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出席率低則不得考試 南應大扣考制存廢引熱議
校園
第1772期
出席率低則不得考試 南應大扣考制存廢引熱議
2022-11-23
【記者梁家柔綜合報導】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學生會9日在Instagram發起「扣考制」意見調查,並提議爭取廢除扣考制,然而許多學生卻認為此制度仍有存在必要,掀起校內一陣熱議。南應大學生會學生權益部部長林瑀萱說明,日後學生會內部將統整意見作為提案報告,並於28日與校方開會討論如何調整制度。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學生會9日發出「扣考制」調查表單,並提出質疑:「若學生能夠於非校內教學之場所更有效率地學習,這樣是否代表扣考制度正在阻礙學生進步?」 圖/梁家柔攝扣考制是根據《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考試規則》第十一條規定,若學生某一科目缺曠課時數達學期授課時數的三分之一,將無法參加該科目期末考試。而缺曠課包含「經校長核可」之公假、直系親屬喪假或懷孕、分娩、撫育三歲以下子女,則不得超過全學期授課時數二分之一,否則也將成扣考對象。目前全台灣許多大專院校同樣實施扣考制,在149所大專院校中,約有六成的學校還存在扣考制,且多數為私立大專院校,可見扣考制在大專院校仍廣泛被使用。南應大校方設立扣考制,旨在提升學生出席率,並維護學習成效。然而,林瑀萱指出,扣考制不僅剝奪同學的考試資格,也侵害同學擁有學習自由的權益。他也直言:「學費是用以支付學校教學所需之費用,考試及課堂測驗也是一種教學活動,扣考制等於是剝奪同學的受教權利。」因此,學生會認為應該取消扣考制,並盼校方能重新審視此制度的存在與否。針對扣考制的疑慮,南應大運動休閒與健康管理系的黃一正表示,由於自身為體育績優生,經常須動輒參加好幾個星期的比賽,而公假納入扣考時數的規定就時常讓他感到困擾,「我是認為不用完全廢除,但應調整至更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而曾就讀南應大室內設計系,但現已轉學的小美(化名)則提到,過去曾有一段時間因同儕問題心理狀態不佳,甚至需進行心理輔導,「那段時間實在無心力去學校上課,但我沒去的時間都在家裡完成作業。」然而,在扣考制之下,小美仍因6次缺課而無法參與期末考,令他感到不便。 曾就讀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所的校友A(化名)觀察到,部分學生只是為了不被受罰而待在教室,「不想學習的同學到課堂依然不會學習。」制度與學習成效的關係,仍有待省思。圖為示意圖。 圖/梁家柔攝然而,也有師生支持繼續維持扣考制。南應大運動休閒與健康管理系的鄭文通說明,學校幾乎每堂課都會點名,可有效掌握學生的出席紀錄,並落實扣考制。此外,他也覺得扣考制是督促學生至學校上課的重要因素。南應大幼兒保育系的林同學(化名)則認為,扣考制除了保障有準時出席的同學,也能確保學生有參與一定時數的課程,是一個保證人才專業的制度。針對扣考制的存廢,他也擔憂地說:「如果取消扣考,學生或許就會覺得大學是個可以隨意出缺席的學習場所。」而南應大國際企業經營系助理教授呂佳儀表示扣考制對教師而言是利大於弊,「扣考至少能讓學生注意一下自己的出缺席,不至於只來考試或交報告。」 談及學校的扣考制,台南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的陳同學(化名)認為此制度可約束學生課程的出席率,一方面是確保教授所傳遞的知識學生能接收,另一方面是讓學生能有警惕的作用。 圖/黃一正提供南應大學生會點出,雖扣考制是為了落實學生出席率,以確保老師上課及學生課堂學習進度同步,「但大專院校教育相較於高中職,應該更有學習的自主性,並對自身的時間規劃負責。」因此,學生會呼籲校方應廢除扣考制,並尋求其他方式達到同樣效果。對此,校方表示近期已和學生會洽談相關事宜,但仍在初步溝通階段,還未有完善的調整規劃,日後也會再與學生及學生代表討論扣考制的存廢議題。
【專欄】愛車成痴 南應大生走遍全台蒐集古董機車
生活
第1713期
【專欄】愛車成痴 南應大生走遍全台蒐集古董機車
2019-11-13
