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J-path」計畫推淨零轉型 邀青年實踐永續新概念
生活
第1799期
「J-path」計畫推淨零轉型 邀青年實踐永續新概念
2024-11-15
【記者周依恩宜蘭報導】宜蘭縣環保局「J-Path宜路有你『淨好生活,零的日常』宜蘭淨零公正轉型系列活動」(以下稱「J-Path」計畫)於9日至10日舉行「『淨零・競零』社會創新挑戰GO!」活動,邀請青年認識宜蘭在地的永續實踐者,透過參訪看見推行永續發展需要面對的挑戰,並將經驗帶至日常生活中,反思個人行動的可能。 活動與宜蘭在地的創新永續實踐者合作,如使用在地食材的餐廳、深耕地方創生或環境教育的單位等,並讓參與者組隊自主探索。參訪過程中,參與者需和參訪單位互動並完成專訪,同時自行發想出能實踐的永續公益行動,最終在成果發表會上與他組交流分享。參與者阿勇(化名) 讚許道:「有實際經驗的人講解與帶領是差很多的,不會只是看過去,而不知道背後故事。」他認為,活動提供了對話和深入理解永續議題的機會,讓他不只看到案例的表面,而是能聽見行動背後的思考與經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系碩士生,同時有修教育學程的王巧貞也表示,在與宜蘭縣立岳明國民中小學校長黃建榮的對談中,對該校「樂觀小帆手」鼓勵學生勇敢實作的海洋教育理念印象深刻,突破以往侷限在教室裡的教學模式,給予他對永續與教育結合的新想像。 談及淨零的公正轉型,「J-Path」計畫承辦湯翊羚解釋道:「推行淨零的過程會衝擊到一些人,因此公正轉型是希望找出可能受影響的利害關係人,思考各方可以有哪些應對方式。」他補充,政府推廣公正轉型,期望促進社會溝通,盡可能避免因為淨零而造成新的不平等。然而公正轉型對公眾而言還太過陌生。宜蘭目前雖已有許多在永續議題發展成熟的案例,但多數業者仍不熟悉淨零如何與公正轉型連結。「J-Path」計畫的專案執行羅育如指出:「他們對環境已經夠有意識了,只是下一步漸漸會需要面對公正轉型的問題。」例如太陽能、風電、水電等綠能發展,勢必會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與既有農業生態造成衝擊。阿勇也觀察到海洋保育轉型的兩難,他反思,「真正需要面對和溝通的群體,可能因為他們正屬於權益受損的一方,或可能淨零本身與他們的生計衝突。」阿勇說。因為看見永續目標與漁民生計之間的利益衝突,他認為展開對話雖然重要,卻深具挑戰。 臺北醫學大學學士後護理學系學生黃築亭表示,自己過去對永續的概念只停留在攜帶環保杯,參訪後有所體悟,他說道:「非籠飼的雞過得比較健康和開心,所生出的蛋也對我們身體比較好,這是個正向的循環。」他表示在理解價格背後反映的價值後,將來更願意消費支持這些小農。「淨零其實是一種從社會、文化到經濟的變動。但在台灣,人們往往以為淨零只是政府的事。」「J-Path」計畫主持人王穎達說道。他強調,淨零公正轉型應該是整個社會的運動,而此計畫聚焦於青年,希望對淨零公正轉型的概念能從認知到認同,進而展開行動。羅育如也期許,希望在推動​​青年了解永續實踐的同時,也透過青年將公正轉型概念帶入社區,促進社區在淨零減碳之餘,有意識的思考轉型所需要面對的議題。
科學融入藝術創作 《跳浪》癒地震創傷
影音
第1799期
科學融入藝術創作 《跳浪》癒地震創傷
2024-11-14
【記者姚孟汝、廖奇典花蓮報導】第三屆花蓮跳浪藝術節《星球爆裂觀測站》2號起於石雕博物館開展,並於10號舉辦開幕活動 「sa'icelen給力量」。今年活動以地震為主題,集結知名地震科學家馬國鳳等四位策展人與11組藝術家,將科學知識融入藝術創作,盼透過作品療癒人們的震後創傷。《跳浪》社群小編杜怡柔說:「如果花蓮是一個星球的話,那這邊就是一個最適合觀測的地方,以星球這個概念來講。那畢竟地震它是一個花蓮有點難過的回憶,所以用星球的方式把整個時間軸整個拉長,讓大家用不同視野來看這個題目。」   本屆藝術節以4月3號花蓮大地震偵測到的光纖訊號作為主視覺,策展團隊觀察花蓮人民在斷層帶上的日常生活,試圖透過藝術創造不同的觀看角度。主展場的互動式展品〈深時間的心跳〉結合心跳聲與火山的共振聲波,讓民眾近距離傾聽來自地表深處的聲音。   展場內佔地最廣的作品〈地震博物館〉由藝術家涂維政創作,他3D列印出原住民地牛翻身神話的化石標本及震後災區採集的日常物件與植物,壓印翻模仿造「出土文物」,建構出一座虛實交錯的博物館。參展民眾陳先生(化名)說:「牛的雕像很特別,藝術家把地震這個造成大家恐懼的東西,做的好像還滿可愛的,就是一隻很溫馴的牛趴在地上。」藝術家涂維政則針對作品補充道:「當時募集花蓮當地民眾,請他們帶來地震當地的物件。有一個是統帥大樓的受災戶那個家的鑰匙圈,可是那個鑰匙已經再也進不去那個房間了。」   《跳浪藝術節》開幕日當天也舉辦農夫市集,並邀請三組音樂人現場吟唱。在地農夫將4月3號大地震時生長於農田中的作物煮成佳餚,希望民眾在音樂聲中,一起享用花蓮特色農產,吃掉地震,克服恐懼。攤販花田喜事有機農場的老闆徐妍花說:「地震過後土壤其實也會受傷害,其實我們有很多作物因為地震又因為風災損失相當大,而帶出來的就只有剩下這些。」藝術家Heidi(化名)則表示,可能很多商家在這次地震後就已經消失,可以存活下來要靠信念,所以吃到這些食物時就會覺得更感激。   花蓮位於米崙斷層帶上,不斷面對地震帶來的威脅。今年的跳浪藝術節希望透過藝術,帶領人們直面地震傷痛,並從災難中找尋心的出口。
繪出兒時回憶 Jackie Patiño化身「奇露比」找尋自我
藝文
第1795期
繪出兒時回憶 Jackie Patiño化身「奇露比」找尋自我
2024-10-04
