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期別 :

關鍵字搜尋 :

【全運會】上屆冠亞再交鋒 高雄力退台中奪女排首勝
體育
第1783期
【全運會】上屆冠亞再交鋒 高雄力退台中奪女排首勝
2023-10-25
112年全國運動會女子組室內排球賽22日開打,首戰由上屆金牌高雄市對戰銀牌台中市。 圖/杜以璇攝【記者杜以璇台南報導】中華民國112年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全運會)女子組室內排球賽22日在台南市立學甲國民中學開打,首戰便由上屆冠亞軍得主高雄市與台中市正面交鋒。尋求衛冕的高雄市一開局便勢如破竹連下兩局,第三局雖遭遇短暫亂流,但在第四局穩住陣腳,以局數3:1(25-18、25-14、27-29、25-16)順利取得開門紅。 台中市雖防守穩固但仍不敵高雄市壓制,最終以1:3惜敗。 圖/杜以璇攝甫開局,台中市連奪數分展現企圖心,但高雄市迅速找回狀態,台中市不敵對手急起的猛烈砲火,以7分之差由高雄市拿下首局。次局高雄市乘勝追擊,以嚴密的防守封鎖台中市得分機會,再透過數記重扣,以25:14取得聽牌優勢。第三局台中市找回攻擊節奏,透過快攻和小球牽動對方球員,消耗體力。雙方互有來往,局末甚至數度進入Deuce(註)。最終高雄市球員體力受對方戰術影響,雖換上新生代球員童琦芳轉換節奏,仍無法扭轉局面,由台中市奪下本局,暫緩對手聽牌壓力。末局台中市氣力放盡,不敵高雄市連續的重磅扣殺和穩固攔網下,最終由高雄市拿下預賽首戰勝利。註:排球前四局為25分制,第五局15分制。若兩隊24分平手(第五局14分平手)後就行局末平分制(Deuce),直至其中一隊連勝兩分,方可贏得該局。高雄市主攻,臺北市立大學林書荷本次表現亮眼,帶領球隊拿下勝利,但他認為與隊友的默契尚須協調,整體仍有進步空間,「準備期都在打國際賽,所以和隊友共同訓練的時間較少,開局時有點難抓到節奏,但在溝通後就有好很多。」他進一步補充,台中市防守能力穩固,因此需要轉換打法化解對手布陣。同為主攻手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劉雙菱表示,賽前有針對台中市小球以及快攻特別加強攔網訓練,而面對第三局的亂流失分,他回應道:「第三局精神狀態略微鬆懈,沒有開局時專注,雖然有針對對手快攻進行應對訓練,但我方在防守相對沒有這麼積極,幸好後面有再拉上來。」  來自台中市的温以勤(背號14號)與高雄市林書荷(背號7號)皆為隊上攻擊手,在預賽表現亮眼,為隊上拿下數分。 圖/杜以璇攝 高雄市在賽前因應台中市擅長的小球進行加強訓練,賽中積極迎戰拿下勝利。 圖/杜以璇攝台中市方面,目前就讀於日本金城大學,在台中市隊擔任指揮官的温以勤說道:「今天應該會給自己80分,因為我覺得自己在攻擊端還不錯,但像防守最重要的攔網,我今天其實沒有做到很好。」而因傷缺陣的國立體育大學欒妤雯肯定高雄市的陣容完善,極難突破,因此只能盡力而為。對於隊友在場上的表現,欒妤雯點出台中市的快攻手較有優勢,但在戰術層面未能穩定發揮。預賽首戰便是冠亞對決,但高雄市提到,台中市今年上場名單跟前屆差異甚鉅,對此温以勤解釋道:「原本先發名單相差不多,但因為太多傷兵,所以上場很多都是候補的選手。」這也導致台中市的先發砲火空缺無法補齊,即便熟知對手強項卻力不從心。但對於今天的結果,温以勤仍給予讚賞,「是一場滿硬的比賽,畢竟是第一天的賽事而且對上高雄,但隊內有已經快30歲的學姊還在場上拚搏,我覺得我們大家已經做到最好了。」 
越級挑戰66KG 林崇佑全勝奪中正盃柔道冠軍
體育
第1771期
越級挑戰66KG 林崇佑全勝奪中正盃柔道冠軍
2022-11-16
【記者蔡文馨台中報導】「Ippon(註1)!」四分鐘時間快速倒數,國立臺東大學林崇佑最終在1分40秒,以「足技」壓制同校學弟林彥呈獲得勝利。111年全國中正盃柔道錦標賽於12日至13日在臺中市立中港高級中學綜合體育館展開,社會男子組第二級(66KG量級)最終由首次參戰的林崇佑以五連勝之姿摘下冠軍。註1:對手背部50%以上著地或壓制對手達20秒以上,直接獲勝。 在冠亞賽中,林崇佑對上同樣來自國立臺東大學的學弟林彥呈,兩人皆在國訓中心一同訓練,因此十分了解對方的策略,林崇佑坦言學弟此次狀況不佳,後續會教導他,持續精進。圖/蔡文馨 攝111年上半年度全國精英排名賽青少年組60KG排名第一的林崇佑,於本次中正盃越級挑戰社男甲組66KG個人賽,林崇佑雖在此量級較其他選手瘦小,卻將其轉為自身優勢,屢次靈活化解對手攻勢。以八強賽為例,在與來自臺北市立大學的對手潘思翰陷入僵持時,林崇佑藉由不斷移動迴避攻擊,最終看準時機緊抱潘思翰使其無法出手,以「Ippon!」順利躋身四強。除此之外,氣勢也是他取勝的關鍵,「我不想讓選手覺得我處在劣勢,所以盡量展現強勢的一面,讓對方害怕而不敢進攻。」 林崇佑目前在台灣成年男子組排名僅次於柔道之光楊勇緯,他曾在2019年赴哈薩克參加「阿拉木圖世界青少年柔道錦標賽」55KG量級以下奪冠,也是台灣史上第一人在世青少柔道賽上奪金。圖/蔡文馨 攝自小於單親家庭成長的林崇佑,在場上對柔道充滿企圖心,場下則十分孝順。林崇佑此次賽事不僅特地安排爺爺奶奶到場觀看,奪冠後的頒獎典禮上更時刻掛念著與家人合照。對此,他靦腆地說:「因為他們年紀大了,所以更珍惜他們可以來看我每場比賽的機會。」並進一步點出家人的肯定與支持是他持續精進的動力。 從小由奶奶帶大的林崇佑,十分把握每次國內比賽家人能前來觀賽的機會,賽後奪冠也不忘與遠到的家人們合影,更在合影完後將獎牌交由奶奶保管。圖/蔡文馨 攝 來自台北市立大學的許竣凱,在今年度全國男子菁英排名賽青年組60KG量級,排名僅次於林崇佑,而在今年度全國柔道錦標賽更榮獲社會男子甲組60KG冠軍。圖/蔡文馨 攝除了林崇佑外,在今年度國內菁英排名青年組60KG緊隨其後的臺北市立大學許竣凱也備受矚目。許竣凱在男子組60KG量級四強戰中,對上同校學長羅安,雖然彼此相當熟悉,卻因未預料到羅安使出的「左邊內腿大內刈」而慘遭扳倒,止步四強,僅以第三名作結。對於本次賽事,許竣凱認為,自身力量調節與技巧變化等方面仍須進步,但依舊肯定自己有將練習成果充分運用在賽場。本年度國內柔道賽事已進入尾聲,許竣凱給今年的自己打下「80分」,而北市大柔道教練王沁芳則期待許峻凱未來能成為台灣柔道之光楊勇緯的接班人。而同樣將楊勇緯看作目標的林崇佑,對於今年曾代表國家征戰蒙古及羅馬尼亞的經驗十分滿意,「藉由參加國際賽,和各國選手競爭,我在心態和技巧上都提升很多。」並期望有朝一日能踏上奧運殿堂拿下冠軍。 許竣凱在國小因跑步很快而被老師找去參加柔道社團,進而引發他對於柔道的興趣,便於國小一路到高中皆為柔道校隊,更曾在2019年「阿拉木圖世界青少年柔道錦標賽」榮獲第五名。圖/蔡文馨 攝
