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社論】不分系有助大學生探索?還是延後迷茫?
校園
第1774期
【社論】不分系有助大學生探索?還是延後迷茫?
2022-12-07
近年來,許多大學紛紛開設「不分系」,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尋找興趣。然而,此舉真的有助於摸索未來志向嗎?抑或只是在延後學習專業的時機?在「成績至上」的十二年國教中,學生很少有自我探索的機會,在升上大學時,多數人只能選擇一個看起來不排斥的科系。根據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自己選錯科系,而轉系不僅門檻高,成功轉出也未必適合自己。等到準備出社會,學生們率先排除原先念的專業,想要轉換跑道,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會什麼、想要什麼,大學四年就如同被虛度的光陰。不分系制度包含全校型以及學院型,而台灣以學院型為多數,又再區分成前段不分系以及四年不分系。學校設立不分系的理念,不外乎讓學生多方接觸各領域知識,了解自身志趣所在,培養跨域能力。然而,四年不分系卻被外界質疑「樣樣通,樣樣鬆」,而前段不分系雖延後分流,再進一步接受專業訓練,制度看似完善,解決雜而不精的問題,仍受到不少人所詬病。前段不分系在課程內容設計方面,多以通識教育為主。對於志向明確的學生而言,基礎訓練已不再能滿足他們所需,直至分流之後才開始學習核心知識,相比其他一進入大學就決定科系的同儕不僅起步晚、專精學習的時間也短;而認識專業的通識課程,並無實際接觸該領域,再加上開課單位資源不一,能夠選擇的課程少,學生想認識也無從下手,依舊迷惘。此外,為平衡各系人數,有些學校會以成績做分流,並非所有學生都能進入志願科系,且分院不分系分流後,僅能選擇學院裡的科系,也會造成尋找志趣的效果不彰。若要貫徹不分系的初衷,或許全校型前段不分系更能落實生涯探索。各科系以「院」為單位開課,將學期切分為數區段,在每個區段教授各科系知識,並以實作取代概論,學生不僅可以跨域學習,也能真正認識各領域,分流後再進一步專精。許多人可能會擔心起步晚會落於人後,不過美國著名運動學者羅絲.塔克(Ross Tucker)曾言:「我們知道早期的嘗試是致勝關鍵,多元也是。」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多方涉獵才能快速應變,每一個技能可能在某個時刻成為意想不到的養分。
【大學事】不分系倡跨域學習 專業難認定成挑戰
校園
第1737期
【大學事】不分系倡跨域學習 專業難認定成挑戰
焦點
2020-11-25
【記者徐宇昕綜合報導】國立臺灣大學於18日舉辦「未來大學高峰會」,宣布最早將在111學年度設立全校不分系學士班。近年社會對於跨域人才的重視,使不分系陸續在大學興起,然而不分系高度自由的學習環境,也引起學習專業性不足等質疑,且考驗學生自律能力。不分系分為學院型和全校型,全校型包含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大一不分系學士班和國立清華大學的清華學院學士班等,兩者學生大一時屬於全校不分系,到大二才分流至其他科系。而國立成功大學於民國96年成立大一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106學年度起改為四年制,並招收各年級轉系生,為國內首創。成大教務長王育民表示:「以前學生在大二就分流,對跨域學習沒有實質性的幫助。」此外,學生對跨域學習的需求提升,也促使校方設立四年制不分系。 國立成功大學首創「大一至大四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鼓勵學生跨域學習,並且自主安排課程。 圖/彭康舜提供成大不分系分為A、B班,A班透過個人申請或考試分發入學,學生可選擇在未來轉系,或繼續留在不分系到畢業,B班則招收各年級轉至不分系的學生。