【記者姚孟汝台北報導】俏皮氛圍下,鮮豔飽和的色彩代表著對珍貴回憶的審視。成長於美國的Jackie Patiño目前於芝加哥藝術學院攻讀碩士。個展《奇露比(Cherubic Imps)》,即日起在壹貳壹藝術空間展出。透過「奇露比」這個既淘氣又可愛的角色,Jackie Patiño試圖尋找內心傷痕的出口及成長的療癒之道。 走進展場,所有畫作中均可見到一個擁有巨大橢圓形鼻子及流暢曲線的人物「奇露比」,它是Jackie Patiño對自我的投射。奇露比(Cherubic Imps)可以拆分為兩個象徵,「Cherubs」在西方代表天真純潔的小天使,「Imps」則是混亂與調皮的妖精。Jackie Patiño將這兩者結合,期許自己不必追求成為只擁有善良特質的好人,而是能夠同時保有善良與俏皮的特質。 成長於美國的Jackie Patiño出生在迷信的墨西哥家庭,面對母親強烈的宗教信仰,採無神論觀點的他,不僅難以感受到與原生家庭的連結,更因為在美國成長,Jackie Patiño仍然需要因為自己墨西哥裔的身份而不停練習融入周圍同儕的文化。複雜的自我身份認同成為Jackie Patiño的創作動機,他將自己化身為「奇露比」,以暗色背景搭配亮色主體呈現對比,展現出Jackie Patiño雖有著滿載傷痕的回憶,卻仍努力保存著內心明亮的意象,並試圖在畫中以它的視角,探索童年與母親相處的回憶,連結墨西哥傳統文化,找尋自己的身分。 在墨西哥傳統文化中,人們將浸泡藥浴視為世代相傳的精神與身體修行儀式,因此在作品〈Baño de rosas and feeling dirty〉中,藝術家描繪出奇露比在浴缸裡俏皮地握著玩具鴨,呼應母親喜愛為他準備玫瑰浴作為淨化儀式。Jackie Patiño道:「這是母親表達關愛的方式,但淨化本身可能也是母親暗示我調皮或不潔的象徵。」〈The Boob Tree (Jitomato Garden) 〉奇露比與母親一起種番茄的場景,則源自於Jackie Patiño小時候與母親的相處回憶,「我就像調皮的小惡魔跟在她身後,卻同時對於他的教誨感到敬佩。」他補充道。Jackie Patiño藉由描繪出墨西哥傳統習俗,以及兒時與母親相處的回憶,逐漸確立自己與墨西哥身分的連結。而身為畫家朋友的Jeremy Morlock也強調《奇露比》喚起他強烈的童年情感,是非常脫俗的展覽。 作品〈As long as I am Tender, I am Still me〉中央的長方形光線象徵善良,與代表邪惡的黑暗背景形成對比,展現Jackie Patiño對這兩種特質的思考。他表示光雖然代表著能量卻具有諷刺的特性,「因為不能觸碰或捕捉光線,它與人類的關係就像一段單向的感情,永遠只能由光來觸碰你。」而畫中的角色試圖捕捉光線,則隱喻作家試圖成為母親眼中理想的樣子,站在黑暗中的奇露比則是未來的自己,想要將那位追逐光線的角色拉回黑暗。這是畫家Jackie Patiño與自我的對話,表達自己無需急於迎合他人的期待。 融合成長記憶與對墨西哥傳統的敬意,奇露比不僅是Jackie Patiño個人的投射,更是治癒過往的媒介,幫助他找回自己所定義的身分。協助策展的Ashley Yan認為Jackie Patiño圍繞著多元文化身份的作品具有影響力,「透過《奇露比》,可以讓觀眾反思自己是誰,並與自己的身分有更多連結。」
跳浪藝術節登場 以多元視角展現花蓮意象
藝文
影音
第1769期
跳浪藝術節登場 以多元視角展現花蓮意象
2022-10-27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梁家柔、林婕宇、吳冠緯花蓮採訪報導】部落頭目拿著小米酒,口中吶喊著祈福語,為藝術節活動拉開序幕。「Palafang 花蓮跳浪藝術節」22日於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盛大開幕。展覽以貼近在地生活視角的「地方學」為核心,藉由影像、裝置藝術、虛擬實境等多元媒材呈現作品。今年藝術節以「變化球」為主題,詮釋不同藝術家眼中的花蓮意象。策展人Nakaw Putun說:「變化球這個主題,就是不同物種他的眼球來看待我們的世界,看待什麼呢?我們現在一直不斷變化的這個地球。」本次展覽邀請十組藝術家團隊,將花蓮的人文與生態轉譯到作品當中。來自花蓮阿美族部落的藝術家陳勇昌,擅長將傳統元素融入作品,像是活動舞台上象徵展覽主題「變化球」的竹編創作,就是他巧手下的裝置藝術。太魯閣族藝術家余欣蘭則透過鏡頭,拍下自己跟隨獵人母親返回家族獵場的歷程。不但記錄母親在山林生活的智慧,也省思自身對土地的認同。余欣蘭表示,老人家的觀念是山上或許較沒辦法給予充足資源,所以會希望他往平地發展,「可是其實我發現我應該要多往山裡面走,因為這個我跟土地的關係,還有跟我們家族這世代獵場我才可以更靠近。」除了有在地藝術家的作品展出,策展人也特別邀請外地藝術家共襄盛舉,透過多元觀點,呈現花蓮在地的人文與自然風貌。出生於台北的藝術家張根耀攜手夥伴林盈潔,與致力於鯨豚保護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跨界合作,以東部外海常出現的花紋海豚為發想,將生態調查與保育行動轉化為藝術,創作互動式作品《深藍巴別塔》。張根耀說:「與其說是地方,不如說其實整個海洋,都跟全球或跟我們所生活的地方是融合在一起的,並沒有說只存在於這邊。」然而,有參展的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發現,同樣以地方發展為目標,但作法上的差異也可能導致在地衝突發生。對於這樣的問題,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顧問余欣怡提供解決建議,他認為,討論地方事務時可多透過公聽會或說明會,創造機會,使各方都能充分表達意見,並同時考量各種生物的發展空間,以避免有某方的權益受損。22日的開幕活動也結合音樂會與市集,吸引不少在地居民到場參與盛會,更有外地求學的花蓮學子,特地在週末返鄉觀展。觀展民眾王姿云認為,展覽中的人文、大自然與生態,有與花蓮元素扣合。「Palafang 花蓮跳浪藝術節」除了展覽作品之外,接下來也有一系列藝術講座與體驗活動,希望將生態藝術化為實際行動,展現對土地的重視與關懷。
