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手機簡易測量最適鞋高 助高跟鞋族擺脫傷害
新知
第1785期
手機簡易測量最適鞋高 助高跟鞋族擺脫傷害
2023-11-16
【記者李雨羲綜合報導】迄今,尚未有快速協助民眾選擇適當鞋跟高度的方式。因此,來自國立臺北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林伯星團隊,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李思慧合作,研發出一款能倚靠AI,判斷使用者最合適高跟鞋高度的應用程式。此研發不僅在第75屆德國紐倫堡發明展(iENA)中獲得銀牌,也改變過往需要經由復健科醫師耗時費力的診斷流程。 AI將測量結果的最高高度顯示於視窗下方,並且將不適用的標記「NO」以提醒使用者。  圖/李旻軒提供「現今研究大多在探討穿高跟鞋會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卻鮮少討論鞋跟高度應該如何調整。」團隊成員、北大資工系碩士班學生李旻軒在採訪中提到,設計此系統是為了讓必須長期穿高跟鞋的人,能夠藉此減少不必要的負擔。擔任銘傳大學禮賓人員的林同學(化名)也表示,因應工作需求而長時間穿著細跟高跟鞋,不僅造成他腳部變形,甚至有足底筋膜炎的現象,對此感到相當困擾。為此,團隊研發的App只需使用者在一旁擺放讓程式判讀的簡易比例尺,並從腳跟正後方完整錄製踮起腳尖的過程,AI便能判斷出該使用者適合的最高鞋跟高度。「人在踮腳時,腳踝跟骨會漸漸向內縮,如果歪曲太多會造成下肢肌肉的負擔,最後導致發炎、受傷。」李旻軒解釋道,系統將影片切割成無數定格畫面,並找出使用者腳踝歪曲的瞬間,即是其所適合的最高鞋跟高度。 「腳踝跟骨」內翻到一定程度時,虛線標記處會隨之歪曲,長期下來會對人體的下肢肌肉造成累積傷害。  圖/李旻軒提供「從第一代系統改良至今,團隊陸續修正了很多項目才有今日的成果。」李旻軒向我們介紹,如今的第三代,團隊降低使用門檻,減少依靠專業儀器的繁複程序。更使用最新的AI模板,讓使用者可以單憑一隻手機就能完整操作。同時,也取消以往必須使用全白的背景限制,除需避免過於接近膚色,AI都能大致精準的判斷腳跟位置與高度。 第三代系統去除初代需要專業器具和多角度鏡頭的條件,使用者的腳掌大小也不必再因儀器設計而有所限制。  圖/李旻軒提供「我因為腳的前半部較寬,經常難以找到適合的高跟鞋。」需要長期穿著高跟鞋的金融業工作者郭小姐(化名)認為,現在只參考高度會太過單一,建議可以納入更多資訊供使用者作參考。對此,李旻軒談及未來可能的研發方向,他認為除了減少如比例尺及拍攝距離等使用限制,亦希望系統能夠添加更多人性化的功能,例如結合擴增實境及購物推薦,讓使用者在測量鞋跟高度的同時,也能夠在App上挑選、模擬試穿適合自己的高跟鞋款式。
穿越60年追尋剝皮寮故事 北市大生打造解謎App
生活
第1785期
穿越60年追尋剝皮寮故事 北市大生打造解謎App
2023-11-15
【記者丁盈瑄台北報導】臺北市立大學舞蹈學系、音樂學系、都會產業經營與行銷學系(以下簡稱都經系)攜手打造一款歷史解謎App,並於11日在第五屆「城西生活節」中亮相。北市大是首間為剝皮寮設計遊戲App的大學,都經系教授劉松達表示,他希望App能讓每位民眾緩下腳步,深入挖掘剝皮寮豐富的歷史故事。雙主修北市大都經系與視覺藝術學系的活動負責人周芳伃說明,App裡的劇情是由都經系編寫,主要是講述一位在剝皮寮長大的藝術家,向記者娓娓道來他的童年回憶。民眾需用App聆聽故事,除了跟隨劇情裡的對白外,也要觀察剝皮寮街區的舞蹈學系學生演出,並在數個展覽空間裡一步、一步地找出遊戲解答。 民眾必須戴著耳機,跟著App的指示進行。除了沉浸在音樂系帶來的聽覺饗宴,也能觀賞舞蹈系的精采演出。 圖/丁盈瑄攝北市大舞蹈學系翁妤婷說:「我好像遊戲裡的NPC(註)!」