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大學事】政治進入校園?候選人座談各校持異議
校園
第1790期
【大學事】政治進入校園?候選人座談各校持異議
2023-12-21
【記者吳玟錡、丁盈瑄綜合報導】國立政治大學學生議會、政大學生會、政大研究生學會及NOWnews今日新聞,於15日合辦最後一場副總統候選人座談。政大是近日唯一成功舉辦三場副總統候選人座談的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等學校嘗試舉辦副總統候選人座談,皆面臨困境。 政大第三場副總統候選人座談由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與學生對話,運用輕鬆活潑的方式讓同學理解政策。 圖/政大學生會提供各校對於政治進入大學持有不同立場,學生籌備過程因此卡關。雖然國立成功大學成功舉辦兩場總統候選人座談,但成大「青聽南成」學生團隊於18日聲明,因校方、學生、候選人團隊之間無法達成共識,決定取消第三場副總統候選人座談。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以校方應保持行政中立為由,強烈反對候選人進入校園演講。 政大副總統候選人座談吸引許多學生與媒體前來參與,學生可在政策講述後向候選人進行提問。 圖/吳玟錡攝「政大(對政治進入大學)抱持著滿開放的態度,還提供駐警隊、場地等資源。」政大學生會長徐致遠提及,學校的輔助是座談能成功舉辦的關鍵之一。他說明,校方需遵守候選人不得進入校園、保持行政中立等原則,因此由學生會擔任主辦單位。他希望學生可以透過座談看見候選人真實的一面,而非透過新聞片面事實、政論節目間接認識候選人們。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學生李瑞霖補充,青年可以透過現場提問,更了解各個候選人的青年政策。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長徐致遠認為,學生會可試著透過溝通解決學校考量「行政中立」的難題,但學校不應該自我設限。 圖/政大學生會提供相比政大順利舉辦候選人座談,清大與陽明交大學生籌備過程受阻,清大自主學習小組召集人周永秦說:「看到政大有類似的講座能在學校舉辦,(我)對於清大相對保守的態度,感到可惜。」他無奈解釋,他們想舉辦副總統候選人座談,希望各候選人直接和學生對談,可惜清大校方卻以歷來不讓候選人進入校園的傳統,並以《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等規定,拒絕借出場地。清大自主學習小組之後決定與陽明交大學生會合辦座談,陽明交大學生會交通分會長麻筱祺分享,陽明交大場地租借單位也以有違行政中立原則為由拒絕出借場地。「每個學校有自己的想法和傳統,除非是多數學生的共識和期待,不然不太可能為某些學生活動去改。」清大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方天賜坦言。他提及,每所學校在行政規範上存在差異,決策往往需經過複雜的程序和討論。他鼓勵學生在處理候選人座談、政治交流等活動的申請過程時,可以跟學校多溝通,相信校方也期望學生能參與更多公共事務。 國立清華大學自主學習小組召集人周永秦表示,接下來會以信件向清大校長陳情,詳細講述辦理政治性座談的難處,期待透過分享國立政治大學的經驗,希望校方能抱持更開放的態度。 圖/取自清大官方粉絲專頁「 此次錯失了學生可大展專業長才,展現民主風範的好機會。」清大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翁曉玲遺憾表示,校方應大方借用場地給學生們舉辦座談, 從旁觀察並適當給予指導。「大學應是促進學術對話的場域。」徐致遠呼籲各校重新思考大學存在的意義,抱持開放、多元的聲音,才能達成真正的學術自由。而對於政治人物是否可進入大學演講的相關問題,清大學生事務處和公共事務組至截稿前均未提供明確回應。
政治進入大學座談風波:學生與校方立場分歧
生活
第1790期
政治進入大學座談風波:學生與校方立場分歧
2023-12-21