EPA脂肪酸緩失智 中國醫供患者新解方
新知
第1757期
EPA脂肪酸緩失智 中國醫供患者新解方
2021-11-17
【記者許如鎧綜合報導】隨著時間的流逝,記憶、思考與行為能力的喪失,是阿茲海默症患者不可避免的難題,也對患者親友的生活帶來莫大衝擊。中國醫藥大學跨醫院研究團隊發現,補充Omega-3脂肪酸(註一)有助於減緩阿茲海默症患者視覺空間和口說能力的退化,研究成果獲刊於國際學術期刊《大腦,行為與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註一:Omega-3脂肪酸是一類不飽和脂肪酸,較常見的3種為存在於植物油中的ALA、存在於海洋動植物油中的EPA和DHA。 中國醫藥大學跨醫院研究團隊之研究發現獲登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大腦,行為與免疫《大腦,行為與免疫》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圖/研究團隊提供「出去玩一兩天後回家,卻認不出是自己的家,不願意進家門。」失智症患者家屬陳妍寧感嘆地說。阿茲海默症是一種病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但目前未有阻止或逆轉病程的治療,只有少數方法或許可以暫緩症狀。中國醫藥大學老化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學生林邦彥以最常使用的膽鹼酯酶抑制劑為例,他解釋,藥物效果不僅不如理想、且副作用較大,而普遍認為對大腦保健較有效的DHA,也在多數臨床試驗被證實僅對極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有所助益。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身心介面研究中心團隊主辨第十一屆身心介面國際研究會議,分享失智症研究的突破。 圖/研究團隊提供林邦彥表示,這次研究團隊首創將實驗主軸從以往注重的DHA轉向EPA,並透過雙盲測試,進一步了解兩種Omega-3脂肪酸的差別,及對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幫助。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身心介面研究中心教授蘇冠賓、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院長藍祚鴻的指導下,研究團隊發現,EPA對於減緩患者視覺空間和口說能力的缺損有相對顯著的效用。蘇冠賓表示,此次研究進一步支持Omega-3脂肪酸的抗發炎效果,更證明在減緩認知功能退化上,除了傳統強調的DHA,EPA的角色或許更為重要。 中國醫藥大學老化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學生林邦彥(左)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身心介面研究中心教授蘇冠賓(右)一同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失智症相關新發現。 圖/研究團隊提供此次研究不僅發現Omega-3脂肪酸的相關效用,團隊也證實血液中的趨化因子4(註二)可成為治療阿茲海默症患者認知障礙的生物標誌,透過觀測其濃度高低了解患者狀況。林邦彥表示,在研究中以EPA治療後,可以發現血液中的趨化因子4濃度明顯降低,反映發炎症狀的緩解,藉此進一步判斷患者認知障礙的情況。註二:趨化因子4是一種血液中的小分子蛋白質,其數值可以反映出發炎的嚴重程度。失智症對患者與親屬的身心都可能帶來不小的衝擊,認知與能力的缺損對生活造成的影響更是常人無法想像的。陳妍寧分享自己的經歷,罹患失智症的外婆隨著病情惡化,語言的能力也逐漸衰退,如說話漸漸失去邏輯、只能以簡單字詞溝通等,都是患者與親屬可能面對的問題。林邦彥說明:「若能在能力還較正常時,提早來使用(EPA),就可以來預防症狀惡化的機率。」他也強調,老化是必經的道路,如何過有尊嚴的老年生活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廢棄稻草包水果 中興創減塑環保新材料
新知
第1753期
廢棄稻草包水果 中興創減塑環保新材料
2021-10-06
【記者單師樵綜合報導】水果從種植、運送到販售的過程中,需消耗大量塑膠包裝。為此,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學生周麗慧與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學生林虹余合作,研發「WastePack升值廢物包裝」,以稻草為基底,加入聚乳酸、甲殼素等材質製作長途運輸水果的包材。WastePack不僅能替代包裝水果的塑膠,更有助於減少因燃燒稻草及提煉塑膠所產生的碳排放,並且原料為廢棄物、成本低。作品獲得教育部「109年度氣候變遷創意實作競賽」金獎肯定。 WastePack為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周麗慧與林虹余所研發,為長途運輸新鮮水果所使用的包材。 圖/林虹余提供當初WastePack的發想,起因於團隊希望解決水果浪費。林虹余說:「其實食物上游端有浪費問題,例如水果在運送時使用的冷藏車,其中的風扇因為不常清洗,容易藏汙納垢,水果放在裡面也會容易壞。」