舞蹈學系的學生們在茶室前化身成遊戲角色,慢動作扮演昔日的萬華居民,呈現品茶、嗑瓜子、拿起竹扇等。同樣是舞者的樓庭榛化身茶室婦女,搭配收音機放出的音樂,在戲院前的廣場展現曼妙舞姿,他說:「沒想到我可以在古蹟裡演出。」這是他第一次踏入剝皮寮,先前為準備這場活動而去田野調查,讓他更認識以前婦女們的生活型態。註:非玩家角色(Non-Player Character, NPC)在虛擬遊戲的世界中,通常指的是由遊戲程式控制而不是由玩家操作的角色。這些角色通常用來提供故事情節、任務、或是與玩家互動。 舞蹈系學生扮演遊戲裡的角色,在過去剝皮寮上的秀英茶室前,特別放慢速度呈現品茶的動作。 圖/丁盈瑄攝另一個展間是歷史悠久的日祥旅社,App會先顯示日祥旅社的老舊照片,參與者便按照提示尋找這棟建築的所在位址。走進空間,民眾能見到舞蹈學系同學扮演的旅客或服務人員,而他們需進入旅社的每個房間,了解過去旅客在日祥旅社下榻的生活模樣,並尋找陳設道具上的通關密語,像是草蓆、茶几櫃、麵粉袋等。民眾蘇敬堯分享,他在解謎時花了很多心力在找通關密語,甚至一開始找不到日祥旅社在哪裡。 民眾在臨近萬華車站的日祥旅社的狹窄房間裡,按照App的提示,填上用藍色蠟筆畫出的通關密語。 圖/丁盈瑄攝「有民眾好奇地問我,為什麼剝皮寮的紅磚牆上會有塗鴉呢?」周芳伃回應,參與者能透過這款遊戲發現建築上的細節,更認識剝皮寮的歷史。這次的沉浸式遊戲融合音樂、舞蹈、戲劇、行銷、設計的力量,試圖觸及更多年輕人。前來參觀的蘇敬堯看完學生在紅磚牆前扮演主角童年嬉戲的樣子後,他笑笑地說:「我自己就很想下去跟那些角色們玩1、2、3木頭人。」 塗鴉在剝皮寮被歸為歷史建築前就存在,因此不能擅自抹去紅磚牆上的事物,而舞蹈系學生在紅磚牆前飾演主角的童年。 圖/丁盈瑄攝「這次與北市大合作的沉浸式解謎遊戲比官網的語音導覽更有記憶點。」剝皮寮歷史街區的營運副理葉劉宏文指出,由於剝皮寮的展覽空間不得從事營利行為,因此尋找高品質且願意長期合作的合作夥伴相對困難。周芳伃則希望剝皮寮能成為台北市的藝文瑰寶,也期望都經系未來可以在博愛或天母校區附近的社區中繼續發揮專長,留下更多的城市故事。
逢甲融光學雷達與iPhone 智能測距APP護視障者行動
新知
第1761期
逢甲融光學雷達與iPhone 智能測距APP護視障者行動
2021-12-22
【記者羅子恆綜合報導】走在人行道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導盲磚上停放著機車,或眾多雜物堆放在上面,對仰賴導盲杖的視障者造成不便。有鑑於此,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學生黃子騰、余睿霖及温子瑩組成團隊,以iPhone偵測物體距離的lidar技術發明「觸幕可見」手機APP,該發明榮獲「2021 APP移動應用創新賽」二獎。 由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黃子騰、余睿霖及温子瑩組成團隊參賽「2021 APP移動應用創新賽」。 圖/逢甲大學研發團隊提供「觸幕可見」是一款用來協助視障者行走的APP,不只能偵測物體與使用者的距離,更能辨識各種交通號誌,研發團隊希望除導盲杖外,能有另一種方式讓視障者生活更便利。研發團隊隊長黃子騰說:「盲人只能依靠導盲杖或導盲犬行走,所以我們希望能應用iPhone的lidar,提供他們其他獲得資訊與距離的方式。」黃子騰還補充,過去研究發現iPhone系統對視障者較友善,因此視障者有較高比例是iPhone手機的用戶。 逢甲大學研發團隊「沒有這一隊」於「2021 APP移動應用創新賽」中獲得二獎的殊榮。  圖/逢甲大學研發團隊提供該發明主要結合三種技術:lidar、Core ML及反饋系統。首先,lidar會以立體感知功能計算物體與使用者的實際距離。接著,機器學習系統Core ML會分析物體影像,之後拍到具高度相似的物體,系統就能直接判別,「此項技術主要告知視障者前方看到什麼東西。」