【記者吳玟錡、丁盈瑄綜合採訪報導】國立政治大學學生議會、政大學生會、政大研究生學會及NOWnews今日新聞,於15日合辦最後一場副總統候選人座談。政大是近日唯一成功舉辦三場副總統候選人座談的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等學校嘗試舉辦副總統候選人座談,皆面臨困境。 政大第三場副總統候選人座談由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與學生對話,運用輕鬆活潑的方式讓同學理解政策。 圖/政大學生會提供各校對於政治進入大學持有不同立場,學生籌備過程因此卡關。雖然國立成功大學成功舉辦兩場總統候選人座談,但成大「青聽南成」學生團隊於19日聲明,因校方、學生、候選人團隊之間無法達成共識,決定取消第三場副總統候選人論壇。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以校方應保持行政中立為由,強烈反對候選人進入校園演講。 政大副總統候選人座談吸引許多學生與媒體前來參與,學生可在政策講述後向候選人進行提問。 圖/吳玟錡攝「政大(對政治進入大學)抱持著滿開放的態度,還提供駐警隊、場地等資源。」政大學生會長徐致遠提及,學校的輔助是座談能成功舉辦的關鍵之一。他說明,校方需遵守候選人不得進入校園、保持行政中立等原則,因此由學生會擔任主辦單位。他希望學生可以透過座談看見候選人真實的一面,而非透過新聞片面事實、政論節目間接認識候選人們。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學生李瑞霖補充,青年可以透過現場提問,更了解各個候選人的青年政策。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長徐致遠認為,學生會可試著透過溝通解決學校考量「行政中立」的難題,但學校不應該自我設限。 圖/政大學生會提供相比政大順利舉辦候選人座談,清大與陽明交大學生籌備過程受阻,清大自主學習小組召集人周永秦說:「看到政大有類似的講座能在學校舉辦,(我)對於清大相對保守的態度,感到可惜。」他無奈解釋,他們想舉辦副總統候選人座談,希望各候選人直接和學生對談,可惜清大校方卻以歷來不讓候選人進入校園的傳統,並以《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等規定,拒絕借出場地。清大自主學習小組之後決定與陽明交大學生會合辦座談,陽明交大學生會交通分會長麻筱祺分享,陽明交大場地租借單位也以有違行政中立原則為由拒絕出借場地。「每個學校有自己的想法和傳統,除非是多數學生的共識和期待,不然不太可能為某些學生活動去改。」清大亞洲政策中心副教授方天賜坦言。他提及,每所學校在行政規範上存在差異,決策往往需經過複雜的程序和討論。他鼓勵學生在處理候選人座談、政治交流等活動的申請過程時,可以跟學校多溝通,相信校方也期望學生能參與更多公共事務。 國立清華大學自主學習小組召集人周永秦表示,接下來會以信件向清大校長陳情,詳細講述辦理政治性座談的難處,期待透過分享國立政治大學的經驗,希望校方能抱持更開放的態度。 圖/取自清大官方粉絲專頁「 此次錯失了學生可大展專業長才,展現民主風範的好機會。」清大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翁曉玲遺憾表示,校方應大方借用場地給學生們舉辦座談, 從旁觀察並適當給予指導。「大學應是促進學術對話的場域。」徐致遠呼籲各校重新思考大學存在的意義,抱持開放、多元的聲音,才能達成真正的學術自由。而對於政治人物是否可進入大學演講的相關問題,清大學生事務處和公共事務組至截稿前均未提供明確回應。
眼科研究迎轉機 陽明交大成功加速RGC分化
新知
第1787期
眼科研究迎轉機 陽明交大成功加速RGC分化
2023-11-30
【記者李雨羲綜合報導】視網膜神經節細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為眼睛能看見物體的關鍵細胞之一,而過去並沒有合適的模型用於研究相關疾病。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助理教授翁雨蕙團隊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合作分化出「類」視網膜神經節細胞,不僅提供視神經節病變問題的治療模型,也為藥物副作用實驗開拓更簡便的方法。 此研究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細胞和分子生命科學》(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圖/陽明交大提供在病患長期服用治療肺結核的藥物後,大約會有1%的機率,出現包括視神經細胞病變等不良反應,最終導致失明。因此,研究團隊以幹細胞生成類細胞,找出藥物副作用的原因。團隊學生、陽明交大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柳湘琪表示,過去被應用在實驗中的細胞模型,並非視神經節細胞,因此不適用於這類型的實驗,「曾經有類似的RGC模型被廣泛拿來做研究,但最後卻被證實為感光細胞。」