因此,他們決定從較少人涉及的上游端來改善現況。WastePack的主要原料為稻草,同時加入聚乳酸,使得包裝同時擁有紙與塑膠的特性,水氣因此不易進入與水果接觸。林虹余說明:「我們發現聚乳酸是最好分解,也是大家在提到環保塑膠的時候,第一個會想到的材料。」另外,因材質包含海鮮萃取的甲殼素,WastePack亦有抗菌效果,使水果在運輸空間下較不容易腐敗。「甲殼素在生醫領域很常被拿來抗菌,而且它可以跟聚乳酸結合。」林虹余解釋,甲殼素同時能解決抗菌成分無法與紙材融合的問題。 WastePack包裝材質以廢棄稻草為基底,並加入聚乳酸與甲殼素而製成。 圖/林虹余提供不過,團隊在製成WastePack的過程中遇上兩個技術困難。首先,他們找不到將紙與塑膠特性合併的方式,林虹余說:「森林系教授聽到我們要把紙和塑膠結合起來的時候,都覺得不可能。」而在尋覓抗菌成分時也歷經波折,團隊曾經嘗試兒茶素、柑橘精油以及柿子葉等材料,但都無法良好地與紙張結合。經過大量閱讀論文、與專業領域教授多次討論後,團隊總算找到聚乳酸與甲殼素,使WastePack能夠克服上述困難。團隊亦分享,他們與校內有機農業攤販接觸後,意外發現農民對於WastePack作為環保替代品十分支持,指導教授程華強說:「現在農民環保意識其實滿高的,他們可以感覺到氣候變遷對於台灣農作物帶來的負面影響。」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學生黃詩雅也認為,若價格合理,他願意分享包裝理念給身邊朋友,然他亦指出:「團隊僅運用稻桿中的纖維素,剩下部分該如何解決是另一問題。」他補充,甲殼素過敏患者與素食主義者可能無法接受此包裝。 WastePack包裝有防潮、抗菌功效,同時又由生物材料製成,並可生物分解。 圖/林虹余提供此外,要將WastePack商品化還遇上資金困難,「光是專利就要我們先出100萬出來。」程華強解釋,雖然目前仍無法商品化,但此研發是個有前景、有潛力、一舉兩得的方案,「它解決一個非常大的環保問題,接著它可以對台灣未來農業科技上面帶來很大的助益。」而團隊目前則計畫參加新創競賽,希望能藉此獲得更好的資源,如輔導生產。周麗慧表示,希望WastePack有朝一日成為台灣主要的水果包裝方式。
囚籠內的困獸:展演動物福利如何保障?
專題
第1748期
囚籠內的困獸:展演動物福利如何保障?
2021-05-06
水族館中,魟魚與各式魚類來回游動,成為遊客眼中的奇異風景。 圖/詹湘淇攝【專題記者甘媄心、黑立安、詹湘淇、陳宥菘綜合報導】在透明清澈的玻璃水族缸內,三隻麻斑海豹不斷來回游著,迎向遊客炙熱的目光。在水族館的另一隅,國王企鵝與麥哲倫企鵝急促地拍打四肢,僅隔著一層玻璃,面對遊客的指指點點。今年二月,位於桃園市的水族館「Xpark」遭動物保護團體控訴未妥善對待動物,除了多處展示缸設計未符合動物習性,動保團體也多次觀察到動物出現受傷情形,像是鯊魚吻部疑似因撞擊玻璃受傷、魟魚尾部也因潰爛遭魚類啃咬。動保團體「鳥語獸躍」創辦人林婷憶心痛地點出:「海豹的飼養空間連國際的最低飼養標準都沒達到。」且由於Xpark主打遊客可以近距離與動物接觸,充滿好奇心的遊客可能出現拍打水族缸的行為,無形中使動物承受莫大的身心壓力。 叉頭燕魟背部受傷,出現紅色增生組織。 圖/詹湘淇攝事實上,根據《動物展演管理辦法》,只要店家利用動物去展示、表演或與人互動,就須向地方政府申請許可證。即便Xpark已獲取許可證,卻被觀察出許多展場設計不佳的情形,使動保團體質疑審查許可證的過程,是否缺乏公開透明的程序與明確的準則。此外,台灣目前更有上百家動物展演場所未申請許可證,若已獲得許可證的展演場所仍被指出許多待改進之處,那麼沒有獲得許可證的展演場中,遭到圈養的動物,其福利又該如何落實?<b>執法強度不足<b> 各縣市開罰標準也不一為了保障展演動物的福利,《動物保護法》(以下簡稱《動保法》)第6-1條規定申請成為展演業者的條件:業者須先是社會教育機構、休閒農場或觀光旅遊業等三類業別的其中一種,或經地方政府特別指定資格,才能提出展演動物的申請。此外,經由修訂《動物展演管理辦法》(註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更嚴謹地規範動物展演業者。註1:民國105年農委會訂定發布《展演動物業設置及管理辦法》,並於108年修正為《動物展演管理辦法》。 水族缸內的鉛灰真鯊吻部出現傷口,與水族缸外親子正在歡唱的〈Baby Shark〉一曲,形成強烈對比。 圖/詹湘淇攝 《動物展演管理辦法》實施後,展演動物福利看似終獲保障,執法力度卻多遭詬病。首先,當執法人員欲針對展演場所的違法情狀開罰,其實缺乏可信服的法源依據。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林明鏘指出,由於《動保法》及《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並無詳細規範執法程序,大多透過行政命令完成執法授權,弱化了地方政府、執法人員開罰的正當性,使一線人員難以施力。而當展演場所遭到檢舉,地方政府多會要求檢舉人舉出詳細事證,而非積極介入調查,但民眾蒐證的門檻較高,導致檢舉、開罰程序曠日廢時,許多案件也就此石沉大海。與地方政府動物保護處交手多次、台灣防止動物虐待協會倡議部門主任陳庭毓也抱怨,一線人員與展演業者往往有交情,即便接獲檢舉,在訂下勸導期後也會不斷拖延開罰時限,許多案件拖了半年之久仍一再延宕,「這等於是無限延期啊,換成我們疲於奔命一直在找這些展演場所的麻煩,監督他們改善,一直跑來跑去也沒改善什麼東西!」而各地方政府動物保護處的執法強度不一,也使業者無所適從。京葉馬場遭台中市政府勒令停業後,負責人袁金龍曾與在台南經營休閒農場的同業友人交流近況,才得知台南市政府僅要求違規業者繳納新台幣20萬元保證金,兩市主管機關的處置截然不同。