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影音
北市民政會擬放寬預算 加速校舍修繕
2024-12-13
生活
【社論】難以破解的搶票難題:台灣該如何阻絕黃牛?
2024-12-13
影音
《學輔法》修正通過 盼改善校園輔導系統
2024-12-13
校園
政大欲推性別友善宿舍 調查問卷設計引爭議
2024-12-13
校園
臺師大推動轉銜方案 助心智障礙者融入職場
焦點
2024-12-13
藝文
賦予媒材新意義 賴彥勳重譯日常觀察
2024-12-13
藝文
以童趣元素隱喻現實暴力 李兆起藉繪畫詮釋文學意涵
2024-12-13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生活
第1800期
夜拆天橋引眾怒 北市府主張改善交通安全
焦點
2024-11-22
【記者楊凱傑、李宸緯報導】「當強拆成為事實,文化空洞就是結果!」19日晚間民眾於台北市和平新生人行天橋下進行抗議,不滿台北市政府(以下簡稱北市府)在未與民團充分協商的情況下決定拆橋。民團人士用社群軟體緊急號召群眾,並集結居民、專家等相關人士於當日晚間十時召開記者會,重申保留天橋的訴求,試圖阻止拆橋。 和平新生天橋的拆除工程於當日晚間11時正式展開。大型機具、工程車輛準備進行拆除作業,現場也有大批警力進駐。抗議民眾陳小姐說:「 60個警力在這對我一個手無寸鐵的人民,根本像共匪,為什麼要那麼多警察?」他認為北市府以強硬手段壓制抗議,更加深民眾的不滿。抗議人群手持電子蠟燭,模仿殯葬儀式,舉起招魂幡高喊「過橋喔!」哀悼城市記憶的消逝。現場沒有完善的交通管制,公車通行時,需開放原已封鎖的區域,導致抗議人群與大型車輛交會,危及民眾的生命安全。然而,抗議行動未能阻止天橋拆除,工程持續至20日清晨4時。 對於突發拆除,台灣空間規劃設計公會理事長蘇伯昇說:「在這過程從來沒有接獲任何一次協調的會議,甚至一起上到天橋的機會都沒有。」他認為從封橋到提出文資審議的過程中,政府完全沒有協商,質疑程序的正當性。守護和平新生天橋發起人林玟君則表示:「以往文化局不會這麼快去安排現勘,這件事蠻政治化又吊詭,應該是前所未有。」他指出過往案例文資審議需耗時一年,此次一個禮拜即有定論,不難讓人懷疑背後的政治考量。工務局新工處工務科長蕭志龍解釋:「新工處的施工說明會,已經有來跟民眾做充分說明跟溝通。」然而,仍有居民批評北市府拆除天橋的過程粗暴倉促,政府也未提供天橋使用率的確切數據,證明天橋拆除的必要。 北市府認為天橋阻礙交通,拆除後能改善路口壅塞問題,希望藉由拆除天橋,規劃路口斑馬線往內退縮、增加庇護島、欄杆和號誌設置等配套措施,讓行人更安全、舒適地行走於路面。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台北市交通局認為橋墩位置影響行車安全,以信義世貿天橋為例,拆除天橋後事故比例顯著下降。然而,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生陳毓文質疑數據的相關性,他說:「就只有看那一年,但其實世貿天橋拆除後的兩年,車禍件數反而攀升。」由當地居民、影視從業人員、學者等組成的「守護和平新生天橋」團體則指出,天橋具有文化、歷史、藝術和社會價值,且未造成交通問題,反倒能讓行人避開車流,北市府不應將其拆除。 也有不少市民支持政府行動,民眾柔(化名)說:「天橋沒有美感也沒有持續維護的價值,而站在無障礙空間的立場,這座天橋也無法給予更多幫助。」他補充,城市記憶會隨著時間更新,目前的天橋已不合於時代。但林玟君認為天橋具有文化、歷史、藝術和社會價值,他說明:「天橋是台北重要地景,承載著許多人的共同回憶,拆除天橋等同抹去這些重要的城市記憶。」