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校園
影音
第1782期
私大補助成選前話題 學生權益待討論
2023-10-19
【記者蔡愷恆、吳玟錡、丁盈瑄綜合採訪報導】總統大選將近,私立大學學雜費補助成為國、民兩黨間的重點話題,其中不少學生也可能因此受惠。世新大學學生鄭允兒表示,「因為我本身有辦就學貸款,我也有原住民的身份,所以我有補助,有政策的話,我好像也不用繳太多的學費,我覺得滿好的。」先前行政院便祭出相關政策,而近日侯友宜所提出的11項教育主張,也同樣包含私校補助。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認為,私立大學的學費的確是高於國立大學的學費。他解釋,「學生有這樣子的需求,我們去看到這樣的需求是很合理的。」而民進黨發言人戴瑋姍指出,「當初國民黨跟民眾黨都是批評我們是大撒幣,可是後來他們都跟進我們的政策。這代表我們的政策的方向以及目的都是正確的。」比較國民兩黨間所提出的補助政策,除了政策發行及預計實施的時間區別外,兩者僅相差一學年補助金額1.5萬元,政策方向大同小異。台灣基進立委候選人吳欣岱表示,他在看候選人政見時,會分幾個面向檢視。他說,第一個是「可行性」,第二個則是「目的」。他進一步解釋,「若政策只是單純的撒幣,就是像民進黨喊了,所以國民黨也要喊,還是說他的背後有想要達成的一個目標。」國、民兩黨都期望透過政策,拉近公私校間的學雜費差距,但仍有部分學生持有反對意見。國立政治大學A同學(化名)直言,「我覺得不公平啊,公立大學中也有部分的同學有清寒或中低收入戶背景。」他認為,若僅因私立大學學費比公立大學貴,而忽略這些族群的權益,反而變成像是多數暴力。目前兩黨提出的補助政策雖立意良善,但政策如何保障公私立大學學生權益,仍有待討論。
校園
第1718期
【大選企畫】推留學補助 韓政見可行性存疑
2019-12-19
【記者姜期儒綜合報導】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為搶攻青年票,5日於「青聽我們說——2020總統大選青年論壇」中再次強調補助青年出國的政見。韓國瑜表示,若未來順利當選,政府將補助大學生及碩士生免費出國交換一年,並說:「這個預算會比較龐大,但政府不貪污、不亂搞,錢一定夠。」此話一出,便引起青年對其經費來源、補助資格的質疑與討論。近年大專校院學生出國交換人數逐年攀升,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本國學生出國進修交流」統計資料,104學年度共有1萬420位大專校院學生出國交換,105學年度有1萬3071人,106學年度有1萬5603人。大專校院總人數雖逐年下滑,但每年出國交換的學生數卻不降反增,顯示大學生走向國際已成為一個時代趨勢。根據本報《總統大選企畫》民調蒐集的1166份有效之大學生及研究生意見中,有67.2%的學生認為於就學期間出國交換經驗是重要的,而認為不重要的僅佔4.5%。東海大學財務金融系學生郭乃華覺得出國可以培養自己的國際觀,了解世界的發展走向,待在國內只會讓同溫層越來越厚。然而,對交換經驗保持中立態度的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學生薛惟中表示,並非所有科系的大學生都需要出國經驗才有辦法面對社會,且比起出國交換,他指出大學生比較需要認識本土、關懷在地。韓國瑜的補助青年出國政見預估花費約500億,約為現行補助12億的40倍,雖立意良善,但經費來源也成為大學生關注的問題。薛惟中提到,以韓國瑜先前市長選舉政見大多跳票的前提下,他希望韓國瑜將經費來源說明清楚,才能讓人信服。政大法律學系學生吳文玎則主張不應該全面性的補助,應該針對有需求的學生,並檢討現行的補助制度才是較務實的做法。目前教育部為鼓勵國內公私立大專校院選送優秀學生赴國外大專校院研修,自民國96年起開辦「學海計畫」。其中包含選送優秀大專校院學生出國交換的「學海飛颺」,以及清寒優秀生專屬的「學海惜珠」,期盼提升青年的國際移動力。然而,即便大學生出國交換的比例逐年上升,但現今國家提供的公費交換補助人數仍未因此增加。根據教育部「學海計畫歷年選送學生出國研修或實習人數統計表」,「學海飛颺」的補助人數從103學年度的1484人,105學年度的1037人,到107學年度的1528人,並無明顯增加趨勢,且各校每年補助人數仍在30人左右。「有些學校在下學期沒有學海補助的申請,有些學校有,希望能每間學校上下學期都有學海申請資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學生林家瑜說。由於學海計畫的申請方式是由各大專校院自訂校內審查機制,公開受理在校學生申請。之後向教育部提出審查申請,提供如選送計畫之整體目標、預期績效等資料,再由教育部決定補助的學校及補助額度,並非所有學校都能分配到補助款項。因此,各校學生申請的流程與實際獲得的補助金額存在差異。政大日本語文學系學生黃明茞表示,因為會根據申請人數調整,且每年、每個學校的狀況都不同,此制度無法事先預估學生會拿到多少補助款。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學生吳安婷也有同感,他說:「補助的差異真的有點太大,因為我遇過GPA(成績平均績點)只差0.5,補助就差8萬的現象。」