絕處逢生逆轉勝 呂紹全射下中正盃步槍金牌
體育
第1771期
絕處逢生逆轉勝 呂紹全射下中正盃步槍金牌
2022-11-16
【記者陳世軒桃園報導】深呼吸,穩定身體,舉起步槍緊靠槍托,射擊後獲得全場歡呼。111年第47屆全國中正盃射擊錦標賽於13日在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公西射擊基地舉辦。社會組男子10公尺空氣步槍吸引共74人參賽,最終由臺北市立大學呂紹全奪得冠軍。本次社會組男子10公尺空氣步槍賽程分為資格賽與決賽,資格賽中取得前八名者獲得決賽資格。決賽採淘汰制,一輪五發子彈,第二輪後每兩輪分數倒數的選手將被淘汰。冠亞軍賽則改為一人一發,每發準備時間50秒,分數高者得2分、平手雙方各得1分,最終先得16分者勝出。 111年第47屆全國中正盃射擊錦標賽社會組男子10公尺空氣步槍於11月13日在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公西射擊基地舉辦。選手們屏氣凝神,瞄準前方標靶。 圖/陳世軒攝預賽階段,曾參與東京奧運的奪冠熱門呂紹全手感不佳,雖最終仍獲得決賽資格,但表現明顯不如以往。進入決賽後,呂紹全也曾多次掉出奪冠行列,更於銅牌決定賽因與第三名選手同分,而被迫進行延長賽,所幸他於延長賽扛住壓力,一發致勝,保住金牌戰資格。冠軍賽中,呂紹全經過調整成功發揮過往水準,甚至在其中一輪射出滿分10.9分,最終以大比分17:9力壓目前執教桃園市立新明國民中學的陳俊安,摘下金牌。對於自己在賽中戲劇化的表現,呂紹全說:「前幾輪有些差強人意,但有越來越進入狀況。」 臺北市立大學呂紹全選手為中正盃奪冠熱門。然而預賽到決賽狀態不佳,所幸呂紹全迅速調整,最終仍以優異成績奪冠。 圖/陳世軒攝除了呂紹全外,今年5月於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拿下冠軍的國立體育大學歐浩恩也同樣列席中正盃,最終獲得第五名的成績。關於自己的表現,歐浩恩表示,因交通問題,導致到達賽場後未能充分熱身進而影響發揮,但他並沒有因此感到氣餒,「其實已經算蠻滿意的了,有及格分。」 國立體育大學歐浩恩選手於今年5月的全大運中擊敗呂紹全選手獲得冠軍,但因交通問題,到賽場時距比賽時間僅剩一分鐘,未充分熱身導致表現受影響,最終獲得第五名的成績。 圖/陳世軒攝射擊相對足球、籃球等運動較為靜態,備戰方式也大不相同。呂紹全提到,除了射擊技術外,為了在賽中維持穩定心率,訓練多半以有氧運動為主,「跑步或是腳踏車之類的,可能會是維持130的心率30分鐘左右。」此外,射擊運動相當重視觀念,以呂紹全為例,雖然他因參加國訓中心的職能訓練而兩個月未接觸射擊練習,但因已具備觀念與意識,所以本次中正盃即便狀態略有落差仍能迅速調整獲得冠軍。2023年除備受矚目的杭州亞運外,也有世界大學運動會、奧運國手選拔等重大賽事接踵而來,對此,呂紹全認為,連續的比賽極為考驗選手的體力與狀態,「接下來會進入一直比賽的週期,蠻辛苦的。」並表示今年度射擊賽事已告一段落,之後會先服完兵役,再備戰未來賽事。
專業技能如何擋高學歷洪流?五專師生吐露學制隱憂
專題
第1763期
專業技能如何擋高學歷洪流?五專師生吐露學制隱憂
2022-03-17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餐飲廚藝科五專學生藉由餐飲實務課程,接軌未來就業。 圖/陳紫玲提供【專題記者吳姿芳、黃弈軒、單師樵綜合報導】身著廚師服的學生,目光聚焦於餐飲老師手下料理的製作過程,將每個步驟重點劃記在食譜上。一間廚藝教室裡,乘載五專生希冀成為廚師的夢想。「因為我國中就有自己在學甜點,看到高餐就報名了!」畢業於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餐飲廚藝科,現經營甜點工作室的甜點師林永清說道。這些五專生從16歲就踏入特定領域專業,學習五年的理論與實作課程,培養未來進入職場的基礎技能。現今大學林立、文憑觀念興起,五專生「畢業即就業」景況已不全然。教育部原先設置五專是以培植職場人才為主軸,讓國中畢業即踏入五專學習的學生,將大量時間挹注在專業領域,但他們畢業後往往礙於學歷尷尬,選擇升學取得大學學位,置身於實務與學術的模糊邊緣。我們透過訪談各領域的五專學生、老師及教育部,揭開五專生的學習歷程,以及五專教育體制在台灣社會下的疑慮,共同檢視現今五專生立足之處。不受高中職課綱限制 五專盼培養就業人才五專全名為「五年制專科學校」,具不同領域科別(註一),招收對象為國中畢業生,並以「五專優免入學」及「北、中、南區五專聯合免試入學」管道為主。與高中職不同的是,學生不受學區限制,可報考全國學校,但北、中、南各區限報名1所,採現場登記分發報到。註一:五專現包含醫事、幼保、餐飲、機械、外語、觀光、美容、商管、藝術等科系。專科學生過去在台灣社會中被定位為「中階技術人才」,是技術密集產業不可或缺的市場主力。政府為推動十大建設、台灣高科技產業,於民國60年至70年間大量設立專科學校。但因應近年產業趨勢,台灣逐步導向「研究型人才」,教育部從民國95年開始推動專科升格為技術學院、科技大學,造成五專數量驟減,而大學則在十年間暴增61所,原先專科畢業證書也演變為「副學士學位」。五專教育體制沿革至今,持續以就業需求導向為主。