團隊指導老師、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許芳榮解釋。最後,反饋系統會以震動及語音方式提醒視障者,黃子騰補充,系統偵測到物體就會以不同頻率的震動即時提示,語音系統也會同時告知前方物體的名字。 逢甲大學研發團隊「沒有這一隊」在學習各項技術,並討論如何應用於手機應用程式內。 圖/逢甲大學研發團隊提供「觀測的距離」是此次發明與導盲杖最大的差異,黃子騰說明,正常人的視野距離很遠,但導盲杖為便於攜帶,無法做太長,導致盲人只能知道自身範圍內的事物,他強調,「我們希望利用lidar去測定距離,並告知盲人5公尺內有什麼東西。」他更舉例說明,過去依靠紅外線或雷達的智慧導盲杖本身還是需敲擊,但導盲杖的震動提示將造成盲人辨識的困難。而針對其他穿戴式裝置,他解釋,對一般人來說價格過於昂貴,可能無法負擔。然而使用者體驗卻是該發明的最大困境,黃子騰說道:「一手拿手機,一手拿導盲杖,其實無法讓盲人很方便地使用。」許芳榮則提出可能解方,將該發明與手錶結合,使視障者能以配戴方式感測,再加上手錶本身即具震動功能,就能使視障者更方便使用。而視障者郭亦倫則認為,是否有幫助還必須看實際使用效果,「太慢或太頻繁的提醒都等於沒用。」他表示,要取代導盲杖可能還需一段時間使視障者習慣新的用路方式。 逢甲大學研發團隊與視障者進行相關溝通,進而研究出更貼近視障者生活的發明。 圖/逢甲大學研發團隊提供未來研究團隊希望結合物聯網及各種資料庫,來完善盲人生活,黃子騰期許道,透過物聯網的幫助,能讓盲人在更遙遠的地方收到通知,進而幫助盲人定位自己的位置。但結合物聯網還需大量的資料庫,許芳榮說:「要建立這些訊息,成本就會很高,所以未來比較大型的公司跨入該技術的市場可能性較大。」
突暴雨難避免 APP預報時雨量解套
新知
第1733期
突暴雨難避免 APP預報時雨量解套
2020-10-21
【記者陳嘉怡綜合報導】以往,天氣預報大多只能提醒半天內的降雨機率。為協助民眾更即時掌握天氣情況,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應用國立中央大學與國立臺灣大學所研發的「極短期雨量推估技術」,於13日推出「落雨小幫手APP」。若未來一小時內,民眾所在的地區有可能下雨,該APP就會立即跳出通知,協助避開突發的降雨。 落雨小幫手 APP 主要透過分析雲的移動速度、溼度等條件判斷短時間內的降雨機率,每 10 分鐘就會更新一次數據。 圖/截自落雨小幫手APP落雨小幫手APP除使用氣象衛星與雷達等一般天氣預報系統外,另結合極短期雨量推估技術,以評估即時降雨的可能性。災防中心氣象組組長于宜強表示,民眾下載並點開APP後,打開定位就能看到全台雲層分布情形,以及所在位置約半徑10公里範圍內,過去20分鐘到未來一小時的降雨趨勢,協助防範短期強降雨的威脅。參與此計畫的中大大氣物理研究所碩士畢業生姚奕安解釋,極短期雨量推估技術能透過全台氣象雷達觀測資料,分析雲層的範圍及移動速度,再利用雷達回波外延法(註1),推算未來一到三小時內的降雨機率。他強調,有別於一般天氣預報系統需進行大量且繁雜的電腦程式運算,「此技術所需的運算量較少,可以提供更即時的氣象預測資訊。」註1:雷達回波外延法是指,根據過去約半小時的天氣資訊,往後推估未來一到三小時內,可能發生的降雨位置與降水量。因一般天氣預報系統較複雜、運算量龐大,每日只會進行兩次天氣預報。而若降水預報出現誤差,亦較難即時修正相關資訊。中大大氣科學學系助理教授鍾高陞指出,藉由該技術的輔助,可進行滾動式修正(註2),並依天氣條件調整預測狀況,彌補一般天氣預報的不足。他表示,若能將兩技術相互搭配,則可達到即時修正且準確率高的效果。註2:滾動式修正指在方案執行後,定期檢討現狀,並適時調整作法。不過,目前落雨小幫手APP只會通知「下雨與否」,尚未提供雨勢強弱等細部資訊。民眾吳宜芳表示,希望日後能增加判別雨量大小、降雨時間等功能。