柳湘琪說明,過去研究相關病變時,會利用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hiPSC),並讓其生長成可以表現眼睛所具有特徵的細胞,而過程需要耗費長達90到100天。同時,他們所需要的RGC,只在其中占1%左右的比例,因此還需要額外的純化程序去處理,過程耗時又費力。因此,團隊希望能夠找出可以控制基因表現的轉錄因子,透過指定幹細胞的分化,提高RGC的生成效率。「一開始的分化過程一直不太穩定,因為需要找出其中的關鍵轉錄因子,所以只能一直不斷重試。」團隊學生、陽明交大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陳是瑋說明,團隊透過將基因片段放入細胞核,觀察其形態變化的方式,最終找出了三種,可以將hiPSC在14天內,直接分化為RGC的關鍵轉錄因子。 hiPSC透過嵌入三種關鍵轉錄因子:ATOH7+、BRN3A/B、SOX4,得以直接分化為RGC模型。 圖/柳湘琪提供基隆長庚紀念醫院長、眼科部醫師賴旗俊說:「若未來此研究越趨成熟,無論是基轉研究或是藥物治療等個人化醫療,都能提供相當的協助。」柳湘琪對此也提到,由於目前RGC尚在發表階段,因此未來會先以動物實驗作為下個階段的目標,確認是否可以作為測試藥物作用的模型。「最終結果是希望RGC可以成為視神經節的替代細胞,恢復病患因為相關病變而失明的症狀。」倘若後續有機會更進一步進行臨床實驗,也希望此研究能夠協助改善青光眼等因為視神經節細胞引發的疾病。 在確認hiPSC是否轉變形態、成功分化為RGC時,團隊會將各基因與部位染上不同顏色,便於觀察細胞核、神經軸等特徵上的變化。 圖/柳湘琪提供
橋藝大專盃反映人才斷層 盼從中小學紮根發展
體育
第1782期
橋藝大專盃反映人才斷層 盼從中小學紮根發展
2023-10-18
【記者葉蓁芸台北報導】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2學年度橋藝錦標賽13日起在國立臺灣大學學生第一活動中心舉辦,一連三天的賽事考驗各校選手的心智與體力。今年共17隊參與學生組四人隊賽,最終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倒叫老人」以總分265.96奪下冠軍。 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2學年度橋藝錦標賽13日開打,各校橋藝選手齊聚,在橋桌上一較高下。 圖/葉蓁芸攝 最終由陽明交大「倒叫老人」勝出,而陽明交大在教職員組中也榮獲第一名,抱回雙料冠軍。 圖/葉蓁芸攝橋藝集結心理學、機率、推理等技巧,且需要與隊友訓練、培養默契,提高勝率。陽明交大「倒叫老人」選手許品堯在賽後表示,社員每週都會固定練習,在正式比賽才能打出良好配合,奪下冠軍。臺大選手,同為臺大橋藝社社長的吳惠雯補充,賽中難免會與同伴溝通失誤,「原本約定在對方沒有叫牌(註一)的情況下,某一個叫品(註二)有特定涵義,但並沒有詳細約定若對方叫了其他叫品,原先的約定是否仍相同。」因此在叫牌過程中若不確定與隊友的想法是否一致,將導致獲勝難度增加。註一:橋藝競賽過程分為「叫牌」與「打牌」,在「叫牌」過程中同隊選手須盡量叫到最佳合約,並合力滿足合約需求的數量。註二:叫品是指橋藝競賽中「叫牌」階段所做出的叫牌內容,包含決定王牌花色或無王的叫價、Double及Redouble使獲勝方獲得比原先更高的分數報酬,或是Pass等等。 陽明交大橋藝社社長許品堯表示,有賴於隊友間的相互配合,使他們順利奪冠。 圖/葉蓁芸攝針對大學橋藝社發展,吳惠雯提到,改善招生狀況的關鍵在於宣傳及提高曝光度。以臺大橋藝社為例,過去入社人數每年僅約八人,今年由於參加社團聯展,讓新生有機會在入社前認識、體驗橋牌,因此入社人數上升至30人。同為社長的陽明交大選手許品堯進一步點出,橋藝上手難度高,且過去社團缺乏教學資源,若社員缺席課程,後續便會追不上進度,最終失去熱忱。為解決上述問題,他們嘗試透過錄製課程影片 ,讓未參與社課的新生能自主學習、補齊進度。 臺大橋藝社社長吳惠雯指出,社員積極備戰,一週會花5至6天打牌,也會請學長姐協助檢討。 圖/葉蓁芸攝縱然今年參與的隊數較去年有所增加,但整體人數仍呈下滑趨勢。承辦人臺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駱尚廉指出問題,表示主辦單位所得補助逐年減少,加上校方並未提供選手經費,選手只得自費參加,「沒有給予代表學校的學生運動員的待遇,參加意願就會降低。」裁判長蔡宗穎則認為,資源上仍需加強,但橋藝在大專院校自由度高,「願意待在橋藝社的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熱忱,或是想參與競賽。」他也提出解方,認為若能推動企業贊助,能使橋藝發展環境更加完善。談及臺灣橋藝發展,國立中山大學橋藝社指導老師,同時也是高雄市體育總會橋藝委員會主任委員楊昌彪表示,目前在高雄、南投、苗栗等地,都有舉辦中小學生橋藝相關的推廣活動,「我們的想法是從『根』做起,把參與層面擴大,就像金字塔底部,中小學生就是大學生的基礎。」但楊昌彪也提到,中小學生未來可能因年齡漸長、課業壓力等因素退出,導致人才斷層,該如何維持人數仍是一大難題。 橋藝入門門檻高,近年大專橋藝運動發展,需要更多資源投入及學生參與,也需要校方重視與曝光度。 圖/葉蓁芸攝