吳安婷說明,逢甲大學會按照成績區間給予一定補助,因此交換生對學海計畫的補助金額並沒有太多異議,然而部分大專校院因為沒有補助金額的參考標準,恐導致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韓國瑜的補助青年出國政見雖提供實際的金錢補助,然而比起補助的多寡,學生更在乎申請資格及補助效益。「優秀只單靠成績定義感覺有點武斷。」政大社會學系學生邱郁昕認為,政大禁止班排未進前30%的學生申請學海補助並不公平,他覺得相較成績,進修企畫書的內容更能夠判斷哪些學生適宜獲得補助。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學生蔡雨潔則說:「如果能對家庭經濟狀況跟目的國家的預估花費有更全面的評估會更理想。」。他直言,臺大的做法是申請資料分數較高者優先得到獎學金資格,但這樣並沒有達到獎學金真正的目的,應該提供更多機會給相對需求較高的學生。
校園
第1718期
【大選企畫】免息緩繳政見齊出 生憂學貸資源浪費
2019-12-19
【記者支琬清綜合報導】為減輕青年學子的貸款負擔,民國109年第15屆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與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皆針對就學貸款提出新政見。蔡英文提出降低「緩繳期」門檻及延長年限,韓國瑜則提出完全免除利息,搶攻青年族群選票。 根據本報《總統大選企畫》民調蒐集的1166份有效具投票權大專校院學生意見,「教育」相關政策,如學貸、國際交換、招考制度等,在青年族群最關心的政策類型中排名第三。蔡英文於「青聽我們說─2020總統大選青年論壇」表明,未來青年月薪未滿4萬元即可向承貸銀行申請緩繳,期限最長可達八年,學貸本金及利息皆暫時不用償還。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學生樂久傳申請學貸至今,已邁入第五個學期。他表示,月薪4萬元的門檻過於寬鬆,將會吸引許多非必要的學生申請學貸,恐造成資源浪費。同樣申請學貸、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生蔡明諺也指出,家庭經濟狀況差不一定是大學生申請學貸的原因,部分學生會申請高於學費的金額,並將剩餘款項進行投資理財。未來若放寬還款條件,蔡明諺認為可能間接排擠有實際需求者,失去開辦初衷。而韓國瑜也於10月底提出「學貸免息」政見,聲稱當選後將調降學貸利息,且申請學貸者皆可完全免除利息。政大廣告學系學生簡郁翰質疑道:「這項政見是一張巨大的空頭支票。」以申請學貸學生的立場而言,簡郁翰認為政見條件相當吸引人,但因台灣目前學貸總申請金額高,政見的可行性有待商榷。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學生廖靖芸則提到,現今政策已針對家庭年收入、狀況等進行分級,家庭年收入114萬元以下之學生可只償還本金。廖靖芸說:「完全免息聽起來很誘人,但如有些年收入較高的家庭也申請學貸,且不償還利息,將會造成國庫的負擔。」蔡明諺亦表示,學貸完全免息恐成為銀行呆帳(註),若超過國庫負擔,可能轉嫁到納稅人的稅率上。根據教育部民國106年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就學貸款統計,全台大專院校申請就學貸款人數共26萬2997人,而貸款金額高達201億1004萬5347元,倘若學貸完全免息,勢必將加重銀行負擔。據《經濟日報》報導,台灣銀行自辦理學貸起至107年12月底止,呆帳餘額11.8億元。樂久傳表示,與其讓政府置辦經費投注在學貸利息上,不如將經費轉至全民健康保險等需求更大的層面。註:呆帳又稱為壞帳、呆壞帳,是應收帳款中無法回收的部分,出現在損益表中。與樂久傳持同樣觀點,政大廣告系學生陳嘉萱表示,目前學貸利率僅1.15%,對於有經濟壓力的學生而言,其實已相當實惠。現今學貸實行「只繳息不還本」政策和鬆綁「緩繳期」門檻,貸款人可依自身經濟狀況,於畢業後向承貸銀行申請最多四年的時限,先償還利息,申請期限過後再依原定借款期限攤還本息。對此,部分申請學貸的學生給予肯定。蔡明諺認為,大學生畢業後,普遍無法立即就業,以只繳息不還本政策為緩衝期,可讓學貸學生有更多餘裕進行投資理財。對於候選人的政見,陳嘉萱指出,學貸應著重在「幫助弱勢」及「長遠」,學貸的門檻以及還款方式一再下修,會讓原本沒有需求的學生也想申請學貸,恐利用學貸套利。樂久傳也直言,減輕學貸固然是一種幫助青年學子的方式,但增加就業機會或是提高基本薪資,會對青年會更有幫助。
校園
第1717期
【總統大選青年論壇】政見多元 青年盼蔡英文詳述
2019-12-12