鍾高陞則解釋,極短期雨量推估技術目標為追蹤降水天氣系統的行徑方向,以估計降雨機率及範圍,並非推測大氣團分子變化。而大氣團內部分子的改變,即為影響雨勢強度與降雨時間的關鍵。 圖為雨天示意圖。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開發落雨小幫手APP,希望幫助民眾避免突發降雨事件帶來的困擾。 圖/陳嘉怡攝落雨小幫手APP正試圖整合極短期雨量推估技術與一般天氣預報系統的數據,使其在處理台灣複雜地形時,能更準確掌握天氣與地形之間的交互作用。鍾高陞提及,除提供一般民眾查詢天氣資訊,也期望APP未來能應用於防範土石流、淹水等天災上,幫助政府與大眾爭取更多的時間,嚴防災害所帶來的威脅。于宜強也說:「希望藉由此APP,增加大眾對天氣預報的敏感度,以及防災預警的能力。」
網銀整合行動支付 「PP-Bank」助親子理財
新知
第1716期
網銀整合行動支付 「PP-Bank」助親子理財
2019-12-04
【記者徐品蓁綜合報導】許多家長為養成孩子的理財觀念,替孩童申辦兒童帳戶。然而開設帳戶的年齡限制及手續存有許多不便,因此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APP「PP-Bank」,結合行動網路銀行與行動支付功能,設計針對親子更完善的金錢管理平台,於11月21日奪得第四屆華南金控金融科技創新競賽的「創新技術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註)實證組」金獎團隊。註:應用程式編程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是作業系統留給應用程式的一個調用接口,也是預先定義的函數,應用程式通過調用作業系統的 API 而使作業系統去執行應用程式的命令。(參考至 Linuxpilot) 臺灣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PP-Bank」,奪得第四屆華南金控金融科技創新競賽的「創新技術API實證組」金獎團隊。 圖/徐品蓁攝由臺科大設計系謝采樺、企業管理系黃怡瑄與資訊工程系陳彥家三位多重領域學生,運用子母帳戶的概念,即只要由母帳戶進行申請,便可設置子帳戶給使用者進行綁定。在母帳戶匯款至子帳戶後,子帳戶便可使用行動支付進行消費,母帳戶也能掌握子帳戶金錢流向,謝采樺說:「這有點像信用卡主卡跟副卡的概念,主要是要讓親子之間的金錢管理透明化,也讓孩童有管控自己帳戶的感覺。」在PP-Bank中,介面顯示匯款收入及消費支出,更有任務派發系統可供父母新增任務,如做家事等由父母自行訂定,而子帳戶使用者在完成任務後便可透過母帳戶匯款獲得報酬,也可直接在父母同意下購買基金進行投資。臺科大研究團隊指導教授鍾建屏認為,無風險的一般定存對理財仍有限制,他說:「真正的理財是你懂得去找適合投資的商品,透過基金API資料串連,使用者就可以看到每檔基金的表現去做選擇。」鍾建屏表示基金風險較低,且由母帳戶承擔風險,適合孩童用於養成理財習慣。 PP-Bank的使用介面上會顯示出該帳戶的匯款收入及消費支出,使用者對自己帳戶的金錢流向一目了然。 圖/謝采樺提供雖然,近期中華民國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修改「數位存款帳戶的自律規範」,使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預計開放七歲以上未成年人開立數位帳戶,但團隊設計的整合平台中,因子帳戶附屬於母帳戶下,因此不會受到年齡限制,銀行也能服務七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我們的子母帳戶仍以母帳戶為主,是以APP中的APP串接子帳戶,由華南行動網APP中連結至PP-Bank。」