【大學事】陽明交大推大一共學促整合 政策倉促罔顧學生權益
校園
第1772期
【大學事】陽明交大推大一共學促整合 政策倉促罔顧學生權益
2022-11-24
【記者吳冠緯綜合報導】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併校已邁入第二年,目前校方擬推「大一共學」制度(亦稱移地學習),以系為單位,將台北陽明校區大一學生移地至新竹交大校區(註1)共學一學期。目前陽明交大藥學系已於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率先實施,而同校牙醫學系原先也預計於本學期施行,然而兩系卻皆未在入學前告知學生,進而引起學生反彈,認為校方過於倉促實施政策,導致其權益受損。註1: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於新竹設有博愛校區與光復校區,在此以交大校區涵蓋兩校區。 111學年度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開學典禮於交大校區舉行,部分陽明校區學生認為較缺乏參與感。 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提供陽明、交大兩校區相距70幾公里,雙方學生在學期間交流甚少,因此校方期待透過共學,塑造陽明交大的一體性。然而,縱使校方立意良善,陽明交大學生會陽明分會會長張翔鈞仍直言,此制度將尤其影響兩校區學生的修課與住宿權益,並對陽明校區社團與系上活動經營造成極大的衝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學系一年級同學於宿舍搬遷日前收到校方寄信告知交大校區宿舍分配結果,引起學生疑惑,隨後牙醫系系學會與陽明交大學生會陽明分會介入釐清。 圖/莊子毅提供由於兩校區大一學生欲修習的課程具一定重疊性,如通識與基礎課程(註2),因此校方將此類課程作為共學空間,期望促進不同領域科系學生交流的機會。但針對交大的通識開設狀況,陽明交大學生會交通分會學生議會議長陳伯睿直言:「目前交大的通識量能絕對不夠。」陽明交大學生會交通分會會長洪瑞隆進一步補充,交大的通識課以通識教育目的出發的課程較少,多由各系原有課程調整而成,教學內容較困難,陽明學生若修習此類通識恐將難以吸收,影響其學習權益。註2:基礎課程泛指普通生物、普通化學、普通生物、微積分等各系皆須修習的基礎科學科目。事實上,早在110學年度第二學期,藥學系大一學生即前往交大校區進行移地共學,不過多數同學在體驗共學後,對其多給予負面評價。陽明交大藥學系學生MF(化名)分享當時共學經驗,「必修課分析化學雖與交大同學共學,但課程偏向理工領域,內容也較困難。」張翔鈞認為,即便共學相同課程,雙方在學習上的需求也不一,學生基於未來專業的不同,在同一堂課所著重的內容也有差異。此外,MF也表示,大部分藥學系必修仍開在陽明,導致學生每週五都須一天內奔波於兩校區,學習成效因此打折扣。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新竹光復校區內的通識課程有許多為各系所將原有課程掛上通識名稱而成,導致許多課程內容較艱澀。然此對於台北陽明校區前往共學的學生而言,負擔較大,且抱持想念醫學大學的陽明校區同學對理工科的學習興趣可能較低。 圖/陳克齊提供大一共學不僅造成陽明學生的不便,對交大學生也造成許多衝擊。陽明交大光電工程學系學生陳克齊以宿舍舉例,他表示,至110學年度止,交大在校住宿率可達100%,然今年的床位數只夠支援96%的大學部學生,使交大校區學生在住宿權益上受影響。對於宿舍量能,洪瑞隆也表示,校方雖聲稱宿舍床位足夠負荷,卻是將博愛校區的床位也一併計入,但在課程多開設於光復校區的情況下,學生被分配至博愛校區將增加其往返宿舍及校區的不便。此外,張翔鈞提到,目前陽明學生在交大的宿舍為校方全權安排,無法自行針對設備和價格自行選擇,因而造成大一共學的學生不滿。除了課程與住宿的影響外,學生社團與系上活動亦成一大問題。陽明交大牙醫學系學生莊子毅認為,大一新生若於交大校區入學,會減少與學長姐的交流,系上活動將窒礙難行。社團方面,張翔鈞指出共學將衝擊陽明社團的經營,由於陽明社團的主力多為大一二學生,若社團無法招募新生,未來恐面臨倒社危機。此外,由於共學期間僅有一學期,陽明學生若欲參與交大社團,恐因聯繫不易或僅能參與一學期而打退堂鼓。