【記者陳妍如台南報導】「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玩把妹神器速克達(Scooter),可我就是喜歡老車!」說起對老車的熱愛,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運動休閒與健康管理系學生吳讚修難掩眼神中的興奮。吳讚修16歲開始在車行打工,因而接觸到重型機車的文化,「就這樣認識了一些『有的無的』的人,迷上了改裝車、復古車!」 10日在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籃球場舉辦的「MotoFree重機車展」,有近50台珍貴的重機車、老車展出,吸引重機迷前往。 圖/陳妍如攝憑著對老車的熱愛,吳讚修決定擔任召集人,與其他南應大運休系學生舉辦第一屆「MotoFree重機車展」,10日在南應大籃球場展出將近50台重機車、老車,吸引許多重機迷騎著自己的愛車來到現場。另一位活動召集人蔡昀蓉提到,她在籌備活動前從沒接觸過重機文化,但在看到「女十字軍重機車隊」騎著「印地安」美式重機車時帥氣、俐落的模樣,令她也萌生想騎重機的念頭,「女生騎重機真的很帥!雖然想玩,不過有沒有錢是個問題⋯⋯」她分享,會場內所展示的車輛每一台都可能動輒上百萬元,「如果我不小心弄壞了,恐怕就得去賣腎了!」 身為本次活動召集人之一的蔡昀蓉雖然以前沒有接觸過重機文化,但在籌辦的過程中也漸漸誕生了濃厚興趣。 圖/陳妍如攝南應大運休系副教授黃永政是團隊的指導老師,同時也是「哈雷撕破騎士團」的車隊成員之一,黃永政表示,團隊為蒐集各地車隊擁有的經典老車到處奔波,「他們(重機車展團隊)就找到我,希望我幫忙牽線。」黃永政、吳讚修這對師生因為常一起玩重機越來越熟識,吳讚修也笑說:「老師無聊的時候還常會拿我的車到處去晃!」 「MotoFree重機車展」活動召集人吳讚修跑遍全台各地,從當地車隊手上帶回許多珍貴又稀有的老車。 圖/吳讚修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老車排列在南應大籃球場上,帶領重機迷重返台灣舊時代的回憶。吳讚修笑說:「很多老車一開始都是在路邊看到的!」他提及,自己也有蒐集一台車齡近35年的老車,「據說是台灣工業時代下的產物。」吳讚修一開始是先在路邊看到少見車款,又看似沒有人在使用,他就留下紙條寫上手機號碼,告訴車主他願意高價收購,「沒想到還真的有人打電話來!」雖然車主告訴他機車已老舊不堪用,但吳讚修發現是皮帶壞掉,替換後就可以再次騎上路。他也透露未來還想繼續蒐集老車,「雖然要花不少錢,但我想下次在路邊看到的時候應該還是會忍不住!」 團隊在活動會場展出1959年出廠的重型機車「奇美拉幻獸」,是全台灣唯一一台。 圖/陳妍如攝重機車展的老車大多為台灣各地車隊所有,吳讚修和團隊透過與車隊接洽,從台北、台中、高雄和屏東等地親自用卡車運回來,花了足足兩個禮拜的時間。雖然到處聯絡車隊、贊助商很辛苦,吳讚修表示,明年仍想再辦。「玩老車的人,義氣用很深。」吳讚修分享老車「奇美拉幻獸」的故事:「幻獸車」原本的主人因故去世之後,由車隊聯合負責安葬事宜,而車子則交接到他們手上,繼續傳承下去,「老車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交流,所以才形成了文化和感情的傳承。」許多老車被收藏家買走後,因為老舊、沒有牌照所以不能上路,只能長期塵封在地下室。吳讚修認為老車不只是一種令他著迷的收藏,更象徵著台灣過去的歷史,透過蒐集老車、帶回每位車主與繼承人的故事,吳讚修期盼能讓世人重新看見珍貴的老車文化。
指尖森林 點入新視界
新知
第1661期
指尖森林 點入新視界
2017-10-18
【記者徐湘芸綜合報導】視障者的學習過程中,經常忽略視覺認知,多以純文字草草帶過。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學生團隊設計「指尖森林」,將植物翻模壓印設計,讓視障者在閱讀點字書的過程中,亦能透過觸覺建立認知。作品也入圍2017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設計獎。 「指尖森林」設計出有別於生硬的點字書的觸覺,透過「雙視」設計理念,希望能讓視障者在黑暗中也能感受到植物的樣態。 圖/曾羿霈提供「指尖森林」內採壓印設計,並擬真呈現葉形與葉脈,分為三冊,共收錄國內生活常見的30種植物。另也搭配詩詞或小常識,讓人對植物背景有更深層的了解。