拆除天橋對當地居民也有所影響,住戶王小姐(化名)說:「常常看到龍安國小的小朋友,像幼兒這種,他根本很難越過秒數這麼短的路口。」身為駕駛人,他也不願與路人爭奪有限的綠燈時間。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陳盈棻表示,北市府不該僅以交通角度評估天橋去留,應邀請都市規劃、文化遺產保存等跨領域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在都市發展的同時兼顧文化保存。大安區議員苗博雅認為,北市府應先完成行人交通安全改善工程,例如設置行人庇護島、調整中央分隔島等,再拆除天橋。他指責台北市長蔣萬安拆除天橋前未完善配套措施,違反先前對議會的承諾,可能導致行人安全風險。
校園
第1737期
宿舍「漲」聲響起 東吳、清大遭批罔顧程序
2020-11-26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東吳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分別於18日、19日傳出校方將調漲宿舍費用。東吳以開銷增長為由,調漲二成宿費,清大實齋宿舍則將暑期整修施工費轉嫁至宿費,漲幅高達五成二。兩校在決議前,舉行的公聽會場次皆過少,對宿舍改善計畫、財務狀況與施工細項也未詳盡說明,因此引起學生高度反彈,認為校方未確保程序正義,呼籲校方確實揭露相關資訊。東吳於18日舉行之109學年度第一次學務會議中,通過調漲除泉思學舍外六棟宿舍之宿費,每學期約增加1700元至2700元不等。東吳學生會會長龔育婷透露,學務會議前學生代表與校方已進行多次協調,盼校方調漲宿費後須處理宿舍老舊的問題,但學生代表始終未獲明確承諾。學生代表因而於會議中提起修正動議,要求校方提出具體的宿舍改善計畫,並公開宿舍財務經費使用狀況,最終卻遭到否決。東吳大學共有七棟宿舍,其中榕華樓、柚芳樓與松勁樓三棟校內宿舍皆有46年以上歷史,環境與部分設備老舊,柚芳樓與松勁樓宿舍甚至為八人一房之配置,住宿環境壅擠、缺乏隱私。且書桌床組已使用20多年,年年皆有住宿生從書桌床組樓梯滑落等意外事件發生。因此多數東吳學生並非反對宿費調漲,而是積極呼籲校方提出短、中、長期宿舍改善計畫。松勁樓生活勵進會會長鄭紹群解釋,相較要求宿費凍漲,許多人更關心漲價後有沒有可能改善生活。他指出,「校方對於宿舍品質改善問題鮮少回覆,而都把重點放在宿舍虧損多,不能再不漲價了。」他認為校方上漲宿費,卻無意改善宿舍問題。對此,東吳學生住宿中心主任李素娟回應,校方將於30日與學生代表溝通,然龔育婷指出,校方應在決議調漲宿費前先與全校學生在公開場合討論、尋求雙方共識,而非引起學生不滿後再找學生代表溝通、善後,「這是行政程序上蠻大的瑕疵,校方有些本末倒置。」此外,本次宿費調漲案僅於4日召開一場全校公聽會,且僅有六名學生參與。對此,李素娟則回應,校方已於公聽會前一週公告相關訊息,並使用各種管道通知學生,已善盡各方宣傳方式。 東吳大學宿舍於18日舉行之109學年度第一次學務會議中,決議通過調漲二成宿舍費用,引起學生高度反彈,要求校方優先提出具體的宿舍改善計畫。 圖/鄭紹群提供另一方面,清大則於10月28日召開的109學年度第二次齋長會議中,以無異議通過學生住宿組之「109年實齋暑期大型整修後住宿費調漲案」提案,決議將由實齋宿舍齋民(即住宿學生)以八年為單位,分擔宿舍施工費用。經計算,四人房費用將從7570元調漲至1萬1580元,漲幅高達五成二,且調漲案將於109學年度第二學期(明年2月起)施行。然而,部分學生認為,寢室床位一學年辦理一次,雖校方回應學生可以換宿,也未必有空床位可換。且校外房屋租約多為一學年一租,學生恐無續住宿舍外的選擇。 