MF表示,社團活動多以年為規劃,大一共學將導致陽明學生參與任一校區的社團皆受阻礙。 大一共學的實施,將導致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不便。目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兩校區社團仍是分開運作,且社團博覽會也是於兩校區分開辦理。 圖/翁逸芯提供面對學生們對大一共學的不滿,陽明交大跨院學程推展辦公室執行長嚴錦城澄清,大一共學在併校時即有相關規畫,並非如學生所言為近期突然頒布的制度。他也坦言,去年由於跨院學程推展辦公室尚未成立,制度缺乏整合單位,外加準備又過於倉促,導致藥學系大一學生的權益受損。嚴錦城表示,未來將在大一共學計畫中開設更多符合通識教育目的的課程,並在修課人數上將兩校區學生分開計算,避免課程共學影響交大同學的選課權益。針對住宿名額不足,他承諾將確保陽明學生一概入住光復校區,使其就近上學。提及社團參與度將備受影響,嚴錦城期待未來能將週五下午作為兩校區的社團活動時間,並將交通車班次時間延長至晚上11時,期待促進雙方社團交流。嚴錦城表示,112學年度起欲施行共學之系所須於招生簡章講明,避免學生因此制度而產生不滿。他分析,目前兩校區同學仍不習慣以「陽明交大」思考,認同感的不足為併校後的陣痛期。大一共學作為雙方資源整合的政策之一,雖引起爭議,但張翔鈞表示,校方遇到問題時願意嘗試排解,但因視角不同作法容易造成學生誤解。因此,他期待未來校方研擬大一共學時,能納入更多學生代表的觀點,進而使共學的走向更符合雙方共識。
《鏡境》融元宇宙於音樂 反思人與科技的共存關係
藝文
第1772期
《鏡境》融元宇宙於音樂 反思人與科技的共存關係
2022-11-23
【記者戴婧雯台中報導】「2022科技劇場」系列活動於19日及20日在臺中市屯區藝文中心推出最後一場表演。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及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系聯合呈現《鏡境》音樂科技互動實驗劇場,結合科技與音樂為觀眾帶來精彩的視聽饗宴。 由於作品的畫面光線較強烈,因此開場前也有為觀眾做簡單的提醒。 圖/戴婧雯攝觀眾進入劇場,首先會被序奏〈預鏡〉吸引目光與聽覺。柔和的聲音搭配著不斷變動的影像畫面,帶領觀眾一步步進入虛實莫測的氛圍,也讓觀眾能夠更好地投入到接下來的展演中。下一章節則是由陽明交大師生一同演出的〈偽日記〉,四人分別演繹療癒、厭食、魔術和錢包四個主題,表演過程中會敲擊各自角色持有的物品,或是與觀眾互動,並搭配不同的動作即興演出,帶來一場劇場式的音樂表演。演出進入下半場,〈空牆〉以賽博格(註一)表演者和團隊自製的聲響裝置「闁」為表演主體。表演者手貼電療貼片,呈現出被電療的模樣。與此同時,「闁」除了會發出原先設定好的聲音,也會吸收當下表演者身周的細微聲響,即時後製並釋放,完成〈空牆〉的整個表演。〈Scape〉則是整場演出的最後一個作品,由機器學習產生的3D動畫,搭配著人工智能語音組成一部影音作品。此作的邏輯和劇本皆由人工智慧演算得成,團隊希望藉由這樣的創作手法探討人類和人工智能的世界是否可以相互理解。註一:賽博格(Cyborg Art)為表演者透過控制植入體內的裝置來增強感官能力,從而創造出來的藝術作品。 作品〈偽日記〉裡,賴河泰將自己的專長運用到演出當中,飾演身心療愈師。 圖/戴婧雯攝此次跨校合作的音樂科技互動實驗表演《鏡境》,以時下流行的元宇宙的多重身份(註二)為主要概念。指導老師董昭明表示,鏡子中的世界猶如平行世界,當人面對鏡子時現實裡會有真實的個體,而鏡子裡也會有虛假的分身。他說:「因為鏡子是一個反射的狀態,他看得到也很實際,但是卻完全摸不到。」所以構思了「鏡中之境」的概念來詮釋團隊對元宇宙的想法,企圖向觀眾傳達虛實共存的狀態。註二:元宇宙的其中一個要素為多重身份。元宇宙的使用者擁有多個同時存在的數字身份,每個身份都可基於不同的使用者體驗而存在。 作品〈Scape〉使用了3D動畫與Disco Diffusion的機器學習所生成的影像,結合人工智能的聲音,向觀眾呈現人類、人工智能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圖/戴婧雯攝團隊希望與觀眾進一步探討科技與人類之間的平衡。表演者洪世霖提出疑問,「我們如何去面對這麼龐大的、高速的科技發展?如何不要讓人類成為科技的附庸?」他認為,人在長期習慣使用科技的情況下容易變得麻痺,團隊期許表演可以引導觀眾反思科技對人心的影響,也期望大眾可以意識到人類才應該是主導科技的角色。觀眾李思韻認為,雖然表演使用的視覺元素較抽象,若無相關背景可能會較難吸收,但其立意非常好,可讓民眾透過演出接觸到元宇宙的概念。兩校指導老師董昭明和蔡子瑋則期望這種跳脫傳統的演出,可以帶領觀眾一起脫離社會框架,期許未來更多人可以支持音樂科技的演出。