【記者黃婕綜合報導】由台灣青年民主協會主辦,連續三天的「青聽我們說-2020總統大選青年論壇」,4日由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打頭陣,發表與青年相關的政見,並回應青年對於現行國家政策的提問與訴求。青民協理事長、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班學生林彥廷表示,期望透過論壇創造候選人與青年溝通的機會。 本次論壇共分為五階段,分別是總統候選人申論、青年團體提問、現場提問、事實查核及總統候選人最後總結。 圖/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提供為了給予青年在踏出社會第一哩路時的幫助,在論壇第一個環節「候選人申論」中,蔡英文提出「減輕青年創業貸款程序」、「延長八年學貸還款期」及「居住租金補貼」等政見。除此之外,蔡英文也為原住民文化保存,提出相關政見。蔡英文表示,未來連任將建立原民教育系統,使其擁有專屬課綱,讓原民語言、文化得以傳授。原住民族青年陣線成員、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班學生金浩誠(布農族名:Bali Nangavulan)表示,希望總統候選人能重視原民訴求、兌現承諾,不要再把原民權益放在最後。而談到現行政策,蔡英文說:「我真的需要再四年,把這些改革深化成功。」他表示,許多政策,如再生能源、性別議題等,都已開始第一步,若要將政策落實仍需要一段時間。對此,參與論壇的政大法律學系學生郭昱萱說:「總統提及非常多大方向的規劃,但希望能夠知道更多深入以及實際執行上的細節。」 每場200人的名額在開放報名的一小時內迅速額滿,可見青年對於2020總統候選人政見,抱有強烈期待。 圖/黃婕攝除了15分鐘的候選人申論,青民協亦安排六個青年團體向總統提問。台灣學生聯合會理事長、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學生陳佑維指出,高比例的大學生就學期間在校內外勞動,常面臨低薪、過勞等勞資雙方不對等的問題,期望政府能調高最低工資,並給予實質保障。對此,蔡英文回應,過去三年最低工資的漲幅已等同上一任政府的漲幅,且每次調整都會評估產業結構和型態。此外,蔡英文也提到,民國105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時,他所提出的《最低工資法》,日前勞動部已擬好草案送至行政院審議。針對本次論壇蔡英文所做出的回覆,林彥廷指出可看見蔡英文對於青年的關照,但他也同時呼籲政府在制定政見時,應根本性的解決問題。林彥廷表示,除了現階段已有的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提供青年管道參與公共事務外,應在制定不同政策時廣納青年的聲音,讓青年能夠在不同領域中直接參與規劃過程,表達想法。 本次論壇由台灣青年民主協會主辦、38所大專校院學生會共同協辦,希望向總統候選人表達青年對政見的看法。 圖/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提供
校園
影音
第1716期
候選人推增育兒補助 各界擔憂長期成效
2019-12-06
【記者李芸、呂心喻台北採訪報導】2020大選將至,總統候選人紛紛就少子化現象提出政見,希望能鼓勵年輕家庭生育。目前的托育機構分為公托、準公托和私托,但就讀這些機構能獲得的補助大不相同,公托、準公托和私托所能獲得的補助津貼分別為3000元、6000元及2500元,且申請年齡只限0~4歲的幼兒。因此各候選人提議延長津貼申請年齡至0~6歲,並且增加就讀各機構的補助額度。家長洪語柔表示,如果3~4歲的幼兒都可以獲得幼兒園註冊費全額補助,其實會刺激生育率,因為現在父母多考量到照顧和托育兩大部分,導致很多人不願生育。而家長郭研伶也以日本的弟弟為例,說明日本政策是幾乎全額補助托育費,家長只需自費幾千塊,「可是我們是政府補助幾千塊,之後費用都是我們付,我覺得有一點太多了。」為了研議如何改進育兒政策,幼教工作者及團體於11月29日的幼兒政策公聽會上發表對現行政策的看法,參與者也輪流分享案例,針對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提出疑慮。例如,現下就讀各機構所能獲得的補助不同,造成津貼不公平,但若候選人欲增加金額,可能使其他托育方案受壓縮,進而需提高賦稅,反而增加人民負擔。中華民國幼兒教育協會會長蘇傳臣提到,政府加碼補助並未解決核心問題,且必然會排擠到其他項目的預算,所以金錢來源也是政府必要解釋的重點。幼教專家及學者以多年經驗分析現況,表示若要促進國內生育率,更應著重於長期的幼教環境是否完善,而非僅提升短期的津貼額度。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專員黃喬鈴說說明,發放津貼可能會使家長直接感受到政府照顧,但是托育不僅只是金錢問題,提供0~6歲,甚至0~12歲連續的幼兒照護服務才是關鍵。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退休教授翁麗芳也認為幼兒津貼不會影響生育率,若以津貼鼓勵生育,小孩養育依舊是難題,「現在即使不生,也沒有人在乎要怎樣讓這樣的幼教環境好。」他認為,有良好的幼教環境才是關鍵。候選人紛紛透過增加補助盼減輕家長壓力、促進生育意願,不過對多數家庭來說,津貼的效用仍舊有限。如何制訂有效政策及配套措施,創造更友善的育兒環境,將是未來政府的一大考驗。https://youtu.be/qAUd-SJwB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