王育民表示,過去學生多將不分系當作轉系跳板,但近期跨領域人才備受重視,目前在A班的學生近半數選擇繼續就讀。成大不分系學生鐘民鈞也分享,過去就讀電機工程學系,但在電機系所學不如預期,且發現自己更喜歡人文學科,於是決定轉至不分系,目前他選修許多外國語文學系和哲學的相關課程,「我認為跨領域是很重要的能力,而不分系選課自由幫助很大。」但成大不分系選課並非毫無限制,其要求學生須在大學期間達任一科系的輔系門檻,同時必須在該輔系所屬學院修達50學分。此外,不分系的系定必修課程為專題製作,學生可自由發想題目,呈現方式亦不受限制。成大不分系學生李尚恩分享,他的專題以大學自學生為主題,訪問業界前輩,最後製作給大學自學生的學習地圖作為成品,「專題給我行動的理由,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可以找到問題並且為那些理想改變。」鐘民鈞也提到,做專題的模式和研究所的學習方式類似,可以訓練自己架構跟執行能力。不分系雖可讓學生自由選課,但同時也有選課方向不明確、專業性不足等疑慮。李尚恩表示,自己每學期的選課方向會因興趣而調整,「修課的確會少一點方向,而且這些知識未必能一直疊加上去。」而畢業於成大不分系的史蕓瑄也坦言,目前不分系尚未被大眾和企業認識,因此在找尋工作時確實面對較多專業性的質疑,「不分系定義的能力是抽象的,像是跨域、溝通、實踐等軟實力,並沒有明確連結到哪項職業。」但他也表示,不分系訓練他如何探索未知,因此在職場上擁有較佳的問題解決能力。而相較於全校不分系,學院型不分系在大專院校中則更普及,例如清大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大一不分系等。而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也是其中之一,學生在大一、大二時隸屬於不分系,大三才分流至廣告學系、廣播與電視學系,或是新聞學系。過去為傳院大一大二不分系、現為政大廣告系學生于恆生表示,因不分系使他能選修許多新聞系的課程,眼界更寬闊。然而,政大廣告系學生王宥方卻指出,不分系希望學生多元探索,但必修課的課程內容安排卻不夠明確,須主動選修三系基礎課程才能實際接觸,「學校應該要把三個系的基礎課程都安排在必修。」于恆生也提及,學生過去習慣傳統填鴨式教育,即使學習環境自由度高,仍會慣性依照學校的課程安排,「學校都說可以利用時間多元探索,可是我們走的體制就是照表操課,沒有想到可能有更好的安排方法。」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讓學生有機會選修不同領域的課程,但學生反應必修課主旨不明確,難達到探索興趣的目標。 圖/黃靖評提供另一方面,不分系看似為了讓學生探索興趣,實則更考驗學生自律能力,鐘民鈞說:「如果你不夠自律,又不知道你要做什麼,其實就是迷途羔羊。」清大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曾就讀清華學院大一不分系的楊正賢也分享,不分系讓大家有無限發展的可能,但許多人卻也因此更加迷茫,「它的優點就是它的缺點。」王育民則表示,「我不太認為不分系是一個探索興趣的地方,而是一個實踐的地方。」他認為不分系的重點在於跨域學習,以及培養執行和問題解決的能力,這同時也是未來人才所需的特質。而他也提到,學校可多了解學生的需求,並據此訂定相關辦法,才能有效達成不分系成立的目標。 不分系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多數學生習慣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因此如何安排選課方向也是一種挑戰。圖為示意圖。 圖/徐宇昕攝
分久必合?與時俱進的不分系制度
專題
第1645期
分久必合?與時俱進的不分系制度
焦點
2017-03-23