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專門委員徐振邦指出,現階段並無推動五專畢業生的升學管道,依然將五專生規劃為「具備就業能力之人才」。根據教育部近三年統計,全台國中畢業人數每年將近20萬人,約有11萬人升學至五專與高職,且五專就學學生約佔其中的13%。國內目前有46所學校設立五專部,其中12所是專科學校,其他則升格為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我們不需要再經過聯考、統測去升學,所以比較著墨在專業科目。」高餐大餐飲廚藝科科主任陳紫玲說道。相比於高中職課程受108課綱規定,五專更注重於專業領域。徐振邦表示,五專學生須修習34學分的學術科目,但因各科專業不同,於是交由各校自行規劃五年課程內容,彈性較大。五專生走向專業領域 轉換道路需五年代價五專學生須接受三年專業理論教育及兩年的實務教學,多數學生在學期間最後兩年投入校外實習一年或一學期。目前就讀於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護理科的學生邱芃榕表示,學生須在校內練習傷口護理與血壓量測等工作,並於專四和專五至醫院實習,「實習過後你才知道能不能適應醫院的生活,面對活生生的病人跟在學校練習其實是有差別的。」林永清亦提到,他過去曾透過高餐大配合的校外實習單位,至永新鳳茶餐廳擔任外場服務生,實際在職場中培養與客人的應對能力。「其實不是因為我想要什麼而選擇五專,而是不想再繼續沒日沒夜地讀書,我想做我想做的事情。」畢業自高餐大餐飲廚藝科的主廚黃聖元說道。國中畢業生站在升學交叉路口,部分學生因不想長期承受升學壓力而選擇五專,他們認為與其將大量時間投注於課業,不如提前奠定就業基礎。另一部分學生則因認知自己不擅長的科目進入五專,如文藻外語大學西班牙語文系(科)五專部的畢業生劉宥然深知數理能力較弱,因此決定先就讀五專,再透過轉學考進入世新大學就讀,她說:「國中在數理方面沒什麼天賦,讀高中的話可能考不上很好的學校。」對於志向未明確的學生而言,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教授毛治文認為風險很高,若五專學生發現學習領域並非符合自身期待,仍需耗費五年獲得學位,而高職生僅需三年便能轉換跑道,「如果他是念高職的話,比如念會計的,覺得這塊沒興趣,大學可以轉去念新聞系,但五專要整個念完五年,才能拿到一張文憑。」甚至有些學生選擇退學另找出路,畢業於慈惠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的護士陳姿燕說:「原本一年級進去有55位,後來準時畢業的只有11位,其實我們的淘汰率還蠻高。」 五專學生國中畢業後即踏入五年專業領域學習,但若發現自身興趣不符,仍須耗費五年才得以獲得該科系的學位。 圖/黃弈軒攝畢業即就業? 五專處學術實作間模糊地帶畢業時,五專學生面臨繼續升學與直接就業兩種選擇,因人與科系而異。陳紫玲說明,高餐大畢業學生的升學比例為50%到70%,「要看學生個人特質,如果他是實務導向的人,不需要靠學校補足他的學歷,趁早就業就好。」在餐飲業職場中,相較於學歷,面試官更注重技術與態度,例如主廚林若喬與甜點師林永清皆於高餐大餐飲廚藝科畢業後直接就業,林永清說:「學歷只是我要進去請他看一眼,後面升職、加薪都是看能力跟經驗。」林若喬亦認為,工作過程能熟練操作技術,「每天接觸那些操作,比如說醬汁、不同的海鮮或是一些刀工,下班還會去查很多資料,確實學到很多東西。」另一方面,對於商業類與語文類的五專生而言,畢業學位較無法滿足未來就業的需求,因此有些學生選擇繼續升學,教授毛治文說:「五專百分之百都是要升學的,甚至有很多插大的。」劉宥然同樣選擇轉學考,他認為求職者普遍擁有大學學歷,副學士學位便相形失色,「畢業之後(學位)不上不下,不是學士而是副學士,誰會要副學士學位來工作?」畢業自文藻西文系(科)、現就讀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二技的學生蔡孟芸也表示認同,「如果在台灣沒有一張學士畢業證書的話,工作會有點難找,薪水也比較不好。」但他在選擇科系的過程中,發現二技的科系少,五專畢業生的升學之路比高中生更狹窄。為數不多的五專學生,畢業走向早已與過去「畢業即就業」的現象有所出入。教育部技職司專門委員徐振邦解釋,五專教育仍以就業導向為主,「他不會想到升學這個問題,反正我就好好紮實地學五年,在四年級、五年級再思考未來的人生規劃。」他提到,教育部一直沒有改變五專就業導向的目標,而非升學。他也補充,民國109年五專畢業生就業比例將近三成,就業導向仍然明顯。為補足技術人才缺口,教育部又於民國107年重新推廣五專教育,並由科技大學恢復五專部招生。然而,國立西螺高級農工職業學校教務主任方慶豐認為政府不應該力推五專,「20年前五專的地位比較高,而現在大學普及了,又少子化,家長一定都想讓小孩大學畢業啊,專科畢業以現在的就業市場太低了。」他更指出,專科新進的教師大多為碩、博士等學術人才,較不熟悉實務操作,「他是普通大學畢業的,一些車床等等的機器,以前根本沒有操作過。他有可能也自視甚高,因為大家會覺得你是比較差,才會去教專一的。」針對師資問題,徐振邦回應,科技大學強調產學合作,因此五專也引進許多業師協同教學,師資結構應該更充實。 五專學制以培養中階技職人員為目標,然而部分畢業生考量就業競爭力而選擇繼續升學。 圖/吳姿芳攝學生望經歷換學歷 學制轉型育「新五專」人才歷經時代變遷,五專培養的學生已不全然是過去的「中階技術人才」。以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為例,該校自民國107年恢復五專部招生,推出「智慧自動化工程科」,並與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合作,將人工智慧領域納入課程,培養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競爭力。