陳庭毓進一步指出,中央政府應統一規範,並加強各地方政府的開罰力道,「不適合的展演場所就不要讓他開,不要在那邊苟延殘喘。」然而,加強執法並非易事,受限於緊縮的人力資源,地方政府也力有未逮。依《動保法》規定,各縣市主管機關應設置專任動物保護檢查員(以下簡稱為檢查員),負責取締與《動保法》相關的違法情事。換言之,但凡寵物、經濟動物、實驗動物、寵物繁殖場及動物虐待等眾多項目,皆是檢查員的主責範圍。農委會畜牧處動物保護科科長鄭祝菁無奈指出,全國的檢查員僅有170多位,但光是台中市109年接獲的動物保護通報案件就高達2100件,檢查員實在分身乏術,難以特別關照展演動物。<b>申請展演許可證門檻高 標準放寬待討論《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修正後,考量既有動物展演業者眾多,因此特允業者於一年內完成補件,便能成為合法業者。可是,在合法過程中,業者多在第一關成為《動保法》規定的三種業別時,就已卡關。屏東縣政府農業處處長鄭永裕指出:「若本身在那個框架裡面就沒有合法性,後續都不用說,總不可能架構在違法使用的土地上去做展演。」鄭永裕所說的「框架」,即是《動保法》中對業者類別的限定,業者在前端申請時即遭遇問題。若要成為上述三種指定業別,除了遞交申請書、營運計畫書等最基本的程序,對業者而言,土地使用與變更難度也很高。原因在於土地相關法規限制多,各業別在遵循土地使用分區規定以外,還可能須另外符合《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等規範。《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上路後,京葉馬場因未有許可證卻仍進行動物展演,成為全台首件開罰案例。袁金龍表示,在《動物展演管理辦法》實施前,園區內的設置皆符合台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規範。但實施後,卻因不符合申請許可證的條件,成為不合法業者,進而遭到開罰。「我的內心是痛苦的。」袁金龍說。他認為政府對於原先就已合法的業者,應予以輔導協助申請許可證,「不要讓我們卡在那邊,我們當然就會照政府的要求去做。」 南美海獅「哈吉」,被Xpark園方要求做出在野外生活不會出現的表演動作。 圖/黑立安攝台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動物保護產業管理組組長林明瑜承認:「目前的門檻確實有些高。」他進一步指出,原先限制資格的用意是為了限縮展演動物氾濫的情況,但因申請難度高,反而導致許多既有展演動物業者仍未登記為展演動物業。鄭祝菁則道出農委會的難處,因為《動物展演管理辦法》甫上路不到兩年,對應到當前土地、建物相關法規,並沒有可以直接適用的項目。但若不解決業者遲未符合法規的問題,動物福利也將不被保障。大眾對動物展演的需求仍在,業者因此相應存在,考量此現況,林明瑜認為:「全部納管或許會是一個方式。」意即,將門檻降低,讓業者能適用《動物展演管理辦法》。對此,鄭祝菁回應,是否放寬條件限制將會再與地方政府、學者討論,努力提出「對人好,對動物也好」的解方。除了前述成為合法業者的門檻過高,進到展演動物許可證申請步驟後,鄭永裕提到:「業者在申請書、營運計畫書撰寫上,比較沒辦法敘述得那麼完整。」對此,鄭永裕以自身經驗為例,他分享,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將縣內第一家獲得許可證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為海生館)作為教材,提供海生館的申請書給其他業者參考。此外,屏東縣政府農業處還曾於109年舉辦講習,由海生館人員傳授行政申請相關經驗,並盡全力輔導業者。<b>許可證發放標準引質疑 動團盼公開審查資訊 遊客舉起手機,將鏡頭朝向玻璃惟幕內的麥哲倫企鵝群。 圖/詹湘淇攝當展演業者取得合法資格,才有機會進一步獲得動物展演許可證,但發放與審查許可證的標準和審核過程不透明,也可能導致部分疑慮。「你看像Xpark有許可證,但還是出現館內有動物受傷、異常的狀況。所以許可證的審查會不會其實有什麼問題?」陳庭毓提出質疑,審核許可證是否通過的會議內容並不公開,誰參與其中也無從得知,更無法找到審查過程的問題所在。鄭祝菁回應陳庭毓的疑惑:「公開審查資訊其實會出現很多問題,可能民間給的建議不夠成熟、或是委員被肉搜。再者,也可以想一下公開討論的立意是什麼。」但陳庭毓反而認為,正因為公開審查資訊,可以知道專家學者審核個案的方式,別起個案的專家才有前例可循,讓業者也能有得以參照的共同標準。而在許可證審查階段,地方政府可參考農委會建議的專家學者名單,從中挑選三位以上協助審查,但學者的專業卻無法涵納所有動物,陳庭毓擔心,某些展演場所容納的物種繁多,但多數專家的研究領域僅限特定物種的生理習性。他也指出,當前法規對動物福利的著墨恐怕不足,「《動物展演管理辦法》要納入這種專家制度的時候,就應該要專注在動物福利的專業,而不是只因為這個人很會繁殖孔雀魚、小丑魚、斑馬魚。」在許可證發放後,《動物展演管理辦法》雖規定,主管機關得邀請專家學者與民間團體參與展演場所的稽查或評鑑作業,主管機關卻往往僅邀請學者與會,使許多動保團體心生不滿。對此,林婷憶擔心審查過程缺乏監督的角色,「那我們可不可以去質疑專家有放水的嫌疑?或是他不夠專業?」 麻斑海豹在環形的透明隧道中不斷來回游動,遊客爭相與其合影。 圖/詹湘淇攝<b>圈養易致異常行為 動團籲業者考量動物習性動保團體對於《動物展演管理辦法》的質疑,還包含第18條中,要求業者在日常照顧時,須考量動物的習性與生理狀態。然而,「動物習性」一詞過於模糊,每個物種的習性也大不相同。陳庭毓吐露他對條文的無奈:「動物習性沒辦法被界定清楚,我覺得不只動保團體在質疑,業者也不知道怎麼設計才叫符合規定。」