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總統大選青年論壇】再推兩桶金 宋楚瑜新提學生參與校內資源分配
校園
第1717期
【總統大選青年論壇】再推兩桶金 宋楚瑜新提學生參與校內資源分配
2019-12-11
【記者王品淇台北報導】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於4日至6日舉辦「青聽我們說-2020 總統大選青年論壇」,邀請三位總統候選人在青年論壇中提出青年政策,並回應青年關注議題。打破過去在「總統選舉候選人公辦電視政見發表會」聽取政見的固有模式,促進總統候選人與青年之間的對話,最後一天的青年論壇由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上陣,他提出「學生參與大學資源分配」,「提撥經費供青年買房」等政見。 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參加6日「青聽我們說-2020 總統大選青年論壇」時,沒有攜帶任何稿件,僅拿著一份有行動條碼的文宣便開始對談。 圖/王品淇攝在青年論壇的第一個環節「候選人申論」中,宋楚瑜提到的青年相關政見分別為:「青年的兩桶金」(註)、「支持學生參與大學資源的分配和管理」、「民法下修年齡至18歲」,其中「青年的兩桶金」早在宋楚瑜參與民國101年第13屆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時就已經提出。而針對本次新增的青年政見,青民協理事長、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學生林彥廷在會後表示,學生參與校內資源分配是較近期的話題,「他能夠有所掌握,我其實是有點訝異的。」註:「青年的兩桶金」為協助青年購屋,一為提供青年搬離原租地時,政府提供一筆費用。二則是撥出往後十年勞工退休基金以資助青年買房。除了聽取政見,讓青年了解總統候選人對時下議題的看法,也是青民協辦理本次論壇的目的之一。青民協代表在「現場提問」環節詢問宋楚瑜對同志婚姻的看法。宋楚瑜回應,「台灣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大家對於不同的思維,要有更大的同理心、包容心。」宋楚瑜雖有提到《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又稱《同婚專法》)不夠完整,但談到後續發展,僅解釋「希望台灣不要成為兩個極端。」支持宋楚瑜的慈濟大學醫學系學生廖哲鈞,認為宋楚瑜在青年論壇中打保守牌,並對此感到失望,並說:「雖然回答感覺比較沒有爭議,但是不會讓人有熱情去支持他。」 在「青聽我們說-2020 總統大選青年論壇」,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為三天論壇中,唯一一位回答問題時,將時間都使用完畢的候選人。 圖/王品淇攝相較於其他兩位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及韓國瑜場次在公布臉書貼文後,僅一小時便報名額滿,宋楚瑜場次則是一天才報名完畢。與會大學生、臺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學生童昱宸透露,會參與宋楚瑜場次是因為其他兩位總統候選人場次已額滿。童昱宸認為宋楚瑜在政策的方針對答流利,但也提及宋楚瑜在面對比較敏感的議題回答較為曖昧。同樣參與本次青年論壇、香港中文大學綜合工商管理學系台籍學生陳志恩則是補充道:「我們比較想聽到青年方面的議題,但卻沒有聽到特別正面的回覆。」針對關於青年論壇哪一位總統候選人準備的最充分,林彥廷回答:「今天蔡英文跟韓國瑜,(回答問題)都趨近於讀稿的同時,我們能不能說他做充足準備?不能夠劃上等號,這個問題會回歸到是哪一個幕僚準備最充足。」林彥廷進一步解釋,雖有設計現場提問環節,考驗總統候選人的臨場反應,但因問題的內容並不相同,因此仍無法衡量總統候選人是否有完善的準備青年關切議題。林彥廷說明,雖青年論壇是否與總統直接對話仍存在疑慮,但本次論壇確實達到直接由青年團體去質問相關政策的目的,與過去青年政策是由中壯年者來推動的狀況有所不同。林彥廷說:「青年論壇就是找出一個方法,讓總統候選人講出來的青年政策,不再是青年創業補助、學貸降息,而是讓各個領域的政策,都能具備青年方面的觀點。」
不分區立委零青年 青民協籲各黨調整席次
校園
第1713期
不分區立委零青年 青民協籲各黨調整席次
2019-11-13