台聯大系統首辦運動會 多元賽事促四校交流
生活
第1768期
台聯大系統首辦運動會 多元賽事促四校交流
2022-10-19
【記者廖嘉嘉綜合報導】細雨綿綿,選手們的吶喊聲仍迴盪體育場,迎接運動賽事的熱情絲毫不受壞天氣影響。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由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政治大學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組成,於15、16日在中央舉行首屆運動會,活動包含籃球、排球、桌球、羽球與網球比賽和特色舞蹈表演賽,四校選手共襄盛舉。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首屆運動會舉辦於國立中央大學,四校校長與貴賓一同歡慶開幕式。  圖/國立中央大學提供中央、陽明交大與政大熱舞社學生為大家帶來精采的舞蹈表演賽,中央熱舞社學生身穿襯衫,隨節拍跳出性感舞步,穿著亮片裝的政大熱舞社學生則帶來富有節奏感的舞蹈,而陽明交大熱舞社的表演搭配藍調歌曲,呈現輕鬆氛圍。其餘參賽者在一旁熱情地為表演歡呼,大多數的學生在賽前並未見過彼此,政大英國語文學系的張藍允說道:「但在剛剛結束之後他們跑來找我們拍照,然後都滿親切的,覺得很可愛。」 國立政治大學熱門舞蹈研習社學生身穿亮片裝,現身運動會舞蹈表演賽,擊敗國立中央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獲得優勝。  圖/國立中央大學提供活力滿點的舞蹈表演為運動會暖場,各類球賽如火如荼地展開。排球賽選手於場上奮力擊球,一旁空曠處的學生們也認真練球,為下一次上場做足準備,而坐在觀賽區的學生們除了為自家選手加油外,同時也關注另外兩校賽況。政大排球校隊隊長廖廷珊在第一場比賽結束後表示,「四校的氣氛感覺起來就是滿友善的。」此次活動許多學生讚美中央的場地與硬體設施,但賽程的更動效率與活動宣傳仍有進步空間。張藍允指出:「場地還不錯,但是他們事前的準備可能還要再充足一點,我們包括賽程也是很晚才知道,然後也一直有變動。」 國立中央大學女生組排球校隊以25:19戰勝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並過關斬將進入決賽。  圖/廖嘉嘉攝即使賽前出現一些問題,學生們對於未來台灣聯合大學系統舉辦的活動,還是抱持極大期望。中央熱舞社社員吳宛庭希望未來四校繼續合作,舉辦更多舞蹈活動,他說:「比如說辦battle或是辦聯合舞展,這樣就會很想參加。」而中央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張馨云認為未來可以透過增加四校的互動,促進彼此成長,「因為感覺中央的社團比較沒有那麼發達,但是其他學校可能風氣比較好,可以互相借鑒參考。」四校聯合活動促進學生之間情誼,也期盼提升師生合作的精神,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顏上堯表示,「因為一下子怕說做太大有點困難,所以我們先從學生開始,那未來當然更有機會,我們搞不好會慢慢加入,像老師啊、職員等。」政大校長李蔡彥更直言四校未來的合作活動有各種可能性,「不只是學術上的,可能是社團、課外活動上的,我覺得未來應該有機會可以發展。」台灣聯合大學系統首屆運動會聚集四校運動員,提供學生珍貴的交流機會,即使雨天導致賽程改變,他們仍把握彼此互動的每分每秒,盡力而戰。此次運動會也為之後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活動奠定一定標準與改進方向,讓未來活動能更加完善。
大專橋藝隊數銳減 社團傳承助橋牌發展
體育
第1768期
大專橋藝隊數銳減 社團傳承助橋牌發展
2022-10-19
【記者梁家柔高雄報導】中華民國大專校院 111 學年度橋藝錦標賽於14日至16日在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活動中心開打,吸引各校好手組隊參賽。今年總共九組隊伍參與學生組四人隊制賽,最後由國立政治大學「我們有品璋」以八戰全勝之姿,拿下冠軍。 主辦人之一的國立中山大學應用數學系特聘教授黃毅青說明,本次比賽除了有大專院校學生組之外,也有大專院校的教職員組,再細分為「四人隊制賽」及「雙人賽」兩類。 圖/梁家柔攝本次錦標賽,學生組分為「雙人賽」以及「四人隊制賽」。四人隊制賽中,隊員分成兩桌打同樣的牌,同隊必須一桌坐東西家,一桌坐南北家,如此一來,兩隊都會持有相同牌組,以確保比賽公平性。