北科大智動科學生李善得是第三屆「新五專」體制下的學生,原先能以國中教育會考成績能進入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就讀,但他卻選擇走上一條不同於他人的道路。「我們一學期除了考試,還要做報告、寫程式做專案。」他說明,智動科因學習特定專業領域,二年級就碰上大學才會接觸到的微積分,還有物理的靜力學、動力學等專精課程。臺中市立臺中工業高級中等學校校長黃維賢提供五專制度發展的可能方向,他指出政府想要再興五專,須以技術型高中(高職)為基礎,而不是讓科技大學處理。「應該要讓幾所優秀的高職,先設立五專部。」先由一個班、兩個班慢慢施行,再擴大規模。他說:「五專前三年的課程基本上都在,接下來四、五年級,可以到產業界去實習。」他認為此方式有助於減少國家缺工之問題,同時導正社會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概念。「我蠻自豪的,從一年級就可以開始累積實作經驗,但他們要等到大學。」北科大智動科學生周漢文自信地指出念五專的優勢,他將課餘時間應用於興趣上,自己鑽研程式寫出遊戲,提早培養出自己的競爭力。李善得也提到,北科智動科課程較多報告,有不少發言、思考機會,「比起填鴨式教育,下課就衝補習班,在未來我覺得我們是比較有利的。」就算社會多看重學歷,周漢文也堅定地相信自己的優勢,「我們累積的是經驗而不是學歷。」同時,因五專接軌就業市場,在五年學習期間也能接觸到業界資源,拓展眼界。因此,就讀高中、大學不再是尋求穩定工作的唯一方向,在廣設大學的今日,五專教育也可以是國中畢業生選擇的一條路。
「有病怎麼教學生?」 堅強外表下,求助心輔無門的迷航教師
專題
第1751期
「有病怎麼教學生?」 堅強外表下,求助心輔無門的迷航教師
2021-06-09
【專題記者陳品融、張華真、李加祈、廖澄妤綜合報導】 「噔!」重擊聲響清晰地迴盪在寂靜的教室中。國中英語教師郁琪(化名)走近學生座位,試圖拿走學生手中的聯絡簿,突然間,學生一腳踹過來,速度快得他無法招架。帶著滿腹委屈的郁琪,走回辦公室,電話鈴聲響起,他還來不及調適挫敗心情,又要接著處理家長的投訴電話。郁琪每天穿梭在教室與辦公室間,還要處理突發事件,沒有絲毫喘息的時間與空間。工作壓力使他長期深陷憂鬱之中,郁琪常責問自己:「為什麼我會這樣子?為什麼讓自己壓力很大?」校園隱密的角落是他唯一的容身之處,只有在那裏可以不必顧忌旁人眼光,盡情地宣洩積累已久的情緒。「不只是我,我聽過有老師偷偷在沒人的角落哭,一大堆啦。」郁琪並非是唯一面對情緒問題的教師,臨床心理師陳品皓強調:「教師也是人,是人都會有心理相關的問題。」教師在承擔工作壓力與情緒問題的同時,也背負著家長對為人師表的期待,「家長會覺得:『老師怎麼可以有負面情緒,這樣怎麼教小孩?』」郁琪無奈地談到多數家長對教師心理素質的嚴苛要求。「我自己都還是得仰賴外面的身心科診所幫忙,學校是不太可能啦。」郁琪提及校園缺乏教師的心理諮商資源,而不完善的教師心輔系統不只不利於老師的身心健康,更可能損及教學與班級經營的品質。「情緒議題帶來的影響是很全面的,教師的授課品質會有影響。」陳品皓補充,若教師同時擔任班導師,還會影響到師生關係與親師關係等。根據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近十年的統計分析報告,「高中以下教職員自殺、自傷」數在民國99年為四件,但近年已攀升至每年超過20件,逐漸提高的案件數凸顯出教師心輔支持系統的重要。教育部教師諮商輔導支持中心的諮商心理師王心怡提到:「(教師自殺自傷事件)實際嚴重程度與數量比教育部登記的來得高。」背負龐大壓力的教師迫切需要心輔資源的介入與協助。《大學報》關心您,再給生命一次機會。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全年24小時無休)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b><b>為人師表的既定印象下 教師不敢尋求心輔協助當壓力席捲而來,被逼得喘不過氣的教師們,仍得在眾人面前戴好面具,佯裝一切如常。「多數老師遇到壓力或教學問題,都先質疑自己『會不會是我不夠好?』」高中教師欣穎(化名)時常為了設計多元課程,忙得焦頭爛額,「大家不敢去找人幫忙解決,找人幫忙就好像自己很無能。」欣穎回憶過往參與校內輔導室舉辦的紓壓研習課程,當他以畫筆描繪內心的負面情緒,並傾訴種種壓力後,卻反被同事們的驚訝表情震懾住,「大家好像都想營造自己是正向陽光的人,可是我們不是要來抒發負面情緒的嗎?」他說,「之後我就不敢參加,怕別的老師覺得我有病。」就連參與諮商研習都得小心翼翼,更遑論直接求助。患憂鬱症的郁琪長年於身心科診所看病,但即使出了校外,也難保不被異樣眼光纏身。「如果在診所遇到家長,又被到處傳的話,學校、家長就會自己腦補:『啊那個老師有憂鬱症!』、『那個老師會不會對我的小孩情緒失控?』」郁琪嘆道,即便在心理疾病普遍存在的現代,多數家長加諸在老師身上的道德標準,仍使他們難以脫身,些微的失序,都免不了被否定與指責。除了畏懼異樣眼光,教師們還常因工作彈性小,連尋求協助的時間都沒有。「我們不是想求助就能求助,如果我狀況很不好,學校有辦法找人幫我代課嗎?」任教於技術型高中的馮靖(化名)說。他說明,自108課綱上路後,多數教師都承擔更重的教學壓力,若擔任導師,又必須隨時處理學生與家長的狀況。教師時常要忙到晚間七、八點才能下班,身心俱疲下,他們很難撥空尋求心輔資源。而代理、代課老師礙於薪水與未來發展,更不可能請假調養。「正式老師還能請病假或留職停薪,代理老師有考教甄的壓力,代課更慘,請假薪水就沒啦。」身為代理老師的郁琪嘆道。在忙碌的日常中,教師的情緒沒有出口,當壓力累積至臨界點,他們通常會先向學校輔導室求助。過去在高中擔任實習教師的鴨子(化名)曾因壓力大而踏入輔導室,卻收到「輔導室主要只針對學生服務」的回應,那時,因為專業諮商費用過高,他只好選擇找朋友聊聊,「校外的輔導是算時薪,以實習老師來講,沒有支薪,比較不容易使用校外資源。」在目前校園心輔資源專屬於學生的情況下,郁琪也直言:「學校內給老師的支持系統一定要夠,支持系統崩壞的時候真的會逼死一個人。」 