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總覽
view
更多新聞總覽
校園
世新口傳臨時調整課綱 畢業製作提前引學生反彈
2024-12-20
校園
臺師大增設客語中心 培育師資與傳承文化
焦點
2024-12-20
生活
音樂祭展族群認同 盼拉近都市原民文化距離
2024-12-20
體育
全國踢拳錦標賽登場 台港選手切磋促交流
2024-12-20
新知
酒醪液融入洗護髮產品 減少汙染促循環經濟
焦點
2024-12-20
藝文
隨外婆舊地重「游」 趙曼君重現日治歷史記憶
2024-12-20
國際
密大受預算緊縮衝擊 師生不滿自身權益受損
2024-12-20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首頁
新聞總覽
全部文章
返回首頁
新聞期別 :
請選擇...
第1804期
第1803期
第1802期
第1801期
第1800期
第1799期
第1798期
第1797期
第1796期
第1795期
第1794期
第1793期
第1792期
第1791期
第1790期
第1789期
第1788期
第1787期
第1786期
第1785期
第1784期
第1783期
第1782期
第1781期
第1780期
第1779期
第1778期
第1777期
第1776期
第1775期
第1774期
第1773期
第1772期
第1771期
第1770期
第1769期
第1768期
第1767期
第1766期
第1765期
第1764期
第1763期
第1762期
第1761期
第1760期
第1759期
第1758期
第1757期
第1756期
第1755期
第1754期
第1753期
第1752期
第1751期
第1750期
第1749期
第1748期
第1747期
第1746期
第1745期
第1744期
第1743期
第1742期
第1741期
第1740期
第1739期
第1738期
第1737期
第1736期
第1735期
第1734期
第1733期
第1732期
第1731期
第1730期
第1729期
第1728期
第1727期
第1726期
第1725期
第1724期
第1723期
第1722期
第1721期
第1720期
第1719期
第1718期
第1717期
第1716期
第1715期
第1714期
第1713期
第1712期
第1711期
第1710期
第1709期
第1708期
第1707期
第1706期
第1705期
第1704期
第1703期
第1702期
第1701期
第1700期
第1699期
第1698期
第1697期
第1696期
第1695期
第1694期
第1693期
第1692期
第1691期
第1690期
第1689期
第1688期
第1687期
第1686期
第1685期
第1684期
第1683期
第1682期
第1681期
第1680期
第1679期
第1678期
第1677期
第1676期
第1675期
第1674期
第1673期
第1672期
第1671期
第1670期
第1669期
第1668期
第1667期
第1666期
第1665期
第1664期
第1663期
第1662期
第1661期
第1660期
第1659期
第1658期
第1657期
第1656期
第1655期
第1654期
第1653期
第1651期
第1650期
第1649期
第1648期
第1647期
第1646期
第1645期
第1644期
第1643期
第1642期
第1641期
第1640期
第1639期
第1638期
第1637期
第1636期
第1635期
第1634期
第1633期