鍾建屏補充說,當母帳戶授權使用者使用子帳戶後,母帳戶也須負起該戶的權利義務。 華南金控市場行銷處處長葉兆枝(右二)十分讚賞臺灣科技大學研究團隊鍾建屏(左一)、謝采樺(左二)、黃怡瑄與陳彥家(右一)所研發出的整合平台。 圖/徐品蓁攝目前PP-Bank仍在優化階段,團隊也盼未來能加入專門給兒童檢視的資產負債表於APP中,以期能從小培養理財觀念。「有些父母未必這麼容易跟小孩溝通,我們如何跟孩子談基金,我認為可以增近親子關係。」華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市場行銷處處長葉兆枝提出,APP未來可加入專家系統,以及增廣應用層面,例如使用於夫妻之間、資助認養的小孩等擴大服務客群。育有一名15歲孩童的爸爸何志邦指出,此系統能夠直接在APP內小額轉帳十分方便。
防誤食禁藥 APP增中藥資訊
新知
第1715期
防誤食禁藥 APP增中藥資訊
2019-11-28
【記者蔡淳宇綜合報導】點開APP、輸入藥名,便能知道服用的藥品是否包含運動禁藥成分。由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藥學系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協同教育部體育署共同開發「運動禁藥查詢系統」。團隊盼透過此APP,提供運動員一個即時且淺顯易懂的藥品查詢方式,以降低他們誤食禁藥的可能性。 APP使用示意圖。使用者可直接輸入中、西藥品名稱或禁用物質名稱,以了解藥物成分。 圖/蔡淳宇攝團隊學生顏清棋說明,透過APP使用者可選擇輸入西藥、中藥的商品名,或是直接鍵入藥物學名,以了解藥品中是否含有禁藥成分。他提到,原先系統不包含中藥部分,但因使用者認為中藥也是運動員會接觸的藥種,因此團隊增加中藥商品名之查詢,「無論是中藥或西藥商品名,目的都希望使用者能更直觀地了解藥物成分。」顏清棋說。 運動禁藥查詢系統之使用步驟。鍵入藥品名後,就能得知自己所服用的藥物中,是否包含運動禁藥成分。 圖/顏清棋提供每年該系統的資料庫會根據「世界反運動禁藥機構」(World Anti-Doping Agency, WADA)所公布的禁藥清單,與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供的中、西藥製資料庫進行比對與定期更新。顏清棋坦言,資料整理的部分相對耗時與費工,「禁用物質還細分為十大種類,而我們是一筆一筆資料慢慢分類、整理。」他說。運動員服用市售藥品或醫生開立的處方藥時,常因無法得知其中是否含有禁藥成分而誤食,部分運動員更曾因此遭到禁賽或取消獎牌,有鑑於此,團隊致力於建立完整系統,以便使用者查詢藥物成分。棒球隊運動防護員江育任認為,此APP十分便利,當醫生開立處方藥給球員時,他便能立即以APP確認藥物中是否含有禁藥成分,確保選手不會因為誤食禁藥而遭處分。「其實到現在還是有很多運動員不知道這個APP的存在。」團隊學生王致遠無奈地說。他指出,儘管APP已上架兩年多,許多運動員仍對該系統很陌生。團隊盼未來能多推廣此APP,王致遠表示,目前系統已發展完整,他們致力於在各學校或比賽中曝光,以提高系統知名度,並將於12月5日舉行之「2019未來科技展」中展出。他們希望往後不只是運動員,甚至教練、醫師、藥師與運動員家長,都能認識此系統,共同為選手的用藥把關。 團隊部分成員合影。他們也將參與2019未來科技展,盼更多人認識運動禁藥查詢系統。 圖/顏清棋提供
拍照測甜度 圖像辨識助選購蘋果
新知
第1714期
拍照測甜度 圖像辨識助選購蘋果
焦點
2019-11-20