部分教師面對極大的工作及私人壓力,卻因心輔資源不足、或礙於異樣眼光而難以求助,只能獨自承受負面情緒。(圖為示意照,非當事人) 圖/陳品融攝<b>同事察覺異狀卻難開口 協助無病識感教師困難重重「有些老師在心理上、精神上就呈現出有問題,但是學校要輔導他去看醫生,他覺得自己沒有問題,他不想面對,這種比較嚴重的情形不是一件兩件。」前台中市政府教育局督學室主任劉朝芳談起校園內的心輔困境,娓娓說道。他提到,學校裡除了存在心輔資源不足的問題,部分教師因擔憂自己會成為不適任教師,而拒絕正視自身心理問題,因此,要協助這些未有病識感的教師更是困難重重。「有次我去上課,學生突然就跟我説他們數學老師怪怪的,他整節課就開著麥克風,然後一直拍(麥克風)。」高中退休教師舒慧(化名)想起多年前的往事,如此說道。經過多方確認後,舒慧發覺該位老師精神已失常,然而當時,身旁同事礙於彼此間不熟悉、或擔憂傷及對方尊嚴,往往難主動伸出援手。台中市立四箴國民中學校長林瓊惠則補充,校方觀察到教師有心輔需求時,雖也會提供校外諮商訊息,卻無法進一步介入,「你只能提供資源,也不知道他要不要去,都成年人了沒辦法強迫他就醫。」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林上能也提到,他過去在學校擔任輔導組長時,校方曾請他與一位老師聊聊,讓對方理解自己需要心理協助,「大家都覺得輔導老師比較會講話,但在學校我們都是同事,其實很難去提點老師說:『你要不要先想想你現在為什麼這麼焦慮?』這應該會吵翻吧?」此外,輔導室平日以輔導學生為主,若同時又擔任老師的諮詢者,難免出現角色重疊的問題,「那我要站在誰的立場跟他談呢?所以我覺得這件事由輔導室來做滿怪的。」在身旁同事幫助有限的情況下,這些無病識感的老師難以面對自身問題,更遑論透過諮商排解情緒。舒慧口中精神失常的數學老師,直到家人強制帶他就醫,才請長假休養,最終主動離職。在那之前,校方、學生也僅能默默旁觀。林上能也點出,心理諮商仰賴當事人主動求助,在校內建立起關懷機制雖是很好的觀念,老師卻未必領情,甚至會質疑個資遭外洩,「如果諮商支持系統在學校發生事情時主動去關心老師,校方、心理師絕對會被罵爆,反而應該先讓他們理解在面對困難與壓力時,本來就可以使用這樣的資源。」<b>當崩潰教師進入課堂:失當言行恐成學生長久陰影梳理不開的情緒並不會因無視、逃避、擱置而消失,感受到無力和疲憊的郁琪,仍舊拖著未消化完的情緒走進教室,「他們(學生)一定會感受到『我的老師不開心』。」現於實驗中學任教的Lemon(化名)在實習期間,曾目睹老師瀕臨崩潰時學生的反應,「在一個發瘋老師的課堂中,小孩子就會變成同樣脾氣暴躁、更暴走、更想反抗老師跟權威。」當教師情緒難以排解、壓力又不斷累積,排山倒海的負能量最終灌入課堂,波及教學品質和師生關係。「我有看過老師自己情緒來了,就叫學生跪在地板上,或是在上課的時間,把學生叫來罵20分鐘,不讓他去上他自己的課。」Lemon難以相信這個情景會在學校上演,他覺得教師對學生發洩情緒會讓孩子感到困惑與自責。林上能提起臨床上的觀察,當心思較敏感的孩子遇到教師失控時,易冒出「老師會這樣罵我,是不是我不好?我是不是很差勁?」的想法。林上能就曾碰過一名憂鬱症學生,因服用藥物而導致嗜睡,一開始導師十分理解並給予尊重,但在數月未見好轉後,各科老師與家長開始向導師抱怨:「你們班上有同學整天趴睡,影響孩子學習或老師教學。」導師的壓力漸大,收斂不住脾氣,直接叫學生到教室後面罰站。原本情緒就不穩定的孩子開始責怪自己,自責漸漸轉變成對導師的敵意,最後拒絕上學。師生衝突或化成傷疤、或埋沒心中跟著孩子長大,林上能指出:「很多成人的個案,回頭都會談到他們當年跟老師的衝突,他們不敢當下跟老師反應,到成年之後都還受到影響。」他提到曾經有一個無法抑制自己責罵、嘲諷下屬的小主管,在諮商的過程中才發現這些行為起於他學生時期與老師的衝突,「這就是當年最受不了老師對待他的方式,現在卻用這種方式在對待自己的屬下、家人。」 教師心理狀態一旦未受支持,可能會將情緒發洩在學生身上,造成嚴重的師生衝突,甚至影響學生日後的人格發展。(圖為示意照,非當事人) 圖/陳品融攝在長期缺乏心理支持下,有些老師因心理狀況嚴重影響教學品質,被扣上不適任教師的帽子,進入校內教師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教評會)(註一)審查。 舒慧過去曾是教評會的一員,然而他談到,教評會常因不願得罪人,往往不忍心直接將有心理狀況的教師解聘,「誰都不想當壞人,因為你解僱一個老師,可能背後就是整個家庭、他的名聲、自尊,他的疾病甚至會更加嚴重。」舒慧認為,走到這一步之前,若有足夠的關懷機制及輔導資源協助老師抒發心情,或許便能預防情況越演越烈。也正如林上能所說:「我覺得這些老師不一定就是不適任,有時候只是他的情緒或是心理狀況需要被照顧,他安頓以後,一樣可以做一個很好的老師。」註一:教評會依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設立,置委員5至19人,負責處理教師初聘、續聘、解聘、停聘等審議。 <b>建專屬支持系統、營造友善氛圍 盼讓教師安心求助為促進教師心理健康,108年立法院通過《教師法》修法,規定高中以下學校各主管機關應建立教師諮商輔導支持體系。依此,教育部109年成立教師諮商輔導支持中心(以下簡稱教支中心),協助老師處理工作、人際、情緒管理等方面的困擾。由於才剛上路,教支中心目前僅推出諮詢專線與團體工作坊,預計未來會再提供個人諮商。林上能肯定教支中心獨立於學校之外,可避免心理師同時輔導學生及老師,又與當事人為同事關係。不過,他也提出執行上的疑慮:「 我今天想去做教師諮詢,可以請假嗎?要請什麼假?如果我請假,是不是人事室、全校都知道我去諮詢?」林上能提醒,教支中心應提供完善的保密機制,讓使用者安心。與教支中心合作的諮商心理師王心怡則表示,請假的問題需要校方配合,如果能嚴格要求人事室不洩漏教師請假之因,可以增加他們求助的意願。教支中心隸屬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服務對象僅限國立學校的老師。