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仿生機器人闖關競技 挑戰真人運動
生活
第1685期
仿生機器人闖關競技 挑戰真人運動
2018-10-23
訪【記者何庭賢桃園報導】機器側身、趴下、 蹲低跨越層層障礙,桃園市政府舉辦的「TIRT全能機器人國際邀請賽暨桃園觀光工廠創客嘉年華」中「人形機器人全能挑戰賽」於20日登場,來自華夏科技大學的學生組 「臻元巧羽」成功在最短時間內取得勝利,奪下冠軍寶座。 許多選手的人形機器人都在上下樓梯的關卡被淘汰,這考驗選手的機器人能否在努力跨越障礙的情況下,又能平衡機器人。 圖/何庭賢攝在人形機器人全能挑戰賽中,參賽機器人仿若真人,擁有頭、軀幹及四肢,皆由參賽者親自設計與改良。參賽機器人也必須在比賽中完成跨欄、鑽障礙、側向行走、上下樓梯及滑雪等五項任務。只要成功完成任務可得100分,闖關失敗,則從總積分扣除50分,來決定最終勝負。冠軍隊伍「臻元巧羽」的機器人以全黑的造型登場,吸引眾人目光。「(比賽前)要預想闖關動作,並找朋友來做動作並拍下照片來做調整。」 華夏科大資訊管理系學生陳奕臻在分享獲獎心得時提到。他也指出「跨欄」是比賽中最具挑戰性的關卡,「因為人做任何動作都可以得到平衡,但不見得可以用在機器人身上,」機器人的重心會不如設想般,在跨越障礙時,找不到平衡點而失敗。最終,「臻元巧羽」以298分領先對手46分擠下對手,奪得冠軍。 賽場上,一些機器人因為無法在障礙物中自由穿行,而在滑雪的關卡中不幸淘汰。 圖/何庭賢攝「臻元巧羽」團員之一、陳奕臻也表示雖然其他選手都以快速完賽為取勝目標, 「不讓自己在比賽中被扣分,我覺得更重要。」但他卻通過觀察其他隊伍的比賽獲取經驗,發現不投機取巧而按部就班的跨越每一個障礙才是致勝關鍵。 主辦方希望選手們在賽前將各自的機器人擺在賽場旁,避免選手在比賽期間私下為機器人做最後的調整。 圖/何庭賢攝總裁判長謝澄漢教授強調,每位選手都需自己動手組裝機器人,增加實務上的經驗及更有創意,期盼接下來的比賽會有更多的選手踴躍參與。 延伸閱讀:跨領域機器人賽 陸海空同場較勁機器人足球賽 城市科大奪冠機器人划龍舟搏快 馬達成致勝關鍵迎人工智能時代 創客機器人改善生活無人操控 相撲機器人較高下決戰擂台 格鬥機器人激烈攻防無人機競技 國際飛手相互較勁 
太陽能車突破試煉 挑戰縱跨澳洲荒漠
新知
第1661期
太陽能車突破試煉 挑戰縱跨澳洲荒漠
2017-10-18
【記者廖翊庭綜合報導】由聖約翰科技大學與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組成的「阿波羅太陽能車隊」(Apollo Solar Car Team)代表台灣參加2017太陽能世界挑戰賽(World Solar Challenge 2017),兩校聯手打造全新的「阿波羅八號太陽能車」(以下簡稱阿波羅八號),於本月前往澳洲參賽,挑戰縱跨荒漠大陸。車隊指導教授艾和昌表示,兩校從去年就著手進行籌備,聖約大學生負責電力系統與外觀造型設計,高應大學生則投入車體模型與避震懸吊系統等實作作業。車隊隊長、高應大模具工程系學生張庭侑說明,阿波羅八號不只可供兩人搭乘,還特別設計通風道和能放置提神飲料及餅乾的置物箱,既改善車內溫度過高的問題,也大大提升駕駛過程的舒適度和「飽足感」。艾和昌提到,本月初抵達澳洲進行車檢時,發現電力系統出問題,然而當地零件與台灣價格懸殊,幸虧各國車隊伸出援手,才得以順利出賽。挑戰賽過程中還遇上輔助卡車爆胎導致太陽能車無法順利充電,更要在沙漠中面對成群的蚊子。張庭侑說:「團員可說是身心靈都受創。」但他也補充,經過一次次合作、突破難關之後,阿波羅太陽能車隊不再是兩所學校,而是一個團隊。 