【記者徐品蓁綜合報導】超市內可見民眾站在蔬果區精心挑選,希望購買到鮮甜多汁的水果。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學生周治辰、王宏軒以及校友王晨維,研發出僅使用手機相機掃描蘋果外觀,便可檢測甜度的APP,盼提升民眾購買水果的便利性,同時廠商也可降低水果的耗損量,並於6日在「2019AI智慧應用新世代人才培育計畫(AI New Generation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AIGO)」的解題競賽中獲獎。 民眾在挑選蘋果時可依靠應用程式透過外觀判斷蘋果甜度與購買與否。 圖/徐品蓁攝此APP由朝陽科大團隊與台灣楓康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發,楓康超市於研究過程中提供當季蘋果給研究團隊。團隊檢測來自紐西蘭、智利等產地,共130顆富士蘋果,拍攝蘋果淺色面、深色面、頂部、底部等八個不同角度,再使用侵入式儀器(侵入式儀器為需破壞水果本體的情況下進行檢測,非侵入式則反之)檢測實際甜度以蒐集更完備資訊。「我們切開100多顆蘋果一一做甜度測試後,將蘋果外觀及甜度的數據連結,最後再訓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測試。」朝陽科大研究團隊指導老師李朱慧表示,完成一系列研究後,將最終系統寫入APP中,大眾便可使用此技術。現今檢測水果甜度的非侵入式儀器是以紅外線照射水果,周治辰說:「非侵入式的儀器通常非常昂貴,機體也不算小台,使用起來不是非常方便。」他表示若民眾使用團隊所研發的技術,便能直接以手機擷取蘋果外觀後,得知其甜度,使用者無須額外攜帶任何儀器。 朝陽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由左至右為王晨維、周治辰、李朱慧、王宏軒)研發出「AI自動辨識水果甜度」於6日在2019 AIGO 競賽中獲獎。 圖/李朱慧提供楓康超市於2019AIGO 競賽提出水果身為生鮮區重點商品,幾乎都以未包裝的裸賣方式,陳列於出入口供顧客挑選,而顧客在挑選過程中常使水果產生碰撞損傷,導致其難以賣出、耗損量高。於是,由研究團隊研發出利用AI圖像辨識功能與物件偵測技術,便可偵測出水果甜度的APP,雖然目前僅可使用於蘋果甜度的檢測,但周治辰表示,只要是有汁液的水果,並具外觀差異,便仍有辨識甜度的發展空間。周治辰表示,依照團隊實際檢測,目前的準確度已高達八至九成。在APP中,團隊根據美國最大蘋果外銷商Stemilt Growers的官網標準,以白利糖度(註)測出的甜度值15作為標準,15以上為「甜」,15以下則歸類為「不甜」。而當系統感應到手機所擷取的水果外觀後,便會將對應結果甜或不甜顯現於螢幕上,對此,李朱慧也回應,將甜度的程度細分為更多項是可以作改進的部分。註:白利糖度(Degrees Brix,符號°Bx)為測量糖度的單位,代表在攝氏20度情況下,每100克水溶液中溶解的蔗糖克數。(參考自維基百科) 在楓康超市的應用程式中,只要點選「水果偵測」(紅色方格所示),便可使用朝陽科技大學所研發之技術檢測蘋果甜度。 圖/徐品蓁攝目前此研發已於安卓版楓康超市APP中開始使用,對於使用成效楓康超市電腦處處長劉桔松表示:「目前此研發在APP上使用約1500人次,民眾也對於APP還可以有這樣的功能感到不錯。」他希望未來能陸續增加水果種類的甜度辨識,讓顧客的體驗更加多元。研究團隊也預計精進APP介面及甜度數值的精準度,減少民眾在挑選水果時的困擾。
遠端遙控 APP助植栽照顧
新知
第1713期
遠端遙控 APP助植栽照顧
2019-11-14