此外,本次宿費調漲提案前清大未召開公聽會,多數學生在齋長會議後才收到通知,目前為實齋齋民、就讀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學生A(化名)認為:「有種被學校脅迫的感覺。」他認爲校方未善盡程序正義。學生A也質疑,校方在暑假整修前曾詢問學生宿舍欲修繕之部分,多數學生皆強烈反應浴室天花板發霉嚴重、淋浴間門板上的多個孔洞更是宿舍偷拍事件頻傳之主因,然宿舍整修後依然未解決。對此,清大學生住宿組承諾會進行改善。清大電機資訊學院學士班張璟則認為「八年」分擔施工費於法無由,「所有款項都不應該這麼草率。」校方令人難以信服。而依據校方提供之整修工程費項目中也可見錯誤之數字,在計算學生應負擔金額時,校方誤以工程費用之預算金額,而非以決算金額作計算,兩個金額相差約375萬元。清大實齋齋長B(化名)便提到,目前已要求校方以合理、正當之施工項目與款項重新計算欲調漲之宿費,並於27日109學年度第三次齋長會會議中重新提案。近日亦發生他校欲調漲宿費,世新大學於24日召開之「110學年度宿舍收費調整說明會」上,便宣布調漲校內部分宿舍費用,也是世新連續第二年調整宿舍費用,漲幅高達180%。對此,前臺灣學生聯合會理事長朱軒立表示,「現在宿舍存在權力不對等關係。」他指出,近期多起大專校院調漲宿費案中,學校在宣布調漲前都未克盡溝通責任,「完全都由其中一方(校方)去調整。」他認為校方應與學生討論並說明原因,這是校方應盡的義務。 國立清華大學欲將暑期大型整修施工費以八年為單位,分擔予實齋齋民(即住宿學生)負擔,然金額引用錯誤且施工細項不清,引起學生強烈反彈。 圖/清大實齋齋長B(化名)提供
校園
第1735期
校方漠視程序正義 政大生連署抵文山聯盟
2020-11-05
【記者陳品融綜合報導】10月30日,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宣布將與國立政治大學等六所文山地區學校共同成立「文山聯盟」,盼藉跨校結盟交流彼此資源。此提案最初由政大校長郭明政提出,卻引發政大學生不滿,並於2日在NCCU政大學生交流版發起「反對政大建立/加入文山聯盟」連署,呼籲校長盡快撤回決定。 國立政治大學近日因將與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世新大學、華梵大學、東南科技大學、景文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組成「文山聯盟」共享資源,在校內引發一片熱議。 圖/陳品融攝文山聯盟共包含政大、華梵、世新大學、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東南科技大學、景文科技大學及中國科技大學,盼能從區域著手,尋求互補優勢並整合資源,以因應少子化及高教資源緊縮帶來的衝擊。然而,政大學生因該決議尚未經校務會議等程序正式討論,且擔憂校內資源恐被瓜分等原因,紛紛表達抗議。連署截至4日為止,已獲2120人響應。事實上,大學間透過聯盟共享資源在台灣已行之有年。如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民國104年成立「國立臺灣大學系統」(以下簡稱臺大系統),開放三校學生互相選課、修習輔系學位等。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及國立陽明大學也於97年正式成立「臺灣聯合大學系統」(以下簡稱臺聯大系統)。而政大亦於108年申請加入臺聯大系統,並在3日清大的校務會議中以83票贊成、0票反對通過,僅待臺聯大系統會議最後審核即可正式加入。相比上述系統,文山聯盟攜手公私立學校、普通大學及科技大學的模式則較為少見,且因政大校方並未經正式程序通過聯盟的施行計劃,引發學生質疑。