至於縣市立與私立學校,部分地方政府也正籌備教師輔諮系統,台南市即率先於今年5月通過相關辦法。不過,林上能指出,在某些縣市的規劃中,教師支持系統歸學生輔諮中心管轄,仍有心理師同時輔導師生的疑慮。他建議參考桃園市政府的員工協助方案,政府與市內幾間專業諮商機構簽約,凡是市政府與所屬各機關學校的員工,皆可在保密原則下申請特約機構的服務。每人每年有固定次數的諮商機會,費用全由政府負責。除了校外資源,校內的支持體系也不容忽視。有些學校會舉辦團體諮商,雖然較難讓教師傾訴極私人的心事,但可以共同討論教學上遇到的困難,並交流解決方式。Lemon即在團體諮商中受益良多,「我覺得這種共享自己作法的方式很有用,畢竟一個人單打獨鬥滿孤單的。」舒慧則認為,透過定期的團體諮商、課程,一方面老師能彼此學習,另一方面,輔導室也能達成固定關懷的效果。在諮商室外,教師平時若能互相幫助,共創良好的職場環境,同樣有助於心理健康,如同馮靖所說:「廣義的心輔體系,是你周遭的同事、工作partner。」郁琪也分享,某次課堂上他被學生欺負到哭,本來下一節還得狼狽地趕去上課,但教務處的長官見他狀況不佳,便好心安慰、讓他先在辦公室整理心情,由有空的同仁暫時幫忙顧班。憶起同事的友善,郁琪至今仍十分感激,「職場環境很重要,畢竟每天都要生活在那裡,生活8個小時啊!」建置了完善的支持系統後,終究還是要教師願意使用,這些資源與關懷才能真正發揮功能。「諮商是一種主動求助的服務形式,應該要讓老師們去認識、了解、接受心理諮商。」林上能表示,可以先加強落實既有的學生三級輔導體制(註二),從學生開始營造友善心輔的環境,進而讓老師們認同,尋求心輔資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註二:根據《學生輔導法》,學校應視學生身心狀況及需求,提供三個層級的輔導服務。第一級為班上導師,第二級為校內輔導室,第三級為校外的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社會福利中心、醫療院所等。「問題通常不是資源,而是環境是否承認心理健康也是教師工作很重要的一環。」臨床心理師陳品皓同樣指出,營造重視心理健康的氛圍十分重要。如今教育部帶頭採取行動,成立了教支中心,正有助於塑造友善的環境,「這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好事情,代表教師心理層面的需要被重視。」對許多老師而言,教育不僅是事業,更是長遠的志業。「我們到學校教書,有理想抱負想達成,但現實上一定會碰壁,或遇到需要妥協的地方。如果沒有專職的機構或誰能陪你聊聊,也許十年後就職業倦怠了。」馮靖說道。當教師因心理上的困難而影響到教學時,他們需要的並非懲戒與責怪,如同林上能所說:「教育體系知道如何善待老師,老師才會知道如何善待學生。」而這些暫時迷航的教師也期待著,總有一天能帶著滿滿的支持與能量,重返教室,在莘莘學子面前拾起熟悉的粉筆。 對於身負重擔的教師們而言,唯有獲得足夠的心理支持,才能更加堅定地走在教育眾多學子的道路上。(圖為示意照) 圖/陳品融攝
快舞熱情森巴 林詠鉦莊雅晴拉丁舞三連霸
體育
第1741期
快舞熱情森巴 林詠鉦莊雅晴拉丁舞三連霸
2020-12-24
【記者陳宥菘台北報導】選手於場中隨著音樂節拍起舞,多變的踏步、踢腿,指尖於空中劃出優雅的弧度,展現自信。109學年度第26屆全國中正盃運動舞蹈錦標賽(以下簡稱中正盃)19日於臺北體育館登場。其中,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林詠鉦、莊雅晴於成人A組拉丁舞再次摘金,成功完成三連霸。而成人A組標準舞則由同樣來自彰師大的林廷駿、陳怡安從五組選手中脫穎而出,順利二連霸。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林詠鉦、莊雅晴於109學年度第26屆全國中正盃運動舞蹈錦標賽「成人A組拉丁舞」中,展現雙人絕佳舞技與默契,達成三連霸。 圖/陳宥菘攝拉丁舞比賽中,包含森巴、恰恰恰、倫巴、鬥牛舞,以及捷舞等五種截然不同的舞風,每一種舞風皆有其音樂節拍與舞蹈姿態。金牌組合林詠鉦與莊雅晴分享,他們最擅長的舞風是森巴,在單項目比賽中,他們多能以森巴奪下獎牌。林詠鉦說道:「我喜歡森巴這種快節奏的,跳起來比較high。」而銀牌得主、國立體育大學林傳恩與臺北市立大學黃姝嘒也同樣偏愛節奏感強烈的森巴與恰恰恰,他們認為在此類舞蹈中更能展現速度與力道。林傳恩與黃姝嘒坦言,因為喜愛快節奏舞風,所以較少練習慢節奏的倫巴。然而林詠鉦提到,雖然偏愛節奏緊湊的舞風,但節奏較緩慢的倫巴也有其重要性。他指出,倫巴的舞姿曼妙、優美,選手也有更充足的時間展現身體動作、重心轉換,並完成手部動作的延伸與連結,因此在節奏舒緩的倫巴中,更考驗選手的穩定性與動作完整性。 選手們舞台上的展現奠基於事前編排好的舞蹈動作,但還需依據比賽現場播出之音樂,順應歌曲氛圍,揉合自身情感於其中,才能有完美的展現。 圖/陳宥菘攝而賽會中的另一項焦點——標準舞,同樣包含五種不同舞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林廷駿、陳怡安兩人享受較為輕柔、移動性高的華爾滋、維也納華爾滋與狐步,這些舞風使他們放鬆地融入音樂中,並掌握動作細節與神情表現。陳怡安強調:「舞蹈這種東西是表演,肢體動作跟表情一定要讓別人感受到是很投入的。」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林廷駿、陳怡安兩人享受較為輕柔、移動性高的華爾滋、維也納華爾滋與狐步,這些舞風能使他們放鬆地融入音樂中,並掌握動作細節與神情表現。 圖/陳宥菘攝拉丁舞與標準舞皆為「雙人合舞」,因此舞伴間的默契相當重要。林詠鉦與莊雅晴自信地分享賽場上兩人的默契,「一個眼神就會知道對方想要幹嘛。」林廷駿、陳怡安這對搭擋也説道:「我們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跳都跳在一起,不太有默契不好的問題。」此外,這兩組選手皆來自同間舞蹈教室,林詠鉦提到,因教練林鴻琪同時具備裁判身份,在練習過程中教練會提點選手哪些是裁判重點評分項目,也更提升選手賽場上的表現。此次賽會同時也是110年度運動舞蹈國手選拔賽總決賽,賽後各隊伍的年度積分揭曉。成人A組拉丁舞由林詠鉦與莊雅晴以6場最優積分共1330分排名第一,林傳恩與黃姝嘒則位居第二,而成人A組標準舞則由林廷駿、陳怡安奪冠,三組選手皆成為國手代表。對於未來的賽程規畫,他們皆盼新冠肺炎疫情儘早結束,目標鎖定明年4月的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 國立體育大學林傳恩與臺北市立大學黃姝嘒期待疫情之後能出國參賽,他們認為每次出國參賽皆可激發自身的企圖心,對於自己的舞蹈也會有很大的精進。 圖/陳宥菘攝