政大橋藝社指導老師陳源宗說明,橋牌分為「叫牌」(決定主打方、指定王牌花色(註一)和約定需贏得的磴數(註二))、「主打」(主打方和防禦方比牌大小,牌最大者贏得那一磴)、「防禦」(若主打方未贏得約定的磴數,由防禦方得分)三大環節,並需要選手專心投入,否則容易出現失誤。註一:叫牌時會決定王牌花色為黑桃、愛心、菱形、梅花或無王牌。而王牌花色的任何一張牌,都比其他花色的39張牌大。註二:一場牌共有 13 磴,每一磴包含4個人一輪中各出的牌。冠軍隊伍政大「我們有品璋」隊員李柏憲賽後指出,剛開賽時狀況不太好,直到後面才漸入佳境,「主要是適應了對手強度,跟同伴的默契也越來越好。」談及屢戰屢勝的關鍵,李柏憲認為團隊合作是主因,「有一場我們失誤太多,好險其他隊友幫忙贏回分數。」此外,李柏憲與隊長陳品璋也在日前入選中華民國青年橋藝國家代表隊,有機會代表台灣參加明年的國際比賽。李柏憲表示,參加國際賽事除了奪牌外,也希望能透過切磋了解同齡的國外選手程度,並藉此提升實力。 代表國立政治大學參賽並獲得四人隊制賽冠軍的李柏憲(左一)、陳品璋(右一)表示,兩人接觸正式橋牌都是在上大學後,而提升橋藝的不二法門就是多和經驗比較多的學長姐練習,傳承他們的技術。 圖/梁家柔攝今年大專校院橋藝錦標賽學生組僅九隊參加,相比前年足足少了一半。然而,政大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卻仍維持多隊參加,針對橋藝社發展狀況,李柏憲以政大為例,表示每年約有四至八名新生加入,學長姐升研究所後也會持續參與,因此社團規模漸漸擴大;社長吳俊暉也補充,最近正積極經營相關社群,希望能讓更多人接觸相關資訊。而陽明交大橋藝社員黃懷德則分享,雖然橋藝入門時間較長,因此在校內並不熱門,但社團近兩年卻增加了許多以打牌作為日常娛樂的新生。 經過為期三天的賽程後,最後由國立政治大學隊伍「我們有品璋」拿下冠軍,是繼97學年度後第二次由政大贏得冠軍。 圖/梁家柔攝針對比賽隊伍逐年減少,承辦人之一的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系特聘教授,同時也是高雄市體育會橋藝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楊昌彪點出原因,「現在各種娛樂越來越多,橋牌也就逐漸式微了」。雖然近年來有部分大學將橋牌列為運動績優推甄項目,但楊昌彪認為,高中生必須參加國際橋藝賽事才能推甄,同時卻難以和其他資深玩家爭取代表權,使得推甄制度招生人數並不理想,有如曇花一現。 中華民國大專校院111學年度大專院校錦標賽在國立中山大學開打,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系特聘教授楊昌彪認為多數橋牌隊伍來自北部大學,因此部分隊伍參賽意願較低。 圖/梁家柔攝
「捕獲」超商人力空缺 陽明交大造自動補貨機器人
新知
第1767期
「捕獲」超商人力空缺 陽明交大造自動補貨機器人
2022-10-05
【記者戴婧雯綜合報導】受到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影響,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國際間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貨物流通,面對龐大的貨運量,傳統的倉儲系統將無法負荷愈發繁忙的國際物流。因此,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控所倉儲自動化研究團隊,歷時三年投入系統研發,成功設計出具有全面性倉儲自動化系統的超商補貨機器人。全面性倉儲自動化系統,是透過自動化的機器將貨物和管理系統串聯,發揮倉庫貨存的最大效益。「過去傳統的倉儲自動化已經不夠用了,面對各種大小、種類和軟硬度都不一樣的貨物,比較好的方式會不會是靠機器人呢?」陽明交大研究團隊的電機系教授楊谷洋指出,目前包括國際大廠在內的物流場所仍舊仰賴大量人力,因此全面性倉儲系統自動化將會是未來發展方向。研究團隊所使用的機器人為工業技術研究院打造的移動式機械手臂MARS,是由多軸機械手臂和自走式機器人組合而成,可滿足自由移動和靈活上下補貨的需求。裝置除了使用光學雷達以雷射的方式偵測障礙物,更有三個深度攝影機協助判斷障礙物是人類或物品,並辨識出障礙物與自身的距離。此外,當機器人到一個未知的新環境時,需先透過巡邏掃描的方式建立環境地圖,接著再運用研究團隊設計的導航演算法,讓機器人在移動的過程中可調節速度,和人類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曾在實驗室中演練,模擬賣場的場域讓機器人嘗試補貨。 圖/研究團隊提供「我以前在校內的萊爾富,有看到他們和工研院合作推出的盤點機器人,同時也覺得便利商店是大家可能比較常去的。」