「校長最初並未說明清楚聯盟的實益及後續計畫,造成學生得自行猜測。」連署發起人、政大法律學系學生程賢佑指出。他也提及,校方於爭議數日後始出面回應,且給出的資訊過少,學生與學校間仍處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中,因此才欲藉連署呼籲校方盡快出面處理。而政大學生會會長黃承瀚批評,跨校合作事宜至少得先經過行政會議及校務會議等一級校級會議方能定案,「此事未經討論就逕自宣布,在程序上對全校教職員生非常不尊重。」 除了聯盟內容模糊引發爭議外,學生也批評程序不透明,呼籲校方盡快出面說明,並在校務會議上與師生共同討論。 圖/陳品融攝除程序問題引發反對聲浪,部分學生更擔憂資源共享會影響選課權利。政大廣播電視學系學生林衣晨坦言,校內學生原先便很難選到課,若未來再開放七校間共同選課及修習學位,將會擠壓原本就不足的學習資源,並影響授課品質。他也提到,聯盟學校間的資源應互惠,但目前他校多數科系對他而言不具吸引力,加上地理位置偏遠,「整體而言不太划算。」政大社會學系學生黃舒敏則持不同看法,他表示,校際修課的內容應會限縮在地方創生、社會實踐等通識及服務學習課程,政大選課資源不足的疑慮仍須回歸檢討課程精實方案的內部原因。此外,更有學生認為若開放校際選課交流,將會使文憑貶值。政大法律學系學生陳庭寬說明,這並非是對他校學生的歧視,「雖然我們都知道職場上最重要的是能力,但好文憑是就業市場的客觀條件,所以若聯盟可能導致文憑貶值,學生自然會擔憂。」他盼校方能更謹慎評估校內資源是否充足,並優先考慮政大學生的需求,以免本末倒置。對此,世新新聞學系學生蔡佳妮回應,雖能理解政大學生因聯盟學校層級間的落差產生反彈,但他認為文山聯盟或許能作為重新分配高教資源的示範,也可能吸引教育部挹注資金。「讓私校與公立學校合作,並非是要壓縮政大資源,而是有共享機會。」 部分學生擔憂,因校內選課資源本就不足,若文山聯盟將開放跨校間修課,將嚴重擠壓在校生的選課權利,並影響課堂品質。 圖/陳品融攝針對學生的擔憂,政大校方於2日出面澄清,文山聯盟僅止於地方創生合作計畫,並無涉如臺聯大系統之緊密結盟與合作。對此,程賢佑表示,因各校間專長不一,若能專注進行地方創生自然是好事。但黃承瀚感嘆,即便校方發文澄清,卻仍未正面說明文山聯盟的實質內容,學生便無法理解合作方向究竟為何,也無法確定與他校間是否能達成共識。至於計畫進一步的施行方式,政大秘書處回應仍在籌組、研議階段。黃承瀚則提及,學生會將會持續監督校方,並要求將此事排入11月中校務會議議程中進行討論,盡力保障學生的權利。
校園
第1732期
【社論】南鐵強拆案:為了公益可以犧牲程序正義?
2020-10-15
10月13日凌晨,長達八年的反南鐵抗爭迎來終結。媒體發布快訊,鐵道局強拆、學生與社運人士被警察架開、黃春香跪地痛哭,幾張照片共構南鐵案最後一幕,未料社群媒體下的留言更是落井下石:「拆的好!」、「拒遷戶自私自利」、「是釘子戶吧」⋯⋯將僅剩兩戶的拒拆陳、黃家,當成城市發展受阻的元兇。然而,那些仗著「為公共利益」開罵的人,是否了解拒遷戶面臨的權力不對等、程序不正義? 12日,學生聽聞當夜鐵路局可能執行強拆,因此於晚間9點在黃春香家集結,開會討論後續行動。 圖/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學生王崴漢提供 黃春香家屬於「半拆戶」,住家中有2/3被徵收、另1/3仍可使用。徵收界線恰好把家中的樓梯劃進範圍,是黃家爭議的關鍵點。黃春香家為兩棟相鄰的四層樓建築,共用樓梯作為連結。家中除了黃春香高齡99歲的母親以外,二至四樓共十數間房間出租。據黃春香在媒體上的發言,租戶中不乏弱勢族群,若強拆樓梯,不僅黃春香個人、租戶也將無家可歸。