【記者張佳琪綜合報導】許多人可能因忙碌而疏於照顧家中植物,致使其枯萎死亡。為解決此問題,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鄭啟斌,指導六位該系學生,結合基礎型的輪型機器人(又稱自走車)與智能運算系統研發「e定養的活」,能透過App遠端遙控以移動植栽與澆水,該裝置3日於「2019第24屆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資訊應用組一」獲得第三名。 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生團隊結合自走車及智能運算系統,研發「e定養的活」,讓照顧植物增添趣味。 圖/郭思佑提供該裝置結合通訊軟體LINE,在聊天機器人中設定植物品種,系統根據不同植物的特性,設定合適的光照時間以及土壤溼度。再藉由光敏電阻(註)感測陽光強度,於日照過多或過少時發出提醒,使用者接到通知後,便可下達指令使自走車移至其他位置。透過裝置中的土壤溼度感測器得知水分含量,缺水時亦會由聊天機器人傳送訊息,使用者便能依此判斷是否需傳達澆水指令,指令送出後馬達抽水,並由土壤上方的水管孔洞中滴水。註:利用光電導效應的一種特殊的電阻,簡稱光電阻,又名光導管。它的電阻和光線的強弱有直接關係。光強度增加,則電阻減小;光強度減小,則電阻增加。「e定養的活」操作簡易,使用者只需連接無線網路,便能以LINE聊天機器人傳送移動及澆水指令給裝置。團隊成員張惠茹說:「植物能夠藉由社群軟體與照顧者互動,讓使用者有類似照顧寵物的感覺。」團隊更運用雲端服務平台豐富的語彙及字串,讓聊天機器人的回覆更擬真,而相較於市售產品,能夠遠端遙控自走車,便能克服沒有光照的困難。 「e定養的活」運用土壤溼度感測器測得溼度,並藉由通訊軟體LINE的聊天機器人以人性化的語彙互動。 圖/郭思佑提供張惠茹說:「一路上都是慢慢摸索出來的。」團隊成員郭思佑則表示,團隊成員是來自較偏重軟體的科系,但此次的研發著重在硬體,過程中幾乎都是初次嘗試,因此請教了許多外系的學長姐。中國醫藥大學藥用化妝品學系學生林昀霏說:「有時過於忙碌容易錯過適合澆花及曬太陽的時間。」此裝置除了提醒照顧者外,也能讓不擅長判斷植物需求的人放心地養殖。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學生張安認為,此裝置提供了種植的樂趣,但希望能夠增加手動調整設定的功能。「植物長大後會盤住整個土壤,有時需要換更大的盆栽,但裝上自走車可能就有困難。」中興園藝學系學生賴俊廷說,他也提到,此裝置的發想很有創意,設計也能滿足一般民眾需求,但此系統的種植資訊若能針對特定品種量身訂做,將會增加其實用性。 日常照顧植物示意圖。許多人可能因為平日忙碌,而未注意到植物是否有獲得充足的日照以及足夠的水分。 圖/張佳琪攝
安全座椅連APP 即時監控兒童狀況
新知
第1707期
安全座椅連APP 即時監控兒童狀況
2019-10-03
    【記者阮珮慈綜合報導】兒童因未正確乘坐汽車安全座椅而產生危機的事件時有所聞,因此台北城市科技大學電腦與通訊工程系助理教授蔡耀斌,指導該系學生簡暉恩、王柏勛、陳佳佑等人發明「智慧兒童汽車安全座椅」。該座椅內裝有偵測系統,可以連線智慧型手機APP,監測孩童乘車狀況,於28日獲得「2019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銀牌獎。 城市科大團隊研發智慧型汽車兒童安全座椅,獲得台北國際發明展銀牌獎。 圖/趙耀斌提供    台灣法律規定,四歲以下幼童乘車時必須乘坐汽車兒童安全座椅,但據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資料整合與分析平台統計,107年12歲以下兒童在交通事故中,有962名孩童於乘坐汽車時死傷。進一步比較103年至107年12歲以下兒童使用保護裝備(安全帶、安全座椅)的死亡率,未使用保護裝備造成16名兒童死亡,有使用保護裝備則無造成任何兒童死亡。這些意外發生的原因除家長警戒心不足外,未反覆確認安全座椅的安全帶狀態、未能即時發現座椅傾斜等也都是原因之一。    有鑑於此,城市科大學生團隊研發「智慧兒童汽車安全座椅」,透過安裝於座椅內的偵測系統,結合手機APP,隨時監看兒童身體狀況,包括:安全帶是否繫緊、汽車安全座椅傾斜狀況等,也能透過安裝在座椅內的心律感測確認孩童是否入眠。