越級挑戰自我極限 許琳宣柔道賽封后
體育
第1712期
越級挑戰自我極限 許琳宣柔道賽封后
2019-11-06
【記者李昱亭台北報導】隨著裁判一聲令下,場上兩位選手快速貼近對方,眨眼間抓住對方衣領,轉身加過肩,對手後背重摔在地同時,觀眾歡呼聲隨之響起。108年全國中正盃柔道錦標賽於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台北市台北體育館舉辦。其中社會女子甲組第三級57公斤級組項目,由大一新鮮人、就讀國立台東大學的許琳宣奪冠。 108年全國中正盃柔道錦標賽社會女子甲組57公斤級,由今年剛升上國立台東大學的許琳宣(上)奪金。 圖/李昱亭攝許琳宣一路過關斬將,雖在決賽被對手拿下「半勝」(註1)一度落後,最終以「壓制」(註2)取得勝利。對於比賽結果他表示,儘管贏得比賽,但過程中沒有把握住每次得分機會,之後會對此加強訓練,補足自己的不足。「為了讓他學習應變能力,因此在比賽過程中有減少場邊指導。」許琳宣的教練陳燕修分析,比賽除發揮實力外,還須考驗自身招式被對方破解時的臨場反應,因此決定在比本次賽中減少提點,讓許琳宣自己學習賽場上的應變能力。註1:裁判術語,兩個半勝合計為一勝,當得到一勝時,比賽立即結束。註2:以柔道技術壓制對手使其無法移動,壓制時間長達20秒時立即結束比賽。許琳宣在中華民國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52公斤級項目擁有六連霸紀錄,以往比賽以52公斤級為主,但此次賽事卻選擇57公斤級。「想要學習57公斤級的對抗能力。」許琳宣解釋,柔道訓練方式在52公斤級與57公斤級並無太大差異,但力量強度會隨著體重上升而增加,因此想挑戰自我,並尋找出當面對力量比自己大的對手時,能採取的應對方法。 許琳宣(右)希望透過此次57公斤級比賽,學習如何應對力量比自己大的對手。 圖/李昱亭攝「老實說我不滿意今天的表現。」東大楊宇潔與許琳宣為同量級選手,曾連兩年拿下社會女子甲組第三級57公斤級第一名,原先被外界看好奪冠,今年卻止步四強。他解釋,本次比賽壓力大,加上近期密集的出賽,造成心態疲乏。對此,同樣身為楊宇潔教練的陳燕修建議,賽前多與教練或隊友溝通抒發心情,對於調適心態上場有很大幫助。楊宇潔也表示,未來會再繼續努力並自我鍛鍊,爭取代表台灣出賽的資格。 由於維持成績的壓力,與近期密集比賽造成體力消耗的緣故,國立台東大學楊宇潔(右)在第二場比賽落敗,無緣晉級四強。 圖/李昱亭攝陳燕修分享,許琳宣與楊宇潔平時是柔道對打訓練的夥伴,對自身要求都很高,具有一定實力。他期許並鼓勵兩人,不論比賽結果為何,皆須從中汲取經驗,加強自身柔道技術,持續進步與突破,以萬全的準備來面對未來每一場賽事。
致勝一拳 張菁芳女子空手道奪金
體育
第1691期
致勝一拳 張菁芳女子空手道奪金
2018-12-05
【記者何家璇新北報導】「107年度全國中正盃空手道錦標賽」11月30日在新北市立中和高中展開。大專女子組第二量級決賽,去年獲同量級高中組金牌、樹德科技大學學生張菁芳,在賽中掌握節奏,積極進攻,最終以2:1擊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黃靜,成功收下冠軍。 樹德科大張菁芳(左)以總分2:1贏得大專女子組第二量級冠軍。 圖/何家璇攝空手道與跆拳道皆屬於技擊運動,兩者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在競賽規則設計上,更重視腿部動作,後者則講求實戰、手腳並用。女子空手道每回對打時間兩分鐘,場上設有一名主審、四名副審。主審主導比賽進行,副審則分坐在場地四個角落,手持紅、藍旗號作為得分判定表示。得分的攻擊目標為頭、頸、胸、腹、背,可採用拳打、腳踢或應用摔技攻擊。當有兩名副審舉出相同顏色的旗號,由主審喊暫停,給予得分判決。第二量級冠亞賽,由張菁芳對上黃靜。開始時雙方戰況膠著,張菁芳幾次出拳,都被黃靜躲開或回擊化解。比賽中段,張菁芳以一記拳法突破僵局,搶得一分。後雖遭黃靜回擊追分,但張菁芳在比賽倒數十秒時,先以中段踢技,踢中對手腹部,擾亂對方節奏後,迅速躲開,再以左拳擊中黃靜臉部得分,奪得金牌。 冠亞賽中,樹德科大張菁芳(右)多次積極進攻,但被黃靜(左)躲開化解。 圖/何家璇攝賽後張菁芳坦言,自己剛從高中畢業,為準備升學有一段時間沒有訓練,難免擔心實力落後,須克服心理障礙。「還有進步空間,因為隨時還是會被追過。」張菁芳表示,這次奪冠雖然開心,但也感受到久未練習,身體素質、反應退步。她因此不敢得意,警惕自己要持續努力。決賽時,對手黃靜遭踢中腹部後,手按腹部,表情扭曲,一度難以呼吸,主審因而暫停比賽,請醫護人員上場查看。黃靜表示,比賽巧遇生理期、身體狀況不適,才會在腹部受擊後疼痛過度,影響比賽。「我認為出手有得分,可是裁判沒有判得分」黃靜提到,因為規則改變,對得分標準感到困惑,也因此抓不到攻擊節奏。但她不氣餒表示,未來將以參加亞運為目標,繼續努力。 台師大選手黃靜在預賽中使出一記漂亮的踢擊得分,順利晉級決賽。 圖/何家璇攝今年雅加達亞運空手道項目,谷筱霜、文姿云兩位選手獲得女子組金牌,成績優異。亞運金牌、台北市立大學學生谷筱霜也報名參加大專組第二量級比賽,但當日並未出賽。對此,張菁芳表示,原本得知會與亞運金牌對打時心情相當緊張,但也期待能夠與谷筱霜交手。她笑道:「之前常常看她比賽,她的腳踢得真的很漂亮。」黃靜認為,台灣空手道運動的發展在亞運奪牌後獲得更多人關注,開始有轉播,及運動品牌代言的資金挹注。空手道在西元2020年首度納入奧運項目,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選手陳姿蒨表示,近年參加國際賽人數增加,未來希望台灣空手道選手能進軍東京奧運,繼續向國際發展。 女子組決賽僅四分鐘,賽況競爭。選手大聲吆喝,為自己打氣,也嚇阻敵人攻擊。 圖/何家璇攝