第1632期
第1631期
第1630期
第1629期
第1628期
第1627期
第1626期
第1625期
第1624期
第1623期
第1622期
第1621期
第1620期
第1619期
第1618期
第1617期
第1616期
第1615期
第1614期
第1613期
第1612期
第1611期
第1610期
第1609期
第1608期
第1607期
第1606期
第1605期
第1604期
第1603期
第1602期
第1601期
第1599期
第1598期
第1597期
第1596期
第1595期
第1594期
第1593期
第1592期
關鍵字搜尋 :
搜尋
全部文章
校園
國際
新知
藝文
生活
體育
專題
影音
體育
第1785期
魏連軍林冠菱展國手實力 助國體勇奪有氧體操三金
2023-11-15
多次征戰國際賽場,且於3月奪得世界盃第一名的魏連軍,一登台便展現強大氣場,台下觀眾與參賽者皆目不轉睛。結束後魏也向四周揮手致意。 圖/胡王子行攝【記者胡王子行桃園報導】112學年度全國有氧體操錦標賽11日、12日於桃園市龍潭區武漢國小舉行。首日的大專社會男子組賽事由來自國立體育大學,今年三月獲得世界盃有氧體操金牌的魏連軍以20.150的高分稱王(註一),並與世界盃隊友,同樣來自國體的王宇晟、鄧智峮一同奪下大專社會三人組金牌,女子組則由同為國體的林冠菱封后。註一:評分標準分為「藝術分數」、「執行分數」、「難度」,前兩者以10分開始依表現倒扣,難度分數則採加分制,依動作難度加分。 由左至右分別為鄧智峮、王宇成、魏連軍,三人搭配已有相當長的時間,本次賽會以《獅子王》為靈感,挑戰更有主題性的呈現,跳脫過往較為平淡的演出。 圖/胡王子行攝賽事最受矚目的國手魏連軍,登場時全場歡聲雷動,也不負眾望奪下第一名。「會擔心失敗,所以沒有勇敢去做平時訓練的動作,希望下次別再顧慮這麼多。」即便奪冠,魏連軍仍不夠滿意,認為自己太過於急躁,應該要更專注在動作表現。男子三人組方面,雖僅一組選手出戰,但仍帶給觀眾精采表現。今年魏連軍三人選擇較為新穎的題材呈現。魏連軍分享:「以前的動作較死板,今年我們的主題是《獅子王》,嘗試了比較有主題性的動作,希望能跟音樂產生更多互動。」 王宇晟表示,參與國內賽事的人數不多,都是差不多的圈子。因此即便在場下,眾人皆大方地為曾對戰過或曾交流過的選手大聲喝采。圖/胡王子行攝同樣具國手資歷的林冠菱提到,見識過國際級的競賽後,獲得了許多養份,「以前不清楚表現力如何傳達,看過各國好手後才比較了解動作與音樂怎麼融合。」過往以韻律體操為主的他,因為被從事有氧體操的學長姐散發的自信吸引,才投身至有氧體操。但他坦言賽前陷入瓶頸,難以找到訓練的熱忱,不過仍鼓勵自己,心態調整後逐漸能放開身手,享受比賽。 林冠菱目前已大四,直言賽前因為熱忱的消逝而在訓練上遇到瓶頸,但後續心態回穩,希望能把握比賽,放開身手大膽表現。 圖/胡王子行攝談到有氧體操的特色,王宇晟說明,有氧體操為新式體操項目,與其他體操項目最大差異在於有氧體操不使用道具,空手即可上場。肢體呈現上著重於手型、腳型是否符合規定動作。耕耘體操運動多年,擔任魏連軍等人指導教練的孟小亞則指出,有氧體操門檻低,運動壽命長,只要有地板便可進行訓練與表演。比起競爭性強、分類多的競技體操而言,是較易入門的項目。國內從事有氧體操的選手少,曝光率與競技體操相比也較低,選手們參加國際賽事需仰賴募資或自費,可謂是一大負擔。孟小亞分析,當今中華民國體操協會轄下體操項目分支繁雜,包含有氧體操、競技體操、彈翻床等,但無專人負責專項。安排相關人員了解基層細部需求,才是解決選手資源的重點。
體育
第1715期
劈腿空轉360度 吳騏福舞出體操冠軍
2019-11-28