分久必合?與時俱進的不分系制度【專題記者劉祐齊、陳亭蓉、曾智怡、周瑩慈、陳詩妤採訪報導】一年一度的學測剛結束不久,另一批準備指考的高中生們也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學生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努力奮鬥?「理想的大學校系」想必是每一個莘莘學子心底最真切的回答。長久以來,台灣高中生埋首準備大學入學考試,較重視考試學科的結果,減少了探索自我興趣的機會與時間。許多學生選填志願時,才發現自己「沒有特別想念的」,最後往往以分數高低或科系刻板印象作出判斷。如此一來,適性選擇似乎只能成為空想。隨著時代高速變化,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不分系」便是一個因應世代變化的產物。此制度最早從美國開始推行,為求培養「通才」,所以課程內容從過去講求專業化,改為著重基礎性通識教育與基礎訓練課程,並給予學生相當大的選課彈性與選擇空間,延緩科系分化至大二或大三。以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為例,學生大一隸屬不分系,修習共同必修課,大三分流後,進入新聞、廣告、廣播電視學系。以「跨領域學習、適性探索」為理念的不分系教育在台灣從民國86年開始實施,目前發展出以學院、甚至以校為單位的不分系及學程。總而言之,不分系就是讓大學生多一到兩年探索自己的內心,多了解自己「究竟喜歡什麼」。 多數學生在大學階段都處於「忙、茫、盲」的狀態,或許不分系的延後分流設計,能給他們適性選擇的機會。 圖/陳亭蓉 攝全校型不分系 V.S 學院型不分系不分系看似都是延緩分流制度的產物,但每間學校、每個學院都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系統——「不分系」、「學士班」、「學士學位學程」名稱大不同,導致大多數高中生看不分系就像是霧裡看花。其實這些都屬於不分系,若以層級分類可分成全校型、學院型。(1)全校型不分系全校型不分系的學生,分流時可選擇進入校內任一科系,典型案例是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全校不分系學士班、國立成功大學大一全校不分系學位學士學程。台科大於95年開始設立全校不分系學士班,成立之初為大一大二不分系,大三才選主修系,於105學年度則改為大二分流。為了保障不分系學生分流至各系的名額,有兩次自由轉入其他系的機會。而學生轉至各系後,與雙主修的學生一樣,只要將雙主修的表定科目修完即可,相較於其他原本就讀該系的學生,不分系學生分流至該系後,實際上能少修幾門必選修即達到畢業標準。成大的大一全校不分系學位學士學程成立於96年,當年著手成立不分系的成大教務長湯銘哲表示, 有鑒於美國大學的通識學習制度,成大希望能讓學生擁有更多適性探索時間與跨領域學習機會。「大部分高中生進大學前還不知道想走什麼路,希望讓學生進大學後修習不同的領域,先嘗試摸索看看。」最後畢業證書上會註明學生分流後選的科系。雖然不分系提供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湯銘哲表示,成大全校不分系甫成立第一年時,超過半數學生會去選比較熱門的系。所以,要如何讓學生尋找、探索真正適合且有興趣的系,是個很大的挑戰。第二年,經過導師個別輔導學生探索興趣,才能漸漸讓學生以志願為主選擇科系,符合適性選擇的精神。「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學生的心。而且其實大學裡面不只有修課,大學應該提供很好的機會讓他們去探索。」湯銘哲說到,成大相當看重導師制度,每位學生都有一位專屬的導師,提供諮詢課業與生涯探索。(2)學院型不分系目前台灣大部分的不分系都屬於學院型,分流後只能在學院底下選擇科系。元智大學管理學院86年首創不分系學士班,是不分系的濫觴。99年校方認為不分系有擴大舉辦的潛力,便將當時的管理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改制,逐漸調整為企業管理、財務金融、國際企業、會計四個主修的管理學院學士班,並創設管理學院學士英語專班來招生入學。