縱使鐵路局提出建造新樓梯的提案,卻忽略其可行性。黃春香家若按照規劃拆除,將從原有的54平方米、60平方米縮小至19平方米、30平方米(不含樓梯),狹窄空間加上三角形格局,根本無法重建新梯。即便可行,重建期間黃春香、弱勢租戶的居住權也是問題。有人質疑,黃春香在7月21日、同時也是預告強拆日,已簽下自拆同意書,並提供兩個月的緩拆期,到10月本該強行拆除。部分媒體以「經充分協商」帶過黃春香簽同意書的過程,但人們未見的是,同意書擺在黃春香筆下之前,他經歷過什麼? 黃春香與陳致曉兩家為南鐵案僅剩的拒遷戶,13日凌晨約6時,鐵路局、警方進入黃春香家執行強拆。 圖/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學生王崴漢提供早在預告強拆日前,黃春香住家外被裝上四支監視器,鏡頭全對準黃春香家。名義上是「監看工區」,監視器卻在黃春香簽下同意書的隔天被拆下,之中巧合令人起疑。此外,黃春香自7月20日9點起,輪番與區長、鐵路局、轄區副分局長、不動產估價公司等人員協商,直至7月21日凌晨強拆行動前仍未取得共識。該日凌晨2點多,區長將黃春香帶離現場,3點多黃春香重新出現時,才簽下同意書。同意書,全名應為「地上物自行拆遷切結書」,簽署後,表示同意在9月20日前,會自己拆掉房子。協商過程刻意避開人群、媒體,能保證黃春香不受人情壓力勒索嗎?且經歷超過20小時的商討與抗爭後,黃春香當時的精神狀況仍有能力閱讀繁複的同意書內容嗎?據深入調查黃家抗爭數月、焦點新聞記者孫窮理所描述,黃春香與鐵道局對同意書中緩拆期的認知不同,前者為「兩個月協調」、後者為「兩個月自拆」,也因此有黃春香希望撤回同意書一事。在兩個月間,黃春香持續爭取「保留原梯」、要求協商,9月29日更北上交通部抗議,但鐵道局均以「方案不可行」為由拒絕,無視兩方的認知落差。有人說,抗爭的不過就是一個樓梯,但又何曾以黃春香的角度切入,只是希望保存一個樓梯、保留支撐家的最後一個骨架,為何鐵路局仍沒留下協商空間? 學生自12日半夜便守在黃春香家中,對強拆行動表示抗議,然而其後陸續遭警方架開。 圖/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學生王崴漢提供回溯到政策起源,民國98年,南鐵案實行確定從「原軌」改為「東移」,原為短暫徵收後還地於民的政策,改成永久徵收土地,正是居民們組起自救會、拯救家園的開端。八年後,僅存的兩戶拒遷戶面臨不正義的強拆,卻還被民眾公審為社會發展絆腳石。人們捍衛的公共利益究竟是什麼?輾壓黃春香的,不只是台鐵與警察,還有那些以進步建設為理由,任由權力壓迫弱勢者的社會。
校園
第1691期
大選開票亂象多 公民監票盼落實程序正義
2018-12-06
【記者劉雨婷綜合報導】11月24日舉辦的「107年中華民國九合一大選綁公投」,當晚公民團體「監票者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於網路上發布數個公民監票員錄下的開票現場畫面,顯示部分開票所在公投案開票程序上有瑕疵。該聯盟表示,監票的重要性在於希望能達到公平、公開、公正的程序,確保投票結果正確,更反映選民對投票行為的重視。 中選會為加快選務工作,放寬公投開票程序無須檢票與亮票,可先分類後唱票,但此法遭人質疑程序公正性。 圖/蕭聿萱提供本次大選自發前往看開票、大仁科技大學學生蕭聿萱分享,當天監看開票過程中,發現公投案選務人員逕自點票、整票。由於她不確定公投開票程序,不敢出聲詢問,只用手機錄下現場畫面。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規定,此次雖放寬公投開票可先分類點票,但仍需唱票。蕭聿萱表示,後續她便將影片傳給聯盟,讓其發佈在網路上檢舉該投票所。 