既然如此,業者該如何安排場館設計與動物照顧計畫以符合動物習性?政府方該如何審核、評鑑展演場所對動物的合適性?動保團體又該如何在監督業者時有所依據呢?陳庭毓接著補充,動保團體的訴求便是希望政府擬定一份指導方針,提供業者、政府與動保團體依循。而官方制定之外,海生館生物訓養組博士李宗賢則分享,歐洲與美洲國家的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通常會根據多年圈養動物的經驗,擬定一份指導方針,供協會會員參考。實際上,台灣也有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台北市立動物園、壽山動物園、海生館、Xpark等皆為成員,然而,台灣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卻未推出指導方針。李宗賢解釋,由於協會成員涵括公部門與私人企業,「公部門可用政府預算做教育、推廣,私部門則講本求利,雖然都在協會裡面,可是大家的觀點就蠻不同。」此外,人造圍籬和玻璃展示缸終究不是動物真正的家,被圈養的動物因缺乏生態豐富的環境,且需長期面對遊客目光,難免會承受龐大的身心壓力而出現異常行為。倘若異常行為未受園方正視,可能將定型化進而衍伸成刻板行為(註2)。對此,陳庭毓認為,動物一旦被圈養,就很難完全避免出現刻板行為,但當動物出現刻板行為時,園方卻鮮少認真看待,「他們會一直說這是正常的,可是我覺得他們可以做得更多。」陳庭毓無奈地說。註2:長時間、心神不定、不斷重複的動作表現。 台北市立動物園裡的大巨嘴鳥,獨自佇立在室內鳥園中的人造枝幹上。 圖/詹湘淇攝動保人士林婷憶曾與Xpark館方對談,提出動保團體觀察到館內動物表現異常行為,館方僅以「需看動物的醫療、飲食、壽命長度」回覆,只要動物的診療結果或飲食狀況皆正常、壽命也長,便不需過於擔憂。「但這只能反應他的醫療狀況或飲食狀況是好的,不能證實他的生活環境是好的。」林婷憶說。部分動物出現刻板行為,加上許多動物展場設計不佳,也迫使其他動保團體聯合向Xpark要求改善動物生存空間,卻始終未得到館方積極回應。面對動保團體質疑業者未正視動物刻板行為,壽山動物園管理股股長李建和解釋,園方會要求動物保育員每天觀察動物,若動物出現異常行為也會詳實紀錄。但李建和也承認,要完全避免刻板行為出現具有一定難度,一旦動物出現刻板行為,園方也會提升環境的生態豐富度,把刻板行為對動物的傷害降至最低。而為了呼應民間日益高漲的動保意識,壽山動物園也預計在5月底整修,在展場加入玩具或適度合併不同種類的動物,使動物生存環境更豐富,增進動物福祉。<b>修正法規、加強民眾教育 動物福祉方能提升除了動物展演許可證審查方式、標準仍待商榷,無法定義何謂動物習性也成為《動物展演管理辦法》目前的疏漏之一。農委會鄭祝菁解釋,由於動物展演涉及的物種多元,「是不是有辦法用所謂一個指南去涵括(動物習性),是實務上的問題。」他進一步說明現在的因應方式,是中央在今年度開始搜集國際上對展演動物的資料與專業研究,並建立資料庫連結,讓地方政府審查申請案或進行評鑑時,能有所憑據。臺北市立動物園助理研究員彭仁隆更直接舉例,荷蘭猴山靈長類公園(Apenheul Primate Park)就是能達到保障動物福祉的理想展演場所,「那個動物園只有展示靈長類動物,展示場也做得非常好。我覺得國內不應該貪心地要展示所有類群,而是選擇園方較擅長的、可以經營得好的。」他強調,降低收藏動物的種類和數量,重質勝於量,才有可能將資源分配給每一個體。彭仁隆還提倡國內建立「動物福祉評鑑制度」,從空間、環境條件來分析個體的適應狀況。「這評鑑方式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制度建置,並不容易,但全球目前已經有這種趨勢。」他補充,或許讓照顧動物的飼養員實行自我評鑑,較能貼近動物本身需求,更勝於其他專家、動保團體的評鑑效果。 Xpark展場設有虛實互動專區,民眾可自行挑選喜愛的魚類並為牠著色。有民眾為一隻魚著上「死」字樣,格外嚇人。 圖/陳宥菘攝儘管《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仍有諸多不足之處,國內卻也日漸重視動物福祉,農委會預計在5月中聚集動保團體、相關委員與各縣市政府召開協調會議,討論修訂條文事宜。透過參考國外經驗、廣納各方善言,或許某天當我們再次走進水族館,盼到的已不是動物刻板、異常的樣貌,而是生物朝氣蓬勃、悠遊自在的神態。「企鵝快跳水啊!」、「海豹住在這看起來好開心!」遊客的呼聲在Xpark展場內此起彼落。除了藉由法規約束業者行為,民眾看待動物的觀點,也可能影響業者展演動物的方式,陳庭毓呼籲,應加強民眾的動物福利教育,從民眾的角度約束業者行為。李宗賢也認為,若民眾缺乏對動物的同理心,業者基於利益考量便不會重視動物福利,他反問:「如果你今天住在那裡,你會不會開心?」
「雙亞」戰爭之後 亞美尼亞青年訴求總理下台
國際
第1742期
「雙亞」戰爭之後 亞美尼亞青年訴求總理下台
2020-12-30