這樣以主修替代系所的制度,加上入學後有自由轉換主修一次的機會,時任元智教務長、現為長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古思明指出,這樣同時顧及志向清楚與暫無目標的同學。接下來元智也打算將這個制度擴大施行於校內,使所有學系都有一成名額可跨院轉系或院內轉系,以賦予學生學習上更多彈性。元智教務長陳家祥表示,「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是推動不分系的主要考量。」開課不是以老師為主,而是以學生的權利為主。不分系讓學院的課程整合,也使資源重新分配。國立台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王秀槐表示,滿足學生「適性選擇」與「知識統整的需求」,是不分系制度的核心理念。她認為學院各科系的基礎必修課程重疊性高,在大學教育前段授課內容相似,才適合不分系的延後分流制度。不分系制度該何去何從?不分系?   政大、銘傳傳院各有選擇103年,銘傳傳院結束為期十年的不分系,回歸四系各自招生。「接院長後,我第一年就發現問題很嚴重,不能再實施下去。」銘傳傳院院長倪炎元表示,不分系拉低學測PR值,過度的選課自由也失去校方當初課程規劃的美意。由於成績好壞決定分流結果,「很多很會拍片的同學,因為成績差,他就去不了廣電系。」帶怨念進入非自己第一志願的系,學習熱忱自然低下。銘傳新聞學系主任孔令信也提到,在不分系時期,學生除了在大二下選系所,也會一併選擇校內實習媒體進行實務訓練。例如新聞學系學生選擇「品牌實驗中心」作為實習單位,如此便無法習得採訪歷練,將欠缺原系操作經驗。有趣的是,在銘傳傳院取消不分系的那一年,政大傳院正式開啟大一大二不分系的旅程。政大傳院副院長陳儒修表示,過去曾辦理「傳播學士學位學程」,看見學生可以自己建構他們的未來、想像跟自信的能力,因而積極推動不分系制度,醞釀七年後終於上線。師資的更新、課程的需求是目前正面臨的問題。因老師的教學模式多已定型,若請他們改變課程方向、內容,磨合在所難免。課程需求上,大一大二學生普遍有修不到課的現象,增加修課人數上限、班級數量為院方的應變措施。政大傳院院長林元輝也曾在不分系專業分流公聽會上指出,分流後若學生認為學程無法滿足其學習興趣,可在大三下學期結束前,徵求一位院導師諮詢,向系上申請修習「實驗學程」。學生自行提出修課規畫書,除了須規劃至少一門「跨院」或「跨校」課程,還需提出若無法修習課程的替代方案。「專業訓練永遠訓練不完。」面對學生質疑大三才分系會壓縮專業能力的培養,陳儒修則認為,現在這個時代變動劇烈且快速,重要的絕非操作層面,不分系旨在提高學生自主性,培養應變、自學能力,才能致其不被時代淘汰。媒體生態變化萬千,各校傳播領域不斷調整、更新課程以因應現今資訊匯流的時代,舉例而言,即便銘傳傳院走回分系制度,仍積極培養學生整合能力。各校根據自身性質走出自己的路,不變的是皆在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無論實施分系與否,課程設計才是關鍵。不分系的困難與挑戰不分系給了學生彈性的學習空間,但誰來給不分系生存空間?根據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統計資料發現,從96年到106年,不分系的數量都介於23個至31個,並沒有大幅度的上升,原因主要還是執行上的困難。「你去問高中生,他根本不知道不分系是在幹嘛的,因為老師也不會跟他們說。」長期關注不分系制度、前逢甲大學資電學院不分系榮譽班主任王壘說道,辦理不分系吃力不討好,加上大學與高中之間資訊不對等,高中生的不了解變相導致需求少,大部分大學自然也不願耗費大量心力來辦理不分系。國立中山大學99年時一口氣停招及裁撤理學院、工學院及管理學院大一大二不分系。中山教務長黃心雅對此表示,首先,部分學生在大一大二時沒有策略性地選課,導致程度落差大,大三分系時出現課程銜接不上的問題;其次,學生的志願分配有人數上的落差,在師資額固定、院內無法因應大幅調整課程的情況之下,並非所有人都能進入心中的第一志願。