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冰上交織競技與藝術 全國錦標賽共盼花滑新巔峰
體育
第1814期
冰上交織競技與藝術 全國錦標賽共盼花滑新巔峰
2025-10-03
【記者林家慶台北報導】花式滑冰融合運動競技與舞蹈表演,除了高超技巧,還能帶觀眾領略藝術之美。114年全國花式滑冰錦標賽在9月27、28日於臺北小巨蛋舉辦,基本花式成年女子組由世新大學王宥心贏得冠軍,亞軍為實踐大學呂恩慈,東海大學程詣閔則獲得季軍。邀請拿下2026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資格的花式滑冰新秀李宇翔進行賽前表演。 對於拿到冠軍,王宥心感到驚訝,他也提及,「(觀眾)不太了解(滑冰)觸感,不知道連往前滑都有點困難。」即使有些選手滑得慢或不穩,但考慮到花費的苦功,無論表現如何,都是值得喝采,並謙虛表示自己基礎不穩,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對於如何平衡花式滑冰的藝術與動作展現,王宥心認為有能力再重視藝術性,「以比賽的話,動作技術當然是要擺第一位;第二個是會比較著重速度。」 程詣閔認為最具挑戰的是旋轉,「每一次的跳躍都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因為連職業選手也沒辦法保證每次的落冰都是完美的,因此不要小看任何動作。」選曲上,則偏好非流行樂和意象明顯的曲子,「這次的選曲,會有一種夢境跟黃昏的感覺,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目前就讀國立體育大學李宇翔是台灣睽違30年再度獲得出戰冬奧資格的選手,作為花式滑冰新星,他認為,「雖然表面上動作相似,但其實每個人對滑冰的理解都不一樣。」選手們理解肢體運用的方式和對音樂的感受各有不同。曾為花式滑冰國手,同時也是王宥心的技術教練郝懿淑說:「比賽你得平常心,只要有『人』就沒有絕對(公平)。」藝術性方面,無可避免評審有個人喜好,因此他告訴選手,改變評審很難,做好本分就值得嘉許。 除了依靠選手和教練的努力,場地資源也是訓練關鍵。台灣國際級的滑冰場僅兩間且都在台北,國手練習場地非常匱乏,程詣閔道出困擾,「留給選手練習的時間不夠多,加上平常遊客人數太多,練習其實很干擾。」雖然資源有限制,不過郝懿淑仍樂觀看待滑冰未來發展,「現在已經有一個開始,大家的期盼會更高。」希望繼李宇翔之後,還能有更多新血投入,引領台灣開創花式滑冰更高的巔峰。
【大學人】歷經低谷仍堅持不懈 洪筱晴滑出「金」彩人生
體育
第1782期
【大學人】歷經低谷仍堅持不懈 洪筱晴滑出「金」彩人生
焦點
2023-10-19
花滑女孩洪筱晴首次參加亞運會便摘下花式滑輪溜冰金牌,儘管在長曲演繹中出現小失誤,但是依然以高分取得勝利。 圖/洪筱晴提供【記者張愷文綜合報導】偌大的舞台,一名19歲少女擺出優美姿態,屏氣凝神。隨著音樂放出,少女自信起跳,在空中翻騰,搭配落地後旋轉,完美演繹何謂力、舞、美,奪下第19屆杭州亞洲運動會(以下簡稱亞運會)女子單人花式滑輪溜冰(以下簡稱花滑)金牌,獲得全場喝采。出生於台北市的洪筱晴,來自銘傳大學應用英語學系。非科班出生,卻懷揣對花滑赤忱的熱愛,引領他走入亞運殿堂。初登亞運舞台,洪筱晴就以長曲55.62分、短曲38.76分,共94.38的總分摘下金牌。賽場上拚搏的冠軍,代表日復一日的努力與自律。「甚至有一次是他媽媽打電話請我叫筱晴不要再練了,已經很晚了,趕快回家。」教練王淵棟笑著說道。自小嚴以律己的洪筱晴,無論在訓練或課業都不遺餘力。洪筱晴國高中時期每天都過著早上上學、晚上訓練的生活,為此也犧牲了睡眠時間,但他卻甘之如飴,「一天只睡三個小時很累,但是我會覺得別人做得到我為什麼做不到?」然而,對自我的高要求就像把雙面刃,帶給洪筱晴榮譽的同時也帶來許多壓力。「我每次都會放大別人的好,擔心自己跟別人差很多,比賽的時候又怕沒跳好,就會很焦慮。」洪筱晴苦笑道。一路伴他成長的編舞師楊斯竣也分享:「他是超級超級超級努力型選手,但有時候一做不好,就會否定自己前面全部的努力。」當時因父親離世帶來的變故,加上亞運會選拔險遭落選,就讓情感纖細的洪筱晴遭受打擊,陷入強烈的自我懷疑。陪他走出這段陰霾的,是母親與身邊的貴人。洪筱晴坦言,若非家人、朋友和教練的不離不棄,「我一定無法堅持到現在。」回想當初的低潮,洪筱晴說道:「我會想自己是不是跟別人差很遠,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個性,他們會一直給我很多鼓勵。」場外或場內,洪筱晴的親友們都是最稱職的啦啦隊。他們無法到場的比賽,也會用視訊的方式替洪筱晴打氣。談到他們,洪筱晴面露微笑,「我每次比賽前都會跟他們punch一下,這些真的給我很大的力量。」 儘管父親的離世為洪筱晴一家帶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過程也曾發生多次不愉快,但經歷長時間的磨合後,母女目前以好朋友的身分相互陪伴。 圖/洪筱晴提供母親則是洪筱晴築夢路上最不可或缺的角色。原本跟父親關係較好的洪筱晴,在父親過世後與母親謝亞臻經常陷入爭吵,「他那時候講話語氣不太好,就會覺得為什麼爸爸可以怎麼樣但你做不到。」說起當時的情況,謝亞臻眼眶濕潤,他坦言承受失去摯愛的悲痛難以喘息,洪筱晴的尖銳更令他感到難過,「筱晴甚至封閉自己,一直跟我吵架,情緒不穩定。」隨著兩人的溝通和互相理解,如今他們已成為對方最堅強的後盾。面對女兒在花滑的成長,謝亞臻感到欣慰,但也希望自己更有能力幫助洪筱晴,「除了看他練習和拍影片我什麼都不能做,只能看他在場上一直摔、一直摔,真的很心疼。」洪筱晴則開玩笑:「但媽媽其實不是很會拍,有時候拍得很大,有時候很小,根本看不到動作。」母女的感情在花滑的催化下不斷升溫,如同摯友無話不談。對洪筱晴來說,花滑的盡頭是一門藝術,是自由與享受的。如今的他仍覺得亞運奪金不真實,但絕不會止步於此。「未來強而有力的兩周半跳躍只會成為筱晴的基本標配。」王淵棟對他抱持自信,也期許洪筱晴一步一腳印走上世界舞台。談到對自己未來的目標,除了持續參賽,洪筱晴希望能到義大利精進花滑技術,待學成歸來後,「想成為台灣第一個進世界前十的人。」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