阿波羅太陽能車隊設計全新的阿波羅八號,代表台灣出征澳洲參加2017世界太陽能車挑戰賽,團員開心在終點線合影。  圖/張庭侑提供太陽能世界挑戰賽是全球頂尖的太陽光電科技及替代能源車競賽,每兩年舉辦一次,賽事分為挑戰級、巡航級與冒險級。阿波羅八號參加的巡航級賽事要求太陽能車須在外觀、內裝上貼近一般房車;評分標準包括車內舒適度、電力使用效率等多個項目,可承載兩人以上也是今年一大加分重點。從澳洲北領地達爾文(Darwin)出發,每日巡航500公里以上且全程乘坐兩位人員在車內,縱跨澳洲荒漠,至終點南澳阿德雷德(Adelaide),全程共計3021公里。 全新的阿波羅八號太陽能車外型接近一般房車,挑戰賽全程都承載兩名駕駛人員,縱跨澳洲3021公里荒漠。  圖/張庭侑提供今年的世界太陽能車挑戰賽於15日完美落幕。「這是一趟經驗值滿點的旅程。」張庭侑表示,雖然這次無緣奪得前三名,但除了比賽成績,挑戰賽最重要的是提供各國車隊一個良性競爭、互相交流學習的平台。他也期許這次比賽的經驗和教訓能夠成為自己和團員在未來工作上的幫助。 
擅用風向優勢 台北海院航出勝利
體育
第1630期
擅用風向優勢 台北海院航出勝利
2016-09-28
【記者陳玟蓓基隆報導】「105年全國大專帆船錦標賽」24及25日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盛大展開,來自台灣各地的帆船好手齊聚一堂,爭奪總冠軍的殊榮。本次的比賽項目為重型帆船索托27型(soto27),以團體賽的方式進行,最後台北海洋技術學院以3:0全勝成績抱回冠軍獎座。今年共有海大一隊、海大二隊、台北海院、東華大學、金門大學、澎湖科技大學、中山大學七支隊伍參賽,在比賽過程中各隊伍得設法引誘對手犯規,增加對手違例自罰的機會(見註解),並搶先完成指定航線。 105年大專帆船錦標賽當天風浪強勁,考驗選手們的臨場反應。圖/陳玟蓓攝第一天資格賽採用循環賽制,每一隊都必須與另外六隊進行一對一對抗,積分最低的兩隊予以淘汰。金大及東華因為積分排名最末,無緣晉級決賽,分別成為今年大專盃帆船競賽的第六及第七名。第二天則為三戰兩勝挑戰賽,由資格賽中的第五名挑戰第四名的隊伍,再由勝方向上挑戰前一個名次。其中,排名第四的中山代表隊在擊退挑戰者澎科大後,又靠著穩健的航行技巧,趁勝追擊打敗原本排名第三的海大二隊。然而,再向上挑戰呼聲極高的海大一隊時,海大一隊則藉著純熟的立帆技巧,在順風回航時,迅速將球帆立起,使得船速大增,成功防守,讓中山止步季軍。雖然挑戰失利,中山代表隊隊長蔡書瀚不氣餒地說:「我們全隊以前都只有玩過單人帆船,這次比賽第一次嘗試團體賽的方式,能夠晉級到第三名,我們真的覺得很榮幸。」冠亞賽則由排名第二的海大一隊挑戰暫居第一的台北海院,計分方式改為五戰三勝,雙方必須在比賽航線上競速,同時設法製造陷阱,造成對手違例的機會。第一場比賽開始,台北海院率先取得優勢的風向位置,並使海大一隊偏離航線、增加航距,儘管回程時台北海院的球帆未能順利迎風張開,造成船速微幅降低,但卻在極短的時間內調整纜繩與船帆的方向,迅速解決眼前危機,取得了第一勝。第二回合的比賽中,台北海院同樣利用風向優勢,一路領先,海大一隊則因為滑輪組臨時損壞的問題,無法順利變換主帆的方向,導致航行速度受阻,第二場結束,台北海院獲得第二勝。 海大一隊控制主帆的滑輪組損壞,在掌控船隻的方向上更加困難,也因為並未揚起球帆,雙方距離逐漸拉大。圖/陳玟蓓攝第三場關鍵戰役中,台北海院繼續設法製造海大一隊的違例情形,而更換船隻之後海大一隊重拾既有的水準,再度準備進攻,隨即對台北海院造成威脅。雙方勢均力敵,最後台北海院以些微的差距再度獲得勝利,在冠亞賽中直落三分,打敗擁有地主優勢的海大代表隊,成為本屆的冠軍隊伍。比賽過程中由於舵手是整艘船的行駛決策者,因此扮演重要的角色。