面臨眼前種種困難,中山大學不得不作出此決定。而三院停招後,取而代之的是跨領域整合學程的設置,並將轉系、雙主修、輔系門檻放寬,也提供跨校選課或跨校轉系的機會,讓學生仍有多元的選擇。有別於中山在99年一舉取消校內所有不分系,國立清華大學卻看好這股潮流,從95年的兩個不分系,增加到目前共有七種不同領域的不分系學士班。清大各學院學士班大多規劃為雙專長設計,將不同的專長學分設計內含於畢業最低應修學分內,且可以另加修雙主修或輔系,因此更吸引企圖探究跨領域專業的學生。而學士班課程和分流制度的設計以院為主,並依學生志願分流,無院內各學系名額之限制。清大教務長戴念華表示,〈國立清華大學院學士班學生的學習表現之分析〉中調查了4585位清大畢業生,結果顯示出院學士班學生選擇學士班的原因偏向於內在動機,例如「學識或知識上的興趣」和「增加就業能力」;而其他學生的選系動機傾向外在動機,兩者因此形成對比。即使中山和清大兩校在不分系制度上有不同作法,但都正往跨領域的方向前進。成大身為實施全校型不分系的指標性學校,無畏不分系的挑戰,目前正嘗試將全校大一不分系改成大一到大四不分系,預計於107或108學年成立。成大不分系組長黃信復表示,學生能從不分系轉出,別系的同學也可以轉入不分系,希望提供不拘泥於傳統學位的學生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成立的話,將會是全國第一個全校大一到大四不分系。首屈一指的台大雖然沒有以不分系招生,但近年來也採取降低轉系門檻、開設跨領域整合學程的方式,滿足學生的適性選擇與知識統整的需求。轉型之路:找出適合台灣教育的樣貌不分系究竟適不適合台灣?「延後分流是一個很好的趨勢。」王壘表示,不分系是一個值得台灣的大學去嘗試的教育制度,但推行難度比歐美要高很多,因為得從中找出符合台灣教育環境的樣貌與特色。而王秀槐表示:「比起以往科系個別招生,不分系的安排使得招生名額、師資的安排都更為彈性。」面對少子化所帶來的衝擊,不分系的實施也許有助於解決國內大學目前招生不足的困境。「大學的建制本是以系為單位。」王秀槐一語道破最主要的問題:難以跨越的科系藩籬。她也指出排名效應是另一堵高牆,因同個學院不同科系有不同錄取門檻,系所會擔心若以不分系招生,可能導致收進程度不一的學生。無論各校是否走回分系制度,「跨領域學習」是看得見的共同趨勢。學校調整系所招生制度的同時,學生也應該要依據自己的興趣、目標去選課。倪炎元就指出過去許多不分系學生在面對自由的選課制度時,以方便性為優先考量,選修分數較「甜」、作業量少的課,或者忽視自身科系應有的專業而一窩蜂選修熱門課程。畢竟,天底下沒有完美的教育制度,除了學校行政單位應設計嚴謹的不分系制度與配套措施,學生也須了解不分系旨在提供大學生性向探索、多領域發展的機會,才能在變動劇烈的時代下,規劃出最有利、最適合自己的路。 
【政大傳院專業分流】首屆不分系志願調查 新聞減半廣告廣電增
校園
第1611期
【政大傳院專業分流】首屆不分系志願調查 新聞減半廣告廣電增
焦點
2015-12-07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11月28日召開專業分流公聽會。 圖/張方慈攝【記者張方慈台北報導】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於西元2014年起實施傳院大一大二不分系,首屆不分系學生將於下學期進行分流。根據院方調查,將來選讀新聞系的人數可能減半,廣告、廣電兩系人數增加,師資如何因應學生需求,成為一項課題。課程多元供自由搭配 「試吃課程」助探索主修興趣根據傳院大一大二不分系的課程架構,必修科目為導論課程,選修科目則分為「能力模組、人文反思模組及主修基礎模組」三類。導論課程、能力模組、人文反思模組,皆著重於培養傳播人所需的共通能力。主修基礎模組則由六學程提供,幫助有興趣的同學在分流前先接觸該學程教學內容。主修基礎模組屬於「試吃」性質,目的在誘發同學興趣,但不會成為將來學程的選修門檻。院方並未強制所有學程均需開設此類課程,目前共有三學程開設「試吃」課程。