且APP會針對不同的偵測內容,發出不同警示聲響與螢幕閃爍,如孩子入眠時會有規律的滴滴聲、安全座椅過於傾斜則會發出連續兩次的短促警示音加上螢幕閃爍,期能在不影響駕駛專心駕車的前提下,提醒駕駛者兒童安全狀況。 城市科大學生發現駕駛擔心後座孩童無法專心開車,研發智慧型汽車兒童安全座椅助偵測安全。 圖/趙耀斌提供    蔡耀斌認為好的發明,要能夠增進生命安全、提升生活品質,因此,學生提案研發時,都會花許多時間與之討論。他期望本次的發明,能夠讓幼童的交通安全多一份保障。「希望透過智慧型偵測狀況,讓父母親都會記得要給小朋友繫安全帶。」蔡耀斌表示,如此便能大幅降低因家長疏忽而產生的風險。     主要研發學生簡暉恩提到,「師長不會直接給你答案,會用提醒的方式,讓大家一起學習。」研發過程中,團隊漸漸突破偵測誤差的技術性障礙,最後花費六個月成功做出智慧型汽車兒童安全座椅。    育有三個孩子的家長鍾依妙分享,自己獨自開車載孩子出門時,總會擔心後座安全座椅上孩子的安全,且駕車中通常下無法隨時停車解決孩童哭鬧情況。她認為此裝置能夠協助監測孩童生理狀態,讓她更精準判斷其哭鬧原因,並即時做出最有利的抉擇。
變裝遊行穿梭古巷 結合APP推廣安平
生活
第1686期
變裝遊行穿梭古巷 結合APP推廣安平
2018-10-31
【記者莊珺茹台南報導】「不給糖,就搗蛋!」穿著死神服裝、手持鐮刀的小男孩,在討糖遊行中興奮地向小吃攤老闆要糖果。台南市安平商圈於10月27日舉行「安平萬聖節鯨獅人嘉年華」,除了在安平巷弄中扮鬼討糖,還加入「小鬼當家」市集與音樂表演。嘉年華活動由南台科技大學三位學生所組成的「AI Travel Assistant」團隊協助商圈辦理,欲喚醒在地民眾對安平的歷史情感。此次嘉年華由安平在地職人所組成的「安平獅樂園群聚團隊」與南台科大AI Travel Assistant的學生團隊林冠瑋、蔡沛琳、蔡鎮安一同舉辦。團隊將創意、技術與安平古蹟文化結合,希望能將台南在地特色透過應用程式(Application,  APP)加以推廣。南台科大創新產品設計系、負責總籌團隊的學生林冠瑋提到,藉由製作「安平一點送」APP,增進遊客對安平商圈的了解,協助活化商圈並發揚安平古蹟文化。 「AI Travel Assistant」團隊在活動中,與街口支付合作,並到各商家推廣APP使用的好處。 圖/莊珺茹攝傍晚的化妝遊行是安平萬聖節鯨獅人嘉年華的一大亮點,裝扮成死神、蜘蛛人、神力女超人的孩童提著南瓜造型的籃子,與父母大手拉小手穿梭安平古弄中,過程中也不忘興奮地向商家討糖吃。遊行途中,導覽員帶著他們尋找藏匿於巷中的劍獅與風獅爺雕像,順道認識古巷弄的文化背景。而南台科大團隊的學生也跟隨踩街隊伍,一同重拾討糖樂趣。 孩子們裝扮成死神、海盜,手拿南瓜造型的籃子,一起前往安平巷弄中討糖。 圖/莊珺茹攝除了化妝遊行,南台科大也帶來樂團表演,活絡現場氣氛。他們在台南市安平區文朱殿前演奏流行音樂,新舊文化碰撞吸引許多遊客目光。南台科大熱音社副社長王聖諺認為,台南本身就是古都,擁有各式各樣歷史風情建築。他認為,團隊將在地文化與不同的外來元素結合的想法很有創意。 南台科大熱音社樂團在古色古香的文朱殿前演奏流行音樂,特殊的文化場景吸引人潮駐足。 圖/莊珺茹攝此外,文朱殿前與附近巷弄也舉辦小鬼當家市集,由媽媽們帶著變裝孩童一同擺攤,體驗當小老闆的樂趣。台南市安平魅力商圈發展協會總幹事林敬朝提到,萬聖節家庭二手市集一方面能讓孩子體驗經營樂趣,一方面也能藉由活潑的孩童帶動氣氛。市集中除了一般家庭用品,也有許多媽媽以萬聖節為主題,提供遊客變裝與臉部彩繪,增添萬聖節氣息。 小鬼當家市集,媽媽們帶著裝扮的孩子一起擺攤,體驗當小老闆的樂趣。 圖/莊珺茹攝嘉年華取名為「鯨獅人」除了台語諧音「驚死人」,也象徵萬聖節的扮裝嚇人活動,同時結合安平在地特色。主辦方希望嘗試帶動安平夜間人潮,總幹事林敬朝表示,透過嘉年華活動以及新穎的文化體驗,讓遊客更加認識安平的歷史背景。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