有些投開票所未按規,在距離民眾1.5公尺外進行開票作業,讓公民無法看清並確認票面圈選為何。 圖/游騰傑提供受候選人委託擔任監察員、前嘉南藥理大學學生游騰傑也分享,當他指正公投應進行「唱票」程序,卻被主任管理員以選務人員過於勞累為由,迴避此正當程序,但他也無力強制對方改善。他因而認為,政府應建立更完善的監督投票規範,讓公民監票能有強制力,改善選務人員的消極作為。蕭聿萱也認為,若有更多人一同監票,不只能壯膽,也能形成群眾壓力,讓開票過程較不易產生問題。 蕭聿萱與游騰傑皆指出,前來監看地方選舉開票的民眾頗多,但接續的公投開票卻無人問津,兩者有明顯溫度差。 圖/游騰傑提供台北市某區公所職員佳玲(化名)於投票日擔任投票所的主任管理員,她認為此次選務工作量過大,「一間投票所要做三間投票所的工作」。尤其公投票數破萬張,光整票就花費三小時。佳玲坦承,由於當時現場並未有公民監督,為提早休息,便未按照公投開票程序唱票。此次亦擔任選務人員的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江高滬也透露,當天選務人員忙到沒時間休息,體制內的監察員也都一起幫忙工作,未有實質監督。兩人皆認同,公民監看開票確實會帶來輿論壓力,促使選務人員依照標準程序進行開票。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亞洲選舉國際觀察員陳建甫表示,台灣整體監票對象較注重開票程序的正義,不像國外是監督整個投票程序。他指出,監票最重要的功能是防止政府舞弊,尤其在極權、受壓迫的國家,人民更重視選舉的透明、公平性,因此較易鼓動公民自發監票。然而,我國已經歷兩次政黨輪替,人民普遍信任選務人員,且開票過程瑕疵並非情節重大的罪行,塑造我國選舉文化不重視監票制度,因此現在國內較不易動員公民監票。
校園
第1661期
交大通識惹議 新制疑違反程序正義
焦點
2017-10-18
【記者張玟榕綜合報導】國立交通大學本學年起推動通識改革,學生聯合會及學生議會抨擊決策過程違法,未納學生意見。3日學生與校方會談要求鬆綁選課限制,與會學生表示,副校長陳信宏不願讓步;副教務長黃育綸則承諾於期末教務會議討論。交大3月成立共同教育委員會,主責通識課程規劃,並決議須在課程委員會中納入學生代表。然前兩次會議學代皆未獲邀出席,直至8月召開第三次會議才得以參與。不願具名的與會學代指出,第三次主要追認前兩次會議決議內容,且需在兩小時內討論218頁議程,「根本沒辦法對實質內容進行審查,非常可惡。」舊制通識分為五個向度,學生在各向度至少修完一門的前提下,可自由選擇140門通識課程。而新制通識分為核心、校基本素養及跨院基本素養,其中核心改以自然、人文及社會分類,但各學院有其限制,電子物理系學生蔡秉恩表示,新制中理學院不採計自然領域,「雖然能防止我們選自身專業的通識課程,卻也擋掉更多科學類有興趣的課。」學聯會認為校基本素養因性質與核心通識相似,應開放互相抵免。而跨院基本素養因課程多屬專業科目,引發學生於網路連署,抗議以通識之名強迫雙主修。學聯會會長、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學生葉明杰指出,跨院基本素養由各院認定可修習的課程,但運管系的課程表與大一必修課衝堂,「各院應該只排除自身的專業課目,增加選課彈性。」雖然新制上路後,大二以上學生仍採舊制門檻,亦可修新制課程,但機械工程學系學生張格維表示,「選課規劃還是會以通識中心的為主,不會去選跨院課程。」然而通識中心開設課程縮減為81門,葉明杰說:「在集中選課下,很容易出現供不應求的情形。」而校方權責單位因外務繁忙,截稿前尚未有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