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BMX發跡街頭缺標準化訓練 護具佩戴各有利弊
體育
第1816期
BMX發跡街頭缺標準化訓練 護具佩戴各有利弊
2025-10-30
【記者林家慶台北報導】騰空三層樓高,再來個360度後空翻、神龍擺尾,這些動作並不是幻想,而是在BMX(註)比賽能親眼所見。2025台北市極限運動大賽25、26日在南港極限運動中心舉辦,活動標語「No fear, it's show time.」傳遞出選手們無所畏懼,向眾人展現自信和個人風格的態度。賽事項目包括極限直排輪、極限單車(以下稱BMX)、滑板,其中BMX吸引海內外選手參加,冠軍由泰國選手朗魯昂帕米(Rungrueang Phamee)拿下,剛比完亞錦賽的台灣BMX國手鄭喬鴻獲得亞軍。 註:bike motocross的縮寫,BMX比賽又分為泥地競速賽和展現技巧動作的自由式,該賽事為自由式比賽。 談及選手們的表現,獲得第六名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選手李文傑認為,自己都有發揮出平時訓練成果,並分享備賽過程,「把練習量加大,同一個動作會逼自己多做幾次。」車齡24年,身兼選手和教練身分的鄭喬鴻表示成績是其次,第一原則是不受傷,第二求穩定發揮不失誤,「今年比賽有非常多新秀都表現很好,他們進步非常多,我看到這些新生代的進步,比我自己得名還開心。」 BMX動作難度大、風險高,其中大學生受傷機會又更高,BMX裁判陳羿名解釋,18歲以上的年輕人身體較僵硬,練習頻率也較不穩定,因此容易受傷。此外,陳羿名也提到,因BMX發源於街頭,過往並沒有標準化訓練流程,導致選手練習招式時常憑感覺,「以前騎車沒有這麼多細節,大家用『覺得』的方式去騎車。」 競賽規則要求BMX選手一定要配戴頭盔上場,陳羿名表示,配戴護具與頭盔是最安全且直接的方式,「會特別要求一定要配戴護具。」另外,李文傑說明,摔車時會用手腳緩衝,所以手腕、腳踝經常受傷,因此他強調配戴護具的重要性,「之前練人轉車不轉的動作,扭到腳差點斷掉,住院休息了一個月。」雖然護具可有效避免受傷,但也會影響表現和分數,鄭喬鴻點出其優缺點,「護具一定是安全,這是一定要的,缺點是靈活度比沒有穿護具來的反應慢一些。」 目前國內BMX整體水準提升,關於延長選手職業壽命,台中動力家的BMX教練蔡佑家認為建立正確訓練習慣和安全觀念也是關鍵,「一定要暖身和收操,控制自己訓練的強度和時間,基礎功要練好才能去練其他招式。」透過科學化和標準化訓練,循序漸進地增加動作難度,建立選手正確的訓練模式和安全觀念,降低受傷風險,以延長選手的運動生涯。
極限運動風氣盛行 鄭喬鴻BMX奪冠
體育
第1709期
極限運動風氣盛行 鄭喬鴻BMX奪冠
2019-10-16
【記者黃婕台北報導】選手在一層樓高的坡道上,騎著小輪車(Bicycle Motocross, BMX)急速下降,越過障礙後,來到上坡路段,一口氣躍向空中,車頭360度旋轉後,完美落地。行雲流水般的動作,在短短數秒內,緊緊抓住觀眾的目光。「2019年世界城市錦標賽與亞洲城市錦標賽BMX Freestyle選拔」13日於台北市極限運動訓練中心舉辦,吸引全台BMX好手們參與,爭取出國比賽的機會。 賽事分為選拔賽、飛高賽、跳高賽,在跳高賽中選手必須騎著自由式小輪車,在U型滑道中拚最高紀錄。 圖/台北市極限運動協會提供BMX是一種車輪直徑為20吋的自行車,比起一般常見的腳踏車小6吋,它的比賽項目繁多,分為小輪車競速賽(BMX racing)和以技巧為主的自由式小輪車(freestyle BMX),賽制也會因場地和使用零件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台灣,公園賽(Park)和街道賽(Street)為大宗。本次選拔以自由式小輪車的公園賽為主,共分為選拔賽、跳高賽以及飛高賽三場。來自中國文化大學的鄭承宗,在短短60秒內展現BMX不同招式,他在高低不同的滑道中,連人帶車順時針翻轉360度,緊接著越過中央高台,手握龍頭,身體順勢離開坐墊,在空中轉動車身,展現「神龍擺尾(Tailwhip)」的招式,獲得評審青睞,勇奪選拔賽季軍。「小六時在公園看到很多大哥哥在玩,覺得很酷,就開始接觸。」車齡10年的鄭承宗表示,在台灣BMX賽事很少,所以只要有比賽都會很樂意參加。 2019年世界城市錦標賽與亞洲城市錦標賽BMX Freestyle選拔季軍,由中國文化大學的鄭承宗拿下。 圖/黃婕攝「招式剛開始看都覺得不可能,要練到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奪得選拔賽第四,明新科技大學運動管理系學生吳承道解釋。從小喜歡騎腳踏車的他,五年前在姐姐的鼓勵開始玩BMX,雖BMX鮮為人知,受到的關注不多,國內比賽也少,但他仍繼續鑽研BMX技巧。「主要是因為和大家玩得很開心,但是還是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比賽結束後,他還與其他參賽者在場上繼續切磋車技,討論招式。 明新科技大學運動管理系的吳承道,在2019年世界城市錦標賽與亞洲城市錦標賽BMX Freestyle選拔奪得第四。 圖/黃婕攝本次選拔冠軍由曾獲得「 2010年亞洲盃極限運動錦標賽U板賽」第一名的鄭喬鴻拿下。車齡18年的他表示,多數人認為BMX受傷風險高,所以不願接觸,但其實保護措施完善,選手們也都會穿戴護具,減緩衝擊。「所有體育項目都會有風險,BMX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危險。」而同時身為極限運動育樂營指導員的他觀察,近幾年接觸BMX的年齡層已下降至國小、國中,運動風氣有在好轉。主辦單位台北市極限運動協會理事長成尚哲說明,BMX在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後受到較多關注,但全台專業的極限運動場目前僅有五座,「今年台北市體育局推行的重點項目是極限運動,希望可以整修改建極限運動場地,讓BMX在台灣可以受到更多的重視。」 2019年世界城市錦標賽與亞洲城市錦標賽 BMX Freestyle選拔,選手們無不卯足全力,在場上表現出最好的一面。 圖/黃婕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