發揮極佳默契 國北教大勇奪合球二連霸
體育
第1690期
發揮極佳默契 國北教大勇奪合球二連霸
2018-11-28
【記者李昕芸新竹報導】「這裡!這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K隊選手巫佳宜在場上大聲呼喚隊友陳沁傳球,接到球瞬間,巫佳宜迅速投籃,在冠軍循環賽最終戰以21:11擊敗退役國手組成的新北市隊。國北教大K隊最後以兩勝奪得「第34屆全國中正盃合球錦標賽」冠軍,成功拿下二連霸。 本屆大專社會甲組參賽選手包含多位現任國手與退役國手,場面非常激烈,最後由國北教K隊奪下冠軍。 圖/李昕芸攝合球運動源自荷蘭,玩法與籃球類似,但禁止運球,只能傳球,隊友間的合作,成為贏球關鍵。與大多數球類運動不同的是,合球是一項男女混合運動,只能防守與自己同性別的球員,不能錯位防守,增添比賽難度。 合球是僅靠隊友彼此傳球、投籃得分的運動,相當考驗同隊選手的默契。 圖/李昕芸攝本次冠軍賽採循環積分賽,國北教大K隊第一場對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雙方一開始不相上下,最後國北教大以五分之差險勝。最終戰,國北教大對上新北市隊,儘管對手多是退役國手,國北教大仍靠著良好的溝通和戰術,一路遙遙領先新北市隊,最終以兩勝成績,拿下冠軍寶座。 國北教K隊在冠軍循環賽最終戰對上由多位退役國手組成的新北市隊,戰況一度激烈。 圖/李昕芸攝最終戰個人得分最高的國北教大學生林雅雯非常開心能衛冕,她強調贏得比賽的關鍵在於隊友間的默契,「我們沒有分誰是主攻,我們信任每個球員的投球能力,只要誰有空檔就傳給他,相信他的能力。」林雅雯與國北教大八位球員本次也被選入中華代表隊,將代表台灣參與2018國際合球挑戰賽,在荷蘭與世界好手一較高下。 國北教K隊選手林雅雯與隊友靠著絕佳的合作默默契,一舉奪下四分,最終以21:11奪得本屆冠軍。 圖/李昕芸攝國北教大教練黃英哲也肯定球員表現,他認為,選手們靠著良好的溝通與戰術獲勝。同時,他也稱讚本次所有參賽隊伍的實力,「其實大家以為我們贏得很輕鬆,但其實打得很辛苦。」黃英哲指出,本次參賽隊伍實力皆有提升,證明台灣合球總體實力正持續穩定發展。台灣合球近年越來越受大專院校關注,除持續有大學設立專業合球隊伍,大學開立的合球體育績優生總名額更是逐年上升,今年增加至38個名額,創下歷年最高。中華民國合球協會副秘書長黃智宏樂見這樣的現象,「台灣合球在國際上已經很厲害了,現在更要抓緊機會向下紮根,培養更多人才。」他提到不少現役、退役國手現在都擔任國高中合球教練,期望能培養更多年輕專業合球選手。
捉臂過肩摔一氣呵成 王識貿勇奪柔道冠
體育
第1689期
捉臂過肩摔一氣呵成 王識貿勇奪柔道冠
2018-11-22
【記者何家璇台北報導】「107年全國中正盃柔道錦標賽」大專組賽事16日於台北體育館舉行。男子甲組第三級比賽中,陸軍專科學校選手王識貿在單淘汰賽制中靠著精彩的技巧屢次擊敗對手,並在決賽中使出背負投技法,不到二十秒即順利壓制對手,奪得冠軍。 大專男子甲組第三級決賽,由陸專選手王識貿對上大仁科技大學選手楊智安。 圖/何家璇攝冠亞賽中,王識貿與對方戰成平手,進入「黃金得分」的延長賽。黃金得分沒有時間限制,直至其中一方得分為止。經過短暫對峙後,王識貿首先伸手試探出擊,對手也迅速回擊。雙方緊抓彼此袖口,重心不斷向下,試圖壓制對方。王識貿多次運用足技欲使對手失衡未果,隨即抓準空擋,借力轉身跪倒地上,拉緊對手的袖子,向前一翻,快速讓對手背部朝地,拿下勝利。動作一氣呵成,成功壓倒對手,比賽結束後王識貿開心地比出勝利手勢。 陸專選手王識貿在決賽中多次以足技攻擊,抓緊空擋,試圖壓制對手。 圖/何家璇攝王識貿表示,高中畢業後,進入軍校受訓,較少有時間可以練習柔道,技巧也退步許多。但在賽前特別利用晚上或假日等課餘時間加強訓練,能在比賽中獲獎相當開心。他透露,決賽時遇到對手身材高大,一開始在心理上頗有壓力,但後期對戰時展現出自信,平復緊張心情,成為他獲勝的關鍵。目前就讀輔仁大學的弟弟王識評,擔任王識貿的教練。「我都會比較多是在幫他建立信心」王識評認為,哥哥從國中就開始練習柔道,實力相對不需要擔心,但對自己缺乏信心是平常比賽失利的主要原因,因此這次的賽事中建立好心理素質,也就能夠順利奪冠。 陸專選手王識貿以背負投技巧,順利壓制對手,贏得冠軍。 圖/何家璇攝王識評提到,家中三個兄弟都有練習柔道,最開始是自己先學,哥哥王識貿最後才加入學習柔道的行列。但現在自己沒有再持續柔道訓練,反而是哥哥參加學校裡的柔道隊繼續練習和比賽。王識評雖已停止練習柔道,但他平時仍會利用假日回到國中母校和王識貿共同切磋訓練,在互相對練後指正哥哥的缺點,更進一步傳授自己擅長的攻擊模式,讓哥哥的攻擊可以有更多變化。他也指出,因為大專甲組的比賽傾向社團性質,難度較低,他相信以王識貿的實力,未來可以有更好的表現。裁判楊淑慧說明,柔道屬於全身技擊類運動項目,在對打過程中需要使用全身的力量,同時也要有相當的柔軟度,否則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因此選手在比賽時無不拚盡全力。楊淑慧表示,一般選手練習柔道的顛峰期是25至35歲,但是國內選手大學畢業以後,經常因為沒有更好的職涯發展導致無法繼續訓練。除非學校將柔道納入課程,讓選手能夠成為教練,不然很難留住有潛力發展的選手。她建議,政府應考慮設置專門提供技擊訓練的學校,或是推動企業認養的方式以加強推廣柔道運動。
置頂