在外頭開心合影。圖/索娜.卡加齊安提供 今年所販售的卡片除了清楚表達計劃訴求,更貼心地增加行事曆功能。圖/索娜.卡加齊安提供
美大生募集聖誕禮物 向弱勢家庭傳愛
國際
第1639期
美大生募集聖誕禮物 向弱勢家庭傳愛
2016-11-30
【記者邱麒瑋綜合報導】美國田納西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凱西・鄧肯(Kelsey Duncan)今年發起募資活動,希望幫孩童買聖誕節禮物,接下聖誕老人的工作,給予當地被排除在受補助對象名單外的家庭一個暖心的聖誕節。鄧肯10月31日在臉書(Facebook)當地女性買賣社團中提出買禮物給孩子的計畫,希望能召集幾位女孩一同逛街、買禮物,再分送給需要幫助的家庭。而一開始單純的小計劃意外引起廣大迴響,目前已經有200多位女性參加計畫。鄧肯表示,社會福利制度無法幫助到全部的人,常常有家庭因不符合條件而被排除在補助名單外,因此她想到買禮物的計畫,希望能關照到無法申請補助的家庭。透過引薦,贈予計畫目前鎖定的對象包含諾克斯維爾( Knoxville)區域的四個家庭,及多個在龐德蓋普小學(Pond Gap Elementary School)的孩童,義工也在附近商家宣傳,希望能得到贊助。鄧肯表示,各個家庭遭遇不同困難,他們分送的禮物會針對家庭的需求,盼望能其改善生活現況。有感於現今新聞報導時常傳達社會的危險與不友善,同樣身為田大的學生凱莉.蘇利文(Kelly Sullivan)希望藉由參與發送禮物的計畫讓世界能有所轉變。她表示,這項計畫的主要宗旨是用小小的舉動來改善別人的生活,她願意為此貢獻時間與精力幫助社會。所有受助家庭都對此計畫滿懷感激,其中一位受到幫助的老婦人便因此發送訊息感激鄧肯。老婦人提到自己的兒子在幾個月前去世,年幼的孫女從此失去父親,家庭頓時少了經濟支柱,得知被選定為受助家庭之一時,自己感動得忍不住哭泣,認為鄧肯團隊有如天使一般,她感謝團隊在遭逢變故時伸出援手,讓孫女可以保有對聖誕老人的信仰,幫助她們度過一個美好的聖誕節。
【專欄】昔募3億抗風災 蕾曼今建集資平台助窮童
國際
第1597期
【專欄】昔募3億抗風災 蕾曼今建集資平台助窮童
2015-05-14
塔莉雅.雷曼創建了「隨機兒童」平台廣泛募集資金,幫助世界各地的兒童實踐夢想。 圖/達娜.雷曼提供 【記者徐霈芯、張又筑綜合報導】西元2005年卡崔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襲擊美國,該年萬聖節,10歲的塔莉雅.蕾曼(Talia Leman)為幫災民募款,決定不要糖果,而是發起「幫助災民或搗蛋(Trick or Treat for the Levee Catastrophe)」活動,最終為災民募得約1040萬美元(約新台幣3億2106萬8800元)。後來她更進一步創建了網路募款平台「隨機兒童(RandomKid)」,以幫助世界各地的孩童,這也使蕾曼得到「2008年世界兒童組織創辦青年(World of Children's Founder's Youth Award, 2008)」獎項。 現在就讀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SU)的蕾曼回憶,當看到卡崔娜颶風造成的災害在新聞中播出時,她沒有被難過的情緒壓垮,反而認為不能僅僅抱持同情心,應該貢獻一己之力。後來在父母協助下,蕾曼透過網路創立一個臨時募款頁面,並放上身著錢幣服裝的照片。此舉受到電視節目的關注,也獲邀參與錄影,募款消息因此如滾雪球般傳遍美國各地,為災民募得為數可觀的資金。 蕾曼認為,如果她有能力可以為颶風募得1040萬美元,那她也有能力做任何事,「我可以改變每20秒就有一位孩童死於沒有乾淨飲用水的情況;我可以幫助全世界1億2000萬沒有經費就學的孩童。」於是蕾曼建構網路募款平台「隨機兒童」,平台創建宗旨在於提供青年及孩童足夠的資源,讓他們能實踐夢想。目前援助的五大議題包含:環境、健康、病童、動物和孤兒,募資的範圍十分廣泛。 蕾曼走遍全國各地,說服各大企業捐款,也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UNCF)第一位全國青年大使,並在2012年出版《隨機書對任何人的力量(A Random Book About the Power of ANYone)》,表達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靈感和想法,都有帶來改變的可能。 對於未來,蕾曼說:「我想要成為一個將全球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前的人;一個善於解決小問題、進而解決大問題的人;一個因為知道自己做的到,所以勇於做任何事的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NYT)》專欄作家尼可拉斯.克里斯托夫(Nicholas Kristof)曾為蕾曼撰文,支持她出任2044年美國總統。對此蕾曼回應:「我並不認為一定要當上總統才能改變世界。」
教師收賂作弊 巴基斯坦慈善學院閉校惹議
國際
第1593期
教師收賂作弊 巴基斯坦慈善學院閉校惹議
2015-04-16
【記者呂欣綜合報導】巴基斯坦慈善公立學校與學院(Benevolent Public School &amp; College, BPSCP)4日起關閉學校,起因是暑假舉辦的大學入學考試被通報有師生集體作弊,政府決定暫停營運學校以徹底偵查作弊事件。巴基斯坦高中生經由「麥特理克考試(Matric board exam)」進入大學,如同台灣的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有學生為求得好成績,以每張考卷2萬巴基斯坦盧比(約新台幣6100元)的價格收買老師,提前獲知考題。」慈善學校學生莫哈馬‧哈利斯‧可汗(Mohammad Harris Khan)說。目前已知七名教師收賄,現全數遭革職處分。這次慈善學校作弊屬特殊案例,並非全國性事件,因此政府臨時安排小型的特別考試,以取代被作廢的麥特理克考試。除了慈善學校作弊的學生,其餘皆可藉此考試進入大學。可汗說明,「這種考試比較簡單,可說是政府針對考兩次試的學生所做的補償。」由於慈善學校的國小、國中、高中及學院部皆共用同一校園,高中生的作弊事件連帶影響校內各年級學生無法正常上課。部分家長不滿學校臨時關閉,4日聚集於科哈路中央,用汽油焚燒輪胎,陣陣濃煙吸引路邊民眾圍觀,癱瘓了當地交通,此後仍未獲校方回應。9日,更多的教師、家長及學生聚集於科哈路遊行抗議,再度造成交通阻塞。據網站「人民邊(Citizenside)」的抗議影片,有位家長表示最氣憤的是,「政府以閉校處理這次作弊事件,反而讓大部分無辜的學生承擔了學費的損失,這不公平。」對此慈善學校學院部學生爾范‧可汗(Irfan Khan)則回應:「我們並沒有做錯事,但能因此不用去上學,我和我同學都感到很開心。」對於自己因此承擔巨大的學費損失,表示不以為然。由於閉校是政府的命令,校方表示只能遵從,師生及家長也無法申訴,只能以群結抗議的方式表達不滿。爾范‧可汗說:「沒人知道學校何時會再度開放,就算一整個學期都不再運作,我們也束手無策。」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