【記者白欣台北報導】4日,台灣青年民主協會(以下簡稱青民協)發表「學生團體及公民團體,對各政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安排呼籲」,呼籲政黨調整席次安排,以落實青年參政。青民協也統計本屆民主進步黨、中國國民黨在內的四大政黨不分區立法委員當選名單,發現青年無人當選,且青年相關政策落實有限。藉此,青民協希望各黨在祭出青年政策、舉辦論壇,積極搶攻青年選票同時,應增加青年參政的機會。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針對四大政黨本屆不分區立法委員名單做統整,呼籲各政黨落實青年參政權益。 圖/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提供                       「議題討論裡常看不到青年實際參與。」青民協理事長、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學生林彥廷表示,青年在參政一途,往往受到資源、體制、教育等因素侷限。以青年參選立委為例,雖《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年滿23歲者得參選,但青年難以突破經費與資歷不足的限制,也間接影響青年參政的意願和可能性。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林彥廷談及青年參政的困境,以及政府現有管道。 圖/劉庭莉攝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會長、法律學系學生柯嘉偉表示,過去政黨不分區名單少見青年,即使政黨有意爭取青年支持,但並未給予青年參政的空間,「感覺政黨沒有把年輕人當成可能的名單考量。」柯嘉偉指出,不分區立委代表著政黨為不同群族、背景民眾發聲的機會,但當不分區當選名單中未含青年,也間接使青年的意見被漠視,相對會影響青年投票意願,柯嘉偉直言道:「令人失望。」面對青年參政的困境,政府目前也設立管道因應,試圖有所改變。例如在部分縣市設置青年事務委員會、行政院設立青年諮詢委員會(以下簡稱青諮委)、教育部則設有青年發展署,皆聘用青年擔任委員,共同研議相關政策。青諮委委員、就讀臺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學生曾廣芝認為,對青年而言,比起透過選舉參政,加入政府的諮詢機構是較為容易的參政方法。曾廣芝說:「青諮委的業務內容不只是開會,有些單位會邀請你去列席會議,也會舉辦工作坊讓委員參與。」另外,青諮委也可經連署向相關部門提案,讓青年透過參與政府組織,傳達青年想法,並以委員熟悉的專業領域推展政策,在政府研擬政策時,給予參考建議。但林彥廷認為,青年委員影響性有限,且過往提出公共政策仍多半忽略對青年世代的傾聽。對此,林彥廷除了希望透過各黨調整不分區席次安排,落實青年參政外,青民協也提倡下修選舉、被選舉年齡,增加青年的實際參與,盼未來青年參政的困境能有所改善
青民協呼籲修憲 倡下修參政年齡
校園
第1711期
青民協呼籲修憲 倡下修參政年齡
2019-10-30
【記者劉庭莉台北報導】《NOWnews今日新聞》10月25日於台北喜來登大飯店舉行「修憲論壇」,邀請學者專家一同爬梳《中華民國憲法》改革脈絡,討論憲法可能修改方向。其中一個引起熱議的主題為,是否應下修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年齡限制。對此,參與論壇者、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林彥廷指出,目前最重要的是下修年齡,讓青年能有效參政。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學會會長章璟(左),及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林彥廷(右)受邀於修憲論壇中的青年論壇發表言論。 圖/劉庭莉攝上一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中,當選立委平均者年齡為49歲,雖平均年齡創新低,但30歲以下當選人(以當選年度計算)只有淡水選區的呂孫綾,青年參政仍為少數。對此,林彥廷主張應下修公職參選年齡,他舉例,法國總統馬克宏39歲就任、紐西蘭總理阿爾登37歲當選,這些政治新星一般會被認為是年少有為,但台灣總統參選人須滿40歲,若他們來到台灣,並沒有參選資格。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林彥廷認為,上一屆當選立法委員平均年齡49歲,顯示青年參與程度不足。 圖/劉庭莉攝《憲法》第130條明定中華民國國民滿20歲者,可擁有投票權,年滿23歲者,可參與公職人員選舉。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學會會長章璟認為,台灣應盡快下修投票權年齡限制,「年齡並非決定是否已成年的唯一標準,累積的知識、批判性思考及公共參與能力才是我們該去重視的。」