負責帶領實驗的陽明交大電機學院博士生蘇建宇分享,研究團隊當初選擇便利商店作為開發機器人場所的原因。他進一步表示,不同於接近倉庫規模的大賣場,便利商店空間有限,因此更具有挑戰性。而此機器人最大的特色在於,它可包攬盤點和補貨的工作,與只能夠進行盤點再通知店員補貨的機器人相比,更節省人力。 機器人也曾在便利商店裡進行補貨演練,成功將架子上缺少的貨品補貨。 圖/研究團隊提供研究團隊曾在便利商店中進行機器人的實際演練,包含閃避客人、盤點補貨等測試。蘇建宇說明,「補貨過程中如果有客人靠近,機器人就會緩緩後退,但不會停下補貨的動作。如果客人實在是離機器人太靠近了,機器人就會完全停止動作。」演練成果不僅讓客人眼睛為之一亮,更是獲得該店店長和店員的認同。不過,楊谷洋認為,機器人的社交應對模式尚有改善空間,他希望能讓機器人更遵照人類社會的想法,例如:靠右走、不從人群中間穿過等。 研究團隊成員蘇建宇正在調整全面性倉儲自動化系統機器人的手臂角度。 圖/研究團隊提供另一便利商店店員老周(化名)對此發明表示認同,「超商補貨機器人如果是作為輔助工具,的確可以減輕工作量,也可以幫助面對未來少子化導致的人力問題。」曾是便利商店店員的杰冥(化名)則認為,超商補貨機器人在減輕工作量的同時,也降低了員工的重要性,可能會影響未來市場對超商店員的需求。目前全面性倉儲自動化機器人尚未進入商品化階段,研究團隊相信其應用範圍可視市場需求做出調整,將不會只受限於物流或便利商店。
「打開新竹」攜民眾走入舊城區 盼增進新舊區域對話
生活
第1760期
「打開新竹」攜民眾走入舊城區 盼增進新舊區域對話
2021-12-15
【記者黃弈軒新竹報導】「搜尋!新竹,原來新竹是這樣!」「打開新竹」團隊於11日至12日限時打開新竹多處私藏空間,並於12日上午舉辦《順著新竹的路,走》導覽,帶領大眾深入走訪以城隍廟為中心的舊城區,沿路參觀「打開新竹」活動開放建築空間,翻開新竹舊城的歷史記憶。「打開新竹」活動限定48小時,免費開放67個官方公共建築及私人空間,以建築作為媒介,提供在地居民與建築主理人面對面互動的機會。「打開新竹」共同創辦人之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許倍銜認為,新竹過去多被人們稱為「文化沙漠」,故希望藉由活動,讓在地居民發掘這座城市的多樣面貌。他進一步指出,新竹科技城與舊城區兩邊界限明顯,透過此活動試圖激盪兩邊族群交流,「大家平常沒有動力跨出自己的生活圈,因此希望『打開新竹』可以讓大眾去跨過那個邊界,推動這座城市居民的網絡關係。」 Open House活動源於1992年的倫敦,以建築作為媒介,限時打開城市平常不開放的私人或官方公共建築,強化地方文化性,並促進不同族群間的對話交流。 圖/黃弈軒攝《順著新竹的路,走》導覽活動從歷史視角切入,帶路人朱培綺與民眾穿梭於舊城區巷弄,一步步還原新竹舊城區的歷史光景。他指出新竹舊城區地理面積小,但為全台灣古蹟密度最高之城市,步行於此能見到日治時期遺留下的新竹州廳、新竹火車站及信用合作社等古蹟。「這裡好像有100種走法,我會故意去繞不同岔路再走回來,每次都會發現不同好玩的地方。」朱培綺沿著小巷,一邊指出舊建築特色、一邊說道。 新竹舊城區為全台古蹟密度最高的城市,日治政府留下許多現代官署建築,並持續運作中。 圖/黃弈軒攝「沒想到會忙到走不開,甚至還碰到從台北、台中來的遊客!」林嘉妮陶冶生活工作室位於具70多年歷史的新竹中央商場巷弄內,主理人林嘉妮笑說,過往不曾開放過工作室供大眾參觀,他對於首次開放即反應熱絡感到意外,參與民眾楊荃凱同樣表示驚艷,他敘述,平常雖會經過舊城區,卻沒有注意到附近的空間,「沒想到市場裡面還有這樣的地方,讓我蠻驚喜的。」 林嘉妮陶冶生活工作室位在中央商場,「打開新竹」活動讓林嘉妮首次開放個人工作室讓大眾參觀。 圖/黃弈軒攝許多民眾皆抱持著好奇心,藉此次導覽機會走訪新竹私藏空間,並直接與建築主理人開啟對話,分享不同產業內容,交流彼此生活經驗。「打開新竹」團隊企劃統籌陽交大建築研究所學生朱俐穎分享道:「打開新竹是為了連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產生力量讓新竹變的更好。」許倍銜談起團隊未來欣喜地表示,「兩天限時活動只是個開始,接下來預計以三年為期,繼續串連不同建築空間共同策展,並期望在最後一年組織公民論壇,啟發在地居民一同思考新竹的未來。「這些空間過去就已經存在,現在大家要一起把空間打開,讓在地居民共同拼湊成一個完整的拼圖。」他說道。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許倍銜指出,除了兩天限時活動外,他們也同時舉辦一系列導覽,以不同角度切入活動理念,邀請大眾更加認識新竹。 圖/黃弈軒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