這次台北海院的舵手張曜顯,從小接觸帆船,比賽經驗豐富,是全隊的靈魂人物。對此他謙虛地表示,團隊先前已經比過兩次賽事,所以在默契上配合得不錯,也是這次獲勝的關鍵。談到對於帆船的熱愛,張曜顯笑著說:「如果你有機會碰帆船,你就會對它很熱情,大家有一起玩出來的默契,再去比賽的感覺真的很好。」另一方面,未能守住冠軍獎座,海大帆船隊隊長黃冠傑談到失敗的原因時,難掩落寞地說:「我們幾乎都是從大學才開始接觸帆船運動,就經驗上來說還是比對手不足,所以在戰術決策跟臨機應變上都還需要再加強。」台灣四面環海,向海發展的條件優渥,但是帆船運動的資源卻相對很少。即便如此,仍然有一群帆船狂熱者正積極的培育人才、推動帆船運動,除了校內推廣之外,海大也會對外舉辦帆船體驗營。全國大專帆船錦標賽的主辦人、海大帆船隊教練林季燕說:「台灣對帆船比較陌生,希望可以透過這些帆船比賽,增進彼此帆船的技術,讓更多人認識帆船運動。」*帆船小知識*兩艘船面對面行駛時,左側受風的船必須讓右側受風的船優先通行;較接近風向的上風船必須禮讓較遠的下風船;若是兩船一前一後時,後船必須讓前船先行。在這三點基本規則之下,兩船會各自想辦法讓對方處於位置上的劣勢,若對方沒有適時地避讓,則可以向裁判舉發,增加對手的違例。違規的隊伍必須自罰一圈,或是增加對方犯規次數,以抵消掉自己的違例。一場比賽中若得到三次違例,則立即中止比賽,由另一方取得勝利。
時蔬搭配特產 學生翻炒本土味
生活
第1599期
時蔬搭配特產 學生翻炒本土味
2015-05-27
台南應用科大盧育正將筍子、芹菜等食材包進南瓜皮。他與隊友蘇適在台灣便當項目中奪得銀牌。圖/郭姿辰攝【記者李利貞台中報導】頭戴白色高帽的選手站成一排,時而俐落地切菜,時而揮動鍋鏟翻炒食材,會場內瀰漫讓人垂涎三尺的濃郁香氣。「2015第一屆台灣廚藝美食挑戰賽」22至25日於台中世貿中心展開,比賽共分果雕、英式下午茶及台灣便當等20多種類別。其中台灣便當雙人賽吸引七所大專院校學生共襄盛舉,最後由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餐飲系學生盧育正及蘇適以作品「良辰吉食」奪下銀牌。台灣便當雙人賽以「台灣風情」為主題,要求選手於一小時內做出十人份的便當,且每份便當成本須控制在新台幣60元以下。盧育正及蘇適在橢圓形木飯盒中盛裝白飯,接著放入蔬菜蛋捲與炒蘆筍、菇類等配菜,並擺上紅糟排骨。蘇適表示,為更符合主題,他們選用時令蔬菜,並搭配雲林快樂豬、新竹客家紅糟及台東池上米等各地特色食材。此外,盧育正也提到,他們以紅糟與蜂蜜拌炒主菜排骨,並使用花布圖樣的紙帶包裝木盒,將客家特色融入作品。中臺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餐飲組學生曾祥益及葉瓋鴻則以作品「憶往台灣故鄉情」奪得銅牌。葉瓋鴻指出,發想主軸為「在地」,因此他們烹煮老一輩人熟悉的地瓜飯,並在主菜雞捲中裹入醃漬青芒果。開胃醃菜也以滋味酸甜的冬瓜醃百香果取代常見的西式醃黃瓜,凸顯台灣本土風情。而南科大餐飲系學生陳哲緯及劉仲翔在紫米飯中混入紅豆、燕麥、薏仁和糙米,並使用豆腐乳及蠔油燉煮焢肉,搭配茄子鑲肉、豆皮捲等配菜,以色、香、味俱全的便當獲得佳作。陳哲緯解釋,在米飯中增加其他穀物可增添口感,並符合現代人養生的口味。評審張文豪認為,除了美味考量,參賽者也應依照一般消費者習慣調整份量,並考量便當菜色是否適合大量製作。主辦單位、台灣廚藝美食協會行政助理李宜璟則指出,本次賽制比照國際賽規格,優勝者可代表台灣出戰明年的亞洲區決賽,希望讓台灣餐飲科系學生累積經驗並走向世界舞台。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