【記者吳季柔綜合報導】「尼柯下台,叛徒!」成千上萬憤怒人民走上街頭,高聲要求亞美尼亞總理尼柯・帕辛揚(Nikol Pashinyan)辭職。反對帕辛揚的示威抗議從西元2020年11月延燒至今,反對黨於12月22日再度號召全國人民罷課、封街。葉里凡國立大學 (Yerevan State University, YSU)11個學院的院長聯合發表聲明,支持這波公民不服從運動。9月底,亞美尼亞與鄰國亞塞拜然爆發長達六週的武裝衝突,戰事在俄羅斯武力介入後暫停。隨後雙方於11月9日簽署和平協議,亞美尼亞被迫放棄大片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以下稱納卡地區)領土。戰亂導致5000多名亞美尼亞軍民死亡,眾多村莊毀損,抗議民眾將其歸因於帕辛揚領導無方,紛紛上街訴求帕辛揚下台以示負責。部分示威者更於首都葉里凡的共和廣場聚集、搭建帳篷,發起長期抗爭。首都抗議情勢白熱化,警方與群眾多次爆發衝突,逮捕多名反對黨員與抗議學生領袖。亞美尼亞革命聯合會尚特學生協會(Armenia Revolution Federation Shant Student Association)主席納雷・庫佩利安(Nare Kupelian)表示,帕辛揚簽署的割地協議導致數千人流離失所,且將危害亞美尼亞的國家安全,「總理有義務維護國家利益,但帕辛揚隱瞞了關於戰爭與協議的真相,我們不能接受領導人獨斷專行卻拒絕承擔責任。」 反對黨支持者在警隊前揮舞亞美尼亞國旗,訴求總理尼柯・帕辛揚辭職。抗議群眾持續封鎖首都葉里凡街道,與警方發生零星衝突。 圖/卡倫・米納斯揚提供據《新聞(NEWS.am)》報導,部分葉里凡國立大學教師表示將參加12月22日的公民抗議,表達對帕辛揚不願下台的不滿。除了葉里凡國立大學外,許多亞美尼亞主要大學也相繼表態支持抗議運動,包括亞美尼亞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Armenia, AUA)、亞美尼亞共和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Republic of Armenia, NAS RA)與亞美尼亞國立經濟大學(Armenian State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SUE)。庫佩利安認同校方的作為,他指出教育者應堅信他們所傳授的民主理念,力求撤換不適任的當權者,「許多教師看著自己的學生們為了保護祖國的領土,在戰爭中喪失年輕的生命。」多數大學生反對帕辛揚任職,但卻只有少數人走上街頭。葉里凡國立大學學生埃德加・薩格森(Edgar Sargsyan)分析,戰敗的政府即喪失執政的權力,但他擔心若此時移交政權,會讓反對黨趁機掌權,「西元2018年我們抗爭過前一個政府,我們只有兩個選擇,壞或是更壞。」他反對學校與政治有所瓜葛。葉里凡國立大學學生勞拉・查奇安(Laura Charchyan)則說明,許多學生因為相信帕辛揚而投身軍旅保衛家國,其他學生因顧慮戰爭中受難的同儕,即使不滿帕辛揚的作為也未投身抗議運動,「我們不參加抗議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珍惜與受難者間的回憶。」 戰事發生於亞塞拜然境內的納卡地區,此區多數居民為亞美尼亞裔,於1991年欲獨立為「阿爾察赫共和國」但未獲國際認可,導致該地長期存在主權之爭。此次戰爭導火線源自亞美尼亞部隊7月攻擊亞塞拜然北部石油產區甘賈峽谷,造成亞塞拜然一名將領和數名幕僚死亡,兩方外交情勢升溫。最終,「雙亞」於9月27日為爭奪納卡地區正式開戰。
「LiHA Pass」籲失智者外出 然患者安全存疑慮
生活
影音
第1739期
「LiHA Pass」籲失智者外出 然患者安全存疑慮
2020-12-10
▲請點擊圖片觀看完整報導。【記者林子頊、吳季柔、黑立安綜合採訪報導】隨著國內人口高齡化,罹患失智症的人數逐漸增加。為了鼓勵失智症患者走出戶外,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白明奇於3日推出「LiHA Pass」社交處方箋,患者只要持證,就能免費遊覽台南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文學博物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奇美博物館與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五所博物館。除了希望患者可以認識更多歷史、藝術文物,也可以多與人群交流、互動。白明奇解釋,社交處方箋的發想源自於英國,「他們當作這是一種醫生認為病人要做的事情,就跟吃藥一樣。」白明奇認為,由五所博物館共同合作創辦的「LiHA Pass」是一項創舉。然而,因根據內政部民國108年的資料顯示,將近一半失智者都有走失的經驗,而他們大多是輕度到中度的患者。因此,部分得以領取LiHA Pass患者的家屬,反而擔心因患者有較多接觸他人的機會,而提高遭遇詐騙的風險。居家照護員莊曉萍解釋,不同的失智階段,會呈現的狀態也不同。比如在初期,失智者可能會在家附近迷路,或者很容易因邏輯判斷出現問題,而變得容易受騙,導致被「金光黨」詐騙等。除此之外,部分民眾擔心,若失智者在藝術場館內症狀發作,會因突然失去方向及產生幻覺,漫無目的地亂走。此狀況不只會影響他們的人身安全,也會打擾館內其他民眾。為化解民眾的疑慮,館方配合成大團隊培訓志工,以利他們在突發狀況時,能做出妥善的應對。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解釋,患者與他人的互動是較令他擔憂的部分,因此院方積極培育志工解決這項問題,「如果需要做直接的接觸 ,我們勢必還要有長期的培訓,暸解到照顧的技能跟規範。」白明奇則補充,這樣的情況雖會發生,但比率不高。他也指出,也指出,醫師要開此處方箋時,會做很多事前評估,「假設這個病人太嚴重,事實上他也不適合進行這樣的計畫。」白明奇說道。不只擔任這些場館的志工,需要提升對失智症的認識。事實上,對失智人口節節升高的台灣來說,患者的照護與對該疾病的認知,是全國人民的課題。為改善此狀況,台南市政府社會局於各處設立社區互助據點,提供認知處境課程外,也讓家屬諮詢疾病相關問題。幫助大眾在遇到突發狀況時,能快速有效地處理。台南市政府社會局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主任洪明婷呼籲,若民眾發現游走在街頭的失智者,應具備較高的關注。他表示,近期政府也在推動失智友善社區,希望提升社區商家或一般民眾對於失智症的認知。由學界與藝術場館合作創立的社交處方箋,是台灣由藝術介入失智症治療的首例。不過,家屬及民眾對這項方案的疑慮,仍未完全消除。社會局建議,若相關單位推出活動鼓勵失智者出門,應輔以較完善的配套措施,像是開啟患者全球衛星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定位,或攜戴具個人資訊的手鍊等,都能有效預防失智者走失。此外,也期望大眾能更了解失智症,並對患者伸出援手,幫助失智者及家屬面對患病的處境。