【記者姜期儒台南報導】奮力起跳,身體於空中翻轉一圈,雙手著地支撐,用直挺的倒立展現力與美。「108學年度全國有氧體操錦標賽」23日於台南市立復興國民中學舉辦,其中義守大學學生吳騏福以19.284的高分,一雪前恥,重獲大專與社會組男子單人項目冠軍。 義守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的吳騏福,以19.284的高分,拿下大專與社會組男子單人項目冠軍。 圖/姜期儒攝輕柔的音樂緩緩淡入,吳騏福先是展現優雅的騰空旋轉與倒立動作,接著隨音樂拔腿轉圈。音樂節奏逐漸加重,地板動作成重點,前滾、劈腿,並加入乾淨俐落的有氧動作,呈現美感。不過分華麗,而精彩緊湊,扎實準確的動作讓吳騏福順利抱回冠軍獎座。 義守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的吳騏福今年選用輕柔的音樂,期盼有所創新,帶給觀者全新的感受。 圖/姜期儒攝談到場上表現,吳騏福分享,本次比賽自己最滿意的動作為「空轉360度縱劈腿跳接交換踢腿」,完成此動作須克服緊張,讓雙腳於空中伸展到180度,這次順利做到讓他十分開心。「有去年的經驗,今年把動作難度降得低一點,把握住分數。」吳騏福表示,因自身非就讀體育相關科系,須利用課餘時間自主訓練,選擇降低難度以增加動作準確度,可有效解決練習時間不充分的困難。台南市體操隊教練黃冠瑋也讚道:「他是一個蠻自律的選手,不然到大學這個年紀,體力會有點退化。就因為他夠自律,所以今天才會有這樣的好表現。」 義守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的吳騏福利用課餘時間訓練,雖練習時間不多,吳騏福仍順利抱回冠軍獎座。 圖/姜期儒攝在大專與社會組配對項目方面,由國立體育大學的陳俊安與彭云臻拿下第一。兩人首先展示高難度的配合,陳俊安將彭云臻一把舉起,彭云臻橫立於空,旋轉一圈完成動作。兩人動作整齊劃一、默契十足。談到場上最印象深刻的動作,彭云臻笑說:「Ending Pose(結尾動作)!」他解釋,因最後一個動作落地的狀況不定,所以結尾動作皆是臨場反應,而他對這次的結尾動作很滿意。 國立體育大學的陳俊安及彭云臻,一開場便展示高難度的搭配,獲得評審青睞。 圖/姜期儒攝在女子單人項目坐收銀牌的彭云臻指出,配對項目最重要的是默契,除了將自己的動作做好,還要顧及並配合隊友。在男子單人項目也位居亞軍的陳俊安則認為,因有隊友的配合,反而比較不易緊張。他亦分享,與彭云臻從小開始一起訓練,至今已第14年,默契不在話下。對於比賽的表現,兩人皆表示僅為正常發揮,期盼未來能更好。賽事裁判、萌奇快樂體操教練孟小亞則肯定大專與社會組選手,他表示少有人能夠堅持有氧體操直到大學,這些選手能抽出時間訓練,已十分難能可貴。 國立體育大學的陳俊安及彭云臻默契十足,從國小開始培養默契,至今已一起訓練14年。 圖/姜期儒攝
體育
第1682期
有氧體操 盼更多亮相機會
2018-10-04
【記者高海葳台北報導】音樂一下,劈腿跳、後空翻、狼跳,全國有氧體操錦標賽9月29日、30日在台北市麗湖國小登場,由大專社會組率先揭開序幕。身穿水藍色華麗衣服,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的曾心態度從容、技巧純熟,以12.850的高分奪下女子組第一名,男子組則由國立體育大學陳俊安稱王。 陳俊安在下音樂前擺出預備姿勢。 圖 /高海葳攝搭上輕快的節奏,陳俊安靠著熟練的技巧,完成一連串高難度動作,拿下今年男子組冠軍。他分享自己練習秘訣,「把難度高、不穩的動作串起來反覆練習。」對比其他參賽選手,女子組曾心臉上毫無緊張氣息,在場上完成演出,順利封后。 陳俊安在比賽中劈腿跳。 