新聞與資訊學程開設「參與式傳播」、策略與創意溝通學程開設「策略傳播基礎」、影音企劃與製作學程則開設「表演基礎」與「進階創意寫作」。  傳院大一大二不分系的課程架構。  圖/政大傳播學院提供  政大傳院大一大二不分系課程。 製表/張方慈 政大傳院六大主修學程。 製表/張方慈三系人數變動大 師資將配合學生需求調整傳院副院長陳儒修表示,分流兩大原則為「先填志願,再評比」、「先分流,再自主」。若學程選填志願人數未超過招收名額,則不需進行評比。若同學在分流之後認為課程無法滿足學習所需,可申請「實驗學程」,經系所審核通過後可自主規劃課程。根據院方調查,目前將新聞系兩學程列為第一志願的人數共有39人、廣告系則有87人、廣電系有79人。相較於分系時期,新聞系招生人數為90人、廣告及廣電皆在45人左右。將來各系學生人數將大幅變動,師資如何因應學生需求變化,成為新課題。大一大二不分系的十門選修課中,新聞系開設四門(其中兩門開設雙班)、廣電系開設五門,廣告系僅開設「行銷原理」一門。學生反應,院方應增聘廣電、廣告系專任教師,或以兼任補足兩廣師資。目前新聞系專任及兼任師資共有35人,廣告系21人、廣電系28人。廣告系主任吳岳剛表示,廣告系近幾學期已新聘三位專任教師,但因新任教師符合校方減授條件,加上今年有老師請育嬰假、接任其他職務,造成開課吃緊,明年情況將會改善。傳播學院院長林元輝則表示,補足人力需要時間,將來會因應學生需求調整師資,把退休教師的員額「補在刀口上」。大學報相關報導【政大傳院專業分流】學生追求實作專業 院方著重傳播多元通才 專業分流志願序調查(填表時間至11月4日,共205位大二生填表。) 表/政大傳院提供更正啟事: 本報導第六段:大一大二不分系的十門選修課中,新聞系開設四門(其中兩門開設雙班)、廣電系開設五門,廣告系僅開設「行銷原理」一門。2015.12.07上午9時版本 :「大一大二不分系的十門選修課中,共有六門課為新聞系開設,但廣告系卻僅開出「行銷原理」一門。」課程數計算有誤。2015.12.07晚上10時已更正為:「大一大二不分系的十門選修課中,新聞系開設四門(其中兩門開設雙班)、廣電系開設五門,廣告系僅開設「行銷原理」一門。」 本報導第七段:廣告系主任吳岳剛表示,廣告系近幾學期已新聘三位專任教師。2015.12.07上午9時版本:因打字錯誤,誤植為「廣電系近幾學期」。2015.12.07晚上10時:已更正為「廣告系」。
【政大傳院專業分流】學生追求實作專業 院方著重傳播多元通才
校園
第1611期
【政大傳院專業分流】學生追求實作專業 院方著重傳播多元通才
焦點
2015-12-07
學院於11月28日召開專業分流公聽會,同學對議題高度關注,現場座無虛席。 圖/張方慈攝【記者張方慈台北報導】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11月28日召開專業分流公聽會,學生提出「實作課太晚修習、課程缺乏專業針對性、主修試吃課深度不足、部分課程重理論輕實用、選修課難搶」等學習焦慮。院方回應,傳播領域變遷快速,比起操作機器,學生更應學習的是人文反思、多元自主及傳播領域的共通能力。焦慮一 實作延至大三   院:培養人文反思能力公聽會中有同學反映,不分系學生大三才開始接觸主修專業,相對起步較慢,畢業時的能力可能與學長姊產生差距。過去廣播電視系的大二即開設導演基礎、影像製作、影視編導等實作課程;改為不分系後大二不再有練習拍片的課程。新聞系過去開設在大二的實作課「新聞媒體實驗(大學報)」也更改至大三。廣告系過去大三便開始到校外實習,現今課程規畫可能使大三、大四負擔加重,壓縮到實習的時間。傳院院長林元輝受訪時表示,傳播科技不斷推陳出新,即使引進最先進的機器,幾年之後可能就被淘汰。政大傳院要教授的不是操作新機器的技巧,而是人文反思的能力。許多導演並不是靠技術拍出好作品,而是運用普通的拍攝手法卻展現深層的思考。林元輝指出,現在的不分系如同過去未分家前的老新聞系,大三才分為新聞編採、新聞英語、廣播電視、公共與廣告四組。新聞系主任吳筱玫指出,大學報曾於西於2000年改制,過去皆是在大三開設。