Palantir追蹤軟體侵犯移民權利 美大生連署抗議侵犯隱私
國際
第1715期
Palantir追蹤軟體侵犯移民權利 美大生連署抗議侵犯隱私
2019-11-27
【記者呂心喻綜合報導】美國共16所大學學生於19日發起「抗議行動日#學生對抗ICE(Day of Action#StudentsvsICE)」連署抗議活動,以「#拒絕提供ICE科學技術(#NoTechforICE)」為口號,為國內移民的人權問題發聲。學生盼透過各項連署和集會,要求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U.S. 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 ICE)終止與帕蘭泰爾技術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續簽合約。 圖為學生連署抗議活動的海報,19日當天共有16所大學發起各校抗議。 圖/加州大學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學生會提供帕蘭泰爾技術公司為美國規模首屈一指的大數據公司,主要客戶為美國政府當局,其最著名事蹟是經由數據追蹤,幫助歐巴馬政府擊敗賓拉登。帕蘭泰爾技術公司之所以能達成政要機關指派的各項艱難任務,仰賴於其數據庫搜集金融、法律甚至民生等機密資訊,但目前該公司以外人士仍無法得知其演算原理。移民與海關執法局透過帕蘭泰爾技術公司提供的追蹤軟體,於8月在密西西比州拘留近700名工人,人權團體當時抨擊移民與海關執法局違反《美國憲法》中基本人權,而政府不予回應造成人民不滿。移民與海關執法局預計於27日與帕蘭泰爾技術公司續約並進一步合作,該公司將提供更多樣的監控軟體,因此包括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YU)、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 Berkeley)等16所大學學生於是決定發起抗議活動。 耶魯大學學生在校內公佈欄上張貼宣傳海報,直指許多科技公司提供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科技協助。 圖/加州大學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學生會提供「移民者也應獲得人權保障,而且他們並不是犯罪者。」加州大學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學生會(Cal Bears Against ICE)主要成員奧利維亞・諾里亞尼(Olivia Nouriani)指控,政府不擇手段將移民驅逐出境,尤其位於美國南部移民集中營的非人道作為令人髮指。他說明,「抗議行動日」活動目的為要求學校停止與相關科技公司合作,並呼籲學生拒絕進入相關公司就職。活動當天,參與學校皆舉辦連署活動,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則發起示威,要求工程學院拒絕帕蘭泰爾技術公司在校園中徵才,且向政府施壓。諾里亞尼說:「帕蘭泰爾技術公司沒有科技相關學門的學生幫忙研發產品,他們遲早會垮台。」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學生在校內發起連署活動,抗議移民與海關執法局與科技公司的合約。 圖/加州大學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學生會提供從耶魯大學畢業的學生湯米・唐(Tommy Tang)表示,許多案例正在學生周遭發生,例如在送小孩的路上被逮捕的移民父親、被拘留數年的移民者等,甚至自己的親戚也可能是被監控的對象,「帕蘭泰爾技術公司的技術幫助移民與海關執法局拆散無數家庭,是『助紂為虐』。」他希望能喚起更多學生重視移民者的人權,並盡可能阻止帕蘭泰爾技術公司擴大,「其實應該已有30所左右的大學、大概幾千名學生簽下連署書要求雙方解約。」史丹佛大學學生特蕾莎・高(Theresa Gao)透露,自己已拒絕進入谷歌(Google)就職的機會,因谷歌曾有提供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協助的先例,他直言:「我要透過行動表達我的反對。」 耶魯大學學生於校內懸掛布條,並寫上抗議口號,以向學校及政府聲明訴求。 圖/加州大學反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學生會提供各科技公司和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合作所引發的人權顧慮持續發酵,政府尚未對學生抗議作出回應。未來帕蘭泰爾技術公司是否會提供更多追蹤技術,移民與海關執法局是否會修改對移民的處置方式,仍待政府出面解釋。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