圖 /高海葳攝不同於其他類型體操,有氧體操結合有氧舞蹈及競技體操的動作,在短短1分半內,不但要跳得美、有律動,還得在節奏間做出耗力的高難度特技動作。評審依據執行、藝術及難度三項給分,是一項結合力與美的技術型運動。 陳紫蒨展現柔軟且耗力的肢體動作。 圖 /高海葳攝現代體操包含競技體操、韻律體操、彈翻床、有氧體操四種類型,陳俊安認為,有氧體操不像其他類型具體且為人所知。他解釋,競技體操可以用鞍馬、雙槓、吊環描述,韻律體操可以用彩帶舉例,而彈翻床早已廣為人知。反觀有氧體操因混合其他類型的體操動作而易與競技、韻律體操搞混,又缺乏實體道具,辨識度低。面對今年大專社會組男子組加女子組僅五人的狀況,去年男子組冠軍吳騏福說:「因為缺乏出國比賽、發展的機會,讓人沒有動力和目標。」再加上台灣升學體制環境影響,選手們上了大學紛紛放棄有氧體操,專注於課業。曾為選手、現擔任教練的宋家豪認為,許多選手願意自費出國參賽,沒有給予選手出國參賽機會才是造成有氧體操沒落的主因之一。吳騏福提到,追溯回2014年曾舉辦的世界選拔賽,之後中華民國體操協會便沒有提供有氧體操選手參與國際賽事的機會,許多選手因而失去練習的動力、目標。除點出缺乏向外的管道外,吳騏福也指出,因為國家給的資金很少,練習時使用的設備器材和正式比賽常有很大差距。 亞軍吳騏福在比賽中展現熟練的技巧。 圖 / 高海葳攝 亞軍吳騏福在比賽中完成高難度動作。 圖 /高海葳攝
體育
第1634期
有氧體操重技術 清大張謹媛舞出冠軍
2016-10-26
【記者張碩台南報導】音樂一下,選手隨著節奏舞動身體,做出令人驚嘆的動作。「105年全國有氧體操錦標賽」22日在台南市東區復興國中舉辦,其中大專社會女子組冠軍,由國立清華大學張謹媛拿下。有氧體操為結合有氧舞蹈、競技體操動作的新興競技運動項目,選手必須在音樂伴奏下,完成連續且複雜的體操動作。裁判依照選手表現的藝術性、完成情況、動作難度、動作內容等進行評分,是一門頗具技術性的運動。來自清大的有氧體操國手張謹媛以18.850的高分拿下女子組冠軍。比賽中她隨音樂展現華麗動作,先拔腿單腳轉兩圈,而後俯身劈腿180°至半空中。輕快又靈巧的表現讓現場觀眾看得如癡如醉,然而張謹媛表示對今天的表現非常不滿意。由於升上大二較注重功課,也加入清大競技啦啦隊練習,她坦言投入較少在體操這塊。另外她自我檢討比賽狀況,「難度完成的不夠乾淨、體力到後半套也不足。」反觀在女子三人組方面張謹媛就和隊友廖梓安、陳柔蒨搭配得不錯。她表示三人組較注重默契,所以會從動作的整齊度和成功率去編排,進而降低失誤並提高整齊度。她談到獲勝關鍵,「因為隊友們會互相鼓勵,所以我就放鬆心情去跳,」最終也如願拿下第一。另外拿下男子單人組冠軍的台北市立大學張皓,談到自己的表現時他說:「可以改進很多地方,難度上質感還要再細一點。」他表示自己身上有傷,不宜做太難的動作,且有依比賽場地下修動作難度。張皓也坦言自己比了四個大專組項目,項目之間休息不到十分鐘又要再上場,雖然體力還可以負荷但仍會累。有氧體操相較於競技體操,危險性較低、選手運動生涯較長。但是今年全國有氧體操錦標賽大專組的選手偏少,男生單人組僅僅只有兩位選手參賽。裁判長洪瑋澧表示很多選手上大學後,練有氧體操的時間減少,因此參賽者多為小學、國高中。他也認為台灣在有氧體操領域還要更努力推廣。 國立清華大學體操國手張謹媛,以優異的動作表現拿下女子單人組冠軍。圖/張碩攝 北市大男子單人組冠軍張皓(右)和隊友藍翎比賽前的準備動作。圖/張碩攝 張皓自信地表現多項高難度動作,獲得男子單人組冠軍。圖/張碩攝 本次賽事由多位專業的裁判選手表現的藝術性、完成情況、動作難度、動作內容等進行評分。圖/張碩攝 國立清華大學體操國手張謹媛以優美華麗的Ending Pose結束表演。圖/張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