團隊成員曾羿霈指出,國內外視障教材類型稀少,多半是一般書籍貼上點字貼膜,文獻資料更從未出現實物一比一翻模壓印的教材。她表示,希望作品可以更貼近使用者,「即便是看不見的視障者,我們依舊想將美感帶入他們周遭」。 植物點字書以真實葉型翻模,希望能呈現真實的植物姿態,讓視障者閱讀過程中能感受書中所形容的大自然。 圖/曾羿霈提供負責壓印的王映婷表示,選紙過程中多有考量,由於壓印選用紙必須不具紋路以免干擾閱讀,又必須扎實而不被壓壞。然而除選材外,技術突破也是一大考驗。曾羿霈解釋,因傳統打字機無法配合版型要求,故她們特別諮詢國立台南大學視障教育與重建中心,最後採用純手工點字機板,卻也因此費力又耗時。曾羿霈提到作品發想自電影《逆光飛翔》,「其中一段男主角的媽媽帶著全盲的他一邊摸著樹木,數著第幾棵轉彎才是回家的路。」所以此次作品同樣是以對植物的觸覺感知,建立視障者對生活與自然的感受。王映婷說,概念上盼能傳達「雙視」,即觸覺與視覺。全白壓印的設計,讓即使是一般人也只能看見一片白,唯透過光影才能看見全貌。她強調,除了能達成讓閱讀者與教學者共學外,「也希望能讓明眼人體驗視障者們看不到的感受,以及一片空白的世界」。 「指尖森林」結合點字書與觸覺感知,透過葉型立體壓印與的文字介紹,希望可以關懷視障者的感知建構。 圖/曾羿霈提供曾羿霈表示,讓視障生體驗「指尖森林」的過程中,發現視障者會因無法視覺辨認,害怕有毒或受傷而拒絕接觸大自然;但透過「指尖森林」,得以讓視障者感受真實自然的樣貌,那是在其他點字書裡讀不出來的。受邀體驗的南大特殊教育學系學生吳靖瑄表示,過去從沒接觸過類似的教材,新奇感讓她直呼:「我真的第一次看到,希望之後也能摸到真的植物,看跟書上一不一樣。」
呼籲環保 面紙盒包裝破傳統 南應大奪金
新知
第1658期
呼籲環保 面紙盒包裝破傳統 南應大奪金
2017-09-28
【記者薛惟中綜合報導】上廁所、擤鼻涕、擦嘴巴─ ─信手拈來一抽再抽的衛生紙是人每天的必需品,然而根據《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報導,全球每天約有兩萬七千棵樹木因為製造衛生紙的需求而遭砍伐。意即一年下來,便有將近一千萬棵樹木在人類用完即丟的衛生紙堆中轟然倒下。 便宜、易取得的衛生紙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但常遭到濫用,進而造成樹木資源的浪費。 圖/薛惟中攝「衛生紙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常見且不貴,因此容易形成人們浪費的行為與心態。」有感於衛生紙的消耗迅速,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兼任教師李憲榮及學生關怡伶、陳麗而與葉美琪共同設計了〈三分之一面紙包裝〉,名稱發想於一棵樹大約可製造三百張衛生紙,以一盒一百抽的衛生紙為例,一盒衛生紙便是三分之一棵樹木所換來的,以此警示消費者衛生紙得來不易。兼具美觀與理念的設計,也讓他們獲得了「財團法人印刷工業技術研究中心」所舉辦的第四屆包裝達人設計競賽學生組金獎。 〈三分之一包裝〉以六盒衛生紙為一組,外觀以樹木的顏色表示衛生紙的來源,同時提醒消費者衛生紙的得來不易。 圖/關怡伶提供「以一整塊木幹造型設計出分離式面紙盒,且突破長方形面紙盒包裝,引人注目而獲獎。」獲得評審好評的〈三分之一面紙包裝〉以吸睛的梯形外型打破傳統衛生紙包裝形式。且一組六盒能夠緊密排列成六邊形,再加上栩栩如生的棕黑色外觀,使得整組面紙盒遠觀就像是一截木材,近看甚至能看見模仿樹木的斷紋、年輪。消費者將一組衛生紙提起時,就如同提著一截遭鋸斷的樹木;每用完一盒衛生紙,便必須將之回收再拆下新的一盒,無形中也代表消費者正蠶食著樹木資源。  〈三分之一包裝〉以梯形做為外盒形狀,且彼此相連。當消費者拆下面紙,也代表著又有樹木因此消失。 圖/關怡伶提供不過不同於市面上衛生紙大多以無法自然分解的塑膠膜做為包裝,〈三分之一面紙包裝〉選用較環保的牛皮紙做為紙盒的材料。團隊表示紙盒可以100%回收再利用,「丟棄了也會很快分解,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關怡伶表示希望能夠推廣以呼籲人們關注環保議題。「我們所使用的衛生紙是砍伐樹木而來的,要好好珍惜使用不浪費。」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