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學生陳冠傑也表認同,他指出,現今公民投票門檻已下修至18歲,其象徵在法律上,肯定18歲的族群已具備足夠判斷能力,能對公共議題,運用參政權表達意見。「其實我可以判斷哪個候選人是適合的,也知道能透過哪些管道了解候選人,但我沒有投票權,覺得很可惜。」政大法律學系學生黃建鈞,因明年未滿20歲,沒有總統大選的投票權。他表示,現今社會公民教育普及,青年在高中時期便對權利義務關係有相當認識,加上傳播媒體相當發達,多數學生對民主概念近乎完備。因此,黃建鈞認為,選舉權應下修至18歲。儘管不少人支持下修投票權年齡限制,但要修改《憲法》並不容易。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說明,民國94年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修改修憲程序,提高修憲門檻。若想修憲,須經立法院1/4的立委提議,會議當日須3/4立委出席,且經出席立委人數3/4同意後,提出憲法修正案。修正案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且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才能通過。廖元豪表示,依照過往公投的投票率來看,修憲幾乎不可能實現。除門檻過高外,另一難題是《憲法》其中牽扯到大量條文,難以簡化命題使大眾了解,若大眾對此修憲案不夠了解,難以動員群眾參與公投。不過,廖元豪說:「透過憲法解釋及制定法律,也能夠下修投票年齡。」他指出,《憲法》是保障人民最低限度的權益,但若要賦予18歲至20歲青年投票權,不必透過修憲。談及下修後是否會增加青年參政的積極度,陳冠傑認為,去年公投成功讓18歲至20歲的青年能透過投票表達自身意見。且比起針對單一議題的公投,行政首長及民意代表的選舉,青年須關注更全面、多元的議題做決定,下修法定年齡可使部分青年更積極參與討論。而章璟也認為,關注公共議題並非與生俱來的能力,需要積極培養,若要使青年有效參政,下修法定年齡門檻便是最佳方式。
校長給問嗎 台大遴選聚焦學權
校園
第1670期
校長給問嗎 台大遴選聚焦學權
焦點
2017-12-21
【記者梁嘉容台北報導】國立台灣大學校長遴選在即,19日台大學生會舉辦首屆候選人與學生面對面座談會「校長,給問嗎?」,邀請八位校長候選人同台,學生也在會上提出包括校內人文理工科系資源分配不均、設置性別友善廁所及學生校內會議參與席次等五大問題,呼籲候選人正視學生議題。 台大學生會舉辦座談會,由候選人回應學生關切議題。 圖╱梁嘉容攝本次座談會前,學生會事先在「校長,給問嗎?」網站徵集學生提問,其中最受關注是人文科系資源分配問題。台大政治學系學生林博謙表示,近年各大學為爭取中央預算,十分重視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在這些量化數據中,尤以教授升等與論文發表量為最重要指標。然人文學科與理工科系不同,往往需要長時間深入研究;在學校「重量不重質」的情況下,人文科系發展相對受限。問答中,候選人之一、台大財務金融學系講座教授管中閔贊同未來評鑑應以學院為單位,視各學院專精領域,訂定更適切的評量標準。而爭議許久的台大人文大樓興建案延宕近11年,由於預定地在人類學系與哲學系系館原址,導致兩系學生平時需步行至近一公里外的水源校區上課,交通十分不方便。文學院學生會會長高浩凱更提到,校總區的文學院本部年久失修加上硬體設備老舊,已嚴重影響教研品質。候選人之一、前台大文學院院長陳弱水表示,目前人文大樓案已達最後教育部審查階段,望教育部體察人文大樓位址特殊性,多考量包容其龐大建築成本。面對學生期盼,八位候選人均承諾將積極處理。 學生在會上提出包含校內人文科系資源分配不均等五大問題。 圖╱梁嘉容攝另外,現場也有學生提出關於學生代表在校內各級會議參與席次的問題。根據《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台大校長遴選委員共21名,包含教育部遴派代表三人、校友代表及社會公正人士九人及學校代表九人,其中學生代表僅占一名。針對唯一一席學生代表,台大學生會會長林彥廷表示,增加學生席次是必要趨勢,可提升學生在校長遴選過程影響力,藉此讓候選人了解三萬多名學生想法,他表示,台大的名聲或成敗,取決於校方是否在乎學生想法。 林彥廷希望學生聲音傳至遴選會,因為「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 圖╱梁嘉容攝中國文化大學甫於11月底完成校長遴選,對於這次台大學生會自主發起的候選人座談會,文化學生自治改革陣線發起人陳邦安表示支持。陳邦安指出,私校校長由董事會負責遴選、過程保密,學生無法參與且資訊極不對等。他也呼籲文化未來校長候選人可選擇放棄保密條款,並在校內推動模擬投票,發揮學生自治真正精神。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