焦慮二 課程缺乏專業針對性 院:大一二培養共通能力不分系課程不針對特定專業,令同學感覺課程深度不夠、學不到東西。有同學提出希望校方將六學程的概念放入必修,讓學生了解各課教授的能力是對應到哪一學程。副院長陳儒修表示,不分系目的是讓同學學習到傳播領域的共通能力,學生擁有攝影、設計等基礎能力,將來銜接兩廣學程不會有問題。傳院秘書郭乃華受訪時指出,並非針對單一媒介或行業的課程才算是「專業課程」,同學認為分系才能接觸專業,顯示同學對不分系的認知,與院方設計課程的理念有落差。目前院方考慮將「傳播學的位置」、「傳播學知識地圖」兩大主題放入大一必修課「傳播概論」,協助同學了解不分系課程定位、課程規畫和將來三系六學程的關聯。焦慮三 主修試吃課深度不足     院:可透過實驗學程自主規劃有學生指出,主修基礎模組課程提供「試吃」機會,課程深度不能只停留在引發學生對某一學程的興趣,而未教授該學程專業,否則可能造成分流時學生只能依興趣選擇學程,真正碰觸專業後才發現自己能力不在此。林元輝受訪時指出,接觸專業後才發現自己不適合或不喜歡的問題並不是分流造成,很多人念完四年大學才發現自己選錯系;畢業之後未從事相關行業的,不論哪個科系均更大有人在。分流後若發現不適合,可以申請「實驗學程」,自主規劃所需課程。林元輝表示,新聞業職缺比畢業生人數少,廣電系也非人人畢業後都從事相關產業,大部分學生必定會面臨轉業問題。學生應該放寬視野,在大學時就,培養第二、第三專長,具備多元能力可360度轉換方向。他舉例,林懷民從沒有做過新聞記者就跳舞去了,但他在新聞系所學的知識、能力,對他經營雲門舞集很有幫助。焦慮四 部分課程重理論輕實用    院:比例問題,可調整也有同學指出,目前廣電系所開設的選修課音樂概論、藝術概論偏向純藝術(fine art),在選修課開課量有限的情況下,應先開設符合廣電系學程專業需求的課程。林元輝受訪時表示,會請老師體會學生的需求,調整應用與理論的比例,但學生也不應太急功近利,只想學實用的東西,不去培養藝術的素養或理論基礎。從基礎理論中吸收的養分,未來皆能轉化為實作的素材,現在認定這些知識與將來所需無關,太過武斷。焦慮五 課難搶只能向外選課 院:培養多元自主能力有同學反應,傳院課程必修課少,但選修課太難搶,只能到外系選課。學生認為,院方不能以「向外學習」為藉口,應設法解決問題。郭乃華表示,相較於舊制課程自主程度低,新制課給予彈性,可能因此造成同學恐慌。改為不分系其實是因應傳播領域強調多元自主能力的趨勢,希望同學持更開放的態度,規劃更符合自我特質的學習計畫。有同學建議,院方可以每學期課程遞補人數為標準,規劃下一學期的開課,遞補人數多的課程可開雙班、人數少的課程則取消。廣電系主任許瓊文表示,以遞補人數作為評比標準對老師並不公平,有些老師上課要求嚴格,開的課修課人數少,但修課學生反應卻是好的。跳脫分流限制:實驗學程分流後,若學生認為學程無法滿足其學習興趣,可在大三下學期結束前,徵求一位院導師諮詢,向系上申請修習「實驗學程」。學生必須提出修課規畫書,除了須規劃至少一門「跨院」或「跨校」課程,還需提出若無法修習課程的替代方案。名額限制未來將由各系決定。郭乃華舉例,若學生想發展「健康傳播」專業,但目前校內只有一門相關課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規畫,到陽明大學、台北醫學大學跨校修課。目前畢業門檻為128學分,扣除通識、必修、主修學程,還有至少50學分,若想發展自己的興趣,其實不須等到大三分流,大一開始即可開始規劃適合自己的課程。郭乃華表示,傳播領域變化太過迅速,現在最夯的職業以前是不存在的,例如十年前並沒有手機遊戲設計師。她勉勵同學不要「在17歲年申請入學的那一分鐘」決定做廣電人,就認定自己「未來40年都要做廣電人」,而是先告訴自己做一個傳播人,花兩年時間去探索各系,並嘗試更多元的想像,發展屬於自己的專業。大學報相關報導【政大傳院專業分流】首屆不分系志願調查 新聞減半廣告廣電增 傳播學院不分系大二學生於公聽會發表對不分系看法。 圖/張方慈攝  傳播學院院長林元輝與同學現場互動。 圖/張方慈攝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